廣袤的非洲土地,奇珍異獸自由奔跑,然而貧窮饑餓、硝煙戰(zhàn)火同時充斥著在這片黑土地的每一個角落。某國停站區(qū)內(nèi),黑人少年阿古(Abraham Attah 飾)調(diào)皮搞怪,和世界上其他和平國度的孩子沒什么兩樣。只不過他所擁有的安寧脆弱不堪,政府軍和反政府武裝的協(xié)議一旦撕破,隨之而來的便是呼嘯而至的子彈與殺戮。阿古在小小的年紀和母親生離死別,更眼睜睜目睹父兄被殺害的殘忍一幕。他奪路狂奔,在密林中被一支由許多少年兵組成的游擊隊收留。
游擊隊長(伊德里斯·艾爾巴 Idris Elba 飾)巧舌如簧,他如仁慈的父親一般鼓動著不諳世事的少年們拿起武器,享受同類相殘的快感。少年過早長大,過早衰老……
一群非洲小男孩正在空地上踢足球的畫面的拍攝角度穿過一臺中空的電視機。一開場福永就提醒了我們電影說到底只是幻影而已,不論這部電影有多讓人不忍直視,和真實情況相比它還是極其蒼白的。
Agu和他哥哥的惡作劇,一家人一起的晚餐,一場歡樂的教堂禮拜,使得我們和Agu一樣都被騙了,產(chǎn)生了一種錯誤的安全感。Agu機智聰明有趣的品質(zhì)將會在接下來的故事中一一得到考驗。當他被全國國防軍抓住時,當他面對指揮官時,讓他成為“童軍”中的一員時,這種現(xiàn)實主義風格使我們能和Agu一起感受它每分每秒的緊張感。阿古被維和部隊送進康復學校后,表情冷漠絲毫不流露出自己的情感,連笑都不會笑了。最終他談話時把內(nèi)心放開了一點,他的眼眶里有了眼淚在打轉(zhuǎn),這是他恢復的這段路程上的第一步。電影的最后Agu奔向海灘和其他孩子一塊兒玩耍,追逐嬉鬧、互相潑水。也許他正在慢慢拾回那些被偷走的童年時光。
正是這段旅途的殘忍,才讓最后的些許希望更顯強大。
原載于 《看電影·午夜場》2016年第5期, 限于雜志社規(guī)定的篇幅,總覺得沒有說透,頗為意猶未盡:
2015—2016年,美國導演凱瑞·福永執(zhí)導的戰(zhàn)爭電影《無境之獸》,在歐美的9個電影節(jié)或電影獎項中,連續(xù)獲得了16項榮譽獎項或提名。這部電影帶給觀眾的,并非激烈火爆的戰(zhàn)場視聽體驗,而是極為沉重的話題——非洲童兵?;蛟S,更令人感到沉重的是,有能力將此話題搬上銀幕的,依然是發(fā)達的西方國家,而不是非洲本身……
沒有國度的童兵縮影
1989年,尼日利亞音樂家費拉·庫蒂創(chuàng)作了音樂專輯《無境之獸》(Beasts of No Nation)。2005年,尼日利亞作家烏佐丁瑪·伊維拉出版了同名小說。2015年,美國導演凱瑞·福永將其改編為劇本并搬上銀幕。
小說或電影都沒有明確表示故事所發(fā)生的國家,只提及是在西非。對小說作者來說,其國家原型就是尼日利亞。福永是在研究塞拉利昂內(nèi)戰(zhàn)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這本小說。電影的拍攝地點,則是在加納。實際上,這些國家都曾頻發(fā)戰(zhàn)亂。1963年以來,尼日利亞長期處于軍人執(zhí)政與頻繁的軍事政變中,1999年才形成民選政府。戰(zhàn)爭電影《太陽淚》的故事背景就設定為發(fā)生在尼日利亞。1991年,塞拉利昂爆發(fā)內(nèi)戰(zhàn),5萬人殞命于戰(zhàn)火,200萬人無家可歸。2002年,塞拉利昂才結(jié)束內(nèi)戰(zhàn),2014年才穩(wěn)定政局。電影《血鉆》就是以塞拉利昂內(nèi)戰(zhàn)作為背景。1966年—1979年,加納先后發(fā)生3次軍事政變,1992年才建立民選政府。
“No Nation”看似是“沒有國度”,實際表達的卻是電影中的慘劇,在西非、甚至整個非洲,都曾反復上演,戰(zhàn)亂已不再有國家的限制與區(qū)別。加納小演員亞伯拉罕·阿塔哈,更是以天賦的演技,自然純粹地塑造了“阿古”的形象。在獲得了第72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最佳新銳演員獎的同時,他也拋出了“非洲童兵”這個沉重的問題。全世界有30萬童兵,其中12萬在非洲,占世界的40%。非洲也是世界上童兵增長率最高的國家,童兵的平均年齡在逐年下降。國際刑事法庭《羅馬規(guī)約》,聯(lián)合國《兒童權(quán)利公約》與《日內(nèi)瓦公約》都禁止或反對戰(zhàn)爭中出現(xiàn)15歲以下的童兵。然而,在遠離“文明世界”的非洲戰(zhàn)亂地區(qū),這些國際條約或法律無異于一紙空文。
福永將常規(guī)故事片、藝術片與紀錄片的多種元素與手法進行糅合,將非洲童兵的縮影“阿古”殘酷地擺在世人面前。這使電影受到了廣泛好評,在Metacritic網(wǎng)站獲得了79分,爛番茄網(wǎng)站的新鮮度達到91%。
道具與殺器
電影的攝制得到了加納軍方的配合,道具也都是其現(xiàn)役武器裝備。
片頭的“西非國家經(jīng)濟共同體?;鸨O(jiān)督部隊”(ECOMOG)是真實存在的組織。在電影中,ECOMOG中的尼日利亞維和軍裝備德國HK G3式7.62毫米自動步槍。很多外國軍事愛好者觀眾都將其裝備的白色涂裝車輛,誤認成了加納從中國進口的WZ-523式步兵戰(zhàn)車,也就是92式步兵戰(zhàn)車的外貿(mào)型號。實際上,那是芬蘭Sisu XA-186式裝甲運兵車。
“國家改革委員會”(NRC)控制的政府軍,除了HK G3外,還裝備美國M2HB式12.7毫米重機槍、M1919A4“勃朗寧”式7.62毫米重機槍。重型武器包括南非“獾”90式步兵戰(zhàn)車、瑞士“食人魚”式步兵戰(zhàn)車、西班牙仿制美國“悍馬”的VAMTAC S3式突擊車、蘇聯(lián)米-17“河馬”式通用直升機。片中出現(xiàn)過政府軍的武裝直升機夜間空襲的鏡頭,這應該是計算機合成出的特效。加納只從俄羅斯進口過1架米-35“雌鹿”式武裝直升機,很難想象這“寶貝”會被送去拍電影。
“阿古”所在的反政府武裝“本土防衛(wèi)軍”(NDF)主要裝備輕武器。除了HK G3,繳獲的M2HB、M1919A4外,還有比利時FN MAG式7.62毫米通用機槍、蘇聯(lián)RPG-7式反坦克火箭筒與芬蘭M73式120毫米迫擊炮。當然,裝備最多的還屬蘇聯(lián)AK-47式7.62毫米自動步槍與其改進型。包括AK-47原型、AKS-47型、AKM型、AKMS型,羅馬尼亞仿制的AIM型與AIMS型,甚至極為罕見的東德仿制品——MPi-KMS-72型。
反政府武裝“PLF”與NRC、NDF都處于敵對狀態(tài),裝備的武器與NDF大同小異。
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頭戴藍色鋼盔,標有“UN”字樣,裝備美國M16A2式5.56毫米自動步槍。
血腥殺戮
僅從道具來看,這場內(nèi)戰(zhàn)的火力強度未免太“小兒科”。福永的鏡頭卻突出了這場低烈度局部武裝沖突的肅殺與血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指揮官”教唆“阿古”砍殺俘虜?shù)摹笆锥即髮W工程專業(yè)大學生”片段。整個殺戮過程,“阿古”從未占有任何視點權(quán)。鏡頭的運用似乎都是“旁觀者”的角度,在電影中卻找不到任何代入者。鏡頭幾乎是在“摁”著觀眾,“強迫”其目睹殺戮現(xiàn)場。最后是仰拍的慢鏡頭,將視角代入遭到砍殺的“大學生”——兩個表情冷漠的兒童揮舞著砍刀,刀鋒上的血漿與碎肉末不斷地甩在鏡頭上……
實際上,兩名小演員手上只是甩著刀把,做出砍殺的動作而已。金屬刀鋒與殺人的血腥鏡頭,完全是計算機特效制作成的。拍攝這個片段時,一名小演員不禁笑場,在場的所有小演員都跟著笑成一片,而且很難恢復嚴肅重新拍攝。后來,導演將部分剪輯好的片段放映給孩子們看。出現(xiàn)爆炸場景時,所有孩子都歡呼雀躍。砍人的片段出現(xiàn)時,所有孩子都沉默了。
在表現(xiàn)“阿古”服用迷幻藥后,沖入村莊瘋狂殺戮的片段,福永使用了紅外攝影技術。鏡頭中一切的綠色都變成了鮮艷的血紅,以呈現(xiàn)“阿古”服藥后眼中的世界。這頗具藝術氣息的方法,卻使福永陷入爭議。愛爾蘭攝影藝術家理查德·莫斯聲稱,此片段抄襲了他的創(chuàng)意。2013年,他利用紅外攝影技術拍攝了一系列照片,并攝制了反映剛果共和國童兵的紀錄片《飛地》(The Enclave)。他表示,福永曾接觸過他,且詢問了紅外攝影技術的問題。然而,他并未打算起訴福永。
狂野非洲
奇觀式的戰(zhàn)場視聽效果,往往是觀眾喜歡戰(zhàn)爭影片的最直接因素。然而,《無境之獸》卻很難讓觀眾產(chǎn)生奮勇殺敵的豪氣,或征服者的榮耀感。非洲的武器已經(jīng)現(xiàn)代化,人文精神卻幾乎停留在原始部落狀態(tài)。因而電影中兵燹遍地——并不是“文明世界”的戰(zhàn)爭就沒有燒殺搶掠,但至少不會像非洲這樣人命賤如草芥。
“阿古”發(fā)現(xiàn)自己錯認被俘的婦女為母親后,就與其他童兵一起虐待婦女的女兒。這些手持AK-47的孩子瘋狂踩踏女童的片段,足以讓“文明世界”的觀眾瞠目結(jié)舌。究竟是什么讓這些原本天真的孩子變成了惡魔?隨后,“阿古”一槍打死了正遭到“戰(zhàn)友”強奸的婦女。大概正是此刻,“阿古”放棄了尋找母親的想法,他或許已經(jīng)預見到了母親可能的遭遇。更可悲的是,“阿古”自己也淪為了戀童癖“指揮官”的“玩物”……
非洲的野性,更表現(xiàn)在福永鏡頭里的戰(zhàn)斗場面中。NDF武裝伏擊政府軍車隊時,一名黑人士兵平端著RPG-7式反坦克火箭筒,跳到車隊正前方發(fā)射火箭彈。無論是火箭筒的使用動作,還是伏擊的戰(zhàn)術,都極不符合規(guī)范。但是,這種怪異的作戰(zhàn)方式,卻使戰(zhàn)爭場面看起來更“野蠻”。無論什么武器,到了“黑蜀黍”手中,總是野性十足。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片段中火箭彈發(fā)射的聲效,實際上是影片的聲效師丹·羅默,用非洲野狗的嚎叫合成出來的。
影片中參加演出的加納小演員,都成長于相對和平的環(huán)境。為了讓他們更了解西非地區(qū)內(nèi)戰(zhàn)的殘酷,導演找了一些參加過塞拉利昂內(nèi)戰(zhàn)與利比里亞內(nèi)戰(zhàn)的部族士兵參演,并讓他們給加納的孩子們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扮演士兵“三腳架”(Tripod)的演員,就曾經(jīng)參加過利比里亞內(nèi)戰(zhàn)。他堅持在一幕中全裸出鏡。于是,電影中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鏡頭——健壯的黑人士兵,端著粗獷的FN MAG式機槍,甩著巨大的陽具,隨著“指揮官”狂野地進攻PLF據(jù)守的橋頭陣地……或許是這些演員太過逼真,以至于加納政府懷疑部分演員是雇傭兵而將其逮捕,福永又不得不從當?shù)匮a充了一批群眾演員。
揭示非洲等落后地區(qū)殘酷真相的電影,似乎總能受到“文明世界”的追捧?!稛o境之獸》也得到了“有角逐奧斯卡趨向”的評價。然而,非洲的慘劇與無處不在的童兵,并未因“文明世界”的關注而絕跡。久而久之,這種“關注”流于情感與表面,而淪為一種“消費”。非洲的戰(zhàn)火終將持續(xù),一如那些童兵永無盡頭的殺戮之路……
4星,作為反戰(zhàn)電影,本片已經(jīng)十分具有意義。 戰(zhàn)爭對人類的殘害觸目驚心。 但影片的內(nèi)容跟片名相比還是差了一點。 No Nation直面翻譯就是“沒有國家”的意思,沒有國家民族的猛獸,他們的戰(zhàn)斗毫無意義,屠殺自己的人民同族已經(jīng)沒有了理由,只為了像猛獸奪食一般,沒了人性,沒了思想,沒了未來,沒有了明天。
“If this war is ever ending, I cannot be going back to doing child things.” 這句臺詞比所有血腥的場面還要殘酷 一旦人性被殺戮摧殘 純真被炮火輪奸 孩童時代戛然而止 再也回不去了
可惜爛尾了....
看得人壓抑難過,邏輯討論在這里沒有意義,有一種生活就是這樣,不是所有人都有選擇。
前一幕他們還拿著刀向俘虜?shù)念^砍去,后一幕他們又在郁郁蔥蔥的草地里蒙著眼睛玩起了游戲,這種對比增加了它的悲嘆,在凱瑞·福永寫實的鏡頭里,孩子們?yōu)榱嘶钪坏靡训耐ㄟ^暴力來武裝自己,信仰也好,對錯也罷都成了奢侈品。挺震撼的片子,用別樣的童年奏了一曲讓人五味雜陳的成長悲歌。獨白頗有韻味。
7/10。1.悲觀中重獲新生,基本沒超出[戰(zhàn)地巫師]探討范圍。2.電視空殼內(nèi)的歡樂童戲+1。3.亂刀砍頭,槍殺受奸女子,手雷塞進嘴里,蜈蚣啃尸滅跡,尺度卻是擦邊球。4.童軍出沒于血紅籠罩下的村莊,以及晝到夜的無縫剪輯,手法有一定渲染力。5.疾病減員也穿越叢林挖金的獨裁領袖,同[阿基爾,上帝的憤怒]。
問題還是出在劇作上,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出發(fā)或許本可以有更多東西,但還是流亡,被征兵,屠殺,再屠殺... 沒有新意的時候,也很難讓人情感代入了。原著竟是一部虛構(gòu)小說,這大概就是解釋了。不過純當個故事看看也可以吧,畢竟拍攝方面還是不錯的,福永還親自掌鏡。
血腥度一般,細節(jié)豐富度一般,沒有宏大敘事背景,結(jié)尾因爭權(quán)奪利分裂、缺糧食少彈藥而哄散投降,情節(jié)和鏡頭都有點平淡兒戲。關鍵是,老外因童軍、洗腦而激動震撼好評給獎,我鐵血狼性國人們會覺得新鮮新奇么?!!
《無境之獸》的震撼,令生活在和平時代中的人們猶如身處另外一個荒蠻的世界,以黑人孩子視角呼之欲出的非洲戰(zhàn)亂,被強迫訓練為只知道戰(zhàn)爭機器的過程的沉重,那遍地的尸骸與孩子眼中已經(jīng)破損的世界,將戰(zhàn)爭以最好的鞭笞。
福永真的好喜歡炫技…… 想到有評論說如今各種YA題材電影把child soldiers塑造得拉風炫酷,這種嚴肅題材即便有個和諧結(jié)尾,還是非常有意義的。這電影只花了六百萬,怎么都比劣質(zhì)YA系列風險低吧?但是studio都不要,也沒看出來比八十年前進步多少
看得很壓抑。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敘事很傳統(tǒng),用一個小男孩的視角看西非的戰(zhàn)亂,劇本的力度都壓在了小男孩一個人身上,這個角也色非常的立體完整,童子軍那一套只是過程,真正的重點如片名。中間幾場戲的長鏡頭很贊,手法我們在《真探》里就見過,一再的殘忍到最后讓人麻木,什么都經(jīng)不起考驗,除了活下去的信念?!铩铩铩?/p>
「無以為家」式的城市流浪兒還是太幸福了,而厭惡戰(zhàn)爭到疲憊的娃娃兵則又是天真人們的簡單想象,人性對于殺戮的成癮性注定這條不歸路是不可能有幸存者的。
三星半??赐辍稛o境之獸》之后,縱向?qū)Ρ攘艘幌聞P瑞·福永的《無暇赴死》和《真探》。不得不說,導演拍出了非洲大陸里一種殘酷、危機四伏的美感,這種視覺上的調(diào)度在某些戲里面給人視覺和情感上的沖擊力很強,在電影院看應該會比較震撼。同時,流暢的長鏡頭(No Time to Die)以及充滿神秘感的儀式(True Detective)也可以在這部電影里找到影子。Beasts of No Nation從小孩子的角度出發(fā),所以人物的情感和動機其實都挺飽滿的,至少在前期上,“血腥運動”演得也很好。也許是過于強烈了,所以后面的轉(zhuǎn)折缺了一點說服力,或者說有點潦草,和《無暇赴死》一樣。最后,其實我覺得凱瑞福永并不適合詹姆斯·邦德,因為后者的地位實在是太特殊了,讓他帶著家眷,看著有點奇怪。 / 2022.3.3 公司
前戲略長,Idris帶的游擊隊登場后比較好看,有瘋癲感。褪去革命色彩的叢林游擊隊與土匪無異,然而不歸順求獨活亦是死路一條,每個戰(zhàn)亂地帶都在反復上如此悲劇,可惜本片畫面到位了,思想深度畢竟達不到現(xiàn)代啟示錄的高度
比較寫實?;靵y殘酷的戰(zhàn)爭,一切變得無可挽救。
凱瑞福永拍出了一種荒蠻殘酷的美感,視覺和情感上都有很強沖擊力。有幾個段落特別出彩,想要回放重看,沒能在大熒幕看實在可惜。故事挺抓人,不過結(jié)尾的處理有點勉強了。艾爾巴演得真好。
金球獎提名,另外獲得了33個各大影展的獎項,和53個各種獲獎提名。真的不是浪得虛名的。豆瓣和IMDB,近9萬人次的評分,總計都在7.7/10以上。
與其他表現(xiàn)戰(zhàn)爭殘酷的電影故事有些相似之處,感覺有些地方?jīng)]達成統(tǒng)一,風格也沒有極致化,這一點可以向《自己去看》學習。
沖擊感
以童軍視角講述非洲大陸的殘酷內(nèi)戰(zhàn),平民被訓練成為嗜血野獸。手持鏡頭帶來紀錄片的真實感,但劇本后續(xù)乏力,最后出彩的也僅主角一人。經(jīng)歷過一切后孩子仍希望找回童年:福永在打開戰(zhàn)爭魔盒時并沒有忘記放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