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隱藏劇情大猜想:馬尾接完電話和四個手下說“你們去星河看看”
馬尾讓手下去的星河是存在爭議的地盤呢,還是單純的要毆打報復林的暗語?
一、問題由來
這片就像是猜謎游戲并讓人產生不斷重看的興趣。剛又重看了1遍,收獲是:
1.一直以為殺馬尾的長發(fā)頹廢哥是片尾那個接應劫匪偷渡并不停打電話給女友的短發(fā)男,直到今天重看才發(fā)現(xiàn)不是。
2.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謎題:馬尾接完電話和四個手下說“你們去星河看看”,這句怎么也不像是要收拾沙展林雪的暗語,那么“你們去星河看看” 這句話背后隱藏了什么樣的劇情呢?
二、自我解謎
經過一番天馬行空不負責任的想象,在下覺得馬尾哥說的“去星河看看”背后的故事也許是:
1.大眼和禿頭是正在爭地盤的兩幫會首領,標準的香港老炮,作風設定類似美國西部牛仔(從片尾兩人開槍決斗的范兒可以看出)。而林雪是和大眼有利益關系的O記黑警察,而且他看禿頭及其兒子、手下不順眼,也許是在過往的利益糾葛中有了過節(jié)。所以林胖子進到火鍋店看到馬尾就搶位子挑釁。不過從停車不繳費也能看出他平常是驕橫慣了的。
2.馬尾是禿頭之子,喜歡去那家火鍋店吃飯,大眼的手下在和他在爭“星河”的地盤,為此大眼的手下設下一計:在星河找茬調走馬尾的四個跟班(紅T男、紫發(fā)男、劃車男、“紅T項鏈墨鏡小帥哥”)的同時,電話通知正在火鍋店蹲點吃蘑菇的長發(fā)頹廢哥殺馬尾。林雪玩的搶座位游戲相當于神助攻長發(fā)頹廢哥完成任務。
3.馬尾的四手下剛出火鍋店注意到林雪跟出來,于是迅速做了分工(分工方案見4),計劃先痛毆林雪一頓。原因一是剛在火鍋店受了氣,二是害怕林雪出來是為了跟蹤他們去星河。其實林雪是接到電話去和上司打麻將的。
4.分工方案如下:(1)4人中的3人(紅T男、紫發(fā)男、劃車男)和在店外接應或者是直接從“星河”趕過來的“短發(fā)時尚牛仔褲男”毆打林雪;(2)劃車男在林雪出門后刮花林雪的車(事先料定林雪驕橫無法忍受必然跟來),誘敵深入到街邊小巷然后伏擊群毆之(3)“紅T項鏈墨鏡小帥哥”可能是直接去往“星河”或者去叫更多的同伙,也不排除該小帥哥借故離開了,因為不能排除他“是大眼手下派在馬尾身邊的臥底”的嫌疑。
5.手下毆打完林雪后,差點被馬尾帶刀開著的出租車撞到時,應該是奔往“星河”而不是返回火鍋店。去到星河發(fā)現(xiàn)上當后報告給禿頭,然后返回棉登徑舊樓。剛回去四人就被禿頭派人抓走。經過鐵籠訊問,禿頭才會作出判斷:(1)是大眼或者其手下殺了馬尾,我兒子中了調虎離山計。(2)這事和黑警察林胖子也脫不了干系!
6.此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以上皆不成立。
7.因此就會有這樣一種最沒勁的可能:“紅T項鏈墨鏡小帥哥”變成“短發(fā)黑T頹廢牛仔褲男”根本就是個穿幫鏡頭。而所謂“星河”,也許就是馬尾哥隨口用來暗指“銀河”的“彩蛋”型臺詞。
這貨真心不是殺馬尾的長發(fā)頹廢風騷哥,而是為了一個不愛自己的女人鋌而走險的的癡情男
毆打林雪時神秘出現(xiàn)的“短發(fā)時尚牛仔褲男”
大眼派中間人告訴林雪:馬尾之死是自己手下干的。但其實相當于承認是自己下的手,因為要真不是他的話,他還有必要費經周折尋求警方的保護嗎?
靚仔,你是有多愛吃蘑菇???!換了2次座位都夾著蘑菇
哥們,你演技太TM好了,讓俺誤以為你是殺馬尾兇手好多年!
2 ) PTU
最近院線片中給我留下最好印象的是杜琪峰的《毒戰(zhàn)》,看完之后讓我十分的震撼,也讓我對導演杜琪峰有了很大的興趣。在此之前,我對香港警匪片的感覺還主要停留在吳宇森英雄本色式的情感之中。現(xiàn)在,我已經沉迷于杜琪峰銀河映像之中,不能自拔。
因而陸陸續(xù)續(xù)看了杜琪峰的一些警匪片(黑幫片)《毒戰(zhàn)》《暗戰(zhàn)》《暗花》《PTU》《文雀》《黑社會》《黑社會2:以和為貴》,再加上之前看過的《放逐》《槍火》《神探》《奪命金》以及一些其它類型的《阿郎的故事》《單身男女》《審死官》《濟公》等等。一方面,我從中尤其是從警匪片中感覺到了杜琪峰所特有的導演印記,那就是敘事簡潔有力,情節(jié)峰回路轉,黑色幽默與黑暗宿命“雙黑”并存。另一方面,我也不得不感嘆,在這個港片日漸沒落的年代里,杜琪峰的銀河映像依然在大銀幕上如一股清風吹過,讓人耳目一新。
《PTU》這部電影在杜琪峰所有作品中并不特別突出,如果硬要說與其他影片最大的不同的話,那就可能是杜琪峰唯一一部使用英文縮寫作為片名的電影了。但這部影片卻是我個人比較偏愛的一部,所以對它做一點簡單的分析。
《PTU》的故事背景是PTU(Police Tactical Unit,簡稱PTU,香港警察機動部隊,職責是處理突發(fā)事件,保護公眾安全)的兩支小分隊因為發(fā)生銀行劫案而在晚上巡邏。一方面警察肥沙(林雪 飾)意外丟槍,走投無路只能求助于警官展(任達華 飾)的小分隊,警官Kat(邵美琪 飾)則堅持向上級報告,為此警官展只得許諾天亮前一定將槍尋回來阻止Kat。另一方面CID的Madam張(黃卓玲 飾)則在調查一起黑幫謀殺案(此案又與肥沙有很大關聯(lián))。就這樣幾組人在香港迷人的夜色中走向了自己未知的命運。
首先從故事簡介中我們可以看到影片采用了典型的多線平行敘事最終各個線索匯聚到結尾高潮的敘事結構(相似的影片還有最近比較火的日本電影《聽說桐島要退部》)。這種結構的一個特點是能夠給與觀眾“全知的視角”,這里全知的視角指的是讓觀眾知道各個角色故事的一些關鍵聯(lián)系,而角色本身則對這些關鍵一無所知,相反他們可能正在尋找那些關鍵。比如CID的Madam張一直在尋找肥沙與黑幫謀殺案有關的證據,而觀眾對線索的關鍵是“全知的”。這種特點能從一定程度給予觀眾“全知”的優(yōu)越感(相反有些電影會刻意抹殺這一點,讓觀眾看得云里霧里)從而激發(fā)觀眾的興趣。這種結構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最后線索匯聚高潮部分,這是我認為非常精彩的一種結局方式,當每個角色都被命運捉弄的山窮水盡的地步時,他們意外的走到一起,然后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影片在畫面光影上,因為整個故事發(fā)生在夜間一晚,所以整個電影中完全沒有自然光,所有的光線來自人工光,正因為如此導演得以在光影上大做文章。整部影片都使用了高反差,高對比的燈光設計,尤其是投影到角色臉上的燈光,常常使用特定的光源位置讓角色陷入一光光明一半黑暗的光影之中,來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掙扎。而路燈的燈光大多從上到下照射,PTU很多戲份都是在路燈下的,這種頂光也增加了PTU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覺。另外有幾個遠景俯拍PTU給了我相當深的印象,里面相隔距離很遠的路燈所營造光線讓PTU從黑暗走向光明再走向黑暗,也在暗示PTU在整個幫助肥沙的過程中越陷越深,無法脫身。隨著影片中時間流逝,漸入深夜,PTU漫步在愈發(fā)黑暗的道路之上,配上空寂且節(jié)奏緩慢音樂,仿佛他們正向未知命運前行。
影片在配樂方面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無聲源音樂(即畫面中無聲源),這樣的音樂充分表現(xiàn)了導演想帶給觀眾的他的內心感受。因為我對音樂不是很精通,所以簡單把片中的無聲源音樂分為兩種:一種是角色在追逐戲中使用的快節(jié)奏的電子樂,另一種是配合導演慢鏡頭和PTU漫步時使用的慢節(jié)奏的音樂。前一種在片中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十一分鐘左右肥沙追逐馬尾哥手下馬仔時富有節(jié)奏感的打擊樂。后一種的典型是結尾高潮槍戰(zhàn)時配合大量慢鏡頭使用的略迷幻空靈的音樂。另外在聲效方面,除了正常的環(huán)境音以外,我個人覺得槍戰(zhàn)時的槍聲被刻意放大,相信配合激烈的槍戰(zhàn)場面能夠給影院觀眾相當大的震撼。
影片的色調方面主要取決于夜間各色燈光的照射,影片中大部分時間都處在高亮光和黑暗之中,并不涉及色調,但是有幾個場景卻很特別的出現(xiàn)了色調。比如在51分鐘左右的時候,PTU沖進馬尾手下馬仔的藏身之處,在這個場景中導演使用燭光照射下的暖色調,從而營造了PTU在片中少有的比較溫情的一段戲。取景和鏡頭構思方面,在戶外導演拍攝了大量的空曠街景,各種街道的轉角。在室內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鏡頭發(fā)生在影片開頭的火鍋店場景中,大約在7分半到9分鐘的位置。在這個場景中,紅衣無名馬仔在前景,穿非常顯眼的上衣,馬尾哥在畫面右側中景,肥沙在畫面中間的遠景,整個場景非常有層次感。前景中的紅衣無名馬仔在之前并無對白,仿佛是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物,但導演把他放在顯眼的前景,加之表情并不自然,我們可以推測他之后還有重要的戲份,果然他之后從背后捅死了馬尾哥。而肥沙身處在遠景之中,掌握著整個局勢,讓紅衣無名馬仔無法下手,但隨后他很快就離開了這個場景。位于中景的馬尾哥因為天花板滴水的問題很自然的挪動了座位,背對鏡頭,使他對背后的紅衣無名馬仔無法防備。再加上三次手機鈴響,整個場景的調度非常的符合邏輯,也為劇情發(fā)展也埋下了各種伏筆,足以見導演的功力。在最后導演還不忘黑色幽默一把,讓馬尾哥說出“媽的,中了”的臺詞。
影片中也有幾點BUG,其中在影片結尾槍戰(zhàn)結束后各方口述行動報告時未提及大眼和禿頭這兩位的下場,應該是死于槍戰(zhàn)了。另外在實際槍戰(zhàn)中四名悍匪使用AK這樣的長槍應該可以完全壓制PTU的左輪小手槍。最讓人無法理解的是,CID最后槍戰(zhàn)時進入場景時明明有一男警員在駕車,但在之后他卻莫名奇妙消失了。
3 ) 關于“小孩偷錢”的重大發(fā)現(xiàn)
電影中有一條線是講小孩砸破車窗玻璃,偷取零錢。
這條線一直被我認為是為了最終,將邵美琪一隊PTU引致廣東道,與任達華、林雪會和,所有人物齊集,大結局。
今日重溫發(fā)現(xiàn),這只是很表面的解釋,實際上小孩這條線非常重要,特意安排這條線是有用意的!
影片最后的畫面,是警察的三輛車遠離鏡頭,而小孩騎著車駛向鏡頭,這說明什么?
1.小孩偷錢這個行為雖然被邵美琪發(fā)現(xiàn)了,但是和劫匪、黑社會老大所犯下的“大惡”相比,砸玻璃偷零錢這種“小惡”又算得了什么呢?警察最后離開了槍戰(zhàn)現(xiàn)場,根本沒有追究小孩偷錢的行為。
2.相似的,和PTU行動換來的“大眾安寧”或者說“大功”相比,過程中的那些“小出軌”或者說“小錯”又算得了什么呢?
這兩點結合起來看,寓意就很明顯了——在肥沙丟槍又找回槍的過程里,一切見不得人的東西都像最后放走的小孩一樣,沒有人追究了。結局是光明的,其過程往往被人們忽略。
任達華這么幫林雪,我想“同穿一套制服”是臺面上的話,背后的意思和“同坐一條船”差不多~~況且林雪還說“下個月我升職”
本片展現(xiàn)給觀眾的,是無限接近現(xiàn)實的狀況——根本不是PTU報告的那樣簡單,但也不像很多人胡亂猜想的。
對于PTU的看法,永遠是見仁見智的,因為這個高壓下的特殊群體,實在包含了數不清的人性之種種~~
4 ) 個人風格濃郁的杜氏警匪片
本片懸念叢生,多條線索交織,所有的矛盾在結尾以令人意料不到的方式得到解決,令人欣慰而又意猶未盡。中國冰室、大廈、茶餐廳、廣東道,熟悉的街景,地道的香港本土味道。警察與匪徒,性格鮮明,處事凌厲,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發(fā)生在一個晚上,登場人物包括警察方面:展哥和琦姐帶領的機動部隊、反黑組沙展肥沙、重案組張幫辦,匪方面:馬尾及其手下、大眼、禿頭及其手下、搶劫犯四人組。
銀行搶劫案導致一名警察犧牲,晚上機動部隊加強巡邏。肥沙與馬尾發(fā)生沖突,被馬尾的手下尋仇,摔倒時不慎遺失配槍。而當肥沙與小的們周旋時,馬尾被對家大眼的人暗殺。肥沙被機動部隊救起,懇求展哥幫其暫時隱瞞配槍遺失事件,為找線索,肥沙打開了作為證物的馬尾的手機,并不慎對調了手機。重案組MADAM張負責調查馬尾被殺事件,并對拿走手機的肥沙產生了懷疑。馬尾的爸爸禿頭威脅肥沙,要其協(xié)助找大眼復仇。展哥率其手下幫肥沙查找失槍線索,琦姐調查汽車失竊事件,最終所有人在凌晨4點的廣東道相遇,發(fā)生火拼,最終大眼、禿頭、劫匪全部被擊斃,肥沙找到失槍,所有警察立功。
影片的構圖很有個性。畫面經常是五個人錯落有致地走向觀眾,給人強烈的視覺效果,隨便一個鏡頭便是一張有情節(jié)的電影海報,這是杜琪峰式的美學。記得杜導在《無涯》中笑著解釋過原因——身形略顯瘦小的亞洲人在寬大的電影屏幕上顯得單薄,于是通過增加畫面中的人數來增強氣勢,而人物所在的位置,都是頗有講究的,這種美需要靠導演有一雙敏銳的眼睛。
機動部隊去大廈找馬尾跟班的窩點那個橋段很有嚼頭。前面的鋪墊是五個警察在是否應該違規(guī)幫助肥沙隱瞞失槍并暗中幫助其找槍這件事上有了分歧。警察們緩緩走在小巷,沉默不語,或明或暗的燈光打在他們的臉上,每個人各有各的心思,簡單而獨特的電音響起,緩慢的節(jié)奏,配合著警察緩慢而警惕的步伐,營造出肅殺詭異的氛圍。隊長自顧自地一個人走向大廈,在黑暗中打著手電筒摸索上樓,大有一副跟不跟悉聽尊便的架勢。剩下的四個在樓底,氣氛冷峻,眼看著隊長的燈光一層層升高,樓下的手足逐漸流露出擔心的神色,畢竟影片一開頭就有新聞關于一個警察獨自對抗四個歹徒犧牲的報道。不一會,其中的一個隊友悄然跟上,兩人在樓梯上機警地匯合,又有一個、兩個選擇了和隊長共患難。突然黑暗的樓道中聽到石子墜落的聲音,隊長和第一個跟上的隊友高度戒備地拔槍指向樓下,電筒光下對面是三個同樣戒備的隊友拔槍指向樓上,就這樣,四個跟隨者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整個片段沒有一句對白,完全是一個“無中生有”的發(fā)揮,大家在緊張安靜的氛圍中暗潮洶涌,大量的心理戲通過面部表情、狹窄黑暗的舊樓道、忽明忽暗的燈光渲染出來,很有意思。游乃海編劇曾笑道這種場合是否應該編點對白,被杜導斷然拒絕,說這些角色有的是默契,大家心照不宣,完全不用說什么。果然,影片的效果無聲勝有聲,這是本片中我最喜歡的一個部分。
杜導憑該片獲得了23屆香港金像獎的最佳導演。影片還獲得臺灣40屆金馬獎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香港金紫荊獎的6個大獎等,相當厲害。
5 ) 機動部隊
影片在警匪片中風格可謂獨樹一幟。導演杜琪峰電影里面的正派人物總有虛偽陰暗的一面,反派反而因拍攝或細節(jié)等原因顯得溫暖有血性。人物雖“靜”但特點鮮明。本片故事充滿巧合,尤其是結尾處兩幫派、PTU展分隊、肥沙、大圈幫、Kat分隊因巧合碰在一起發(fā)生槍戰(zhàn)。肥沙找到槍的方式諷刺意味十足,就如一切被命運戲弄一般,留下一個大大的玩笑。
天快要亮,才發(fā)現(xiàn)一切從未在掌握之中。多線交匯,意外走勢,夜色之下,香港街道無比寧靜,法律與道德邊界開始模糊,警察都成一股黑勢力,鋪墊了八十分鐘,才迎來依然不動聲色的高潮,皆大歡喜的背后才是真的陰暗。四點鐘,莫行廣東道,最后綠衣執(zhí)槍,夠酷,好看。
6 ) 陰冷的感覺――《機動部隊》
都被稱作暴力美學,吳宇森與杜琪峰在風格上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個很張揚,熱情似火,一個極內斂,冷靜如水。
《機動部隊》可以說是杜琪峰的代表之作,在銀河映像之后的又一部自我風格的展示,整部影片全部發(fā)生在黑夜中,給人一種極為陰冷的感覺。
這是一個尋槍的故事,陸川的成名之作便叫《尋槍》。但毫無疑問,在尋槍的動機上,此片顯然更人性化一些。陸版尋槍中的姜文作為一個警察,他丟了槍是小事,但丟失的槍若惹出麻煩則是大事,說白了,這是一個責任問題。但《機》片中則不然,林雪丟槍了,他只擔心一點就是馬尾的手下是否會利用槍去報仇,而這擔心也是因為一旦報仇的事情發(fā)生了,他丟槍的事情就會曝光,所以,后來才有了林雪將大眼出賣給禿頭的情節(jié)。顯然,是否發(fā)生槍擊事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回槍,作為一個警察個體不能丟槍。從這個角度來說,陸版尋槍對人物拔高了許多,而杜版的則要現(xiàn)實得很。這種現(xiàn)實是冷酷的,為己之利的,而又在常理之中的,林雪為此險些鑄下了大錯。
作為一個警察,丟了槍,按照規(guī)定必須上報,邵美琪要上報,黃卓玲要追查下去。只有任達華決定為林雪找回槍來,但他的手下也在權衡著這樣做是否值得。
朋友之情是本片中唯一的溫暖,但誰都知道,這朋友之情弄不好就會遭糕之極。在林雪的肯求下,任達華放棄了廣東大道的巡邏。雖然這是為林雪著想,但事實上,林雪將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給黑幫的拼殺提供線索比丟槍還要甚。
好在此時出現(xiàn)了一個小警察,一句點醒了夢中人,任達華最后時刻趕到了廣東大道。此時,很難說得清楚是友情幫了林雪還是制度幫了林雪,也許兩者皆而有之吧??傊芜_華的一念之間決定了友情是走向陰冷還是走向光明。
我們看過任達華不少的片子,黑幫老大,變態(tài)殺手等等,警察的扮相也有不少,但這部片子中的任達華又是與眾不同。
只要穿上這身警服就是兄弟,這是任達華幫林雪的前提。兄弟有難,做朋友的不能不幫,而且要幫到底。這句話其實從細節(jié)上弱化了任達華與林雪的關系,他們是不是好友?PTU與反黑組的?這無關緊要,重要的都是警察。所以,友情變得十分地標志化,那所謂的友誼的溫暖也褪色了。
與警察這種兄弟情形成極大反差的則是任達華對其它人的態(tài)度。遇到案情,他總要問一句是否報案,不報案當然就不必追究了,任達華其實是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做事原則,這一方面標明他并不是一個好警察,另一方面則加重了他參與尋槍一事的兄弟之情。耳光響后,脖子險些被植皮的小混混還有氣喘病發(fā)作險些死去的線人,這兩個情節(jié)看起來好象是任達華為了林雪的事情極度著急,但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出,任達華對此類舉動是多么的熟練,在極度冷靜下對這些小混混實行暴力,這絕不是一個好警察的所作所為。
這是一個極度分裂的角色,卻也極有原則的角色。一方面對朋友本著警察兄弟的原則,另一方面處理事情卻充滿了暴力色彩。這種內在的,收聚的張力令任達華這個警察角色極為立體,也極為可怕。
本片在人物塑造上是極為成功的,通過一件尋槍的事情將許許多多的社會人物都添加了進去。如果說林雪與任達華是原點的話,那么由原點出發(fā)的脈絡是極為復雜的。首先便是警察的群像,黃卓玲與邵美琪絕不是往日警匪片中的花瓶形象,她倆的出現(xiàn)都具有極度的概括性,還有新警察,驗尸官以及醉如貓的臥底等等。對立的,各色各樣的小混混也大不相同,馬尾的張揚,殺手的爆發(fā)力,線人的忍耐以及妓女的潑皮。甚至還有那個砸車偷東西的小孩及暗夜里準備跑路的劫匪們。
各種人物出場均不多,但一句話或一個動作就已經將這些人物的性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他們卻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與本片風格一脈相承的,所有人物都沒有陽光一面,都是處于一種陰冷的習慣中,令人不寒而憷。
一干沒有陽光的人物將影片的風格推向了極致,但更重要的是關于本片的影像風格。
故事發(fā)生在夜里,這本來就是沒有陽光的時間,再加上空曠的灰蒙的街道,孤零零響個不停的汽車警報。所有這一切都給人一種疏遠感,仿佛得不到任何溫暖。
強光并不來自于太陽,而是街道上的路燈,更突出的是,片中所有的強光絕不是孤立出現(xiàn)的,總是與黑暗交措著,這種瞬時的在黑暗與光亮中徘徊的感覺令人感到莫名的恐慌。
尤其是影片結尾處的那段槍戰(zhàn),幾乎將這種強光與黑暗的風格發(fā)揮到了極致。
巨大的廣告牌上玉體橫伸,明亮處,劫匪們準備跑路了。
但對面的街上,灰蒙蒙中警察到來了,于是,槍戰(zhàn)開始了。
劫匪在強光下站著死去,而警察在灰蒙蒙的街道上或臥下或跪著點射,至于禿頭與大眼,卻在強烈的車燈前互毆著。
最后,站著的人躺下了,臥倒的人站了起來,黑暗與強光下的人互位了,一切都結束了,只有近景的黃卓玲在灰暗的街角開出了兩槍。
影片的質感在這種對比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陰冷的感覺隨著林雪槍支的尋到卻沒有絲毫改變。敘述整個事件的警察們都躲進了狹窄的車廂內。
一騎單車,那個偷東西的小孩孤零零的騎在深夜里無人的街上,讓人倍感凄涼,陰冷的不安定的因素也由此而久久無法散去!
2006-9-19于通州
韓兮
8.8;事實證明,人是可以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的
很有意思,敘事性很強扣得很緊節(jié)奏也好,看了就想看完。確實像C說的,燈光打得很精密,把明暗、心理、身份跟城市的夜色很好的結合起來。各種誤會、復雜的人物、多線敘事有coen兄弟的敘事特質很像,C的58星我一顆一顆看完。最后給老媽講時,很有底氣地告訴她:香港的警匪片是有很大不同的。
小切口的故事,但整體情節(jié)引人入勝,觀影過程值得玩味,而結尾又是特別巧合下的黑色幽默。當然,依然有不少經典的三人角色站位鏡頭。
單薄的因果、單薄的對話、單薄的人物、單薄的懸念、單薄的風格標籤;但當這一切匯集瞬間,劇力足以劃破香港的夜,燦爛不絕。
《PTU》和《槍火》一樣都是深深打上杜琪峰個人風格烙印的電影,《PTU》據說是杜琪峰想拍很久的電影,是自己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的電影,而且整部戲大部分夜晚在一條街上拍的,夜幕下斜射下來的燈光令整個街道一邊暗一邊亮,這種氣氛想想都很恐怖的。個中品味你自己來慢慢看吧!
這夜戲的場面調度啊啊,我草。
8/10。原本無路可逃,偏又柳岸花明,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的麥格芬,居然在一個跟頭后出現(xiàn)了;極為黑色幽默的宿命,關鍵時刻從容不迫的抖包袱,空曠長街與白暗交錯的光線彌漫著畏懼感,穿越都市的騎車孩嘲弄命運無常;強調動作的靜態(tài)極致化,紅色血霧與白色槍煙混合,幾方人馬沖突的群戲處理上有條不素。
這么多年一直維持高產還能把水準控制得這么平均的也就只有一個杜琪峰了。無巧不成書的一晚,節(jié)奏感控制得真TMD好!
最后部分,警察的3隊人分別演練各自要說的話有點意思。由巧合堆起來的故事很是我的道。如果后來沒出現(xiàn)那4名中國籍男子,故事會如何收場?
節(jié)奏感真好,平靜中暗藏殺機,開場一段精彩十足,多線的并進很出色,最后的結局也足夠出乎意料:這才是潛規(guī)則大起底;只是槍戰(zhàn)一段很是凌亂,連個掩體都不找,純粹把自己當靶子,這有點業(yè)余了。
真心牛逼,服了。教科書式的劇本,我算是領教什么叫明線暗線環(huán)環(huán)相扣了。就算中間需要加一個角色,都先給你做點鋪墊,絕對不是要誰就加誰。每個馬上就要落入俗套的點,都讓杜導演處理得妙手回春了。文藝的商業(yè)片,西部味的警匪片。
我記得這個片子有個名字叫尋槍 但查實的時候卻叫PTU 實際是對警員來說的一件大事 卻是情節(jié)處理上的典型小事 本片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是讓萬年龍?zhí)琢盅┫挑~翻身了一回 小場景最考驗燈光師的本事 誠然 達不到《暗花》里那出倉庫大戰(zhàn)的效果 但小巷中對峙的氣氛 確實也憑燈光和剪輯做出了震撼人心的效果,推
后面的槍戰(zhàn)反復看了好幾遍,這敘事和《兩桿大煙槍》是相似的,但重要的是不同在于,槍火的煙霧和火光城市陰影,豐富的群相和獨特的個性,兄弟的情義和灰色的正義。此外,還有周杰倫的愛在西元前的海報出現(xiàn)的時候,我一下子出戲了:大學時候的歌壇新人周杰倫啊。
何為真相?也許那并不重要,過程如此驚心動魄,結果卻是如此輕描淡寫。
我就是覺得看得累
【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影節(jié)展映】膠片版+映后杜琪峰見面。據說零零碎碎拍了3年。幾乎整部片都是夜戲,有種不可言說的迷幻恐怖感。丟槍找槍的故事想到《神探》,但截然不同,沒有后者那般縝密,更多是隨性。拍警察如同黑社會一般。杜導的片子里,任達華只要一笑,便足夠讓人毛骨悚然。ps見到杜導很開心
馬克吐溫那句話,“每個人都是月亮,總有一個陰暗面,從來不讓人看見”。當面對危及自身的突發(fā)事件,在夜幕下的警察也暴露出陰暗灰色的本性。從趾高氣昂到惶恐卑微,再到編出謊言重新上位。這就是每個人試圖保存自己的社會身份的努力。
林雪的華麗演出,不僅僅是個跑龍?zhí)椎呐肿印?/p>
叫咩PTU,叫“尋槍”好了。布局精妙寓意深刻,任達華和林雪的表演。果然還是杜琪峰的警匪最帶感。
極具杜琪峰色彩的警匪片,懸念叢生,意料之外。群戲,每個人都性格鮮明。很喜歡林雪的表演,沒想到經常出現(xiàn)在各大香港警匪片的他竟然是天津人,這粵語真是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