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對新版電視劇《水滸》諸多不滿,最近又重看了“老水滸”,以及原著之相應(yīng)部分,連原來不想看的后半部分也挑了一部分看了。突然間對宋江的看法有了改變,不再討厭他了。
宋江在原著里是被作者贊賞的人物,但鮮少有《水滸》粉絲喜歡他。金圣嘆就很討厭宋江。后有老毛說宋是投降派。還有次在電視上見瑞典漢學(xué)家馬悅?cè)辉u論《水滸》——他將之翻譯為法文,談到宋江,激忿之情溢于言表:“我覺得他(宋江)根本不配(作眾好漢的大哥)”。馬博士最喜歡的人物是魯智深,贊他有“赤子之心”。
我原來也討厭宋江,覺得他虛偽:什么孝義,都是作秀,什么仗義疏財,都是沽名釣譽。不明白眾好漢為什么都對他服服貼貼的,就因為他給他們錢花?
如今有了些年紀,看法逐漸變了,或者因為對世事多了幾分了解。
武藝不值一提的宋江在那個尚武的時代,被一班無法無天的盜匪強人擁戴上梁山的頭把交椅,是因為什么?不是孝義,不是仗義疏財,是因為此人有遠見卓識,有大量大才,能為眾好漢謀福利,為梁山的未來尋出路。而宋江能為眾弟兄謀得的最好的未來,即是招安。
不愿看到梁山好漢被招安的人,或者是看客心理:喜歡看到英雄慷慨赴死,因為被殺被剮的是別人,疼不到自己身上。往遠了說,是以為厄運不會臨到自己頭上。所以喜歡看殺(別人的)頭,再喝上幾聲鳥采。殊不知輪回中有無盡的可能,最經(jīng)常的可能是角色換位。
而更多不愿看到招安結(jié)局的,則是執(zhí)“無?!睘椤坝谐!保合M缦簧ⅲ没ǔi_,希望鮮花永遠停留在盛放那一刻。
可能嗎?
“自古名將如美人,人間不許見白頭”。俠客豪杰也一樣,誰人能不老?不???不死?好漢們終老于梁山?可能嗎?梁山是藏龍伏虎好勇斗狠的”大蟲窩“,王倫的結(jié)局或者也是常態(tài)。
若說要爭天下,以當時的情勢,梁山的規(guī)模顯然還不足以成勢,若想成大事,還不知要動多少干戈。有說后來梁山眾好漢紛紛凋零是因招安之過。這可真是癡話——與方臘作戰(zhàn)會死,與官軍作戰(zhàn)就不會死嗎?要爭天下的話好漢會死得更多:不止要與官軍作戰(zhàn),還要與方臘,田虎、王慶以及別的武裝力量作戰(zhàn)。說什么聯(lián)合方臘打官軍?別人就那么乖乖讓你聯(lián)合?一山不容二虎,方臘與宋江該誰坐頭把交椅?
歷史上真實的匪盜作亂起事,哪個不擾害百姓?方臘之禍,據(jù)史載,被賊眾掠去的婦女,縊死于樹上者,幾十里相望。而真實的梁山泊,恐怕也好不到哪去。說什么”不擾民“,根本不可能。梁山又不事生產(chǎn),軍馬糧草從哪來?還不是靠“借糧”?所謂”借糧“,從來有借無還,其實就是明搶。所以,以梁山之前所為。能得招安下場已是萬幸。如果是以賊寇的身份被官軍剿滅,那就是《蕩寇志》里梁山眾頭領(lǐng)的結(jié)局——盡是被凌遲處死。在那個法度嚴酷的時代,其實是現(xiàn)實中最可能,最經(jīng)常發(fā)生的結(jié)局。
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結(jié)局,宋江忍辱負重,難為而為。絞盡腦汁,費盡心機,將一個反社會的犯罪團伙黑幫組織一變成為一支護國安民的武裝力量。避免了多少無謂的殺戮,其實功德無量,萬古流芳。
作者:段品章
鏈接:
//www.zhihu.com/question/27897924/answer/66071782來源:知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商業(yè)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獲得授權(quán),非商業(yè)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水滸是我人生中讀過的第一部小說,它對我的影響是一生的。但說實話,小孩子還是去看電視劇版的好。因為原著實在少兒不宜,無論是其中的淫穢與血腥場面,還是全書的精神,都遠遠超出了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兒童尚未形成完善的價值觀,他們往往會想當然地認為主角就是“好人”,而當主角做出“好人”所不會做的事的時候,他們要么會不假思索地認為這也是好事,要么就會覺得這是一本壞書。
很多人把水滸當做武俠小說看,認為這本書說的就是一百零八個大俠如何懲惡揚善行俠仗義的故事。持這種想法看水滸的人大部分都會失望,因為全書都是在殺人放火欺負老百姓,就連那些“大俠”也不例外。尤其是領(lǐng)頭的那個宋江,身為江湖領(lǐng)袖,不英俊瀟灑氣度不凡也就罷了,怎么能如此陰險猥瑣!這真是一本壞書。
覺得水滸差的,大抵就是這兩種人:小孩子和被電視劇誤導(dǎo)的大人。
抱著這樣的觀點來讀,未免忒輕看了水滸的深度。
水滸講的從來不是什么懲惡揚善,替天行道,更不是所謂忠義兩全,浩氣長存。全書說淫說盜,說快意恩仇,歸根結(jié)底說了四個字:逼上梁山。
水滸是一本屬于成人的黑暗故事。
世界上最好的黑幫小說是哪一本?教父?那是第二。
世界上最好的黑幫小說非水滸莫屬。
教父只告訴你西西里的故事,而水滸里的故事,地球上的每個角落,每一天都在發(fā)生。
絕望的故事。
水滸世界里只有一種顏色,那就是黑色。不僅江湖是黑的,尋常巷陌,清修之所,就連廟堂之上也全是黑的。黑道是黑的,白道比黑道更黑。那是血干涸的顏色。水滸的每個字都帶著血的沉重,它撕下了現(xiàn)實最后一塊遮羞布,把一副地獄圖赤裸裸血淋淋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地獄,是人為了活下去,不得不變成鬼。
水滸中的人間,就是這樣的地獄。沒有輪回,沒有解脫,永遠出不去的地獄。
悲慘世界里的冉阿讓好歹有他的上帝,而水滸中的好漢們,沒有救贖,只有手里的刀。水滸更加一針見血,不留余地地指出了這世界的殘酷,從而更加真實地展示出了生活在這殘酷世界中人的選擇。林沖是第一個展現(xiàn)出全書精神的人物。他做事低調(diào),事事讓人,從不惹是生非,是個標準的普通良民。他擁有不高也不低的職位,美麗的妻子,和睦的家庭,高超的武藝,還有幾個知心好友。我們理想中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不正是如此嗎?然而作者告訴我們:你不找事,事也會來找你。官二代高衙內(nèi)闖進了普通良民林沖的生活,于是這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被撕碎了。大好的前途沒了,幸福的婚姻沒了,最好的朋友背叛了他。就因為一個官二代看上了他妻子,一夜之間,他幾十年奮斗得來的東西全都沒有了。
即使如此,他還是忍耐。甚至當兩個公人差點暗殺了他,他還是勸魯智深不要殺了他們。因為林沖還相信,靠勤勉和本分,自己有朝一日還能掙回所有的一切。就算魯智深再三勸他干脆落草,他還是想做個清清白白的正經(jīng)人。直到草料場那一夜的忍無可忍。
沒有人天生想做壞人,怎奈這個世界里只能有兩種人:壞人,和死人。
那就他娘的做個壞人吧!
林沖終于被逼上梁山。在那里等著他的是最后一道試煉:投名狀。
你要做壞人?殺個無辜先。林沖蹲在山下等了幾天,想動手,又沒機會。敢情當個壞人也這么難。真的難嗎?還是你骨子里不夠壞?
等到期限最后一天,等來了楊志。長得這么兇,就你吧。
楊志其實就是另一個林沖。做壞人第一個要殺的不是別人,正是還有良知的自己。納了這投名狀,從前那個一心想做正經(jīng)人的自己也就徹底死去了,從此之后,世上少了一個良民,多了一個魔頭。
看著楊志下山遠去,林沖想必感慨良多:
早晚有一天,你也會來到這水泊梁山的。早晚。普通人如此,英雄也逃不掉。
武松是小說前半段最光彩照人的形象沒有之一。但很多人只看到他的武勇,他的機智,卻忽視了他所遭受的人間慘劇。
水滸里有各種各樣的兄弟,有何濤和何清那種為了錢可以翻臉不認人的,有李達和李逵那種弟弟剛到家哥哥就去報案的,也有武大和武二這種兄弟情深的。
武家兄弟倆從小父母雙亡,是哥哥武大郎一手把弟弟武松拉扯到大。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這苦命的兩兄弟從小到大都經(jīng)歷了什么。武大郎矮小丑陋的身體難道是天生的嗎?一奶同胞的弟弟武松為什么反而如此高大呢?把這些信息拼湊起來得出的結(jié)論,幾乎可以解釋武松所有的行為。
武大郎含辛茹苦將弟弟養(yǎng)得又高又壯,自己卻因為營養(yǎng)不良加上過度勞累成了個人人嘲笑的半殘。而武松也是個有良心知感恩的弟弟,哥哥的所有付出他都看在眼里,因此武松在家的時候從來沒有人敢欺負武大。二人雖是兄弟,情義勝卻父子。
這兩兄弟的感情,是一個潘金蓮可以撼動的嗎?
武松那么反感誘惑自己的潘金蓮真的是因為他也喜歡潘金蓮嗎?武松說:“武二不是那沒人倫的豬狗!”有人說這是封建禮教,是大男子主義。說這話的人有沒有想過:如果誰有個從小把自己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對自己百般照顧無微不至,甚至飽經(jīng)風(fēng)霜卻不說苦不說累的哥哥,他還做出對不起哥哥的事,那這個人不就是豬狗不如嗎?有點良心的人誰會這么做?
武松從小命苦,沒爹沒娘,只有一個哥哥可以依靠,長兄如父,是哥哥給了他一個雖不富裕卻溫暖的家。如今自己終于發(fā)跡,總算可以好好報答哥哥了。戲文里的大團圓結(jié)局也不過如此??沙霾钜惶嘶貋?,哥哥卻死了。武松在世上唯一的一個親人,死了。
武松什么心情,可想而知。
武松在靈堂哭泣的那個夜晚,讀來令人心碎。
哥哥死得蹊蹺,武松一看便知。他從小吃盡苦頭,心思細膩,又做了兩年逃犯,江湖經(jīng)驗極豐富,這點手段如何瞞得過他!于是他默默查清真相,收集了全部證據(jù),準備用法律手段讓仇人得到應(yīng)有的下場。
武松不是天生殺人狂,他也曾相信法律,相信公道。
他的公道卻沒有來。
整個縣的司法系統(tǒng)都被西門慶買通了。世間的公理就是誰有錢誰有理。
你叫武松怎么辦?忍了這口氣?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武松不去為對自己恩重如山的哥哥討回公道,他還配叫人嗎?
于是武松做了個決定,他決定放棄自己的人生。法不給我公道,我自己來給自己公道。于是他精心設(shè)計了一個局,在所有街坊鄰居的見證下處置了兩個主犯,押著一個教唆犯自首了。
打虎英雄的行為感動了所有人,一直很賞識他的官員特地輕判了他,街坊鄰居和部下自發(fā)送他盤纏食物。而武松的心里卻是空虛的,天地悠悠,家在何處?哥哥的恩情已經(jīng)無法再報,自己生活的意義是什么呢?
就這樣,他到了孟州。此時的他,毫不遮掩自己的桀驁,仿佛打虎當日喝醉后的不顧一切。前途已經(jīng)如此黯淡,再糟又能怎樣呢?他就這樣卷入了施恩與蔣門神的恩怨。
所謂施恩與蔣門神的恩怨,其實是施恩的父親與新來的張團練在孟州的地盤之爭。武松不是不清楚,但那又怎樣?武松不在乎,隨你們吧,你讓我打,那我就打,我還要索性打得好看一點,教大家笑一笑。整個醉打蔣門神的故事里,武松的精神是頹廢的,他完全失去了人生的目標。明知施恩圖報,卻并不在意,好歹還有酒喝。
這時候,張都監(jiān)出現(xiàn)了。他給了武松目標與希望。金錢,地位,這些都無所謂,武松把錢都鎖進了箱子。最重要的是希望,在張都監(jiān)這里,武松忽然看到了重新開始的可能,他甚至有了一個未婚妻。武松的精神久違地一振:難道這樣的自己還能為了什么而奮斗嗎?
——騙你的啦。
一切的一切原來是個騙局。希望之后是更深的絕望。那些關(guān)于未來的美夢,一個個全都破碎了,只剩下一片黑暗。解決掉刺客們,武松走向了鴛鴦樓。他冷靜得可怕,就像為兄報仇的那天一樣,只是這次,他不會再留余地了。為了不暴露自己,武松把一路上撞見自己的人全部殺光,包括那個欺騙了他的未婚妻。這不是精神病式的屠殺,而是有計劃的謀殺。武松的黑化,黑得令人毛骨悚然。一個最強大的英雄,也可以變成一個最可怕的兇犯。
“殺人者,打虎武松也?!边@是挑釁?是炫耀?不,這是投名狀。
從此以后,他拿人祭刀,搶人酒肉,打家劫舍。武松終于成了一個和張青孫二娘他們一路貨色的江湖人——一個壞人。
因為水滸的世界,好人無路可走,只有壞人才能活得快活。這是一個逼得好人去做強盜的世界。水滸告訴我們:當法律無法捍衛(wèi)正義的時候,人就會變成這個樣子。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林沖,成為楊志,成為武松。每一個人心中都有的最后一條路,就叫做水泊梁山。但是,如果梁山中只有林沖和武松這樣被社會逼迫而不得不落草的良民,恐怕水滸的現(xiàn)實意義要低一大截。水滸如實地寫出了在主流社會之外的另一股惡勢力:黑道。它沒有簡單地將梁山好漢與朝廷寫成善惡二元的對立,而是極其細致地描繪出一個與表社會同樣復(fù)雜而丑陋的里社會。
江湖人稱自己為“好漢”而非“英雄”,他們崇尚的不是正義,而是血性,是義氣,是快意恩仇。這群人的組成是極其復(fù)雜的:不光有晁蓋、裴宣、歐鵬這樣的揭竿而起者,還有史進、呂方、郭盛這樣從小崇拜古惑仔的殺馬特少年,有周通、燕順這樣的土匪惡霸,有張青、孫二娘這樣的人肉作坊、有揭陽鎮(zhèn)三霸這樣的成熟黑社會組織,有石秀、焦挺這樣的社會閑散人員,有李逵這樣的精神病患者,更有一些人,像宋江、戴宗、柴進,游離在黑白兩道之間的灰色地帶,左右逢源悶聲發(fā)財。這幫人有的是天生兇惡,有的是被逼無奈,總之,什么都干,就是不怎么干好事。事實上,水滸中的普通百姓不但受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的欺壓,還受到那些打著替天行道旗幟的所謂“義士”的殘酷對待:周通、王英強搶民女,燕順、孫二娘好吃人肉,穆家兄弟橫行鄉(xiāng)里,李逵濫殺無辜。這些人的所作所為和高衙內(nèi)、西門慶、毛太公之流沒有任何不同。整部書的一開頭就告訴你了,他們不是什么好人,是魔。
于是水滸中有了一種特殊的受害者:被江湖逼入江湖的人。
秦明,好好一個軍官,剿匪失敗被活捉,隨即被宋江、燕順等陷害,全家被殺,在威逼利誘下無奈落草。
扈三娘,好好一個巾幗英雄,援助結(jié)盟村坊時被活捉,全家被殺,在威逼下無奈嫁給變態(tài)色魔王英。
李應(yīng),好好一個土豪,梁山要打祝家莊,錢也給了,糧也給了,最后他們說這點錢哪夠啊,干脆你人上山來得了。
徐寧,好好一個教頭,因為梁山要破連環(huán)馬,被自己親戚湯隆當了投名狀,連全家一起誆上了山。他的內(nèi)心是幾乎崩潰的。
李云,好好一個捕頭,教了個叫朱富的孝順徒弟,自己做賊不忘接師傅上山享福,簡直日了狗了。
安道全,好好一個大夫,因為千里之外的宋江背后生了個癤子,就被張順給坑了。想和姘頭多待一晚,結(jié)果那狗日的居然就把人給殺了還嫁禍給自己。
最無辜的兩個,是朱仝和盧俊義。
朱仝這個人長得像關(guān)公,做事也像關(guān)公。義氣深重,人見人愛,魅力值滿點,男神一樣的人物。他為了義氣,放走了晁蓋,又放走了宋江。如果沒有他,梁山的兩任老大連村口都出不去就掛了。
然而這卻成了朱仝這輩子最后悔的事情。
搭檔雷橫犯了事,朱仝故技重施,偷偷放了他,不惜為此被判了個玩忽職守,刺配滄州。在滄州,朱仝憑著自己的聰明機靈很快就獲得了知府的賞識和其子小衙內(nèi)的喜愛。伶俐人到哪里都吃的開,不出意外的話,相信不久之后,朱仝的生活就能回歸正軌了。
朱仝做著東山再起的美夢,卻忘了他的“兄弟”們是怎樣的一群豺狼。
看到小衙內(nèi)支離破碎的尸體的那一刻,從沒失態(tài)過的朱仝瘋了,他沖上去想和李逵拼個你死我活,卻被吳用等人的一跪擋了回來??粗约翰幌奚巴疽惨抛叩男值軅?nèi)缃窬尤幌氤鋈绱硕居媮硐莺ψ约?,看著那么可愛的一個小孩子因為自己的緣故慘遭橫死,朱仝何嘗不想把面前這些滿嘴大義的禽獸全都砍了??伤軉幔克B李逵都制裁不了,何況晁宋。
他打心眼里不想和這些人待在一塊,可他還能去哪呢?對救過自己的恩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別人。
盧俊義是一個糊涂人。人傻錢多,名望高,底子干凈,這樣的他成了宋江上位計劃理想的的關(guān)鍵棋子。
出身于財主家庭的盧俊義,像大多數(shù)富二代一樣從小被嬌生慣養(yǎng),剛愎自用。雖然武藝超群,但這并沒有什么卵用。他涉世不深,不知人心險惡,號稱自己一個人就能平了梁山,可梁山真來了的時候,沒有任何勢力的他又能做什么呢?
一代社會名流被扮成氣功大師(誤)的吳用成功洗腦,不聽忠言,執(zhí)意作死。被引到梁山泊還高舉大旗獨自一人挑戰(zhàn)整個山寨,結(jié)果被車輪戰(zhàn)打得找不著北。被抓上山的他天真的以為對方會簡單地放了自己。沒想到吳用這頭穩(wěn)住他,轉(zhuǎn)頭就把墻上反詩的秘密告訴了管家李固讓他回家發(fā)財。等盧俊義回到大名府遇上報信的忠仆燕青,竟還不相信李固已經(jīng)背叛他,反而怒斥燕青,自投羅網(wǎng),身陷囹圄。
不知深淺,不識好歹。天下無雙的玉麒麟,終究只是個外強中干的公子哥而已。在兇殘狡猾的黑道面前像個嬰兒一般不堪一擊。
智賺玉麒麟這一計,作為宋江上位計劃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雖然在后半段跟進的時候還是出現(xiàn)了吳用標志性的掉鏈子,但依然是水滸前七十回最陰最損最毒最厚顏無恥的一計沒有之一,堪稱吳用狗頭軍師生涯的巔峰之作。
這一計中最富戲劇性的是管家李固的命運。李固本來就對不明事理一心作死的主人心懷不滿,當聽到吳用告訴他的秘密,他卻像他的二貨主人一樣蒙住了雙眼,迫不及待地開始了自己的發(fā)財大計。故事的最后,他被綁在柱子上,耳邊響起了宋江的聲音:“休問這廝罪惡,請員外自行發(fā)落!”,恐怕直到這時他才醒過味兒來:原來自己只是一枚一開始就注定要被舍棄的棋子??上闀r已晚。
盧俊義和李固的故事,展示了普通人面對犯罪團伙侵害時的真實狀態(tài)。
像大多數(shù)上山的好漢一樣,遭逢慘變后的盧俊義也變了,他不再是那個目空一切的公子哥,徹底地屈服了。他乖乖地配合宋老大演戲,讓他干什么就干什么。
宋江順利的開展上位計劃,先是利用絕對不可能做老大的盧俊義捉了史文恭,徹底斷絕了山寨內(nèi)部人員(林沖)奪位的可能,接著又做了一出戲,安排了一場所謂的“公平競爭”,但就算吳用不在盧俊義身邊,難道他還敢贏不成?
盧俊義比誰都清楚自己在梁山的地位:名為副統(tǒng)帥,實際上就是個墊腳石。他也只能安于這種地位。也許在他殺李固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明白:自己已經(jīng)無路可走。
身陷魔窟,周圍是群魔亂舞,一步走錯就性命不保。這些被江湖逼進江湖的人,是真正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水滸對于黑道的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極其可怕的循環(huán):普通人被惡人所害,成為更壞的惡人,然后再去害更多的人。黑惡勢力就這樣如同滾雪球般不可控制地越來越壯大。
有一個人曾試圖打破這個循環(huán),那就是公孫勝。他曾以探母為由逃離了宋江與晁蓋的權(quán)力爭奪戰(zhàn),結(jié)果費盡心思躲藏卻還是被強行帶回了山寨,宋江用行動告訴他:你一天是黑的,一輩子都得給我是黑的。于是公孫勝再也不敢藏私,從被吳用一喝就能嚇住的普通妖道搖身一變就成了大法師。排座次后,他和盧俊義一起住在西邊房內(nèi),警衛(wèi)員是宋江的徒弟:孔明和孔亮。擺明的被監(jiān)視。
公孫勝的故事告訴我們:一旦進入這個循環(huán),就沒有人能夠逃脫。
水滸的這種對于地下社會形成機制的深入探討已經(jīng)足以讓它超越其他所有黑幫小說。但水滸并沒有止步于此,它更加深刻地指出了如此龐大的黑勢力以及這黑暗的人間地獄能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亂自上作。
有人說連城訣等作品在黑暗程度上不亞于水滸,兩者的差距就在于此。連城訣之類作品僅僅將問題歸咎于人性的貪婪這種老生常談之上,而水滸對社會問題的剖析達到了外科手術(shù)般的精準,一下子命中了專制社會的死穴,不僅對人性本惡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更進一步說明了什么樣的社會能夠激發(fā)人性的惡。這就使水滸不僅僅是一部優(yōu)秀的小說,而是一部不朽的名著。從前有座魔窟,魔窟里有個魔王,魔王的夢想是不要做魔王。
作為全書第一男主,宋江是水滸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也是最復(fù)雜的形象之一。
就像乞丐的霸主還是乞丐,人渣的首領(lǐng)也只不過是個人渣而已。毫無疑問,宋江是一個壞人,而且是壞人中的壞人。他陰險狡詐,不擇手段,厚顏無恥,睚眥必報。他同時擁有老維托·柯里昂的手段與蔣天生的虛偽,是個天生的黑社會老大。
可他一點也不想當個黑社會老大。
“自幼曾攻經(jīng)史,長成亦有權(quán)謀。恰似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宋江是個有野心的人,他原本為自己設(shè)計的人生軌跡絕不是每天和一群殺人不眨眼的家伙一起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從一開始,宋江對自己的定位就不是黑道。黑社會,從來都只是宋江的一部分,而不會是全部。宋江的夢想,不是替天行道,而是出將入相,功成名就。
他開始結(jié)交黑勢力,只因為他是個老油條。小吏這種工作本來就是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黑白勢力之間閃轉(zhuǎn)騰挪的。而宋江長袖善舞,對人情世故鉆營投機之事十分精通,看人下菜碟的本事已臻化境,不僅在縣衙上下無一人說不好,居然還在黑道上博得了“孝義黑三郎”的名聲。憑他的精明,如果沒有卷進晁蓋這件轟動全國的大案,相信他早晚會有機會魚躍龍門吧。
某種程度上,宋江上梁山也是被逼無奈。他本已經(jīng)無數(shù)次拒絕了黑道朋友的邀約,可惜酒后現(xiàn)形,栽在黃文炳手里。一生謀劃,毀于一旦。小說里展現(xiàn)宋江兇殘的情節(jié)有很多,但對黃文炳,是這個平日里的斯文人最失態(tài)的一次:“生食爾肉”不再只是個形容詞,甘冒被全殲的風(fēng)險也要跑去殺你全家。宋江一輩子再也沒對誰有過如此之深的恨意。
無極里的謝無歡說得好:“你毀了我做好人的機會?!?br>被逼成了黑社會的宋江不甘心,于是他找到了另一條路:招安。招安一直是宋江身上最大的黑點。但事實上招安也許是這些江湖人唯一的出路了。
與方臘不同,沒有根據(jù)地,沒有人民支持,連糧食都不能自給的梁山,拿什么跟朝廷死磕?人才方面,林沖不過是八十萬禁軍中一個普通教頭,魯智深不過是老種經(jīng)略相公帳下的一個提轄,而官軍中還不知有多少林沖魯達。如果真的惹惱了朝廷,調(diào)一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邊防軍來,剿滅小小的梁山只是須臾之間。何況人是會老的,而梁山?jīng)]有持續(xù)補充人才的好方法,等林沖他們打不動了,梁山的末日也就到了。李逵之流動輒叫囂打上東京,哪里有那么簡單!更重要的一點是山上兄弟的子孫后代怎么辦?難道子子孫孫都要做賊嗎?
無論是從實現(xiàn)宋江個人的野心的角度,還是從山寨整體利益的角度來看,招安都是唯一的選擇。古往今來幾乎所有的黑幫,最終要走的路都是洗白。
于是宋江聯(lián)合了同樣想洗白的吳用,對一心“與朝廷做個對頭”的晁蓋一派亮出了爪牙。并最終獲勝。金圣嘆直說晁蓋是宋江所弒,其實我覺得證據(jù)不足。但不管怎么說,阻礙山寨發(fā)展的晁蓋不在了。之后宋江費了一番周折,總算上位。沒有顧忌的宋江立即開始了招安大計。幾次試探,終于成功。
宋江走向了人生巔峰。
然后帶著所有人落入了深淵。歸根結(jié)底,梁山的賊,只是小賊。真正的大賊,在廟堂之上。
在寫梁山的一百零八個魔頭之前,作者寫了一個人:高俅。而且重點寫了他的發(fā)跡史。
高俅是什么出身呢?潑皮,也就是梁山里一抓一大把的那種流氓無賴。如果你注意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對少年高球的描寫和對梁山好漢燕青出場的描寫幾乎一模一樣,除了顏值。而他陰險又精明的性格,和宋江極其相似。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高俅就是一個未入黑道的成功版宋江。
高俅這樣的人是怎么坐上太尉的位子的?因為他背后有人。
天下的大賊,就是以宋徽宗為首的統(tǒng)治者們。
一個在國內(nèi)盜賊四起,邊境硝煙不斷的時候還饒有興致地逛妓院的荒唐皇帝,提拔起一眾荒唐大臣:因為球踢得好而青云直上的高太尉,年年壽誕都要收取無數(shù)金銀財寶的蔡太師,因為搜刮奇珍異寶而起家的童媼相,陪著皇上尋花問柳的楊太監(jiān)······
單只是花石綱就讓不知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其中又有多少人迫于生計不得不走上犯罪的道路?四大寇為什么能一呼百應(yīng)?為什么武松和林沖們得不到法律應(yīng)許的公道?若天下太平,誰愿落草?眾匪首尚且是走投無路,更何況那成千上萬的嘍啰。
宋江作亂,亂卻自上而起。
宋江自以為能憑著自己的小聰明在朝堂之上游刃有余,卻不知真正的魔窟就在此處。梁山的小賊殺人尚有尸首可尋,朝廷的大賊吃人卻不吐骨頭。最兇殘的惡人不是梁山的殺人狂,而是這些談笑間數(shù)萬生靈涂炭的國之蛀蟲。小賊想和大賊斗?你們還太嫩了。
君不聞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上山?不上山?招安?不招安?無論哪條路都是死路??v觀水滸,你找不到一個高大全的人物,每一個主角都只是如你我一樣有好處也有缺點的普通人,一百零八將,一百零八種面目,卻只能走向同一個歸宿。
他們可恨嗎?當然可恨。
他們有多可恨,就有多可悲。
和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一樣,水滸也是一部關(guān)于人生,關(guān)于社會,關(guān)于世界的大悲劇。水滸講的是在一個扭曲的世界中普通人的選擇與畸變。它用近乎完美的古白話與精巧的謀篇布局把一個觸目驚心而又發(fā)人深省的故事傳達給讀者。作者春秋筆法不做評判,而其中的悲壯與凄涼卻透紙而來。
水滸不只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所有時代。每次翻開水滸,看著其中的一些面孔,總令我想起另一時空中的另一些面孔,是否,他們本不必走上這樣的道路?是否,這個社會可以少讓一些人走上梁山?水滸對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意義,也許就在于此吧。
=========================分隔線=======================
算了,我這賬號八百年不上一次,非盈利的個人轉(zhuǎn)載想轉(zhuǎn)就直接轉(zhuǎn)吧。不用私信我了。
關(guān)于央視水滸的拍攝思路問題之前在幾處論壇都留過言,整理起來再順便添點新內(nèi)容:
1. 央視水滸對于許多角色的樹立是前后有邏輯、互相有關(guān)聯(lián)的。例如原著林沖武氣遠勝文氣,而央水幾乎塑造成了儒雅溫潤的文士形象,央水林沖因而頗受詬病,然而,首先這個形象是由寶劍記、野豬林、夜奔等戲曲文化傳承來的符號化“俊扮”,而且最關(guān)鍵的是借此避免重復(fù)——與以粗、勇、莽、豪聞名的李逵、魯達、阮三雄、武松、楊志等不類,否則人物有氣質(zhì)雷同之嫌。央水的晁蓋也與原著多有不同,導(dǎo)演實際想把他明顯區(qū)分于精詐諂媚的宋江,突顯他的“義”,甚至是有些看似無甚頭腦的粗勇(曾頭市因為負氣出擊而中箭身亡)。央水改編晁蓋對于“撞籌”的舉棋不定,倒更顯三阮“天不怕地不怕”的粗獷形象,在劇中的改編即他們反說晁蓋,也并非全無道理。
2. 關(guān)于李逵與原著中并沒有的人物龐秋霞的改編,之前在豆瓣看了一位網(wǎng)友寫的“李逵的愛情”劇評,覺得寫得很好。李逵雖是草莽,但也是凡人。這段愛情故事的結(jié)局催生的是水滸結(jié)尾他的哀大莫過于心死,心死莫過于一“怒”——龐秋霞死于兄弟之手,數(shù)秒的沉默之后他大開殺戒,蒼涼世道,生不如死,且死只是最終歸宿。這種心死之感,倒解釋了為何一直莽撞的李逵在宋江說與他毒酒在此之后,淡定地一飲而盡,閉門、拉簾、回身、臥于宋江身旁與其一同赴死,一系列動作的邏輯性之強,令人懷疑這究竟是不是李逵。增加這不多的情感戲,我倒覺得邏輯上讓李逵之死更有說服力。
3. 如細細分析品味,可以發(fā)現(xiàn)幾大主演與原著所繪的氣質(zhì)均有出入,但是觀眾并不覺得這些細節(jié)變動有唐突之感。與此相比,新版水滸(2011年版)令我最無法忍受的就是胡亂添加原著沒有的人物和情節(jié),一整個夾雜了說岳、殘水滸、蕩寇志的大雜燴,甚至將原著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一個人物引出另一個人物的主導(dǎo)線索完全打亂,宋押司開篇就出現(xiàn),高俅則“難產(chǎn)”遲遲不見,幾位”流氓”合計著要打劫官府大批銀兩——這“始自上亂”的主旨已經(jīng)變成了土匪當?shù)?、朝廷不得不?zhèn)壓。符不符合原著和改編成不成功是兩個問題,新舊水滸在符合原著上半斤八兩,但央水好歹改編基本是成功的。
4. 關(guān)于央視水滸只在原著內(nèi)部敲打縫補的分析:水滸本身就是民間傳說集合的產(chǎn)物,版本很多,且并非獨立創(chuàng)作,一些人物情節(jié)亦靠著人民大眾口口相傳,施、羅的原著也有不乏前后矛盾、空間地理表述錯亂等的問題,精華頗多,糟粕不少,不乏血腥暴力或是怪力亂神的荒謬橋段,洪太尉誤走妖魔、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如此種種,亦不乏大同小異讀來味同嚼蠟的好漢群像,亦包括后人續(xù)作狗尾續(xù)貂的征遼和破田虎王慶等段落。央視的編劇楊爭光、冉平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編劇,他們對原著的理解想必并不會偏離太遠。既是為了拍攝電視劇,營造沖突、塑造角色,增強戲劇推動,難免要進行改編,只要合情合理,不傷及原著筋骨,也是無可厚非。有一些劇情的改編,并非出于編劇的無知,是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膳e一改編例證,如林沖之死一節(jié),實際上原著的續(xù)文并不出色,不僅缺乏戲劇性,對林沖性格的拿捏也不夠有說服力,倒是田連元(央視水滸顧問)的改編更有悲劇性、諷刺性。此外,除了劇情不論,央視水滸的精華并不在于湊不湊齊108將,而在于將幾個主要人物的喜怒哀懼琢磨透徹,造型表現(xiàn)到位,內(nèi)心情感挖掘到位,幾個主角形象豐滿立體了,水滸的拍攝便成功了一半,寧缺毋濫便是此理。畢竟,民間口口相傳的就是那些最經(jīng)典的故事及最熟悉的英雄好漢,魯、武、宋、林、盧十回,如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大鬧五臺山;武松打虎、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人肉包子鋪;怒殺閻婆惜、潯陽樓吟反詩;棒打洪教頭、風(fēng)雪山神廟;燕青石秀劫法場、兵打北京城,等等。水滸精髓正在于此,刻畫除宋江之外的幾個主要人物特別是被逼上梁山的人物。官逼民反,亂自上作,主旨點睛。
5. 從編劇、導(dǎo)演、選角、鏡頭語言,到服飾、布景、配樂等,央視水滸皆是精華。讀了張紹林導(dǎo)演藝術(shù)研究的著作,才能體會他的執(zhí)著認真,人物角色選擇上極為較真。片尾曲中人物圖譜,是在拍攝前數(shù)年就已請了戴敦邦精心繪制,戴老查詢眾多古籍文獻資料,一絲細節(jié)都不放過,演員便依照繪畫來選,從形到神一一具備?;瘖y班子也是一換再換,力求扮相達到百分之百的貼近人物。演員班子里也有一群話劇戲骨,李雪健、魏宗萬、周野芒、寧曉志、王衛(wèi)國等等,從主角至配角,不下十位梅花獎得主(按:獲獎時間包含水滸拍攝前后)。老一輩踏實,單純,真正為了藝術(shù)奉獻自我。當然了,央水里也有許多我個人不認可的地方,一些次級配角塑造有欠如公孫勝、關(guān)勝、柴進等等,以及越往后期故事越倉促,這些確實是央水的遺憾。 魯版水滸個人認為和央水在某些地方可以一較高下,只是欠在服裝布景不甚考究,某些時候演得近似舞臺劇,話劇感比較強,但演技派成群,配樂也很有山東、河南地方民間音樂氣息。央視版欠在情節(jié)不全(經(jīng)費有限不得已),有些配角因為人員不夠有重復(fù)出鏡,因為演員招募是一個大問題(當年演員匱乏,上戲、中戲,包括人藝的學(xué)員班,加起來也不過幾百位,幾乎都出現(xiàn)在了水滸的演員表里),此外還有編劇改編眾口難調(diào)的問題等等,但是它拍攝在另三大名著之后,吸收精華彌補不足,武戲高出三國,文戲不輸紅樓。央視紀錄片中華武功在提及中國冷兵器巔峰時期的宋朝時,央視水滸居然多次出鏡。作為記錄片出現(xiàn)電視劇的鏡頭竟然毫不違和,足見央版的嚴謹考究。全劇“黑色電影”的拍攝思路之大膽至今仍令人嘆為觀止,明暗對比,傾斜構(gòu)圖,陽光照射下顆粒感的塵土飄散在空中四處飛揚,如此種種,都更突顯水滸故事的絕望壓抑和強烈的宿命感。論及影視藝術(shù)價值,央視版水滸可以算是經(jīng)典。
6. 關(guān)于音樂,值得說的就更是太多了,細細分析起來足可以寫上一篇萬余字的大論文,在此僅稍作分析。
趙季平先生是我非常喜愛的一位影視配樂作曲家。曾讀過些趙老師訪談,青年時代他在陜西下鄉(xiāng)數(shù)年,深入鄉(xiāng)間學(xué)習(xí)民間音樂,寫出的練筆作品據(jù)他言需以車來拉。他筆下那些帶有民族或地域風(fēng)格的旋律,實際無法說清究竟來自哪些民間小調(diào)或山歌,因為已完全活用并轉(zhuǎn)換為了自己的音樂語匯。趙季平對中西音樂元素運用地得心應(yīng)手,且元素間轉(zhuǎn)換行云流水。私以為,三版水滸(魯、央、新)配樂風(fēng)格分別為:“中學(xué)為體”、“西為中用”、“不中不西”。最高水準的是第二種,亦是最難的,單一風(fēng)格最是簡單,中西元素的有機融合則考驗水平。稍作解釋:魯版的配樂秉承“拿來主義”,幾乎都是民間小調(diào)直接運用,例如任同祥編曲的一枝花,原曲牌其實已有百年歷史。而新水滸的配樂風(fēng)格簡言之:大雜燴,各段配樂之間幾無任何關(guān)聯(lián),風(fēng)格亂七八糟——管弦樂作品、民族器樂作品(而且運用的是毫無山東、河南地方音樂特色的樂器)、流行風(fēng)格作品、古風(fēng)作品,以及以上幾種的互相交雜。不得不說,作為一部整體的電視劇配樂,缺乏統(tǒng)一主題與風(fēng)格混亂是最忌諱之處。而趙季平的配樂則可被當做一部組曲來看待,王進打高俅、武松殺嫂里都有那段經(jīng)典的嗩吶主題旋律,該主題不僅反復(fù)再現(xiàn),且在其他配樂中有數(shù)次變奏成分,說明作曲家思路始終貫穿如一。《好漢歌》借鑒了河南民間小調(diào)《王大娘釘缸》,很多現(xiàn)當代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民族風(fēng)味的作品時,下鄉(xiāng)采風(fēng)收集民間音樂素材化用進作品是常有的事情,這不能作為該作并非“原創(chuàng)”因而不是好作品的指責(zé)理由,況且《好漢歌》除了旋律和音型相似以外,配器是全新的,尤其是鬼才作曲家趙季平在高潮段落選擇加入高亢的嗩吶重疊主題,讓這件帶著粗糲土腥氣質(zhì)常人看來只適合紅白喜事的樂器煥發(fā)了真正的光彩,其配器審美精彩至極,令《好漢歌》可以說既保留了《王大娘釘缸》原來的河南鄉(xiāng)土地方氣息,旋律朗朗上口,又充滿了西方音樂平衡和諧的美感,結(jié)構(gòu)工整,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性?!端疂G》與央視《三國》片頭片尾曲創(chuàng)作思路相同——一首選用通俗唱法,一首選用民族/美聲唱法,接地氣的同時力求提升其藝術(shù)性內(nèi)涵?!短鞎r地利人和》的旋法安排也明顯參考了山東/河南方言的聲調(diào)特點,如“舊日宮墻”、“一說再說”等等。個人最佩服趙季平的地方在于他可將中西元素游刃有余地融合為一,且無絲毫違和感。例如《兄弟情誼》里,前景中均是民族樂器(箏、墜胡、笙、笛),而背景襯托居然是西方管弦樂隊里的弦樂隊,但相互交融、水乳一體;再例如《軍威浩壯》里,配器風(fēng)格略近似西方現(xiàn)代作曲家如肖斯塔科維奇、普洛克菲耶夫等人的交響、管弦或鋼琴作品,鋼琴被當做打擊樂在演奏固定低音,此種天才的吸收和創(chuàng)造能力何止在趙季平寫作的年代,今日聽來依然新鮮。隨著年齡增進,聆聽的音樂作品越發(fā)多樣,常常驚喜地在趙季平配樂中反復(fù)發(fā)現(xiàn)許多細小的民間地方音樂的旋法精髓,頗有門道。寥寥數(shù)音,滋味卻淋漓盡致。如在聽劉明源的《河南小曲》時發(fā)現(xiàn),其中一句尾音旋法,雖僅有數(shù)音,卻明顯與《兄弟情誼》一句墜胡旋律具有一模一樣的尾音形態(tài),河南、山東的地方性民間音樂風(fēng)味便靠這短短一個尾音的旋法效果。如此種種,愈是琢磨,愈是有趣,愈是驚嘆,這套配樂當屬百聽不厭的精品。
2018年10月
武松說:我又不白吃你的,惹的我性起,把你這鳥店給翻過來。。阮小七說:爺爺生在天地間,殺賊殺官把命玩
因為這部電視劇,有段時間特別討厭李雪健,可能李雪健把宋江的優(yōu)柔寡斷、首鼠兩端刻畫的太到位了。喜歡武松、魯智深這樣嫉惡如仇的綠林好漢。因為結(jié)局太悲傷,一直沒敢看。音樂非常贊~
印象中老媽喜歡看“潘金蓮”那幾集……我自己好些天走不出故事結(jié)局的慘烈~
經(jīng)典!制片、編劇、主題歌、武指、演員都很滿意。跟他太有緣了,因為此劇看了原著,因為此劇過了面試,因此此劇考了制片專業(yè),最有意思的是因為此劇,冒著被初中班主任批的風(fēng)險,在班級后面的黑板報上開了個專題,第一次把班里同學(xué)對此劇的看法公開記錄下,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的BBS了吧!
李雪健把宋江演活了?。?!
最愛林教頭風(fēng)雪山神廟!
最好的宋江
我的巔峰時期可以準確背誦一至一百零八的名號,如今老矣。
大河向東流哇,天天的星星參北斗!
爺爺生在天地間,不怕朝廷不怕官,梁山泊里住一世啊,好酒好肉賽神仙??戳恕缎滤疂G傳》之后我才意識到,這部《水滸傳》已經(jīng)是無法超越的經(jīng)典了
丁海峰版的武松很贊啊,看了叫人怦然心動~~~
五星+
那時候多迷燕青阿
四大名著中最好的改編,思想性而言,遠遠超過原著。最后一集幾乎無情節(jié)推進,全在寫景抒情,但不覺得冗長,因為前面的積攢的悲劇氣場太強大了,這是一種奢侈的玩法。
李雪健老師的演技冒話港。
看時殺了宋江的心都有了~~
小時候光顧著看武打,后來欣賞它的音樂,最近又看,都是命運的無奈和唏噓。第7集《風(fēng)雪山神廟》,林沖的獨角戲精妙絕倫。林沖任職草料場之前,在酒館吃酒和小二有段對話。小二已知陸謙的陰謀,但又不敢吐露實情,只是叮囑林沖好生留神。這時,飽受人間炎涼的林沖稍頓了頓神,說:小二,你真是好人啊。
四大最喜歡的一部 也是央視改編我覺得最好的一部 各方面都到位 特別是看到新版操行之后再一比堪稱完美 好多人說李雪健演得不好 我看李雪健就是一張招安臉 不能再適合了 濃眉大眼的張涵予可不行 趙季平的配樂更是錦上添花 有時間一定再翻出來看一遍
這布景,這演技,仿若回到了大宋,此等絕世好劇竟不如瑯琊榜、甄嬛傳之流,也不如權(quán)游,羅馬之輩,評者真乃瞎了狗眼,亂放狗屁。
就是不喜歡李雪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