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我們走過了四季……
旅行,有很多種,自己最羨慕的一種,就是一個人,走走停停,不在乎時間,不在乎路途,不會擔心這個,不會擔心那個。
繪本畫家作家Sora用了25集大約大約500分鐘的時間,走過北海道周圍的邊邊角角,沒有放過一個小鎮(zhèn),沒有錯過一家餐館,卻又是那么的從容悠閑,從春寒料峭,走到炎炎夏日,從金秋碩果走到皚皚白雪,因為是一個人,所有足夠的安靜足夠的平和,因為是拍攝了接近一年,所以足夠的細致足夠的全面。
Sora作為這場旅行的主人公,帶著觀眾們走過北海道的麥田,走過北海道的核桃樹,走過北海道的葡萄酒廠,走過一家又一家的餐館,走過一家又一家的咖啡館,這里有自然環(huán)境,有物產(chǎn)時蔬,有歷史遺跡,有傳統(tǒng)傳承……
北海道(Hokkaido),是日本47個都道府縣中唯一的道,屬于日本地域概念中的北海道地區(qū),也是最北的一級行政區(qū),為日本除了本州以外最大的島,也是世界面積第21大島嶼,略小于愛爾蘭島。南以津輕海峽界本州島,北以宗谷海峽界庫頁島。札幌是北海道的行政中心以及最大城市。以札幌為中心,北海道形成了日本三大都市圈以外著名的札幌都市圈。
北海道舊稱蝦夷地,曾居住著阿伊努族人。16世紀末,松前氏渡海建造了福山城,占領了土地。后俄羅斯人南下,出于國防需要,開展了對北海道、千島、薩哈林島等地的探險活動,不久北海道就成為幕府的直轄地。1868年(明治元年),明治新政府決定在蝦夷地設置箱館裁判所,隨即把名稱改為箱館府。1869年蝦夷地改稱北海道,設置11國86郡(地理分區(qū))。同年7月設置北海道開拓使(箱館府因此廢除)之后,北海道的開拓正式進行。1882年廢止開拓使,設置函館,札幌,根室三縣取代開拓使。1886年代替3縣設置北海道廳。由于明治政府的政策許多日本人從內(nèi)地的各地移住,開拓的熱潮涌入了道內(nèi)各地。
在1869年,明治政府要求為“蝦夷地”取新的名稱時,松浦武四郎以北方的“北”(きた)、“カイナー”(阿伊努族對當?shù)氐姆Q呼)的“カイ”,以及日本對領土常使用的“道”(どう),合并為“きたかいどう”,翻成漢字為“北加伊道”;最后并獲得采用,但在考量配合律令制時代的五畿七道的“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因此轉為“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
北海道由日本第二大島嶼(世界上第21大島)的北海道島和利尻島、禮文島、天賣島、燒尻島、奧尻島等小島構成日本行政單位“道”,介于北緯40度33分至45度33分,東經(jīng)139度20分至148度53分之間;南北寬420公里,東西長540公里,西臨日本海,南瀕太平洋,東北濱鄂霍次克海;西南以津輕海峽與本州毗鄰,北隔拉彼魯茲海峽(宗谷海峽)同庫頁島(薩哈林島)相望,為扼控兩峽的戰(zhàn)略要地,日本北部邊防前哨,有“日本北門鎖鑰”之稱。位于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北海道之間的國后島、擇捉島、齒舞島、色丹島四個島嶼,日本稱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其為南千島群島,長期以來,俄日兩國在四個島嶼歸屬問題上一直存在著嚴重爭議。
北海道面積占全日本的五分之一,而人口只有東京的一半,人口密度極低,多集中于以札幌為中心的小樽與旭川之間。北海道的省會城市是札幌。北海道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有山地和山脈,故地形在整體上起伏較大,周圍則是廣闊的平地。火山帶由東、南開始延伸,構成了火山地形。山地占總面積的60%,其中火山占山地面積的40%。東部有阿寒、知床火山群;西部有天鹽、夕張山地;北見、日高等山脈縱貫中央,有大雪山火山群;最高峰旭岳海拔2290米。沿岸多平原,西有石狩平原、勇拂平原,東有十勝平原。主要河流有石狩川、天鹽川、十勝川等。森林覆蓋面積占北海道總面積的70%以上。
北海道屬溫帶季風氣候,氣候寒冷。1月:4℃至10℃,8月:18℃至20℃,年平均溫度6℃至10℃,年降水量800毫米至1200毫米。12月至次年3月有積雪,最深達4米。夏季東南岸多海霧,冬季北岸和東岸有流冰。幾乎不受梅雨和臺風的影響,季節(jié)或日夜間溫差的變化相當大,且具有雪國特有的季節(jié)性,春、夏、秋、冬分明。由于在北海道內(nèi)設立了6個國立公園、5個準國立公園和12個北海道立自然公園,對自然環(huán)境進行了完善的保護和管理,大自然保持著野生的優(yōu)美環(huán)境,一年四季景色優(yōu)美。北海道經(jīng)濟以鋼鐵、木槳、乳品和漁業(yè)為主,是日本的糧食基地之一,被稱為日本食品原料基地,盛產(chǎn)各種新鮮美味的食品原料,小麥、馬鈴薯、大豆、乳牛與牛乳產(chǎn)量居日本最前列,是日本主要農(nóng)牧業(yè)基地。礦產(chǎn)資源豐富。采煤業(yè)發(fā)達,同時開采錳、鉛、鋅等。工業(yè)以食品、煉油、紙漿、造紙、木材加工、鋼鐵為主,木材產(chǎn)量居日本首位。海洋漁業(yè)發(fā)達,捕魚量居日本首位。水陸交通便利,與本州間有青函火車輪渡與青函海底隧道相連。
北海道最大的城市是札幌,西部城市較集中。主要城市除札幌外,有旭川、函館、小樽、室蘭等。
北海道以其迷人的雪景聞名于世,冬天是游覽北海道的較佳季節(jié)。一年一度的北海道雪祭盛會于每年2月上旬展開,會場分別設于大通公園及真駒內(nèi)自衛(wèi)隊廣場兩處,游客可在此參觀。這時,各國高手云集,盡顯身手,雕砌的冰雕藝術杰作,雄偉壯觀,獨具匠心。
從以上的文字可以看到這并不是一個很大的地方,說實話日本的本土面積也并不大,所以這么大的篇幅去講述,每一個村鎮(zhèn)每一個街道,仿佛都會被講述。
細致,因為面積不大,所以更加可以充分的講述每一個景點每一處處所;認真,不單單是自然風光,人文環(huán)境的保持和培養(yǎng)在其中也是一大亮點,有的時候并不是整齊劃一才是唯一的美麗,有一些美麗是錯落有致,亂中有序……
總的來說,自己以前沒有看過用這么長的篇幅去講述一個這么小的地方的游記,雖然說是美食獨行,但是明顯的sora作為在北海道地區(qū)活躍的繪本作家對于這個地區(qū)有著自己獨到的認知和喜愛,跟著她的腳步,我們并不是單純的去吃美食,我們看到了很多的手工業(yè)者,工業(yè),農(nóng)業(yè),食品業(yè),餐飲業(yè)中的普通人,但是他們對于生活對于自己從事的事業(yè)的熱愛卻又那么具有感染力,也許在有些人眼中,這樣的物產(chǎn)這樣的建筑這樣的餐館這樣的飲食都是“小家子氣”的,但是能夠怡然自得并且引以為傲,尤其是時不時看到申請遺產(chǎn)保護或者是家族式產(chǎn)業(yè)傳承的時候自己不得不感慨,真的熱愛才能真的存在并且延續(xù),另外就是sora是繪本作家,所以水彩畫功底了得啊,自己很羨慕其隨時隨地可以或者素描或者速寫或者細細描摹,每一集臨近結尾處繪制“手賬”繪本更是讓人佩服,很喜歡其繪本畫風,感謝這部游記,讓本人了解到北海道這個地方,如果有機會自己也想去那邊走走停停,個人評分9.1分,推薦指數(shù)五星。
很治愈的清新慢節(jié)奏旅游視頻,一邊旅行一邊品美食,用手中的水彩展示出留存的最美好記憶的方式好棒~
不是純美食節(jié)目,應該算游記。名字不準確。但是北海道確實太美了,生態(tài)也好。
這個節(jié)目立意更加側重于行字跟隨作者的腳步從事物最初植物的形態(tài)到探店了解某特色食物以及背后故事即具有教育意義。一半時間才看到美食節(jié)奏太慢了小清新感動的bgm比較多
北海道的夏秋冬,真的好美呀~好喜歡一邊旅游一邊寫生,喜歡SORA,她是真的喜歡北海道呀~
三星半。美好的生活,一直都在路上,也一直都在身邊。特別喜歡這么慢節(jié)奏的感覺。慢慢地品出在匆忙中未曾察覺的美好,原來真的是一件特別簡單,卻也特別容易被我們忽視的事情。因為疫情和工作的原因,已經(jīng)有兩年的時間沒能去旅行了。希望2021年,自己能夠去新的目的地旅行,也能夠發(fā)現(xiàn)更多美,更加熱愛生活吧。
散發(fā)著木制清香味的日本,靜謐曠野的日本,我心中的日本。
”在生活的城市旅行“,很妙,反過來說,也可以在旅行的城市生活。帶著日常的心態(tài)輕松旅行,帶著觀察的心態(tài)審視生活。
很素淡的故事情節(jié),很日式也很落入日式的俗套之中。但在鏡頭閃過美麗的自然,記錄鄉(xiāng)土的氣息,記錄美食的時候,還是不禁漸漸陷入了世界的美好。這樣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心態(tài),在小時候的自己看來是多么的平凡,不就是一粥一飯,人難道不應該擁有更多的夢想和野心嗎?日漸經(jīng)歷故事之后,最終帶著一身一心的疲乏,才能了解自然帶來的療愈和安慰遠比人造的絢爛要實在很多。
治愈系之旅
真想去北海道深度游一番啊
片尾看小姐姐畫手帳真享受。前面的就沒咋看,哈哈哈
幾年時間,斷斷續(xù)續(xù)看完了。很慢,很靜,很治愈。景色不錯,食物不錯,作品不錯,繪本更絕。疑問,這么少的客流量,他們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除了繪本作家有點咋呼之外,真的超好看。北海道也就相當于重慶大小吧,每個小鎮(zhèn)都很多特色小店,每個店的裝飾都很用心和富有審美。料理基本上都是運用在地物產(chǎn)創(chuàng)作,新鮮美味,各有特色。在資本摧枯拉朽的中國,好好感受一下北海道人對本地的熱愛和堅守。
小清新,一條靜謐的長廊,看到第六集,暫且到這兒吧
有點拖沓,不過很喜歡看她最后畫的畫~
小清新游記+美食紀錄片:核桃餅、烤椰子卷、配烤面包的鄉(xiāng)土料理、海鹽烤雞、香蕉蛋糕、加柚子和米粉的戚風蛋糕、荷蘭松餅、月寒豆沙面包。
緩緩的,慢慢的,有很多植物的田園風光,很明信片風人們不管從事什么,都很勤懇認真每一塊地都很干凈,每一種人生都有傳承這生活很棒了每集結尾處小姐姐的手繪都好漂亮呀
看了兩集覺得枯燥無味,每集獨立,沒有相關性,就介紹一個店鋪(也不知道哪里有名,或者是有特色),就完全沒有想去探店的欲望。把剩下的全都刪了
呀在生日這天來日內(nèi)瓦的飛機上看了最后一集頗多感慨。我也是上周六吧看完電影回望倫敦的夕陽才覺得還沒幾個月了對這個城市真的一點都不了解哇。這種漫步深入接觸的旅行真好,聊天、吃喝作、生活、記錄、反饋,可惜我想去的地方我沒有這樣的在地優(yōu)勢。最近越來越覺得Charls那段時光很珍貴。そらちゃん最后一集動情落淚,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感謝。非常理解。這不是一部“好看”的紀錄片,但卻是一個好記錄。新的成長也要真的多多珍惜珍視身邊啊。
一集不落地看完,漸漸喜歡上了這個繪本作家小姐姐。越來越耐看的類型,性格很好、口才也好,繪本畫的尤其可愛,而且拍劇的時候都已近40歲了?。ㄩ_始還覺得她妝有點濃,但完全看不出歲數(shù),一直以為才20出頭)很喜歡日本的許多女性,總是以感恩、向上之心活得很認真、精致,讓那些人生中的好事好物不斷滋養(yǎng)自己,雖然年歲日增卻更顯知性溫柔,面容姣好、身材窈窕、聰慧而不世故,我想,這是歲月對她們的饋贈。一直很喜歡這樣的深度文化美食之旅,特別是旅途中遇到的美好的人和故事,真的會記得很久很久。謝謝這個節(jié)目,認識了一個美麗的北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