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自己一輩子也不會去到的地方……
看別人走萬里路,有的時候會羨慕,有的時候卻會感同身受,即使自己知道自己可能永遠沒有機會走這樣的路線,去做這樣的事。
利維森·伍德,英國的探險家作家個攝影師,已經出版過六本暢銷書并且制作了一系列游記形式的紀錄片,作為退伍軍人,迄今為止他已經在世界上超過一百多個國家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跟隨他的腳步,我們從俄羅斯出發(fā),徒步行走在或者局勢緊張的地區(qū),或者閉塞神秘的部族居所,體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在自然和人文的撞擊之下體驗絕美旅行的快感……
總的來說,自己看完了利維森·伍德的兩部紀錄片,選擇從俄羅斯到伊朗的這條路線,印古什——車臣尼亞——達吉斯坦——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伊朗,說實話很多地方自己當初學習地理的時候都是一帶而過更不用說親自去行走,所以看到鏡頭之下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鮮,我們可以看到蘇聯(lián)解體后當地人生活的變化,許多在蘇聯(lián)時代重要的城鎮(zhèn)破敗荒蕪,我們可以看到絲綢之路對于歐亞的一些城市的作用,尤其是絲綢之路的一些節(jié)點城鎮(zhèn),我們可以看到油氣開發(fā)對于高加索地區(qū)的經濟貢獻,我們也可以看到認真的向導,不確定的局勢,動蕩之下依舊閃耀的人性之美,個人覺得五集篇幅有些過于濃縮了呢,但是還是聊勝于無,個人評分9.1分,推薦指數五星。
(俄羅斯聯(lián)邦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qū))索契——mezmay( 境內有第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5642米)
(俄羅斯聯(lián)邦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特爾內奧茲—— 邁斯基——
(俄羅斯聯(lián)邦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別斯蘭[人質事件] —— 弗拉季高加索——
(俄羅斯聯(lián)邦印古什共和國)納茲蘭——
(俄羅斯聯(lián)邦車臣共和國)格羅茲尼——夏里[婚禮]——
(俄羅斯聯(lián)邦達吉斯坦共和國)Andi town——Rakhata Village——Gunib地區(qū)[伊瑪目·沙米爾戰(zhàn)敗的地方]——Tschoch地區(qū)——Balkharn Village——杰爾賓特
(阿塞拜疆)庫巴—— Khinalig Village 希納利克村——巴庫——Volcanic deserts戈布斯坦沙漠、 泥火山 —— 沙馬基區(qū)Talisnuru—— lahic[ 銀器、茶炊產地 ] ——舍基——Perigala si城堡
(格魯吉亞)——Pankisi Gorge潘基斯峽谷[ 車臣反動分子藏匿區(qū) ]——Shida Kartli 什達·卡特利地區(qū) 基迪斯特維—— 哥里市——庫塔伊西—— 獨柱修道院(Katskhi Pillar)—— 奇阿圖拉——赫爾特維西——瓦爾齊亞巖城
(亞美尼亞)—— 納哥諾·卡拉巴克地區(qū) Istisu ——馬塔科特鎮(zhèn)
(伊朗)烏爾米耶湖——大不里士——刺客山谷——德黑蘭
這條路線很厲害啊,就是片子剪輯的太精簡了。1,蘇聯(lián)解體對當地人生活的影響,很多在蘇聯(lián)時代都是重要城市的地方,現(xiàn)在都是荒蕪破敗一片;2.絲綢之路對亞歐城市的作用,一些古城都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3.油氣開發(fā)對高加索地區(qū)的經濟貢獻,像阿塞拜疆的巴庫等現(xiàn)代化的城市都是拜油氣開發(fā)所賜,真是真主保佑的寶地啊,但是今后就不好說了。
行者走過的地區(qū)都是一般游客不可能抵達恐怕也不愿冒險一走的地區(qū)。衰落的前蘇聯(lián)城市、人人配槍的車臣、充滿盤查的塔吉克斯坦……國內新聞常常只把它們與戰(zhàn)爭與死亡與萬勿接近相聯(lián)系,但這些地方也住著人民,也有歡笑眼淚和歌聲。
片子還沒看完,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雙方為了爭奪納卡地區(qū)又打起來了,納卡地區(qū)位于阿塞拜疆(多數信仰伊斯蘭教)西南部,居民多為亞美尼亞族人,多數信仰基督教。2020/09/27,阿塞拜疆總統(tǒng)宣布國家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并在全國范圍實行戒嚴令,這地區(qū)就是宗教和民族沖突的前沿陣地,民風太彪悍了。
實在太好看了!善良卻敏感的穆斯林,飽經戰(zhàn)火的河川山巒,裹挾在車臣達吉斯坦和伊朗之間的外高加索三國……想想有生之年可能都到不了這些地方,就覺得特別美好,特別震撼
高加索地區(qū)的自然人文歷史地理宗教政治。所以,你背得出里海西邊那些國家的名字嗎?再上個難度,含俄羅斯聯(lián)邦那些自治共和國。
對這片地方有了點直觀的感覺
途徑俄羅斯的三個自制共和國(印古什,車臣,達吉斯坦),穿過外高加索三國(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抵達伊朗。自古就是突厥游牧民族與古老的伊斯蘭文明,東正教文明,波斯文明的交融地帶?,F(xiàn)代民族國家制度不斷的撕裂傳統(tǒng)的文明交融,留下殘破城市與多難的百姓。純粹的徒步片,制作略顯簡陋,但很鮮活。
印古什——車臣尼亞——達吉斯坦——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伊朗
Fascinating!
頂多是《岳野支路》的水平,好歹《岳》有個植入廣告拖累的借口,可這個實在是繼承不了英國此類型紀錄片的光榮傳統(tǒng)。
還記得第一次前往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和伊朗的經歷,護照備注頁上留下的阿塞拜疆手寫簽證,格魯吉亞民宿大哥請大家在星空下喝著他家自釀的葡萄酒一起暢談人生,因為被亞美尼亞拒絕給予簽證而差點把外高加索拉黑;已經定好第二次再回外高加索的機票,然而因為工作上要去參加一個很重要的比賽而放棄旅行;伊朗人是我所有去過國度里對待外國人最熱情的民族。帥小哥徒步加搭車環(huán)繞這片神秘而戰(zhàn)亂的區(qū)域,那些美麗的風景和善良的本地人再次勾起了封存的記憶,后半程稍有些趕進度略遺憾,想再看看小哥的徒步喜馬拉雅和尼羅河?!铩铩铩铩?/p>
難得的北奧賽梯、車臣、達吉斯坦、納爾戈諾-卡拉巴赫等四戰(zhàn)之地的實地探訪;別斯蘭人質事件的驚人現(xiàn)場;穆斯林向導大哥淚目鋼琴彈唱;迷人的山頂城堡;把蘇聯(lián)解體之后高加索地區(qū)的荒蕪蕭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造訪孩子參戰(zhàn)而死去的母親;進一個國家換一位向導,真是“不停告別”的傷感,尤其俄羅斯那位大叔,而有幾位向導不到一集就走了;還有對俄羅斯、伊朗“秘密警察”的無好意解讀(你一個西方白人走在大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還手持攝像機……)
一個最直接的感受:好希望自己變強壯。充滿探險和發(fā)現(xiàn)的旅程如此動人。額外又去補了點車臣和恐襲的歷史,太慘烈了。去過的地方里,俄羅斯和格魯吉亞是最窮的地方之一,和紀錄片里的一樣,到處都有破敗,時間的遺跡像展覽一樣陳列在大地上。但這些民族的魂魄里總有一些讓人神往的東西。
五集里三集在俄羅斯境內 當我們無法談論眼前的生活 看看北邊的人們 有人在廢墟里惶惶終日 有人在失落后尋找identity 這輩子有機會去嗎 我很想親眼瞧瞧
特別好。真正的徒步者。風景和人文,邊境的多重隱喻——歐洲與亞洲,文明與荒野,活著的與死去的,Capitalism與Socialism,Muslim與Orthodox。被遺棄的城市有如Limbo,仿佛置身于世界的潛意識之中。
是我想去的高加索?。∫皇且驗橐咔橐呀泴崿F(xiàn)了??沒想到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以及大毛的邊境地帶如此頹敗艱苦,曾經古老文明的遺跡與近代文明的衰敗以及現(xiàn)代文明勢力的沖突同時存在。伍德與當地人的交流互動很有意思,相對于我們普通旅行更大膽近距離的接觸真實的人,可以觸發(fā)很多東西~還是很好看的片子
啊意猶未盡,喜歡那個good muslim 向導Rasheed
高階旅游博主vlog水平
主持人和向導都不是鬧著玩的。不過太精簡了,就這條線路,做成50集都沒問題
太好看了,獨特的經歷。只是他們太克制了,只有短短的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