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內(nèi)含大量圖片,想到什么寫什么,主觀、煽情、文章沒什么深度。如果和您意見不一致,那您說得都對。
盧武鉉總統(tǒng)是我非常尊敬的人,雖然我并不十分了解他,但是算是僥幸能窺得他的百分之一。僅這些,就已經(jīng)足夠贏得我十足的尊敬了。
七年前,還在大學時期的我,在宿舍看完了一整部《辯護人》。內(nèi)容我記得不是特別清晰了,但是有幾個鏡頭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也可能永遠都忘不掉了。一個是飾演鎮(zhèn)宇的林時完傷痕累累,哆哆嗦嗦地不停說著自己做錯了;另外一組鏡頭就是宋佑碩律師在法庭上慷慨激昂地辯護。他是有機會不淌這趟渾水的,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這么做了。這部電影,讓我初步認識到了作為人權(quán)律師的盧武鉉,他也是近幾十年最接近我心中“民主戰(zhàn)士”形象的外國人。
后來,我讀了一些帖子,了解到了盧武鉉經(jīng)歷的彈劾和其他一些政治事件,也了解到了盧武鉉和文在寅深厚的情誼。
就在剛才,我又看完了紀錄片《我是盧武鉉》。影片開始,就進入到了緊鑼密鼓的大選。本來沒什么人把他放在眼里的盧武鉉,趕上了大選改革的東風,支持率節(jié)節(jié)攀升,被人稱“小樸正熙”的候選人李仁濟視作眼中刺,開始了一系列針對性政治行為,污蔑他是赤色份子,污蔑他要搞報社國有化等等,(“釜林事件”的受害人也被污蔑為赤色份子。)但都被盧武鉉一一破解。不得不說,盧武鉉總統(tǒng)立身足夠正,加上出眾的口才,團隊的不懈努力和愛盧人士的大力支持,才能扳回這一城。
請看一下這張圖里的內(nèi)容,盧武鉉總統(tǒng)從未食言,他說到做到了。
圖片內(nèi)容出自紀錄片《共犯者們》
化用一句流行語,“我”常常因為不夠無恥,下限不夠低,而和你們這些韓國政客格格不入。其他人對盧武鉉總統(tǒng)有一個評價,說他是一個不會對國民說謊的人,我深以為然。也許他參政,也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覺得他本質(zhì)上,和其他韓國政客是有區(qū)別的。
而且我認為這個人極具人格魅力,如果我也是當時在場的韓國人,聽到這樣一番話,也絕對會選他。Pick Him Up!
當然了,被選上來之后,他的日子也絕對不會好過。執(zhí)政時期,遠比競選時期要兇險多了。稍有不慎,就會被咬死。更何況,他沒什么雄厚的根基和財閥的支持。
即使如此,他也兢兢業(yè)業(yè),謹慎小心地完成了總統(tǒng)任期。
下圖就是一個小細節(jié),盧武鉉在任期間不敢醉酒,害怕隨時有危機出現(xiàn)。拉踩隔壁的樸槿惠,對,我要指名道姓地罵她。世越號救援黃金時間,好幾個小時,她都浪費在等待閨蜜的政令指示上。她的懶政,反應滯后,直接導致了老師們和孩子們的救援群龍無首,一盤散沙,最終導致孩子們大量死亡。
看了一些人對他的評價,他本身家境貧困,學歷不夠高,但是通過不懈努力通過了司考,成為了名律師,已經(jīng)可以過上很好的生活了。而且家庭和睦,朋友間的關(guān)系也很親厚。這樣的人生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已經(jīng)是很圓滿了。我有些不太懂,他為什么一定要走上這條誰走誰死的總統(tǒng)之路?前面已經(jīng)失敗了很多次,但他從不放棄。后來,我大概有些懂了。
不覺得他是個理想主義者么?他真的對貧弱者有著悲憫,即使燃燒自己,也想要成為照亮別人的光。
上班五年以來,職場的黑暗早已超過我內(nèi)心的想象,政壇的黑暗,必定更甚于此百倍,千倍。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生存的法則,一個人,在黑暗中奮戰(zhàn),勢要打破黑暗,但在自身力量不足時,終會被黑暗吞噬。
想必盧武鉉總統(tǒng),對此也是深明于心的。但他始終抱持著決心在一路奮戰(zhàn),不害怕,也不退卻,無懼黑暗,甚至無懼死亡?!爸灰R武鉉的時代能到來,我不在又何妨?”
最后,引用一句全片我最喜歡的彈幕作為結(jié)語,“從此以后,有正義的冠冕為我留存”。
前言:真正有號召力的人,會變成旗幟,凝聚團體的向心力。無能的人只能有口號的回聲,而不是激蕩起口號中鼓舞人心的回應。
只見過群嘲而潰的個體,哪有迎擊暴亂的活人。
2022年,文在寅卸任之際,韓國媒體以黑白照形式放映了文在寅的照片,只差一行司馬昭之心的字幕,寫著:文在寅,你的死期到了。
2002年,盧武鉉仁川競選前夕,兩大媒體,以捏造、誹謗的形式,陰謀與色彩致命一擊。
十年光影交織,韓國媒體對倆人還真是從未心慈手軟,這就是現(xiàn)代社會平民政治家,最大的困境,他們以個體的力量,根本無法對抗“傳播”的核輻射。
借紀錄片中受采訪者那句話“2002年,是所有夢想都實現(xiàn)的一年?!?。那一年實現(xiàn)了盧愛粉全部的夢想,成就了“只要你用了全部力量去努力,就會等來回報”的一年。
要用用一個詞、一句話、一篇文章,就來說清楚了一位如此特別的人。盧武鉉——“用真心換真心”政治怎么可能發(fā)生“真心換真心”的事。但盧武鉉從一個平民身份走進青瓦臺,他的確是因為這一句話,才實現(xiàn)的。畢竟,在這么多政要人物,在自媒體力量并未崛起的時間里,匯聚了那么多忠實的追隨者。就像是復活了一位,中國歷史故事里的帝王、將相。細數(shù)中國三千年帝王史,真正以農(nóng)民身份完成了霸業(yè),也就只有陳勝、吳廣起義。草根階級、窮鄉(xiāng)僻野、高中學歷、臉部僵硬、赤色分子的岳父……。用在他身上的詞都緊密連接著社會中的弱等勢力,這樣的形象里卻佩戴了強烈的自尊心。哪有能克服的自卑,不過是為了重于一切的信念。
你以為的總統(tǒng)競選是什么?是群雄舌辯,不,是社會學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罵街,高級版的罵街?;仡櫛R武鉉的整個競選,我們每個人都能看到熟悉的場景:地域黑?!皷|西和睦”,拯救了一個民族的認知概念,其實,從一開始他就是帶著正確的旋風刮來。所以盧武鉉仁川競選的那番話,當真是韓國政治史上的時代之光:
“我結(jié)婚的時候,岳父已經(jīng)去世了。在結(jié)婚之前就知道我岳父是赤色分子。然而我們生兒育女,結(jié)婚十幾年恩愛至今。難道因為我岳父是赤色分子,我現(xiàn)在就要拋棄我的妻子嗎。你們要選一個拋棄妻子的總統(tǒng)嗎。如果你們覺得有這樣的妻子就不配當總統(tǒng),那我就不當總統(tǒng)。如果你們讓我做,我就認真的做。任何一個媒體,總統(tǒng)都沒有資格拿掉。我不會拿權(quán)利壓制媒體,但是也不想成為一個向媒體低頭、屈服的政治人。我要堅決斗爭到底。東亞日報和朝鮮日報,不要參與民主黨競選。我會努力斗爭到底?!?/blockquote>就像很多人會說:明星拿那么高的薪水,還說不得幾句,更何況有幾個人身在金銀窟,人是白蓮花。政治歷史上:正大光明的以家人作為言論攻擊點。自尊心,在競選的路程里,真的是分文不值。退一萬步講,這的確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段競選演講。盧武鉉說:自己正在走過箭如雨下的曠野??蛇@曠野從他參與仁川競選的那一刻,至死方休。即使是那樣,他還是在最后說了:不會因為艱難而放棄。我們都知道后來盧武鉉競選成功,這其實是一場積累的力量,是當年參與到那種競選前,大家看到他、了解他、認識他之后,因這一席話,反而更愛戴他。
就好比2020年,封圍地突然有人沖出來,叫囂著一句“為了家人,我什么都顧不了!”。估計網(wǎng)上已經(jīng)罵得這個人已經(jīng)死了幾萬次。若沒有這三年里大家切身體驗,何人能懂個中委屈、艱難。
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在已知的真相前,仍對盧武鉉存:反感、不滿、無所謂,甚至是惡意。人性的憎惡、是非公正、偏見和道德敗壞,在真正的利益面前,就像是以卵擊石。那么那一場戲劇都難以匹及的競選里,發(fā)生了什么?所有人在那一瞬間看到了什么?
春秋中所說:所謂辯論是為了值得辯論而爭辯。如盧議員所說,即便經(jīng)歷很是慘痛,但只有能給他人帶來力量,也是值得的(與原話有差,含義一致)。
影片中受采訪者講述回憶:候選人您說我為什么要在這里當志愿者,我大學有好好的上,也參加過學生運動,文章也寫得不錯,但是為什么我會在這里。因為您身上有我沒有的,您有著能夠吸引大家像您靠攏的魅力。電影哪有人生來的曲折、坎坷,而在盧武鉉之后也沒有第二個如他一般赤誠的政治家。所有人都在模仿他,卻從未有人能實現(xiàn)他所做到的。很多人喜歡盧武鉉,也全然因為他身上有著區(qū)別于其他政治人物的根本屬性——他身上全部都是政治人不該有的東西。他能輕易的把話就說到別人的心坎上,這是苦難的力量,是人世間的同理心,是“特權(quán)”和“階級”永遠不明白、也看不到的部分。
身旁的人勸他說:您應該像李明博、樸槿惠那樣,走到人群中去,吃那些小吃食,說貼心的話。 他會說:“自己不能改善他們的生活,還要去那里吃東西 作秀,那不是欺騙他們嗎。有那個時間,我還不如制定改善他們生活的制度?!?/blockquote>世上還能有幾個政治家說出這樣的話?
今年三月份,我獨自走在長沙熱鬧的五一大道,看到三聯(lián)推出的文章,李總理一句:熙熙攘攘的才是人間。感動到,差點在街上爆哭。那一秒,我想到那么多人身體強壯卻閑散無活的人坐在臺階上安靜的看著太陽升起又落下,想起身旁人黯淡無光的臉龐,想到了看不見希望和未來的人們。他們在寂靜的空間里被驅(qū)趕著,甚至連一個字都不配出現(xiàn)在新聞上。我一直覺得:這個最黑暗的時代,就是明明有能力改變這一切的人,卻對每一秒鐘發(fā)生的苦難,視而不見。但那幾個字,讓我覺得,原來大家都知道,原來還是有人知道的。
盧武鉉是什么樣的人?他懂得人間苦難的模樣,他說的話能讓人看到:這個人對無名者的付出和犧牲,是會心有愧疚的。一個真正有愧疚之心的政治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在群體概念里百分之一百的事情是:人們對他人的愧疚,只會表現(xiàn)為尷尬的撇過頭,甚至有人會說:當為了整個國家的利益,犧牲一小群人,是無法避免的抉擇。如果鸚鵡會放屁,它和人真的應該歸屬同一個生物種類。在一個惡劣的社會環(huán)境里:當一件事需要一個人去死的時候,人們只會瘋狂的想快點把一個人推出去。
盧武鉉的存在并沒有消除這種惡劣的環(huán)境屬性,但是他比無數(shù)宣傳文章更好的讓一種“形象”,或者說一種“尊重”,帶進了大家的認知里。是一個人為了美好事業(yè)的奉獻,是值得所有人為他添磚加瓦的。如果有人冒著槍林彈雨,跋山涉水走了那么遠的路,我們不為他做一點什么,總覺得虧欠了他。
在看過了“小鎮(zhèn)做題家”,“疫苗定價會很便宜,就幾百塊錢”,在這種滿世界往人心頭插刀而不自知的言論里,真的是覺得:有人,哪怕是一個人能站出來,憑著自己的公心,說一句不讓人難堪的話,怎么能不支持呢?怎么會讓人不懷念?
“小時候,因為交不起學費,哥哥說分期付款,自己和老師爭辯了幾句,然后就被打了一巴掌,自己便決定輟學了?!碑斘衣牭竭@番話的時候,很想有個時光機,回去安慰一下這個小男孩。受采訪者說“如果說金議員是那種值得讓人尊敬的,那么盧議員就是很可愛,金議員是學習的榜樣,盧議員就是那種很想幫他做點什么的人。”受訪者說“那時根本就沒有人把他視為對手,也沒有什么討好他的勢力?!?/blockquote>一腔孤勇,赴山川宏約,終成萬里滔滔,奔流入海。
盧武鉉能夠吸引人的,有他的真誠和熱情,他難過和失望卻從來只對事不對人。那么多次失利和敗北,卻在離開的時候仍然會感謝每一個沒有選他的“土著”們。所以你問為什么最后50萬人為他送行?我覺得我也不明白,都是21世紀的人,為什么有些人還在19世紀的深淵。讀歷史的時候,似乎春秋有一個故事,說:兩軍對站,參謀長勸王,對方還沒有整頓好,應該立即出擊。然后王說:禮法規(guī)定了,對方?jīng)]做好準備,自己趁亂是趁人之危。當時讀小學,不懂禮法,只覺得吃了敗仗的王,失去了國家。
創(chuàng)造了“神存在的”神話
盧武鉉對參謀們說:目前為止,在世界歷史上,不是在韓國歷史上,在世界歷史上,沒有離開自己被選地區(qū)的國會議員,唯一一個就是盧武鉉。然后堵上全副身家沖力一博卻敗北而逃,空留下飄蕩的橫幅:感謝釜山人民。地域歧視、出身歧視、歷史偏見的城市里,留在釜山的晦暗歷史印記,然后一群普通人拉著“東西和睦”的布條。五年后,在光州改變了。
就像是,你一直對自己說“神是存在的”,卻從不敢相信神真的存在,但是他就那么突然的出現(xiàn)在了你面前。每一個為盧武鉉付出的人,看著那天的陽光,對光州的公交司機,路過的大嬸,窗臺上探頭的人們,心情激昂的想著:親愛的光州人們,在你不知道的時間里,在你根本不知道這一瞬間歷史已經(jīng)改寫的時間里,然后無比感激的向每一個人道謝。
這樣的一條路,真的是很努力的一條路。
對方陣營的議員們看盧武鉉的支持者們說他們怎么做到不吃飯,一直彎腰,一直敬禮。
阿姨問盧粉們,“一天收多少錢?這么賣力的吆喝”。
大家用眼睛見過給錢的吆喝和真心的吆喝?我見過五一廣場前放王一博的一段廣告,然后一群女生們突然大喊大叫,舉著一塊頭像牌,大喊口號。可能我年紀太大了,那會我只覺得自己看到了給錢的吆喝聲。如果說這是“為愛癡狂”,那按照我的發(fā)瘋程度,假想一下:會不穿衣服全身貼滿頭像,站在五一廣場大喊“我要XXX”。如果沒有瘋到極致,怎么能看出人是要臉還是要錢,若能不要臉的喜歡,那怎么還能說不是真愛呢。
貧窮能帶給他與底層的親近感——這是謊言
“他很容易就哭,然后我能說什么呢,我只能聽著。他問為什么沒有錢呢,是不是沒有錢就不能從政。”
是的,世界上所有的路,只要有錢都能走到,如果走不到,不過是錢不夠。在經(jīng)濟學領域,世界分為三種國家: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銀行資本家。
奧巴馬在美國的橫空出世,引發(fā)了多少熱議。可盧武鉉不是奧巴馬,他在人格魅力上其實更接近林肯。
不是貧窮賦予了盧武鉉,平民的親近。而是盧武鉉讓貧窮,成為了平民親近的理由。試問:哪個普通人會夸贊一個高中畢業(yè)生,年少有為?試問:清北畢業(yè)生,站在人群中自帶多少光環(huán)?試問一句,人們手機通訊錄的名單上,來往密切者多少分量給了窮,多少分量給了“實力相當”?即便我們飽受階級迫害,痛恨特權(quán)的無恥、卑鄙,但細數(shù)人性中自我優(yōu)越、歧視偏見時刻,誰能讓我們放下優(yōu)越感、偏見,換言之,什么樣的人才能激發(fā)起人性的美好面?
死亡,是怎樣的結(jié)局?
有些人可以,他們以活在宣傳文章里的形象,以誘捕的方式抓住了人的心軟和感動。但有些人不一樣,他們以一種無論從理性邏輯上,還是情感上都能讓你去“愿意”。
他的死,不是他的生,也不是個人命運的不幸,只是一份很沉重的歷史。
蘇格拉底被以民主建設的希臘城邦處死,迫害他的人渴望著蘇格拉底接受貨幣抵罪的方式逃離死亡。他選擇了辯論,并為他辯論的內(nèi)容不計生死只論真相。
死亡對于人而言意味著什么?我想:就是普通人和非凡之人的差距吧。
誰會不怕死呢?李明博如何,被判18年,網(wǎng)友的一句:在監(jiān)獄與醫(yī)院之間反復橫跳。誰是小丑?樸槿惠孑然一身,只為國家,且不論這句話真假各占多少比例,至少丑聞里她也沒敢以死殉國,報了那么多人的信任。金大中一句,換做是他,也會選擇以死亡作為答案。那么多身在監(jiān)獄的韓國總統(tǒng),不都是能活著就好好活著?說到底,只有一個盧武鉉,做了這件事。
在高位的時候,做上位者能做的事情;在鄉(xiāng)野的時候,做能利于家鄉(xiāng)的事情。中國人說落葉歸根。到最后也是:生于斯,歸于斯;選擇回到深愛自己的人們中,也算是所有不幸中,小數(shù)點里的幸福。
臨別之際,他也只說了一句:請你們都拋棄我吧。我想最終讓他羞愧萬分,無言以對的,并不是網(wǎng)上那些污蔑他、嘲諷奚落、辱罵憎恨他的人,而是那些依舊為他辯白,承受傷害的人。畢竟,這個人他內(nèi)心堅定的想著:改變、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韓國。
普通人總是在關(guān)鍵時刻做自己最有把握的事情,而盧武鉉卻喜歡在最關(guān)鍵的時刻做最讓人忌諱的決定。
2000年韓國改變了總統(tǒng)選舉制度,這是盧武鉉成為總統(tǒng)的天賜良機。
2019年新冠爆發(fā),雖然這是世界的災難,但卻成就了文在寅所需要的時機。
以一個歷史的回顧者,看時間長河里,風云涌動的時刻。我們總會說這是某人的機會。但生活在歷史當下的人,則會明白,那是人世間的光明。
所以總有人會凝望那一段歲月,誰能忘掉黎明前出現(xiàn)的第一縷陽光拂照大地,無論多么微弱,即便垂死的人都會充滿感激。
一個人如何,你可以去看他身邊的人。
采訪者說,以前被總統(tǒng)罵的時候,心里會抱怨:想著反正你的任期只有五年。后悔自己曾經(jīng)埋怨過他,會覺著就是自己曾那么想過,才促成了今天這樣的不幸發(fā)生。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失物之書》中小男孩,總是先邁出左腳再走右腳,用每一條荒唐而無用的規(guī)則,成為自己行動的一切準則。在因為一瞬間的恍惚,驚恐的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時,總會想是不是因為自己這樣,就害死了母親。
司機說“那會自己剛結(jié)婚,然后去度蜜月。盧律師買了一輛新車,不到一個月,他很愛惜自己的車?!?/blockquote>我暗自想著后面的話應該是:盧武鉉把車借給了司機去度蜜月。但是司機卻說的是:議員開著車,說我和妻子是老夫老妻,你們是新婚夫妻,所以是上座,今天帶你們?nèi)c州兜風。這個說笑話往往并不是特別好笑,總是特別卑微的人,說的話只是剛好特別的讓人心暖。他會說:你們把票都投給了李仁濟,也給我留點碎渣。失敗的競選里說“16.7%的選票,四舍五入也是17%,不要對大田市人們感到失望?!?/p>
大家是奔著最美好的目標去奮進的,人們在想:能吸引這么多人追隨的人,必定是真的。政治學的現(xiàn)實性就在于:現(xiàn)實世界的改變由掌握權(quán)力的人決定,而不是組成人數(shù)的多少決定。
你問盧武鉉的五年政治巔峰生涯是如何?
他外求穩(wěn)定,內(nèi)求改革。只能說:成功了50%。兩次世界大戰(zhàn),比利時都以死守國家主權(quán)的獨立性,不讓道德國,也不讓英法駐防。我讀到明白一件事:對于小國而言,有些東西是政治家應該堅守的。他倒是做好了鄰國友交,也在中國加入世貿(mào)組織的初始時間里,獲益良多。就像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利比亞擺脫不了的結(jié)局,韓國也有它難以擺脫的困境,但總的說來:讓一個人五年做到一件五十年都未能完成的事情,不免強人所難。
東西和睦,國家統(tǒng)一。但是在任職的五年時間里,“北方事件”卻又與承諾背道而馳。這讓他辜負了當年真心追隨他的人,更是讓旁觀的人嗤之以鼻,借以嘲諷。
政黨統(tǒng)一。純屬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非民主黨黨系所支持的出身,希望通過自己的退讓使得國家政黨齊心,卻遂了對手心愿,又被自家黨派掃地出門。
經(jīng)濟發(fā)展中,韓國卸任的總統(tǒng),能力使然還是機遇使然,創(chuàng)造了經(jīng)濟神話后的弊端顯露。在盧武鉉的團隊中,并未能出現(xiàn)如桑弘羊、夏元吉人物。這與我們的處境難免類似。而日本在19世紀中后期,卻等到了經(jīng)濟大管家,盡管他們在政治上的領袖人物毫無魅力。
把權(quán)力平均的分配到各個地方,限制財閥的擴展。試問,哪一個國家能夠清除財閥的支配?美國國會處理不了華爾街,日本的交通線由財團支撐,阿里給了杭州多少光芒,恒大的坑誰能填補。是財團嗎?那是國運,國家命運。更何況,從亞當斯密開始,經(jīng)濟學就是個人必修課,但是總有人覺得世界是顏回那樣的,只記得孔子夸他真君子,忘了他是餓死的君子。分蛋糕的時候,如果大家拿一樣多,就失去了獎勵的意義,所以很多人總是過分的不均。制裁三星,即便這么小的一步,卻也已經(jīng)是拼死一搏的力量了。
愿為流水,與君重逢
文武之間一個虛歲也才六十三歲的政治家,文在寅卻也虛歲七十了,蘇格拉底也活了七十一,但是換一批人,就會覺得林肯才五十幾歲,肯尼迪更短。世界的角度總是這樣,你遺憾了,會有更遺憾的故事。
文在寅的結(jié)局如何,韓國的政黨斗爭如何,對于熱心的吃瓜群眾而言并不熱鬧過院線檔狗血戰(zhàn)爭劇。權(quán)力大戲里,無論這些年隔壁鄰居如何,都不可否認他們并入了一個新的軌道——一切事都能等來結(jié)果,即便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
從來就不是為了讓東風壓倒西風,才說要爭取審判,只是想一切錯了的事都應該承認,否則仍然有人會抓住最后一絲漏洞,毫無廉恥的把顛倒的是非當作歷史的真相,讓后來者,不辨真假
疫情期間,文在寅總統(tǒng)又火了一把,我是在b站上看到那句“愿為江水,與君重逢”的。通過各種煽情的mv,知道了這一文一武的高山流水?!蹲屪訌楋w》里革命者姜文問被打倒的大土豪周潤發(fā),你覺得你和鵝城百姓,誰對我更重要?答案是都不重要?!度w》作者大劉說我們都住在集裝箱的底層,以為這就是全世界,卻總是有人會意外地走出去發(fā)現(xiàn)世界不只是這樣,然而這對于還要繼續(xù)在集裝箱里生活的人來說是很痛苦的。紀錄片最后的那個長鏡頭讓我最為感觸,一個眼里看到了更美好世界的人想去擁抱現(xiàn)實世界的人民的時候,或有或無的總是被受到側(cè)視。
我性淡漠,始終認為這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的人不值得你為他們做太多,好事隨手做了就做了,只為求心安??赡芤惨驗槿绱?,不相信這些政治人口中的說辭,君子為名,小人為利,人本就是自私的??墒俏沂菐缀鯊挠捌_場眼里就是熱的,讓我感動的到底是什么,這是我寫至此處思考的事情。本就是記錄一個國家領導人大選的過程,可能是因為我看到的是一群有志青年把建設他們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一個人發(fā)散出來卻被淹沒的悲憫吧。憶往昔崢嶸,卻終被生活磨平了角,那個象征著陽光的人被他們忘了,因為大家都忙著生活。打動我的就是最后的那個長鏡頭,現(xiàn)實還是理想?
我是盧武鉉…作為紀錄片來講,這片名取得缺乏公信力,不如叫《盧武鉉的選舉歷程》。不知出于何種原因,本以為會大肆渲染的光州事件和釜林事件都只是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另外作為律師和總統(tǒng)的工作情景也未描述,只是不斷通過各地選舉拉票的影像材料,配合第三人口述來傳遞盧武鉉此人的處事作風和執(zhí)政理念。嗯,怎么說呢,對于一個已經(jīng)逝去的領袖,該片緬懷的成分更大吧,無非是寄托了一種追思,要說什么深遠意義,我看也沒多大價值。既沒說明來意,也沒闡述何去何從,但是可以看出韓國人對這位曾經(jīng)的總統(tǒng)、這位沒有資金和人脈依靠的平民總統(tǒng),還是相當敬重的。那些所謂的驚人內(nèi)幕,若是沒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揭露并顛覆,那就暫且封印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盧武鉉出身貧寒這類事情我們都知道,作為人權(quán)律師平反光州慘案,democratic movement他也有份,但是他最后的自殺卻與其無能有著巨大關(guān)系,以下轉(zhuǎn)自zhihu
2003年11月9日下午3點,民主勞總在首爾舉辦了繼承全泰壹烈士精神的全國勞工大會。為什么這次活動主題是繼承全泰壹烈士精神?因為在2003年10月一個月不到的時間里,盧武鉉治下的大韓民國共有四名工會干部及成員自殺。
首爾市政府前的廣場上,聚集了前來參加大會的5萬名群眾。時任民主勞動的委員長的段炳浩同志在本次大會上對盧武鉉政權(quán)的壓制勞工及(韓國政府)向伊拉克派兵等政策進行批判譴責,并宣布民主勞總將對盧武鉉政權(quán)進行全面抗爭。
大會最前列是抱著因為盧武鉉政權(quán)的勞動壓制政策而喪命的四名工會成員遺像的與會群眾。這些抱著遺照的與會群眾為了紀念死去的四位烈士,特地穿著喪服參加大會。
喪生的五位烈士分別是斗山重工勞組的鞖烈士、韓進重工勞組的金烈士、郭烈士、李烈士(11月9日的大會召開時還在醫(yī)院搶救未去世)和勤勞福利公團臨時工勞組的李烈士。
“盧武鉉政權(quán)的9個月是(韓國人民)失望和憤怒的9個月!”這是民主勞總的段炳浩同志在大會上的怒吼,段委員長同時呼吁在12日組織更大威力的總罷工。
最后,本次大會達成強化勞動者權(quán)利、立即停止社保與退休金制度改惡、開放市場及出兵伊拉克等反人民政策的共識。
那么盧大統(tǒng)領本人是怎么對待勞動界的反抗的呢?
自從10月29日進步陣營在首爾和釜山召開的盧武鉉政權(quán)聲討勞工大會以來,進步陣營的隊伍不斷地遭到盧武鉉政權(quán)暴力鎮(zhèn)壓。
哪怕是本次具有追悼會性質(zhì)的繼承全泰壹烈士精神的全國勞工大會,盧武鉉政權(quán)也在市政府周邊配備了93個中隊共計1萬多名OO。
大會結(jié)束后,打算朝著光化門前進的參加者和盧武鉉政權(quán)的1萬多OO部隊爆發(fā)激烈的沖突。盧武鉉政權(quán)的暴力不僅針對與會群眾,還波及到人行道上的普通市民,最終導致數(shù)十人重傷,上百人被拘捕。
盧武鉉政權(quán)還向組織大會的段委員長、劉首席副委員長等6人發(fā)出傳票,并迅速補全相關(guān)逮捕手續(xù)等。
但是廣大韓國勞工、人民群眾并沒有屈服于盧武鉉政權(quán)的鎮(zhèn)壓。繼6日的第一次總罷工之后,民主勞總與12日再次組織了規(guī)模更大的總罷工,與盧武鉉政權(quán)展開了激烈的對抗。
盧武鉉任內(nèi)韓國進步派系面臨了巨大的分裂,由于其徹查現(xiàn)代對北輸金案,試圖和反對黨大國家黨聯(lián)合組閣,與自身的新千年民主黨撕裂,最終導致進步派政黨分裂,而上述對工會毫不留情的打擊,背叛了他的草根支持者,到了最后卸任時,其留給韓國的是一個爛攤子,也是財閥干政的開始,他的自殺挽救了韓國進步派的聲譽和韓國進步派的完整。雖然他不應該落的這個境地,但是可能是其唯一選擇。
近日文在寅總統(tǒng)修改檢察機關(guān)權(quán)限,并且通過高級公職人員檢查法,這些做法有非常大的威權(quán)傾向,加上內(nèi)部的檢察機關(guān)矛盾,我非常擔心又會步盧武鉉的后塵,希望文在寅總統(tǒng)此舉不是為了威權(quán)…真正做到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
較之早些時候的紀錄片《武鉉,雙城記》的民間色彩與自發(fā)的倉促,這部《我是盧武鉉》具有鮮明的官方背景與深沉的穿透力。盧武鉉生前的朋友、下屬、支持者悉數(shù)發(fā)聲,現(xiàn)任總統(tǒng)文在寅親自出鏡接受采訪。導演沒有著眼于盧武鉉跌宕起伏的總統(tǒng)競選過程與毀譽參半的執(zhí)政生涯,而是著力講述其參加并最終勝出的新千年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提名選舉,以及去世后韓國民眾的悲慟與懷念。全片處處透著真摯、善良與希望,并以此紀念平民的總統(tǒng),激勵當下的時代。當我們的東亞鄰居們,日本感念著維新立命的福澤諭吉,韓國祭奠著民主統(tǒng)和的盧武鉉,甚至連朝鮮都對先軍政治深信不疑的時候,我們的信仰在哪里?對于先輩選擇并努力實踐的體制我們無可厚非,對于這個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成就更不能視而不見。然而我們?nèi)鄙俚?,是歐洲在400年前便已推行的政治啟蒙與民智開化。作為公民的我們,可曾想過自己的政治立場傾向保守還是自由,可曾想過推選的執(zhí)政者能否代表選民的思想與訴求,可曾想過我們應當服務于國家、社會和民眾而非領導與上司。利進則義退,惡滿而善消。在這個國家,理想是最不值錢也最無用之物,隨時可以為了蠅頭小利而被踩在腳下,棄如敝履。盧武鉉有文在寅這樣始終為了理想共同奮斗的伙伴,實在是令人羨慕與難能可貴的。而追求理想者是否有堅定的同行者,則是一個國家能否走向希望的標尺。追求理想者注定是孤獨的嗎?我們應當并且只能相信答案是否定的,而這難道不正是我們的孤獨之所在嗎?
盧武鉉跳崖的那一刻,正義,一敗涂地
大概是這樣的:光州事件和釜林事件幾乎沒講,辯護律師時代沒講,執(zhí)政時期沒講,大部分講的是總統(tǒng)選舉的過程,然后就是緬懷煽情(文在寅也出來露了個臉)有熟肉的話值得一刷,但并不是一部優(yōu)秀的紀錄片。
要是樸槿惠也自殺,等下次保守派上臺,說不定還有人給樸槿惠拍呢,呵呵呵!
接受這部電影采訪的時候文還沒有當選總統(tǒng) 采訪時間也是所有人中最長的 超過了三個小時 但最后只留了一分多鐘 大部分還是文在讀盧的遺書 電影快要上映的時候有人對導演說:給總統(tǒng)多點鏡頭吧 導演說:“不,文總統(tǒng)的采訪比較無趣,會影響觀眾的觀感?!?我覺得這個故事很有趣 片子內(nèi)外的人追求和尊重的都是“人”在的世界 其中一個被采訪者說得很對“我們這些和盧共事的人遠不及那些從未與他相處卻義無反顧相信他支持他的人,那些人才是真正地愛盧武鉉總統(tǒng)?!薄究吹蕉淘u里有人對開頭BGM感興趣 原唱是??? ?? ???<??>蝦米有 但片子里的版本是??? ??合唱團翻唱的目前除了Youtube其他地方?jīng)]有找到】
這種一邊倒紀念政治人物的紀錄片和一邊倒辱罵他的其實差不多,紀錄片不是煽情片。
坐等《我是樸槿惠》
理想主義者的信念與光
略短,只反映了從議員到總統(tǒng)的這一程。曾經(jīng)的破局人物被滅得干干凈凈,韓國的民主進程每次看到影像都覺得要是萬一……
前五分鐘的開場剪輯配樂真的讓人過目不忘。韓國的民主政治需要引人反思的內(nèi)容太多,政治領導家的命運跌宕坎坷,一個人的評價并不因為某些爆料而毀譽參半,最終還是落在人民的歷史里,頂替者也難免翻案,不值樸槿惠現(xiàn)在作何想,期待下一部我是樸槿惠。繼續(xù)深度關(guān)切韓國政治。
知道很煽情但吃這一套,因為我知道他和愛他的人們都是真摯的。
知道這位 記得是看過一篇文章 大概意思是講PC電影業(yè)發(fā)達多半是要感謝他的放寬政策 然後看完辯護人也特意查了史料. 這部把重心放在了選舉過程 很燃很熱血(最後一場的演講尤甚).其他倒是很少涉及.最尾鏡頭轉(zhuǎn)換戳淚.「本應該看著地面走路 可是我看了一眼天空」「正義到最後會勝利的」
三分鐘就開始有飆淚沖動的瞬間反應過來其實是在看政治?思想政治課教的政治?最高領袖fan club之作?被民眾像X Japan的搖滾歌手一樣喜愛和緬懷,是早年極權(quán)政府的眼中釘異見分子,選舉屢敗屢戰(zhàn)堅定地向國民雙手奉上為正義斗爭的赤子之心,堂吉訶德又充滿人性。。沒親歷過,看起來此生也親歷無望,想都難以想象?,F(xiàn)在是文在寅。韓國威武。
多好一個人,極具個人魅力,非常真實,有理想,喜歡喝點小酒,心情好時邊走路也會邊哼著歌。希望盧武鉉的時代能早日來到。 政治競選真的是極具煽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的活動。競選活動的走向和成功與否,還要看領導者的能力、品格與氣魄。
一個半小時的熱血選舉然后突然一轉(zhuǎn)…靜默無聲的出殯隊伍后是一個悲傷但比誰都堅強的文律師。太毒了。這拍攝手法太傷了。
本該看地面走路,卻望了一下天空,所以絆了一下。
紀錄片拍的真不錯,相比之下薩科齊的那個征服的還是電影,簡直就是渣。一開始看到文在寅出現(xiàn)的時候我還在想這是他么,辯護人中的那個被辯護的少年也出現(xiàn)了,沒想到都和盧武鉉感情那么深。「走路本該看著地的,我就抬頭看了眼天空」想到這句話背后可能指代的東西,真是讓人非常感傷啊。
不想寫長評了!因為心里很難受!只是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一個人!他叫胡耀邦!
大選勝利的歡迎隊伍直接切到送葬隊伍太震撼 韓國不愧是發(fā)達國家。。。
看了《雙城記:武鉉》過來,期望看到光州、釜林事件和他自殺前的客觀講述,然而,和雙城記一樣的角度,一個草根律師不忘初心,如何一步步走入國會,當上總統(tǒng)的故事,而就任總統(tǒng)后的下一個鏡頭就是他的國葬……與慣用的靜默燭光不同,那是一片黃色的海洋,雨中,哭泣,走不動的靈車。還有,謙遜地走在大街上,一遍遍的向路人自我介紹:“你好,我是盧武鉉!”僅此。盧武鉉,一個讓人記住的韓國總統(tǒng)。
第一次了解選舉的過程。我走在箭如雨下的田野上。平民選舉出來的總統(tǒng),有大志向,卻無力改變大勢。很多人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