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猛回頭,21世紀的維多利亞與逐漸老去的女孩們
這部是古裝片,但似乎為了強調原作是現(xiàn)代人寫的,用了不少搖晃的運鏡,彷彿在強調這部片描述的十九世紀末倫敦陋巷,是偏向紀實的。(可惜啊,敝人英文程度還沒好到可以去讀原作。)
Romola Garai所飾的主角Sugar,是一個自學成文藝青年的「厲害」妓女,利用上床的機會套出有錢恩客William Rackham(自以為是文藝青年的生意人子弟,但他寫作的功底似乎還遠遜於Sugar)所有底細,企圖藉由對方脫離妓院。
第二集愈來愈有趣了,Sugar換了好幾套衣服。她被William Rackham包養(yǎng)在外面,繼續(xù)用第一人稱寫把對方殺死的小說。William Rackham的瘋子老婆把幾次「不期而遇」(是這樣形容嗎?)的她當天使,Sugar則要求William Rackham讓她以家教的身分住到他家。
(住進去?目前還不清楚她葫蘆裡賣什麼藥……)
最讓我訝異的是,Sugar的生母居然就是妓院那位老鴇。(我太天真了?)
話說回來演老鴇的正是X檔案的女主角Gillian Anderson,看她的扮相還真讓人感到韶光飛逝。而Romola Garai也和九年前Daniel Deronda裡Gwendolen青春無敵的模樣很不同……我還是很喜歡她,喜歡她這些年來的種種嘗試,希望她在和Ben Whishaw合作的The Hour中能有不錯的表現(xiàn)。(講到The Hour,BBC是不是幻想這部能成為英國Mad Men啊~嘖嘖,可能嗎?)
另外,古裝熟面孔Richard E. Grant和Shirley Henderson,在這部演一對兄妹。
2 ) 看不懂英劇的 請去看書。。。
the crimson petal and the white。最近沉迷上了這本書,將近900頁洋洋灑灑,還是大開面,儼然從這個角度而言,它很有19世紀文學的風范,描寫細致而冷酷,尤其是對各個社會階層的經(jīng)典人物,不惜筆墨,大片的翔實細節(jié)。除此之外,它和狄更斯的區(qū)別就僅僅在于那分量不輕的性描寫和粗話臟話。其實對于大部分文學作品,我個人的審美是這種描寫能少則少,又不好看。但是對于這本書則是個例外,畢竟按照女主角suger所言——這是一本關于丑惡的書,一本關于復仇的書。
我很喜歡作者的敘事結構。他冷峻,對故事當中每一個女人都抱有中立視線,但一個連著一個,一個遞進一個,當她們的生活接連慢慢展開的時候,正是那些中立的細節(jié),不帶感情色彩的敘述,凸顯了現(xiàn)實。一個骯臟的倫敦,魔幻般黑暗的氣息,撲面而來的扭曲陰冷和殘酷。
這本書不斷讓我驚訝的,是它怎么能夠用這么光怪陸離的風格去寫出這么真實的感覺??赡芄夤株戨x的僅是十九世紀的倫敦。女人卻還是女人,這么些年來也沒什么變化。
還有沏詞。我一直覺得一個作家也不太可能句句出神來之筆,就算莎士比亞也要寫廢話。不過有時候某幾個句子寫得若是好,就會讓你覺得渾身一輕。michel faber經(jīng)常這樣,可能個人有個人的審美情趣,我很喜歡他哥特式的調侃和諷刺。大部分時間,都說到了我的心坎上。
對于故事里的性,我覺得他做的很恰到好處。性這個方面,著實很難把握,當年勞倫斯寫查特萊夫人的情人,根據(jù)我的審美,那真是難以入眼,巴爾扎克嘲笑他,不懂愛情的東西,那么多年就逼出一本小黃書,于是他老人家竟然速成了一本幽谷百合,就是要跟他對著干,只寫精神戀愛。我也看了,有一種悲催的美感,但也稱不上什么傳世杰作或者很大的閱讀樂趣。所以性這個東西,多一點少一點,分量一不對,就會讓結果很不同——我之所以比較偏愛古典文學,是因為他們那個年代,還沒有濫用性描寫裝逼的習慣。michel faber很清楚一個分界線——他知道自己在寫感情,而不是黃色小說。甚至于故事的怪誕風格也蔓延到了性。我印象很深,有看到一個禁欲的角色在肉身被火燒毀的時候,精神上終于同他所愛的女人結合,最后詭異地高潮。這段性描寫真是我見過最詭異的描寫之一了。它讓你忘記,原來他在寫性,所以從這點上我覺得,michel faber其實是那類認為肉欲和愛情無可分割的人。此外也有另一些灰色地帶的描繪,每一種都徹骨地寒冷。
反正michel faber的文字就是給你渾身起雞皮疙瘩的效果——要么是驚詫,要么是恐懼,要么是不知所措的震動。
3 ) 血紅、雪白香眠去,不甘心的姑娘要去哪兒?
聰明人總是會顯得不安于現(xiàn)狀,更何況是聰明而又美麗的姑娘,她們的眼角眉梢時刻閃現(xiàn)著不甘心的火光,把頭腦加身段,步入成功的兩把利劍,耍得虎虎生風直直插入男人的心胸,用精血滋養(yǎng)自己。
那些老書里也有太多太多類似的故事,好像自是男性社會主宰以來,有資本更會利用的姑娘們就開始萌動,太多太多的心潮暗涌,謀機起伏,千回百折,如何爭得隆寵、如何獲得蔭庇、又如何渴求獨立,似是一出寄生而又破繭的勵志故事。
看時總會拿它和另一部RO的片子《名利場》比較,再次重復一遍的真理,低賤的姑娘若是尋常也就罷了,不幸生的好皮囊的,便是一輩子不得安寧,不管期間或是榮耀得一時無兩,到最后是注定的悲劇。sugar就是這么一個不幸的姑娘,倫敦總是展現(xiàn)墮落故事的絕佳背景(London--The biggest city in the world, swallowed her up.)前因后事波折肯定許多,更不幸的是她頭腦和臉蛋的出眾。一切都推動她不斷的掠奪,擺脫現(xiàn)狀,渴望進入另一個體面的世界。初入高檔社交圈,她的確有不適,但更多的是享受和欣喜。
在PLX論壇里看到RO關于此片的感想,說角色是對男權社會的一種反抗,不得不說就國內(nèi)能獲得關于她的只字片語的訪談來看,她真是個有思想的姑娘,一如她的大多數(shù)角色一樣(絕對不包括《名利場》和《少爺返鄉(xiāng)》)可是在此對于男權的反抗不太同意。sugar的確是在利用男人,可同時也是在依附這個男人,寫故事只是她在內(nèi)心否認這種關系,把自己升華成一個殺手,可惜現(xiàn)實是相反的。她在做賢內(nèi)助,幫他解決生活中的大小問題,完全是一個依附關系,如同廣告語,他好,我也好(萬惡的廣告~)
BBC2的古典劇集保障,還有我們的大眼美女RORI做主演出,一個美生生的女兒啊。本片的CAST也是分外新鮮組合。
William Rackham (Chris O'Dowd). 男主。他的《海盜電臺》和《與時間旅行有關的若干問題》都是我的心頭愛
Mrs Castaway (Gillian Anderson).X檔案也喜歡
Tom Georgeson (Bleak House),
Liz White (Life On Mars),
Blake Ritson (Emma)
Bertie Carvel (Sherlock).
這本小說沒看過,似是講18世紀Victorian時期倫敦的故事,Sugar (Romola Garai)為進入上流社會而糾結著愛欲與虛妄,榮耀和野心的故事。(倒是像之前她參演的《浮華新世界》,巧合的是此片中也有一首插曲名為Now Sleeps the Crimson Petal)
書名倒是應和著這首丁尼生的詩歌。頓時意境就上來而來。
《Now Sleeps the Crimson Petal》
血紅、雪白香眠去
——Written by Lord Alfred Tennyson
Now sleeps the crimson petal,now the white;
血紅雪白香眠去
Nor waves the cypress in the palace walk
柏亦停拂宮徑曲
Nor winks the gold fin in the porphyry font:
The fire-fly wakens:waken thou with me
Now droops the milwhite peacock like a ghost
And like a ghost she glimmers on to me
Now lies the Earth all Danace to the stars
And all thy heart lies open unto me
Now slides the silent meteor on,and leaves
A shining furrow,as thy thoughts in me
Now folds the lily all her sweetness up
百合幽閉暗香羞
And slips into the bosom of the lake
So fold thyself,my dearest,thou,and slip
Into my bosom and be lost in me
4 ) 淺評此劇,看到哪寫到哪。
很明顯男主是深愛著Agnes,從Agnes開頭問他我還是你的小女孩嗎就知道他們兩肯定是從小有感情的,到中間Rackham找她上床向她懺悔第一次弄疼了她,再到最后他以為Agnes哆嗦著看以前Agnes寫給他的信。我覺得Rackham并不是那么可惡。我覺得這個作品主要還是在探討以前的性壓抑,從哪個總是普渡妓女又裝病想勾引亨利上床的寡婦也看得出來。女主和Agnes一樣深惡痛絕性愛,不過她的情況不同,是因為從小和陌生男人,在她有點被Rackham吸引(畢竟她也是從小缺愛),在擁抱接吻撫摸變得比較主動了。Rackham焦頭爛額的時候要sugar搬進家里,但又不想給sugar名分。一方面是他還深愛著他的老婆,另一方面男人都很現(xiàn)實,只是利用而已。
劇中有很多象征手法,在方糖得到安穩(wěn)無慮的生活后,她在無法下筆創(chuàng)作她那本關于仇恨的手稿,在rackman傷害背叛她后她才能得到靈感的源泉和創(chuàng)作的動力,仇恨,厭世,是讓她無法停下筆鋒的原因,她嘲笑那些過著富足安逸生活下的人的丑惡嘴臉,她要揭這個世界的瘡疤。我不同意方糖帶走小女孩是為了復仇,這個小東西和她無親無故,她憐惜她,呵護她,關心她,愛她。在最后要追趕公公馬車時,她的手稿隨風而去,她猶豫了片刻,便把目光投回了索菲,那代表了她的過去她的仇恨統(tǒng)統(tǒng)隨風而逝,最后火車站的新稿紙也代表了新生活的開始,新篇章的開始。
拉克曼開始要趕走方糖時方糖并沒有打算帶走索菲,索菲因為是那可怕恐怖的性愛的產(chǎn)物,從來沒有也可能不會再得到母親Agnes的愛,她也很難得到父親的愛,從開頭說索菲都很少下樓,甚至在圣誕節(jié),她天天面對的只是嚴厲的家庭教師,生活里沒有玩具,只有法語鋼琴。方糖帶走她是最好的結局。拉克曼對待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并不殘忍,他只是不懂得如何去愛。在劇尾他坐在貧民窟的街頭,滿身傷痕,路邊是老乞婦和凍死骨,還有爬行的乞丐,他掏出錢幣伸出手掌,他的手中能抓住的只有錢幣,他也不過是個乞丐。
很喜歡最后的意象,小索菲把頭枕在方糖的腿上,方糖依偎著她,對她許下美好的承諾,前方也是煙氣彌漫,迷霧重重,但等著她們?nèi)ヌ剿饕粋€新世界。小索菲甜甜睡去,夢著登上那代表的自由和開放的新土地——美國。
5 ) 絕望的循環(huán)
一季只有四集的篇幅讓整個劇情都變得異常濃縮,所幸的是它并不因為集數(shù)的限制而顯得局促。
前兩集,Sugar的形象總讓人覺得是給女權主義唱贊歌,心高氣傲又才華橫溢的妓院頭牌,煙視媚行,用筆墨來嘲諷男人,用身體來征服男人。她蒼白的臉上總是帶有不屑的神情。
還以為這會是一部女性主導的顛覆當時社會理念的叛逆作品。
結果到了第三集,劇情急轉直下。Rackham先生,其實Chris的演技真的挺好,看到最后我完全把他和劇中那個猥瑣的始亂終棄的男人給合二為一了,可是第一集我還是會忍不住跳出劇情想著IT里面的那個Roy……
一個擁有作家夢想的香料商,唯唯諾諾的感覺真是恨不得上去抽幾下讓他振作一點,迷上了Sugar,一個可以跟他交心談文學又可以用身體讓他欲仙欲死的尤物,意亂情迷地想要專寵,專寵之后還讓她住進自己的家當女兒的家庭教師,很有扶正之勢。
Agnes,Rackham太太,纖細瘦弱有精神病,她的遭遇最令人揪心。一直到她剪短頭發(fā),離家出走,步入陌生的充滿迷霧的地方,是平生第一次冒險,卻也好過囚禁在精神病院冰冷的圍欄。 她和Sugar之間的羈絆非常值得玩味,她無意間看到在遠處觀察他們家的Sugar,認為她就是自己的守護天使,之后巧合地被救,被照顧,她一直把Sugar當成自己的希望。而Sugar最后也幫她逃離了這個家,盡管逃離了之后Agnes可能也活不長久,但是至少她能享受一點點自由。
那個神父對Fox太太的愛戀以及最后的自焚是最讓人覺得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地方,那場戲好美。他以為自己是純潔的仰慕,面對著病入膏肓的Fox太太,他幫她做調查替她完成工作向她反饋所有信息,一有時間就去看望她, 但是他總覺的缺了什么。一直到Rackham的當頭棒喝才知道,那種只有靈的付出總是不能使愛的渴求圓滿,還差肉體的那一半。所以就有了他幻覺中的歡好,手稿和烈火伴隨著想象中肢體的糾纏,高潮和死亡同時來臨——這非常非常像九十年代有一部墨西哥電影《情迷巧克力》的結尾。
回到主線,Agnes出走之后,Sugar和他們的女兒Sophie的關系又越來越好。我想,這下估計就是happy ending了,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結果Rackham居然開始厭倦了Sugar……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嗎?
還是因為Sugar逐漸喪失了她的魅力?如果是的話,她的魅力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消退的呢?是從她變得溫順不再特立獨行的那一瞬間?還是因為她更愿意照顧Sophie而不是取悅Rackham?
更糟糕的是她還懷孕了——至少Rackham是這么認為。他迷戀Sugar只是因為他喜歡新鮮刺激的感官享受,而這個女人居然能跟他溝通文學知曉心靈,這正是再好不過的。但是當她變成低眉順眼,想要生孩子過日子做他的妻子時,這一切都變味了。他可以找富有的老小姐,出身高貴,社交廣闊,對他的生意大有好處,體體面面地過日子;Sugar這種妓女出身,縱使才高八斗,貌美如花,也難上到臺面。他要的不是妻子,他就是要情人才帶有的提心吊膽的快感。
所以最后他翻臉不認人,讓她滾,一點都不意外。我原本想的是Sugar可以一直女王到底,可是中間她被他的甜言蜜語柔情蜜意打動,錯誤地認為他邀請她做家庭教師是希望和她生活的征兆,殊不知他或許只是貪戀那種隔著主臥和她偷情的刺激和時時刻刻都可以讓自己解乏的便利。
到了這份上,小白兔也會跳墻,更何況是本來就不是小白兔的Sugar,她帶走了Sophie,是成全小女孩冒險的愿望去美國?還是跟黑暗些,把這個可愛的小女孩推入河里成為浮尸一具?還是帶著Sophie去和Agnes相聚?
看那個樣子,她的報復應該才剛剛開始。
——————————————
多謝F調幻曲的說明,我改了倒數(shù)第二段==……
“應該是她帶sophie去了她讓Agnes去的同一個地方。她同馬夫交談中得知Agnes并沒有死,眼神亮了(因為她知道Agnes已經(jīng)沒有長長的金發(fā))。迷霧重重的車站場景反復出現(xiàn),預示著她帶sophie與Agnes團聚。她拯救了這個家庭的女人們?!?/div>
6 ) Agnes根本沒有病
Agnes根本沒有病,丈夫和醫(yī)生都是強奸她的罪犯!她在那個家庭長期被性侵害、被限制自由,被喂讓她精神錯亂的毒藥,然后被精神病,變得虛弱不堪,被嘲笑,尤其是被剝奪做母親的權利。當她逃走,被解救后,不服藥時,一切都會正常。這部著作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女權主義作品。電影中很多細節(jié)可以看出,女孩兒問sugar,我想成為一個探險家似乎不合時宜,因為探險家都是男人沒有女人,sugar說,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如今已是摩登時代,女性可以做她想做的任何事。整個電影或作品的思想非常鮮明:維多利亞時代女性的禁錮與逃離,被侵害與復仇,依附與獨立,迷茫與醒悟,最后放棄幻想,奔向自由 。
超級壓抑的調子,女主演技很棒,簡而言之即是“令人感到痛徹心扉的表演方式!”但是居然拼不過女二演的神經(jīng)病,神經(jīng)病這種角色最討巧了啊!PS:這是les片其實??!
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吃得到的葡萄卻只是表面光鮮,內(nèi)里朽爛。在一百四十年前用陳規(guī)與教條搭建的刻板倫敦,無處不在發(fā)散著酸臭的欲望與名望,無處不在潰爛著絕望的前世與今生。唯有一星半點的希冀,在精神崩潰的邊緣妖嬈作秀。
“you have allowed yourself to be led astray and there is no hope of finding your way back?!保ǚg過來的片名超級唯美)
陰暗頹廢驚悚艷情,處處充滿詭異的戲劇張力,復仇女神與救贖天使共存于一體,Romola妹子太迷人了,大愛后搖風格的OST!
but most through midnight streets i hear how the youthful Harlot's curseblast the new born Infant's tearAnd blights with plagues the Marriage hearse.-----i always fancy William Blake
雖然俺已經(jīng)努力克制了 但是每次一看到roy的臉俺就........話說女主雖然都不漂亮但是演技方面還是不錯的 劇情上來說開頭比結尾好 總體來講看看還是不錯的
化妝很奇怪;看過IT的人都無法嚴肅心情來看男主角……
一直看到最后一集才開始明白,這樣的抗爭與救贖。在你醒悟的路上,必須一點一點看清很多人事物,一次是做不好決定的。
仔細回想,故事是關于女性主義和女性覺醒的。真正的覺醒不是一面依賴逢迎男人一面遐想中把他們一刀一刀殺死。而是懂得虛偽與真誠的區(qū)別,尋找新的故事
英音這個東西對我而言,已然成了必須掌握的了……我要徹底暫別我純正的美音了……內(nèi)牛滿面……維多利亞時代+哥特式的幻想+妖媚的艷情,足夠吸引我啊~我的英劇生涯就從這部開始好了~
空虛寂寞無助時仰慕你最好辰光,只在愛你的時候愛你,其余時間不過逢場作戲罷了
Roy那張臉,就算穿越回維多利亞時代還是挨踢宅男啊,麥哥悲催,居然在YY桃金娘的幻象中走火自焚。RG小妞現(xiàn)在真是演啥像啥。
這部劇對我的吸引超過Sherlock。戲中太多謎團,等我看過小說再評論。BBC總是帶給我“驚嚇”。
看到男主的臉就想笑啊你們懂(驚悚什么的完全沒氣氛了好么……
如果有好男人,為他停留,如果沒有,就毫不留戀地離去。這樣的女性真的太有魅力。【-Do you believe you have a soul? -Anything you got, I got, too. -Then don't you fear for it? -You know, I fear nothing much. Because I've loved, and I've been loved. Ain't that what a soul's about?】妓
女主角,好想送你一支潤唇膏
我太不好了,我一看roy就想笑,正劇都變搞笑片了。
我極敬她. 這樣一個女性主義色彩濃厚的小說出自男性作家之手, 不是自己掌自己的嘴嗎? 這一記復仇漂亮就漂亮在殊途同歸上. 幻滅后的Sugar反而得到靈魂的蕩滌, 任表情如何蒼白, 都還教人覺得并非窮途, 仍有希望.
是夜,風涼。臟亂的倫敦街道,陰霾密布的天空,壓抑逼仄的深宅,絕望歇斯底里的女主人……以底層妓女的視線呈現(xiàn)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真實英國,古典而憂傷的哥特式氛圍讓人在痛中沉淪。
男主丑死了 又是典型的喜新厭舊 女主紅頭發(fā)好漂亮~維多利亞時期的火車站都這么有感覺 會有第二季么 能帶著sophie到哪里去呢 不要在做回老干行?。illan Anderson 我都沒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