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怎么講哪?故事真的很真實,我很喜歡。
太多想要說的了,都不知道從何說起了。
首先我覺得割草叔叔翻譯的不是很適合,明明就是大哥哥嘛。
咳咳、隨性一些好了,就像Trent和Devon一樣。
Sam Rockwell:1968年生
Mischa Barton:1986年生
他們在這里相遇,這個柔腸百轉的故事里。
Sam大叔是很平易近人的人,不算很帥,但有些小性感,一種難于言喻的親和力,挺有魅力的,也總那么惹人戀愛。
Mischa原來從小就有那么艷的面部構造,從小就那么有個性,放的開,比較懂事。
他們內在有些東西很像,都有種不是很明顯的與眾不同,一種在主觀隱藏性質的特質。
故事背景是在不是很友善的居民區(qū)展開的,一群很俗的平凡普通人彰顯了蘿莉和大哥哥(不是叔叔)之間情誼的寶石般閃耀。
Trent,應該就是為了Sam Rockwell量身打造的吧,我想他本人和這個角色的相似度一定很高,或者說他在演自己,謙和善良,默默無聞,或者說保持低調,還有保留的純樸,我想也可以說純真吧,都是多么高貴的品質啊。如果我是Devon我也會無法克制被這個人深深吸引的。
Devon,不能強求一個小女孩演技很好,她的確把自己能展現的都展現出來了,一股小孩子很罕見的洞察力和內在見解,明白是非,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就是早熟了吧。一個自來熟的小女孩大家都會喜歡的,大膽的女孩子。
開始就是很有趣,以為會是一個很有愛很輕松的電影,都覺得除了某些及其有愛的同志片就是這種跨越代溝的情誼故事片最有愛了,可是影片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得“重口”,雖然也不是非常重,但足以改變兩人的人生軌跡。
其實之前兩人并不是那么“孤立無援”,只是很少有人能走進他們內心。Trent有個紈绔子弟,gay,had a crush on him。Devon一個小弟弟跟她鬧著玩,可他只是個小屁孩,自己也早已不再幼稚了。
不得不提到的是,可能由于劇情需要吧,Sam裸完Devon裸,實在是很有趣,不過Sam大叔就不僅僅是有趣了,哈哈~~~~,我很愛他跳橋游泳那一段,那身材,那啥,口水、、、、、、、、、呵呵~~~~~~~,感謝導演,我們有眼福了,相比Trent,小蘿莉的裸就顯得比較雷了,不過對于一個特別的女孩就該有特殊的舉止,恩。
100分鐘內發(fā)生太多事情,雖然大都是小事,但每一件都顯得那么重要,好像如果少了其中任何一件都不能完整勾勒出兩人的發(fā)展歷程似的。這些事情是那么真實,那么實在,那么似曾相識,找不出任何不合理的地方,這也讓兩人的形象顯得越發(fā)真實可信。
是啊,像之前說的,想聊的太多了都不知道到底有什么重點了,我想重點應該是我喜歡這種真實的感覺,兩個人惺惺相惜,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對我來講這也是難點之一,不確定他們之間到底是什么情況?也許應該分開來分析吧,Trent把Devon當作妹妹疼愛,Devon把Trent當作了自己的好伙伴?情人?都有一點吧,你懂得,小女孩身體里早就長出一個小女人了。
先寫到這里吧,想到什么在補充。
one more time,喜歡這樣簡單有愛的電影,不拖沓,不造作。這片子真的讓人回味無窮,讓我想看完一遍再看另一遍,而不是去找和它類似的影片看,因為我認為不會再有類似的片子能夠超越它帶給我的那種美妙感覺了~~~~~~~~~
2 ) 童話般美麗的故事
非常值得一看,女主可愛天真男主個性十足,演技非常好,劇本雖然平淡,但是兩人的演技彌補了劇本的不足。這部影片借devon和sam單純的忘年交情,深度襯映表現了資產階級富人對窮人無處不在的歧視,對更富有的人卑躬屈膝的虛偽。devon隨著見識增長,講出不斷變化的童話,最后與現實融合,sam身后長出參天大樹發(fā)起滔天洪水的那一鏡亦幻亦真,讓人看到一絲希望,但又充滿了哀傷。開頭那段devon去買餅干那段心真是被萌化了……sam跳河那里笑死了,該露的不該露的都看到了。devon在sam屋里摔倒看上去非常色氣可愛,sam一臉淡定地關門也表示他是個正直善良的人吧。
3 ) 充滿小情趣的電影
這是一部小眾的電影。我一直認為小眾電影都有一種劍走偏鋒的感覺,可能沒有那么明晰的主題,可能沒有很多偉光正的東西。但是總有一些情節(jié)是會打動我們的,否則絕不會讓很多人如此推薦。
比如割草叔叔裝了尿的可樂瓶,割草叔叔在眾目睽睽之下的裸泳,小女孩摁死在餅干里的蒼蠅,以及在屋頂學狼大叫……這些情節(jié)讓我會心一笑,這不就是看電影的快感嗎?
當然,影片也諷刺了虛偽的中產階級,國家機器,但手法未免老套。最后童話般的結尾,是錦上添花。但是也會讓人想到理想與現實能不能契合呢?
4 ) 殘忍童話
有一種影片,看上去輕松、明亮、溫馨、快樂,觀者完全沒有負擔。在講故事過程中,慢慢引入一些東西,但不會硬加給觀者什么,只是讓人在流水般的講述中感受和體味。最后來一個出人意料的高潮,戛然而止回味無窮。喜歡這種電影,看著不累,卻又有所托?!陡畈菔迨濉窡o疑是這類電影的典型代表。
整個影片色調溫暖明亮,音樂也好聽,配合著男女主演肆意的撒歡兒,真叫一個淋漓盡致??吹揭淮笠恍扇嗽谲図斏咸瑁^者也是“心情好極了”。
這讓你想起自己經歷過的某些時光,跟摯友一起發(fā)瘋,跟戀人心靈相通,跟萍水相逢的人一拍即合……那樣單純的快樂,把其他情緒排擠得干干凈凈,你甚至忘了前一天,你還在為房租糾結,為壞掉的電器懊惱,甚至為午飯要不要多花十塊錢而斤斤計較。同時,這樣的快樂太純粹了,純粹得在讓你感慨上天給你如此大的恩賜之時,讓你覺得甚至只能失去點什么才能聊表謝意。
果真,總得失去點什么。旁人看你的眼光,總會折射個好幾次,最后變得面目全非。你也無法苛求什么,因為如果換做你在局外人,你在看別人的時候,也免不了用這種眼光去衡量。大家的區(qū)別只是在于世俗的程度不同而已。
隨著兩個人那個肆意的小世界建構得越來越好,觀影者的擔心也越來越濃。不可能有如此心定神閑的世界,這世界越是美好,被打破的可能性越大,被打破的那個期限也越短。果真,曲解、惡意、欺侮,外來者的暴力越來越甚,最后摧毀了這個小世界。
Sam在草坪上打狗的時候,仿佛看到了他把別人拋給他、自己又消化不了的負能量全部釋放,像炸彈一樣,“砰”地化成了一個打狗的暴力行動。那條追逐他的狗,不幸地變成了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女孩,在目睹了這一切后,仿佛是看到了那個曾經完美的小世界,在瞬間摧毀,于是痛哭著跑回家。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影片結尾處,三個男人毆打Sam的場景,恰如Sam打狗的場景。能怎么樣呢?荒謬的人間就是如此,強者打弱者,弱者打更弱者,最弱者呢?只能去打一條狗。而停下來想想,強者、弱者、這些人、那些人,所有的人在這個過程中,跟那條狗又有什么本質的區(qū)別呢?都是被比自己強者欺侮,又去欺侮比自己弱者。
女孩看到這個場景,拿起來手中的槍。她不懂法律,沒有顧慮。在她的世界,捍衛(wèi)那個小世界就是頭等大事;救下那個人,就是救下了整個世界。童話的結局,主角順利逃脫。毛巾漫起的大水,梳子長出的森林,主角回頭后一臉驚訝,繼而眼含淚水,駕車開往遠方。
這樣的處理,看似突兀又牽強,但細想,確實沒有更好的結局。不然又能怎樣?殘忍地毀掉一切,讓割草叔叔入獄,讓女孩成為父母管教下的乖乖女?還是讓女孩以自己為人質,跟割草叔叔一起逃走?還是讓一群虛偽的中產突然靈魂覺醒,對過去的一切既往不咎?
每個結尾都悲慘。于是只能以一個奇幻的、完美得不像話的結局作為結束。可面對這份完美,分明有畫外音在說:不可能,沒有好結局,童話結局的出現只是為了彰顯現實的無力和殘忍。你都能想象到這完美的驚喜背后,掩蓋不住的是無盡的荒謬、蒼涼與無奈。
5 ) 請讓我給你講一個童話
一、童話
德國民間傳說中,有一種喚做“沙人”的怪物,墨夜深深,它遂進入不肯入眠的孩子們的房間,將催眠沙撒到孩子們的眼中,到他們沉沉睡去才肯作罷。
最初的童話,也不過是個和沙人一樣強行催人入眠的怪物而已。從冰雪女皇之吻帶來眼中冰碴,到灰姑娘的后母跳到鮮血流盡,再到糖果女巫準備烤了貪吃的韓塞爾與格蕾托兄妹,無一不是以極端粗暴的方式告訴孩子們——小心陌生人、不要搞破壞、不要總吃糖…...把孩子恫嚇得閉上眼睛窩進被窩,在短暫幾天里變得乖巧懂事。流傳久遠的童話故事,基本都是由這些恫嚇演化而來,再經美化,點綴,弱化了其中的暴力血腥,完美結局成為了眾望所趨。
《割草叔叔》這個除結尾外幾乎徹底寫實的片子,卻十足是一個童話,而且是原始的“恐嚇型童話”,不過被恐嚇的人換成了那些勢利、自大、虛偽的“大人們”,叫他們看看自己,再這般淪喪無盡,便只等著那一槍打進你的小腹,教你血如泉涌。
而割草叔叔,似乎也只是存在于童話中的吧。
縱使他的父親承受了一生的不公,縱使自己莫名留下霰彈槍的傷疤,縱使與他過夜的鎮(zhèn)上美人對他不屑一顧,他還是能瀟灑的脫下滿是汗的衣服裸身向著橋下躍去,和自己年少時在跳水比賽上一樣,畫出四圈完美的弧度,濺出不大不小的水花。
我忽然明白了十一歲的女孩為什么會對陌生的叔叔送與她的信任和關懷,叔叔為什么聽女孩講她異想天開的童話。那夜她在自己家的樓頂放飛自己的睡裙,驕傲的向世界展示自己心口的傷疤,對著寂靜的夜空學狼嚎,她和跳水的他是一樣的,自由不羈,卻悲傷漫溢。
結局呢?棄其巾,化為洪濤;棄其梳,化為鄧林。
她坐在他為她編織的夢里,編織著他的美好結局。
二、無出其右
山姆洛克威爾這個演員實在獨特。
偶然看了《月球》,從一開始覺得男主角相貌平平,到被他舉手投足間的魅力折服,不過是幾秒鐘的工夫,想必是深愛角色于是移情?于是撿起看了一半的《銀河系漫游指南》,哎,丑角也演的格外好,不搶鏡,卻很有戲。
《銀河追緝令》是更早期的片子,像素特效都能嚇人一跳,但絕對值得一看。老實說,山姆的出場略微有點莫名其妙,這個角色似乎沒有什么存在的必要,與演技無關,可能編劇是想由此代入觀眾視角?故事是不錯的。奇怪的是,山姆的角色分明是負責帶來笑點,我卻對著屏幕幾乎要頂禮膜拜。
為什么?
有一種演員,雖然相貌不出眾,卻能以細水流長的演技使觀眾集中注意力于戲劇本身,甚至會忽略考慮“演技”的問題。
好的戲劇不該被喧賓奪主,它美就美在它本身。倘使觀眾過度感嘆:瞧他的臺詞講的多好??!瞧他憤怒的表情演的多到位!卻忘記了劇情這本身就說明了表演過度,戲劇本身被人冷落在一旁,豈不是可悲?
當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到演員的長相上,倒霉的就是演員。因為自己長相而被忽略演技的“炮灰”們可不老少,布拉德皮特、少年萊昂納多倘使樣貌平凡一些,在演技上接受的認可將會多得多。而長相好卻總是得不到更好表演機會的演員在嘆息聲中往往泯然眾人矣。
樣貌平凡一些的演員反而省去了狗仔的追逐,更能輕易獲得演技上的認可,也不能不說是種幸運。
幸運兒,無出其右者。
6 ) 年少的美好
前半段一直在想,是不是應該去搭訕那個和我不熟的我暗戀著的人
后半段一直在想,生活是不是都如此,大多數人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他人的
Devon看到了母親的丑惡,我們看到了小男孩的“罪惡”,可這一切到最后也沒有被發(fā)現,人們用他們心中的“壞蛋”取代了Bett和男孩。
Devon給了Trent一個童話的結局,繡花的紅毛巾漲起了河流,掩蓋了你的痕跡,長長的魔法梳子劃開大地帶來綠色森林,Devon和Trent再不能相見,現實終究不能是童話,盡管給了我們虛幻的美好,卻不能給出完整的美好。
成長的路上需要一個童話撫摸你的傷疤。米莎巴頓小時候竟然這么有靈氣,洛克威爾年輕時總感覺有點營養(yǎng)不良的樣子...
灑脫和率真淋漓盡致。
“童話”由一種超文本形態(tài)逐漸深入文本肌理,最終在結尾滲透現實。Devon和Trent的公主騎士角色相互轉化,而惡龍始終是這個異化的世界,理想家園只存在于彼此眼中。借由色彩的表意性構筑一場虛實難辨的夢幻體驗,中產社區(qū)的黑白灰與二人世界的粉藍綠形成一冷一暖的對比。Sam Rockwell是每個人的春夢。
成也結局敗也結局,同性小插曲還有山姆的淚眼,小女孩的故事和滿樹的紅絲帶,或許會在夢里出現,因為太美好?,F實中記憶里愛過的人們,匆匆離去,無法挽留,或許只能編織一個童話和他們重逢。
中間看得氣死了...他媽的惡心虛偽的中產階級!Sam乃簡直是萌神~~>_< 小姑娘非常彪悍,很童話的結尾,好片,喜歡。
他是一個貧窮的小伙子,幫別人割草存錢準備離開這里;她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早熟,敏感,愛幻想。有一天,他們相遇了,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溫情。電影就像插曲一樣表面舒適,但實際上卻狠狠地扇了虛假的溫情的中產階級一耳光。這是一個相互溫暖的動人故事。結尾更值得加分。
反映美國中產生活的英國(??。╇娪?,兒童視角,意外結局。基情出來的時候我都以為我看錯了。那時的Sam Rockwell和Eric Mabius嫩得能掐出水~!
童話中,巫師只會做邪惡的事情,小女孩、小男孩、狗狗都只做善良的事情,正義總是戰(zhàn)勝邪惡,而現實是,好人也做讓小女孩困惑懼怕的事,正邪難辨。多好的結局,Trent借助魔法手巾和魔法梳子順利逃脫從此快樂生活,不用考慮現實的法理道德各種禁錮和懲戒。童話,為壓抑的現實找到一個理想的出口。
大概這兩個人是最懂彼此孤獨的人,越是共鳴越是憐惜。中產階級的思想可不如他們的生活風光,看的太透徹的Devon向自己的老爹舉了槍。爬到樹上把故事講完,為你漲潮為你長出森林,你問我的家在哪,我的家就是你呀。
1、橋下一群鵝,裸男跳落河。落河捉雞醫(yī)肚餓,吃完回家砸狗頭。2、劇情的發(fā)展多少有些詭異,愉快的吃雞殺狗的暴力,中產階級雜草叢生的心田要靠底層窮人來修理干凈,互相撫摸傷疤的公主與騎士完成了童話的寓意,裸體跳水男女通吃gay里gay氣,樹上高掛的紅絲帶映襯著略顯邪氣的蘿莉。
不是很喜歡這樣的影片,很是刻意,豆友影片的解讀也不喜歡。
是誰撫平我長及一生的傷疤?
我想每個人都可以在她和他身上看到凄涼和孤獨
太反美了吧, 這個導演是被美國人坑過嗎.
Sam Rockwell演的好棒。一群男人又被個小女孩裹挾了,Devon也用毀滅拯救了Trent??蔀槭裁此羞吘壢硕甲⒍ㄒ軅缓先旱腄evon、Trent和暗戀Trent的中槍男。
Sam rockwell is so so handsome!!!!
喜歡她,邪惡的洛麗塔固執(zhí)自己心中的童話;喜歡他,嘴角一抹邪笑,孤獨隱忍中沉默的爆發(fā)……片子細節(jié)很用心,提供給觀眾很多思考的角度,結尾把整個故事徹底變成了一個童話,多么可笑又多么美好。(Mischa Barton靈的嘞~
關注底層生活的電影很多,但Lawn Dogs沒有陷入煽情俗套,而是截取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將友誼和成長的故事娓娓道來。表面平靜的社區(qū)暗潮洶涌:低學歷青年的就業(yè)、被政府遺忘的老兵、中產階級的自私虛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遭受性侵…但最后還是用童話色彩涂畫著希望。鄉(xiāng)村原聲竟讓人恍惚憶起《斷背山》
讓我開始瘋狂迷戀Sam Rockwell十年的始作俑者
啊哈,終于在杜根的電影里看到一個極富現代性美感的男性(父親)形象。不僅如此,他還將這位率性而又充滿激情,且極容易被「衛(wèi)道士」貼上「異類」標簽的「權力下位者」拍得如此雄健而坦蕩。人與人之間有什么本質上的區(qū)別嗎?似乎并沒有。因為死神造人時,所選食材都是一樣的。幸或不幸的是,那塊踩到「狗屎運」并被死神「潑墨畫梅」的餅干,也就宿命般地成了《割草叔叔》的「人設」和下場。作者在這部探討父子(女)關系的作品里安排了許多帶有性暗示意味的場景和隱喻,但我們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因為,不受內心之法約束的「縱欲」恰恰不是這部黑暗童話宣揚的東西,相反,在被巫師施下詛咒之后,生來帶著「缺陷」的人類如何在兩種世界觀發(fā)生沖突的情況下,縱身一躍——墜入愛河——克制以己度人的欲望并堅守推己及人(物)的美德才是本片更為深層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