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我的統(tǒng)計,電影里被破壞到不能再次利用的道具(其實也未必)只有兩個:一輛車齡至少在 10 年以上的西雅特(SEAT)牌汽車。西雅特,西班牙本土品牌,二手車售價不會超過 1 萬歐元。以及一面鏡子。
另外片中遭到損壞但能繼續(xù)用的道具包括:
一件被墨水染色的白襯衫。因為是西班牙電影,估計襯衫也就是 ZARA 了吧,甚至還不如。洗干凈就能穿。洗不干凈?全部染了!
一扇被警察踹開的門。甚至可能并沒有損壞,片中沒有給特寫。
一個被扔進水池的打火機。雖然看起來像是都彭,但賭一盤西班牙海鮮飯是中國義烏批發(fā)來的。
沒了。
另外片中成本略高的場景還有約五秒鐘的直升機飛行鏡頭。哎,仔細想想也不會太高啦,旅游景點的直升機幾百塊錢也能兜上一圈吧,要只是拍拍直升機,還不要錢呢。
但這是今年你能在影院里看到的最好看的電影之一。
導演完美展示了如何利用有限資源講出一個絲絲入扣的好故事。
盡量不劇透地表揚一下導演。
你可以說這是一部懸疑片,影片始于一場密室殺人案件。但隨著情節(jié)的推動,發(fā)展一次次超出了觀眾的預料,每當你覺得劇中角色給出了合理解釋后,他們又會毫不留情地一把推翻。小時候大家都玩過叫萬花尺的玩具,它的迷人之處在于只需要簡單的道具就能在封閉的空間里創(chuàng)造出漂亮的花紋來。
《看不見的客人》就有點像是萬花尺,影片開始的密室殺人案件就是下筆的那個點,影片也一直都在非常有限的場景里推進,但隨著縝密的故事設計和角色之間極富張力的互動,一個點演化成了一幅精致驚人的圖案,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的就是 100 多分鐘的步步緊逼、絲絲入扣了。
對比很多一條線走到底、最后什么都沒搭上的蠢電影,《看不見的客人》用漂亮的環(huán)形故事結構裹進了很多導演的思考。在影片中,故事每被講述一次,就會引入更多的東西,好像是畫一環(huán)大過一環(huán)的一組同心圓,越來越大的圓里框下的,有更多的細節(jié),有愛和欺騙,有不公和正以,有人性的黑暗和偉大。
另外影片出彩的人物設定也是看點之一,角色和角色的關系平衡得很好,勢均力敵、劍拔弩張,沒有一個人能被對方牽著鼻子走,而是你來我往中一點點剝繭抽絲,讓觀眾一分鐘也無暇離開銀幕,直到真相赤裸裸地暴露在眾人面前,那一刻的爽就像是千萬顆煙花同時升空炸開,每個人口中的那一聲“哇”都沖了出來。
這種感覺,比看炸掉多少輛豪車潛艇飛機大樓怪獸都要舒爽。
最后的碎碎念。
《看不見的客人》在豆瓣上的評分是駭人的 8.6 分,看過的 12 萬人中,接近 90% 的觀眾給出了 4 星和 5 星的好評。作為自來水(沒人給錢!我倒想要,可真沒人給!),我要給電影打個廣告,9 月 15 號《看不見的客人》就要在國內影院上映了,一定要去影院感受一下今年最窮的電影到底有多好看,那種張力是小屏幕上感受不到的!
我有幸參加了豆瓣電影組織的觀影活動,而且導演本人 Oriol Paulo 也來了現(xiàn)場和大家交流(西班牙語真的好好聽?。.攩柕綄а輰Τ啥嫉挠∠髸r,導演覺得成都很有錢。哈哈哈,可能是導演拍這部片子的時候真的窮得可以吧。對了,電影到底有多窮,還有個鐵證:里面居然還有人用 window phone!
希望大家都去影院支持這種好片子,爭取讓導演下部電影里的角色都用上 iPhone,或者那個國內廠家努努力,把導演下部作品的手機贊助承包了?
對于一部精彩的懸疑片,請別大喊“你絕對猜不到結局”!
那些大喊“好好看,你絕對猜不到結局的人”毀了這部片,這種片適合毫無防備去看。這個年代,誰都能用手機拍點東西,但電影不是人人都能拍的,何況這部片在網(wǎng)上直接能看,不花錢,所以要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這部片的細節(jié)很棒,這里只略談撞車部分:
老爺子幫忙拖車時透露很多信息,那里很偏僻,很少人,所以女主角碰到老爺子就說得通。
老爺子講她老婆是戲劇演員,他只是被他老婆影響而已,所以他老婆假扮律師就合理了。
男主角是個商業(yè)大亨,經常往機場跑,所以他知道那條小路更近。
最棒的細節(jié)——那路人是機場職員,他也常往機場跑,他也知道那條小路近機場。
至于年輕人不系安全帶,我覺得是他知道那條小路偏僻少人而戒心低吧,退一步來說,所謂的不系安全帶也是男主口中的女主的說辭,說白了就是男主的說辭,可信度值得質疑。
看電影時無比激動,但看完后卻感到深深的絕望。
只要“女律師“出一個差錯她就輸了,只要“女律師”出一個差錯男主角就贏了,最終,理想主義式的勝利恰恰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殘酷。
沒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不必擔心,這里基本沒有劇透;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也別急著走,也許這里能給你帶來一些新的觀點。
對這部電影的任何介紹推廣,劈頭蓋臉的首先就是兩個字--“懸疑”。為什么大家都愛懸疑片?不僅是劇情曲折引人入勝,更重要的是,懸疑片可以“測智商”。人人都愛自己剛好能看懂,而其他人沒能全看懂的電影。當你以滿腦子“燒腦”、“反轉”的預期開始欣賞這部電影時,你就會全神貫注于各種可能帶有反轉暗示的細節(jié),無需證據(jù)就懷疑一切情節(jié)的真實性。當大結局證實了你的猜測時,一種“哈哈不過如此”的滿足感就油然而生;反之,取決于你的心情和觀影體驗,要么由衷贊嘆“無bug神反轉”,要么嗤之以鼻“一堆bug,為反轉而反轉”。
個人以為,欣賞懸疑片還有其他角度。那就是看一部正常電影的角度?!半娪埃褪堑窨虝r光”,這是大師塔可夫斯基的名言,很有X格,也很有道理。電影的目的,是給你一種體驗。這種體驗也許雕琢自現(xiàn)實生活,而引發(fā)你的共鳴;也許是創(chuàng)造另一個時空,而激發(fā)你的好奇。無論哪一種,能讓你代入其中,從旁觀者變?yōu)轶w驗者,才是電影最大的魅力所在。而“燒腦”、“神反轉”這樣的形容詞,則死死地把你釘在了旁觀者的位置上,讓懸疑片淪為了智商自測和炫耀的工具。
那么,《看不見的客人》能給我們帶來智商自測以外的體驗嗎?看過的朋友們回頭想想,這部電影中的哪個人物、哪個場景、哪段情節(jié),是讓你有代入其中而共鳴,或腦洞奇大而驚嘆的呢?比如男主角,是冤如竇娥讓你同情,還是惡如小丑讓你憎恨?情婦是冷血無情令你搖頭,還是良心自責到讓你心塞?老夫婦的喪子之痛可曾打動過你?唯一的例外,是在所有的包袱都抖完之后,在胸口滲出的墨水,象征了一把黑暗的心。不過也僅此而已了。
所以說,這部電影在構思拍攝時,也就是奔著測智商玩反轉而去的,大多數(shù)人物都是功能性的,而不是刻畫出來給你體驗的。
懸疑類型不是人物蒼白的借口,《諜影重重》的劇情峰回路轉,但沒有人會不為杰森·伯恩的身世和命運而動容;《蝙蝠俠:黑暗騎士》正邪雙方斗智斗勇,迷霧重重,但沒有人不為小丑那純粹的邪惡所折服;《洛城機密》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誰引人入勝,但沒有人不會注意到三個性格迥異的警察主角身上,閃耀著截然不同的光芒……
既然它只剩下懸疑,我們就再來看看它怎么講故事的。懸疑片敘事的兩大套路:幻覺和失憶。《看不見的客人》倒是規(guī)避了這兩點,但它更加取巧:讓角色開口講故事。因為角色口中的故事全都可以是假的,所以也不必擔心矛盾和破綻。全片可以坐實的劇情只有律師和男主的對質過程?;仡^去看,這一部分的暗示和鋪墊還是下了功夫的,但這也是這部電影“bug少”的奧妙所在。
當然,回頭去看,這一部分的暗示和鋪墊還是下了功夫的(下有劇透):
女律師似乎來早了;她似乎一直在套供,而不是談論辯護策略;她再三盤問失蹤車的地點;當男主透露死者當時還沒死時,她似乎憤怒得有些失控……
然而,又一個然而。女律師的身份這一驚天包袱誠然很有想象力,但經不起細想。且不論假扮一個律師這樣專業(yè)的人員有多困難,站在死者父母的角度,請一個愿意幫忙的律師來假扮,也遠比老母親親自出馬要可行的多。 注意,母親是演員,只是代表她能按劇本演戲,不意味著她具有一名律師和真客戶打交道的資質水準。 因此,母親假扮律師這一情節(jié)缺乏邏輯上的必然性,為反轉而反轉,就大大削弱了其所帶來的震撼。
(劇透結束)。
其實套路并不代表就出不了好的懸疑片-《盜夢空間》幾乎全是幻覺,《記憶碎片》玩的就是失憶,但幻覺能下好幾層,每層還畫風迥異;失憶能玩出神奇的結構,讓觀眾感同身受;而《看不見的客人》,一個一個的故事被拋出來,羅織起來相當方便,卻看不出這幾套故事之間有什么微妙的互動,或精巧的結構。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部電影的觀影過程還是令人愉悅的。只是,懸疑片可以有更多的維度,使之超越“懸疑燒腦”的范疇,觀眾也有更多的角度,使之超越“智商自測”功能。
微信公眾號:肥嘟嘟看電影(feidudumovie)
【看電影的時候就是英文字幕,這篇東西完全是在看完后趁著還記得趕緊敲下來的,所以寫了英文的。后來應評論的要求,把中文補上了.--2018. 2. 11】 1. 一開始Andrian就說了"ms. Goodman"來早了…后來fliex打電話的時候,囑咐了ms. Goodman要put everything in writing(把一切記下來),然后ms. Goodman只轉達了everything is under control(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我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懷疑的) 2. “”Ms. Goodman”三番四次眺望窗外,尤其在得到地圖后,第一時間就是回到了窗邊(估計是給對面的老爺子的信號"我們終于知道兒子在哪兒了") 3. Laura在男主對于意外當天的敘述中有著非常矛盾的性格展示。如果她真的能在出意外的當下,冷靜并迅速地做出不能告訴警察,通過扶低Daniel的尸體來躲開路人,然后分派任務,那么他在老夫婦家里的各種手足無措就顯得非常的不和諧(慌沒撒好,沒注意到男女差異,發(fā)現(xiàn)手機后慌亂得楞在當場而且撒謊說沒聽到手機鈴聲等) 4.男主一直讓自己表現(xiàn)出一種被控制跟聽從的智障形象,但其實從他跟他妻子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冷靜而且很有主見(比如明明睡晚了沒起來也可以很冷靜地跟妻子說自己在敢往機場的路上),以及決定detour走別的路,根本就不是個會聽laura話的人。他非常會撒謊,而且很自大跟自我為中心(這也是"ms. Goodman"一直強調的,他在放棄Laura) 暫時就只想到這些。
調度上有種將阿加莎小說當代化的直感 谷倉之冰和密室的三重解答亦是對黃金時代的致敬 拍推理片需要的是娓娓道來 不急不緩的敘述 以及臨近收尾時暴風驟雨般地揭曉真相 本片都做到了 雖然對于非臉盲癥而言這個最早來自莎士比亞的詭計略顯累贅 講義系列若拍成電影 要的也是這種感覺
就不斷論證這么個事:人很壞,壞到你都無法想象的壞,尤其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社會精英。只有如此誅心,才能理解男主為何要鋌而走險。最后結局自然要掉入一個常見套路:反派死于話多。作為電影,除制造冷色與調成昏暗,仍有種故意制造緊張懸念驚悚的搬演感覺。還有,終于明白那么多人看目擊者要想到它
日本小說里一百個這樣的故事有沒有,可能還不止一百個
看過片子后再來這個頁面,發(fā)現(xiàn)海報上人物關系已經把結局劇透了。觀影過程很享受,雖然結局并不難猜,但幾段假設推理確實容易被誤導,盡管每個假設都有一些經不起推敲的小細節(jié),但是并不影響整體效果,除了老夫妻過分精明和易容的不徹底外,幾乎沒有大敗筆。說別人臉盲的希望你在電影院也能一眼認出來。
西班牙人太熱情了 在我們這房間里叫破喉嚨都沒人理的
一部片檢驗臉盲癥發(fā)病率。
現(xiàn)在能有意外結局還讓人顛覆的故事,真的很難得了。結局半小時的反轉再反轉,能自圓其說,能刷新認識,能大呼過癮,對一部懸疑推理片來說已經完成的相當漂亮。不會苛求太多,這樣的故事和設定已經滿足。
劇本太精彩,處處伏筆,層層反轉,虛實交錯,暗潮涌動。自作聰明的往往一敗涂地,不動聲色的才能笑到最后。
所有愛玩反轉的懸疑電影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
“男主玩家的言論真是無懈可擊,可惜我是預言家,你已經被我查殺了,你自爆不自爆”
好看。另外建議豆瓣給「我看了七分鐘就猜到結局」的觀眾準備彩蛋,他們是推動電影業(yè)進步的動力,值得滿屏掉落大拇指。
2015年看的《罪惡之家》,2016年看的《完美陌生人》,2017年看的《看不見的客人》,共通之處就是利用劇作上的巧合和人性的叵測,將一個充滿黑色懸疑的精彩故事有條不紊地講述出來,雖然過程中猜測出女律師古德曼的身份,但勞拉卻并非我預測地來個《大衛(wèi)·戈爾的一生》的自我救贖……人言可畏亦難信?!
有多少人是猜中了結尾卻沒猜中過程?有多少人是對猜中的結尾感到失望,對沒猜中的過程感到傻逼?影片的引申主題就是——只要是個人說的話都別信。
記得拉窗簾!
律師是假扮的這個梗其實倒是不難猜。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在于“敘述”和“真相”的關系。在缺乏物證鏈條的基礎上,男主的每一次敘述其實都是自洽且成立的,但或許也都不是真的。這一點才真的引人深思。我們所認定和掌握的真相,又有多少是被敘述掌控的呢?
比較一般,如果男主是策劃一切的人,他根本不會如此相信一個素未謀面的人
其實這種多重反轉的電影很容易bug頻出,但是這部完成度太高了,質感和小細節(jié)都相當漂亮。導演對后半程的解密把控地相當出色,直接讓觀感上升了一個level。西班牙的懸疑片總是給人驚喜。(猜到反轉并不是多了不起的事,請不要在懸疑片短評區(qū)劇透好嗎,靴靴。)
作為一部連環(huán)反轉的驚悚片,此片對觀眾心理的拿捏是教科書級別的。不難猜中結局,但這個過程還是太精彩了。
好看,強烈推薦。問題是如此重要的辯護人竟然不是當面引薦的。
拍攝手法太像在套供了,導致看到一半就猜到了故事走向。Mario Casas留胡子后還是那么se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