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盲山和老羅語錄
剛看完盲山,就來豆瓣看評論。發(fā)現(xiàn)有幾個朋友猛批盲山導演跟張藝謀一樣靠給外國人提供高尚的YY來獲獎,有幾個朋友對盲山的結(jié)尾很疑惑,大罵又被廣電總局騙了。
實際上對于這樣的片子,剪了也比看不到好。除了傳說中的兩個版本的結(jié)尾以外,這片子并不是只反映了拐賣人口這一個問題。如果跟以前的電影一樣不許放映,那么電影中涉及的其他問題想必也一起都剪了。如果這個片子被禁了,那里面的村委會亂收費,村委會主任黑社會化,被拐賣女性的真實處境,現(xiàn)實中偏遠山村的生活,當下農(nóng)民生活境遇等等問題也將隨著廣電總局一紙禁令停播了。而對于傳說中的那個另外版本的結(jié)尾,我認為對影片主題來講并沒有太大影響。畢竟那些想把主題上升到什么主義的人,都不是純粹看電影的,一幫托物言志的人而已。就拿那個口口聲聲跟警察說為人民辦事的村委會主任來說,電影就有三個場景提到了黑社會一樣的村委會:一個是一幫流氓一樣的人來找那買媳婦的一家收費。一看就知道是亂收費。還教導那男人:管媳婦就得跟收費一樣,來硬的。第二個場景是女大學生去找村委會求救,那主任讓她回去,先調(diào)查再說。這深刻的讓我見識到了土皇上跟官老爺?shù)墓偾唬尤话l(fā)的一樣標準。最后就是警察們和父女倆進了村委會,而村委會墻上掛滿了錦旗。這對比,真有效果。
當年聽老羅語錄的時候,老羅講過戶口制度與新警察。雖然講暫住證的段子被大家記住了,但是老羅在里面開頭就義憤填膺的說:如果你生為一個鄉(xiāng)下人,就是個二等公民,遭受種種的不公正待遇?,F(xiàn)在看來,你如果生下來就是一個女性,那等待你的不公正待遇絲毫不比所謂“鄉(xiāng)下人”少。
電影從頭到尾就說明了這么一個事。他沒弄一個很裝x的視角出來,非把電影給整的特別深沉,特別有精神,特別有情懷。而是用記錄片一樣的角度,就告訴你遠方的山村有這么一個事,女人有這么一個狀態(tài)。就是告訴觀眾,你在電影院里花幾十塊錢看電影的時候,還有這么多的大多數(shù)在鄉(xiāng)村在火車站在集市在底層沉默著,在村子里這么活著。告訴大家,一個女人是怎么消失的,告訴大家上大學都可以上的欠一屁股債,畢業(yè)就出來就被人騙了;告訴大家村委會在很多地方就是黑社會。
所以,這片子剪沒剪,河蟹沒河蟹,真的不重要。只要看電影的時候,別老犯小資產(chǎn)階級那套情懷,把什么都上升到人性啊,關懷什么的形而上里去就行了。能把這電影里任何一個問題看透了,也對得起人家廣電總局這次睜一眼閉一眼了。
2 ) “盲盲”人海 全民行兇
翻閱報紙的社會版,常常會在豆腐塊大小的文章中看到諸如“女大學生遭誘拐”之類的新聞,我們只當它是生活的邊角料,用來存為經(jīng)驗主義的教條,告誡自己,告誡孩子,不要輕易相信別人。它的社會效應充其量如此,對于事件本身并不具任何意義。
是的,這樣的故事層出不窮,一點也不新鮮,我們司空見慣,卻也視而不見。有人說李楊的電影《盲山》根本就是一出法制在線,其實這部電影講述的“女大學生被拐賣”這個故事的確有太多社會借鑒的成分,但它的意義在于,它是放大的,它是以一整個大熒幕的苦難來讓人們正視的。
看《盲山》的過程,從憤怒到失語,最終覺得一切的情緒都是枉然,因為它的“盲”,“盲”的那么全面,“盲”的那么徹底。
記得從前在《那山那人那狗》里看到的大山是蒼翠的綠色,它縱然沉默無言亦是生機勃勃,山歌嘹亮,民風樸素,滿目都是實實在在的頂天立地,就宛如我們在黃金周從城市奔赴邊遠的山區(qū),我們感嘆風景秀麗,感嘆溪水潺潺,感嘆鄉(xiāng)民的樸實,浮光掠影地走了一圈,回到城市里過安逸的生活,然后不斷遙想鄉(xiāng)村的美好。
然而在電影《盲山》里,依然是高山流水,依然是遠離市囂的村民,依然有城市難得見聞的羊群和山歌,樸實依然在,但它不再發(fā)光,它竟然是惡臭的,樸實延伸而來的“盲”成了所有罪責最有力的借口,它背離我們的法律,背離道德,背離人性,但它用“盲”承擔了所有的不義,如果說“無知者無罪”,那這“盲”難道該獲得我們的原諒?
《盲山》里,被拐賣到陜北山區(qū)的女大學生白雪梅所遭遇到的一切是社會新聞的細節(jié)化,我可以想象那些被拐賣的女子被強奸、強迫生子、與外界一生隔離的狀態(tài),但卻不曾想過她們在這過程中掙扎的種種,不曾想過“事件”之外那些人的一切態(tài)度。李楊做了一只無功無過的顯微鏡般的角色,他的任務就是將滲透在這拐賣事件中人們絲絲縷縷的行為呈現(xiàn)在世人的眼前,他要用村民的“盲”來對比所謂有知者的“盲”,無疑,是一次令觀者尷尬的提醒。
女大學生白雪梅被用七千塊的價格買下,從一個獨立的個體成為了交易的物品,她的“丈夫”在老父老母的呵斥和幫手下強奸了“老婆”,同樣作為女人,“丈夫”的老母親只會對這個女孩說:“事情已經(jīng)這樣了,女人家嫁誰不是嫁,你給我兒子做媳婦,不會虧待你的……”,我不確定這個母親有多少惡,她成為幫兇大部分的成分可能只是覺得七千塊不能白花,只是覺得兒子需要傳宗接代。你憤怒,你憎恨,但是無用,這種大山深處的原始與無知,是讓憤怒都顯得無力的。仿佛你對著一個失聰者大吼大叫,而對方只見你嘴唇的蠕動,卻絲毫也無法接收到你想表達的一切。
除了白雪梅的“丈夫”一家,還有那道貌岸然的小叔子,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表面來行無恥之實;村委會主任對白雪梅的求救置若罔聞;郵遞員這廂拿了雪梅殷切遞出飽含希望的求救信,那廂就把信交到她的“丈夫”手里;村民們對這個被買來的“老婆”也只是不斷夸獎雪梅的“丈夫”艷福不淺;這種原始的生存環(huán)境是一把雙刃劍,它一面帶來樸實,一面也帶來因無知愚昧而導致的野蠻與惡。而更令人無言的是,他們對自己的惡理所當然地認可,而并不視其為惡。這是大山內(nèi)人們的“盲”,是被高山阻隔的,與外界道德和法律認知的背離。
然而令人難過的是,山外的世界竟也是難堪的,而這種難堪卻又那么真實地存活在我們的周圍。
白雪梅曾有兩次翻越大山逃到公路上,第一次在通往外界的唯一一條公路上因為三塊錢的車費而遭到司機的拒載,讓她被“丈夫”抓了回去;她自此明白逃出去需要錢,于是用自己的身體跟小賣部老板討價還價,最終以四十塊成交,她揣著這錢終于買了二十塊的車票乘上了長途汽車,眼見著就要脫離黑暗,卻看見“丈夫”一行人在車門外,她泣不成聲地懇求司機千萬別開車門,然而司機、賣票員以及全車的乘客,就這么眼睜睜地視而不見,不聞不問,并且心安理得地看著雪梅被他的“丈夫”帶走。
跟大山深處的“盲”比起來,這種山外的“盲”還要讓人覺得可怕。它擺脫了原始、擺脫了愚昧、擺脫了無知、擺脫了隔絕,卻更生冷,更凜冽,宛如一把尖刀般不留余地。一切未伸出援手的觀者,其實在這罪惡里又何嘗不是扮演著幫兇的角色,縱然沒有做什么,但這無為比行兇還讓人憎惡。
白雪梅最終在一個小學生的幫助下與外界取得聯(lián)系,得到警察的解救,她終于帶著一場噩夢般的經(jīng)歷和父親一起離開沉默無言的蒼山,這樣的結(jié)局幾乎就是報紙新聞的格式,警察是她們苦難的“救世主”。
然而我知曉,《盲山》在嘎納放映時是有著另一個迥然不同的結(jié)局:“丈夫”的母親以死要挾,村民暴動,以至于警察不得不停車離開,讓女孩的父親留下,雖然警察說一定會回來營救,但第二天當女孩的父親要帶女孩離開時被男人們抓住,并遭到毆打,女孩情急之下拿刀把男人砍了。然后黑屏,電影結(jié)束,這個結(jié)局更黑暗更絕望,然而我卻更愿意相信它是真的,更相信這座高大的“盲山”也許是無法翻越的。
我們國內(nèi)可見的是一個安全的,符合社會安定團結(jié)的“和諧”版本,就像電影里省委領導來大山視察,卻早早知會村委會。聽一聽村委會的廣播里是怎么喊的吧:“誰要是敗壞了咱們村的名聲和形象,一切后果由他自己負責,我們絕不會對他手軟?!彼灶I導還沒到來,被拐賣的婦女們就被藏了起來,領導們看到的是一個民風純樸,風景如畫的和諧山村,于是滿意地離開。他們要的不是真正的真相,而是一個被制造出的真相,它欣欣向榮,與社會主義和諧發(fā)展。這難道不是一種更深刻更刺骨的“盲”?
也許,社會罪惡的制造者從來不是個人,也從來不是小團體,它是一個社會的整體罪惡,是直接實施者,裝聾作啞者以及我們這些視而不見的觀者們共同的罪惡。
這種無法翻越的“盲”是眼盲,是法盲,是文盲,更是心盲。
而我在這里敲下的字句,我拋出去的憤怒和指責,卻又毫無例外地又彈回到我自身。
3 ) 由拐賣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
一個女大學生被拐賣到深山給人當媳婦的故事,李楊導演延續(xù)了前作的紀實風格,壓抑犀利揭露了社會的黑暗層面,女主僅僅是千千萬萬偏僻農(nóng)村婦女的一個縮影,一切罪行來源于傳宗接代的封建思想,盲目要比殺人可怕多了,最后女主砍去的那一刀戳中人心,極具震撼力和諷刺意味,戛然而止,引人深思!
這部電影是李楊導演盲系列的第二部。這個是世界有很多“忙”人和“盲” 人,他們不是真正的如此,而是心里裝瞎。這世界原本就很黑暗 ,人心原本就是那么丑陋,絲毫不需要用自己和社會營造出的所謂的美好蒙住自己的心,自欺欺人才最可悲。
看的電影越多,才發(fā)覺真實反映這個社會黑暗面的電影才最觸動人心。對于沒文化的野蠻人,用正常人思路去解決問題無濟于事, 你野蠻我比你更極端。 命就這么一條,我不要了但你們都特么的要給老子賠上!
4 ) 每個人心靈中的盲點
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在這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觀看了這部沒有一點陽光的電影。說實話還沒有來得及觀摩導演的前一部力作《盲井》,也不想去過多了解未知,我一直認為等待最原始的電影呈現(xiàn),才會有最真實的感受。
《盲山》在沒有看電影之前,知道的所有信息是:1、它代表中國去參加了嘎納“一種關注”得到國內(nèi)外的一致掌聲;2、某位朋友告訴我,他欣賞的某位影評人稱這是今年最好的中國電影;3、時光網(wǎng)推出電影的觀影活動名額只有16個,一夜即滿。
于是,周末頂著大風去了音像批發(fā)市場買回了《美麗密語》、《出埃及記》、《江北好人》和《盲山》。偶支持正版喔。。然后選擇在這個平靜的下午來刺激一點神經(jīng)。
用“今年最好的一部電影”來形容,也許有些過高榮譽,因為前面《色戒》珠玉在前,實在難以超越。但說它排進前五,應該絕對沒有問題。電影的力量來源于它的真實,導演用紀錄片的表現(xiàn)形式向大家呈現(xiàn)出這樣一部現(xiàn)實意味的影片,是最明智的選擇。
“盲”,很容易讓人第一個想到“盲人”,但是電影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群大腦完全被瞎的村民。買回來的老婆還那么理直氣壯,還說娶媳婦都得花錢,城里人花錢更多,他們好像以為全天下的老婆都必定是用金錢買來的。用7000塊換來一個大學生,還是很值的。整個電影就是講述這樣一個被拐賣到閉塞山村并企圖逃脫的女孩的悲慘命運。整部電影都在陜北真實的農(nóng)村實景拍攝,全片真實的還原故事環(huán)境,讓我們覺得那就是一個處于“原始狀態(tài)”的社會,影片里沒有出現(xiàn)一樣家用電器,連手電筒都沒有,家里面也絲毫沒有一點“電”的存在。好像那樣的一個地方,就是這個世界的“盲點”,即便是電影開頭字幕告訴我們那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但是這個時間概念其實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換成“21世紀初期”它在中國一樣存在。所以也不用為片中看是那么多的穿幫而噓氣。
村民“盲”,村政府“盲”,那個大山里好像之前只有一個老師有點高中文化,也只有他有過走出去的渴望,可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讓他無法逃脫,他嘗試了多次失敗,沒有任何人可以幫他。所以,他是最能理解她的感受,不僅僅只是想逃出去那么簡單,那是他們對外面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他走了,我以為最終他會回來救女孩,因為她好像是那一刻唯一的希望所在。結(jié)果他一去不返,再也沒有出現(xiàn),試想如果真是他最后帶領警察來解救了她們,他們會在一起嗎?他們回相愛的走下去嗎?我覺得不會。他們在特定的環(huán)境逼迫下,縱然走在了一起,但那其實是一種無奈,也是當時唯一的選擇,如果他們一起走出去了,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他們還是會繼續(xù)最原始的沖動嗎?我不知道。。。
電影中有三處,對我的感受特別強烈,一是她第二次逃走,換來了40塊錢,上了公路,上了汽車,真的以為她這次就成功了,心里也是那樣去希望的。但是也知道這樣走對電影的傷害,或者說電影的味道會全部變了,心里面那樣去想,是真的希望她這次能成功逃出,因為越是以后的機會就越是渺茫,但同時心里也很清楚,絕不會是這樣。否則它就沒有這么多期待和贊譽的聲音,自我掙扎與電影同時進行,交相輝映。
第二處是那把菜刀出現(xiàn)在鏡頭里時,相信很多人看到這里,都會有那種想法,脖子就在眼前,還低著頭,滿臉的泡沫,絕佳的機會,但是如果那樣了,后果是什么呢?她逃出去了,然后這一輩子開始另一場逃亡;或者她用另一種殘酷的結(jié)果來解脫這次受難(比如因殺人而入獄等等)。還是掙扎,因電影而延續(xù)。
第三處出現(xiàn)電影的最后,同被拐賣來的姐妹臨到最后決定回頭。她是無奈的,被迫的,這讓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贖》中上吊的老爺子,一輩子都在獄中,已經(jīng)將他的心徹底消磨得無棱無角,他已經(jīng)無法再次返回曾經(jīng)的生活。她的姐妹也是如此,放不下自己的孩子,決定認命低頭,命已經(jīng)無法改變。。。
結(jié)局被大家諷刺,這樣的和諧是因為在當前的和諧社會使然。字幕出來“ 中國公安機關一直嚴厲打擊拐賣婦女的犯罪活動,解救出無數(shù)被拐賣的婦女,并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很是和諧。很多人爭議,挖出原版的結(jié)局:“他娘躺在面包車前,公安不得以停車,然后回到村長辦公室,公安就走了,說一定回來營救,女孩的爹留下,結(jié)果第二天她爹要帶她走,被男人們抓住,開始打她爹,她情急之下,拿刀把男人砍了,黑屏結(jié)束……”。顯然后者的落筆更震撼,更有力,也因此把電影由高潮抬升上了頂峰。我卻認為第一種結(jié)局也很好,一來得以順利通過審查,讓更多的大眾看到這部好電影;二來,給野蠻的,原始的,低級的現(xiàn)實一劑強心針,一掃整部電影的陰霾,讓我們感受到望眼欲穿的陽光。
最后要說,中國有這樣的電影出現(xiàn),是中國電影的福音,只是我們知道中國電影大有希望,盡管道路重重,但是前方總有光明在指引!
5 ) 盲山
突破認知: 一些我們從未了解的生活 本電影說的是負面的生活 拐賣!自己偶然也看看法律頻道的案件和生活中聽到別人片面的故事(加工過的,天知道事實是什么)而這部電影是第一次關于拐賣的,看到了許多 無知 目光短淺 重男輕女 貧窮……被震驚到 總之認知突破了
憤怒 上面例子基本上都是 憤怒隨之而來 在觀看時三分之一都是如此了
無力感 和上面有很大關系 上面的憤怒無法發(fā)泄出來 就像自己抓緊拳頭準備暴打卻打在棉花上 這些事情我們無法影響 也不能幫助他們 不能改變。那種感覺就是無力感
這部電影給我的感悟和一本小說極為相似 書名叫《兄弟》 作者余華 也是和上面的三大感悟極為符合 我看完《兄弟》時和看完《盲山》一模一樣。
我們生活在一個固定的地方 也許會移動(搬家) 但是認知會固定住 除非自己或被動打破才能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生活的方式全世界都通用
6 ) 盲山
影片中,剛畢業(yè)的白雪梅為尋找工作而被騙拐賣到一個偏僻的山村,開始了她的逃離生活。她兩次翻過大山后,一次走在公路上,一次已經(jīng)坐在離開小鎮(zhèn)的車子里,但都被人抓了回來。直到后來生了孩子,在戛納,她一刀砍向“丈夫”;在中國,她被公安救了出去。萬事互相效力,叫一個人的命運行走在哪一件事上,大概是人不可知的,就像我不知道為什么在眾人中,就是白雪梅碰上這樣的事。但故事永遠不會是以偶然開始,因為偶然永遠沒有講述的意義。如果這樣的事是她必然要經(jīng)過的,或許如此更能使旁觀者的悲憫之心建立在事如己出之上,因為她實在是我們的姐妹。
我很喜歡電影的畫面,導演似乎更加忠實地只做一個記錄者,對于這個事件,甚至沒有判別的色彩,鏡頭對準了事件背后的人們,觀者就像生活在他們旁邊一樣,而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這些事確實發(fā)生在我周圍。在這中間,人們難以想象一個男人要花多少錢才能娶到老婆,一個女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成就幸福,一座山的大小不及心中一塊石頭,為了有錢坐車,四十塊錢將身體賣給小店鋪老板,為了離開,與‘丈夫’的表弟同床共寢,而日復一日寄回家的信卻都落在‘丈夫’的口袋里。在這個意義上,白雪梅的刀砍向“丈夫”,她所結(jié)束的并不是她內(nèi)心真正要終了的東西,她撕裂了問題的紙張,卻沒有得到答案。
對于中國版來說,影片結(jié)尾的字幕仿佛告訴人們‘十七大’圓滿結(jié)束一樣。盡管這個結(jié)局是老爺們所能接受的,但是卻具有極大的諷刺。在《三峽好人》中,奉節(jié)這個地方從文化和地理上被雙重拆遷。而在《盲山》中,人與人之間也被雙重剝離。當白雪梅被賣到這里時,她與父母之間被分割,當她被公安們拯救時,她與她的孩子之間被隔離。如果白雪梅最后一刀砍向“丈夫”的結(jié)局令人震撼,如果一刀是快意恩仇,最終被判死刑是眾人皆怒,那么這一個結(jié)局——白雪梅被救后坐在車上回頭觀望的畫面,更使我的心思復雜而復雜,這使我不得不追問到底什么才是拯救?拯救只在乎肉身的空間位置,還是破滅的生命狀態(tài)能夠復原?警察啊,你救我的肉身脫離大山,卻未曾救我脫離盲山。
我想人心中有座巴別塔,而后有兩座山,一座是盲山,另一座也是盲山,至于廣電局的做法,無非是盲山中一塊硌腳的石頭。
哪里有同一個世界?轉(zhuǎn)過一座山就是另一種人生。
建議過年期間CCTV6每天循環(huán)播放
每個姑娘都該看看,在你喝下陌生人的酒,在你瀟灑地獨自旅行,當看似友善的人給你好處……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這座盲山。
廣院畢業(yè)的李楊07年導的這部片子獲得了國外媒體一致高評,但慘遭國內(nèi)審核的刪減并被迫更換結(jié)局。故事講述以傳宗接代生殖崇拜為目的的中國農(nóng)村拐賣婦女集體行兇殘害人性的事實。無知冷漠野蠻勾結(jié)麻木愚昧的鄉(xiāng)下人其實是整個中國人的反射,全民行兇是這個片子的中心思想??吹臍鈶崏阂指袊@無語。
沒有錢就借錢養(yǎng)豬,沒有錢就輟學砍柴,沒有錢就溺死女嬰,沒有錢就像養(yǎng)豬一樣生一堆兒子。書本背后是齷齪,雞蛋里面是良知;手術(shù)不用消毒,瘋子妨礙交通;沒有養(yǎng)豬也要交養(yǎng)豬稅,想救女兒要先交解救費。絕望是拖拉機嗡隆的轟鳴音,絕望是永遠寄不出的求救信,絕望是白茫茫大地望不到邊際,絕望是舉起菜刀用力地砍下去。警察是否會回來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那個風華正茂朝氣蓬勃的女孩早已永遠逝去,這樣的作品再無可能拍出,這樣事情此刻正在上演。
揪心 一刀砍下的結(jié)局更具現(xiàn)實性
看到的是殺人了的那個版本。驚。
導演李揚解釋“盲”字說:“眼睛死亡了跟眼睛瞎了還不一樣……衍生開去,就是對良知視而不見,對外部殘忍視而不見?!边@電影看完堵人難受。
看到一個熱門短評寫著:“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猶如被拐賣到這個世界來的一般,受盡折磨卻總也無法逃脫”……無語了,布爾喬亞們?yōu)榱俗屪约夯畹酶陌怖淼靡稽c,也算是煞費苦心了。
我們村就有好多被拐賣來的,不過不是大學生。后來我們村的人販子判刑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獄了。片子比較真實。。。
徹底有陰影了~要是我就掐死生下來的娃,做飯時下毒毒死德貴一家,帶著錢和刀以及干糧走出這個吃人的山溝,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一場噩夢。絕對的噩夢。最后村民像水蛭一樣覆蓋了警車的那幕把全片推到了驚悚頂點。導演讓許多本來很討喜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一個黑暗的框架下出現(xiàn),原本淳樸的民俗變成了惡魔般的符號,清晨蕩起的山歌如同巫咒,讓人不寒而栗。地獄般的鄉(xiāng)村。「民眾」果然是漢語中最可怕的詞。
我看得是和諧版結(jié)尾~~戛納版是這樣的:“他娘躺在面包車前,公安不得以停車,然后回到村長辦公室,公安就走了,說一定回來營救,女孩的爹留下,結(jié)果第二天她爹要帶她走,被男人們抓住,開始打她爹,她情急之下,拿刀把男人砍了,黑屏結(jié)束?!薄鋵嵨矣趾螄L不是處于和雪梅一樣的困境呢?“我要逃出去
“道德的德,誠信的誠?!薄罢l會丟男娃呢?!薄拔野l(fā)誓,我一定會帶你出去?!边@是什么感覺?“你網(wǎng)名叫什么?”“我是一只小小鳥。”“我叫尋水的魚。”“回帖回什么?”“TMD?!睂Γ褪沁@種感覺。誠意足夠,題材沉重,卻意識先行,丟掉真實,每個角色都像是賈樟柯寫出來的。對,這也是他的毛病。
看的時候還在想李楊是怎么忽悠著村民們演這戲的,不怕毀形象嗎??戳嗽L談才知道這些村民覺得這種事太正常了,不會毀形象
你以為你不在盲山,你以為你在城市,其實沒有什么區(qū)別,枯燥、愚昧、麻木還是在身邊,只是以其他形式出現(xiàn)。這樣的令所有女人難受的片子,居然還能有異樣的美感,只是絕望又窒息。走出去又如何呢?生活如何繼續(xù)?
那些不愿離開大山的女人們啊,等你們的孩子長大了,你們會不會是另一個黃德貴的媽?
李楊的電影真是沉著又具有爆發(fā)力,殘酷又不失憐憫之心,攝影也相當出色,特別是那個結(jié)局.(PS:千萬別看和諧版)
心里堵。像我這樣總一個人往山里跑,居然現(xiàn)在還沒出事,真是福大命大。如果我被拐賣了,一定先換取信任,再趁天黑砍死全家放火燒村,到最后還是逃不了就自殺。如果一個村里有三戶讓被拐婦女害到家破人亡,還會有后人想著買媳婦嗎?得過且過害的不只是自己。最后結(jié)局太棒了,真實到令人絕望。
這個盲系列,真實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