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三個和尚有水喝
在神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后,這部電影多了些什么呢?汪洋大海里這艘救生艇中,除了沒水沒糧,最尖銳的矛盾,也就是展現(xiàn)出和《少》差異的地方,應(yīng)該是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困境。但是這種沖突只出現(xiàn)了一次,就是老大醒來發(fā)現(xiàn)沒人站崗后向兩個人發(fā)火,結(jié)果兩人氣不打一處來捅出是他駕駛出錯才導(dǎo)致如今困局的真相。老大馬上進行深刻反省,而另外兩人立刻就原諒了他。假如老大此時矢口否認的話,三個人可能會就此翻臉,軍心潰散之后葬身海洋。在絕境中,肇事者沒有掩蓋自己的失誤,而受害者寬恕了肇事者,并選擇把怨恨拋諸腦后,繼續(xù)聽從他的指揮。這就是拴在同一條船上的蚱蜢最優(yōu)秀的表現(xiàn)。
2 ) 太平洋幽靈
竟然看了一部如此冷門的電影。"三個魯濱遜漂流記"??
劇情起伏不夠大,不過也不至于無聊。因航行失誤而被迫降落,三人一個小皮艇,太平洋上漂泊一個月余,最終飄到有人的島嶼。
喜歡跟大海尤其深海有關(guān)的電影,總體來說還算不錯。徒手撈魚那里,算是有些波瀾。被鯊魚攆著,也有驚無險。
沒湊夠140字便在沙發(fā)上睡著了,一覺醒來就這個點兒了。。??磥黼娪斑€是充滿了魔力,謎一般的??
3 ) 向上的靈魂
和死神在浩瀚的西太平洋斗爭是一場艱難的拉鋸戰(zhàn)。
失去了航向,燃油耗盡,無法聯(lián)系航空母艦的一架飛機,迫降在了大海上,從此機長、投彈手、通訊員僅憑充氣救生筏、細繩、小刀、一把手槍等開始了漫無歸期的漂泊,與饑餓、壓抑的精神、不可預(yù)測的海洋風險抗爭。
死神來了又去,他們活了,在好幾次似乎要死去的時候。
全片就三個角色,即上面所提到的機長、投彈手、通訊員,在長達37天自我拯救的路上,他們的表演堪稱完美,也不得不稱贊化妝師的化妝效果逼真寫實。此片是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很難想象,在1942那一年,三個年輕的生命是怎樣才度過了這么漫長的煎熬。片中有一幕是投彈手將最后的三個子彈丟入了水中,這象征著絕了輕松的自殺的念頭,死也要死的有骨氣,不輕易的繳械投降。
餓死、渴死、看著死神的鐮刀慢慢靠近,遠比一槍斃命要痛苦百倍。選擇了艱難的生,也就意味著需忍受漫長的痛苦的即將死去的折磨。
他們活了過來,在機長絕望的喝下海水的一剎那,通訊員看到了海島。
不論世上有無上帝,在無法逃避的人生困境中,唯有不屈服才有可能成為勝者。正是:成事在人,謀事在人。只要努力去成事,謀事如何就無所謂了。
與該片類似的一部電影,是大名鼎鼎的《少年漂流奇幻之旅》,都是講訴的在海上的旅程,只不過后者偏向披露人性的惡,前者則在褒揚人性的善。其實也并無差異,假使機長、投彈手、通訊員的救生筏上也有著一定的食物儲備,三人也極有可能心理扭曲,相互爭斗。
人性之善、惡本是相依存,處境不同、心境不同,才或善或惡,都是正常事。
但比起相互爭斗,共同求生顯然更有魅力。
4 ) 好像拍攝的空間太小了,導(dǎo)演功力不夠,難以突破!
好像拍攝的空間太小了,導(dǎo)演功力不夠,難以突破!
有一個另類的故事:
1945年,一艘戰(zhàn)艦觸雷,美國二十五名士兵漂流海上,1989年獲救。
1945年在南太平洋由于遭到日本潛水艇襲擊,與美國海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一起沉沒在大海的二十五名美軍士兵在1989年被菲律賓漁民救起。
當人們接到SOS求救信號后,發(fā)現(xiàn)這二十五名美軍士兵正坐在一個海軍救生艇中,在菲律賓南部的西里伯斯海漂浮。他們所在的那個區(qū)域常有神秘的失蹤事件發(fā)生,人們稱為“南太平洋魔鬼三角”——即龍三角海區(qū)。
美國海軍當局對于這批水兵的出現(xiàn)感到困惑不解,那些重新出現(xiàn)的士兵,就像四十五年前巡洋艦沉沒時那樣年輕。
而被救起的二十五名美國士兵認為自己僅漂流了九天,實際上地球時間已過去了四十五年。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的沉沒是美軍歷史上最不幸的事件之一。當那條船秘密向沖繩島運送原子彈部件后向菲律賓開出時,突然遭到5顆水雷攔阻襲擊而沉沒大海,當時甲板上總共有1196人。而此次海難僅有25人獲救,其余1171人命歸何處,尚不知曉。
對此,我們除了用時間隧道解釋外實難理解。
如果我們按照士兵所說的九天比四十五年來計算,當時巡洋艦的航行速度與地球自轉(zhuǎn)速度(250米/秒)相比可以忽略不計,那么初步計算,巡洋艦假如進入了時空隧道,根據(jù)推算,那么它起碼應(yīng)達到844.9千米/秒的高速度,顯然這個速度還遠遠沒有達到光速??上壳白鲞@樣的試驗尚有困難。
5 ) 行動失蹤者,海上的孤魂。
我還是比較喜歡沒有翻譯過的片名——與太陽的對決,一語雙關(guān),既代表大自然環(huán)境,又比喻了二戰(zhàn)的對手,雖然太平洋幽靈也算是符合影片主題,但距離“信雅達”還是有一個“日”的距離。
本片改編自二戰(zhàn)期間的真實事件,三個美國飛行員迫降在南太平洋,靠一個3平米大小的救生筏和頑強的意志及人類的求生本能硬是在海上漂了32天后,發(fā)現(xiàn)陸地而成功獲救。
觀本片的過程中,你可能會聯(lián)想起《少年派》,不過內(nèi)容可是千差萬別,如果“少年派”是一只深海巨鯊,本片只能算是一粒小蝦米,導(dǎo)演果斷放棄了能引起戲劇沖突的劇情段落,用記錄的形式,溫和的視角,沒有任何跌宕起伏和振奮人心,觀眾們唯有陪著這三個大老爺們一天一天的數(shù)著日子,看著蒼涼凄美的落霞,倍感唏噓。
若拿平常眼光來看這種求生類型的電影,一定會有人性的深度挖掘,每個主角的前世今生,意欲何為都會被各種閃回扒的一干二凈,人類與大自然的對抗,驚險刺激的海上逃生,被饑餓與不安慢慢吞噬的意志,這種絕望和即將成為海上孤魂的恐懼,每一個拿出來都是考驗人性的最佳時刻,但正如前文中述,導(dǎo)演從沒想過要拍一個殘酷的故事,人性在這里一直是閃著耀眼光輝的,為了生存而自相殘殺是不存在的,只有相互理解,體諒,依靠希望和不屈的意志,從等待被救到自助求生,所有的轉(zhuǎn)變都是因為人性中的那點兒美好,或許是因為真實事件的緣故,人家告訴你咋回事,你也不能隨便給人胡編亂造吧,這就好像天朝的主旋律一樣,但當年在南太平洋上的那個救生筏里,到底發(fā)生過什么,恐怕只有當事人才知曉了。
畢竟,人總是愿意相信關(guān)于美好的一切,他們是靠這撐下來的,我們也是。
6 ) 生死間,你需要一個支撐你活下去的意念
看到這個電影前的一個周末,去了一趟落基山脈中別人家的一個小木屋。去了以后發(fā)現(xiàn),里面沒水沒電,很是驚訝。取暖靠燒木頭,煙筒還壞了,水帶的也不夠,酒精燈的燈芯因為很久不用也不能照亮。雖然不至于生死。但是半夜躺在沙發(fā)上凍醒,發(fā)現(xiàn)房間內(nèi)伸手不見五指,手機早也凍的自動關(guān)機,不知道時間,唯一的亮度是窗外的雪。
站在窗外,凍的瑟瑟發(fā)抖,心中卻因不知道時間,看不到東西,不愿回到屋中,卻有一種無助的恐懼。凍的不行,躺回去,又擔心熄滅的柴火會不會產(chǎn)生太多一氧化碳中毒??粗巴猓X海中各種回想以前的事情,細枝末節(jié),希望自己能慢慢忘卻,然后快些入睡。
正如這部電影,從飛機迫降,飄在水上,船長就一直在告訴大家希望,最困難的時候,每個人都在惦念一些人,或事,船長的妻子,那誰的妹妹。
我們現(xiàn)在活在一個好似非常安全,平靜的環(huán)境下,但是,支撐我們每天去干那么不相干的工作,每天去上學(xué),不也是因為心中那點其實自己也不確定的夢想嗎?
3.5星。疲勞駕駛引發(fā)的奇幻漂流。
we've come way too far to give up now.
最讓人絕望的 是茫茫大海 只你一人。
整個故事還是挺好看的,雖然全程只得三個人在海上無聊的漂著。特別要命的沖突沒有,中間差點因為馬爾福掛了。鯊魚有點假…
軍人的優(yōu)良素質(zhì)讓這三人絕處逢生
軍人精神中的服從拯救了他們。即使是后續(xù)有跨越等級的對話,當長官低下懊悔的頭顱后,軍人再次回歸到貌似理解,實則服從(或者叫尊重)的常態(tài)中,于是不會出現(xiàn)人性中的惡。當所謂規(guī)則制度大于生死時,人性中的那些孽根性將被適當掩埋。
信仰是個既虛假又強大的東西。不信?你看~~~
34天10 00英里,一般人早掛了
1942年 二戰(zhàn) 太平洋戰(zhàn)場 空軍 34天漂流。生存下來的原因 雨水 救生筏(固特異產(chǎn))刀鯊魚肉,以及氣象 方位推算技能。再堅持一天 相信伙伴 就能生存下來
看片名以為是恐怖片,沒想到是紀錄片
真實事件改編,三位士兵的34天海上求生之路。電影平淡寫實,中規(guī)中矩,三星半
感覺動手能力如此差的我在海上是絕對活不下去的。34天無法想象如何支撐下來。小少爺看到陸地的那段演的真好,我都要跟著喜極而泣了??吹狡舱嫒私榻B和妹妹結(jié)婚了,太棒。
3.5.真實故事改編,差點意思
從頭到尾還算比較有吸引力。
這色調(diào)。。。三個和尚有水喝。。。
很棒的電影,如果不是湯姆少爺我可能沒有機會看到,配樂燃到爆。
最難拍出就是時間的漫長感與死亡臨近的緊迫感 趕腳是把堅不可摧的一段拉長 ……
一般般,有點無聊,無驚無喜。除了支撐我看下去的是兩位小哥的顏值。
豆瓣的劇情簡介,總是漏洞百出的... 真讓人捉急。偵察機是會帶著副油箱,而不是一顆笨重的魚雷出門的。
靜下心來,慢慢看覺得還是特別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