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仲星火問人什么時候才會沒有私心
評工記分,按勞分配。記工員可是個得罪人的活,要不要講人情?遇到老熟人老領導親屬消極怠工該怎么辦?仲星火問人什么時候才會沒有私心,我的答案是人永遠都會有私心,但只要充分發(fā)揮人民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就可以抑制私心。就像人體內永遠都有細菌和廢物,但只要免疫系統(tǒng)正常工作,人就是健康的,并不需要消滅細菌。消滅剝削,消滅階級分化,消滅腐敗等等同理。不斷革命論。就像教員講的,wg要年年搞月月搞,組織單位是革委會。
2 ) 嘿嘿~
在新余賓館看的,當時同事還笑我怎么看這種片子還這么愜意,確實挺舊的,62年拍的黑白色電影,男女主以及里面的角色都是那么土氣,算起來這是我爺爺那一輩的時候的情景,個人覺得蠻好的,因為小時候也常聽老人家說文化大集體的事情,掙工分,按勞分配,大鍋飯,忙副業(yè),,,雖然女主雙雙不漂亮,但是那種耿直的秉性真是令人佩服“我,我是公社社員”,還有那個時候的拍拖,“喜旺嫂子讓我們互相幫助”哈哈^ω^ 真不錯
3 ) 清理郵箱時發(fā)現(xiàn)高中時寫的一篇觀后感
觀《李雙雙》有感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初看總是賞心悅目的,然而,當揭開那層面紗細看深究時,就會發(fā)現(xiàn)所謂的美好只是一種濃墨重彩下的浮華,美好背后,更多藏著虛偽和荒誕。 初觀《李雙雙》,禁不住被那種田園牧歌式的鄉(xiāng)村生活所吸引,電影以農(nóng)村為背景,利用山清水秀、草長鶯飛、犬吠雞鳴等一系列農(nóng)村風光營造一種自然、恬淡、靜謐的鄉(xiāng)村生活氛圍。 對現(xiàn)代高速生活下的人來說,這種氛圍無疑是一種心靈的慰藉,一種靈魂的凈化,令人憧憬,令人向往,恨不得歸隱于那一派田園牧歌里,仿效陶潛過起“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閑游生活。 除此之外,李雙雙與孫喜旺那種傳統(tǒng)的平淡的愛情無疑也是大多數(shù)男女所神往的,它既沒有充斥當今男女之間的香水、鉆石氣息,也沒有男女婚嫁所秉承的“三有”政策,而是利用生活瑣事來反映樸素真摯的愛情。
該劇也是一部有關婦女解放的電影,李雙雙強悍、果敢、率直的處事風格及其與孫喜旺生活的點滴似乎都可以捕捉到她不畏男權,硬要撐起婦女半邊天的勇敢形象,如她帶著婦女修渠這件讓男人們驚嘆的事,還有敢于將自己的意見寫出來貼在公告欄里這種大膽的行為。表象上,這些都是有一定的婦女解放意味的,然而這種的解放是所有的事情無論好壞對錯都跟著黨走的解放,是踩在黨這個巨大的肩膀上,以黨為基準、以黨為靠山的。當孫喜旺因李雙雙多管閑事得罪人而離家出走,她終于一改強悍形象,脆弱的伏在書記的肩上痛哭。所謂解放,我想應該是從個性精神上的根本解放,從封建社會對婦女的壓制中徹底解脫出來。而李雙雙雖擺脫了封建男權主義的壓抑,卻跳入了另一個對象——黨的懷抱,這是否是另一種層面上的個性束縛、精神壓抑呢?李雙雙這種舞著黨旗自以為已經(jīng)解放了的婦女事實上根本從來就沒有真正解放過。 《李雙雙》這部電影,因著它濃厚的生活氣息流傳至今仍有人愿意一覽。劇中美好的幸福生活只可以作為一個烏托邦的美夢,在60年代是不會有的,就算在當今,那樣的農(nóng)村生活那樣的李雙雙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只可以存在在銀幕里,那些所謂的美好,只有蒙上一層面紗才可以看。因為它美好的背后,有的只是一片虛無與荒誕。
4 ) 歷史流淌后真正的紅色
迎著影片透過來的帶有滄桑感的昏黃的光,我們仿佛親臨歷史。以前只能通過歷史書與前人既定的結論來評判的歷史,此刻作為第一手歷史材料擱置于我們眼前,任由我們自己的眼睛去觀察。
我們看到,盡管目所盡處充斥著貧窮落后:破舊的房子,生產(chǎn)力低下的農(nóng)田,被小農(nóng)意識阻塞大腦的農(nóng)民……盡管人們生活貧窮,而歷史也即將從日常生活中漫漶出一場政治思想風暴,但那確乎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農(nóng)民在地里干活,快樂地流淌著黑色黃色的汗水,這日子,恐怕不比二戰(zhàn)后在咖啡館里憂郁的一代迷茫青年難過。背景設置在這樣一個村莊里,而李雙雙這樣一個農(nóng)村勞動婦女作為一個濃墨重彩描摹的正面人物形象占據(jù)了我們的視線。
很巧妙,這部電影運用了許多對比。李雙雙和人她的老公喜旺哥,一個大公無私,鐵面無情;一個富有人情味,貼近凡人生活。李雙雙有著男人一般的剛毅和勇氣,而喜旺哥卻會耍性子、使小心眼,顯得有些像女人的小家子氣。這種性別的錯位,顛覆了傳統(tǒng),張揚了個性。使整個電影的生活畫面頓時豐富充實起來,也使人物,尤其是喜旺哥的形象鮮活起來。喜旺哥那些讓人忍俊不禁的行為、眼神、動作,使我們感受到了那個年代乃至現(xiàn)在,人們生活中一些易于捕捉和感受的情感。正如我們所知,歷史不是朝代變更,不是王侯將相自敘一生,而是沉淀在歷史底部因為千百代人的生生不息而越發(fā)從塵土中煥發(fā)神采的平凡普通甚至卑賤的生活。
在文學歷史的長河和文藝批判史上,自然涌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反面人物。我們發(fā)現(xiàn),歷經(jīng)時間考驗的文學作品往往擁有個性極為復雜的人物,如《紅樓夢》中,幾乎沒有一個人是單一個性。卻是心腸辣度、精明能干的鳳姐,敏感多疑的黛玉和城府極深的寶釵等百年來一直受到持續(xù)不斷的關注、研究而越加富有生機和活力,而也一直是讀者津津樂道的人物話題。我有時感覺,人物形象是在文藝批評中不斷延續(xù)下來而深入人心的。藝術有它扎根的土壤,人物形象的塑造自然要扎根在人性深處,或者以匍匐的姿態(tài)與生長出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衣物的黃土地共生共存,才是迸發(fā)出汩汩活水的源頭。并且成為藝術形象本身的人物形象不是靜止的,他/她的價值將在人們反復的閱讀體驗中得以拓展和升華。單一的形象即使塑造得再輝煌,也終將被歷史風干。這就是歷史與時間在藝術中的關系。藝術作品需要放在它誕生的時代考察,也需要時間的考驗檢驗它的普適價值,從而才有資格成為人類心靈的甘霖。
在電影《李雙雙》中,光輝高大的典型正面形象倒塌后是什么在站立呢?什么東西擁有穿越歷史的魅力呢?是真正的個性。有個性的東西有靈魂,不管是什么形式和藝術,文學、電影、或是舞蹈音樂色彩,必須有自己的個性和靈魂,才能去浸染他人的靈魂?!独铍p雙》是否擁有自己的個性與靈魂呢?顯然,《李雙雙》這部電影不同于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各種商業(yè)影片或文藝片,由于誕生時特殊的時代背景,它帶有濃重的政治色彩和明顯的政治教化意義。但將其置于當時的時代背景中,如果當時人們的政治生活確乎如此,那么《李雙雙》可稱是扎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中,雖然是以一種略帶諷刺的形式。它雖然沒有描寫出彼時中國廣闊的農(nóng)村生活畫面,但是居于一隅地反映了農(nóng)村當時日常生活中的茶米油鹽醬醋茶,他們的吵吵鬧鬧,各自懷揣的小心思,乃至一些沿襲千年的小農(nóng)思想,都在一幕幕鮮明活潑的生活場景中生動地反映出來,并由此折射出當時中國廣大的鄉(xiāng)村生活畫面。所幸,影片并沒有以教條主義的形式條條框框地教育人民。不僅如此,影片還具有一定顛覆性,站在當時的文化角度,應該是“反封建”的體現(xiàn)吧。首先,影片顛覆了中國農(nóng)村傳統(tǒng)婦女的形象,傳統(tǒng)意識(尤其是在相對更封閉的農(nóng)村)里的婦女應該順從丈夫,可李雙雙卻經(jīng)常和她丈夫“對著干”,對丈夫的所作所為提出質疑甚至否定;傳統(tǒng)意識里的婦女溫婉柔弱,可李雙雙卻好強潑辣甚至有些剛硬;傳統(tǒng)意識里的婦女相夫教子,主管內務,李雙雙卻好關心大家的事;傳統(tǒng)意識里女子無才便是德,李雙雙卻能在政策指導上提出建議;傳統(tǒng)意識中的婦女眼界狹小,而李雙雙卻能把眼界放開不被家庭瑣事拘泥。誠然,作為一個正面典型人物,李雙雙被盡量塑造得理想化以達到統(tǒng)治階級的教化目的,但我們也能看到她溫柔賢惠的一面,看到她因丈夫的出走而流下的淚水,人物形象正因此而較為豐滿了。因此,隨著歷史的滄海桑田,典型正面人物形象倒塌時,該人物本身有血液流動的肉體會留下,或是一種“非典型”的精神會留下。而正面典型人物轟然倒塌時,或許留在人們心中的卻是一些非典型人物。因為真正的個性擁有穿越歷史的魅力。文學既可以是熊熊燃燒給人溫暖與方向的火炬,也可以是幽暗的使人害怕驚悚的鬼火,但它唯獨不能是一堆死火。死火燃盡,只?;覡a。
最后再說一下主流倡導與大眾意識的變遷。我認為一個社會,對于一件事物是好是壞,評判標準和觀點因人而異,千姿百態(tài),但往往有一種占上風成為主流意識。比如,我認為所謂現(xiàn)代的服飾就是由歐美國家工業(yè)革命后的服飾演變過來。撇開日漸高效的現(xiàn)代社會對服飾便利簡單的要求而言,我們可以把不經(jīng)時代變遷的歐美服飾拿過來直接穿在身上。因此忽略它的改變,從歐美服飾到現(xiàn)代服飾,只做了空間轉移而非時間轉移。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們穿西裝打領帶,而不著旗袍、和服做為日常的服飾?這正是因為歐美在經(jīng)濟上占了主導地位于是在文化的傳播(包括潛意識里的)上也就有了主導權,于是他們的文化也成為主導意識影響和改變著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方式乃至理念。主流倡導并非永遠屹立不倒,大眾意識也并非永遠不變。也許有一天,大眾意識會變成小眾意識,小眾則會變成大眾。歷史流淌后真正的紅色,是太陽,火焰,還是紅旗,是只有在歷史河流沖刷后才顯露出的真正顏色。而藝術作品隨著主流倡導和大眾意識的變遷將如何沉潛改變,則是又一個有趣的問題。
2011年春大一
5 ) 新人新風尚 幸福樂融融
影片《李雙雙》以上世紀60年代中國農(nóng)村農(nóng)民生活為背景,通過凡人小事,如夫婦感情糾葛、評工分、相親等農(nóng)村常見的事情,展示了解放后的農(nóng)村新氣象。
影片著重刻畫了婦女隊長-李雙雙爽直、潑辣、敢與自私現(xiàn)象作斗爭的精神。影片中,她被群眾選上了婦女隊長后,喜旺怕以后管不了雙雙,給她約法三章,雙雙不答應,喜旺生氣離家趕著馬車去搞運輸了。李雙雙的“農(nóng)家活”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李雙雙走近灶邊,揭開鍋蓋,倒水、取面團、揉面、搟面、切面,這一系列動作熟練自然,干凈利落,令人嘖嘖稱贊。成功塑造了一位新時代農(nóng)村婦女的形象。而且創(chuàng)造了一種農(nóng)村喜劇片的新風格,成為中國農(nóng)村電影的經(jīng)典之作。
可謂是: “雙雙事跡上了報,報上還登雙雙照。
新人新事到處有,喜旺從來沒想到。
小河靜靜如明鏡,萬紫千紅春意鬧。
家庭幸福樂融融,公社前途無限好。”
6 ) 到哪里去尋找中國新農(nóng)村的魂?
我國著名導演吳貽弓先生于9月14日凌晨不幸逝世,使中國失去了一位卓越導演,中國影迷失去了一位高呼“電影萬歲”、創(chuàng)建“上海電影節(jié)”的杰出電影人。為紀念吳貽弓先生,我專門重新觀看了魯韌導演、吳貽弓副導演、李準編劇,1962年拍攝的電影《李雙雙》。
這是一部老電影,距今已快60年了,但仍不失為中國電影的經(jīng)典之作,對當代中國新農(nóng)村建設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該片以“大躍進”為背景,通過快言快語、敢說敢做的女社員李雙雙同膽小怕事、一團和氣的丈夫孫喜旺,同心術不正、愛占公家便宜的孫有夫婦,同心浮氣躁、不能腳踏實地的副隊長金樵之間的矛盾沖突和命運變遷,表現(xiàn)了中國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婦女愛國愛社愛隊愛家的精神面貌。那時的農(nóng)村,經(jīng)濟雖然仍很落后,勞作仍很艱辛,生活仍很困難,但農(nóng)村的新氣象、新面貌、新精神卻打動、吸引、感化了億萬觀眾。對比今天的新農(nóng)村建設、鄉(xiāng)村振興工程中的新房新屋、水泥馬路、汽車摩托、互聯(lián)互通等等,當時的新農(nóng)村可謂是小烏見大烏,有著翻天覆地的差異。但毋庸置疑的是今天的新農(nóng)村,除了華麗的空殼之外,沒有活的靈魂,其靈魂又到哪里去尋找呢?
《李雙雙》這部電影最大的價值就在于拍出了中國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靈魂”,即雙雙的覺醒、雙雙的責任、雙雙的愛情、雙雙的胸襟,新農(nóng)村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批新主人——“雙雙”們,才有了新思想、新生機、新價值和新天地。
雙雙的覺醒。李雙雙是新中國的一個普通婦女,接受過識字啟蒙,但文化水平十分有限,日常生活中連“鑰匙”、“孩兒”都不會寫,只能以圖畫代替。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春風也吹進了她的心田,復蘇了她被壓抑了幾千年的主體意識。李雙雙決定從伺候男人的床鋪邊、鍋灶旁、水塘邊走出來,到生產(chǎn)一線參加勞動,成為一個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建設者。她的想法遭到了喜旺的反對和一些村民的嘲諷,但她毫不氣餒,團結一批志同道合的姐妹一起開進了修渠工地并取得驕人成績,讓那些風言風語者刮目相看。
雙雙的責任。“大躍進”運動,使村民一夜之間變成社員和隊員,每家每戶的小生產(chǎn)變成了以生產(chǎn)隊為單位的大生產(chǎn)。但孫有夫婦等隊員的小農(nóng)意識仍很嚴重,占公家便宜手長,出工干活手短,令李雙雙十分反感。當孫有老婆將公家木板偷偷帶回家時,被李雙雙當場揭穿并引起鄉(xiāng)鄰圍觀。喜旺怱怱趕來,責問李雙雙“你憑什么管人家?”李雙雙果斷地回答“憑我是公社社員?!彪S后,李雙雙又發(fā)揚主人翁精神,寫大字報批評隊里記工分馬虎,影響了隊員的出工積極性。當面反對給金樵家記補助工分,以免影響干群關系。嚴厲批評喜旺不敢公事公辦,顧面子,做老好人,影響記工分的公正性。正是她這種不同尋常的責任感,贏得了領導的信任和群眾的支持,李雙雙由普通社員升為婦女隊長、副隊長,帶領全隊隊員大干快上,奪得秋季糧食大豐收,讓喜旺們不得不暗中稱嘖。
雙雙的愛情。片中無法看出喜旺與雙雙組建家庭是自由戀愛,還是媒妁之言,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結婚之前,沒有經(jīng)過戀愛。雖然兩人性格差異較大,但基本能夠夫唱婦隨,相安無事。新中國成立后,壓在中國婦女頭上的神權、族權、夫權三座大山雖被推翻,但還有一些余石仍壓在婦女的身上,從喜旺將衣服摔給雙雙洗的動作,從喜旺開口閉口“屋里的”、“老娘們”的口頭禪,從喜旺得知雙雙到水渠工地勞動時的惱怒,從喜旺回家躺炕等飯吃的姿態(tài),從雙雙不聽規(guī)勸,喜旺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的行為,都可以看出喜旺骨子里的大男子主義。但通過兩人吵吵打打,打打吵吵,合合分分,分分合合,兩人的關系和感情都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喜旺對雙雙的態(tài)度,從瞧不起到暗吃驚到刮目看到由衷服,我們可感知到新農(nóng)村婦女的地位由不平等到平等的過程,感知到新農(nóng)村男女夫妻由相夫教子到相親相愛的過程。正如喜旺對二春和桂英所說:覺得雙雙心越來越好,人越來越漂亮了。
雙雙的胸襟。李雙雙是一個心直口快之人,刀子嘴,豆腐心,為了生產(chǎn)隊的利益,不管是領導、鄰里、姐妹甚至自己的丈夫,她該反對的反對,該揭露的揭露,該批評的批評,該漫罵的漫罵,從不遮遮掩掩,而求一吐為快。但她從不計仇,從不結怨,心無私利,胸懷坦蕩。該幫助的幫助,如放棄吃中飯時間幫大鳳摘完沒摘干凈的棉花。該出手時出手,如幫助桂英在村口將來相親的司機小王勸回城里。該妥協(xié)的妥協(xié),如喜旺一意孤行隨隊里運輸隊進城,賭氣不回家時,她不計前嫌,帶著女兒去接喜旺回家,重歸于好。這一切都表現(xiàn)了雙雙集體利益至上的高尚情懷。
六十年代的電影和文革期間的電影故事架構有些類似,區(qū)別在于一個強調階級斗爭勢不兩立,而另一個卻用輕喜劇的形式簡單化解,當然六十年代的電影更貼近生活,片中還有年輕人談戀愛。
先結婚再戀愛,夫妻雙雙把家還
小時候看得可開心了,樂的嘰嘰嘎嘎的。
好看!而且喜旺演得太好了。
比原小說好看太多了,在當時看來有不少解放婦女的先進意識,且淡化了小說中政治掛帥歌頌人民公社的傳聲筒感。仲星火一貫的老好人形象深入人心。
評工記分,按勞分配。記工員可是個得罪人的活,要不要講人情?遇到老熟人老領導親屬消極怠工該怎么辦?仲星火問人什么時候才會沒有私心,我的答案是人永遠都會有私心,但只要充分發(fā)揮人民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就可以抑制私心。就像人體內永遠都有細菌和廢物,但只要免疫系統(tǒng)正常工作,人就是健康的,并不需要消滅細菌。消滅剝削,消滅階級分化,消滅腐敗等等同理。不斷革命論。就像教員講的,wg要年年搞月月搞,組織單位是革委會。
非常好看,非常洗腦,可是說到底李雙雙的魅力不過是在于人治至上法制缺乏,不顧人情的神人在共產(chǎn)主義精神中總是金光閃閃的。
這是藝術工作者們在諷刺喜劇和歌頌喜劇都無法立足之后選擇的一條中庸之路 雖然藝術受到政治的牽連與壓制實屬不公 但也正因為有了時代的印記 才創(chuàng)作出了多樣的喜劇樣式 作為生活喜劇的代表作之一 《李雙雙》小諷小鬧 抓住人民的道德素養(yǎng)而不觸動國家的政治根基 這是藝術對政治的妥協(xié) 也是藝術家們的另一種抗爭
在遠離那樣環(huán)境的時空看這部電影,所做的解讀是對文本的解讀還是對自己的解讀。
小時候只記得李雙雙的潑辣可愛,重看有了新想法。在50s60s同時期的電影里,不是只有日本電影里男性凝視中女性的細密隱忍,才算得上藝術,才真實構建了女人的第二性。通過性別想象營造的悲劇感是女性,朝氣蓬勃的爽朗也是女性。不拍被壓迫被扭曲的部分,去拍直接可以做到的部分,拍一個女人可以做成什么,比她不能做成什么,是一種“解放”的魅力。如果身為女性,卻不肯承認某個歷史階段里女人真實的蓬勃,一律打為文宣工具,恐怕會看輕了女人,也看輕了時代。更何況,本片的鏡頭語言真的很棒,值得五星。
“吃吃撈面條~”
中國農(nóng)村片在其理想化階段最經(jīng)典、最具范式意義的作品,輕喜劇,有濃烈的教諭色彩,展現(xiàn)出對理想化的社會主義景象的想象式營造:“一個目標一致,干勁沖天的時代,一個把農(nóng)村婦女從繁重的家務事里解放出來,積極地投入到整個國家的集體生活中去的時代?!碧魬?zhàn)男主內女主外的空間等級、勞動也是一種光榮且愉快的經(jīng)驗(此觀念通過戲劇化的營造和演員健康干凈的身體狀態(tài)而傳達)、村莊即是一個完整可控的社會主義空間(無全景/鳥瞰)。婦女能頂半邊天,忽視生理差異的性別平等以喜旺最終對雙雙在公共空間里的身份認同為結。時代理想憧憬的美好產(chǎn)物,始終洋溢著浪漫主義式的集體情懷,人物塑造和在沖突中的成長歷程都出乎意料地完滿鮮活。將其與后續(xù)的《二嫫》相比較,可以發(fā)掘出一個過去時代的憧憬在哪里沒有成為現(xiàn)實,而為什么這樣的憧憬會繼續(xù)縈繞徘徊。
賈霽在《新題材 新人物 新成就》中分析了影片《李雙雙》在題材、形象塑造上的成功之處。在題材上,選擇了新農(nóng)村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以小概大。形象塑造上總結出四點可借鑒之處:(1)從夫婦關系,從兩人思想性格沖突上來刻畫人物,展示形象;(2)通常日常生活沖突來反映現(xiàn)實;(3)表現(xiàn)人物的成長歷程;(4)在廣闊的社會生活背景上刻畫人物。//婦女能頂半邊天//濃濃的意識形態(tài)氣息也算是一個時代的烙印了
1961年拍的,受時代束縛,能拍成這樣,很牛逼了
做女人就該爽快火爆如李雙雙!故事,人物都很豐滿,布景都十分用心,60年代的黑白片,今天看也很出眾。
1996
這個電影不是《李雙雙》的嗎?為啥張瑞芳的名字要排到仲星火和茂路后面,只能是第三?就算孫喜旺是男主排第一情有可原,那么老耿伯算啥?很重要嗎?
小扁擔啊三尺三,喜旺媳婦不簡單,偷拿公物她會管,修筑水渠也爭先,工分更是盯得緊,心直口快懟當面,甩臉翹家全無懼,婦女能頂半邊天。不~~在本片中是頂了大半個天!……張瑞芳確實太過強勢,而且比仲星火大了六歲,使得受委屈哭鼻子嬌弱小女人面的性格刻畫欠缺說服力。但導演魯韌選擇將夫妻之間情感緊密而立場分歧作為主視角的確是個好的敘事策略,它讓這個原本沒有太多移情與沖突潛質的故事(因為金樵孫有倆家的毛病太類型單維和時代局限)突然煥發(fā)出了持久而生動的藝術活力!
仲星火很棒誒
追求女性解放卻淪為政治運動的工具也好,人性烏托邦也罷,都不能抹殺這部電影的藝術魅力,開創(chuàng)農(nóng)村喜劇先河,表演上佳,風格樸素自然充滿泥土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