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了這么久,終于在CF捧回小金人之后把這片兒給看了……
~~~~~~~我是偽影評的分割線~~~~~~~
——其實是配樂評……
最后演講那段的配樂貝七第二樂章一出來就把我震撼了,不過也有人說這就是英國人民在德意志音樂的鼓舞下奮起反抗德意志,與白宮演奏《我的祖國》異曲同工……嗯他們想多了……反正我覺得這一段簡直是神配樂!
~~~~~~~我是純吐槽的分割線~~~~~~~
Darcy和Lizzy在同一個畫面中出現真是讓人內牛滿面??!五味雜陳啊!情何以堪??!本來Mrs Logue這種路人角色隨便找個大媽演就好了啦,然而偏偏是當年的Lizzy,偏偏要安排對手戲,偏偏讓Helena Bonham Carter說“不會叫我Lizzy吧”這種話!導演你是故意的!??!給鏡頭給得也太不自然了吧?。?!
話說我前幾天去中圖的時候還發(fā)現一本叫做《彭伯利莊園》的書,封面上寫著“傲慢與偏見續(xù)”,這也太坑爹了吧!??!
以及Helena Bonham Carter跟CF實在是擦不出火花啊,果然Darcy還是只能搭Lizzy的么!不然就去搞基吧?。?!跟那個偽醫(yī)生真是又甜蜜又別扭又有愛啊!王妃已然吃醋了有沒有!??!CF不愧是演過各種GAY角色,手到擒來??!
我真是越來越重口越來越下限了,這明明是有幼年陰影的結巴小男孩當上了國王做了了演講的勵志故事,不是富家大叔和貧家醫(yī)生的基情片!可是片尾字幕為什么還意猶未盡地寫上"Bertie的每一次戰(zhàn)時演講都有Logue陪在身邊“的點睛之筆?。。?!瞎了我的狗眼吧?。。?/div>
4 ) 一個國王的怯懦與勇氣
總有那么一段時間十分抑郁、焦躁,對未知的人生無限恐懼,這樣的情境之下看一部治愈系的英倫大片分外有感覺。
看完電影后的幾日,身在北京,腦海里不斷浮現的卻是倫敦灰蒙的天,背影,馬車。
覺得它好,無論是敘事、配樂還是演技。莊重、節(jié)制、內涵,古典得恰到好處。
“我有一個病人,但他不愿意面對自己的恐懼。如果他不是這樣,我想他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br>Colin Firth所飾演的喬治六世濃厚的貴族氣質之后是讓自己都羞于面對的口吃,面對眾人之時緊張得講不出話來。
怯懦每一個人都有,問題在于是否面對。責任每一個人也都有,問題在于是否擔當。
每個人都是自己世界的王,無論懶散、拖延、無聊等諸多消極情緒都免不了交雜著一點點怯懦在其中。
于是,愛情不敢表白有了借口“我配不上她”,工作磕磕絆絆有了借口“我不擅長處理這種事情”, 我是不是一無所長?我是不是不值得被愛?在軟弱中兜兜轉轉給自己找著各種理由,渾渾噩噩的面對人生;不斷的自我否定與質疑之中,一日一日的磨碎了自己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生而為人真的太難了。
可那曾經口吃的國王,面對整個大英帝國的子民面對整個世界面對歷史,發(fā)出了那樣雄渾頓挫的演講。懦弱到自信的升華,雖然過程痛苦了些,但總是值得。
“人生之所以值得活,就是因為人生是無法解說的”
我相信這個宇宙充滿了奇跡和神秘的力量。
沒有煽情,沒有驚喜,沒有特效,沒有大場面,沒有夸大其詞,沒有驚心動魄,甚至沒有峰回路轉。
溫莎伯爵的愛美人不愛江山,喬治六世的溫馨一家,王和平民醫(yī)生的樸素友誼。
醫(yī)生的勇氣,讓他在面對國王的質問時從容不迫,他有他的尊嚴與榮耀。
而喬治六世的勇氣、隱忍與堅持,在面對缺陷時體現出了獨有魅力與張力。一次次的掙扎與努力,自然而然又令人肅然起敬。
王在寫詩,史詩之作。
一部電影看下來,只覺畫面妙不可言。
黃金分割的劃分,灰蒙多雨的天,筆挺的傘與華服,古舊的墻面,尊貴的大殿,讓整個人沉浸在古典的英倫風情中不能自拔。
再配上莫扎特費加羅婚禮前奏曲,單簧管協(xié)奏曲第二樂章,貝多芬皇帝鋼琴協(xié)奏曲第二樂章,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這樣的視聽享受沁人心脾。
最后,1936年,偉大的國王走過了自己的口吃,慷慨激昂的完成了演講。
最后的最后,1952年,國王走過自己的怯懦走過自己的偉大,走過舊夢和難關,因病去世。其女兒繼位,其妻子活到了新世紀。
那個時代的凝重與冷傲、怯懦與偉大都書于歷史。
To be or not to be 卻依舊是一個問題。
5 ) 國王的演講
這是勵志的寫實 但它不需傷人淚水 感人的場景
它是描述英國的王室 可它同樣不需要高調 尊貴的物件吸引人的視覺沖擊
它是一部心與心距離的相通之作 不用高顏值去贏得一時的沖擊 平凡簡單 普通又不普通的展現 奠基了它不朽勵志的寶座
影片并不存在讓人激動 緊張的高潮時段 可就是它那平緩的劇情發(fā)展 卻能讓它的每個情節(jié)融入我的記憶深處 情緒隨著它的變化而轉化 不放過每一個細微的情節(jié)
國王的演講不僅是是一部歷史的呈現 更是我心靈成長的動力源泉及見證
一切的自卑等負面情緒永遠會絆住我們前進的步伐
喬治六世--博迪 他自身的口吃不是天生造成的 究其原因便是他內心的陰影 不被看好的二王子 強行地改變他的某些習慣 幼時的虐待……
陰影留在了心中 讓他膽怯害怕了 負面因素使他踹不過氣 從此他變得不再一樣了
而羅格拯救了他 真誠相待與交流 使博迪重獲新生 他重拾了自信 不再是那被人鄙棄的口吃者 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羅格與博迪真摯的友誼 也學會了自強不息精神的重要可貴之處
而國王的演講 最大的突破之一便是羅格的身份 不是令當代人崇尚的專職醫(yī)生 而是一名熱愛莎士比亞的演員既無證的語言治療師
看似荒唐的人物地位 實則卻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感 新增了一份親切感
該片也為我們展現了王室的真實面貌 王室貴族同樣擁有平凡人的痛楚 甚至更多 博得了觀影者的好感度 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它的精神
國王的演講 是喬治六世的轉折點 也是我心靈的升華及精神觀的提升
世上絕沒有過不了的坎 只有過不了的封閉大門 而它則是我們推開其大門的精神力量
6 ) 國王的演講
和影片的片名一樣,《國王的演講》一開始給人的感覺是波瀾不驚,和好萊塢大片的氣質相去甚遠,與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拆彈部隊》對現代戰(zhàn)爭背景下的人性思考也十分不同。但波瀾不驚決不是清湯寡水,《國王的演講》仿佛一出內斂而精致的戲劇,在低調中醞釀出深厚,在深厚中鋪展出令人動容的力量。
借鑒,不妥私信刪。
一部優(yōu)雅的電影,演員演技精湛,最后很感動。
Darcy and Lizzy十年后重逢,可惜不是演夫妻>,<
可作為英版《演講與口才》雜志附贈碟
出乎意料的好,攝影、剪輯、配樂、表演幾乎無懈可擊。每一個鏡頭定格下來都能成為一幅精美的作品;配樂也是從很早之前就開始循環(huán)播放;而細膩、優(yōu)雅、莊嚴、大氣的表演也很容易讓觀影者忘卻時間的存在,不知不覺電影便悄無聲息的結束了,還讓人沉浸其中,意猶未盡。期待能夠擊敗《社交網絡》★★★★☆
四星半。精彩的表演+內斂、精致、優(yōu)美的攝影,大大淡化了所謂的“勵志”效果。相當“靈”的一部電影。
演員攝影配樂都大贊,故事講得也好只是不合胃口。。。港臺版本今次的譯名好囧。另外這款海報跟安東尼奧尼的《職業(yè):記者》很像嘛。
整部片子彌漫著嚴謹莊重的英倫風,斑駁的墻壁加上舊舊的沙發(fā),每個場景都非常美,海倫娜回歸優(yōu)雅,科林一如既往的氣質逼人,還有不能忽視的Lizzy。最后的演講感覺整個人都懸空了,極具神圣的原聲,冷靜又沸騰。雞皮疙瘩一身啊。這是一部完美到無懈可擊的作品。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一定??!全中國我第一個說!
Geoffrey Rush五星。另外,絕不承認那貨是丘吉爾。
Colin Firth一站出來就是一幅王者氣勢。“這些年輕人在竭力演說,但沒有人聽他們的,我的工作就是讓他們重新相信自己的聲音” 【娜烏西卡】“納,納,納-粹是被我說-說-說-跑-的”【左兒】“達西敢不敢再記得大明湖畔的伊麗莎白點”
沉著大氣精密講究嘔心瀝血,Colin Firth奧斯卡之前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禮服和演講詞了,你找不到這樣的演員了,海倫娜王后也實在太可愛了,貴族身上哥特全無,你找不到這樣的女演員了
2011.02.28奧斯卡頒獎典禮,Colin Firth登基影帝之時,Geoffrey Rush應當在場。
國王也是有血有肉的,這是我看完電影后的第一個感覺。我明白了他也是個普通人他也是有情緒的,他雖然高高在上但是他內心脆弱敏感,也怕受傷。
這是一個大人物通過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卻讓看過電影的不少小人物產生了共鳴,很多幽默詼諧的臺詞讓我一直在發(fā)笑。作為勵志片,它沒有我們期待的那么激勵人心,沒有太多的艱辛努力催人奮進,但我們在片中看到了很多關于友情和友愛的表達,看到了作品對人物內心世界最真實的刻畫和和心靈歷程變化。
一流表演、劇情、臺詞、配樂,這就是最好的電影,比盜夢、社交什么的都好。
看這些人,仿佛已全是我的老朋友一般
奧斯卡最佳影片當之無愧,當初就是慕名去看,果然沒有失望。
影片從攝影配樂到表演等各個層面渾然一體無懈可擊,整體質量若與《社交網絡》正面交鋒也絕不示弱,并還更顯大氣的王者風范??屏值谋硌菔俏倚哪恐械哪甓茸罴?,沒有之一。他細膩并精彩的詮釋了這個暴躁高傲但內心孤獨脆弱無奈的王者。而這場對抗自我的角力,也是每個人一生中都該取得勝利的戰(zhàn)役。
這不是國王的演講,是國王的演技
@Charles Rosen說:這里面有:莫扎特費加羅婚禮前奏曲,單簧管協(xié)奏曲第二樂章,貝多芬皇帝鋼琴協(xié)奏曲第二樂章,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還據說有)勃拉姆斯安魂曲。當國王做完演講,在陽臺上面對民眾的時候,背景音樂是皇帝鋼協(xi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