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她的一生2023

大陸劇中國大陸2023

主演:趙麗娟  何政軍  姜大衛(wèi)  

導演:袁英銘

播放地址

 劇照

她的一生2023 劇照 NO.1她的一生2023 劇照 NO.2她的一生2023 劇照 NO.3她的一生2023 劇照 NO.4她的一生2023 劇照 NO.5她的一生2023 劇照 NO.6她的一生2023 劇照 NO.13她的一生2023 劇照 NO.14她的一生2023 劇照 NO.15她的一生2023 劇照 NO.16她的一生2023 劇照 NO.17她的一生2023 劇照 NO.18她的一生2023 劇照 NO.19她的一生2023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09-05 12:21

詳細劇情

女主人公慧蘭同樣是個極富傳奇色彩、擁有多種優(yōu)秀品德、散發(fā)著人性光輝的當代女性。故事主要講述一位樸實平凡卻堅毅卓絕的鄉(xiāng)村婦女慧蘭的一生!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因生活所迫,慧蘭和丈夫福明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帶著一雙收養(yǎng)的女兒從窮苦的鄉(xiāng)村來到繁華都市尋找新的人生。然而,寄人籬下的日子讓一家人飽嘗世情冷暖,第一胎的不期而來又如雪上加霜,更難預料新生命的誕生之日,竟也是深愛的丈夫與她的永別之時。面對殘酷的命運,慧蘭選擇了堅強和忍耐,憑借巧手慧心,開始“吳記餃子”的風雨人生。盡管于惠蘭和阿信處于不同的國度和時代、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但是兩人同樣的堅韌與付出,創(chuàng)造出了同樣的成功。

 長篇影評

 1 ) 話語失效,巴黎街頭佇立的巴別塔

在資料館觀看了這部戈達爾的名片,當場座無虛席,我與朋友坐在最后一排,看人頭翕動。隨著電影發(fā)展,大家紛紛開始小聲交頭接耳,原因比較明顯,看不太懂。

我居住的地方是一個影視園區(qū),其中大多數人都是影視方面的創(chuàng)業(yè)者,會來光顧這家資料館的想必也是同一批人。恰恰是這部分觀影人群,更容易被本片誤導,把握不到其中的核心意圖——這里的對話要推進怎樣的劇情、表達怎樣的人物關系?這個鏡頭語言要表達導演怎樣的含義?這個人物對核心表意有怎樣作用……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表達的是語言的失效。當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最重要手段——語言,變得不可靠時,一個美麗至極的女人將經歷怎樣的人生。

首先,影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時間都用在了對話上,而仔細分析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人物間的對話大多數都是莫名其妙、言不達意的。答非所問,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感情,說到痛處,只能重復——影片中出現(xiàn)了兩次非常不自然的重復。

“這關你什么事?這關你什么事?這關你什么事?這關你什么事?這關你什么事?這關你什么事?”

“別這樣,娜娜?!?/p>

中間娜娜在餐廳中和那個萍水相逢的老人的談話,直接點題地說出了這個主旨——語言的效果,關于謊言和言不達意。有趣的是,就連這一段表達中心思想的對話,兩人大多數時候還在自說自話。語言在這里也是失效的。

其次,聲音上。影片中出現(xiàn)了數次突然的消音,有時甚至是角色或旁白還在說話的時候。這時就會看到空有嘴唇翕動、字幕告訴我們她在說什么,但聲音全無。失聲和失語的類比。

最后,配樂是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段重復,這段憂傷的音樂片段不時出現(xiàn)。除了另外兩個地方用了影片中場景內出現(xiàn)了的歌曲作為場景配樂,這個選段是本片唯一的配樂,從頭到尾沒有變化,沒有漸進。這也暗示了娜娜的境遇從頭到尾都沒有變過,在這個語言失效的世界,她的結局從一開始便已注定。

本片的節(jié)奏非常穩(wěn)定,將娜娜無奈又頹唐的生活娓娓道來。因為對話的段落非常之多,我們便欣賞到了戈達爾除了正反打外,對對話場景的各種有趣的處理方式,其中很對是有開創(chuàng)性的。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娜娜站起身,用手量自己的身高,天真可愛簡直要溢出熒幕。我將來也要給我喜歡的姑娘拍出這種感覺的電影。

 2 ) FIFF22丨DAY9圓桌《隨心所欲》:“把自己租給他人,把自己留給自己?!?/h4>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第22屆法羅島電影節(jié)主競賽場刊圓桌的第9天第1場,我是主持人我略知她一二,第1場我們討論的電影是戈達爾導演的《隨心所欲》,請各位嘉賓先基于自己的場刊打分聊聊打這個分數的原因,簡單說說自己對這個電影的感想吧!

場刊嘉賓 donnie

《隨心所欲》3星。這樣的女性角色比《羅媽媽媽》更進一步堪稱典范,引用豆友cuckoo的一段話“不像她的朋友 Yvette 和 Yvette 代表的大部分妓女,認為自己做妓女純屬無奈,被糟糕的老公和嗷嗷待哺的小孩,被悲慘的生活所逼迫,娜娜覺得她成為妓女是自己的選擇,和他人無關。她是自由的,她有權選擇,她也為自己所有行動負責?!?拍技女的頂級(電影)。

場刊嘉賓 A7M2帶位員

3星,整體短小精悍,篇章式碎片化的敘事手法細數娜娜的生活,幾處室內戲調度非常有趣,這次算是get到戈達爾了。

場刊嘉賓 山茶花飄零

2分,八卦的新聞記者戈達爾,不停地追問妓女為什么賣淫,因為不想拍電影嘛,只是生活沒得選啊?。磥硎俏覝\薄了)總之疙瘩兒就是很八卦小報。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蘇珊·桑塔格在《反對闡釋》中這樣評價戈達爾的《隨心所欲》∶“虔誠與殉道的價值被移植到了完全世俗的層面上﹐戈達爾提供給我們的是蒙田﹐而不是帕斯卡爾,是某種類似布勒松式的唯靈式的傾向和深度的東西﹐但沒有天主教色彩?!?/p>

電影一開篇戈達爾就將蒙田關于自由與責任的思想嫁接到了這部電影里來“把自己租給他人,把自己留給自己。”簡單來說就是女主人公娜娜獻出了自己的身體但留下了自己的靈魂,你認為娜娜是自由的嗎?如果你認為她是自由的,那么她的自由體現(xiàn)在什么方面?如果你認為她是不自由的,那她又被什么而束縛住了呢?

場刊嘉賓 山茶花飄零

我真的對“圣女”這類的東西很無感,所以我看到的多少她的束縛和迫使,沒有太多她有意(無意)獻身的感覺,我感興趣的是戈達爾如何拍攝女人,拍攝安娜·卡里娜。

場刊嘉賓 A7M2帶位員

不是完全的自由,她被妓女這個職業(yè)給束縛了。我覺得是她選擇這個職業(yè)之后,有其他的事情沒辦法做這樣。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但電影里好像沒有說她是為生活所迫才做了妓女,結合結局的描述我更傾向于是她自己選擇了這個職業(yè)。娜娜和其他為了老公或者孩子被迫出來賣的妓女其實不一樣,那些妓女就是肉眼可見的沒有自由,沒有靈魂,但是娜娜的眼中你會時不時瞥見一瞬的自由。

場刊嘉賓 A7M2帶位員

這個倒是沒錯,但我依舊覺得她沒有那么的自由,可能只是精神上的吧。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精神上的自由其實是本片一個很重要的線索。

場刊嘉賓 山茶花飄零

存在主義妓女罷了。

助理主持人 給艾德林的詩

我想蘇珊桑塔格說的“虔誠與殉道的價值被移植到了完全世俗的層面”的理解方向,必然會導致桑塔格最后覺得疙瘩不夠徹底地還要為自己與安娜的關系留一手后手。但虔誠與殉道的價值如果能所謂“移植”,那疙瘩想說的就是即便是溫和的唯名論,也會解構所謂價值,所以第二個問題,自由就一定是個偽命題,所以桑塔格最后才會覺得疙瘩在結尾的處理不妥。

不過疙瘩終究還是個左翼加爾文主義者,即便現(xiàn)在年老的他也是那種非常強硬的左棍,當然講究靈魂和身體一起毀滅或者拯救。

特邀嘉賓 千橡

從最淺層的角度看妓女這個職業(yè):我覺得妓女這個職業(yè)很方便講戈達爾對愛的看法。因為娜娜這個妓女對性和愛是分開的,她在做著她的工作的同時,會去憧憬墜入一段她理想的愛情。但是戈達爾的看法是相悖的,所以在娜娜講靈欲分開的時候她就死于槍下了。

場刊嘉賓 donnie

我覺得她是不自由中尋找自由的,借錢的橋段可以看出她的選擇不多,但她仍然依照存在主義的觀點進行了主動的選擇并為此承擔后果,我覺得這部片恰恰顯示了存在主義也就是薩特那派的局限性。

助理主持人 給艾德林的詩

靈魂和肉體在《隨心所欲》里我認為是一體的,要帶著身體去看靈魂,身體的自由也就是靈魂的自由,反之亦然。

特邀嘉賓 千橡

存在主義的核心是超越,娜娜能不能超越她的肉體的桎梏(對primary desire 的追求)。那么成為妓女就是對其的雙重肯定(肯定男人對性的渴求和娜娜覺得性是有價值的服務)。沒有超越,停留原地導致了槍殺。

場刊嘉賓 donnie

我也覺得沒有能超越。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我有一個疑問,做妓女代表身體的自由嗎?

助理主持人 給艾德林的詩

能自己支配身體,當然是自由。

特邀嘉賓 千橡

身體的自由絕對不是靈魂的自由。這種意義下的支配身體會限制你的靈魂。

助理主持人 給艾德林的詩

其實(靈肉一體)不是個推論,因為人必然是自由的。

特邀嘉賓 千橡

我覺得人類最高的境界就是靈魂和肉體一體,所謂知行合一。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自由的。

場刊嘉賓 donnie

這個結尾人都死了身體和靈魂都沒有歸處了。畢竟技女還是高危行業(yè)。我覺得這個一體的自由是不能分割的,不是說一方自由了另一方就也自由了,靈肉并不分離。試想她服務于她人時,他人不把她當人時她什么感覺。正因為被迫的分離才會在看《圣女貞德受難記》時流淚。

助理主持人 給艾德林的詩

靈魂如果有所謂外現(xiàn),一定會建基于整體的活人。

特邀嘉賓 千橡

如果一方自由不代表另一方自由,不就恰恰說明了兩者的自由形式不相同嗎?圣女貞德被火燒的最終原因就是有人覺得她不是處女,而“圣女” 必須是以處女之身面對上帝。這種傳統(tǒng)女性意識的貞潔概念也是娜娜哭的原因之一。

場刊嘉賓 donnie

對啊,那感受到自由就是自由的,給艾德林的詩說的應該就這個意思。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我們上面談到了娜娜是自由的,因為她不斷地拋棄著自己的舊身份從而去探索著自己的新世界,她通過成為妓女來解放自己的內心,當她再次轉換新的身份之時就是她的靈魂現(xiàn)身之時,

她為自己保留的靈魂就是隨心所欲的自由生活。因為做不做妓女是她的選擇、是她的自由,她是有尊嚴的,并且為自己的尊嚴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你怎樣看待這個荒謬而無奈的結局,這是否可以看做是娜娜擺脫世俗束縛而真正走向自由靈魂的唯一途徑?

特邀嘉賓 千橡

擺脫世俗束縛的意思是她被槍殺了嗎?我覺得你要是相信天堂地獄說的話,她死了確實擺脫了世俗束縛,但是靈魂去哪也就...鬼知道。

場刊嘉賓 donnie

被槍殺是被剝奪了自由權吧?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被妓院束縛,她最后死之前被束縛了,因為她逃不走啊。

特邀嘉賓 千橡

她從來沒有被妓院束縛,最后想和男的私奔也是因為她對她職業(yè)的背叛和信念的更換:不再認為性愛分離,想要愛某一個男的和離開自己性的場所。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這其實算是靈魂的升華,她變得更自由了,但是這個社會剝奪了她肉體的自由,因為這個社會不允許妓女從良。(話糙理不糙吧?)

場刊嘉賓 donnie

剛說(靈肉)一體來著,她肯定也感到了靈魂的不自由。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被殺了不就被剝奪了肉體的自由嗎?可以這么理解嗎?所以死亡到底是自由還是不自由?

助理主持人 給艾德林的詩

不自由的感覺是怎么產生的呢?感覺產生之前可能會帶有想象,這種想象又從妓女本不應該有自由的概念而來,妓女本不應該有自由又是社會某種“共識”。

特邀嘉賓 千橡

我覺得自由和不自由,一定要分你是肉體和靈魂。從自由形式這個角度來說,肉體和靈魂應該是分開的。死亡是解脫,它不一定是自由的,因為我覺得除非是自己決定的死亡方式,沒有幾個死亡是說我想死了,至少被槍殺肯定不是娜娜說我想去死了,那在這一個形式上,她的死亡形式是不自由的,但死亡本身對娜娜來說是自由還是不自由呢?我覺得無論是從西方還是東方,大家好像都不認為死后肉體和靈魂同時都能自由,因為西方有這種所謂的靈魂意識,那東方還有這種死后變成鬼魂,然后抱有冤屈的這種《倩女幽魂》式的邏輯。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在一個傳統(tǒng)妓女形象的底色里一定要保有她圣潔的人性和含辛茹苦的母性,但是本片打破了這個設定,娜娜作為妓女的形象更多的被關注于個體的自由,這是否可以認為戈達爾在創(chuàng)作角色時拋棄了固有的男性凝視?談一談你對這個角色的看法。

特邀嘉賓 千橡

這個問題其實和拍攝的幕后是有關系的,戈達爾在拍完《精疲力盡》之后和安娜·卡里娜結了婚。但是在拍攝《隨心所欲》之前,安娜懷了孩子然后流產了,所以我覺得《隨心所欲》沒有特別提到母性,也有可能是因為戈達爾怕安娜受刺激吧。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對,我之前有看到這個內幕,但是陰差陽錯,最后形成的這個角色是很有趣的。

場刊嘉賓 A7M2帶位員

多少還是有點男性凝視在的吧,我感覺他把娜娜拍的好美,比如跟嫖客在房間里的戲。所以這個男性凝視的定義是什么?

特邀嘉賓 千橡

先不加性別前綴,你看電影的鏡頭多半拍的都是娜娜的側臉和側邊,本身就是一種觀測視角,電影幾乎就沒有正面直視娜娜,而是帶著角度(觀點/偏見)去拍娜娜的。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但是戈達爾沒有拍娜娜的裸體。

特邀嘉賓 千橡

沒有拍女性裸體意味著什么呢?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意味著是正常的拍法,沒什么可置喙的,笑死。

場刊嘉賓 A7M2帶位員

所以這個男性凝視的定義是什么?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導演是男人,然后他凝視了,可能他只是瞟了一眼,也沒用力凝視。不如說男性蔑視(《男性女性》+《蔑視》)繞回疙瘩了。

特邀嘉賓 千橡

我覺得男性凝視對我的定義是以異性視角去觀看女性。

場刊嘉賓 donnie

我覺得這也是規(guī)避了本可以博眼球的東西。我知道男性凝視是只拍身體部位。

場刊嘉賓 A7M2帶位員

尤其是特寫嗎?比如說從腳開始往上拍那種。戈達爾應該還好。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反正看到男導演拍大篇幅拍女性裸體,說是男性凝視肯定沒錯。這個詞其實有被妖魔化,我問題里的是比較極端的含義。

場刊嘉賓 donnie

就是把女性切割成可以替代成任何女人的部位。這是視覺上的,敘事上是女性被男性拯救,不參與敘事。

特邀嘉賓 我們敏熙

男導演大篇幅拍男人裸體,算男性凝視嗎?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算同性戀福利。

場刊嘉賓 A7M2帶位員

有女性凝視嗎?

特邀嘉賓 我們敏熙

《鋼琴課》里面女主挑逗老公那段感覺有點這個意思。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女性在電影業(yè)不占主導,就算凝視的話也沒有任何意味。我只知道柯俊雄為了猥褻舒淇加了好幾場床戲。回到《隨心所欲》你們覺得娜娜這個角色是女性主義的嗎?(我其實很討厭用各種主義去解構角色)

場刊嘉賓 A7M2帶位員

舒淇好慘。(女性主義的話)那我只是覺得他把娜娜拍的很美,甚至不像個妓女。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這個角色本身沒有什么性意味,應該說法國新浪潮大部分電影我都覺得是性冷淡的,摸上去感覺非常干。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只想談戀愛但是不想做愛的意思嗎?法國新浪潮的浪漫有。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忘記以前是不是看雷乃還是誰,拍男女互相赤裸愛撫但是看著像兩塊大理石,很冰冷惹。

特邀嘉賓 千橡

做愛是性是欲望,戀愛的想要建立社會關系。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談及戈達爾的創(chuàng)作,蘇珊·桑塔格認為《隨心所欲》是戈達爾所有電影中文本做的最到位的一部,電影里很多發(fā)人深思的臺詞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不俗的文字功底,體現(xiàn)在娜娜闡述生活與責任那一段的獨白尤為精彩。你怎樣看待戈達爾在本片的創(chuàng)作?

他本人也曾提到從《精疲力盡》到《隨心所欲》是他在無意識狀態(tài)下拍攝的作品,《隨心所欲》后他會逐漸拍攝更多寫實的、實質性的電影,沿著這兩條創(chuàng)作軌跡,談談你對戈達爾創(chuàng)作生涯中不同的文本符號的理解。

場刊嘉賓 A7M2帶位員

戈達爾的作品我看的不多,有些對白挺有趣的,有些就看不懂。把這個問題留給其他人先。

場刊嘉賓 donnie

我挺喜歡他的文本的逼逼叨都可愛。

特邀嘉賓 千橡

我就根據興趣看了8-9部,和他幾十部的庫存比也沒啥能做出結論的量。我覺得戈達爾給我的印象就是這種用意識敘事的感覺,后期的電影雖然更好懂,但是我覺得我要是為了看懂就去看這些,我為什么不去看特呂弗呢?

場刊嘉賓 donnie

只能大概說這個時候他還很相信文字,后期不信了。我也不太喜歡特呂弗。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說完戈達爾的創(chuàng)作歷程,我們來簡單說說本片的拍攝。蘇珊·桑塔格認為戈達爾并沒有直接去展示娜娜是如何保留自己的靈魂,因為戈達爾認為展現(xiàn)人物內心的方式就是不去挖掘她的內心。整部電影的鏡頭避開了所有心理刻畫,像是采用了偽紀錄片的拍攝形式,讓人難以琢磨。你認為這種拍攝方式是不是對本片最好的呈現(xiàn)方式?缺少心理刻畫會不會影響你的觀影體驗?談談你的感受。

場刊嘉賓 donnie

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方式。這關系到攝影機的位置,包括前面千橡說的一直從側面拍攝,攝影機的視點是外人觀察她的視點,而不是主觀視點。你不能看到她心理刻畫的部分,才是你生活中接觸一個人,通過行為來了解她的方式。大量的獨白和心理刻畫更適合用文學來表達而不是電影。

場刊嘉賓 A7M2帶位員

心理刻畫就比較像是被“加工”,有時候顯得很多余,該片沒有用這種手法是挺好的。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所以戈達爾用了最簡潔的電影語法,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最復雜的妓女形象。

場刊嘉賓 donnie

而且電影本身給到的信息量已經巨大了,從布景到表情到動作,這些都和心理息息相關。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同時在12幕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電影中鏡頭的推移十分簡潔靈活,沒有過多花里胡哨的炫技,并且《隨心所欲》最大的貢獻就是延續(xù)了《精疲力盡》的跳接剪輯方式并進一步發(fā)揚光大,這些簡潔靈活的拍攝技巧恰恰是法國新浪潮受到全世界注目的原因。法國新浪潮是浪漫而反叛的,請你根據自己的觀影體驗談談對新浪潮的感受。比起舊好萊塢的傳統(tǒng)古典敘事,你更青睞于哪一種?

場刊嘉賓 donnie

我更喜歡新浪潮,戈達爾前期的簡潔比較受巴贊的影響吧。舊好萊塢真的信息量太少故事太好猜。對新浪潮,我覺得開啟了所有創(chuàng)作者的想象力和可能性。

特邀嘉賓 千橡

舊好萊塢是多舊啊?這是要舊到20年代的卓別林和基頓的默片,還是30年代的喜劇,還是40到50年代的戰(zhàn)后無腦???還是60、70年代的好萊塢作者呀?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1967年《雌雄大盜》和《畢業(yè)生》開啟了新好萊塢時代,舊好萊塢主要指1967年之前吧,因為新好萊塢有明顯的時間劃分界限。

場刊嘉賓 A7M2帶位員

只要在能看明白的前提下,我會更喜歡新浪潮的表現(xiàn)手法,我只是說形式上比較喜歡,舊塢的表現(xiàn)手法太謹慎了,而且都大同小異。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這么說的話,好像60年代末的新好萊塢電影是有意思一點,比如《畢業(yè)生》結尾那個悵然若失的味道,那就不是好萊塢的東西。包括約翰休斯頓在那段時期的作品。

場刊嘉賓 donnie

其實55年《無因的反叛》也不好萊塢了。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那時候更多是明星效應,詹姆斯迪恩的電影都有很強的個人特質,50年代美國大明星太多了,怎么拍都有意思,60年代大明星不是死了就是不紅了,拍的電影賊拉沒意思,直到1967年新好萊塢。

場刊嘉賓 donnie

五十年代同期好萊塢也就希區(qū)柯克和奧遜·威爾斯。

特邀嘉賓 千橡

兩個赫本引領全球時尚的年代。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這么說來舊好萊塢也并非一無是處,只是大明星的衰落讓好萊塢義無反顧的走向了新的時代,這一切都離不開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和法國新浪潮的影響。談回法國新浪潮,讓-呂克·戈達爾無疑是這里面最為閃耀的一個跨時代大導演,《隨心所欲》作為本屆法羅島電影節(jié)的新浪潮代表,我們已然瞥見了這個自由、浪漫、新奇、獨立、翻涌的年代,所有美好的形容詞都不及新浪潮影像的半分光彩,希望你踏進這個新世界的大門時依然保持最純真的幻想和最雋永的頭腦,隨心所欲地在《隨心所欲》里徜徉吧,也期待這部電影可以在最后的頒獎典禮有所收獲。

 3 ) The talk

Nana: Why are you reading?

Parain: It's my job.

Nana: It's odd. Suddenly I don't know what to say; it often happens to me. I know what I want to say. I think about whether it is what I mean. But when the moment comes to speak, I can't say it.

Parain: Yes, of course. You've read the Three Musketeers?

Nana: I saw the film, why?

Parain: Because in it, Porthos, this is really in Twenty Years Later, Porthos, all strong, a little stupid, he has never thought in his life. He has to place a bomb in the cellar to blow it up. He does it. He places the bomb, lights the fuse, then he runs away of course. But suddenly he begins to think. What about? How is it possible to put one foot before the other? You must have thought about that too. So he stops running. He can't go on. He can't move forward. The bomb explodes, the cellar fell on him. He holds it up with his shoulder. But after a day, or maybe two, he is crushed to death. The first time he thought, it killed him.

Nana: Why did you tell me that story?

Parain: No reason, just to talk.

Nana: Why must one always talk? Often one shouldn't talk, but live in silence. The more one talks, the less words mean.

Parain: Perhaps. But can one?

Nana: I don't know.

Parain: I've found that we can't live without talking.

Nana: I'd like to live without talking.

Parain: Yes, it would be nice, wouldn't it? Like loving one another more. But it isn't possible.

Nana: But why? Words should express just what one wants to say. Do they betray us?

Parain: But we betray them, too. One should be able to express oneself. It has been done in writing. Think: someone like Plato, can still be understood - he can. Yet he wrote in Greek, 2,500 years ago. No one really know the language, at least not exactly. Yet something get through, so we should be able to express ourselves. And we must.

Nana: Why must we?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Parain: We must think, and for thoughts, we need words. There's no other way to think. To communicate, one must talk, that is our life.

Nana: Yes, but it is very difficult. I think life should be easy. Your talk of the Three Musketeers may make a good story, but it's terrible.

Parain: Yes, but it's a pointer. I believe, one learns to talk well only when one has renounced life for a time. That's the price.

Nana: So, to speak is fatal?

Parain: Speaking is almost a resurrection in relation to life. Speech is another life from when one does not speak. So, to live in speech, one must pass through the death of life without speech. I may not be putting it clearly, but there's a kind of ascetic rule that stops one from taking well until one sees life with detachment.

Nana: But one can't live everyday life with... I don't know

Parain: With detachment. We balance, that's why we pass from silence to words. We swing between the two because it's the movement of life. From everyday life one rises to a life we call superior, the thinking life. But this life presupposes one has killed the everyday too elementary life.

Nana: Then thinking and talking are the same thing?

Parain: So I believe. Plato said so, it's an old idea. One cannot distinguish the thought from the words that express it. An instant of thought can only be grasped through words.

Nana: So one must talk and risk lying?

Parain: Lies too, are part of our quest. Errors and lies are very similar.

Nana: (Tries to interrupt)

Parain: I don't mean ordinary lies, like I promise to come tomorrow, but I don't, as I didn't want to. You see, those are ploys. But a subtle lie is a little different from an error. One searches and can't find the right word. That's why you didn't know what to say. You were afraid of not finding the right word, that's the explanation.

Nana: How can one be sure of having found the right word?

Parain: One must work. It needs an effort. One must speak in a way that is right, doesn't hurt, says what has to be said, does what has to be done, without hurting or bruising.

Nana: One must try to be in good faith. Someone told me: "There is truth in everything, even in error."

Parain: That's true. France didn't see it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y thought one could avoid error, and what's more, that one can live directly in the truth. It isn't possible. Hence Kant, Hegel, Germany philosophy: to bring us back to life, and makes us see that we must pass through error to arrive at the truth.

Nana: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love?

Parain: The body had to come into it. Leibnitz introduced the contingent. Contingent truths and necessary truths make up life. German philosophy showed us that in life, one thinks with the servitudes and errors of life. One must manage with that, that's true.

Nana: Shouldn't love be the only truth?

Parain: For that, love would always have to be true. Do you know anyone who knows at once what he loves? No. When you are twenty you don't know. All you know are bits and pieces, you make arbitrary choices. Your "I love" is an impure affair. But to completely at one with what you love you need maturity. That means searching, that is the truth of life. That's why love is a solution, on condition that it is true.


字幕來源: //www.youtube.com/watch?v=VUp_du3awI0

與Nana交談的學者為法國哲學家 Brice Parain (Courcelles-sous-Jouarre, 10 March 1897 - 20 March 1971 ) //en.wikipedia.org/wiki/Brice_Parain

 4 ) susan sontag 影評的幾處翻譯

該說的susan sontag都說盡了吧,翻譯幾處susan sontag 在Godard's Vivre Sa Vie 幾處精彩的評價,來作為看完這部片子后自己的印記。翻譯都是直接翻譯,比較粗糙,且未校對,僅供參考。

戈達爾的電影特別指向證明而不是分析。隨心所欲這部電影是一個展示與說明。這部電影展示發(fā)什么了而不是為什么要發(fā)生。電影暴露了事件發(fā)生的無情性。

整部電影可以看作是一個文本。一個關于研究清晰度與嚴肅性的文本。

戈達爾在這部電影論文關于自由與責任的論述來源于蒙田:把你自己借寄出去;把你自己給你自己?!凹伺纳顭o疑是對這種把自己借寄出去最激進的比喻。但是如果我們問戈達爾是如何像我們展現(xiàn)Nana 為她自己保持了自己,答案是這樣的:他并沒有展現(xiàn),他只是說明了而已。我們并不知道Nana的動機,我們只是在一定距離觀看來作為參考。電影避開了所有的心理描述,沒有任何嘗試探尋感情狀態(tài)或者是內心的痛苦。戈里達有告訴我們Nana知道她自己將要自由的。但是這種自由并不是內心上的。自由并非出于內在,或者是心理上的,反而是物理上的美好,是是什么就成為什么。在第一章節(jié)中,Nana告訴Paul:“我想死?!霸诘诙鹿?jié)中,我們有看到她在努力嘗試借錢,失敗地嘗試通過管理員進入她的公寓。在第三章節(jié)中,我們有看到她在影院哭泣。在第四章節(jié)中,在警察局,她因為被盜取了1000法郎而落淚;她說:“我希望我是另外一個人?!钡窃诘诎苏?,Nana 已經成為了她自己。她走進街道時,不僅是對自己的確認也是通向生命的盡頭。只有是作為妓女是Nana才是她自己。這就是在第八章中Nana像另外一位妓女Yvette中平靜地說的:“我是負責任的。我回過頭,我是負責任的。我舉起我的手,我是負責任的?!弊杂梢馕吨熑巍.斠粋€人自由之時,責任也隨著事物是他們本身的意識而來。因此,在Nana像Yvette的說辭是這樣結束的:“盤子是盤子;人是人;生活是…生活。”

這部電影讓人反感的部分并非在于突然地結束。事實上戈達爾清晰地提及到了電影之外,那就是演出Nana這個角色的人是他的妻子。他在嘲弄不可以原諒的他自己的故事。

不想翻了。。。水餃。。。

 5 ) 思辨的妓女

影片分為12個章節(jié),通過12個生活片段的組接呈現(xiàn)了一個追求演員夢的年輕女孩在電影夢碎后為了錢成為了妓女,與嫖客產生感情后想要過上正常生活卻被殺死的故事。戈達爾幾乎舍去了一切外在的戲劇沖突,用大量安娜.卡里娜的臉部特寫,動作和招牌式的旋轉橫移鏡頭在各自成立的片段中將內在戲劇張力逐步呈現(xiàn)。急起急停的配樂依舊延續(xù)著戈達爾反常規(guī)的試聽語言實驗。

開頭女主娜娜在咖啡廳與男友分手的片段兩人始終背對鏡頭,這一省略人物信息的反常規(guī)影像在挑戰(zhàn)觀眾觀影邏輯的同時也加深了影片的無望氣質。她在唱片店柜臺雙眼無神吊兒郎當的工作狀體在橫移鏡頭下將工作細節(jié)隨著角色的移動充分展現(xiàn)。她因為沒錢被房東趕了出來,無家可歸的娜娜在影院看徳萊葉的《圣女貞德》,圣女貞德被宣判后流淚的臉部大特寫與娜娜流淚的特寫交相輝映,現(xiàn)實與電影同時被審判。她成為了妓女,她為自己工作,她拒絕接吻。她為了賺到更多錢,跟隨陌生男人加入了有組織的賣淫團隊。在化妝,攬客,脫衣,收錢的蒙太奇中畫外音以提問和回答的方式播報著妓女守則和價格清單。戈達爾是用蒙太奇表現(xiàn)幽默的高手。她在桌球廳里的獨舞俏皮可愛,旋轉橫移鏡頭一氣呵成,文藝的妓女。她在咖啡廳與哲人的對話:

人為什么總是必須交談?說得越多,話意味著更少。

生存離不開交談。

我想離開交談的活著。

那更不錯,但是不可能。

我們?yōu)槭裁匆欢ㄒ嗷チ私猓?/p>

我們必須思考,思考使我們需要說話。

是的,但很艱苦。

只有當一個人暫時已經放棄生命,才學的好交談。

那么,說話是致命的?

說話是幾乎關系到生命復蘇的,說話是來自當一個人不說話時的另一個生命。生活在對話中,人必須無聲的通過生命的死亡。有一種禁欲主義的規(guī)章是阻止人交談得好直到有人能超然于世。

我們平衡,所以我們從靜默到說話,我們在兩者間徘徊,因為這是生活的運動。但這生活預示著人每天都在被謀殺。

想和說是同樣的事情嗎?

柏拉圖說人不能從說的話中分辨出思想,想法的瞬間只能通過話來抓住。

所以就有人說話并冒著說謊的風險?

謊言也是我們尋求的一部分,錯誤與謊言是極其相似的。一句精妙的謊言與錯誤還是有些許不同的。找來找去還是不能從中找到真的話,那就是你為什么不明白你要說什么,你擔心找不到真話。

怎樣才能確定找到了真話?

人一定會用正確的方式說話的,說他不得不說的,做他不得不做的來遠離傷害。

凡事皆有對的成分,即便在錯誤中。

康德與黑格爾說讓我們回歸生命的本質,讓我們明白只有認清了錯誤才可獲知真相。

你對愛有何看法?

這是人都要面對的事情。隨機真相和必要真相構成了生活,在生命中,人只考慮生命的勞苦和錯誤,那人一定會設法應付真相。

愛不應該是唯一的真相嗎?

愛應該會總是真的,你知道任何馬上知道他所愛為何的人嗎?不,你20歲時不知道,你只知道零碎的東西,做出武斷的選擇。你的“我愛”是不純的事物,要完全的去愛你所愛的,需要探求,這就是生命的真諦。

她愛上了一個嫖客,她停止了接客,憧憬愛和未來。她違反了妓女守則,倒在了槍口下。

 6 ) 《隨心所欲》:愛難道不是唯一的真相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4904.html

起先是低著頭,是側著臉,甚至是背對著身,但是轉了過來,舔著嘴,說著話,還抽著煙,那一刻看見的是什么?又說出了什么?她問:“你把我分在女人的特殊種類里了嗎?”其實沒有回答;她問:“如果做妓女懷孕了怎么辦?”其實知道有答案;她問:“想和說是同樣的事情嗎?”她后來就真的做了。說了而且做了,是無奈還是自由?是錯誤還是真誠?是對現(xiàn)實的妥協(xié)還是對生活的抗爭?

那一句“我愛你”是從娜娜的口中說出的,然后相擁,似乎一切的疑惑在那一個房間里都變成了真實的現(xiàn)實,但是這是一間妓女接客的房間,但是面前的男人正在看一本小說,但是她是對著空鏡頭在說。兩個人說的話沒有聲音,它以字幕的方式被打印出來,說著卻似乎永遠聽不到,她說“我愛你”然后和男人相擁,她說:“為什么不來一起???”然后和曾經的男友真的分開,但是在這無聲的說話中,沒有人聽到,只有字幕,仿佛故事永遠在電影里發(fā)生。

而且,男人在讀一本小說,一本打開的小說,就是一部正在放映的電影:關于畫家,和畫家面前的畫布,和畫家后面的妻子,畫家說,“我的眼睛沒有欺騙我?!币驗樗嬛粋€年輕的女人,因為年輕女子讓他有了一種想象,甚至在他沒有離開畫布的過程中聽到了年輕女子的心在跳動,“這才是它真正的生命?!边@是畫家說的?還是讀著小說的男子說的?畫家在自己的繪畫世界里,看到了愛,感受到了愛,讀者在小說的世界里看到了愛,感受到了愛——他們似乎就重合在這個封閉的空間里,繪畫和小說,在虛構的世界里變成了無聲電影的一部分。

于是,畫家在年輕女人的面前發(fā)抖,驚駭,終于他找到了靈魂中最真實的東西;于是,讀書的男人在小說里體會到了一種真正的生命,可是在小說之外的娜娜呢?說出“我愛你”的娜娜呢?擁抱他并且希望住在一起的娜娜呢?她其實被隔離在外面,就像身后墻上貼著的嘉寶海報,永遠以一種旁觀的身份看著這里發(fā)生的一切,看著在虛構世界里的他們,所以對話是無聲的,所以小說和繪畫取代了生活,最后的最后,“畫家轉身去看身后的妻子,她死了?!?/p>

生活中的妻子死了,是因為畫中的年輕女子帶來真正的生命,而對于娜娜來說,也像死了一樣,因為她永遠只像背后墻上的海報一樣,貼在男人讀著的小說之外?,F(xiàn)實死了,對話死了,愛情死了。這是關于娜娜生活的第12章,是關于“有一個年輕人”,是關于“橢圓形的人像”,而在之前還有第11章,以及第11章之前的開始和發(fā)展,就像一部小說一樣,在被隔開的段落里沉浮,她屬于不同的主題,屬于不同的男人,屬于不同的生活,當然也屬于不同的自己。

“把自己借給了別人,而自己卻埋頭于自己?!泵商锏倪@句話,被引用在屏幕中,和12章的標題一樣,總是以黑屏的方式呈現(xiàn),它和每一個過程,每一個段落區(qū)別開來。那是第1章,屬于埋頭于自己的哪一個部分,娜娜只有一張向左的側臉,她的目光向左,舌頭并非不小心地舔了一下嘴唇,然后咽了一下口水;之后是正面的娜娜,眼睛向下望著,然后又是舔了舔嘴唇;后來是向右的側臉,目光向右,沒有舔嘴唇,就那樣眨了眨眼睛。左側的臉,正面的臉,以及右側的臉,是不是一個完整的娜娜?只有50秒,如何能描繪一個女人的情緒?但是50秒之后呢?是長達8分鐘的對話,他說:“為什么分手?”她說:“你可怕?!彼f:“我不可怕,我難過?!彼f:“我不難過,我害怕?!毕袷躯W鵡學舌一般,總是難以繞出關于分手的來由,在來由被阻止的時候,似乎出路也被擋住了。

而且,擋住的還有視線,8分鐘,兩個人坐著,卻沒有正面的臉,他們背對著攝像機,背對著觀眾,他們的對話,他們的表情,他們的動作,都被隱藏了,當觀眾的觀看權利被剝奪,是不是這個世界僅僅要求對話?沒有了側臉和正臉,沒有了50秒的沉默,不管是娜娜還是男友,似乎都在“埋頭于自己”中把自己借給了別人,借給了看見他們的觀者——就像他們可能的愛情。娜娜的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是:“你真可惡,因為你沒有把我當成特殊的人?!痹趷矍橹校丝偸窍氤蔀樘厥獾娜?,想成為舉足輕重的人,但是在只有后背的分手中,他們的愛情的確在隱匿中失去了自我,但是這種被剝奪的權力,僅僅是男人沒有把她當成特殊的人?

娜娜甚至也沒有把自己當成特殊的人,她沒有錢,這是娜娜陷入迷失的一個原因,她在唱片店為客人挑選商品的時候,問女同事:“你有2000法郎嗎?”沒有。她想成為演員,和劇組的男人在咖啡店的時候,她問開著阿爾法羅密歐牌汽車的男人:“你有2000法郎嗎?”沒有。她問背對著鏡頭的男友:“你有2000法郎嗎?”也沒有。作為普通售貨員,她得不到2000法郎,想成為演員,她沒有2000法郎,面對愛情,她更沒有2000法郎,于是,在一個女人買雜志的時候,她看到了女人掉下來的1000法郎,她用鞋子把錢踩住了,但是女人卻回過頭來找錢,娜娜把錢還給了她,女人卻告了她。借不到2000法郎,甚至在1000法郎面前,她都可能成為小偷,“她真是卑鄙。”于是,在被2000法郎困擾的生活里,她真的低下了頭。

她站在街上,抽著煙,等待著男人向她走來——她成了妓女。妓女是很容易得到2000法郎,只要在衛(wèi)生部門體檢之后就能拿到確認證,就可以用肉體賺錢,一般情況下一次是300-1500法郎,如果是一個晚上,就是5000-15000法郎不等,那個叫伊維特的女人告訴她:“做了妓女,錢來得容易。”也是男人離開了她,也是為了養(yǎng)活孩子的生活所迫,于是她說:“生活很沉悶,但不是我的錯?!逼查_了道德,沒有對錯,生活下去,為了2000法郎或者更多,娜娜便把身體交給了各種男人。

進入房間,談好價錢,脫掉衣服,這便成了生活,但是這是不是比“埋頭于自己”更大的迷失?只是做了,但娜娜卻覺得自己是自由的,是負責人的,她只是生活,錢和肉體也是生活本身,所以她對伊維特說:“我想我們總是要為我們的所作所為負責。我們是自由的。我舉手,我有責任,我轉頭,我有責任,我不高興,我有責任,我抽煙,我有責任,我閉上眼睛,我有責任,即使我忘了我有責任,可我仍有責任。我想告訴你是無處可逃的。凡事都是好的,你需要的僅僅是對某事產生興趣。畢竟,東西就是他們本身。”只是本身存在,存在即是合理,合理便是自由,于是,盤子就是盤子,男人就是男人,還有生活就是生活。

但是當成為自己本身的時候,是不是就不需要愛,不需要精神,不需要思考?只有當娜娜成為妓女想到了生活就是它們本身的時候,她才想到要抬起頭來不埋頭于自己,才想到將背面的世界轉過來,甚至才想到不為2000法郎而成為迷失的人。她給“親愛的夫人”寫信,想找到另外的工作,那時候男友又找到了她,她還是問他“你把我分在女人的特殊種類里了嗎?”男友說:“世界上只有三種女人,她們具有不同的臉型。”不同的臉型是向左側的臉、正面的臉和向右側的臉?還是回到了那個背對著的分手一刻,于是他們對望,于是他把煙吐進了她的嘴;她開始看周圍的男人,在餐館里她看到一對男女在聊著天,又看到一個單獨的男人,那時和伊維特在一起的男人問伊維特:“她是妓女還是良家婦女?”在那個桌球室,娜娜圍著三個男人跳舞,或者抱著柱子,或者踢著腳,活著扭動著身體,但是他們看著,打著臺球,卻始終在她之外,甚至有個男人在他面前做著吹氣球的動作,他們也只是他們,娜娜也只是娜娜。

甚至,在接客的房間里,那個男人卻提出要再找一個女人,娜娜挨個地去敲門,有人正和男人一起,有人剛做完事,一個妓女答應了,回到房間里之后,男人卻阻止娜娜脫衣服,他和剛進來的女人在一起。那一刻,娜娜成為了旁觀的人,她抽著煙,穿著半脫的衣服,疏離在別人發(fā)生的故事里。他,他,甚至她,都在她之外,都是他們,當他們成為他們本身,娜娜也只是一個和別人無關的人,于是那個關于自由,關于責任的觀點,多少變成了諷刺。而且,一切正在發(fā)生的故事似乎都在鏡頭之外,只有娜娜一個人被限定在畫框里,她無法逃脫,無法成為那個從別人那里找到自己的人。

一個人坐在電影院里,她起先看的是《貞德受難記》,里面的貞德問:“怎么死?”他們說:“燒死?!苯又鴨枺骸澳阍趺茨苷J為你是上帝派來的?”貞德說:“上帝知道我要去那里,我是他的孩子?!鄙系鄣暮⒆樱凰麄冓s了出來,而且還要以宗教的名義宣布她死刑,到底誰褻瀆了上帝?一部電影,在那里發(fā)生著,貞德流下了眼淚,而在電影之外的娜娜也流下了眼淚,她似乎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被驅趕出來的自己,看到了被生活褻瀆的自己,看到了被審判的自己,沒錢的窘困,肉體的出賣,在越來越趨向于墮落的世界里,也許只有把自己當成上帝的孩子,才能自己拯救自己。

所以在2000法郎的掙扎之中,在肉體的交易里,行動之后是思想,那個本來在鏡頭之外的“哲人”終于出現(xiàn)了,而且和娜娜進行了對話,關于《三個火槍手》,關于說話和思維,關于愛和錯誤,關于真誠,以及關于他們。那個像是哲學家的老人說,《三個火槍手》里的Porthos,高大,強壯,但是有點傻,因為他一生中從沒思考,但是當他必須把一枚炸彈安置在一個地窖來炸掉它的時候,在行動之后開始思考:怎么才能在邁一只腳前先邁另一只腳?所以在思考面前,他停了下來,那時炸彈已經點燃,他卻不能繼續(xù)前行,于是炸彈爆炸了,地窖塌了下來,他用他的肩膀去頂,一兩天后,他就被壓死了。

“他第一次考慮事情就害死了他?!笔撬季S阻礙了行動?但是娜娜卻問他:“人為什么總是必須交談?人不應該常常交談,而應活在沉默中。說得越多,話意味著更少?!蹦敲凑f話是不是思維?當說出話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一起干那件事?“那想和說是同樣的事情嗎?”老人說我們應該能表達自己,而且必須思考,因為思考使我們說話,說話是我們的人生。其實,思考指向的是自我,說話指向的是他人,“我相信,只有當一個人暫時已經放棄生命時,才學得好交談,那就是代價?!彼哉f話或者交談或者溝通,就不再是自我行動的一個部分,“說話是幾乎關系到生命復蘇的,說話是來自當一個人不說話時的另一個生命,那么,生活在對話中,人必須無聲地通過生命的死亡。”

沒有禁欲主義者,也沒有超然于世的存在,但是娜娜的問題是:說出的一切是真實的嗎?為什么有謊言?老人說,謊言也是我們尋求的一部分,“凡事中皆有對的成分,即便在錯誤中?!庇谑翘岬搅藧郏饶葐査氖?,愛是不是唯一的真相?愛中有謊言也是也是溝通的需要,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你知道任何馬上知道他所愛為何的人嗎?不。當你20歲的時候你不知道。你所知的都是些零碎的東西,你會武斷地做選擇,你的‘我愛’是不純的事務。但要完全的去愛你所愛的,你需要成熟——意思是探求。這就是生命真諦。”老人這樣說。愛是探究真相的一個過程了,它通向無限接近的真相,但有時候愛會變成隨機的真相,它容易被掩蓋,甚至容易犯錯,但是一定是從這里找到生命的真諦。

和哲人對話,本身就是一種說話,一種仿佛看見真相的言說,也許從那一刻起,娜娜發(fā)現(xiàn)了說和做的同一性,認識了他人面前如何保留自我的途徑,也或者正是從這里開始,娜娜把行動當成了說話的實踐,于是在那個年輕人進入房間之后,在那間本來進行肉體交易的地方,她說出了“我愛你”,她擁抱了他,她甚至想要和他住在一起。只是說出的話卻是無聲的,一張畫,一部小說,取代了生活本身,或者說,對話在鏡頭之外了,那么,這一種實踐是不是反而變成了再一次的迷失?

第12章,年輕人之外是男友,當他再次帶走了娜娜,卻是娜娜返回那個困境的重演,還是關于錢,還是關于人肉體,還是關于他們,“我做錯了什么?”沒有人回答,在她面前的只有槍,一把沒有子彈的槍,和一把有子彈的槍,對準,發(fā)射,倒下,當男友開著車逃走,當街上只有她死去的尸體,最后的現(xiàn)實就是那個年輕人讀著的那部小說,“畫家看到了畫中的女人,他驚駭,他發(fā)抖,他說這才是真正的生命,當他轉過身去問妻子,她死了?!?/p>

 短評

安娜卡里娜乃至全片那種令人難以抗拒的優(yōu)雅與憂郁,臺詞間的微妙聯(lián)系,圣經般的攝影,極簡卻細節(jié)豐富,戈達爾精確的調度水平可見一斑,和精疲力盡時期區(qū)分開來但還完整保持了自己的風格,美妙。

9分鐘前
  • TWY
  • 力薦

疙瘩兒的娼妓——黑短發(fā)大眼睛,懂電影會跳舞,聊哲學談情感,愛抽煙性冷淡,有個性多薄命

10分鐘前
  • 丁一
  • 還行

她說:"我舉手,我有責任;我轉頭,我有責任;我不高興,我有責任;我抽煙,我有責任;我閉上眼睛,我有責任.即使我忘了我有責任,可我仍有責任.我想告訴你是無處可逃的.凡事都是好的,你需要的僅僅是對某事產生興趣.畢竟,東西就是它們本身."其間,不經意地舔著嘴唇.

13分鐘前
  • June
  • 力薦

所謂才華,就是做什么都對。

17分鐘前
  • 皮革業(yè)
  • 推薦

法國新浪潮時期各種刻意標新的手法看著真是特別煩。

20分鐘前
  • 流空破刃
  • 推薦

“人生在世”。戈達爾鏡頭里的安娜卡麗娜永遠美麗又充滿靈氣,她就算變成賣淫女我也覺得她純潔得像天使。。“把自己借給他人”原來是這個意思。。。天啦嚕一天之內看了兩部這么不同卻各自精彩的電影,我愿意死在影院!

24分鐘前
  • 米粒
  • 力薦

資料館…看到好幾個戈達爾哲學退場的朋友…還有好幾個戈達爾美學屏攝的朋友…還有好幾個在戈達爾式只有畫面沒有聲音時義務配音的呼嚕兄…

27分鐘前
  • 四兩白干
  • 還行

Godard月,16號晚在BFI終于見到了我多年女神Anna Karina,一位健談、和藹可親又有趣的女士,對了話,如夢似幻……

28分鐘前
  • GA
  • 力薦

2021-1-9重看;特寫、移鏡、長鏡、空間、構圖、陰影。開場酒吧里背部的來回凝視,《圣女貞德》的面部互文,談論《基督山伯爵》波多斯的哲學家,跑過《祖與占》的海報,愛倫坡的故事,結尾與《精疲力盡》的呼應。十二個章節(jié)的結構與隨性靈動的調度設計。

30分鐘前
  • 歡樂分裂
  • 推薦

《圣女貞德受難記》的片段——對肩上臉部的突出、《朱爾與吉姆》的海報,遮擋乃至背對觀眾的對話與消除環(huán)境聲配合主角的思考和給觀眾留下空隙。和哲學家對話、愛倫坡的故事,以及愛上想要擺脫后的突然死亡,都完美的融合在影片的敘事氛圍中。當然此片最動人的還是Nana的神情——如此神秘如此迷惘。

33分鐘前
  • xīn
  • 力薦

“說話越多,沒有意義的話也就越多…不用說話也能生活,一想到這點我就覺得很驚訝” 第二部戈達爾,感受好一點了…喜歡“吹氣球”、“桌球室跳舞”、“妓院抽煙”三場戲。娜娜的美,是鏡頭都不足以構畫的!

37分鐘前
  • 影志
  • 力薦

“黑短發(fā)大眼睛,懂電影會跳舞,聊哲學談情感,愛抽煙性冷淡,有個性多薄命”

41分鐘前
  • 李香菜
  • 推薦

戈達爾第3部長片,威尼斯評審團大獎。1.12幕分段,依鏡頭次序拍完并只取初拍鏡次,鏡頭運動宛若人眼般活力四射,好奇主動。2.內外多重文本,女性欲脫離邊緣地位"男性化"只有死亡,一如[圣女貞德蒙難記][橢圓畫像]與火槍手波爾多斯。3.中斷的配樂與突然靜默,機關槍抖動式跳接。4.第11幕,語言與愛。(9.5/10)【2021.1.9.上海影城2K修復版重溫】還是在玩混搭與解構,如紀錄片式拍攝風格+各種游戲式間離手法;分章節(jié)/分幕制造斷片感,卻又在每一幕開頭寫明情節(jié)、人物或環(huán)境的關鍵詞;突兀卻點題的哲學論文式探討,對語言的反思與聲畫分離實驗上承[女人就是女人],妓女議題則下啟[我略知她一二]。消去配樂的[圣女貞德蒙難記]與咖啡館窗外的假街景很間離。從后方與側面多角度拍卡里娜,果然真愛。其他迷影梗:露易絲·布魯克斯式發(fā)型,[祖與占],墻上的泰勒。

45分鐘前
  • 冰紅深藍
  • 力薦

透析生活的娼妓,命運如紙薄,禁不起這么執(zhí)著的追問。形式感更強,零散碎裂,又精光畢現(xiàn)。

48分鐘前
  • 鬼腳七
  • 推薦

戈達爾讓觀眾忘記了女主角的妓女身份,就像卡拉克絲讓觀眾忘記男女主人公以外的世界一般,兩人都擁有專注的敘述力量,敘述,敘述~

52分鐘前
  • Kyle
  • 推薦

桑塔格那篇著名的影評,其實也只是點到為止,開了一個小小闡釋的角度。但是結論卻很清楚,這是一部除了結尾,幾近完美的電影。

57分鐘前
  • Peter Cat
  • 力薦

[2019年10月戈達爾√] 獎項收割機時期的戈達爾。可能做得最有趣的還是聲音,技巧用的比較節(jié)制(跟他最具挑釁的片子比起來)但是不少地方依然很新穎(旁白、音樂、完全靜場等等用的都很不錯,皮條客朗讀法國妓女現(xiàn)狀那段太諷刺了,戈達爾應該自己還擔任了一段配音[imdb顯示未署名])。除了有趣的小標題之外還用到了字幕技巧。把女主角的臉跟德萊葉的[圣女貞德的激情]混剪非常好。最后拐到存在主義哲學探討上其實有些跑偏了。

58分鐘前
  • 胤祥
  • 推薦

8.4 十二幕劇,正側面看個遍,就后腦朝著你,妓女行業(yè)介紹,繞臺球室獨舞。她看圣女貞德看哭了,她不是個妓女,她是個存在主義妓女。

59分鐘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薦

戈達爾對其跳剪、宣言等獨特手法最為節(jié)制的一部電影了吧??赡苷媸翘珢郯材龋灾掠诓簧岬谩半S心所欲“的雍破壞一切的新浪潮思想和政治化電影做法,去破壞貞女與妓女的形象平衡度,以及那些從中蔓延開的完整悲劇。

1小時前
  • seamouse
  • 推薦

本該給觀眾留下些什么情感的故事,最終卻給觀眾留下一堆思考,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意義吧。但是,戈達爾本人無疑也是個矛盾體:他一方面強調著語言和交流,另一方面又顯而易見地拒絕著觀眾,無論他怎么詭辯;一方面讓一切都發(fā)生在最表象的畫面上,拒絕給予解釋,另一方面卻又因為他的影評人身份作祟,不斷地通過引用/反對他者來構建自身。不如這么說:當他試圖站在電影反面的時候,也一定丟掉了一半電影。

1小時前
  • 圓圓(二次圓)
  • 力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