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不相信愛情的單身狗, 恭喜你,此片絕對是你的勵志片。 而我恰恰是個有精神潔癖的浪漫主義者,所以抨擊這個電影是必然的結(jié)果。 我討厭LA LA LAND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傳遞的那種價值觀。成功(野心)比愛更重要。 你想想導演對他所謂夢想的設(shè)定: 演電影,成名,嫁給有錢人,有錢。 開爵士酒吧,終于賺錢了,全是人,有錢。 所以整個電影對夢想的定義就是,有錢了。 呵呵。 仔細說來這個爆裂鼓手的導演真的不適合拍愛情片啊, 簡直是愛情片的災(zāi)難。 他的爆裂鼓手里電影剛開始十分鐘男主就因為進了樂隊要專心打鼓和女友分分鐘說分手。 愛情在這個導演眼里就跟賣菜一樣。 現(xiàn)在真的來正兒八經(jīng)迫害愛情電影了。這種愛情觀導向真的要教壞小朋友。 雖然說LOVE這個詞已經(jīng)被陳詞濫調(diào)說了無數(shù)遍,幾乎被用壞了, 現(xiàn)在宣揚愛,誰就被罵成撒雞湯。 你看看這個片有多火就該知道當今世界的主流價值觀早就把成功和個人主義奉為第一位了。 人們不相信宗教,不相信愛情,只相信自我成功的實現(xiàn)。 在此我不附上任何評價,也不知道這是時代的進步還是悲哀。 再說愛情, 這個世界的浪漫是如此廉價了嗎。 是燈紅酒綠, 是一曲對唱, 是瞬間同居, 是無法退讓妥協(xié)磨合就散。 是多年以后的一聲嘆息? 別用自己那點野心和自私說成生活本就如此。 不夠愛,就滾好嗎。也不要多年以后留下廉價的眼淚。 愛情是很多妥協(xié),很多犧牲,很多痛苦,很多付出。 不是簡單的,“OK,你只管自己的事情,那我們分手吧”。 "OK,我要去巴黎了。異地咋辦?看著辦唄?!?如果只是簡單的小言情下也無可厚非,只是請不要在結(jié)局把立意抬的這么高好嗎。 因為,明明就啥都不是。 不經(jīng)過點歇斯底里,分分合合,不聚不散,根本就不配說是深愛過。 請問男女主究竟為他們的感情做出什么犧牲和付出了?如果男主是為了女主過的更好,暫時放棄他的爵士夢,還情有可原的話,那女主究竟干什么了?除了作,無止境的作!再者,男主暫時放棄爵士追求流行樂說到底也SERVE他自己的INTEREST。 當鏡頭轉(zhuǎn)到女主一身名牌成為明星趾高氣揚去買咖啡的時候,當鏡頭轉(zhuǎn)到她嫁了富豪住進豪宅時,我真的覺得自己走錯了影院。不好意思,這樣的三觀我無法接受。這樣的成功我也不能茍同。 OKAY,如果真的你是為了夢想不擇手段,就請你做婊子做到底。不要在走入當年舊情人開的酒吧時,感嘆萬分,賺觀眾眼淚。情圣也讓你做了,夢想也讓你追了,你是有多完美? 仔細想想女主真是很可怕的人,見不得男主成功,用他的夢想道德綁架他讓他不爽。只是因為自己一事無成游手好閑。自己卻因為一場話劇失敗和別人的閑言碎語就徹底放棄回老家不見人。這樣的態(tài)度也可以最后成功?這樣的成功也來的太方便了吧。結(jié)果真的輪到她自己的機會來了,卻沒有為這段感情爭取過半點。 所以這個電影。 夢想也沒交代清楚,愛情也沒交代清楚。 他們怎么就相愛了?是因為真心心心相惜,還是電影中指出的落魄時相互取暖而已? 他們怎么就分手了?是因為堅持不了3個月的異地戀?還是女主越來越紅地位懸殊了? 女主對演員夢想的追逐,究竟是因為喜歡演戲,還是只是想做大明星,嫁給富豪? 男主對爵士夢想的追逐到底在哪里。他為什么會放棄流行音樂,是因為賺夠了錢?之前那段對爵士幾乎放棄的說辭去哪了?導演對于流行音樂的嘲諷和貶低也很disrepectful,好像音樂就有貴賤之分一樣。想當初爵士也稱霸過整個音樂市場好嗎,也就是說,它就是當時的“流行音樂”啊。 太多未解之謎。 不是用春夏秋冬的流水賬能說明的。也不是用一句5年后能敷衍的! 唯一一段賺足觀眾熱淚的現(xiàn)實和夢想的對比,拜托那是照抄“與莎莫的五百天”玩剩下的好嗎? 抄襲,赤裸裸的抄襲啊。。。。。救命。 故事可不能這么講啊,大哥。 我是付錢來看電影的,不是付錢來聽音樂劇的。 不好意思,這樣三觀不正,邏輯混亂的電影不能忍。 真不能忍。 就算有LA華麗的外衣也抵擋不住內(nèi)里那股銅臭氣。 不過如果歌舞片是看個開心就好,那么我承認我是太認真了。呵呵噠。 P.S.,關(guān)于評論的一些補充: 后記1.有網(wǎng)友認為我瑪麗蘇。男女主不在一起我就不開心了。 說實話,我強調(diào)很多遍,要黑就一身黑,像爆裂鼓手。 要喪就喪到底,就像藍色情人節(jié), 要純愛就純愛到死,就像戀戀筆記本。 不要既唱歌,又跳舞,既純愛,又現(xiàn)實,既要錢,又舍不得愛。 弄出一付我是逼不得已,我是身不由己,是社會逼的,是現(xiàn)實逼的,是好萊塢逼的。 我只能用一個詞形容。hypocrite. 當然這也是很多美國人的價值觀, 看上去很美,就好。 i will always love you,然后就分手再也不見。 這樣的I love you簡直是一種詛咒。 后記2.有評論問我多大。 請問我多大和這個觀點有關(guān)系嗎? 好像這年頭相信愛情的人都很幼稚一樣。 好像輕易放手就是一種更高尚更成熟的做法一樣。 好像有愛情潔癖的人都他媽是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處女一樣。 更有甚者直接人身攻擊我不經(jīng)世事在這里嘩眾取寵。 我想說,嘩眾取寵的是這部電影。 打著夢想的旗號,披著愛情的羊皮,說著一個既不是愛情也不是夢想的故事。 關(guān)于年齡的問題。答案是, 我不小了。 但仍然相信因為夠愛所以仍然可以在一起的事情。 相信相遇6個月因為夠愛就閃婚然后美好的在一起不分離的愛情。 也相信經(jīng)歷了3年異地因為夠愛還是結(jié)婚生子在一起的愛情。 唯一,一點執(zhí)拗和偏執(zhí),就是不能容忍, 這樣輕易說分手的感情,叫做深愛。 如果這都算愛情, 如果分手遺憾更成全了你心目中的永恒, 那么那些相濡以沫一輩子不離不棄的感情變成了什么。 回到原話, 就算我80歲了,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 真的愛就是不離不棄。 其他, 都他媽是佯裝愛情的騙子。 骨子都是愛自己。 不是愛對方, 也不是愛愛情本身。 現(xiàn)實世界是很殘酷,如果長大和成熟意味著妥協(xié)對愛的標準。 認為只要曾經(jīng)擁有都算愛情的話。 那這輩子要留多少不值得的眼淚。 真的愛,不會走。 反之,亦然。 套用我最好朋友COCO的一句話, 愛情,至上, 怎么了? 后記3. 說來很悲涼。 我的原則就是。做人。做夢。做愛。都要做到極致。 一定要爭取。 我最喜歡的電影《伊麗莎白小鎮(zhèn)》里說, those who risk, win. 要夢想,就不擇手段去追啊。 喜歡的人,夢里夢到就去見啊。 愛的人,怎么能輕易放棄。 愛都能輕易放棄了,你的人生成什么了。(這句話是高曉松說的。。) 如果什么努力都做了。 我認。 都是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下去。 不要回頭。不要哭。不要像電影里一樣,想what if。 用力愛,努力活,去撕??! 奧斯汀有一睹涂鴉墻, 上面寫著:love is the only magic。 相信愛情,就是相信人性。 我愿意相信。 后記4. 時隔半年再回頭來看, 沒有之前那么執(zhí)著了。 對于感情,我很認真。我很忠實。我們也都努力過了。那就夠了。 人生有什么大不了。 一定要呆在對方身邊,為此放棄一切的感情也是可悲的。 要先愛自己,實現(xiàn)自我,才有能力感染別人,給你愛的人快樂。 真愛的確是一輩子的不離不棄。是有人要犧牲要妥協(xié)要承擔要付出的。不是平白無故。 但對某些人來說,廝守在愛的人身邊,放棄自己的夢想不顧,是不會真正快樂的。 逼迫對方放棄自己的夢想,廝守在你的身邊,對方也不會快樂。 真正快樂的,是你情我愿。 是拉著彼此的手,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更大的可能。 不是一句”來我家吧“, 而是,“我跟你走”。 不過,如果你有幸,遇見那個和你紅塵作伴瀟瀟灑灑,喝酒談天看星星大海的人, 已經(jīng)是很幸福的事。 只是,不要賴社會,賴現(xiàn)實,賴緣分拆散了你們。是你們自己,拆散了自己。 沒有拆散真愛的現(xiàn)實,只有不夠愛的感情罷了。 別人都做到了。就別騙自己了。
《愛樂之城》不僅僅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畫廊,懸掛著那些受人推崇的經(jīng)典作品,而是把這些「新」和「舊」融合在一起,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現(xiàn)代化、帶有鮮明個人風格的手法展現(xiàn)出來。如果你想優(yōu)雅地欣賞《愛樂之城》,看這篇!
溫馨提示:下文為2月6日修改版本,調(diào)整了結(jié)構(gòu)、添加了圖片、減少了劇透:) Enjoy~
講真,看《愛樂之城》的那天非常曲折。
倫敦試映當晚, 我和@阿猴HOSEA 沐浴更衣, 正準備盛裝前往。 手機突然嗡嗡響, 郵件提醒說: 倫敦地鐵又罷工了?。?!
于是收起高跟鞋, 踩起運動鞋, 冒著淅淅瀝瀝的小雨, 一路小跑! 卡著點終于趕到電影院, 取票的隊卻有1500字作文那么長。
我們等啊,等啊,等, 終于排到, 注意,此時離電影開場只剩兩分鐘!
工作人員鼓弄了好一會兒,抱歉地說道: 「哦,我的老伙計!我們的機器突然壞了,打不出票!」
正在我們百爪撓心、愁眉不展時, 一位熱心的管事兒阿姨湊了過來, 隨手撕了兩張紙,刷拉拉地畫了幾筆, 遞給我們:「就拿這個去檢票吧!」 此刻,我們仿佛看到,阿姨胸前的紅領(lǐng)巾, 正迎風飄揚!
于是,這個懷舊的夜晚,就在這獨一無二的手寫開場白中,拉開了序幕!
《愛樂之城》(La la Land, 2016)是導演達米安·沙澤勒(Damien Chazelle)的第三部作品。
他的上一部作品是《爆裂鼓手》(Whiplash,2014)。也是這部電影讓他一鳴驚人,好評如潮水般涌來,勇奪第87屆奧斯卡最佳剪輯。
談到達米安電影的成功,他的搭檔,作曲家賈斯汀·赫維茲(Justin Hurwitz)功不可沒——賈斯汀是《愛樂之城》和《爆裂鼓手》這兩部電影的作曲家。
達米安和賈斯汀是哈佛同學,一起組過樂隊,深厚的革命友情讓他們可以更好地包容、理解和創(chuàng)作。
談到拍攝《愛樂之城》的初衷,達米安說: 「我想試著談?wù)撘幌拢荷詈退囆g(shù),夢想和現(xiàn)實,能怎樣融合在一起?!?/p>
想來想去,他認為音樂是最好的表達方式,所以,才通過音樂和舞蹈拍攝了這部片子。 這個想法與賈斯汀一拍即合,他花了很久去譜寫劇中男女主角的主旋律。 于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了這部純粹、浪漫、自由、明亮,讓人百聽不厭、百看不厭的電影。
飾演男主角賽巴斯汀的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為了詮釋好鋼琴家的角色,在影片開拍之前,曾花了三個月練習電影里的鋼琴曲。
談到《愛樂之城》的音樂時他說: 「我連續(xù)三個月每天花四個小時練琴,按理說我應(yīng)該不想再聽到這些歌了,但它還是如此地打動我?!?
值得一提的是,《愛樂之城》一些重點歌舞片段的配樂是在曾經(jīng)錄制了《雨中曲》的錄音室完成的。
所有的樂器在同一個房間錄制,人聲也是。
雖然是一種非常傳統(tǒng)的錄制方法,但是達米安和賈斯汀都認為這是最符合《愛樂之城》的錄音方式。
《愛樂之城》原計劃的主演并不是高司令和石頭姐。
男主角本來要用《爆裂鼓手》的主演邁爾斯·特勒(Miles Teller),女主角本來想邀請艾瑪·沃森(Emma Watson)。但邁爾斯辭演,艾瑪為了真人版《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2017)拒絕了《愛樂之城》。
所以,我們看到了現(xiàn)在的男女主角:米婭(由Emma Stone飾演)和賽巴斯?。ㄓ蒖yan Gosling飾演)。
導演在采訪中曾說道,他認為石頭和高司令是最接近經(jīng)典好萊塢情侶形象的男女演員。
而《愛樂之城》的制作人也承認,他們倆在熒幕上的化學反應(yīng)無人能敵。
其實,這并不是愛瑪和瑞恩的第一次合作,他們曾經(jīng)合作過《瘋狂愚蠢的愛》(Crazy, Stupid, Love,2011)和《匪幫傳奇》(Gangster Squad,2013)。
雖然高司令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但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屬于女主角米婭的電影。
石頭姐在本片中獻出了她最美麗、活潑、靈動的演出,從唱到跳,給予觀眾無限驚喜。
還有她那如海般清澈的眼睛、雪白的肌膚以及迷人的小腿,設(shè)成屏保絕對有晚餐少吃一碗飯之功效……
如果說《愛樂之城》的主角已經(jīng)足夠奪人眼球,那它的配角絕對是藏龍臥虎。
在《爆裂鼓手》里憑借魔鬼老師的角色,奪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J·K·西蒙斯(J.K. Simmons),在《愛樂之城》中飾演酒吧老板Bill。
雖然出場戲份不多,但刻薄的形象相當傳神。
在影片中飾演男主角老友,并邀請他加入樂團的吉他手Keith,是由約翰·傳奇(John Legend)飾演的——他本人是R&B唱作人和鋼琴家,九次奪得格萊美獎。
傳奇哥在電影中演唱了一首《Start a Fire》,那真是前奏一出,就準備好尖叫了……
哐哐哐,敲黑板,本文的重點來了!
能不能優(yōu)雅地欣賞這部電影,就看這個Part了!
我看過《愛樂之城》導演達米安的一個采訪,他在采訪中提到《瑟堡的雨傘》給他的影響。他說:「一開始五分鐘,我在懷疑這部電影不會每一句臺詞都要唱出來吧?」但是看到最后,達米安卻被電影深深地打動了。
他說:
「It's close to my heart in a special way?!?/p>
《愛樂之城》也確實讓人想起六十年代的法國導演雅克·德米(Jacques Demy),他的經(jīng)典之作《瑟堡的雨傘》(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1964)和《柳媚花嬌》(Les Demoiselles de Rochefort,1967),充滿了法式的詩意與甜蜜。
正是因為這份對歌舞片的喜愛,《愛樂之城》有一種滲透在骨子里的,深深的迷影情結(jié)。
所以,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fā)現(xiàn)整部電影里有無數(shù)個令人驚喜的設(shè)計和彩蛋。
開場的那段高速公路上的群舞,致敬了艾倫·帕克著名的追夢歌舞片《名揚四?!罚‵ame,1980)。
《愛樂之城》開場的這段歌舞封鎖高速公路拍了兩天,用了100多個歌舞演員,在場面調(diào)度上讓人無話可說,奉獻了年度最令人難忘、最讓人無法老老實實坐在座位上的開場。
《愛樂之城》的女主角米婭是一個夢想成為好萊塢女演員的女孩,每天不停地面試,卻因為各種各樣無奈又令人發(fā)笑的原因被打斷。
在她的房間里,貼著一張巨幅的海報,上面是英格麗·褒曼。而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也忍不住讓人想起褒曼主演的電影《卡薩布拉卡》(Casablanca,1942):
「 世界上有那么多城市,城市里有那么多酒館,你卻偏偏走進了我這一家?!?
某一次甄選失敗后,米婭沮喪地回到家,同住的朋友們?yōu)榱斯膭钏獛arty換換心情。這時,四個American Beauty上演了一段性感又可愛的Street Dance。
這段舞蹈讓人想起一流百老匯導演鮑勃·福斯(Bob Fosse)的《錯失甜蜜》(Sweet Charity,1969)。在《錯失甜蜜》中,三個舞團閨蜜也在普通的街區(qū)上演過一場激情四射的完美演出。
《愛樂之城》里描繪米婭和賽巴斯汀感情的段落很多,其中最成功的,是用歌舞劇這種形式,把不可言傳的曖昧、浪漫動人的戀愛以及痛徹心扉的爭吵都視覺化地表現(xiàn)出來了。它非常細膩又夢幻地描寫了愛情,那些淘氣、可愛、心動、默契的感覺都傳達的很好。
比如男女主角在山頂上跳的那段舞:Lovely Night Dance。
很多觀眾已經(jīng)看出賽巴斯汀抱著燈柱轉(zhuǎn)了一圈的動作致敬了經(jīng)典的歌舞劇《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1952),在此我就不多做介紹了。
還是這個場景,后來米婭脫下高跟鞋,兩個人跳了一段特別逗趣的舞蹈——也就是《愛樂之城》官方海報上的場景。
比起匆匆出現(xiàn)的《雨中曲》致敬,這段舞蹈的設(shè)計其實更讓人玩味,讓人想起30年代的一部經(jīng)典愛情歌舞劇《隨我婆娑》(Shall we dance,1937)。
《隨我婆娑》的男主角是一個出色的芭蕾舞演員,不過從不是循規(guī)蹈矩的那一個。他暗自在舞鞋上釘上扣板,將踢踏舞跳得出神入化?!峨S我婆娑》里面有個段落叫《Let's Call The Whole Thing Off》,講述男主角帶女主角去溜旱冰,兩個人滑累了就坐下來聊天談情,聊著聊著就跳了起來。推薦大家去找找這個片段看,曖昧中帶著天真可愛,是相當經(jīng)典的歌舞段落。
我看到也有影評人認為這段致敬了《篷車隊》(The Band Wagon,1953)。如果單看場景的話,《愛樂之城》確實更像《篷車隊》。但考慮到具體情境和情感表達,我覺得《隨我婆娑》的滑冰舞更俏皮也更幽默一些。
大家可以在觀影時自行感受~
電影中,賽巴斯約米婭去看由尼古拉斯·雷(Nicholas Ray)執(zhí)導,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主演的經(jīng)典電影《無因的反抗》(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看完電影,兩個人來到格里菲斯天文臺(Griffith Observatory),這里也是《無因的反抗》中,經(jīng)典打斗戲的實際拍攝地。
而至于他們在天文臺里面跳的那場與星空共舞的浪漫華爾茲,有人說致敬了《搖擺樂時代》(Swing Time,1936),不過我也看到有其它影評人寫說這段剪影的舞蹈看起來很像迪士尼的《睡美人》(Sleeping Beauty,1959)。不過不管是哪個,都把愛情萌芽時那種飛翔在天邊的喜悅用影像化的方式表達了出來,相當具有共鳴。
影片的最后,薩巴斯汀彈了一首鋼琴曲,隨著音符,導演向我們展開了一種全新的假設(shè),他們的故事像電影膠片般一幕幕展開,全是鮮花與笑容。
這最后的歌舞場景,用盡了整部電影最華麗最鮮艷的色彩和歌舞,那格外奪目而燦爛的光亮,正照進現(xiàn)實的無奈和欲言又止。
因為最后一段歌舞段落的前提是「假設(shè)」,也就是「Fake」,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在這最后十分鐘里,這部本來就天馬行空的電影,變得更加「不設(shè)限」了。
貫穿整部電影的「舞臺感」,從收斂的舞臺聚光燈效果,變成了一場真正的劇場演出。
說到這一段,就不得不提一下由金·凱利主演的歌舞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1951)。其中有一段近二十分鐘的舞臺場景舞蹈片段,用手繪的舞臺背景搭配龐大的真人歌舞演出,流暢動人,想象力更是讓人嘖嘖稱其,完整看下來,簡直是歡欣雀躍,嘆為觀止。即使以現(xiàn)在的眼光看,也一點不過時。要知道,這可是一部半個世紀之前的電影啊! 后來,這部精彩絕倫的歌舞片,摘得了第2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也被改編成舞臺劇在百老匯和倫敦西區(qū)上演。
總的來說,《愛樂之城》用它優(yōu)雅而浪漫的風格,對現(xiàn)實、藝術(shù)、愛情、夢想,進行了強有力的表達。
它的節(jié)拍就是武器,舞步就是進攻,把觀眾帶進了一場視聽盛宴,一個五光十色的夢。
它讓人回想起當年的米高梅—— 那個擁有107座奧斯卡小金人的米高梅,那個麾下明星比天上星星還多的米高梅。 還有那個歌舞片全勝的鼎盛年代,充斥在膠片里的歡歌笑語與無限輝煌。
導演達米安表示,他很高興大家看到了《愛樂之城》里的那些經(jīng)典致敬。
但他希望自己所做的: 不僅僅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畫廊,懸掛著那些經(jīng)典作品。 而是把這些「新」和「舊」融合在一起,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現(xiàn)代化、帶有鮮明個人風格的手法表達出來。
而我,非常感謝有《愛樂之城》這部片子,因為它是那樣睿智而巧妙地,創(chuàng)造了新時代的歌舞劇電影。它給了觀眾機會,去好奇、去享受、去了解。
這也是為什么,我覺得它是今年情人節(jié)比約會更值得期待的事情。
如果你: 浪漫 感性 向往愛情 懂的電影 愛聽音樂 充滿熱情 還有夢想 熱愛生活
……
請,不要錯過它,《愛樂之城》。
提前祝大家, 情人節(jié)約會順利。 (●'?'●)??
如果喜歡我的影評, 別忘記喜歡或者推薦哦~~~
更多關(guān)于旅行、攝影、藝術(shù)、生活的好玩內(nèi)容,請移步微信公眾號:小墨與阿猴(id:xiaomoyuahou),我們等著好奇的你哦~~~
(文/楊時旸)
“可是,這太懷舊了?!薄熬褪且驗樗珣雅f了啊?!碧幱跓釕僦械拿讒I把自己寫的劇本分享給男友塞巴斯蒂安。她不太自信,急需鼓勵,但也害怕言不由衷鼓勵會鼓動著自己更加不切實際,但塞巴斯蒂安真的喜歡那劇本中散發(fā)著的迷人的懷舊氣息。有關(guān)懷舊的這兩句對話幾乎就是85后導演達米安·沙澤勒借著男女主角的口說出了自己的心緒。
是的,《愛樂之城》是一部“太懷舊”的電影,顯得和這個時代大銀幕上溢出的塑料感的流光溢彩格格不入。達米安·沙澤勒像個堅定的反潮流者,懷揣著一顆與生俱來的老靈魂,固執(zhí)地把一個當代故事涂抹上做舊的色彩。從開場那段在擁堵的高架橋上的歌舞開始,這一點就已經(jīng)顯露無疑。其實,不只是色彩和韻味,《愛樂之城》中的一切都是“懷舊的”——愛情、夢想、失落與遺憾,這些主題又有哪個沒有泛著復古的光澤呢?換句話說,這部電影有著有趣的“分裂”,它有著與眾不同的、夸張的外部形式——大規(guī)模的歌舞和那些烘托感情的超現(xiàn)實拼接,而與此同時,它故事中的一切又都如此古典。
客觀地講,無論是出演塞巴斯蒂安的高司令還是飾演米婭的石頭姐,他們的舞姿也不過爾爾,并不花哨和討巧,但就是有一種特別貼合主題的、恰如其分的笨拙。這個故事書寫了愛情最經(jīng)典的樣貌:二人識于低微,相互扶持,堅信未來終會閃耀。淪落于飯店彈奏圣誕歌的塞巴斯蒂安夢想恢復爵士樂的偉大傳統(tǒng),屈居于咖啡館做服務(wù)員的米婭堅信戲劇的獨特力量,但現(xiàn)實卻有著不動聲色的強硬和殘忍,他們各自偶遇機會,也曾短暫迷失,后來在某個岔路失去了彼此,又在多年后重逢,但也只能相視一笑。你看,還有什么比這更古典的都市愛情故事嗎?所以,北上廣的年輕人們對于這部電影心有戚戚,并不令人意外,一對兒奔赴大城市實現(xiàn)夢想的年輕人,在各種阻撓中,奮力抓住彼此。那對戀人又是多少人的鏡像呢?
貧困中的熱戀,分手后的成功,夢想的通路與歧途,人生的一切不可知與不可得。《愛樂之城》中呈現(xiàn)了愛情在普遍意義上的一切甜蜜與哀愁。從某個角度看,它像是歌舞版的《Begin Again》,又像是《愛在……》三部曲中的男女主角錯失了彼此后的續(xù)集,他們的愛情突然而至,降臨如電光火石,最終到了岔路的路口,二人也同樣不知所措,順水推舟,各自漂流。他們坐在山頂?shù)拈L椅上,米婭問,“我們到哪了?”塞巴斯蒂安顧左右言它地說了個地名,米婭說,“我是說我們之間走到哪了?”是啊,這幾乎是每一對戀人的終極命題。你總要有個說法,要么更進一步,要么各自撤退。在很長的時間里,他們都處在了一種小心翼翼維系平衡,但故意躲避抉擇的狀態(tài)中。那種狀態(tài)不可能永恒,但就是那種微妙的不可知讓所有人迷醉。或許,這種感覺才是熱戀吧,搖晃、刺激、一切都有可能,而一切也都會在瞬間熄滅。
《愛樂之城》的有趣之處在于,它不只呈現(xiàn)了某種熾熱,還呈現(xiàn)了愛情中的吊詭。塞巴斯蒂安的老友在他落魄時來找他,讓他加入自己的樂隊,有著不錯的薪水,大公司的資源,全國的巡演以及各大雜志的封面,只是,那音樂有點別扭,部分滿足自己,部分服務(wù)他人,按照塞巴斯蒂安以往的性格,他或許會不屑地拒絕,但彼時,他已經(jīng)反抗得太久,即便他再格格不入,即便他再有著“原教旨主義”的爵士夢,但他也會被潤物無聲的現(xiàn)實感染和融化掉一角。他接下了那份工作,逐漸沉溺于掌聲和商業(yè)回報。他覺得自己的選擇會討女友米婭的歡心,至少這些物質(zhì)基礎(chǔ)會讓二人的關(guān)系更加穩(wěn)定,但在米婭心里,對方的行為或許正在流于平庸,那些時髦的電子音樂正在默默地腐蝕這個男人曾經(jīng)堅固又偉大的夢想,現(xiàn)在,坐在自己面前,討論著巡演和收益的塞巴斯蒂安,不過正在成為一個操持著鋼琴的業(yè)務(wù)員,開始認可平庸,甚至享受平庸。有時,愛情就是如此不可言說,有些人注定只能彼此牽手走過荊棘,有些人只能共同享受坦途,當你覺得為了討好對方,試圖改變自己,有時卻正在走向反面。
《愛樂之城》呈現(xiàn)了愛情和夢想,但其實并沒有聲嘶力竭地歌頌愛情與夢想,它寫它們的光彩,也寫它們的無奈,那些意料之外的欣喜,也有命中注定的分離。所以,你眼見著愛情即將成全,夢想即將成功,但導演就傾覆了一鍋雞湯。米婭和另一個男人在一起甜蜜的生活,成為耀眼的明星,塞巴斯蒂安有了自己的爵士俱樂部,面對人頭攢動的觀眾,他無需再去用那些時髦的音符迎合大眾。你說,這一切是人們努力奔赴的結(jié)果,還是命運中不可捉摸的定奪?他們就是無法在一起實現(xiàn)這一切,圓滿終是夢幻。
出生于1985年的導演達米安·沙澤勒對于音樂題材有著近乎偏執(zhí)的熱愛,無論是上一部備受關(guān)注的《爆裂鼓手》還是這次的《愛樂之城》,其中的主人公都像他自己一樣執(zhí)著又瘋狂。而他也不只會書寫癲狂,他會在不經(jīng)意間給你柔軟的一擊。米婭曾經(jīng)隨口說了一嘴,自己的老家在一座圖書館的前面,在他門分手許久之后,一個導演的選角電話打到了塞巴斯蒂安的手機上,他憑借著那句話的印象,找到了米婭的家。愛情意味著,有些事,你偶然提起,我卻永遠記得。
這部電影的原名是《La La land》,這個詞匯很難準確的翻譯,它是洛杉磯的昵稱,也是俚語中迷醉和白日夢的意思。米婭和塞巴斯蒂安多年后的重逢,他們相視一笑的告別和那段音樂中對二人感情的回溯與幻想,這一切,在如今看來就像個泡沫與幻夢。啦啦啦,我們唱過,然后淡忘。
對不住大家,這部能在豆瓣能刷到9.1分的《La La Land》,我就是要唱唱反調(diào)。國內(nèi)的朋友也別急,3月就會上映了。這里還有個海量劇透預(yù)警,如果你仍然期待花兩個小時做一場夢,這篇也先別看了。
去看的原因很簡單,身邊的少女朋友強行喂我吃了一顆安利:此片關(guān)于夢想,關(guān)于錯過,最重要的是,畫面美到無藥可救。最后,我還體驗了傳說中的『男默女淚』,因為少女語重心長的致命一擊:『真的好感人,我都看哭了呢......』
然而我坐在影院里,硬生生也沒擠出一滴眼淚。
當然,電影有很多用『你厲害啪啪啪』來追捧的點,一開始的長鏡頭就值得讓人倒吸一口冷氣,從音樂到歌舞到攝影都可以給五星好評,最后一段蒙太奇相信也是賺足淚水。金球獎也是集齊七枚召喚神龍了。
不過就憑人設(shè)硬傷這一點,就讓我一直很出戲。
簡單說下這對cp。石頭姐扮演的女主Mia,設(shè)定是一個兜里揣著女明星夢實際卻在洛杉磯屢試屢敗的loser,6年來事業(yè)毫無起色,平時在咖啡店主職發(fā)夢,兼職打工,愛好宅。而高司令這位男主Seb,是略顯清高的爵士發(fā)燒友,無奈生不逢時,要么是在餐廳可有可無地伴唱,要么是在派對唱小曲兒助興,總之靠走穴混場營生。都挺慘的。
兩人好上之前,一共三次眉來眼去。
第一次,在頗有山雞特色的世紀大堵車中,開小差路怒癥女司機向超車男司機比中指。
第二次,在圣誕夜忘帶鑰匙無法回家的馬大哈女主,一只孤魂野鬼飄到男主伴奏的餐廳,剛想表達對男主才華的艷羨之情,卻因失業(yè)男主心情不佳被澆冷水。
第三次,女主發(fā)現(xiàn)男主是派對助興樂隊主唱,故意點唱大俗辣歌曲。后來不知怎么的,派對結(jié)束,插著隊找著車兩個人就跳起了踢踏舞......
這,這就好上了......
不過畢竟是兩個顏好的落魄人,不管人家有沒有溜進閉館的科技館星空下飛起,在一起也是名正言順。
童話故事里的愛和夢想都是有敵人的,按照編劇的套路,就是要開虐了。那么問題馬上就來了!
石頭姐和高司令在一起之前有這么個現(xiàn)任,而石頭姐搖著『我要去追尋我的愛情了!』的大旗,竟然吃著飯就甩臉走人了,留下現(xiàn)任和現(xiàn)任的朋友們一臉懵逼。看到這里,我就想,導演覺得觀眾是會被主角光環(huán)閃瞎雙眼的,并且人設(shè)離崩也不遠了。
當夢想不能變現(xiàn),高司令的舊時好友John Legend向他拋出了橄欖枝,『00后不買帳有毛用,爵士就是被你們這種老古板害死的!』。高司令欲拒還迎,領(lǐng)著可觀的薪水,擼著鍵盤和樂隊巡演去了。
此處插播一場高潮戲。男主回來給女主過生日,女主開作,你老出差我倆咋整?你真的喜歡那種音樂?接著步步緊逼,你的音樂夢想似森莫!男主一句話拆穿,『你當初和我在一起就是為了讓自己感覺好』,當真是說得一點也沒錯。女主甩著怨婦臉就走,飯焦了,留下嗶嗶嗶直響的警報器。
與此同時,女主心里打著靠原創(chuàng)話劇一炮而紅的小算盤,吭哧吭哧埋頭苦寫。還有一個小細節(jié)不知道大家注意到?jīng)]有,曾經(jīng)的好閨蜜跑來和女主說『求帶飛』的時候,女主不經(jīng)心地回復,『可這是我一個人的獨白話劇耶!』,我當下就翻了個白眼。
首演當天,出差的男主沒出現(xiàn),臺下觀眾寥寥,租的劇院也沒回本。多少人日復一日地經(jīng)營著自己的夢想,而女主只演了一次,就帶著碎一地的玻璃心哭著鬧著回娘家去了。
所謂夢想,她不配。
要不是男主開著老爺車找去女主老家,在住宅區(qū)亂按喇叭只為叫醒一個有手機的女人,輪得到女主去試鏡講自己姑姑的巴黎奇遇記?
另外,男主當初去巡演,女主拼命打著夢想的幌子捆綁,而女主試鏡時聽說要去巴黎排3個月拍4個月,卻頭也不回地表示『我愿意』。
后來的事,大家也知道了。
五年后,男主真的完成了開一個爵士酒吧的夢想,座無虛席我眼中卻只有你。
女主成為了家庭事業(yè)雙收的閃亮明星,她挽著體面的丈夫坐在bar里,卻腦補了和前任的結(jié)局。于男主的夢想,她貢獻的,不過一個logo和當年一瓢冷水而已。
這并不是什么『要夢想還是要愛情』的人生命題,在最后一段蒙太奇里,閃耀的只是噼啪作響得荷爾蒙。
他們要的從來都是夢想,尤其對女主來說,可能和誰走入婚姻都一樣。那也說不上什么錯過了,只不過在那個時間那個地點,我遇到過那個你。
<一>
十二月在三番看的La La Land,上映的第一個晚上和兩個朋友一起去看的。結(jié)束以后朋友分別打Uber和Lyft走了,我住的比較近就去坐地鐵回家。
走出地鐵站的時候,快午夜了,街上很空,一兩個從對面走來的人,除此以外,只有路燈。雖然這條路我已走過無數(shù)遍,幾乎每天下班回家都會走,但是突然,out of nowhere,一種莫名的孤獨從心里升起來,好像瞬間被拉回了電影里Mia參加完party發(fā)現(xiàn)車被拖走只好自己走回家的那個夜晚。
啊,原來我還在電影里沒有出來。
沒有同伴,沒有車,和熱鬧告別以后獨自走的一條的回家的路。路過街邊酒吧的時候,我像電影里一樣,朝酒吧里望一眼,希望能看到一個氣質(zhì)很好的在彈鋼琴的人。
That someone in the crowed.
每一個剛來到大城市的我們,希望被發(fā)現(xiàn),被賞識,遇到貴人,發(fā)掘潛力,證明自己很好,很值得被愛,很充滿希望。
Except you don't always find that someone.
第一個瞬間,是有關(guān)在這座城市里的迷茫與失意的瞬間。
<二>
看完電影回來發(fā)了一條短評。
有個朋友看到了問我,所以是想到誰了?
想到誰了呢?想到在劇場里旁邊女孩好看但又不敢多看的側(cè)臉,想到深夜醒來突然想到的詩句,想到一個春日的夜晚,在海邊散步拍照閑聊大笑,想到一個秋日的午后,車里放著Jazz,載著喜歡的人緩緩駛過金黃色的三番街頭。
所以我說,并沒有特別想到誰啊,想到很多自己。
非常喜歡的是石頭姐和高司令在山頂散步去找車的那一段,兩個其實已經(jīng)深深被對方吸引的人,卻都要死死咬定對對方?jīng)]感覺,但又對對方的沒感覺表示質(zhì)疑,充滿了戲劇性。
但這其實是我們這代人愛情的寫照不是么?
“喜歡一個人也不能表現(xiàn)得需求感太強,否則會嚇跑對方”,“在一段關(guān)系中,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給彼此以空間”,這些現(xiàn)代都市愛情的common sense很多時候讓人們不太表達自己真實的最強烈的情感,或者選擇性地表達。
一個小細節(jié):末了,石頭姐說,啊我的車就在這里了,你的車停的遠么要不要捎你一段?高司令說,哦不用了,我的車就在附近。然后石頭姐開走了。高司令走了很久走回了他們散步剛開始的地方,上了車。
第二個瞬間,是有關(guān)這個時代的我們在愛情面前的口是心非。
<三>
看完電影之后的日子里我開始一遍一遍聽電影的原聲soundtrack。新年的時候在玻利維亞旅行,我感覺要寫點什么辭舊迎新,想了一想,摘了soundtrack里面一段的歌詞:
Here's to the ones who dream,
Foolish, as they may seem ;
Here's to the hearts that ache;
Here's to the mess we make.
這段歌詞是Mia在試鏡(audition)的時候講述她一個曾經(jīng)敢于光腳跳入冰冷的河里的阿姨的故事的時候唱的。
I remember that she told us she jumped in the river once,
Barefoot.
She smiled, Leapt, without looking.
And She tumbled into the Seine!
The water was freezing she spent a month sneezing,
But said she would do it, again.
跳入冰冷的河里當然是一個比喻,這段歌詞真的想講的是,真正敢于追夢的人都是某種程度上非理性的,有那么一點點的瘋狂,在別人看起來好像很傻。但卻正是生活中那些瘋狂,心痛的時刻讓我們感受到情緒的波蕩起伏,讓我們感受到我們此時此刻在鮮活地活著。
A bit madness is the key, to give us new color to see.
第三個瞬間,是有關(guān)追夢時的鮮活和色彩。
<四>
我覺得La La Land擁有一個絕好的結(jié)尾。
已為人妻的Mia和丈夫路過那個曾經(jīng)由她提議名字的酒吧,坐定,看到昔日的男友重新彈奏一曲。所有的時光回轉(zhuǎn),他從第一天起所有的決定都不再一樣,不再有爭吵,不再有分離,他和她一路走下來,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然后曲畢,回到現(xiàn)實,什么都沒有改變,她看向他,他看向他。劇終。
為什么不是一個happy ending?因為生活就是這樣啊,有不完美才有遺憾,有遺憾才有執(zhí)念,有執(zhí)念才明白那些道理,才知道原來生活中的美好是如何的。
如果時光再來一遍,你的選擇會不一樣么?
十年前一部戀戀筆記本,十年后一部愛樂之城。說的都是錯失的夢想和愛情,演的都是浪漫的不著調(diào)男文青和性格張揚又復古風格的美國小妞。今夜愿你們都與愛人共舞,永浴浩瀚星河。
不過是一個很俗套的故事。復古還真的一點都沒看出來,把洛杉磯拍得像instagram旅游號,高司令從頭到尾一副剛睡醒的樣子,和那些經(jīng)典音樂劇電影比起來缺少太多質(zhì)感?,F(xiàn)在連賣給少女的春藥都是那么的廉價。
最動人的永遠是夢想和愛情。但我們沒有在一起,這就是現(xiàn)實。
你可以無限接近電影,當演員,寫劇本,挨著英格麗·褒曼的照片睡覺,在《卡薩布蘭卡》的陽臺外上班,但生活永遠不會成為電影。夢醒時分你看著與你共浴亦真亦幻的泡影中人,轉(zhuǎn)頭,微笑,離開,這或許是人生最像電影的一刻。
驗證了語文老師的話:只要開頭結(jié)尾精彩,中間無所謂。
本年度最被高估的片子就是La La Land了 一個八五后導演的野心之作 可惜閱歷不足 劇本各種尷尬俗套 各種故作姿態(tài) 浪費了兩個優(yōu)秀演員的表演
今年最浪漫唯美的愛情電影,很多段落讓人有重溫“雨中曲”的感覺。是愛樂之城,也是星光之城,還是夢想和現(xiàn)實緣起緣滅的地方。事實證明有個好的結(jié)尾多么重要,它讓原本平淡無奇的敘事一步登天!多一星給石頭,明年奧斯卡影后堅決站定你~
預(yù)告片里說得沒錯,已經(jīng)沒有人在拍這樣的電影了。即使不是年代戲,手法和色彩運用也極具年代感。滿足了外人對這座城的一切幻想,又為身在洛杉磯的人拍出了這座城會讓你遍體鱗傷的事實。他是真的很愛洛杉磯。 在洛杉磯看La La Land真的是太奇妙的體驗。很特殊的感情。
我們那些曾經(jīng)錯過的美好人生啊……
同比《紐約,紐約》類比《藝術(shù)家》,返璞歸真用音樂、歌舞片形式講述一個通俗化愛情故事,主要技法登峰造極。串聯(lián)影史不同音樂、歌舞類型分支(米高梅、金姐弗雷德、大爵士、雅克德米及當代樂隊片、演唱會電影)在不同段落相映成趣,既是傳承又帶出類型演變,復古又革新,且能升華愛情主題,內(nèi)外兼修。
年度十佳!最后在情字上找到了一個引人共鳴的點,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追逐夢想的旅程,在某個時間點上,一個人遇到一個人,他們一起成長,相互鼓勵,有美好,有痛苦,有成長,有遺憾,這就是人生。導演非常成熟老道,不僅有野心,也有足夠的才華,歌舞元素幾乎就是整個歌舞片的發(fā)展史,適合迷影愛好者。
最后兩人一吻上,眼淚就完全止不住,最后一直是痛哭。那段蒙太奇展示的就是電影的魔力啊!生活給不了的,電影可以給你,是那么浪漫、那么神奇的情感再現(xiàn),最佳的電影造夢時刻。而至于理想、愛情、迷影、歌舞片、懷舊等等其他元素和小技巧反而可以放在之后了。最感慨的仍是電影的魅力,做一場電影夢吧!
這部電影有多好呢?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二十年后的一個傍晚,你開著車(或者車載著你)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揚聲器里開始放起這首電影里的旋律,聽到第一個音符的一瞬間,所有的情緒全都涌上來,就好像二十年前的那個夜晚你第一次聽到它們的時候那樣。
我們在窮困潦倒時愛得一塌糊涂,卻無法在各自功成名就時手拉手出門散步。
感情戲想到的是《阿黛爾的生活》,更猛的是那段“回憶殺”,直接串到《泰坦尼克號》片尾重逢,《藝術(shù)家》式對經(jīng)典的致敬天衣無縫。用音樂和歌舞串起所有往事,假如…或許…可能…夢想與現(xiàn)實沖突的拉城,卻讓心靈相契的人擁有最美的回憶。2016年度最佳!
前一個半小時都在出戲 從5 years later之后才有點感覺 覺得想找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畫風失敗 想找伍迪艾倫的文藝失敗 想找寶萊塢電影一言不合就歌舞失敗 唯獨成功是最后的平行世界橋段 算是能賺觀眾一點同理心
各自夢想實現(xiàn)之時,發(fā)現(xiàn)夢想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假如可以重來,我會在第一次見面時吻你,推掉工作來看你的第一次表演,隨你搬到巴黎去,巴黎也有好的爵士樂,在把孩子丟給保姆的夜晚,開車帶你去吃飯,然后一起走進酒吧,聽別人彈奏我曾經(jīng)做夢都想彈奏的曲子??上?,現(xiàn)實中沒有如果,但電影和想象里有!
看這部片會想起的那個人,一定是忘不了的
二刷。又悲傷又溫暖,藝術(shù)互相影響生命。最後一幕用一場夢、一場電影彌補愛情的遺憾尤為動人,二人因?qū)λ囆g(shù)的喜好相識相知,互相影響、鼓勵、成就彼此的夢想,感情雖沒有開花結(jié)果,卻在各自生命留下不可抹滅之印記??拗x場。
分開以后,生活中我們未必會再相遇了,但在記憶里,我們都還很年輕,我們坐擁無限可能,敢說愛,敢說永遠。其實啊,有過,才是永遠。謝謝你啊,把我變成了更好的人。祝我們各自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