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自知乎 文/六神磊磊 一 老《西游記》很厲害,但是究竟厲害在哪里,大家不一定全都知道。 我們經(jīng)常不知道經(jīng)典為什么是經(jīng)典的。金庸的江湖地位為什么比梁羽生高?梁羽生為什么又好過諸葛青云?很多讀者其實說不出來。 作為一個讀書寫字的人,我從自己的角度給大家解釋一下:老西游記到底厲害在哪里? 這篇文章不談演員們的表演,不談詞曲音樂,也不談攝像、取景之類,只講文字上的東西。 在這一方面,后來的所有西游電視劇和它相比,都有巨大的差距,簡直是尹志平和洪七公的差距。 二 比如大家都知道一句臺詞: “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這是紅孩兒的臺詞,被問的人是觀音菩薩。這句臺詞在《西游記》的原著里有嗎?有的,但是有一點點不一樣。原著是這樣的: “你是孫行者請來的救兵嗎?” 拍電視劇時,“孫行者”被改成了“猴子”。到底哪個更好呢?當然是猴子好。 看起來是一詞之差,但改成“猴子”,這句話就更容易鉆進你的心里;你就更容易記住紅孩兒,這個光著腚的“黑社會二代”、海淀銀槍小霸王,正作死地對著觀音菩薩發(fā)問。 據(jù)說86版《西游記》是三個人編劇的,包括導(dǎo)演楊潔。僅僅從這一句上說,編劇青出于藍了。 再隨手舉一個例子。第四集里,孫猴子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有一天觀音菩薩路過,兩人發(fā)生了一番對話。雙方的臺詞不過幾句,有的是保留原著的,有的是編劇導(dǎo)演自己發(fā)揮的。 保留了哪一句呢? “特留殘步來看你。” 發(fā)揮了哪一句呢? “世上自有救你之人,卻不是我。” 多么好的一句臺詞啊。菩薩這淡淡的一語中,有茫茫宿命,有莫測天機,有些微逗弄,有諄諄誨諭。 它給了猴子多少遐想:世上確有救我的人,可紅塵萬丈,他在哪里呢?既然不是你,那又是誰呢? 這得是一個文字功力多么扎實、又多么聰明有情商的人,才能為菩薩想出這樣的臺詞??? 三 再給大家來講一個小情節(jié),看看老西游記的功夫。 有這么一段情節(jié):取經(jīng)路上,唐僧來到了一個叫“木仙庵”的地方,里面有幾個仙風(fēng)道骨的老人,其實都是松樹、柏樹等變的妖怪,非拉著唐僧作詩聯(lián)句。 唐僧禁不住幾個老妖怪的撩撥,動了詩興,就和他們唱和了起來。 一共作了多少首詩呢?在《西游記》原著里,他們你來我往,共作了七首律詩。吳承恩大概是有點想炫耀詩才,但這些詩其實水平不高,空洞乏味,而且這一段情節(jié)也很拖沓,啰哩啰嗦。 而在電視劇里,七首律詩被砍得只保留一首,恰恰是選了最好的一首。 它的開頭兩句是這樣的:禪心似月迥無塵,詩興如天青更新。 作到最后兩句時,四老一致要讓唐僧來收尾。大家記得是怎么收的嗎? 半枕松風(fēng)茶未熟, 吟懷瀟灑滿腔春。 眾老都鼓掌:“好一個 ‘吟懷瀟灑滿腔春’!”而作為觀眾,我也想說,好一個“吟懷瀟灑滿腔春”! 大家想一下,當時拍《西游記》篇幅那么有限,獅駝嶺、比丘國等等大戲都砍掉了,卻認真保留了這一段,拍電視劇的人真是有一份詩情畫意在。 更難的是,能大段砍掉原著里堆砌的爛詩,唯獨選出最清新的一首,大加發(fā)揮,說明拍劇的人識詩、懂詩。 于是,原書里一段冗長乏味的情節(jié),變成了熒幕上一段緊湊、風(fēng)雅的詩會。它是很有作用的:一路上懦弱無能的肉雞般的唐僧,抓住了這次機會,展露了自己的風(fēng)采。 它會讓你恍然領(lǐng)悟到:“御弟哥哥”并不只是個光會叫“大王饒命”、“悟空救我”的窩囊廢。他一路迷倒那么多女王、女妖,不只是靠一張小白臉,更不是靠器大活好。他是有禪心似月、詩興如天的一面的,是有吟懷瀟灑、滿腔才華的一面的。 四 更厲害的是后面。 在這一場文縐縐的詩會過后,四個老妖怪圖窮匕見,現(xiàn)出了皮條客的當行本色,推出一個女妖怪——杏仙來迷惑唐僧。 在原著里,杏仙用來勾引唐僧的也是一首詩,水平仍然很差勁,說文藝不文藝,說尺度又沒尺度,我看還不如咱們陜北信天游的“白花花的大腿水靈靈的逼,這么好的地方留不住你”來得剛猛直接。 然而拍劇的人是有慧眼的。在杏仙這首平庸的詩中,他看見了一句“雨潤紅姿嬌且嫩”。他的靈感被觸動了,覺得這里面有文章,可以發(fā)揮。 于是在電視劇里,它被生發(fā)成了一首歌。庸俗的“嬌且嫩”不見了,變成了文藝十倍的“雨潤紅姿嬌”。這首歌還被加上一個名字《何必西天萬里遙》。 大家還記得這個開頭么: 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頭春意鬧? 芍藥艷娜李花俏,怎比我雨潤紅姿嬌? 這兩句詞,瞬間畫出一代名妓(妖)的裊娜和嫵媚。這詞太切合妖怪的身份了,因為她是杏,她自然要壓倒桃李、蓋過芍藥的。 按理說,“枝頭春意鬧”這一句是不該出現(xiàn)的,那是宋詞里的句子,唐僧不該早幾百年聽到。但我們是可以原諒這一細節(jié)的。 香茶一盞迎君到, 星兒搖搖,云兒飄飄, 何必西天萬里遙? 歡樂就在今朝, 歡樂就在今宵。 聽著杏仙一唱三嘆,是否連我們不禁都會想:是啊,這美好的良夜,何必西天萬里遙呢? 就像原著中說的:“若肯放開懷抱,長發(fā)留頭,穿綾著錦,勝強如那瓦缽緇衣,雪鞋云笠!” 我經(jīng)常想,如果換了是我,有沒有這個功夫,把一句粗直的“雨潤紅姿嬌且嫩”,變成一首《何必西天萬里遙》?我真的很懷疑。 五 再隨便舉一些86版《西游記》里厲害的文字功夫吧。 例如觀音菩薩曾變成一個老和尚,給錦襕袈裟打廣告,勾引唐太宗來買。她是怎么打的呢?在原著里,這是啰啰嗦嗦一大通話,并不精彩。 但在電視劇里,經(jīng)過大刀闊斧修改,最后拼接錘煉出幾句: “這袈裟,冰蠶抽絲,仙娥織就。穿我袈裟,不入塵輪,不墮地獄,坐有萬圣朝禮,動有七佛隨身?!? 接著,觀音菩薩又給西天的真經(jīng)打廣告,精煉到只有四句: “能超亡者升天,能渡難人脫苦,能解百冤之劫,能消無妄之災(zāi)?!? 熟悉華文的你不妨把它念誦一遍,有沒有感覺到語句的工整?有沒有感到音韻的鏗鏘? 一部25集的戲,數(shù)千句臺詞,處處能見到這樣的錘煉功夫。有些是原著本來就有的,被精煉出來了;有的是原著里沒有的,被演繹生發(fā)出來了。 比如在花果山,孫悟空喝問豬八戒: “俺老孫身在水簾洞,心隨取經(jīng)僧。師父步步有難,處處該災(zāi),他現(xiàn)在在哪里受難?” 聽了猴王這話,我們是不是不由自主像豬八戒一樣感動了:“師兄,你好仁義??!” 又如三打白骨精那一段,唐僧要趕猴子走,怎么才可以用一句臺詞,就體現(xiàn)出唐僧最賤、最作死的效果,而且最能戳傷大徒弟的心? 答案是: “難道八戒、沙僧就不會降妖?” 又譬如在女兒國,唐僧半夜被女王勾引,滿頭冒汗,給女王猛發(fā)“四大皆空”卡,女王該怎么破? 她的回答是:“你說你四大皆空,卻緊閉雙眼。要是你睜開眼看看我,我不相信你兩眼空空。” 唐僧只好又發(fā)來世卡:“來世若有緣分,我們……”女王該怎么用一句話,表明自己追求真愛的決心? 回案是:“我只想今生,不想來世?!? 六 這就是老西游記的厲害,一字一句都那么洗練、那么直白,悄無聲息地鉆進你的心。我們被這部劇征服,絕對不僅是因為幾根威亞、一點特技。 你可能把這部劇看了10遍、100遍,也看不出它的這份功夫。的確,文字的力量,我們常常是察覺不到的。經(jīng)常是它征服了你,你還渾然不覺。 有趣的是,一個作者或者編劇,他的功夫越深、積淀越多、在人情事故上越練達,就反而越?jīng)]有所謂的“文采”了。很多作者以為金庸“文筆不好”,但卻永遠寫不出洪七公出場的那一句話:“撕作三份,雞屁股給我”。 就好像《西游記》劇集里,黎山老母不停地催:商量好了沒,誰留下來娶我女兒呀? 我們?nèi)绻Ψ虿坏轿?,也永遠寫不出沙僧的那一句精妙回答: “商量好了,留下那個姓豬的?!?
先向經(jīng)典致敬
央視老版四大名著真是拍的太經(jīng)典
直到現(xiàn)在,一聽到紅樓夢片頭的第一個撥音,就想起片頭畫面 高山云海一輪紅日,然后寶黛釵初會榮慶堂,榮國府歸省慶元宵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 最后白茫茫厚地高天,各種畫面,滲入心底的悲涼感。
而一聽到 西游記 開頭的 Biu biu 兩聲,馬上腦補 猴子從石頭里面蹦出來,直躥云霄,騰云駕霧。雖然畫面特技現(xiàn)在看起來還是粗糙了,但相信每個人腦子里都能蹦出
孫悟空的火眼金金
豬八戒的憨態(tài)可掬
唐僧說的 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
再不濟,也有沙僧的 師傅被妖怪抓走了!
光評音樂其實很難,有時候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夾雜了太多感情在里面。畢竟陪伴成長的電視劇,到底被吸引是音樂本身,還是音樂喚起的記憶?
試著說幾句,
1)像很多人已經(jīng)說過的那樣,無可置疑,這音樂在當時是Avant-Garde. 關(guān)于這里合成音樂的應(yīng)用前面舌在足矣已經(jīng)說得非常好了。。。。我就記得藝術(shù)人生西游記聚首那集,采訪許鏡清的時候,他說結(jié)合電子樂民樂西洋,是一大創(chuàng)新。比如一直找不到什么音效能讓孫悟空飛起來,古箏不行,豎琴也不行,最終好不容易才找到現(xiàn)在我們都熟悉的那個biu biu~
(此處應(yīng)該有掌聲?。?/p>
電子合成音樂一來契合畫面,二來也把觀眾帶到了那個神話世界里面。
2)雖然沒有歌詞,但是整個音樂發(fā)展和片花內(nèi)容簡直是無縫對接。而整個片花選取也是概括了這部連續(xù)劇的精華脈絡(luò)。
一開頭的音效,先是水花四濺的感覺
然后biubiu的音效出來,石猴出世!
然后主題動機出來,畫面是猴子上天入地
—想來這也是大家對這部連續(xù)劇最基本的印象。
長長的動機?引子,畫面基本都是熱鬧的場面—猴子和各路妖怪。
一來這是大家對西游記最最基礎(chǔ)的畫面印象,猴子打妖怪嘛,而來也有了興奮的感覺—
好,進入主題
主題音樂響起的時候 唐僧師父終于出現(xiàn)了。。。畢竟目的是取經(jīng)。。。
然而背景不變,還是那個biu biu以及開頭動機的音色
按照整部電視劇的基調(diào),如果沒有這個東西,光旋律就太嚴肅了
你看畫面,第二句就切回了猴子酒醉天宮。。。
之后,人聲響起,畫面仙女的舞蹈美??!
'因為女聲在很高的音區(qū),再加上混響運用,給人仙仙的感覺。配畫面絕配
之后主題二次 三次 進入,音區(qū)低的時候是猴子醉酒,天庭駿馬,音區(qū)高的時候是嫦娥的舞蹈
人聲再次想起,這兒哼出了一條完整的旋律,于是畫面是唐三藏孤獨的背影。。(那時候是剛開始沒收徒弟是嗎)
這兒唐僧走在夕陽下,還有猴子孤獨泛舟,都好凄涼。。。。。
但是主題再次出來的時候,師徒四人齊了!
幾句突然插入的短句,讓主題嘎然而止,各種戲諧的畫面,豬八戒撞天婚啊,調(diào)戲嫦娥啊。反正到這兒,我一定會笑。
最后 師徒四人的影子消失在天邊。
片頭的特點
1.電音+民樂的絕妙融合,在80年代那是刷三觀的節(jié)奏;
2.序曲所呈現(xiàn)出的節(jié)奏、曲風(fēng)、遞進關(guān)系均與《西游記》影視劇無縫銜接;
3.民樂的彈撥配合女聲簡直美哭,配合手鼓電音管樂的推高,將歌曲的玄幻色彩異域風(fēng)情升華。
西游記這部片子可以說是貫穿了我整個童年,小時候就跟著爺爺奶奶一起在看了,很喜歡,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就算是現(xiàn)在再看也不會感到無聊,里面的演員、劇情、還有當時沒有那么高科技的特效,這些都是經(jīng)受的住時間的考驗的,經(jīng)典畢竟是經(jīng)典,就算后面有很多西游記系列的電視劇出來,也無法超越這部劇在中國電視劇史上的重大地位,前幾天看了新的一期的王牌對王牌里,西游記主要演員時隔多年又在一個節(jié)目上相聚了,當時看到很多人眼里都含了淚花,都感覺很震驚,很開心,畢竟這些是陪伴了她們的童年的。2017年的時候,西游記導(dǎo)演楊杰女士去世,很多人都發(fā)博去懷念她,謝謝她給了我們這么好的一部電影,留給了世人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chǎn),西游記真的在中國電視劇史上占據(jù)一個重要的地位,任何人都不能動搖它的地位,屬于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
小時候我特別喜歡看西游記 尤其是孫悟空,覺得他法力高強,會七十二變,一翻筋斗就有十萬八千里,十萬天兵天將都被他打敗,被太上老君關(guān)進八卦爐里七七四十九天后,非但沒死還煉出一雙火眼金睛,把天庭攪個天翻地覆。 后來被如來佛祖鎮(zhèn)壓在大山下五百年被唐僧救出,從此跟隨唐僧西天取經(jīng)。經(jīng)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jīng)。
通過這個神話故事得到的道理就是:人要想干成一件事情是要克服重重困難才能成功。
說到西游記對于原著的改編,細算起來其實是非常多的,比如對于主要人物唐僧的改編,原著中多處可見唐僧自私、怕死、偏心又喜歡罵人的方面,但是電視劇在這些地方做了大改,呈現(xiàn)給觀眾的是一個完全符合大眾眼中出家人苦行僧形象的十世活佛,因為這一改編的深入人心,以至于我讀原著發(fā)現(xiàn)原來唐僧其實是那樣一個角色以后,幾度瞠目結(jié)舌。
除此之外,對于原著的部分情節(jié),電視劇做了增補或者二次創(chuàng)作,比如“受阻獅駝嶺”一集,新加入了孔雀公主的角色,把原著中本來是太白金星報信說前方妖怪險惡的情節(jié)換成了由孔雀公主來報信,并且還新增了孔雀公主愛戀唐僧而大鵬三魔王愛戀孔雀公主的三角戀,以及特地為孔雀公主這個角色編排了孔雀舞——這一舞蹈也成了電視劇里的經(jīng)典之一;這些改編是成功的,從這些能夠看出來電視劇主創(chuàng)們的創(chuàng)作和改編能力、審美水平等,也能看出來電視劇對唐僧這個角色傾注的感情。
個人對于電視劇最難忘最喜愛的改編是孫悟空在五莊觀打壞人參果樹這一回,這屬于很早期的情節(jié),彼時孫悟空還并未全脫了邪氣惡氣,本來就是他偷人參果在先,結(jié)果一怒之下把鎮(zhèn)元大仙的人參果樹打了個精光。
這人參果樹:
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jié)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只結(jié)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鎮(zhèn)元大仙發(fā)怒,孫悟空完全不是大仙的對手,他又恐大仙連累無辜傷了唐僧,于是信口開河夸下??谡f能醫(yī)好果樹,但是去找了各路神仙,大家都束手無策,他這才知自己闖了大禍。這是對于孫悟空的受戒,這是繼如來之后,讓他再次知道人外有人仙外有仙。原著中,孫悟空找完東海蓬萊仙島福祿壽三星求醫(yī)方無果,便去了南海找菩薩幫忙;電視劇里,在去南海之前,新加入了悟空重回方寸山找菩提祖師的情節(jié)。
孫悟空駕著筋斗云回到昔日拜師學(xué)藝的地方,卻已是人去山空,他喚了一聲又一聲的“師父”,無人應(yīng)答......他流下淚來。
我覺得這一段改編非常棒。原著中,跟隨唐僧以后,孫悟空第一次落淚應(yīng)該是在三打白骨精后被逐回花果山時,電視劇里新加了這一段,讓孫悟空的西行修行之旅再多了一些苦與淚。當日菩提祖師的話再次涌上腦海,菩提祖師要將他趕下山去,悟空聞此言,滿眼墮淚道:“師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師道:“你從那里來,便從那里去就是了”,并且嚴厲命令他從此往后不得提起一句他曾拜師于自己,祖師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么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叫你萬劫不得翻身!”這番話相當于就此和孫悟空劃清了界線。于是,電視劇里,孫悟空哭了,他自言自語說“師父真的不見我了么”,然后他滿臉的淚花,繼續(xù)在這空山里一聲一聲地喚著“師父”,他的呼喊絕望又無力......
我不由得又想到悟空的出身,無爹無娘,無依無靠;電視劇讓他重回方寸山,又再一次加深了這一痛苦影像,把這鐵錚錚冷冰冰的現(xiàn)實砸到齊天大圣面前。幾把辛酸淚,幾多酸苦楚。如今,師父真的不見他了,一方面,他真的再無依靠,只能跟隨唐僧了,另一方面,他自己闖下的禍事無法收場了。
大圣悲痛萬分,淚眼婆娑。這里曾是自己待了近二十年的地方,他在這里掃庭院、習(xí)武藝、修仙術(shù),師父在這里教給他七十二般變化、送了他筋斗云,可如今,只有大門緊閉,物是人非也。“師父真的不見我了”,電視劇里大圣的這一雙淚眼直烙在我心里,記了許多許多年。今年夏天在家重新再看,看到這一集處,仍然備受觸動。
電視機里大圣淌著淚,電視機外我也雙眼朦朧,一雙流淚眼看著另一雙流淚眼,悲傷不已。
大圣絕望萬分,屋內(nèi)傳來一句南?;蛴嗅t(yī)樹仙方,這是菩提祖師和大圣的最后一次對話,是菩提祖師對大圣的最后一次指點。至此,電視劇銜接上了原著,孫悟空駕云至南海,求菩薩藥方。
電視劇對于原著情節(jié)的刪減和弱化也非常多,畢竟西游記是一部描寫妖魔鬼怪的小說,如果要還原書中文字,首先是當時技術(shù)不夠,再者,還原以后大概要被列為禁片。比如獅駝嶺時,書里的描述簡直就是人間地獄,當時電視劇里這種感覺并不強烈,我看電視劇時甚至覺得獅駝嶺這一關(guān)還沒有大戰(zhàn)紅孩兒時來的困難——因為大戰(zhàn)紅孩兒時孫悟空被三昧真火燒的快丟了性命,而獅駝嶺并沒有,這種直接的視覺對比造成了這種誤解。不妨看看書里對于獅駝嶺的原文:
卻說孫大圣進于洞口,兩邊觀看,只見:骷髏若嶺,骸骨如林。人頭發(fā)躧成氈片,人皮肉爛作泥塵。人筋纏在樹上,干焦晃亮如銀。真?zhèn)€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難聞。東邊小妖,將活人拿了剮肉;西下潑魔,把人肉鮮煮鮮烹。若非美猴王如此英雄膽,第二個凡夫也進不得他門。
攢攢簇簇妖魔怪,四門都是狼精靈。斑斕老虎為都管,白面雄彪作總兵。丫叉角鹿傳文引,伶俐狐貍當?shù)佬小GС叽篁亲?,萬丈長蛇占路程。樓下蒼狼呼令使,臺前花豹作人聲。搖旗擂鼓皆妖怪,巡更坐鋪盡山精。狡兔開門弄買賣,野豬挑擔干營生。先年原是天朝國,如今翻作虎狼城。
原著中,各個角色并沒有絕對的好與惡,比如黃袍怪那一章,孫悟空和豬八戒把妖精的一對兒女活活摔死,看了讓人心驚:
卻說八戒、沙僧,把兩個孩子拿到寶象國中,往那白玉階前捽下,可憐都摜做個肉餅相似,鮮血迸流,骨骸粉碎。
再比如,書中的妖怪全真還有朱紫國的吼怪,其實都是其實都是這些菩薩佛祖安排下界的,但是電視劇里就只說了一半,只向觀眾說了這些妖怪原是菩薩坐騎。
你不知道;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做一種凡僧,問他化些齋供。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個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虧六甲金身救我歸西,奏與如來、如來將此怪令到此處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報吾三日水災(zāi)之恨。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來此,成了功績。
所以,看原著時會覺得菩薩并不一定就有菩薩心腸,佛祖也不一定就常懷悲憫之心,作者筆墨之間暗含許多諷刺,到了電視劇里,電視劇將很多角色都進行了包裝,讓很多角色更趨完美化,一開始提到的唐僧也是同理。
最后說一下西梁女國一段,電視劇對于這一段的改編也堪稱鬼斧神工。女王和御弟的愛情其實完全是屬于電視劇的二次創(chuàng)作了,原著只是提供了一個女王要與唐僧成親的框架,電視劇在此基礎(chǔ)上做了內(nèi)容的填充,還創(chuàng)作了廣為流傳的《女兒情》,這是創(chuàng)作者們的智慧。
我在看書里西梁女國一段的時候,覺得駭人聽聞。唐僧師徒五人剛到女兒國的邊界,誤飲了河水,一行人找到一戶人家求助,那老媽子說道:
我一家兒四五口,都是有幾歲年紀的,把那風(fēng)月事盡皆休了,故此不肯傷你。若還到第二家,老小眾大,那年小之人,那個肯放過你去!就要與你交合。假如不從,就要害你性命,把你們身上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兒哩。
細想一下老媽子這段話,不禁覺得這些女兒凡人手段不輸妖怪,見了男人就像狼見了肉一般,不答應(yīng)交合,就要把肉給活生生地割下來。后來唐僧一行人進了城,大家見了都直呼“人種來了”,在他們眼中,他們并不是活生生的人,而只是可以用來交配的人種。細思極恐。
后來女王就要與唐僧成親,理由其實也很簡單,只是為了交配繁衍。
電視劇把這方面做了柔化處理,加工為打破清規(guī)戒律的愛情,完全轉(zhuǎn)化成了另一種價值觀傳遞給觀眾。這些改編也讓電視劇內(nèi)容更加多元和飽滿,讓電視劇突突跳動著散發(fā)著熱度與溫情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
印象最深的是白骨精和蜘蛛精??粗粕褜O悟空趕走,才幾歲的我,特別的恨唐僧。
我爺爺最愛看。每看到悟空被唐僧趕走,他連磕了好幾個頭,我都會哭。
西游記不僅是童年美好的記憶。許多年以后觀看發(fā)現(xiàn),其中造型與性格塑造完美,準確把握原著,時代影響力巨大,印象極其深刻。
現(xiàn)在電視里放我還是要看的
悟空 沙僧 八戒,快來啊!
蹬蹬蹬蹬,蹬蹬蹬蹬(升調(diào))^
那天,猴哥還來我們學(xué)校了呢
即便今天看來,《西游記》仍然極其豪華、完美。在條件艱苦、技術(shù)落后的年代,它所達到的審美格調(diào)是電腦特效無法企及的,服飾、音樂都是純正的中國風(fēng)?!段饔斡洝废笳髦淮袊乃嚬ぷ髡呃硐胫髁x的追求,是一部用心創(chuàng)造的永恒經(jīng)典。
似這般可得長生么?
三打白骨精那唐僧趕悟空走,把我哭慘了~~
想說的實在太多!但那首首超贊的八十年代合成器disco金曲啊!!:)。。
《西游記》四大名著之一,小時候的回憶,永遠的經(jīng)典。
86年西游記——他們的拍攝資金被央視砍斷: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17133094/
六小齡童的猴王,目前無人超越。。。
只認章老師一個人演的孫悟空 其他的連耍猴都不配 還有女兒國那場戲 絕了
暑假 涼席 西瓜 煮花生
怎么能是9.4??不應(yīng)該是10么
經(jīng)典呀,最近看到這樣演員重聚發(fā)現(xiàn)時間真的過得很快,這個劇已經(jīng)三十多年了,記得曾經(jīng)年年播。雖然只有二十多集,但是總感覺看不完,內(nèi)容豐富。
看過不下三遍|| 這片里的美女啊。。。。海了去~~
看了一輩子了,偶像還是孫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