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到最喜歡的電影。節(jié)奏完美,臺詞完美,演繹完美,運鏡完美,情緒完美,它甚至還是一個完美的愛情故事。我會思考如果不是疫情之下,大概我會以輕佻和高高在上的角度去看這個瘟疫帶來的末世故事。
對末日題材,我是有一些偏好的。不愛那些宏大的、廢土的、拯救蒼生的故事,我愛末日之下對小人物的描述,我們普通人在災(zāi)難面前如何應(yīng)對內(nèi)心的惡,高于人性的偶然閃光,如何表達(dá)善意,如何自處,如何在恐懼和希望中走完自己的故事。
David Mackenzie的電影,總能從鏡頭里運用環(huán)境和色彩令人感同身受。仿佛催眠一般,每一次在看完的一段時間內(nèi),夢境中都籠罩了高地肅殺的風(fēng)。
開端是一種全篇都沒有花費精力去試圖解釋的疾病。在陰謀論者眼里是敵人的襲擊,在神秘主義者眼里是更高智慧的游戲,在原教旨主義者眼里是神的懲戒。Susan作為流行病學(xué)家的身份只是最高效為觀眾拉齊信息的手段,很聰明的操作;Micheal的廚師身份則是切入的重點,第一階段的嗅覺和第二階段的味覺喪失,在Micheal的敘事視角中有提前和更敏感的敘述。
第一階段:嗅覺經(jīng)過短暫的過度活躍,然后消失。
新報道的一種疾病在全世界散發(fā)并蔓延。一開始,人們突然被他們曾經(jīng)失去的所有擊中,那些從未有過的愛人,不再同行的朋友,所有他們傷害過的人伏擊了他們的記憶,先是被巨大的悲傷籠罩,在任何場合崩潰哭泣,傷心欲絕過后,他們失去了嗅覺。
當(dāng)我開始著手寫下來的時候才意識到,為什么嗅覺的過度活躍對應(yīng)的是來自對失去的默哀而導(dǎo)致的極端悲痛。對我們來說,嗅覺是喚起記憶的捷徑,當(dāng)我們描述氣味時通常用到的詞是“像……一樣”,而不是真正描述它。嗅覺關(guān)聯(lián)記憶,我們都遭遇過被突然之間熟悉的味道帶回到某個場景,并回到當(dāng)時的感情和情緒中??赡苁穷愃茞廴松砩系那嗖菹?,讓你想起曾經(jīng)我們也是每刻都在相互渴望,我們也擁有過最純粹的愛,你會想默哀,想崩潰大哭,覺得人生即是如此了,你再也回不去了,然后你就永遠(yuǎn)地失去了這種能力。
對于Susan和Micheal的故事,這個階段代表了所有愛情里最迷人的部分——對剛開始了解的愛人暴露你的痛苦和脆弱。當(dāng)這種連接建立的時候,Susan后面需要“make me special”的游戲來證明的一點,其實已經(jīng)悄然發(fā)生了。
廚師和顧客都失去了嗅覺,但氣味畢竟是五感中最可有可無的,生活繼續(xù)得也容易。嗅覺喚醒的記憶逐漸消失了。悲傷過后,失去了入口前的挑逗,食物越來越咸、越來越辣、越來越甜,但人們依然烹飪和享用,這很合理,很妥協(xié),很本能,我很喜歡。
在這里非常打動我的一部分,是悲劇中絕對的浪漫主義。小提琴家在街頭用一種類似薩滿儀式的方式,將音樂與遺失的記憶連接起來,樹林的味道,夏季的風(fēng)的味道。你再也不能聞到,但我們用通感的方式試圖喚醒它,記憶很重要,我們失去的一切也很重要。
第二階段:對我們來講是最本能的行為,進(jìn)食,被放大了。于是我們也失去了它。
人們開始感受到極度的饑餓,于是他們暴食。當(dāng)暴食結(jié)束后,他們失去了味覺。
很重要的一幕是Susan和Micheal在浴缸里嘗剃須泡沫和香皂的口感,感到好奇和快樂,兩位的表演在這里有非常天真和孩子氣的處理非常優(yōu)秀,既是非常私人、無比親密的分享,也給了Micheal靈感和希望。
當(dāng)所有人先后失去味覺,老板表示再也沒有人需要去餐廳吃飯,人們只需要買面粉和肥肉維生時,Micheal表示,生活會繼續(xù),我們會提供他們需要的東西,但不是面粉和肥肉。
于是餐廳繼續(xù)提供服務(wù),氛圍,酒杯撞擊的聲音,與他人分享生命的場合。食物的賣點變成了外觀、溫度、質(zhì)地的有趣搭配。
生活確實也繼續(xù)了。
第三階段:我們聽到太多我們不想聽到的,然后聽覺消失了。
聽覺消失前,癥狀是憤怒、狂暴、憎恨和暴力。
在所有的傷害中,語言帶來的傷害最痛苦。我們聽到最不想聽到的話,并說出最能傷害對方的話。在愛情里,還有什么比“你并不特殊”更傷人嗎?這種毀滅性的傷害,毫無懸念地導(dǎo)致了Susan和Micheal的分離。
在第一和第二階段,Micheal向Susan提問,我們還會損失更多的感覺嗎?Susan給出的答案是我們不清楚,但有可能不會,因為味覺和嗅覺本質(zhì)上是化學(xué)感受器,機(jī)制不同。Micheal說,如果你錯了呢?Susan回答,then we are fucked。
因此,也是從第三階段開始,事情變得糟糕了起來。癥狀中的暴力和憎恨帶來了太多危險因素,先發(fā)病的人群被封鎖在家,甚至集中隔離,包括餐廳在內(nèi)的無數(shù)商業(yè)停業(yè),餐廳只能接生產(chǎn)基本的救濟(jì)糧的工作。
當(dāng)Micheal因為發(fā)病而失去聽覺,他被工作人員封鎖在家,每天被投喂最無聊的維生食物,電視上循環(huán)播放“如果你聽不見了,請你留在家里,這是最安全的地方,并保持電視打開”。
Micheal給Susan留言,如果你能聽到,請務(wù)必回來我身邊,我說的一切都不是真的,我愛你。這是Susan失去聽覺前聽到的最后的內(nèi)容,她大罵騙子,控訴命運的不公,控訴人類的無力,等她醒來后,世界也是一片寂靜了。
看起來是的,走到這一步,we are fucked。
第四階段:視覺一度過剩,然后消失。
在這一階段開始前,氣候開始變冷,冰川形成。這不是簡單的瘟疫,而是地球在逐漸殺死人類。
人們開始關(guān)注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幫助他人,心懷善意,與愛的人擁抱,陪伴在彼此身邊。然而黑暗還是降臨。
視覺消失的前驅(qū)癥狀完全不糟糕,甚至很美好。人們感受到第一縷陽光照耀,腦中的靈光一現(xiàn),對活著的感恩,以及想要觸及彼此的沖動,想給予溫暖、理解、接納、寬恕、愛。
懷著這些感受,Susan和Micheal在城市里沖撞,在失去聽覺并即將失去視覺前找到彼此。
他們看到對方,一切都在黑暗中了。他們感受對方的呼吸,了解彼此,擁抱彼此,感受彼此的淚。如果此時還有剩下的人能看到他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就像一切發(fā)生前的一對平凡愛人,相擁親吻,遺忘周圍的一切。
電影對很多事情的處理都是恰到好處的。我們的主人公絕非完美,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自私糟糕的普通人,相識的故事并不特殊。但他們也是心懷愛意和希望,堅定善良的人。這不是一個人類對抗瘟疫的故事,而是一個人類處理絕望的故事,它放大了人類的弱點,但也強(qiáng)調(diào)了人類的堅韌和浪漫。它沒有一些眾志成城,甚至人類根本沒有任何還手之力,它從最平凡的一對情人看過去,末日如期到來,以一種充滿希望的方式。
當(dāng)我看到這些日子真實世界正在發(fā)生的一切,所有的“非必要不XX“,我們的生活早已被調(diào)為了只需要面粉和肥肉,只需要活下去。我總是懷有強(qiáng)烈的絕望和憤怒,不停有人告訴我們要寬恕、淡泊、不怨恨,忍受,好像理所應(yīng)當(dāng)。但是當(dāng)你看著這個世界的時候,誰能說自己沒有恨意?恨是自然的,末世是必然的,我們做著最壞的打算,卻暗自希望有轉(zhuǎn)機(jī),但還是目睹一切變得越來越糟糕。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
我想這部2011年的電影真的在一個非常關(guān)鍵的時刻給了我一些內(nèi)在希望。生活繼續(xù),在我們心里一定要有東西高于面粉和肥肉,哪怕在一片黑暗寂靜的末日中。
一場毀滅性的疾病席卷了世界,它傳染的特征是,因為大腦組織對于病毒的初階反應(yīng),病毒首先擊潰人的感情底線,讓人突然感情崩潰,是為感染的前兆,悲傷、絕望被無限放大,人們通常慟哭失常。緊接著,五官官能逐步喪失:嗅覺,味覺,聽覺,最后則是最重要的視覺。
當(dāng)這末世即將到來之前,Ewan McGregor飾演的Michael,這位廚師,遇到了他一眼即認(rèn)定的真愛,Eva Green飾演的醫(yī)生Susan,兩人在地球毀滅之前匆匆相遇,并且相愛。因為愛情,他們至死不渝,心手相牽。
電影名Perfect Sense中的Sense,和人類的感官Sense同為一詞,電影中人的五感逐漸消失,道德法則逐漸失靈,人與人之間的唯一信仰,只剩下感情可以維系,可感情感情,也必須先要有“感”,才能有“情”,當(dāng)人的感知系統(tǒng)都已經(jīng)通通消失,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否還依舊存在,依舊能成為末世信仰呢?
導(dǎo)演David Mackenzie開創(chuàng)了蘇格蘭電影的先河,引領(lǐng)出像Danny Boyle之類優(yōu)秀的導(dǎo)演,他們的作品色彩鮮明,剪輯高速,處處有著獨到的睿智。這部電影中,他選用了丹麥作家Kim Fupz Aakeson的作品,故事線索并不復(fù)雜,講述的卻是人類在面對世界消亡之前的不同接納方式,以圖展現(xiàn)人之所以為人的那些特質(zhì)。
可惜題材雖好,導(dǎo)演卻也沒能拍出新意。電影試圖營造的一種逼近世界滅亡的絕望,僅僅通過各地的人群因為病毒侵襲而逐漸癲狂的行為來展現(xiàn),荒誕之余卻少了震撼:我們看到人們暴怒、悲慟,人們爭搶食物,不知所措,可真正的絕望不在于情緒的宣泄,而在于信仰的放棄,即便導(dǎo)演在非洲、亞洲和其他地區(qū)都有拍攝片段,卻沒能讓人感覺災(zāi)難的宏大、人類的無望。相對比較同是英國電影的《驚變28天》,同樣是災(zāi)難降臨,電影一開場的萬人空巷,空城死地的幾個鏡頭,就把那種蒼涼和絕望展現(xiàn)無余。該片唯一的新奇之處僅僅在于聽覺喪失的那一段:電影也選擇了靜音處理,給觀眾以失聰?shù)拇敫校@不過是依照劇本而來的設(shè)定,也不算手段高明。
電影著墨甚多的Ewan和Eva的愛情,本該是我們在這絕境之中看到的唯一曙光,可惜兩人的感情萌芽始于對彼此的肉體的感覺,也僅僅在世界滅亡前通過性愛維系,肉體的成分多,愛情的成分少。當(dāng)然,最后他們還是在一切消失殆盡之前確定了對彼此的愛,感情終于在一切喪失之前讓他們找到彼此。
Ewan和Eva的表演都不錯,各自的幾場情緒失控都很出色,發(fā)揮了應(yīng)有的水平。當(dāng)他們在床上緊緊相擁,勢要fuck till the end of the world的時刻;當(dāng)他們在浴缸里歡樂地戲水,喂彼此吃下洗浴用品的時刻;當(dāng)他們在一切謝幕之前找到彼此,緊緊相擁的時刻,我們都相信愛的力量,愛終會在黑暗過后點亮我們的心房。
不管前路如何孤絕,這一刻,讓我們緊擁這感覺。
身邊沒有人跟我推薦這部電影,可是這卻是我獨自欣賞并且全身心投入的一部。出電影院的時候,我仔細(xì)看了看法國國家圖書館這片開放的書頁建筑,用心注視了塞納河邊那點若有若無的燈光下的身影,有種慶幸和無所適從的感覺。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有種真實的觸感,有種科幻以后的現(xiàn)實沖擊。
我居然相信,這樣無稽之談下的瘟疫,會侵蝕人類。我居然相信了,susan完全是不自覺地哭起來,michel抱頭痛哭的情景,也是這樣的真實。作為一個研究員,試圖忘記自己的情感,然而又如此理性的知道自己的可鄙,在愛情來臨的時候,試圖保護(hù)自己的那種狀態(tài),突然這么現(xiàn)實地沖擊著我。我承認(rèn),這是完全正確時候看的最投入的一部電影,如是,它的技巧,它的結(jié)構(gòu)都已經(jīng)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是她,會怎樣繼續(xù)?
自始至終,我不知道他們的愛情從何開始,甚至不知道愛情本身究竟怎么起源。越是活明白了,也越糊涂了。一切都會消失,遺失才是永恒的真理。把握住得現(xiàn)實,手持著的現(xiàn)在,失去感覺的痛苦和失去愛情比起來,究竟哪個才是更加痛苦的抉擇?看見michel 淚流滿面地?zé)o奈,心里突然很不舍。我喜歡里面的那句話,life goes on,人類總是會將自己往更好的處境上推的,所以我們終會忘記那些傷痛。
不想跟朋友分享這部電影,好像說出這么具體的劇情,就是在撕開那一瓣瓣編織起來的美。不愿意去分析這部電影,仿佛,就是為了紀(jì)念那兩個小時內(nèi)沉浸的心情。只是忍不住,還是想說,perfect sense 體驗過的perfect love,請垂青所有期待愛的女人。
《完美感覺》。7分。
大衛(wèi)·馬肯茲導(dǎo)演、伊萬·麥克格雷格、伊娃·格林主演作品。
講真,這個故事我完全不能接受。
即便它站在所謂人類生存的高度,探討了許多宏大而又民生的話題,最后落在每一個人的味覺、嗅覺、聽覺等等上。
但它并沒有一個像樣的故事,也沒有一段正經(jīng)的愛情,更不是人類一次偉大的救贖。它就是導(dǎo)演莫名的表達(dá),未知的恐懼,甚至無病的呻吟。片中大量的鏡頭我都無法接受,它的病態(tài)、狂躁、失語都令我惡心。
但又怎么樣呢?
這個導(dǎo)演曾經(jīng)拍出了我無比喜愛的《赴湯蹈火》,而且最特么我無法忍受的,他竟然讓伊娃·格林脫了……
太過文藝的科幻片,為了文藝放棄了節(jié)奏,基本上就靠著兩位主演的名氣和演技在支撐著,不敢想象,如果換兩位名氣稍小的,影片還能有這樣的吸引力和評價嗎?雖然有內(nèi)涵,可一味文藝的手法表現(xiàn)還是有些偏執(zhí)了點。。。
如果不是先看了《傳染病》,可能會給四顆星??墒莻魅静Z走了我所有對瘟疫以及世界末日題材的興趣,尤其是當(dāng)這個題材背負(fù)了超能量的巨星光環(huán),便顯得更加不堪一擊,薄弱得可悲,如同眾星捧糞。
在看完美感覺之前,粗略地看了一下簡介,如果不是因為Eva Green和Ewan McGregor在我心中地位都很高,而且看起來他們的感情是重頭戲,這片子我也不會看。事實證明看對了,7分。
Eva很冶艷,帶著毒辣、干練和深不見底的脆弱。Ewan很陽光,透著淡定、柔軟和延綿不絕的深情。導(dǎo)演十分有眼光,把這兩個看起來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湊到了一塊,幾乎天衣無縫的互補(bǔ),讓他倆的戲份格外亮眼,恨不得多看一眼,再多看一眼。
至于傳染病什么的,固然有其震撼在,但沒有任何理論基礎(chǔ),描寫過于粗略,當(dāng)它是噱頭也絲毫不為過。或許導(dǎo)演在選擇演員的時候,有一點擔(dān)心疾病的劇情過于薄弱,希望演員的出色感情戲能為最后的評價加一點分?
我最喜歡兩人在浴缸里吃肥皂那場戲。失去了味覺和嗅覺還可以如此幸福。還是那句大俗話,愛情可以抵抗一切痛苦。最后一場戲也很美。到了世界盡頭,我還能觸碰你,所以世界依然活著。
在我看來這結(jié)局再美不過了。
最后,Eva的身材真是女人看了都嫉妒得要死啊!Ewan演Arsehole怎么都少了一點神韻,在我心中他永遠(yuǎn)是那個天真地眨著閃亮而略顯無知的眼睛的少年。
嘛,姐也很想正經(jīng)寫一點什么,畢竟看得出來這是一部很正經(jīng)的電影。雖然不像塔爾的《都靈之馬》一樣專心要用眼神把觀眾集體殺死或者被自殺這種程度的正經(jīng),但是女主角旁白串場,干澀的顏色,感官消失,世界沒到末日也反正是一片漆黑了,那是孔乙己數(shù)酒錢的正經(jīng)啊,連姐都不好意思目前去調(diào)戲這柜臺上兩三銅子兒的貧瘠。
嗅覺與記憶緊緊相關(guān)(關(guān)于這個常識在The mentalist里一再被提到),所以在失去嗅覺前要把郁積的大悲痛泄清。味覺用來探測美好(PS:其實如果沒有嗅覺的話,人類對食物的分辨能力會下降八成,有鼻炎的同學(xué)懂的),對孤獨的恐懼伴隨著味覺的離開。失去聽覺就不會再聽到任何人的憤怒咆哮。剩下視覺與觸覺唯二與外界環(huán)境的橋梁,當(dāng)眼前一片漆黑時,我們只有學(xué)會原諒并緊緊依靠彼此。
然,對于這種硬把幾句話就可以交待完的淺白整出90分鐘的故弄玄虛,姐表示欣賞不了(同理《生命之樹》)?!赌贻p的亞當(dāng)》已經(jīng)是“文藝到蒼白”,至少還沒跟這片似的“蒼白到氣虛”。
影片中居然還給我出現(xiàn)幻燈片攝影集……要不是兩位主角煞是好看又一身好肉,姐就要退場了!在某種電影里,casting導(dǎo)演有時候真比導(dǎo)演和編劇加起來都重要啊。
兩位伊人氣場配合得天依無縫。金發(fā)伊萬小舅豐腴了之后那股子柔美的小受氣息,和露出大額頭就有幾分男相的黑發(fā)伊娃妹紙,對比的發(fā)色,還是各自奇特的口音,抑或“異域”的氣質(zhì),無不交相輝映。
這兩個人站在一起擺90分鐘的pose姐表示都可以從頭觀賞到尾。
當(dāng)然本片的casting的好品味還是要導(dǎo)演和演員配合的。正所謂“戲不夠船來湊”。本片根本沒神馬正戲(也可能姐放空過度了),姐到后來已經(jīng)把這片兒當(dāng)另類情色片來看了,覺得戲肉就是“露下不會死星”的伊娃妹紙和來自“不露會死星”伊萬小舅,寬衣解帶赤身肉搏的動作戲,咳咳。
這兩只抱在一起啃啊滾啊各種美好。有一場船戲,伊娃妹紙伸出舌頭,配上她那張不化妝都勝似煙熏的臉,姐立刻進(jìn)入美杜莎之類的神話氛圍,然后伊萬小舅大義凜然(?)地就把那條美女舌給吸進(jìn)去了有木有?。?!姐瞬間在座位上夾緊鳥大腿,勾起鳥腳趾,握緊鳥座位的把手,屏住鳥呼息。
這場船戲,對姐來說那就是本片的高潮啊?。?!
最后要說下,雖然在露鳥界多了法鯊這條巨鳥新秀,但是我們伊萬小舅以他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裸露精神,沒有裸露必要也創(chuàng)造條件硬要露的無謂氣魄,再次證明他才是“不露會死星”的首席代言人!
他甚至成功引誘跟自己合作過的導(dǎo)演(比如本片導(dǎo)演大衛(wèi))配合他的露意來拍攝。我說像本片里小舅露鳥的情節(jié)換成其他人都會背對觀眾先穿上內(nèi)褲再轉(zhuǎn)過來說對白吧,或者至少找個能切到上半身的角度(你穿內(nèi)褲的時候站得離床近點,或者弄個被子枕頭的遮蔽物就行了)——從躺床上到掀被子站起來穿褲子還非得是一鏡,你就是為了剛才證明你是沒有做任何措施的實打?qū)嵉母镣奕獠茨悖。。?br>
Ewan你個露陰癖!你要不是長得這么好看你這種行為就叫“猥褻”好末!好吧,要是在公園里裹著風(fēng)衣等小蘿莉經(jīng)過的怪蜀黍都長你這樣子,露陰癖應(yīng)該可以算是”社會福利“吧……
呀,說著說著好像完全淪落到奇怪的地方去了。總之,伊娃纖細(xì)身架上那副看著手感很美的沉甸甸胸部,和伊萬小舅那只經(jīng)常掏出來跟吾輩照面的小鳥,為本片贏得了1星半
casting的導(dǎo)演們,下次要記得再把他們送作堆喲,而且不要再在這種片里打擦片球了,就大方的去拍一部正經(jīng)的情色片吧!
伊娃的聲音緩緩響起時以為是文藝片,看到生吃魚和豬的時候又以為是末世恐怖片,結(jié)果看完是一則寓言,故事說的很流暢,無論要表達(dá)人的孤寂還是愛情的脆弱,都引起了片刻沉思。另外伊娃和伊娃居然非常搭。
又見eva green的美麗身體。故事有些故弄玄虛,想要說明的太多了,難以消化。
比預(yù)想中的要好,就好像圣經(jīng)式的寓言故事,神在某天奪走人的嗅覺,某天奪走人的味覺……每次失去感覺之前還要有一種與之相對應(yīng)的情緒,比如憤怒、悲傷等。麥克格雷格與伊娃·格林的表演也都不錯,
1st:對我來說是史上最完美卡司,導(dǎo)演風(fēng)格的最佳詮釋者。末日背景下的愛,根本是沒有辦法拒絕的主題,很雞湯,卻一擊命中///4th 2015.11.30:還是最喜歡浴缸里那段,日后也要與男友玩make me special.//6th:疫情背景下,時隔兩年再看,依然最喜歡。
不是文藝是瘟疫?!凹词姑魈焓鞘澜缒┤瘴胰砸N我的小蘋果樹”。不能說不能聽不能嗅不能嘗的時候,廚師們?nèi)耘f認(rèn)認(rèn)真真做菜;變聾前最后一句希望聽到“我愛你”,變盲前最后一件事是·找到你。(瘟疫表現(xiàn)有點老套,略糙。跟《時間規(guī)劃局》一樣,超棒的架構(gòu)和設(shè)定未能發(fā)揮到極致,導(dǎo)演力有未逮)
即使嗅覺、味覺和聽覺消失了,即使視覺最后沒了,全世界進(jìn)入永遠(yuǎn)的黑暗,相愛的兩個人還有觸覺,相愛相擁依舊是完美感覺。寓言式的全球疾病,人類自身的感官功能蛻化,一場彌漫著心理驚悚氣息的末日之戀。這么美的兩個人,這么美的一段真愛,世界末日也無所謂了。伊萬又露鳥了,驚鴻一瞥?!铩铩铩?/p>
紀(jì)實戲劇交錯的恐怖氣氛倒蠻好的,後段靜音部份處理得也好。但頗有點顧影自憐的賣弄(那激情戲和無意義的露點),兩個人的感情處理得也頗想當(dāng)然,他們的所謂“愛情”基本就是在瘋狂做愛
文藝版《傳染病》,災(zāi)難版《初學(xué)者》。ewan越來越文藝了。。
電影展示了生活到底能壓縮到什么程度,隨著五感的消亡,人們從恐慌到憤怒,繼而瘋狂。信念一次又一次地坍塌,當(dāng)秩序一次又一次地建立,支持著人們活下去的到底是堅強(qiáng)還是無奈?畫外音說他們相信生活還是會繼續(xù),又或者也不知道該做些什么。好死不如賴活著,就是顛撲不滅的真理。
失去嗅覺之前聞到愛之將近,失去味覺之前飽嘗人世,失去聽覺之前記得說愛你,失去視覺之前突然想見你的臉……這是我面對逐漸覆滅的末世,能做出最美麗溫柔的姿勢。
life goes on什么的,還是算了吧,一切在一初就可以戛然止住了。BGM美?
可以視為《傳染病》的延續(xù),形、聲、色、味消失殆盡,黑暗中觸覺才能穿越心靈,成為彼此信仰的堅持。
the life is being .......
文藝至極,構(gòu)架是Eva每段充滿末日美感的旁白,配樂,不安的鏡頭與定格照片的組接。對于Ewan有幾個很秒的點:他是個廚師,騎山地車,帽衫,身邊有人便難以入睡。A beautiful apocalyptic movie, it ha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endings I've ever seen and Imo, Ewan is the best kisser ever
生命的最終意義是與你相擁。
文藝過頭的世界末日,床戲過火的伊萬伊娃。
在哪看啊?求地...
我們遭遇一個知覺消失的年代,好象遭遇一場傳染病。在悲傷中失去嗅覺(回憶能力),恐懼中失去味覺(體驗?zāi)芰Γ瑧嵟惺ヂ犛X(傾聽能力),狂歡中失去視覺(欣賞能力)。如果物質(zhì)越發(fā)豐富,換來的卻是靈魂越發(fā)麻木,到頭來我們還是一無所有,Crippled Inside 。
沒有來由的病。癥狀:哭,失去味覺。怒,失去聽覺。笑,失去視覺。光這個創(chuàng)意就足夠四星。近年末日片特別多,這部恐怕是投資最小的一部,卻是給我?guī)碜钌钣|動的一部。最終無盡黑暗,音樂循環(huán),腳離不開電影院。最后照例@褻瀆電影 求原聲。
雖然并不完美但值得給五星:1)表達(dá)不可表達(dá)之物:嗅覺,味覺(這點馬肯茲比提克威聰明)2、聽覺喪失那段太妙了。3)剪輯很有趣(金將軍中槍),旁白主導(dǎo),有些強(qiáng)了。4、小清新科幻片,當(dāng)然,又是金融海嘯的隱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