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ie, 1905. Lasse de l'atmosphère antisémite de son village natal, la jeune Hanne Segal part à Saint-Pétersbourg rejoindre son frère Jacob qui, converti au christianisme, est devenu un riche avocat. Elle y retrouve aussi son ancien ami Sacha, entré dans un groupe révolutionnaire...
"Die Gezeichneten" was the fourth film directed by the Danish Herr Carl Theodor Dreyer in the silent year of 1922; it is not a well-known film but has survived in different prints in four different silent archives around the silent world。The film was a German production and had
6。拍這片是為了表達什么呢
3.0 我接連兩次才看完,散散的。
和他的有聲比起來 感覺差很多阿
畫質(zhì)洗版加一星
他們在黑暗中無力前行,遠離家人和朋友,像逃犯一樣,離開猶太區(qū),希翼著能看見正義的曙光。
好電影。德萊告知革命必然失敗的原因,即是在宗教與種族的邊界之外,階級話語仍然如幽靈般游蕩,而人類亦總是以終為始,不停躍入與自身無關(guān)的漩渦與洪流之中。德萊葉展@美琪
革命 排猶 背棄信仰就是放棄靈魂 普通人在社會變革中終究無力反抗 主題挺宏大 但排得實在一般
#德萊葉影展 種族與革命的漩渦看得人昏頭昏腦
1023 修復版 Accompagnement musical par Jacques Cambra 105 min. Film également connu sous le titre Les Déshérités.
#重看#在被種族偏見毒液灌注過的土地上,叫魂式集體恐慌很快就能星火燎原成大型暴力,甚囂塵上的俄國排猶浪潮被凝縮到一對兄妹身上——無論是選擇皈依對方陣營還是恪守本宗教義,結(jié)局并無不同,甚至與“敵營”一道淪為龐大機器轉(zhuǎn)移矛盾焦點或博弈的旗子/棄子,奔向自由的結(jié)尾也更像是一種幻想。德萊葉顯然并不擅長這等題材,尤其是段落之間的剪輯顯得碎而散,整體敘事分叉過多而亂;但夢中魂靈脫離肉身的死別,仍是他相當?shù)湫偷氖址ǎê髞矶汲霈F(xiàn)于《吸血鬼》),漾著超驗性的神秘仍是好看的,以及鐘聲的反復運用,是死神收割的信號。
默片史詩,限制太多,野心撐不起能力。
20221126 德萊葉回顧展
最后一段拍得很精彩。人物多情節(jié)復雜的默片看起來還是有點辛苦。
#德萊葉作品回顧展# 4.5星,俄國文學是我們的精神導師。仿佛是在品讀一部陀翁的厚重作品,種族性、宗教性和革命性全盤噴薄而出:一種“叫魂”式的集體恐慌席卷了這片深受荼毒的土地,在這個權(quán)力對普通民眾向來稀缺的小鎮(zhèn)社會里,以“猶太奪取一切”的罪名來惡意中傷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對待他人成為了普通人一種突然可得的權(quán)力,表面上是東正教和猶太民族的矛盾,暗中則是沙皇秘密警察對革命黨人打擊報復企圖覆滅星星之火的卑劣手段。一切都被濃縮到一對兄妹以及青梅竹馬身上,但無論是恪守本宗教義還是投身于時代革命浪潮之中,抑或是淪為國家機器的秘密棋子,所有人都只是歷史車輪下碾壓的過客,奔向自由的結(jié)尾更像是一種不存在的幻影。此外以靈魂脫離肉身代指夢中的死別,蕩漾著超現(xiàn)實的神秘性從大銀幕上傳遞而來,一場跨越百年的觀影體驗。
"Die Gezeichneten" was the fourth film directed by the Danish Herr Carl Theodor Dreyer in the silent year of 1922; it is not a well-known film but has survived in different prints in four different silent archives around the silent world。The film was a German production and had
斧頭砍門。
德語片名直譯是“被污名化的人”,丹麥片名改為“彼此相愛”,指的都是被迫害的猶太人,用意是希望可以共同和睦相處。至于現(xiàn)用的中文譯名“標號人”莫名其妙。丹麥導演在德國制片廠拍攝關(guān)于沙俄歷史的故事,主角是猶太兄妹,國際化電影的陣仗。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人物支線過多,主角視角經(jīng)常不明確,將反猶和俄國1905年革命結(jié)合,野心很大,可兩邊都沒講透,看得一頭霧水。配樂伴奏效果不好,增強了催眠效果。
2022年12月德萊葉影展,電影內(nèi)容與所處的當下形成有趣互文
#德萊葉展#@美琪,4.5 不屬于觀影舒適區(qū)的那類電影,甚至不屬于默片的舒適區(qū),比起其他默片影像畫面為主提詞卡是輔助作用,就本片劇情相對而言的復雜,幾乎變成了以提詞卡為主影像為輔的程度,因而看多了娛樂型較強的默片,本片就容易讓人覺得冗長乏味了,然而催化電影的前進,主題的拓展,敘事的強化,乃至讓電影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這樣的探索難能可貴,俄國烽火危局的社會風貌,GM動蕩時期的群像,不少段落場面不小、動人心魄,已顯現(xiàn)出那種大時代背景下的人物命運類型片的先兆,砍門、靈魂出竅,后世都發(fā)展得“耳熟能詳”了,德萊葉不愧為電影語言、藝術(shù)電影和電影進步的先驅(qū)者,珍貴的觀影體驗
有一段配樂很像第一首大無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