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民工潮、留守兒童這些詞似乎是相伴而生的,與此同時還有限購令、學區(qū)房、搖號買車等新一輪掐死上升階層的詞群,每一波概念的誕生都是社會、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化的深刻變遷。
就好比,你以為做個手術就可以把原發(fā)病切除,殊不知,還有一堆繼發(fā)性的后遺癥不斷的冒出來。《花兒與歌聲》就是以留守兒童為主題的電影,講述了一群少年信爺與愛的故事,啟發(fā)觀眾:不要把孩子的人生交給手機!
影片一開始沒有把矛盾指向農(nóng)村,而是從井蓋和大強的城市生活講起,兩個男孩白天出去“練手”,晚上睡大街,頗像經(jīng)典童話故事《城里的老鼠和鄉(xiāng)下的老鼠》。
一個孩子到底能不能在社會立足,這取決于他們在不在父母身邊。如果不在父母身邊,他們或多或少都存在性格失衡的可能性。
比如井蓋:他不是一個純粹的壞孩子,他看到了比自己弱的大強,他指導他怎么謀生,表現(xiàn)得老成而又圓滑;而他面對比他更老成圓滑的社會小痞子,他只能逃離曾經(jīng)所謂的“片區(qū)”,承認他不夠強大。
而大強,則有著更明顯的人格力量,他寧可跟著井蓋睡大街,吃不上飯也不學所謂的“技藝”,所以他雖然人高一頭卻不如井蓋老練。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大強流落街頭,大概要從一個手機說起。
中國有句古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改革開放以后大量的農(nóng)民工涌入城市,在農(nóng)村留下了兒童和老人。
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他們與外出父母的溝通有限,常期分隔異地,手機串連著兩個世界,一個是他們的世界,一個是父母的世界。
《花兒與歌聲》里有臺詞描述了父母們的集體缺席,整個班級共用老師的一部手機,通過老師的手機與外界(主要指父母)溝通。
有一天,手機丟了,班級的同學開始懷疑最后一個使用手機的人——大強偷走了。
大強到底有沒有偷手機是一個很明顯的指向,那么到底是誰拿了手機?電影延著這個線索,一層一層展示了留守兒童的心理現(xiàn)狀,讓人心生憐憫。
當電影對準這群孩子的心理時,你會發(fā)現(xiàn)親情弱化的危險到底有多大。
有的家庭重男輕女,女孩做飯蹲門口吃,男孩被供在上座;有的家庭父母只帶了弟弟去城市,姐姐留在農(nóng)村家里,孩子長期內(nèi)心失衡;還有的孩子父母身亡,只有爺爺和他相依為命,造成內(nèi)心封閉;最好一點的還算大強了,可是他受了冤屈,便會情緒沖動,逃離家里,這些都是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的結果。他們稍稍有一點逆境,就高迷茫度。
所以,手機實現(xiàn)了遠程慰問功能,丟了手機就等于孩子們丟了世界。
事實上,是不是父母通過手機和孩子交流就能解決一切不在身邊問題呢?電影一層一層的掀開這些反思,用溫暖善意的目光構建了觀眾的情感思維,為觀眾打開了一個正能量的心靈大門。
通過大強老師的行為,一點點還原了正確的走向,手機不能解決一切,但是信任可以撫平忐忑。
當最后手機丟失的真相揭開時,大部分觀眾對孩子會毫無保留的諒解。并不是他值得被原諒,而是他的真正目的不是在偷手機,而是想讓更多的同學和他一樣。
《花兒與歌聲》的后半段逐漸被各種溫暖的色彩填滿,比如校長為了孩子放棄了初戀,選擇了守護這個山區(qū);老師為了孩子,上傳了充滿希望的視頻,獲得了社會的幫助;而心明的眼晴因緣際會也有機會治好了。
電影在各種內(nèi)心絕望之際,以現(xiàn)代化的思維尋找到了救贖的機會,使愛的力量熠熠生輝,沖淡了一切暗淡的內(nèi)心。
《花兒與歌聲》非常適合兒童、親子類的觀眾。尤其是還有一個周末就是幸福的六一兒童節(jié)。這一天,不僅僅是一個節(jié)日,還有親子關系的流動。
通過這部電影,我們看到的不光是留守孩子如何改變命運,還有他們怎么從逆境中成長、克服困難。
手機當然能使他們獲得父母的精神給予,但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陪伴,這是再多的物質(zhì)都不能替代的。
人這一輩子,好的光景有限,青春期算是一個,因為每個人可能都會覺自己無所不能。童年時期也算一個,珍貴,無憂無慮,也是人之初滿眼都是美好的階段。相比于青春期,童年時期對一個人三觀建立,打基礎的時候,它比青春期更為重要。
都說現(xiàn)在的孩子幸福,的確,現(xiàn)在的好多家長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努力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前一陣不還有報道說,張柏芝每月交三萬校車費還是要親自送兒子們上學,這是因為她不想錯過孩子的每一段時光,甚至是去便利店買東西的時光,都是讓她覺得最珍貴的,錯過就無法重來的。
有家長陪的孩子各有各的幸福,沒有家長陪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電影《花兒與歌聲》就向我們展示了當下一群留守兒童的故事,它讓我們看到在當下這個社會,還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的生活跟我們想象得不同。如果說所有家長都在努力為孩子打造一個完美童年,那么他們的童年注定是有缺憾的。這樣一部帶著責任感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不多,耿直得有點扎心。
劇中的兄妹倆大強和心明是留守兒童的一個縮影,包括他們所在的小鄉(xiāng)村,整個村里幾乎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最了解這些留守兒童的,不是別人,是他們的老師。這些鄉(xiāng)村教師就好像是一道光,照亮了這些孩子的未來之路,也讓他們有方法能接觸到鄉(xiāng)村以外的世界。無疑,這些鄉(xiāng)村教師是影片中最可愛的人,他們扮演了一部分父母的角色,卻也無法完全替代父母的位置。片中,大強經(jīng)常給妹妹心明講爸爸的故事,什么能抗200斤大米,還經(jīng)常坐在父親常坐的位置上,這些細節(jié)都能看出,大強對父親的思念,對父愛的渴望。
片中的大強和心明都格外懂事,其實這是作為成年人的所長最不想看到的,也是最扎心的。當一個孩子事事想的周全,過于懂事,這是做為成年人的失敗。就像片中的心明,不想動用奶奶買藥的錢給自己治眼睛;不想要新衣服怕穿上新衣服就會被遺棄;獨自去找小羊想讓它們回到媽媽的懷抱,并不是她天生懂事,而是她經(jīng)歷了太多她這個年紀不該經(jīng)歷的傷害。小孩子就是這樣,白紙一般,你給他的是快樂他就是快樂的,你給他的是傷害他還是試圖去理解你。作為成年人,我們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而不是以種種理由將這種責任與壓力轉(zhuǎn)嫁給孩子。快樂成長快樂玩耍才是小孩子的責任?。?/p>
雖然說小孩子怎么都能長大,但這樣如同孤兒一樣的成長方式真的對他們的未來沒有影響嗎?就算沒有影響,作為父母,就真的值得去放棄一段這樣的時光而去創(chuàng)造所謂的物質(zhì)條件嗎?孩子終將會長大,會離開父母的庇護,去過獨立的生活,到那一天才真的是想留都留不住,想看都抓不到人,想清楚這一點的父母可能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長大吧。
被《花兒與歌聲》感動到了,這部講述留守兒童和支教老師生活的電影,一點一滴都是來源自真實的生活,孩子們的生活不僅僅是艱苦,還有各種紛爭和不理解,當然還是來自于老師們的幫助和關懷??傊羰貎和纳罹褪俏逦峨s陳。
據(jù)粗略統(tǒng)計,全國的農(nóng)村留守兒童多達千萬,雖然這個數(shù)字在不斷減少,但是留守兒童已經(jīng)是個很嚴重的問題?!痘▋号c歌聲》中的小村落,一個村子的青壯年幾乎都出門打動,一所小學里的學生基本都是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帶著他們生活,只能說解決個溫飽問題,學習、心理、生理健康,根本談不上。
《花兒與歌聲》沒有一味地展現(xiàn)留守兒童的艱苦生活,只會賣慘是不會博得多少同情的。影片其實是展現(xiàn)留守兒童的真實生活,以及鄉(xiāng)村支教老師高虹對孩子們的關愛和幫助,讓孩子們喜歡音樂,并且通過美妙的歌聲來改變命運。
這部電影展現(xiàn)的社會問題有很多,比如,留守兒童的心理苦悶,他們非常喜歡見到父母,但是在電影中,很多孩子沒有手機,只能通過高虹老師的手機挨個和父母視頻。結果,老師的手機丟了,孩子們就遷怒于最后一個使用手機的范大強,使得范大強一怒之下離家出走。
還有片中也展現(xiàn)了部分家庭中重男輕女的現(xiàn)象,讓上小學的女兒做飯,吃飯的時候女兒只能自己搬一張小板凳在門口吃,女兒都不能上飯桌,處處讓小女兒感到郁悶。
《花兒與歌聲》這部電影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能解決一部分問題。支教老師高虹有學識、又見識,關鍵還懂得利用網(wǎng)絡來傳播音樂。范大強的妹妹范心明是個盲人,但是她的嗓子異常出色,唱出個歌聲像是百靈鳥一樣,高虹把范心明的歌聲放到網(wǎng)上,還幫助范心明找到了治療眼睛的辦法。
可以說,這部電影非常現(xiàn)實,也非常夢幻,像是詩歌一般,整體風格非常優(yōu)美。留守兒童絕大部分的生活可能都不好,最大的苦悶在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的成長不僅僅是需要三餐溫飽,更需要家人切實的關愛。
這部電影就是在告訴觀眾,親情最大的意義就陪伴,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們,生活真的非常艱苦,這不僅僅是需要物質(zhì)來解決,而是能讓孩子們看到爸爸媽媽。據(jù)新聞報道,現(xiàn)在每年的留守兒童正在不斷減少,全社會都在重視這個問題,讓孩子們在父母身邊成長,就是最大的呵護。
如果孩子們一時無法和父母們生活在一起,那就需要學校和老師的關懷。希望多一些像是高虹這樣的老師,他們的善行讓這些兒童能夠快樂茁壯的成長,有了他們這些和藹可親的老師,才能看見花兒與聽見歌聲。
崔汀/文
《花兒與歌聲》是一部以留守兒童為主題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故事以離家出走的五年級學生范大強遇到了盲妹妹心明,他帶她走進了學校為開端。繼而新來的高虹老師發(fā)現(xiàn)了心明的音樂天賦,讓六歲的她擔任了學校的領唱。高虹聯(lián)系到省城大醫(yī)院的高明醫(yī)生,讓心明的眼睛有了弱光。當有了視力的心明第一次看到美麗的校園和被月光浮起的鄉(xiāng)野、河岸,一下子理解了奶奶的歌謠,淚水瞬間盈滿眼睛。作品真實描寫了留守兒童與鄉(xiāng)村老師之間的真摯情感和動人故事,通過一個個真實生動的人物和一件件感人至深的小事,讓我們一步步走進那些遠離父母的鄉(xiāng)村孩子們的心田。
兒童節(jié)帶孩子看什么電影,似乎成為了每一位家長心中不好抉擇的難題。因為目前電影市場上真正適合每一個年齡段的孩子看的電影并不多。有些動畫電影過于低幼,很多大孩子和家長都會不屑于看;有些主打親情的電影,大多數(shù)孩子們可能又看不懂。而適合孩子們和家長一起看的電影究竟是什么樣子的,電影《花兒與歌聲》從留守兒童的視角親身做了示范。
電影《花兒與歌聲》是由河南省委宣傳部制作的,這部電影作品也獲得了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榮譽。這部電影作品的創(chuàng)作是來源于河南作家孟憲明的長篇同名小說,是真正聚焦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文學作品。從這些背景中我們看出這部電影所要傳遞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正向的,尤其是適合城市里的家長帶上孩子一起看,看看留守兒童們是如何度過艱難的日子,既能讓自己的孩子學會珍惜,又能與其他小朋友共情,了解到“陪伴”的重要性。
電影中的故事開始,是離家出走的五年級學生范大強,偶遇到了自己的盲妹妹心明,他趕緊把盲妹妹帶回了家,因為妹妹看不見,所以哥哥大強一直試圖給妹妹講述美麗的景色,描繪他眼中的世界;并且大強還把妹妹帶到了學校,因為眼睛看不見,她遭到了同學的嘲笑,但卻意外的被支教老師發(fā)現(xiàn)了她唱歌的天賦。的確,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的寵兒,他們各有各的可愛,各有各的天賦,雖然心明眼睛看不見,但是她的心是善良的,她有要好的朋友,她對世界充滿幻想,她也有自己的理想,那便是“我要唱歌”。
誰說農(nóng)村的孩子就不能有夢想呢?即便父母不再身旁,孩子依然是在一天天變長大、變懂事,他們最需要是就是有人走入他們的世界。留守兒童們因為父母們都不在身旁,所以鮮少真的有人跟他們溝通,留在村里照看孩子的老人大多也沒辦法與孩子進行太多思想上的交流了,這時候,支教老師就顯得尤為重要。片中的孩子們,遇到了好老師。高虹老師不僅長得漂亮,心地又善良,她每天除了教會孩子們知識,更多的時候她都在觀察這群孩子,哪個孩子不開心了?家里遭遇了困哪?比如片中那個“被偷手機”的孩子為什么拿著老師的手機等等,一系列細枝末節(jié)的小事都被高虹一一找到了答案。此時的老師就像孩子們的父母一樣,陪伴著他們,才使得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健康的成長。
這部電影的意義不在于讓觀眾同情故事中的主人公,而是從始至終傳遞出“陪伴”這個概念,并且影片的幕后創(chuàng)作者希望5月31日能夠成為“家庭陪伴日”,就在兒童節(jié)前夕,無論是城市的還是農(nóng)村的家長們,能否抽時間陪陪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詢問孩子的夢想,與他們一起對抗生活中的難題,這種心與心的交流對于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至關重要的。
作為一部留守兒童主題的電影作品,不浮于表面,真正的把故事講述的有深度又有溫度,《花兒與歌聲》的確值得一看。
30年沒有看電影了,回到電影院有一種全新的感覺。 此片描寫了大別山區(qū)留守兒童的生活故事,觀后第一感覺是非常真誠、氣息純樸,沒有故弄玄虛的情節(jié)。細想起來,寓意十分深刻,每個主角都有一個故事。校長,在此山區(qū)教育幾十年,曾經(jīng)的女朋友分手離開,到此還是孤身一人,以校為家。支教老師高虹,新一代的老師,用愛心鼓勵每個留守兒童上學,用音樂淘冶學生情操,積極向上,十分難得。主角兒童心明,先天失明,父母離異跟隨母親,她媽怕被繼父打死,讓她穿上新衣服后將她丟掉,逼一個6歲的失眠兒童自謀生路。巧合的是被她親哥領回家。后來,高老師聯(lián)系醫(yī)院,全家、全村、全校,乃至全社會籌款為她復明,十分感人,回想起仍然熱淚盈眶。
無聊,但是好看
電影不光是畫面好看,音樂好聽就完了,故事呢?!情緒鋪墊呢?!真心看不下去,中途離場!
昨晚看了電影《花兒與歌聲》,今天腦海中還閃現(xiàn)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幕幕在眼前悄然閃現(xiàn)。這畫面中有歡笑,有淚水,有歌聲,也有溫暖。拯救小魚時,孩子們的善良率真是那樣可貴;擔心老師生病時,孩子們的默默守護是那么樸實;陪老師一起散步時,那月下的低吟淺唱又是何等浪漫。
小演員演技不好我忍了,成年人呢?全體演員演技不如只羊
摔泥燒字這孩子是個小天才。
一部感人的電影,讓人感覺到心靈的純潔,人與人之間相處和諧,好看
影片中連綿起伏的麥地、金燦燦的油菜花等,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幅絕美的動態(tài)畫卷。影片旨在呼喚親情的回歸,其社會意義遠甚于精神價值。
挺感人的,孩子是最純潔的,這個社會對他們太殘酷,劇情手法簡單了
這輩子第一次包場看電影。這輩子第一次坐第一排看電影。這輩子看過的最惡心的煽情片。
一般,學校組織讓看的。很多催淚的情節(jié)太刻意,而且農(nóng)村,“太新了”,有種旅游景點的感覺。
整部電影,以樸實而有詩意的畫面,講述了一段暖心感人的故事,蔥郁秀美的村莊,孩子們恬靜樂觀的笑容,沁人心肺的純凈歌聲,讓整部電影看起來溫暖又治愈通過組織觀影,家長們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值得孩子觀看的影片,讓城市的孩子珍惜和父母一起的幸福生活,很有教育意義
7分,情感動人,表演弱,鄉(xiāng)村景色美,幾首原創(chuàng)歌曲貼合氛圍。最近多出幾個關于留守兒童的片子(蜻蜓少年、米花之味、花兒與歌聲),能感覺到國家政策調(diào)整的意思。
這電影現(xiàn)在被中天盛祥(從蓋網(wǎng)再改名到壹鍵哥的傳銷組織,《南方周末》5月29日已報道)宣傳為自己的攝制投資作品,用來洗白自己的身份。立意再高又如何,國內(nèi)的影視市場如果辨明不了這些居心叵測的牛鬼蛇神,不將這些骯臟的投資清理出去,就難談進步與深度。
真心不錯,《花兒與歌聲》不煽情也不販賣苦難,影片將現(xiàn)實的冷酷和艱難擺在所有人眼前,看著你去努力想辦法解決,這才是它的真實態(tài)度,鼓勵那些堅持和努力的人,即使留守,但也永不言棄,上一代人因為努力生活而分離,他們這一代人,則努力,為了不再因為生活而分離。
支持一下本土河南電影。關注留守兒童。
好看好看,出乎意料,洗眼睛洗心
帶閨女去看了,雖然沒有大明星,但小演員都很出彩,畫面非常唯美,劇情很感人。其實對小孩來說,能看的電影很有限,除了復聯(lián)這種大片,國產(chǎn)的喜劇,再就是這種由同齡人出演、劇情還不錯的電影了。畢竟,孩子不能全看動畫片啊。
很感人??建議家長與孩子一起去看看,
我這一場就兩個人看 好感動 真心不錯不錯 建議父母和孩子一起去看一場
挺好看的,很有意義的一部電影,和爸爸媽媽看的,媽媽當時還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