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普通的中產(chǎn)階級男人過得其實很不容易
如果說布拉德?皮特之類代表著一些人心目中理想的美國電影明星形象,那么保羅?吉亞馬提(Paul Giamatti)只能算反明星。他既不高大,也不英俊。缺少肌肉不說,腰圍還明顯超標,連下巴也基本上被脂肪遮蔽,輪廓全失。但將不尋常的才華注入再尋常不過的軀體以后, 他成為當今美國最出色的演員之一。2003年吉亞馬提在電影《美國榮耀》(American Splendor)中扮演漫畫書作家和出版人Harvey Pekar,我對他的關注自那時候開始。接下來的這些年里,他塑造的兩個人物特別值得提及,首先是電影《杯酒人生》(Sideways)中寫作和生活都不順、惟有品酒見功力的中年英文老師邁爾斯,接下來是HBO的電視系列劇《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中充滿智慧但性格有諸多缺陷、歷史地位遠不及杰斐遜和富蘭克林等同仁的美國建國之父。現(xiàn)在我要加上第三個人物,剛剛上映的電影《雙贏》(Win Win)中的麥克。
麥克在新澤西小鎮(zhèn)New Providence(人口1萬2千,距離曼哈頓50公里)上當律師。他不是小時工資好幾千美元、為O.J.辛普森打官司的那種,他服務的主要對象是老人,而且生意談不上興旺。他給律師朋友打電話,希望得到些殘羹剩飯,但這個愿望也無法實現(xiàn)。也許跟美國持續(xù)低迷的經(jīng)濟有關?雖說過著有車有房的中產(chǎn)階級生活,但維持正常運轉遠非輕松。請不起別人,麥克只能親自動手解決電腦故障。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大家總喝廉價的百威和百威淡啤酒,歐洲品牌或者美國自己的精釀啤酒從未出現(xiàn)過。一方面導演可能接受了百威的產(chǎn)品植入廣告,另一方面喝最普通的國產(chǎn)啤酒也確實符合麥克們的實際消費習慣。辦公室的鍋爐已經(jīng)發(fā)出咣當咣當?shù)墓殴致曇簦溈酥荒苋讨?,因為維修需要6000美元。他對這個價格的反應相當強烈,象是被毒黃蜂給狠狠地蜇了一下。
在這樣的財務狀況下,面對每月1500美元的額外收入,麥克很難不動心,即使這樣做違背律師的職業(yè)準則。他動心了,以違背職業(yè)準則為代價。在法庭上,他找到借口讓自己成為利奧的法定監(jiān)護人。利奧獨自一人生活,他還能找到家,但顯然已經(jīng)開始了與失憶癥的抗爭。麥克將他送進養(yǎng)老院以后,雙贏的格局就此形成:麥克拿到補助,利奧也被照顧得不錯。吉亞馬提將麥克得到便宜以后內(nèi)心從未消失的自我譴責表現(xiàn)得細致精確,沒有一丁點的生硬。
得到這兩樣以后還不夠,麥克渴望著另一項勝利。他業(yè)余時間擔任小鎮(zhèn)高中的摔跤隊教練,他們從來沒怎么贏過。只到凱爾出現(xiàn)以后,麥克的第二職業(yè)才出現(xiàn)生機。凱爾是利奧的外孫(兩人從未見過面),他從俄亥俄一路坐長途汽車來新澤西,為的是逃離吸毒的母親。凱爾有外公,有媽媽,但談不上有家,只有麥克和妻子才給了年輕人真正的溫暖。凱爾曾經(jīng)獲得過俄亥俄州高中比賽的好成績,其體育才華很快顯現(xiàn)出來,一路帶著摔跤隊從勝利走向勝利。
疑惑中我看了看表,電影此時才進行到一半多一點。難道這是一部勵志片?一個準流浪兒被好心人收留,通過體育徹底改變?nèi)松??但下一步該怎么辦呢?跟美式足球、籃球、棒球、冰球不一樣,摔跤并不能提供職業(yè)化以后立即致富的前景,美國人在奧運會上也從來不靠這類項目拿獎牌。故事怎么才能講下去?
導演托馬斯?麥卡錫(Thomas McCarthy)此前的兩部電影《心靈驛站》(Station Agent)和《人生訪客》(The Visitor)都是小巧精致、不落俗套的獨立制作,《雙贏》是他的第三部作品。凱爾的媽媽辛迪出現(xiàn)以后,電影才真正進入戲劇沖突階段,故事開始遠離“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社會公平”的套路。她剛從戒毒所出來,她到新澤西只為錢,她還是凱爾無法在賽場上繼續(xù)取勝的原因。電影中塑造的其他角色都有各自的缺陷,同時也有很多優(yōu)點,不管是風趣、熱心,或者就是老實本分,跟實際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普通人一樣。只有辛迪例外,她很難給人留下好印象。想想看,兒子見到她以后不是沖進懷抱,而是翻窗逃離,這樣的媽媽能得幾分?
除辛迪以外,麥卡錫對其他角色都非??犊?,這是他一貫的創(chuàng)作姿態(tài)。在《心靈驛站》中,男主角芬巴是個侏儒,但不同年齡段的兩位女子都愿意給他溫暖和信任,Michelle Williams扮演的圖書管理員真心吻過他。在《人生訪客》中,教授對闖入自己家的非法移民也欣然接受,并全力幫助他們解脫困境。在《雙贏》中,麥卡錫對主角麥克生存狀況的描繪有很多搞笑成分,但我感覺不到其中包括惡意的嘲弄以及居高臨下的訓導。凱爾以桀驁不馴的反叛形象出現(xiàn),他抽著煙,似乎對周圍的一切都不在乎,包括戒煙的建議。投入到摔跤比賽中以后,他立即變得自律起來,煙順利地戒掉了不說,晨練也很能吃苦。一天清晨麥克聽到家里有動靜,結果發(fā)現(xiàn)是凱爾跑完步回家。麥克重新上床休息的時候,鬧鐘顯示著5點53分。
也因為導演的慷慨,也可能因為美國自由派人士的溫情有時候過于熾熱,電影中出現(xiàn)的沖突要么不夠強烈,要么解決得太容易。看似嚴峻的挑戰(zhàn),找到解藥卻一點不費勁。凱爾在摔跤場上表現(xiàn)出色,麥克讓他給隊友介紹經(jīng)驗。我的期待值很高,就像NBA直播結束后等著聽詹姆斯接受采訪一樣。結果凱爾只說“拼他媽的命就行。(Whatever the fuck it takes)”麥克的違規(guī)行為真相大白以后,周圍人沒等他經(jīng)過痛苦的自我拷問過程就迅速給與諒解,所有的一切瞬時之間即恢復常態(tài),大家重新回到平靜的中產(chǎn)階級郊區(qū)生活,只讓辛迪一個人背著黑鍋回到俄亥俄。麥克得到的懲罰是到酒吧打工,掙點外快補貼家用。朋友去看他,大家仍然喝百威啤酒。
《雙贏》是一部輕喜劇作品。從我個人的感受看,理解美國電影中的喜劇元素比悲劇相對困難一些。剛來美國那陣,如果在電影院里聽到觀眾的笑聲,10次里至少有9次讓我覺得莫名其妙。時間久了以后才有逐漸合拍的感覺,由不理解電影院里的其他觀眾為什么笑,到后來勉強跟著大家笑一笑?,F(xiàn)在已經(jīng)上升到更高境界,偶爾我可以領頭笑。當然有領跑出錯的時候,好在我從來不覺得尷尬,這次沒笑明白,下次改進就行。我基本不看動作類夸張搞笑的喜劇,只接受《雙贏》這類更多依靠語言、知識、智慧制造笑料的電影。很多喜劇元素能夠輕松跨越文化限制,經(jīng)過翻譯以后到新的語境中仍然有效。那些純粹依靠語言的材料則很難,比如雙關語。醫(yī)生為緩解麥克的精神壓力,給他開出了“跑步”的處方,所以他經(jīng)常在running。女兒不理解,她問,(running) from what?
2 ) 生活仍需繼續(xù)
雙贏 Win Win (2011)
導演:托馬斯?麥卡錫 主演:保羅?吉亞瑪提 / 艾米?萊安 / 鮑比?坎納瓦爾 / 梅蘭妮?林斯基 / 杰弗里?塔伯 / Alex Shaffer國別:美國 類型:喜劇
文_JABBERWOCK
■導語:生活總要回歸平凡。被評價總是參演二流電影、出演二流角色、展現(xiàn)一流演技的托馬斯?麥卡錫身為編劇和導演時,卻格外偏愛小人物的故事,同時亦強調(diào)“不速之客”對于平凡生活的改變,[雙贏]的成功如同托馬斯的摔跤術,一招一式之間大巧若拙,雖然影片套路有跡可循,也未見得強到開宗立派,卻愈見精巧,熟練與變通。
■Life's a struggle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看到托馬斯?麥卡錫的履歷,人們不禁會問,參演[2012]、[國王班底]、[父輩的旗幟]這種喧囂一時的電影的演員,怎會如此關注小人物的掙扎?其實追本溯源,麥卡錫的童年便在新澤西普羅維登斯的郊區(qū)長大,少年時代便在摔跤隊呆過。自執(zhí)導伊始,托馬斯?麥卡錫從不放棄描繪掙扎的人生。他導演的三部電影中,主角或是避世抱團如[心靈驛站],或者是困囿于一成不變的生活如[人生訪客],而[飛屋環(huán)游記]中的老爺子,同樣是孤苦已久。而本片中的人物,幾乎沒有一個不是生活中掙扎的失敗者。代理老年人案件的律師麥克是家里的頂梁柱,卻幾乎連保險都交不起,入不敷出的微薄收入讓他幾乎無法面對自己的妻子,就連組織的摔跤隊都是從無勝績。摔跤隊的搭檔教練維戈不光毫無摔跤經(jīng)驗,生意也是一團糟,卻要憂心繼子的視力矯正手術。他的朋友泰瑞或許無須為金錢犯愁,可老婆卻紅杏出墻鬧離婚。麥克生活的轉機或許在于他的咨詢客戶里奧,卻又是一名已經(jīng)老年癡呆初期,無法辨別是非的孤獨老人。
值得玩味的還有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一般來說,托馬斯編劇的電影傾向于將故事設置在郊區(qū)-----即使并不在郊區(qū),故事的發(fā)生地點也會在一個相對封閉,人際關系更為熟稔卻單純的社區(qū)環(huán)境中----也就是更接近我們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在訪談中,他提到以往的電影拍到郊區(qū)總是以一種嘲諷的態(tài)度,而自己的偏好則是以謙卑的態(tài)度去描述這種郊區(qū)生活那封閉中的平凡和瑣碎,從其中發(fā)掘閃光點。
Life's a struggle,一個平凡而渺小的人生舞臺,一群各有不幸的眾生相,只待一個外力突然出現(xiàn),故事就會驟然發(fā)動.
■協(xié)調(diào)與平衡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L.費斯廷格提出過“認知不協(xié)調(diào)理論”。這種理論最主要觀點即是我們的心理無時不刻在尋求一種“協(xié)調(diào)”的狀態(tài),如果心理上的預期與實際的結果相矛盾,我們將會陷入焦慮和痛苦,并試圖尋求協(xié)調(diào)與平衡。
不難看出,在人際關系的范疇中,最為痛苦的并非是他人給予的壓力,而是自身給予的壓力,心理預期與實際結果的不平衡,導致這種壓力并非“堅定的信念”可以紓解,而是如流沙,逐漸包裹住咽喉,讓人陷入自我質(zhì)問的怪圈中。
電影的開始,于慢跑的路上,看到前面離去的年輕,矯健的背影,麥克就不得不停下來平復呼吸,而當他和朋友泰瑞在慢跑途中聊到生活壓力的時候,他幾乎窒息暈倒在路上。究其原因,是因為他沒有辦法承擔起男人的責任----賺錢,而更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不愿意如其他的律師一樣“不擇手段”去撈錢,亦不愿意放下身段去當酒吧侍應。為了緩解 “缺錢” 的主要矛盾,麥克轉而去承受次要矛盾,違背職業(yè)操守和良心將老人送入養(yǎng)老院,主動當起老人的監(jiān)護人,冒領他的養(yǎng)老金1500美元。
老人得到了照顧,而經(jīng)濟危機也解決了,這似乎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可他將如何去面對自己的良心和對方家人的質(zhì)問?于是,麻煩似乎最快的降臨到了他的身邊,一個頭發(fā)染成金色的問題少年凱爾來到了他的身邊,他正是老人里奧的孫子。
協(xié)調(diào)是一個很有趣的詞,當它和“雙贏”相提并論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世界上并無真正意義上的“協(xié)調(diào)”和“雙贏”。少年凱爾因為母親吸毒入獄無人照顧,又被她的男友毒打而離家出走。適逢其會的麥克將少年接納入了家庭,麥克轉而發(fā)現(xiàn)了他的摔跤技能,通過照顧幫助凱爾來安慰自己的良心,利用凱爾振興摔跤隊,麥克似乎又尋求到了協(xié)調(diào)和平衡,而圍繞著這個少年的所有人似乎也找到了精神的寄托??蓪嶋H上,這種脆弱的平衡總有一天會被打破。
■對話的力量
生活雖然瑣碎,卻并不應該乏味,這部電影的人物原型實際上來自于導演在普羅維登斯高中的摔跤隊友,他的圈外朋友Joe Tiboni,同樣是一名維護老人利益的律師。誰也想不到這部劇本的敲定實際上是兩位老友通電話時,“憶往昔摔跤歲月”后一蹴寫就的。
取之生活用之于電影,[雙贏]中的對話也充滿了生活的智慧與幽默。托馬斯在電影中恰到好處的放置調(diào)侃和諷刺,當麥克起早床跑步的時候,小女兒問父親去哪里了,母親回答“Running!”(跑步),而小女兒則理解成了逃避,于是她問道:“Running from what?” (逃避什么?)。正是此時困窘于財政危機的律師麥克的逃避現(xiàn)實的寫照。而當麥克申請成為老人里奧的監(jiān)護人時,家人說“this is crazy”,小女兒問道:“who’s crazy”麥克回答“是我?!痹谶@里,無忌的童言發(fā)問既是家人對麥克“無事獻殷勤”的疑惑,又是麥克利用老人賺取養(yǎng)老費“非奸即盜”心思的寫照。而此類趣味十足的對話和場景在電影中比比皆是。泰瑞說凱爾有著“man-strength“字面上意為“成年人的力量”而實際上是形容中年人爆發(fā)出年輕的活力,無獨有偶,“man-strength”意指的也這幫失意中年人所需要的振奮力量。
提供這種振奮力量的,正是同樣失意的少年凱爾,雖然他有些沉默寡言,卻是不折不扣的行動派,重返摔跤場的他開始了自律,每天早上4點起床跑步,并戒了煙。他迸發(fā)出勃勃的斗志和活力,在摔跤場上騰挪閃轉,屢戰(zhàn)屢勝,他用行動起了激發(fā)隊友的斗志。然而更多展現(xiàn)這種感染力的則是對話的力量,當凱爾講述摔跤場上無路可退的時候翻盤的秘訣是什么,他說的是“去他娘的拼了!”(what ever the f*ck it takes)。
這樣的回答無關任何摔跤技巧,是一種唯心的戰(zhàn)斗方式,然而這恰恰是在絕境中的人們最需要的聲音。
■ 破局,生活仍需繼續(xù)
在托馬斯?麥卡錫的電影中,打破僵局的往往都是外來者。[心靈驛站]中的侏儒的平靜生活被突然的兩位來客所改變, [人生訪客]里老人回到家,吃驚的發(fā)現(xiàn)家里坐著兩個非洲移民,在與其相處的過程中迷上了打擊樂。托馬斯?麥卡錫對“不速之客”的期許從來都是正面的。只是在[雙贏]中,不速之客又增加了一位。凱爾的吸毒母親。
對于凱爾母親辛迪,導演的處理卻相對簡單化,一個走投無路的吸毒女,只為父親的錢而來。然而她的作用卻至關重要,她的到來戳穿了律師聊以自慰的良心外殼,麥克終于敢于面對自己的虛偽。其實自始至終,他所認為的“雙贏”,不過是逃避而已。這與影片開始的“逃避什么?”的問話遙相呼應。面對困境,我們有很多種選擇,等待被困境所陷,逃避,亦或是選擇直面?在凱爾一場又一場的勝利之下,麥克實際上逃避了身為一家之主應該承擔的責任,反而是依附在一個無自理能力的老人身上,而凱爾逃避的是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痛苦和無良的母親。雖然凱爾的母親并不是大家樂見的一個人物,卻是打破僵局的催化劑。
僵局被打破了,我們幾乎可以體會律師的心情,直面自身后,鏡中的自己如此丑陋,麥克的人物形象被塑造得十分鮮活,他的心態(tài)隨著事件的發(fā)展而演變,煩悶焦慮的開始,良心不安的照顧凱爾,被揭穿的難堪,最后以及直面凱爾道歉的勇氣,并毅然舍棄了1500美元,以此為條件讓辛迪離開。保羅?吉亞瑪提在[杯酒人生]中曾經(jīng)展現(xiàn)的人物的層次感再次壓倒性的捕捉了觀眾們的心。
凱爾同樣也需要面對自身的困境,世界并不會無緣無故的眷顧任何人。他需要通過自己的判斷來重新評估以及平衡信任崩壞后的生活,是相信?是不相信?還是繼續(xù)逃避?對于麥克的道歉,他首先是像他在比賽中由于遇見母親自暴自棄的那樣,用暴力去發(fā)泄,逃避。但是終究,在麥克的誠摯道歉下,在麥克妻子的真誠挽留下,也許是人生第一次,他選擇了原諒。原諒是需要莫大的勇氣與包容,并非每個人都能夠從容對之,然而跨過這道坎嗎,凱爾的天地也會更加的寬廣。而像真正的男子漢那樣直面生活的律師,一切僅僅只是開始。
生活還要繼續(xù),離婚的人需要靠自己走出失敗婚姻的陰影,主婦也需要更多的參與家庭前進的步伐,少年需要汲取勇氣,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家中的頂梁柱,則需要放下身段和包袱,去打兩份工來照顧凱爾和兩個女兒,老人里奧,供養(yǎng)家庭。
托馬斯?麥卡錫曾經(jīng)說過“寫作是個婊子!”因為他像了解生活一樣了解直面寫作的糾結和痛苦?!币靼惨粋€字,拈斷數(shù)莖須。”他是如此妥帖,謙卑,卻又嚴謹冷靜的構建了一部生活喜劇,如此真實的反應了我們的生活。
這本身告訴了我們一個最淺顯不過的道理:唯有當你加倍付出的時候,這世界上才存在著雙贏。
Jabberwock 2011-11-16
3 ) 【譯】《雙贏》:深刻的情景喜?。ㄗ髡撸篟oger Ebert)
翻譯:王蘋 / 校對:小雙 (cinephilia翻譯小組)
文章鏈接:
http://cinephilia.net/archives/4681我慢慢發(fā)覺《雙贏》(Win Win)是一部有深度的情景喜劇,這并不矛盾,情景喜劇就一定很庸俗嗎?發(fā)生在特定情景下的搞笑片,就是情景喜劇,搞笑的情景下也可以帶出有深度的東西。人物角色的設置有些意外,但演員都發(fā)揮得不錯,這樣的電影也許算不上很棒,卻能讓人身心愉悅。
《雙贏》的男主角由保羅?吉亞瑪提(Paul Giamatti)飾演,他心里的潛臺詞似乎總是:“這角色真煩,我不想演了?!彼斎荒苎莺?,但他演起來總是隨心所欲。他在戲里叫Mike Flaherty,是新澤西小鎮(zhèn)上的一位普通律師,經(jīng)常入不敷出。他愛孩子和妻子(艾米?瑞恩Amy Ryan飾),但就是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他沒錢修辦公室地下室的鍋爐,對屋前草坪上的枯樹無動于衷,寧愿等它倒下來砸在房子上再說。
Mike在當?shù)氐囊粋€高中摔跤隊當志愿教練,不能稱之為熱情,只能算他硬給自己設的一項任務,也許他前世就是摔跤手。他跟一位名叫Stephen(杰弗里?塔伯Jeffrey Tambor飾)的會計共用一個辦公室,Stephen后來也成為了摔跤隊的助理教練?;蛟S摔跤隊常輸是件好事,因為實在想象不出塔伯笑起來會是什么樣子,他表達高興的方式最多也就是露出欣慰滿意的表情。Mike最好的朋友Terry(鮑比?坎納瓦Bobby Cannavale飾)加入摔跤隊之后,他們組成了無敵教練三人組。
Mike有位客戶名叫Leo Poplar(波特?楊Burt Young飾,曾在《洛奇》中飾演拳王女友的哥哥),他患上了老年癡呆癥,不愿離開生活多年的屋子。麥克有次在法庭上發(fā)現(xiàn)成為Leo的法定監(jiān)護人每月就可以拿到1500美元,于是他親自接下這單活,并立刻將Leo騙進了養(yǎng)老院。這種欺騙行為雖然不道德,但Leo的確能在養(yǎng)老院得到更好的照料,而Mike也確實需要那筆錢。
這些場景讓我想起了導演麥卡錫(Thomas McCarthy)的前兩部涉及人性細節(jié)的電影,都呈現(xiàn)出原本清晰的性格遭遇陌生人介入時會有怎樣的變化?!缎撵`驛站》(The Station Agent, 2003)是部好電影,我很樂意馬上放下手中的事重看一遍。彼特?丁拉基(Peter Dinklage)在其中飾演一個喜歡研究火車的矮個子,但后來,一個孤獨的女人(帕瑞卡?克萊森Patricia Clarkson飾)和一個賣熱狗的奇怪男孩(鮑比?坎納維Bobby Cannavale飾)闖入了他平靜的生活?!度松L客》(The Visitor , 2007)中,理查?詹金斯(Richard Jenkins)扮演了一個孤僻的喪偶老頭,赫然發(fā)現(xiàn)家里住著一家從非洲來的移民。
不錯,嚴格來說這些都是情景喜劇的場景,但比喜劇更飽滿有深度,比喜劇更深的那個層面也就是人物復雜性格的發(fā)揮空間。導演第三部作品《雙贏》的情況與上述影片類似,但重點不再是機遇,而是回到了以比賽定成敗的老一套模式。
片中有個角色設置不錯,那就是Leo的孫子Kyle(Alex Shaffer飾),他離家出走想和爺爺住一起,但最后卻和Mike和Jackie住到了一起。Mike發(fā)現(xiàn)Kyle的母親正在戒毒,除此之外他沒有任何親戚。誰也想不到這個孩子會成為摔跤冠軍,這里也體現(xiàn)出情景喜劇的元素?!峨p贏》集合了所有元素(非法信托機構、危險的鍋爐、摔跤隊、戒毒的母親、Jackie發(fā)現(xiàn)丈夫秘密),這些元素最終都發(fā)揮了作用。
不過,最后結局有點太完美了,每件事都各歸其位,但現(xiàn)實生活往往比電影復雜得多。不過老實說這部片子還是有看點的,比如之所以選擇演員Alex Shaffer,更多關注的是其摔跤能力而不是表演能力,事實證明他摔跤也確實很不錯;比如吉亞馬提和塔伯互相板著臉的樣子非常搞笑;比如艾米?瑞恩也傾盡所能演好了這個賢妻良母的角色;再比如結局雖然不象電影開頭或導演以前的電影那樣予人以希望,但也皆大歡喜,無可厚非。還是非常高興看了這部帶給我不少快樂的電影。
王蘋:
小雙:
http://www.douban.com/people/wxs723/ 4 ) 《Win Win[雙贏]》工業(yè)化編劇
http://axinlove.com/2012/01/win-win/《Win Win[雙贏]》工業(yè)化編劇
by @xinl.ve 120118
Movie Rating:8。
看電影開頭的一小段,以為《Win Win[雙贏]》是把《A Serious Man[正經(jīng)人]》和《The Wrestler[摔跤王]》放進了榨汁機里后出來的作品。用一句俗爛的話說:Coen兄弟的男主人公遇上了年輕版的摔跤王。前些日子看過的《美國電影美國文化》一書,對《Win Win》這類的美國情節(jié)劇進行了概述,三段式的內(nèi)容,困境中的人/家庭經(jīng)由某個觸機而得以走出困境,結局終究是解決了這個困境,Over!劇情的確有些硬拗的成分,如今生活都這么困難,大家都不容易,寬容點,允許在電影中逃避現(xiàn)實。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也是類似于這種解決問題的家庭生活情景劇在美國票房最好的。
電影在風格上呈現(xiàn)了明顯的對照。如David Bordwell所說的,少有人會把一個人背向攝影機向銀幕深處跑進去的畫面作為電影的序幕。通常意義上理解人物向著鏡頭走來或鏡頭推向角色,可以表示觀眾對其人或者其情感的認同,反之則表示這一場景要結束(以才看的《Warrior[勇士]》的一幕為例,Brendan的學生向校長申請開放體育場看他們老師的搏擊比賽被否后),或至少呈現(xiàn)一定的否定態(tài)度。
本片開始,在一片清冷灰色的環(huán)境中,男主人公Mike背向鏡頭跑步,某刻還被兩個路人超了過去。但他停下腳步時,他的正面也沒有被立刻放入到鏡頭的中心,反而是在大遠景里的小小角落留下一抹黃色。從這樣的場面調(diào)度來看,《Win Win》的主人公Mike Flaherty表現(xiàn)了一種疏離。觀眾不能需要馬上認同他,也不要馬上陷入他的境地,在觀眾和受困的主角之間有一段安全距離,不要讓前者馬上變得焦躁和不安。而在電影尾聲的場景中,眼光明媚的下午,各式色彩絢爛極致,主人公也變得更加精力充沛。問題得到了解決,觀眾于是可以心滿意得地離開電影院,不用再糾結。
自然,電影的前后對照不只是開頭/結尾場面調(diào)度的部分。譬如Mike的妻子,在開頭看似Shit來Shit去,并嚷嚷不接受陌生人來家里的主婦,一看見小摔跤手Kyle,硬話就沒有了。不僅如此,立場也馬上變到與Kyle站到同一條戰(zhàn)線,要收拾Kyle不負責任的母親。Mike的朋友,陷入失婚困境的男人Terry,在Kyle出現(xiàn)之前每天的生活就是盯前妻的梢,隨時有可能要殺掉那個占了自己的豪宅,睡了自己老婆,蹲茅廁時看自己限量版的蠟筆小新的水管工——房子忍了,綠帽子也忍了,把蠟筆小新帶到廁所太不能忍受(允許我失心瘋一下,豪宅和老婆被占是劇情,小新沒有,不過為了表現(xiàn)Terry的憤怒)!Kyle的出現(xiàn),在電影之中形成了轉移Terry關注的事件,他之后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像個正常男人,并因為爭搶摔跤隊副教練的位置而為電影帶來了些樂趣。
其實,Kyle的出現(xiàn),并沒有帶來錢和真正的轉變。將“雙贏”,甚至“多贏”的眾人放在Kyle出現(xiàn)的不同時間點上,人物的實際狀況沒有本質(zhì)的變化。基于如此設定,才表現(xiàn)出受困的人的轉變在于內(nèi)因而非外部,更容易讓觀眾接受的同時又傳遞了人可以通過自我改變命運的價值觀。電影真正成為了麻醉精神的鴉片,也是帶來一點點轉變的文化產(chǎn)品。
看透了這些把戲后,看電影的樂趣好像少了一些,不過真心佩服好萊塢的電影工業(yè)。因為有這樣的工業(yè)標準,而才有不失一般水準的好萊塢情節(jié)劇電影。而再稍微在情節(jié)上動人一點,那既可以賺足票房,又可以賺人眼淚。人的善是不會拒絕幫助一個陌生人,Sandra Bullock憑借在《The Blind Side[盲點]》里的一根筋表演都贏得了奧斯卡,票房沒有理由拒絕一部有一定波折起伏的《Win Win》。相對于導演Thomas McCarthy[托馬斯·麥卡錫]的前一部電影,《The Visitor[不速之客]》,《Win Win》是要簡單,但依然抓住了人心的情感,工業(yè)體制化的劇本也能確保一定的成功。
Win.Win.LIMITED.720p.Bluray.x264-MHD
5 ) 當贏家的感覺
教練問kyle,what's it like to be as good as you are, kyle說就像所有事都在我的掌控中,其實這個回答不重要,因為大多數(shù)的人都是問問題的人,還沒有贏,可蠢蠢欲動了。
kyle就像一道光投入了這群重心都在失敗和維持的人們當中,他的光彩。。好像讓這些人也重拾銳氣,不是湊合過,而要爭取要贏,因為贏是可能的!這樣的真實感誘惑和安撫著他們,從心改變,好像有力量了,感覺準備好了,就像那個119磅級別的隊友好朋友一樣,試一試吧,
這片太好了,因為沒有出現(xiàn)意想之中的不自量力的失敗和破滅,是的只要試一試,誰說失敗者就注定是失敗呢,人都是一樣的,只要試一試真的都會贏一點的。
真是太勵志了。
片中的kyle timmons太帥!!真想不到是個真的摔跤少年不是演員,非常適合這個角色
結尾又很真實,沒有俗套的向leo道歉,法庭坦白,而是歸于妥協(xié)和含蓄的平復了,誰說說謊了就一定要承認道歉,像這樣沒被拆穿就不說了,再偷偷改過來不是很好,也很人性。。
6 ) 再看一遍還是超級喜歡+~+
能重復看的電影。。越看越多微笑的電影。。這片看來要進入我的假日精選呀>~<
主角是這個爸爸,中年男人什么的,生活的難題最后用go out of his way解決,深陷的眼圈,幸福的孩子們,一定還有新的難題,最后這樣他幸福嗎,累嗎,都有吧,不過撐住了就好應該也不會后悔
人物都非常好~~不過演的最棒的覺得是jersey girl媽媽和老leo,一個真實到感情里所以太真實,一個不留痕跡又流露巨大信息,讓人好奇老頭的世界看起來什么樣,是糊涂了,可又有多明白,像所有活了一輩子的人一樣。kyle的媽媽也塑造的非常有趣,頭發(fā)化妝打扮品味還像20多的媽,膚淺嗎,可能真的沒準備好當媽媽吧,她比青春期的兒子都還沒頭緒吧。。不過唯一的陰影也是,等kyle大學畢業(yè),工作幾年,這一對母子又有多大的一條鴻溝留給了以后,不過沒人沒事是完美的,現(xiàn)在就開心的和辛普森爸爸一起生活吧
爸爸也長得太不像好人了,這遍看的時候不停的覺得。。
kyle這種natrual cool kid。。特別吸引人。隨波逐流里的那個小男孩也有點
分分鐘都不悶。帶現(xiàn)實功利的溫情,卻能觸碰到人心最柔軟的部分。陽光小美女退散!
“我們都做過蠢事,好消息是你又有下一次的機會。”小成本的獨立溫情家庭劇,Paul Giamatti的出演基本就保證了質(zhì)量不會太差。很多中年男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一一呈現(xiàn),但并沒有太多復雜的內(nèi)容和包袱,也沒有刻意的說教,一切顯得剛剛好。片尾曲也挺耐聽?!铩铩铩?/p>
今年的圣丹斯不怎么驚喜嘛.
行差,步錯
對這種溫馨小喜劇毫無抵抗力
正是我喜歡的類型,平凡人的生活片段,每個人都有優(yōu)勢弱點和陰暗面,也有窩心的小善良。曾經(jīng)犯錯,但有勇氣正視和改正。不刻意編排大團圓結局,而是各自面對問題,付出代價,卻不輸信心和希望。寬容和慈愛,everyone deserves。片尾曲好聽。
很俗套,但整體來說很清新、很搞笑
多可愛的片子 還挺搞笑
少的星星,是無聊+沒看出來雙贏
類似的路數(shù)看多了,也就審美疲勞了
勵志溫情。其實,這也是一種美國夢。獨立電影到處閃耀著光芒?。?/p>
雖然結局有點扯,還好有小男主,不然這片子真看不下去了
節(jié)奏沉悶又沒有妞兒
上帝,我愛死了這種美國獨立電影了,沒有低俗的笑點和激烈的沖突,有的都是人物的細節(jié)和內(nèi)心的故事。Paul Giamatti這部戲里有超級精彩的演出,自從杯酒人生后就徹底愛上這個中年危機專業(yè)戶的表演了。
悉尼電影節(jié)Make Me Laugh單元參賽影片: 基調(diào)詼諧幽默, 每個人物的個性形象都被刻畫得十分鮮活可愛, 畫面質(zhì)感更是清新舒爽。影片探討了人生中潛在的不為人知的驚喜, 以及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來的溫暖的情感關系。雖然影片在劇情和主題上突破不大, 但對觀眾的駕馭能力很強。
小成本獨立電影的路數(shù),困惑、感悟與小清新。與眾不同的是多了些冷幽默。結尾的矛盾消解還是太人為了,沒引起更多的觸動。
凱爾也沒理由再和邁克一家生活在一起,但只有凱爾明白,他母親對他和祖父絲毫沒有關愛,一切目的只是祖父的錢
小清新,最浪費時間。
我愿意成為這樣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