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色塊切換皮膚
歡迎安裝高清版[青檸TV]電影APP
類型:喜劇片地區(qū):加拿大年份:2022
主演:Geneviève Ackerman Ana Tapia Rousiouk 雷諾·德普勒-拉洛斯 étienne Pilon Leslie Mavangui Maria-Gabriela Garcia-Rousiouk Mark Landry Mario Gauthier Chantale Laplante Hui Liu Julie Marceau Dominique Lamoureux Francis Bourgouin-Larose Charles-Antoine Turcot Olivier Ba
導演:雷諾·德普勒-拉洛斯 Ana Tapia Rousiouk
簡介: Constance works for an independent radio statio.. 詳細 >
【DOXA 2022】做出一種有夢境特質(zhì)的實驗影像,喜歡樹葉熒光轉(zhuǎn)場的鏡頭,也喜歡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湖面
4.0
#IFFR22 像是essay film,讓人想到了新浪潮的時候。表演還不錯,自編自導自演也是很強了。整體有些游離,雖然是一部很有實驗性質(zhì)的片子。
劇烈的,反對政治運動,反對電影視聽,卻受表達欲蠱惑而又不得不委身于這種媒介當中,失真和疊畫,無不是龐大而將要脫韁的情緒與影像發(fā)生的剮蹭
#IFFR2022 3.5/5 這才是我想看到的實驗電影。就是……不知道為什么,片子一說話就開始溜號??
#IFFR51# Tiger Competition。片名準確翻譯《夢與無線電》。自編自導自演,影片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序章-開頭戈達爾《影像之書》式的set up,結(jié)尾監(jiān)控電影式的揭底(把前排鋪排的所有細節(jié)連在了一起,也把事兒說清楚了),中間的主要部分真是看得云里霧里(所以其實是不是可以更短一點……)。應該是低成本,使用了大量既得素材(聲音的、影像的、文字的),非常思辨(無線電作為信息傳輸和遠程通訊,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聲音的無限創(chuàng)造可能)的同時又相當之政治(cue到魁北克獨立運動并嘗試聯(lián)系1968)。雖然看得很煎熬,但是“撥云見日”的時候還是頗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一切都發(fā)生了,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這是近些年來見到的最接近真實夢境的影像,甚至令人有點膽戰(zhàn)心驚。聲音早就提示了打電話的人都在被監(jiān)聽,來到這樣一個結(jié)局并不意外。一個懦弱無能好吃懶做的作家和一個瘋子一樣的行動者,哪個更吸引人?是文字更有力量還是聲音更有力量?在真與假,冷靜與狂熱之間,Constance與觀眾和尤金微妙周旋。
3.5,很豐富,但材質(zhì)間的銜接有些遲緩。
影像拼接版/法語版/進階版《當我們仰望天空時看見什么?》(類似。愛的不行。實在是太舒適了。用各式各樣的影像拼接和聲畫關系,討論夢,討論人與人的關系,討論情愛和哲學,討論社會體制與意識形態(tài),一大堆呼告但豪不刺耳,非常浪漫。雪夜里聊天的畫面實在太美好了,兩個女孩子眼睛亮亮的,畫面恬靜聲效安寧,動容到差點哭出來。
IFFR 2022 Tiger Competition.
#iffr_2022# 聲畫關系,文本、視覺和聲音。
#DOXA2022#
關于青年和政治運動的超低成本實驗/論文電影,對當代電影語言解構(gòu)的反電影形式以詮釋電影藝術,混雜了不同的影像形式(手機視頻、監(jiān)控、新聞片段、默片、過度調(diào)色、重疊、扭曲、抽幀…)和聲音材質(zhì)(電話、收音機、電視、現(xiàn)場的、歷史的、虛構(gòu)的、失真的…),不斷變換的聲畫關系構(gòu)成了一種意識流般的夢境體驗(但又的確有主要角色和故事線)。可能是這屆鹿特丹最“知識分子”的作品,盡管其中很多都是戈達爾玩剩下的,這樣的嘗試依然顯得稀罕且驚喜 #鹿特丹2022主競賽
已收藏
3.5
實驗片
影片由多種影像形式組成,監(jiān)控鏡頭、手機屏幕、現(xiàn)實生活以及個人奇妙的潛意識夢境,多重形式賦予作品獨特的視覺體驗,但是這并不妨礙影片是從一部遺失手機而出發(fā),男女主人公的關系發(fā)展之路是明了的。影片后半部分出現(xiàn)類似卓別林作品中輕喜劇影像,節(jié)奏加速、人物動作為主要敘事方面,聲音轉(zhuǎn)而趨于低語退居后方,蠻驚喜的處理,這相對于整部影片的形式來講非但不感到冗雜,而且也可以感受到是一份影片情緒上的契合。影片畫面也很不錯!
82/100 #IFFR2022# 視覺迷人,而對古典樂等音樂有一種類似于表現(xiàn)主義式的用法。更重在觀看方式上打動觀眾,很少有新片會讓你回想起聲音的起源、電影的歷史。
過于焦灼難懂的論文電影,或許要惡補當代思想史才能摸清影響的邏輯。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DOXA 2022】做出一種有夢境特質(zhì)的實驗影像,喜歡樹葉熒光轉(zhuǎn)場的鏡頭,也喜歡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湖面
4.0
#IFFR22 像是essay film,讓人想到了新浪潮的時候。表演還不錯,自編自導自演也是很強了。整體有些游離,雖然是一部很有實驗性質(zhì)的片子。
劇烈的,反對政治運動,反對電影視聽,卻受表達欲蠱惑而又不得不委身于這種媒介當中,失真和疊畫,無不是龐大而將要脫韁的情緒與影像發(fā)生的剮蹭
#IFFR2022 3.5/5 這才是我想看到的實驗電影。就是……不知道為什么,片子一說話就開始溜號??
#IFFR51# Tiger Competition。片名準確翻譯《夢與無線電》。自編自導自演,影片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序章-開頭戈達爾《影像之書》式的set up,結(jié)尾監(jiān)控電影式的揭底(把前排鋪排的所有細節(jié)連在了一起,也把事兒說清楚了),中間的主要部分真是看得云里霧里(所以其實是不是可以更短一點……)。應該是低成本,使用了大量既得素材(聲音的、影像的、文字的),非常思辨(無線電作為信息傳輸和遠程通訊,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聲音的無限創(chuàng)造可能)的同時又相當之政治(cue到魁北克獨立運動并嘗試聯(lián)系1968)。雖然看得很煎熬,但是“撥云見日”的時候還是頗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一切都發(fā)生了,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這是近些年來見到的最接近真實夢境的影像,甚至令人有點膽戰(zhàn)心驚。聲音早就提示了打電話的人都在被監(jiān)聽,來到這樣一個結(jié)局并不意外。一個懦弱無能好吃懶做的作家和一個瘋子一樣的行動者,哪個更吸引人?是文字更有力量還是聲音更有力量?在真與假,冷靜與狂熱之間,Constance與觀眾和尤金微妙周旋。
3.5,很豐富,但材質(zhì)間的銜接有些遲緩。
影像拼接版/法語版/進階版《當我們仰望天空時看見什么?》(類似。愛的不行。實在是太舒適了。用各式各樣的影像拼接和聲畫關系,討論夢,討論人與人的關系,討論情愛和哲學,討論社會體制與意識形態(tài),一大堆呼告但豪不刺耳,非常浪漫。雪夜里聊天的畫面實在太美好了,兩個女孩子眼睛亮亮的,畫面恬靜聲效安寧,動容到差點哭出來。
IFFR 2022 Tiger Competition.
#iffr_2022# 聲畫關系,文本、視覺和聲音。
#DOXA2022#
關于青年和政治運動的超低成本實驗/論文電影,對當代電影語言解構(gòu)的反電影形式以詮釋電影藝術,混雜了不同的影像形式(手機視頻、監(jiān)控、新聞片段、默片、過度調(diào)色、重疊、扭曲、抽幀…)和聲音材質(zhì)(電話、收音機、電視、現(xiàn)場的、歷史的、虛構(gòu)的、失真的…),不斷變換的聲畫關系構(gòu)成了一種意識流般的夢境體驗(但又的確有主要角色和故事線)。可能是這屆鹿特丹最“知識分子”的作品,盡管其中很多都是戈達爾玩剩下的,這樣的嘗試依然顯得稀罕且驚喜 #鹿特丹2022主競賽
已收藏
3.5
實驗片
影片由多種影像形式組成,監(jiān)控鏡頭、手機屏幕、現(xiàn)實生活以及個人奇妙的潛意識夢境,多重形式賦予作品獨特的視覺體驗,但是這并不妨礙影片是從一部遺失手機而出發(fā),男女主人公的關系發(fā)展之路是明了的。影片后半部分出現(xiàn)類似卓別林作品中輕喜劇影像,節(jié)奏加速、人物動作為主要敘事方面,聲音轉(zhuǎn)而趨于低語退居后方,蠻驚喜的處理,這相對于整部影片的形式來講非但不感到冗雜,而且也可以感受到是一份影片情緒上的契合。影片畫面也很不錯!
82/100 #IFFR2022# 視覺迷人,而對古典樂等音樂有一種類似于表現(xiàn)主義式的用法。更重在觀看方式上打動觀眾,很少有新片會讓你回想起聲音的起源、電影的歷史。
過于焦灼難懂的論文電影,或許要惡補當代思想史才能摸清影響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