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國際事件的討論中聽人提及閃哈,找來看時看不懂,只能像中了傳銷一樣去補前因后果。就這樣補完了0079,z,origin,逆襲的夏亞,以及小說《貝托蒂嘉的子嗣》和《閃光的哈薩維》。
學會了不去糾結富野作品中的政治立場、軍事戰(zhàn)略,他的框架設定是概括的,寫意的,影射一點歷史,舞臺背景似的的存在,他的劇情是主角們逆天開掛的廝殺與怪力亂神的戀愛,雖然精彩,卻也常見。打動我的是富野獨特的戰(zhàn)爭氣氛,真實迫人,用寥寥幾筆小人物小事件來表達,非常接地氣, 善良的吉翁老兵,無奈的阿姆羅媽媽,等等。以及,人物之間若隱若現(xiàn)的羈絆,夏亞要和阿姆羅決戰(zhàn),知他物資匱乏,故意在戰(zhàn)場上留下己方先進的MS機體。這心思百轉千廻,簡直和小姐遺帕后花園一樣……我能理解的,終究是被重力束縛住的靈魂呀。
而哈薩維是最接地氣的主角了。人物單薄得透光,透出背后厚重的歷史波濤:從近代到當代。226, 515,安保,赤軍……觀眾幾乎感到水汽撲面。我如何能改變這盤根錯節(jié)的體制?從古至今總有人這樣問天,像火炬接力,在宇宙紀元傳到了哈薩維。和歷任缺爹少媽的高達主角不同,他是父母雙全,家境憂渥。布萊特?諾亞是高達系列中“父格”的完美化身,走到哪里都是大家庭的頂梁柱,把熊孩子和新人類修正得服服帖帖。哈薩維在這樣“健全”的環(huán)境中長大,聯(lián)邦的腐朽專橫就格外的刺眼。所以他會成為馬夫蒂,要像父親庇護木馬和鈴鐺隊一樣,在失格的政府之下庇護地球——比夏亞更為稱職的“父格”的擔當。
最后的最后,布萊特?諾亞能理解兒子的選擇吧,就象他當初加入奧古時,相信妻兒能通曉大義一樣。在小說的結尾,貫穿整個UC歷史的布萊特?諾亞說了仿佛柯西高達墓志銘般的話:“歷代的高達雖然都在聯(lián)邦軍,但總是由有著反叛精神的人乘坐的。而且,高達最后也總是這樣,沒有了頭,機體被燒毀,變得七零八落……不過,即便沒有了高達之后,反叛精神也還會健在的。”在他的眼中,“只是左右水平張開的機械臂使得高達的姿勢看起來簡直就像背負著十字架一般。手的部分變得像燒焦的團子一樣,令人心痛?!边@堪比圣父對圣子的心痛了。40年之后的終章,形神俱毀的高達,帶著宗教般的憫世之情,依然矗立于大地之上。
《閃亮的哈薩維》呈現(xiàn)的霓虹民族審美不再是《菊與刀》的二重性,更為純粹,只有菊,高貴華美的存在,徹底唯一的目標。奔赴這一終點,最終消融其中,可以稱之為一種“重力”(也許稱“業(yè)力”更恰當?),一種“非如此不可”的宿命軌道。當中如果插入了什么障礙,那么刀之錘之,碾之燒之,也在所不惜。別的文化注重“獲取”,財富,名譽,家庭幸福,而霓虹文化更注重“舍棄”,身家性命不算什么,連良知與后世聲名都會一并獻祭——太多的動畫中有“化身惡魔”的橋段。難怪亨廷頓把霓虹文明獨立于歐美與中華文明,這是一種超越善惡的價值觀。
參加制作的渡邊信一郎,在他監(jiān)督的《東京殘響》中,反抗者炸這個樓那個路,但一旦布下的Z彈真會傷人了,會去拆除,甚至賠上自己的性命。富野就不去守護生命的底線,也許是經(jīng)歷過太多真實的事件,唾棄了書本教條。UC聯(lián)邦已經(jīng)衰老到半癡半癲了,能看見的顏色只有紅色,能聽見的聲音只有槍聲,后文還有金伯利部隊屠殺無武裝異議者、尸積如山的的情節(jié)。大多數(shù)人在麻木與被麻木中沉睡,把問題留給子孫。而哈薩維繼承了夏亞與阿姆羅意志,選擇了修羅道,將門虎子淪落為KB分子,化作閃光,在黑暗森林中為后來者照亮幾步路。
劇中的人物群像也各有各的寓意。琪琪一開始就指出了另一個危險卻充滿誘惑的方向:DC,而凱奈斯在故事結尾走向了保羅式的救贖。當中還有對千年大計嗤之以鼻的出租車老司機。很期待后面布萊特?諾亞出場的重頭戲。故事中UC聯(lián)邦最后的誣蔑,實際是判處了這位功勛卓著的“國之長子”的社會性死亡。UC聯(lián)邦才是真正“噬子”。父有德則子有為,父失格則子失位。家亦然,國亦然。
按:這篇小隨筆是看了諸多評論后寫就,主要針對個人認為對閃哈的部分誤解。之所以標題是閃哈小說,是因為富野本人批評這作過于拘泥原作,后期有改結局的可能。關于具體內容歡迎討論。
閃哈延續(xù)了CCA的主題,即富野作為一個學運過來人對于革命的反思。若要了解這一點,就必須要抓住富野概念中革命的兩組矛盾:目的與暴力,英雄與大眾。
富野并非共產(chǎn)主義者,因而對革命的反思更多是基于自己的片段式理解而非有明確的意識形態(tài)。對富野來說,革命自然是肯定會到來的,但是革命所帶來的暴力及其代價是否值得(就像上個世紀的共產(chǎn)主義運動)?對于富野來說革命暴力是值得批判的,這與革命的正當性形成一對矛盾。另一方面,富野自然是沒有馬克思主義者的群眾觀,不可能說出“馬夫蒂要依靠群眾不能脫離群眾”這樣的話來。富野所深深感受的是,后學運時代大眾沉淪于消費主義與英雄的無力,因此革命英雄與大眾的又形成一對矛盾。
這樣看就能理解,富野為何會在CCA與閃哈中如此處理一些政治戲份——須知富野的強項從來不在于押井守式的政治寫實而在于表意。夏亞降下的阿克西斯,正是富野式革命的絕佳比喻——暴力而正當;夏亞和阿姆羅作為富野的兩個分身,也從兩個側面反應了富野內心的矛盾:明知革命會造成代價卻依然降下阿克西斯的夏亞,明知革命無法阻止卻依然基于人道主義而去阻止夏亞的阿姆羅。閃哈小說無非是CCA中舊主題的新發(fā)揮,哈薩維依然是像前輩革命者一樣矛盾的人,也就是富野本人的代言人:哈薩維明白暴力手段(這一手段的重點在于其暴力性質,富野沒有能力上升到哈薩維是不是恐怖分子這種討論上,他所要表達的就是革命的暴力)的非正當性卻依然要依此來改變固化的體制;而質問馬夫蒂為何不去懲罰獵人部隊的民眾與英雄的哈薩維之間的隔閡正如消費主義時代大眾與革命者之間的沖突一樣,富野也并沒有要表達“馬夫蒂脫離群眾方法不對”的內涵。
固然,富野在貝子中讓阿姆羅以父親的力量挽回的降下的阿克西斯——這是富野自身對這種無法解決矛盾的一種期許,人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xiàn)互相理解和進步。但現(xiàn)實是灰暗的,正如聯(lián)邦在目睹了阿克西斯的奇跡后只知繼續(xù)茍且偷生,富野在創(chuàng)作CCA之后仍然只能繼續(xù)為日升制作自己認為已經(jīng)完結的高達,無法做自己想要的作品。這樣,富野最終在閃哈中給予了自身革命一面更多的肯定——即使哈薩維的行為最終陷入前輩的輪回,但革命的閃光終將會驅散黑暗,這是同阿姆羅推走阿克西斯一樣一種對人性的樂觀。
ps:本想就琪琪這一角色再作一點伸發(fā),無奈筆力不逮。富野作品中的女性多是像琪琪式行動任意的角色,由此招致了很多批評,這是他對于女性的一種反思。但平實而論,劇場版篇幅不大略限制了琪琪這一角色,建議附以小說可以加深對這一角色的體會。
其實就是入坑指南吧。
推薦給朋友看這片,朋友表示像看懂了又沒看懂。我才開始意識到,這其實是一部只面向死忠粉,晦澀難懂又成人化的作品,并不是一部面向大眾的高達電影。高達系列產(chǎn)生過不少動畫電影,但像這一部一樣完全不顧及較低年齡觀眾或入門觀眾還算是比較少見。做到這個程度,對上一部,我只想起《0080-口袋里的戰(zhàn)爭》。即使是已經(jīng)非常成人化,針對高年齡層觀眾的《逆襲的夏亞/馬沙之反擊》,也在小說版的基礎上作了大幅的修改,例如富野的小說原著中的阿姆羅已經(jīng)結婚,并且有大量復雜的感情戲和床戲,但電影版里還是個黃金單身漢形象。電影版刻意強化了戰(zhàn)場刻畫,而兩位男主的渣男本性弱化了很多,反而是哈撒維這條故事線保留得比較完整。
而《閃光的哈撒維》,從現(xiàn)在第一部看來,非常忠于原著。改動比較大的地方似乎只有小說版中非常扯蛋的,和 Ksi G 在近海面對流層的大氣中空中對接,改成了相對合理的宇宙空間的對接場景。富野寫的過于日本人舊思維的啰里吧嗦的對白(“嗯...那個....琪琪剛才說的...也可以這樣認為吧”,富野就很喜歡一些煩死人而且令人摸不著的奇怪的點),也改成了比較符合當代年輕人說話方式的對白,但總體的故事邏輯幾乎沒有改變。
最近剛好看了村瀨修功的另一個作品《虐殺器官》。高達寫于上世紀70年代,也剛好,在看一本寫于70年代的科幻小說《星之繼承者》, Zeta-G 的重制或許是有向這本書致敬的意思,或者是一個巧合?(《機動戰(zhàn)士Z高達-星之繼承者》)。對于文科生科幻,理科生科幻,和藝術生科幻這樣的分類過于簡單粗暴,但剛好和這三部作品就對應上了,這樣的分類有時也很有用。
伊藤計劃的小說可以說是典型的“文科生科幻”,基于很多語言學的理論,例如語言學對人類思維的影響。觸及到很多社會政治和人類學的問題,學術意義上的現(xiàn)代性與后現(xiàn)代的問題。而《星之繼承者》是典型的“理科生科幻”,科學技術細節(jié)精準,邏輯嚴謹,一絲不茍。但是對歷史和人類學總是有一些過于天真的描寫。
《星之繼承者》里面,人類探索太空是一項崇高的事業(yè),作者對人類文明充滿熱愛。人類這種從靈長類野獸進化而來的生物,到今天竟可以自由地探索宇宙的奧秘,作者對此充滿贊嘆。移居外太空的人類,動機只有榮譽和永不滿足的好奇,人類只有在極端條件下才會發(fā)動戰(zhàn)爭(書中描寫的月球人的戰(zhàn)爭)。這一點甚至可以溯源到二戰(zhàn)中戰(zhàn)勝國與戰(zhàn)敗國的立場與復雜情感,所導致的現(xiàn)代英國人與日本人的思維比較,這一點下文再詳細扯一下蛋。
但是,《機動戰(zhàn)士高達》的宇宙世紀,有著一種與此完全相反的,反烏托邦的出發(fā)點。富野的立意,很明顯站在了社會政治與人類學的切入點。
宇宙世紀,是從人類開始意識到人口膨脹,地球環(huán)境不堪重負,決心建立宇宙殖民地開始的。宇宙最初的移民行動,美其名曰是星辰大海,實際上是一種近似“流放”的行為,生存環(huán)境惡劣,充滿未知與死亡。這是《閃光的哈撒維》將故事舞臺選在澳大利亞的一個重要原因。澳大利亞的第一批移民,非常諷刺地,同樣是英國的流放犯人,這與宇宙世紀最初建造殖民衛(wèi)星的移民者們簡直異曲同工。當時的英國政府的立場,與現(xiàn)在(UC 0105 年)的聯(lián)邦政府的高官大臣的立場也非常相似。
人類是為了地球的恢復,迫于無奈移居太空。人類終究眷戀的還是地球。底層市民不惜以偷渡客身份也要寄居在地面上,聯(lián)邦政府高官更是不斷以自身的特權,拖家?guī)Э诘鼗氐降厍蛳硎芘f世紀的生活。這些,在《閃光的哈撒維》小說版里多次提及,這也是馬夫蒂運動的目的:不惜以恐怖襲擊警告聯(lián)邦政府的高官大臣們,不要忘記宇宙移民的初衷。哈撒維的植物學研究生身份,也非常符合這一邏輯。
富野描寫過很多敏感的少年。宇宙世紀并沒有像其他機器人動畫一樣,很強調少年的熱血和友情。富野想刻畫的,更多是少年的“敏感”。富野能理解古典的歐洲藝術,希臘神話里,也充滿了內心敏感的少年。這些少年或欣賞自己不能自拔,或酒后高歌狂歡,或和母親相戀殺死父親。一年戰(zhàn)爭更存在一個精通古典藝術的高級軍官-馬古比,自護高層連藝術口味也和納粹同出一轍(獨裁者偏愛古典藝術好像是歷史慣例)。《閃》中的機體命名,大部分取材希臘神話與河馬史詩。帕涅羅帕是神話《奧德賽》里奧德修斯的妻子。
《機動戰(zhàn)士Z高達》是高達史的第二部作品。悲情的結局,復雜的政治關系,大紅大紫的天才設計師永野護擔任機械設定(他自己的《五星物語》也是牛X炸裂)。這在八十年代可以說是神作,當年沒有人做過像這樣的機器人動畫。主角嘉米尤的敏感指數(shù)可能比任何出現(xiàn)過的角色都要高,非常痛苦的角色,但動畫除了結局,畢竟比小說弱化了很多。這樣一個角色在今后的宇宙世紀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估計永久地被關在了精神病院的高墻下。
“New Type”到底是什么?UC0079年以前,即一年戰(zhàn)爭前,革命家自護戴肯說,只有宇宙空間才能令人類進化到下一個階段,被重力所束縛的人類,無法將大腦徹底解放。而野心勃勃的查比家族,卻竊取了這一革命成果,為自己的野心服務。整個一年戰(zhàn)爭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映射。悲劇革命家自護戴肯像極了尼采,理論被歪曲成身份政治的武器。米洛夫斯基博士約等于愛恩斯坦,核武器改變了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在今天這個年代打算入坑,從《Gundam The Origin》入坑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夏亞阿茲納布的王子復仇記視覺,真香。
“高度敏感與自省的人類”,這是我所理解的 NewType?!白允 笔鞘裁匆馑??
《閃》中刻意弱化了NT的概念。雖然在豪恩澤號上,哈撒維讀懂了琪琪強大的精神暗示,但是在與琪琪的對話中,哈撒維明確地否定 NT 的存在,說NT只是一個戰(zhàn)場傳說。這一段是小說中沒有的。所有機械設定也沒有出現(xiàn)NT能用的精神裝置或武器。或者是村瀨或富野想表達的另一種 NT,一種更世俗,更現(xiàn)實的立場。
一種懂得"自省"的人類,意識到自己的歷史給地球造成無數(shù)破壞的人類。
哈撒維在整個故事中最主要的矛盾,并不是琪琪,而是“襲擊行動的正當性”這樣一個問題。動機雖然正義,實行起來卻是恐怖活動。這是作為馬夫蒂的哈撒維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在苦惱的問題。
這和查比家族的野心不一樣,和精英主義的夏亞阿茲納布的崇高理想不一樣,這是他們這些英雄人物所不曾有的煩惱。這是阿姆羅雷與夏亞阿茲納布這對基友最根本的沖突,因此他們選擇了不同的立場。這種沖突,匯聚到了哈撒維一個人的身上。
戰(zhàn)敗的日本本來應當處于的立場,屠殺與恐怖襲擊的代價與反思。自己到底是薩長派的維新義士,還是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戰(zhàn)犯,自己的立場到底應該是什么?實際又是什么?這可能是21世紀里,富野想表達的NT,一種懂得自省的人類。
而宇宙世紀的故事里,人并不是都像在《閃》里面這么卑微和現(xiàn)實的。宇宙世紀的英雄時代,隨著夏亞與阿姆羅這對好基友的隕落,早已經(jīng)結束......
現(xiàn)在回看這個粒子是比較扯蛋,尤其是在量子場論不斷完善的今天。但是這卻是基礎設定中的基礎設定。影視作品一直以來好像都對這種神奇的粒子沒有過多的解釋。要在影視作品中(非小說中)找到答案,似乎只有看最近制作的《Gundam The Origin》,高達起源系列動畫,看看米諾夫斯基博士是怎樣領飯盒的。
軍事迷富野在一開始就意識到,當代戰(zhàn)爭是絕不會出現(xiàn)像一二戰(zhàn)那種大規(guī)模步兵肉搏戰(zhàn)的。衛(wèi)星偵察反偵察,信息戰(zhàn),導彈飛來飛去,空襲,等等這些手段才是主流。步兵戰(zhàn)只出現(xiàn)在局部的城市鎮(zhèn)壓或暗殺要人。但是從視覺效果和后續(xù)商業(yè)化考慮,必須有一種設定使得機器人的步兵肉搏戰(zhàn)合情合理。于是萬能的米洛夫斯基粒子出現(xiàn)了。就像核武器的發(fā)明決定了當代世界的格局,米氏粒子的發(fā)現(xiàn)和應用,影響了宇宙世紀的格局。
如果米洛夫斯基粒子這樣的設定不存在,整個高達系列都不成立。這就像“不死人”的概念之于《黑暗之魂》系列一樣。
“大量的米諾夫斯基粒子會因粒子間的電磁力和重力相互轉換作用自動形成立方晶格” ,萬能的米洛夫斯基有如下的作用:
1,影響雷達偵察,擾亂一切電磁信號,令長距離通訊變得不可能。因此,攻擊行為取決于駕駛員的肉眼判定和臨場反應。(富野估計沒有預計到現(xiàn)在覆蓋全球的光纖網(wǎng)絡,但是實戰(zhàn)中也不是都在城市)
2,小型核融合爐應用成為可能(所有 Mobile Suit,Mobile Armors,宇宙戰(zhàn)艦 的 能量來源)
3,反重力裝置,令戰(zhàn)艦在大氣圈內,地球重力下懸浮飛行成為可能(UC0079年,聯(lián)邦軍飛馬級戰(zhàn)艦的技術,直到UC0105,即《閃》的年代,這個技術才小型化應用到兩臺高達身上。因此 Ksi-G 和帕涅羅帕才能在地球重力下懸浮飛行,這和普通戰(zhàn)斗機的引擎,和MS利用噴射器跳躍的方式本質上都不同。)
4,功率強大的 MEGA 粒子炮,高達裝備小型化的 MEGA 粒子炮發(fā)射器,即“Beam Rifle”(光束步槍)。
其他有延伸出很多貌似硬核的底層物理學設定,有興趣可以自行百度。因為米洛夫斯基粒子的發(fā)現(xiàn)和應用,宇宙世紀的戰(zhàn)場展現(xiàn)出這種荒誕的情景:高能的武器,異常發(fā)達的機械人工學,但通訊系統(tǒng)卻被阻斷。在艾爾斯巨石下集結的馬夫蒂游擊隊小伙伴,一邊面向最新型的高達,另一邊,傳達信息竟然要靠公用電話的響鈴次數(shù)做為暗號(小說版)。在這個時代回看確實有點搞笑。
據(jù)我的觀察,以上三種科幻小說家中,“藝術生”科幻還是比較能遇見未來科技的設計結果,很多時候這類型的科幻就是為了影視化而寫。例如現(xiàn)在看到的MS駕駛艙的球形全息投影顯示屏,最初的應用是 UC0080年的高達 NT-1 Alex,新人類試作機1號(記憶中,有錯請指正。這臺機仍然是我最喜歡的高達,雖然很菜)。這部1989年的動畫中,有些設定在今天仍然不顯得過時,例如片尾對殖民衛(wèi)星細節(jié)的刻畫。
《0080-口袋里的戰(zhàn)爭》是高達史上最出色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作品中沒有任何英雄,沒有newtype,主角是新手菜B小朋友,普通的軍隊打工人,不明不白地死去。不知道是不是受《桂河橋》的影響(如果你問我什么是一流的電影劇本,我會說就是像《桂河橋》這種劇本),表達了最最深刻的主題--戰(zhàn)爭的荒誕性與無意義。這部刻意地反英雄的作品,在我個人的高達觀影歷史里地位無法取代。
幸好不是富野執(zhí)導,雖然小說寫得很細,但只要富野一執(zhí)導,整個片就會變成天才少年意外登上高達全程開掛的老套故事。《逆襲的夏亞/馬沙之反擊》也是因為有一年戰(zhàn)爭和 Zeta-G 的故事為基礎(Z gundam 的首字母并不是英文字母,而是希臘字母 Zeta)。《閃》的故事基礎也同樣建立在《逆》之上,因此沒有那種很俗套的情節(jié)?!禛-unicorn》本來就是誘導年齡層較低的小朋友入坑宇宙世紀歷史的作品,在我看來是非常失敗的作品。
但當年的《口袋里的戰(zhàn)爭》,是奇葩一樣的存在。這么一部意義晦澀的動畫,竟然是TVB暑期檔經(jīng)常輪播的動畫。當然那時年少無知不知所云,確實超過小朋友的接受范圍。
《閃光的哈撒維》,毫不留情地撇開了幼齡的觀眾,狠狠地踩進了成年人的世界。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復雜的感情關系,這樣一個剛剛成年的女人的身份,還是大總裁的情婦。情感上的猜疑,與身份上的猜疑重疊在一起,令整個故事變得更加復雜。
成人動畫并不一定要黃暴嘔。最能表達“我是一部成人動畫”的是哈撒維看到琪琪在大廳更衣的一幕。琪琪大喊流氓,哈撒維卻非常冷靜地理清了二人的關系,并表示自己對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也同樣討厭。那一幕的哈撒維簡直帥炸了。村瀨和富野或許想說:誰還沒見過誰果體了? 這個男主已經(jīng)不是以往那些情竇初開的小鮮肉技術男。
他知道達官貴人們腐敗的生活習慣,他對他們的情婦見怪不怪,他有自己的情感經(jīng)歷與愛自己的人(片尾出場的短發(fā)妹子)。你這小屁孩自以為有些姿色便故意對一個陌生男人果體,算什么?他是一個男人,一個組織的首腦人物。他第一個想法是:這個女孩是肯尼斯大佐派來接近自己的間諜。這些,是成年人的思考方式。
琪琪是一個怎樣的妹子?琪琪在電影版里觀察力和推理能力更強了,如果玩狼人殺分分鐘秒殺五階大神。有時可可愛愛,有時神經(jīng)兮兮,上田里奈演得真好啊。琪琪的角色本來就是一個令男人神魂顛倒的尤物,小說里肯尼斯甚至用“瑪麗蓮夢露”作為類比。這一點后續(xù)的電影應該略有體現(xiàn)。富野的男主角,無一例外都是渣男。
在《0079》,《Z-gundam》等等作品里面是能看到明顯的正邪對立的,聯(lián)邦軍還很明顯地站在了正義地一方,雷比爾總司令還是個很得力的領導者。7年后,泰坦斯也很明顯是邪惡的一方。從UC0079到UC0105年,聯(lián)邦政府從正義的一方慢慢步向一個反派角色。
具體到個人,還是弱化了這種正邪關系。權力結構所造成的腐敗似乎是一種客觀事實,靠一己之力永遠無法改變。《逆》中,阿姆羅和布拉度深知聯(lián)邦政府的腐敗無能,卻還是死守這一個普通軍人的尊嚴為聯(lián)邦政府效力。這種行為像極了在19世紀末嚴守武士道精神的新撰組。我同樣在帕涅羅帕的試驗駕駛員雷恩身上看到這種精神,雖然嘴上說馬夫蒂行為卑鄙,以人質威脅對比起來不算什么,但最后,和ksi-G的決斗中,竟然還真的把人質放了!這是一種怎樣的騎士精神,光明正大地決斗,就像新撰組組員堅持不用槍一樣,充滿浪漫主義。
在《逆》中,大勢力正邪對立已經(jīng)不那么明顯了,開始有點存在主義的色彩。每個個體,在組織中各自思考各自的身份立場,尤其是是被馬沙吸引的少女姬絲巴拉瓦,富野塑造了一個脫離身份政治,隨意站邊的悲劇的“個體”。最后的結局卻預示著個體性的消亡。
在《閃》里,這種沖突更是在哈撒維一個人身上匯聚。聯(lián)邦政府所作所為,只不過是“外部”衡量自己行為正當性的一個依據(jù)。外部世界的客體性展現(xiàn)得更明顯。聯(lián)邦軍行為過分,自己便可以再做得尺度更大,反之,則令負罪感上升。哈撒維無時無刻都活在這種外部判定標準中,將自己成為一個孤立的個體。而他比其他人更優(yōu)勝的地方,是意識到這種負罪感是一個革命領導人必須背負的沉重包袱。琪琪這個美好的少女,或許成為了唯一的出口。
就連高達,這一極具象征意義的機體,也變得界線模糊不清。在小說里,帕涅羅帕是先出廠的高達,而馬夫蒂竟然可以令阿納海姆電子廠罔顧與聯(lián)邦軍的保密條款,自行生產(chǎn)了仿制機 Ksi-G,真是奸商。雷恩一直叫 Ksi-G 做山寨機。身份政治還是那套身份政治,但正義在誰手上,已經(jīng)不再明顯。每個人只是為自己的立場而戰(zhàn)斗。
雷恩堅信自己的立場,哈撒維對自己的立場不斷自我懷疑。因此他與雷恩第一次見面時,覺得雷恩就一活脫脫的精神小伙,像年輕時的自己(其實也不像,0093年的哈薩維已經(jīng)是一個維特式的敏感少年,充滿煩惱)。而哈撒維已經(jīng)是一個不斷被自我懷疑折磨得非常沉重陰郁的青年。
新的NewType,對自身存在意義的自省。這同樣是《哈》的核心,人類對自身存在對地球造成的影響的自省。
“死這種事,大家都已經(jīng)做過了。我也一定能做好的。”
小時候,TVB的暑期檔經(jīng)常放高達動畫,而且各種盜版的機械設定畫集在書攤經(jīng)常能買到。對于南方的小朋友,可能看高達比起看《西游記》還要多。但是小朋友確實只能看到機械很帥,背后復雜的人物關系與故事本身的藝術性是看不出來的。高中到大學上網(wǎng)條件才比較完善,逐漸補完了宇宙世紀的歷史。高達系列甚至直接影響我的職業(yè)選擇,入了設計的坑,一入入了十幾年。
因此今天,重新看到這部號稱無法動畫化的小說終于動畫化,還是有點按耐不住的激動。
當然,現(xiàn)在高水平的動畫更多了,高達系列只是云云眾多IP中的一個。在此列出一些宇宙世紀的動畫作品,看完《閃》仍然有入坑的沖動的話可以當歷史紀錄片看看,有重制版的會優(yōu)先列出重制版:
一年戰(zhàn)爭前后:
《Gundam The Origin》高達起源系列,可以看作第一部高達動畫《0079》的補充與重制
《機動戰(zhàn)士08MS小隊》
《高達-雷霆宙域》
《0080-口袋里的戰(zhàn)爭》
UC0083年:
《0083-星塵回憶》,
劇情沒什么好看的,但機械設定牛逼,就當是機械設計展。
UC0087前后,軍閥混戰(zhàn)時代:
《機動戰(zhàn)士 Z Gundam-星之繼承者》
《機動戰(zhàn)士高達 ZZ》
UC0093
《逆襲的夏亞/馬沙之反擊》
UC0105
《閃光的不孝子》
至此我的高達歷史就結束了。后來的《V》,《F91》等等,只是補坑的話可以不用看了。高達的機體編號通常和宇宙世紀年份對應,宇宙世紀年份又通常很巧合地與制作年份對應,例如UC0079年的高達編號RX-78II,UC0087年的Zeta-G上影年份是1987年,UC0093年的New-G編號Rx-93,這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彩蛋。
游戲,《基連的野望》有很多版本,推薦PSP版的《 機動戰(zhàn)士高達:新基連的野望》。搞個模擬器,模擬運行基本沒什么問題,戰(zhàn)略性也很好,記錄了從UC0079-UC0093的歷史,各種外傳小說的人物機體有收錄。
UP主們還經(jīng)常剪 TVB 版的梗。舊時TVB配音大膽得驚為天人,《0079》里面人物全部非直譯。香港意譯的傳統(tǒng)早已有之,例如將《黑客帝國》譯成《21世紀殺人網(wǎng)絡》,《Leon》譯成《這個殺手不太冷》。于是有了李阿寶林有德,馬沙馬茜兄妹這種又接地氣又驚天地泣鬼神的人名。“監(jiān)視器香左”,“林有德你好野”成為經(jīng)典梗句。
(最近看到有up主將哈撒維翻譯成林有維,也絕了哈哈哈)
盤點粵語配音版高達動畫中的經(jīng)典_嗶哩嗶哩_bilibili
【TVB粵語】『個監(jiān)視器香咗!』合集_嗶哩嗶哩_bilibili
寫到這里,想起什么再繼續(xù)寫。
哈撒韋的制作團隊明顯是自覺地要去和CCA做傳承,但是因此也就變得更自由了,不用考慮怎么去“照顧”觀眾。一個半小時篇幅塞進了很多情節(jié),水分很少。根本不給用給你解釋葵司·帕拉亞是誰,夏亞是誰,他們和哈撒韋是什么關系,你必定是知道了這些才來看的。制作組只負責表達需要表達的東西,剩下的就是和觀眾的默契。包括這次戰(zhàn)斗很多人說夜景,太糊了。但在我看來很感動一點就是費力不討好的細節(jié)做了很多,從駕駛艙往下看城市夜景,操作UI,還有作戰(zhàn)的邏輯,如果放慢了去看會發(fā)現(xiàn)編排的細節(jié)很縝密,在畫面上執(zhí)行的也很好。
劇情上來說,我不是為了拉踩,但是觀者要去和同樣嚴肅真誠的00去比才能體會出兩者成熟性上的差距。00從TV到劇場版都是基本是在熱忱地吶喊,以一種傳道式的熱情去宣揚信念,這個理想性和純粹性在2010年代往后的作品里也不多見了,凈是些純度低的獨角獸之類的玩意。閃哈相比而言多出來的東西就是創(chuàng)作和表達上的“自我覺知”,這和“自我中心”或者說“自戀”是兩碼事,干脆就是完全相反的。你得看到比自己的視角更大的東西,從外部去觀照自己,才能獲得更完整的認識。
哈撒韋不是那種會做出“正確”選擇的正統(tǒng)男主角,但他也不是碇真嗣那種糾纏猶豫畏葸不前的青少年式男主角。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哈撒韋是一個已經(jīng)“投下骰子”的人,明知道自己的道路是無效甚至是錯誤的,但卻因為覺得“別無選擇”而硬著頭皮走下去。整個作品里的局促感和緊迫感相當明顯,留給主人公去反思和內心獨白的空間和時間都相當有限。夏亞是個可以去為了理想隨便利用身邊的男性女性的人,自覺要繼承夏亞的哈撒韋面對萍水相逢的琪琪則不斷回想起葵司而一而再優(yōu)柔寡斷。對這種“不器用”他也有相當?shù)淖晕矣X知——但也就只是一轉而過,并沒糾纏于此。
說到底,和CCA的標題里有夏亞,夏亞也確實是主角,但“人”的力量做不了推動大敘述的第一要因一樣;閃哈的標題是主角哈撒韋,但是呈現(xiàn)在故事里的“最大”的東西遠超哈撒韋、馬夫提或者凱尼斯作為個體可以把握。在這里我們又回到“自我覺知”這個主題上,無論是CCA還是閃哈 的底層都是富野的悲觀主義。這種悲觀不只是說人類本性難改或變革走向死胡同,而是說歷史雖然是關于人的故事,從本質上說卻又是“非人”的。故事確實有主角,然而故事作為整體又大于角色的總和。因為故事的“作者”——或者說“神明”,是不和人站在同一個視角上、同時又拒絕直接出場的。那么,了解到這一點的角色們,如何在故事中掙扎,在這條線索上閃哈是徹底和堅決地順著CCA的疑問在進展。
幾經(jīng)波折,《機動戰(zhàn)士高達 閃光的哈薩維 劇場版1》(以下簡稱《閃光的哈薩維》)終于在6月11日上映。作為機動戰(zhàn)士高達的正統(tǒng)續(xù)作,而且與33年前的《機動戰(zhàn)士高達 逆襲的夏亞》有緊密的聯(lián)系,就注定了其受眾面的局限性。盡管如此,《閃光的哈薩維》在愛好者群體中仍然有不錯的號召力。一來其原著小說早就流傳已久,在坊間甚至稱男主角哈薩維為「閃光的不孝子」,二來在一些機戰(zhàn)游戲中也可以看到《閃光的哈薩維》中機體的身影。再者,哈薩維與日本動畫兩大人氣主角阿姆羅和夏亞更有糾纏不清的關系。諸此種種,奠定了本片的粉絲向底色。不過在此前提下,加入對商業(yè)上的考量,卻并未令其成為草草了事的作品,而是反向到達了一種鮮見的高度。
首先被我們關注到的是影片精良的制作,手繪與3d的配合異常出色。近年,不少機體動畫也都在向3d制作積極靠攏,可見其明顯的成本節(jié)約優(yōu)勢。就如剛在我國上映的扳機社(Trigger)動畫《普羅米亞》(PROMARE),這是風格化極其明顯的一作。在這部作品中的某些段落已經(jīng)難以分辨3d與手繪的差別,以高飽和度和高明度的色塊強調體積,基本去除了線條的影響,因此與3d表現(xiàn)非常適配。正由于缺乏線條的表現(xiàn),高速的運動與夸張的表現(xiàn)成為重點(也是扳機社一貫作風),產(chǎn)生的運動的軌跡得以重新牽引出對線條的印象。盡管削弱傳統(tǒng)日本動畫的線條變化是非常冒險的做法,但在風格上也相對回應了影片的內容:一種對純粹的火焰與熱情的回響。
在TV動畫的處理則會相對折衷,剛完結的《SSSS.電光機王》(同樣是扳機社的作品)的一話中,首先是由戴拿澤昂甩動古立特騎士(此時均為3D表現(xiàn)),然后古立特騎士被甩出并作飛踢狀,鏡頭一切,變?yōu)槭掷L作畫,古立特騎士踢中了怪獸。古立特騎士并不是嚴格意義的機體,還具有人體的特性,切換手繪的意義在于展現(xiàn)其飛踢時舒展開來的軀體。相反,合體而來的機器人戴拿澤昂在打斗過程中依然大量采取3d的表現(xiàn),以保留其本身的機械阻尼感。
讓我們回到《閃光的哈薩維》中。尤其是兩臺主角機體,佩涅羅佩(或稱大白鵝)與柯西高達,皆屬于大型機體,結構都較為復雜,亦兼?zhèn)渥冃蔚臓顟B(tài),手繪難度必然不低。而且機體主要靠大出力飛行器運作,本身肢體靈活度并沒有那么高,采取3d制作有其必要。機體的局部特寫則回到手繪表現(xiàn),還有什么比手繪更能表現(xiàn)細微的變化和線條的控制呢?除此之外,地景的建模也非常突出,并且賦予了影片某種寫實感,甚至可以斷言,影片是以立體空間作為思考的出發(fā)點的。那些為人稱道的光影變化,產(chǎn)生自空間,就像機場,酒店以及餐廳,都悉數(shù)在落地玻璃附近取景,于是人物在走動時光影才得以隨之游移(那場精彩的夜間追逐也是同樣道理),大概這就是所謂「電影感」的部分由來(鏡頭運動則是另一部分)。以上所有的設計似乎都指向故事一定程度上的寫實性,配合人物角色的手繪表達,影片風格達到了一種在精確與寫意徘徊的水準,成為了一部形式自在的高達動畫。似乎,日系機體動畫正成為實踐手繪與3D技術結合的最佳場所。
誠然,「高達之父」富野由悠季的強大存在感對高達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于是人們也熱衷于分析作品背后的各種意識形態(tài)問題。把這種對思想的分析推到最遠,強調的無非還是重復的歷史與相似的錯誤這種陳詞濫調,畢竟這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體會太多了。而我和一些朋友討論《閃光的哈薩維》時,真的還是只關心影片是如何表述這個故事的。一個系列的延續(xù),除了商業(yè)上的目的,作品的內在與魅力也是其延續(xù)的保證。自1979年高達誕生以來,因其題材相對寫實,設定上也伴隨了一定的嚴謹性。于是到了今天,設定的考究仍然未被窮盡,本片更是透過無數(shù)的細節(jié)來與過去的作品相互補全。
影片一開場,在一片漆黑中,首先出現(xiàn)的是遠處的殖民衛(wèi)星群,然后才把鏡頭搖到月球,隨即出現(xiàn)豪澤恩號。在敘事上相對傳統(tǒng)的電影中這是慣常手法,先交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而在本片中表意的內容卻更加豐富。在很多高達的作品中,戰(zhàn)爭矛盾正是源于宇宙殖民所產(chǎn)生的種種問題。而接續(xù)出現(xiàn)的一半陷入陰影中的月球,其上正是阿納海姆公司的總部,那一體兩面的光與暗似乎正是源于此地。就這樣,聯(lián)邦與馬夫蒂的同質性被帶出,雙方使用的古斯塔夫與梅薩,佩涅羅佩與柯西高達皆同出一脈,對戰(zhàn)爭的看法被寓于其中。
當然也可從小到奧恩貝里馬夫蒂使用的老舊機體加布蘭,大到雙方在對戰(zhàn)時使用的戰(zhàn)斗策略來繼續(xù)感受此系列完整的細節(jié)設定。而透過駕駛員的視點,我們亦能看到全周天駕駛艙屏幕觀察到被修正的實景以及輔助操縱的各種標記,就像從佩涅羅佩駕駛艙中可以看到由火箭產(chǎn)生的高空羽流被著色了。如果對物理學的敏感度沒有很高,那么之后一段宇宙中的微操對接應該也會產(chǎn)生不少的困惑。凡此種種,更是加深了其粉絲向屬性。普通觀眾觀看,極有可能連爽快感都無法得到,畢竟戰(zhàn)斗場面的篇幅不長且相對克制,幾位主角的對話也充滿電波感(與設定有關),唯有其精良的制作能留給人短暫的好感?;剡^頭再看對設定的交代,可以說是寥寥無幾,多使用影像去傳達信息,而這大概還是要歸功于導演村瀨修功和被拉來做分鏡的渡邊信一郎對于電影的理解。
最后回到片名「閃光的哈薩維」中。閃光,除了有光的特性,同時兼具短暫與間歇的性質,而帶著對原著小說的認知,可知日后哈薩維更為激進的舉動將會帶來何種悲劇性的收場,無論是生命還是他的理念,始終都如閃光一般,頻閃后戛然而止。然而我們的閃光,在影片中間的那場夜襲戰(zhàn)中,始終在奔逃。即使在公園這樣相對開闊的地形,受制于機體的混戰(zhàn)的騷亂,公園變成某種巨大的迷宮,使得空間的坐標不再明晰。那四濺的火星終于讓我們看到無處可逃的哈薩維眼中的閃光。
隨著上校的到來,旋即回歸黑暗,琪琪的舉動讓他想起了《逆襲的夏亞》中的葵司。影片開場那段CG不也是回應此處嗎?從《閃光的哈薩維》倒敘至《逆襲的夏亞》,那也正是哈薩維陷入長年郁結的原因,也是一切的原點。同時,也與哈薩維初登上柯西時的走馬燈回溯形成了呼應。而哈薩維終于在這個夜晚游弋于海面之上,擊退了佩涅羅佩。
影片到此已將近結束,這也是本作三部曲的第一部,或許應該以更加沉重的心情面對之后的故事(如果仍按著小說脈絡進行改編),因為我們早已明了這閃光早逝的必然。于是在影片的最后,哈薩維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輕盈走到船上狹窄的甲板邊上,鏡頭慢慢上移,遠處的陰云慢慢變化成高空的白云,在這個過程中,從未看到天空的遼闊。
感謝阿留申、阿寧、奧奧、非非和肖恩對本文的幫助。
我補了解說、彈幕和分析視頻/文稿若干,對不起是我太草率了,看過解析之后再看電影精彩度可以上升一倍
但是第一次什么都不懂那么看的感受也很珍貴,就不刪了。原文如下:
我覺得路人可以直接看不會影響理解的???
深層的梗大概不行,但是看懂這個故事沒什么難的吧……
(雖然故事并沒有講好,夜襲之后我對結局倍感期待,結果送上來的是個啥)
從電影里可以看出:
1. 前置知識:
12年前夏亞叛亂了一次,失敗了。
現(xiàn)在的反賊是馬夫蒂一幫人,最終目的是想要讓人類全都住到宇宙去。
原因有一部分是地球政府比較腐敗,然后環(huán)境也被糟蹋得很慘。
但其實大部分地球人對跑去宇宙沒什么執(zhí)念,每天活著就很累了還要管這兩幫人黨爭,沒空,更何況他們這計劃都要延續(xù)到一千年以后了,誰有這時間啊。反賊有空打政府,不如打打成天欺壓普通民眾的爛人。
高達/MS:很厲害的機器人
2. 主角:
【Hathaway】
表面上是學植物的,實際上是反賊集團馬夫蒂的首領,有很多信任他的小弟。
身材很好(霧),有勇有謀,一出場就聯(lián)合男二反攻了來劫機的偽·反賊,一面裝純良一面暗搓搓地記住了未來對手的弱點……OTL
小時候誤入了夏亞的叛亂,成功打掉了一個MS,很幸運沒被關起來。
爸爸是厲害的艦長。對他來說是優(yōu)勢,然而也對他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陰影。
上次叛亂的時候喜歡的女生離他而去了,選擇了另外一個人。這件事對他的心理陰影很大。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優(yōu)柔寡斷所以被拋下了,但到了真正做選擇的時候還是會做出遵循內心的選擇,內心十分矛盾。
影響他觀點的除了上次叛變的夏亞還有一個人,就是在最終戰(zhàn)開打前跟他說「對危險有防備的話就不會死」的那個,看過前篇就會知道是阿姆羅,然知道了又怎樣……
面對喜歡的女生不太會講話,有點直男,但是時候知道買禮物道歉。
【Gigi】
似乎有某種超乎尋常的魔法能力。(但是沒得到展現(xiàn),大概就是傳說中的new type)
非常敏銳,做事情比較張揚?但不是沖動和蠢。
很會和男人打交道。本身是老男人的情人什么的……(是認真的還是就是在玩梗啊???)
(我好喜歡她!?。〉撬鰣瞿敲淳米屑氁晦劬谷粵]啥存在感)
【Kenneth】
平民出身搞政治的。故事主場新上任的地方長官就是他。作為政府官員,搞死反賊是他的使命。有相當?shù)恼伪ж摚青笥诔錾?,能做的有限?/p>
對勾搭女人有一套的,但是不太尊重吧……而且不會特別避諱這點,直接當妹子面說“今晚跟我睡覺”,達咩達咩達咩!小皮鞭愛好者(?)
男二必備的和主角相愛相殺,相見恨晚,惺惺相惜?。ㄅ氖郑ù箪F)
就這些,看懂講的是啥好歹湊合吧??
應影迷同好和膠友的邀請,特別整理了下影片中出現(xiàn)的各種有趣的設定和彩蛋。從生活小道具到MS,希望幫助大家更沉浸理解“宇宙世紀”的世界觀、理解《閃光的哈薩維》的魅力所在。
※本文內容大部分來自個人編譯,部分來自推特官方和熱心網(wǎng)友轉發(fā)。彩蛋順序按照影片出現(xiàn)順利排列:
1、低重力下的杯裝飲料
頭等艙待遇特別班機豪森恩號,機內飲食也可謂豪華。從“空乘推餐車的動作來看,機艙內部應該是低重力環(huán)境,低重力下的液體很容易飄散開來,那么大家是怎么在低重力狀況下飲食的呢?仔細觀察肯尼斯從餐車上拿起的高腳杯(應該是香檳),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豪森恩內的所有飲料都有一片從杯內部流動出似的痕跡,猜測這應該是類似某種“吸管”的構造,而液體本身可能是封存在某種透明塑膠包裝袋里裝在杯子里的。
2、宇宙時報
為了讓用戶快速理解瑪弗緹運動的定位,影片特別給“宇宙時報(The Universal Times)”上的一篇社論以特寫。信息量非常大,首先映入眼簾的頭條是《瑪弗緹?納比尤?艾林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夏亞?阿滋納布?》,這篇文章的開頭就提到地球聯(lián)邦官僚中排名第17位影響力的地球環(huán)境大臣卡稀路?法斯特(Khahi Fawcett)已遭瑪弗緹暗殺。同時屏幕的右側是阿德萊德的第25次地球聯(lián)邦會議的特輯Banner也非常醒目,如果劇情沒有大改,阿德萊德將會成為第三章的決戰(zhàn)場地,在影片的呼應手法上也是合情合理的。
其次我們看看左邊的文章,從上到下依次——①政府宣布將持續(xù)改善地球環(huán)境、②馬克嘉班大臣回應說瑪弗緹不足為據(jù)、③受阿德萊德會議影響,殖民衛(wèi)星之間的限行、④老舊殖民衛(wèi)星的修鑄陷入絕望,SIDE6事件;而右側是《地球污染的真相》,明確地揭露地球的環(huán)境其實毫無改善,將矛頭直指地球聯(lián)邦,也和第一篇文章形成強烈的對比嘲諷。說白了地球聯(lián)邦和幾十年如一日,通過于向大眾隱瞞真相控制局面。
3、低重力下的潔衛(wèi)設施
肯尼斯在洗手的時候的裝置,曾經(jīng)在ZZ第17話也出現(xiàn)過,其原理是通過手伸進一個玻璃球體噴灑水或洗手液洗凈。
4、豪森恩號乘客名單
乘務員拿出來的豪森恩號名單上盡數(shù)記載著幾乎所有“乘客”,也可以看到8H和8K的確是被琪琪全部訂掉的。有興趣的高達宅友鄰們可以查查其他名字,是否在之前的小說/漫畫外傳作品中有出現(xiàn)過。(日升制作組還是很喜歡一些隱藏埋彩蛋的,也不是沒可能)
5、奧恩貝利的瑪弗緹?艾林
在被控制的劫機犯中,靠外腿部中槍的就是戴南瓜頭套的劫機犯“瑪弗緹”本人了。
6、瑪弗緹的“前任”
如果對聲優(yōu)敏感的同學可能很快會發(fā)現(xiàn),刑警蓋斯?H?休蓋斯特(GASS H. HUGUEST)的CV是佐佐木望,而佐佐木望正是在劇場版之前為諸部作品中的“哈薩維?諾亞”配音的聲優(yōu)。(包括《超級機器人大戰(zhàn)》系列、G世紀系列、EXVS系列諸作游戲)此外,BD附贈的原作有聲小說,也是佐佐木老師親自朗讀。
7、達沃環(huán)境植物園
達沃環(huán)境植物園是參考著真實存在的達沃植物園(DAVAO BOTANICAL GARDEN)制作的。偏重關于這個環(huán)境的描寫不同于之前的場景,質感真實到可怕,甚至讓人懷疑是直接拿照片放上來的。
達沃植物園特色就是與濕地融為一體的綠化,是達沃旅游必去的公園之一。而滲透在片中關于綠化的各種細節(jié)描寫,其實也起到了呼應地球環(huán)境主題、以及一些對話的譏諷作用(后面會提到)。
8、~快樂蜂~
如果說《閃哈》有唯一的廣告植入,那非快樂蜂/Jollibee莫屬了。哈薩維和米黑夏等在植物園接頭,然后去用餐的地方就是快樂蜂,包括之后達沃的街頭場景也反復出現(xiàn)了快樂蜂的標志和吉祥物。
不得不讓人懷疑是不是制作人對這個品牌的熱愛了(實際上快樂蜂全球都有),當然按照財團B的慣例,要做廣告肯定堂而皇之地做,這邊更多的體現(xiàn)出菲律賓的人文風情所以不可避免地觸達到了“快樂蜂”很多次。
9、公共市場
出現(xiàn)在片中的公共市場(PUBLIC MARKET),其實是大名鼎鼎的安可達公共市場。片中菲律賓的取景部分有很多采自真實取景,但并非都源自原作中的地理位置。之后便不一一列舉了。
10、宇宙移民計劃的宣傳
哈薩維在與達沃本地老司機溝通的時候,如果注意到坐席的后屏,上面正好在放的是地球聯(lián)邦的宇宙移民計劃的廣告,大致內容就是“這個世界仍有許多(環(huán)境)問題”“我們應該為這顆星球做些什么?”“超過10億人口已在宇宙定局”“只需要一點點的時間!”“你的勇氣將拯救地球”
雖然是小學生英文(笑),不過的確表達出了地球聯(lián)邦也是利用環(huán)境改善作為借口洗腦,一邊通過“狩獵人”將沒有居住資格的人們趕上宇宙、這樣軟硬皆施的兩面派罷了。
11、哈薩維的“潔癖”
在酒店襲擊平息后,哈薩維和琪琪登上了軍用機,琪琪將盛有熱可可(或是咖啡)的杯子遞給哈薩維時,哈薩維故意將杯子轉了個方向,似乎在可以避免和琪琪的間接接吻。同時哈薩維其實有很強的PTSD,之前在機場的時候他拿起干姜水卻兩次因為意識到有人看而無法飲水,據(jù)說屬于醫(yī)學角度潛在的不穩(wěn)定精神表現(xiàn)(之前豪森號上因為并沒有受人注視而將橙汁喝光也是反向證明了這點),這寫細節(jié)和終盤登場的凱莉婭·黛西以及內心黑暗面的描寫呼應,會成為之后人物矛盾塑造的重要伏筆。
12、
13、琪琪的真實年齡?
根據(jù)琪琪在肯尼斯的基地填寫的資料來看,琪琪的真實年齡似乎是19歲,的確符合之前豪森恩某高官說“還不到20歲吧”的假設。 附帶一提,琪琪簽署的這份協(xié)議屬于“戰(zhàn)時被害者救濟保險”,對于被卷入軍事行動的人進行賠償以及人道主義救援(當然不是官僚的關系戶顯然是不可能享受的)。日期是宇宙世紀105年 4月20日(20 April 105)。
13、關于瑪弗緹LOGO的設計
以下內容只是猜測,根據(jù)推特流行的說法,瑪弗緹的LOGO,可能是將地球聯(lián)邦的LOGO倒過來,然后劃線掉星星的部分的構造,并且采用了新吉恩旗幟的配色,的確可以說很符合“夏亞&阿姆羅繼承者”的藝匠呢。
14、哈薩維的撤出路線
哈薩維將達沃的快艇港口作為掩護,自己坐車到了一處沙灘上等待帆船送出海后由艾美拉爾達的私人快艇接送后乘坐水上飛機前往基地。但他并非直接從達沃出去,而是到馬蒂出港。這點從肯尼斯由琪琪的‘一時口誤’后,對出港的所有快艇進行排查,此時部下給肯尼斯展示的搜索記錄中,就有匹配哈薩維搭乘快艇的進出港記錄。
關于地圖的考證,從肯尼斯指揮中心右側熒幕上的地圖和快艇的記錄可以確認到這點。
鏡頭切出前有一段逐漸拉高的航拍描寫,正是對應著赫內羅索總督城,延伸向圣阿古斯丁角,馬蒂的地貌,從地域造型上基本保留了現(xiàn)實中的影子,結合之前的幾處取景考證,可見在場景制作方面較過往作品更刻意地保留了真實環(huán)境的映射。是出于圣地巡禮的后期價值開發(fā),還只是為了創(chuàng)作便利,亦或者是為了增強代入感,就見仁見智了。
1、聯(lián)邦宇宙軍的“軍縮”
護衛(wèi)豪森恩號的是杰鋼A型和89式Base Jabber,護衛(wèi)重要官員的居然使用的是被邊緣化的“老頭機”,簡單地從這個畫面也可以反映出聯(lián)邦軍正在從EFSF(宇宙軍)開始進行軍備裁減的時代特性,對比之下EFGF(地面軍)卻配備了新銳的古斯塔夫卡爾等機體,也證明了針對瑪弗緹動亂的預算傾斜。
2、瑪弗緹的“宇宙涂鴉”
豪森恩號進入大氣圈之前看到的監(jiān)視衛(wèi)星殘骸很明顯是瑪弗緹的杰作,并且可以推測這顆衛(wèi)星覆蓋的正是東南亞區(qū)域,很顯然是針對之后柯西投下所準備的。但是對于地球防御網(wǎng)的漏洞無動于衷、還如同老人觀光團一樣去地球開會的聯(lián)邦官僚,豪森恩號飛行員的吐槽臺詞一見針血。
3、 奧恩貝利勢力的劫持載具
負責在高高空將奧恩貝利的劫機犯匣倉接到豪森恩號上的,是《Z高達》中登場的名機——ORX-005加布蘭/ギャプラン,涂裝基本和提坦斯服役當時一致,并且追加了打上專用的推進器。(本機在官方的登場介紹中并沒有被收錄)
2、 杰鋼A型-狩獵人式樣
突擊“普查戶口”的除了“狩獵人”部隊的行動車,還有這臺杰鋼A型的登場,由于是劇場版新追加的機體,而且設計比較有意思少許作下展開:這臺機體是聯(lián)邦軍使用已經(jīng)淪為舊型機的杰鋼A型為基礎改造的“狩獵人”專用式樣,由于主要目的是為了給市民施壓,所以取消了所有對MS的火器(光束兵器等),跨部加載了12.7mm口徑的對人用機槍塔樓。
3、多用途的杰鋼A型(消防式樣)
剛介紹完狩獵人式樣的杰鋼,在達沃襲擊后登場的是進行消防作業(yè)的杰鋼A型。資料中沒有對照的介紹(可能是因為設計邏輯簡單到一目了然),手拿滅火槍噴灑消防泡沫,背包應該是大量的干粉、鹵代烷、二氧化碳等充裝物。從“鎮(zhèn)壓”到“消防”,也不難驗證在古斯塔夫?卡爾正式服役后杰鋼A型基本在陸上淪為了雜役角色。
4、神秘的涅貞(NEJEN)系統(tǒng)
仔細觀察柯西等場時,以哈薩維視點呈現(xiàn)的柯西熒幕正面的UI會發(fā)現(xiàn),在完成“瑪弗緹”的搭乘資料加載后,熒幕中央出現(xiàn)了小小的紅色字樣——“NEJEN”。經(jīng)查明他是捷克語的“不止如此”的意思,這個詞匯可能會是柯西與舊小說版設定差異最大的地方,原因如下: ①片中的寫法,后面一對“EN為反寫的,為什么要刻意做這樣的設計; ②從讀音上看這個詞應該讀作“ネジェン(涅貞)”,那么不禁聯(lián)想到港口接駁的小男孩船夫對哈薩維的接頭暗號; ③“ネジェンって知ってるかい”這句臺詞,在劇場版首曝PV的時候也作為文案出現(xiàn),如果只是單純的暗號,為什么要將這句臺詞放在首曝PV有限篇幅中獨立展示; ④無論是哪種語言,這個詞匯在舊小說中都是不存在的,可以說是完全新造的固有名詞;
帶著以上幾點疑問,結合畫面和其他海外Up主的推測,我的解讀是這樣的: ①“NEJEN”是AE為柯西駕駛員、身為新人類(或強化人)的瑪弗緹量身定做的系統(tǒng),等同于“NTD”相對于獨角獸的定位; ②“NEJEN”的實際作用,可能是讓駕駛員體驗時間回溯和預判,因此哈薩維在啟動系統(tǒng)后可以看到短期內的回溯,乃至借助自身的新人類感應聽到阿姆羅的“回聲”; ③“NEJEN”的必要性,柯西本身為了操縱大量的浮游飛彈就搭載了賽克繆系高度腦波控制系統(tǒng),借此對腦波信息的處理以發(fā)揮最大限度的性能提升也是合情合理,作為和原作跨度30年以上的作品也能算是沒給機設“內在”翻新交了白卷; ④“NEJEN”對于性能的影響雖無法證實,若上述推論成立,那么首戰(zhàn)柯西凌駕于佩涅羅佩至上,借助柯西的完成度、NEJEN的輔助、哈薩維本身老道的戰(zhàn)斗技能,這個差距就更具可信度了; ⑤“NEJEN”在劇中扮演的重要元素的角色,我們可以大膽假設“NEJEN”既是柯西的殺手锏,又是瑪弗緹組織內部對哈薩維行動專用的暗號,以呼應類似高優(yōu)先任務的嚴肅性; ⑥“NEJEN”顯然在劇中是被低調處理的(無論是畫面和臺詞),我們不難看出小形班底為了擺脫UC怪力亂神的固有印象在《閃哈》描寫方面的處處克制,但是同時作為商業(yè)價值的《高達》最新影視作品,又不可完全撲滅“NEJEN”存在著類似NT-D的多段覺醒,與柯西追加武裝并存的成長可能性。
5、佩涅羅佩的“G模式”
這次的主角機設定,雖然柯西的改動比較大,但佩涅羅佩卻意外地沒怎么改,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變形結構和之前游戲中登場的幾乎完全不同以及戰(zhàn)斗時的一些前所未見的“衍生形態(tài)”。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初次對陣柯西時、上半身保持飛行形態(tài)(頭部是縮在里面的)、腿部逆關節(jié)向前推進,一邊保持慣性航行一邊連續(xù)設計的形態(tài),像極了《超時空要塞MACROSS》中VF戰(zhàn)機的Gerwalk形態(tài)。
6、為什么柯西是“兩張臉”
較原設定,柯西的設定改動很大,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胸部的“高達臉”。要解開這個謎團,可能需要結合小說原設定中的片段、以及《高達00第二季》中登場的某臺機體拆解設定邏輯。
參考原設定的解釋,柯西的軀干上半部分集中搭載了米諾夫斯基飛行器和光束護罩的控制技術。另一方面,在《00》中使用審判系統(tǒng)的“六翼天使高達”采用了雷同的設計,據(jù)其設定,高達臉的造型是為了更高效率地控制GN粒子;那么按照這個邏輯,筆者的猜測胸部高達臉的設定正是為了更高效率控制米飛和光束護罩采用的特定造型,從影像制作上來看、延伸開來也可以視作為日升今后將高達臉=高性能捆綁聯(lián)系起來的某種通俗化解釋,今后出現(xiàn)雷同的設計,也能便于觀眾進一步理解了。
7、飛行模式細節(jié)
柯西在啟動米諾夫斯基飛行器(進入飛行模式)時,除了肩部展開和后方機翼的調整,肩部前端的綠色“指示燈”會亮起,同時軍刀向下翻折。劇場版針對飛行模式的形態(tài)細節(jié)具有細致入微的表現(xiàn)。
同時我們可以留意擁有同樣技術源(米諾夫斯基飛行器)的柯西和佩涅羅佩,在飛行表現(xiàn)方面其實是截然不同的: 劇中佩涅羅佩飛行時,“機翼”內測的米諾夫斯基整流裝置呈現(xiàn)向外的動態(tài)擴散,并且發(fā)出鬼魅的音效;相比之下,柯西飛行時不但沒有這種“獨特”的音效,關乎米諾夫斯基飛行器的設備(肩內側和背部機翼等),都使用白熾的常亮表現(xiàn),有些類似現(xiàn)代“小夜燈”的設計。 光是兩者在米諾夫斯基飛行器的表現(xiàn)差異上,也可以看出柯西相較佩涅羅佩的技術整合更為成熟,完成度更高。
8、柯西的初期武裝
由于之前模型說明書和部分官方設定,并沒有關于柯西第一部就搭載了浮游飛彈的記述。特別留意了下初期的操作界面??梢粤私獾?,柯西的“出廠設置”兵黃,除了光束軍刀和步槍,內藏浮游飛彈28發(fā)、導彈22發(fā)。
9、柯西的備品
在瑪弗緹組織受到的柯西剩余部件經(jīng)統(tǒng)計包括:
光束步槍 X 3、盾牌 X 2、導彈 X 84、浮游飛彈 X 80,從整備員的對話中可以得知備品不全,因此也可以預測第二第三部登場的第二式樣、第三式樣柯西除了涂裝大概率會變更,由瑪弗緹從其他路徑的武裝也會成為柯西的新裝備來彌補備品缺少的現(xiàn)狀。
雖然本片決戰(zhàn)的表現(xiàn)有部分差強人意,但是通過三刷四刷加上被同好拉著(jiao)溝(zuo)通(ren),察覺到本篇的兩場戰(zhàn)斗、在細節(jié)刻畫方面之嚴謹。雖說夜戰(zhàn)在辨識上容易混淆視聽,但是大量一閃而過的場景和特效將看似難以理解的戰(zhàn)斗刻畫得硬核而飽滿。只能說,《閃哈》呈現(xiàn)的音畫表現(xiàn)并不是為了敷衍,而是為了從另一種前衛(wèi)的藝術語言去解釋以往過于直白的MS戰(zhàn)這點,但是常規(guī)的戰(zhàn)斗邏輯和對設定細節(jié)的執(zhí)著更是過往作品不可比擬的。因此我也將特別從兩場戰(zhàn)斗拆解,例舉一些設計的獨到之處便于友鄰們理解。
1、襲擊作戰(zhàn)邏輯
發(fā)動襲擊的3臺MS中,先放出的是高爾夫的4號機和芬瑟機,高烏曼的梅薩是最后降落的。為什么這么設計?因為這次襲擊作戰(zhàn)的目的:對新上任肯尼斯的能力預判(火力試探),為哈薩維開脫嫌疑,刺殺酒店的聯(lián)邦官僚(從之后的對話中可以得知)。所以先降落的2臺梅薩對守備軍駐屯奇襲導致其短時間無力化,在2機的障眼法掩飾下,高烏曼于空中狙擊酒店造成精準打擊。
2、梅薩的空中機動
《閃哈》劇場版幾乎將小說原機設重新定義了一遍,自然梅薩也是毫不例外,高烏曼搭乘的梅薩F02型的滑翔動作中,可以看到腰部的矢量平衡尾翼(ベクタード?テール?スタビライザー )如同戰(zhàn)機的副翼搖擺、便于機體的平衡調整。
3、“敏捷”的金伯利
當我們通過高烏曼的座艙看到先前兩機降落的方向,可以看到一遍是正在受到轟炸的地面,同時空中的爆炸是地面對空飛彈迎擊的證明,加上高烏曼的臺詞,作為慣常于各種奇襲作戰(zhàn)的瑪弗緹主力部隊、恐怕高爾夫和芬瑟兩人也同時在想“新指揮官的反映速度是怪物嗎?”。附帶一提,對地面進行轟炸的推測主要由加爾松宗和梅薩的布雷裝置擔當。
4、塔薩代酒店的雙塔
高烏曼標識的兩個目標正是塔薩代酒店(TASADAY)的兩個主樓,哈薩維住的是標記為紅色的塔樓,藍紫色的為優(yōu)先攻擊目標(相對攻擊得也更為偏酒店大廈的中上部),而之后攻擊的紅色目標則瞄準的是接近停機坪的頂部,包括兩次襲擊間隔的1分半,也是為了給哈薩維創(chuàng)造最佳的逃跑機會。
5、熱帶雨林毀滅者
梅薩F2型(形式編號:Me02R-F02)和F01型最大的不同是腿部裝備了可長時間浮游移動的Lifting Flare(リフティング?フレア),相當于大魔的小型化裝置。但因其作用原理是通過空氣高溫壓縮形成的推力,所以瞬間點燃了周圍的雨林。
6、冷血的聯(lián)邦軍、正直的聯(lián)邦軍
高烏曼的梅薩將市區(qū)作為擋箭牌,試圖通過減弱古斯塔夫的火力爭取逃跑時間,但是他失算了。古斯塔夫毫無躊躇地對著梅薩一頓掃射,面對這種清醒的高烏曼只能使用盾牌上的機炮進行攔截?;艁y中,雷恩的佩涅羅佩飛來,直接使梅薩失去平衡。面對不惜代價強行驅逐的聯(lián)邦流氓軍人,相比之下使用火神炮進行攻擊的雷恩顯得更為正直。結合之后雷恩在基底中受部隊其他軍人的嘲諷,這一幕更體現(xiàn)了聯(lián)邦軍內部的做派和追求結果正義背后的代價、以及測試駕駛員雷恩的人設特征。
同樣,兩處佩涅佩洛的登場的飛行速度是不同的,從酒店后方飛向戰(zhàn)場支援的佩涅羅佩,雷恩為了照顧地面的情況故意降低了速度,不僅移動時沒有氣流表現(xiàn),樓間的低空飛行也沒有震碎玻璃,可見雷恩的溫柔和體面之處;但是在對陣高烏曼時,則是毫不留情地使用米飛的沖擊波震懾,即便對手是MS,在空中也硬是被力場撞到失去平衡
7、磅礴和微縮,MS戰(zhàn)腳下的街區(qū)
從UC開始,單兵視角對于MS戰(zhàn)的描寫開始進入觀眾的視野,本作恐怕是繼《0080 WIP》后首部將整整一場戰(zhàn)斗的視點都用“人類視點”去重現(xiàn)的。除了MS的巨響、倒塌的樓房,光束軍刀碰撞后離散的米加粒子,哪怕是一點點都成為連金屬都能輕易融燒的高熱能源實體,推進器的噴焰末端,實彈彈殼等,住宅區(qū)的MS戰(zhàn)斗簡直只能帶來天崩地裂和絕望的毀滅這點,《閃哈》恐怕比以往任何一部《高達》作品都要強調這點。
在達沃夜襲一戰(zhàn)中,由逃跑的哈薩維、琪琪、艾美拉爾達視點的地上視角,穿插高烏曼的MS戰(zhàn)空中視角形成先明對比,由23米巨人的目光投射出來的物體對于普通人類是什么感受,這種對比的強烈也是《閃哈》獨有的魅力之一。
10、低軌道的“魔鬼機動”
眾所周知,在《高達UC》等作品中,低軌道(低重力)環(huán)境下的操作是最難的,稍有差錯不是被地球的引力吸走、就是進入完全的失重狀態(tài)。而這個時候的OS程序的精確程度,即便大了U.C.105年依然不能完美實現(xiàn)與低軌道的移動物體實現(xiàn)完美同步。但是即便如此,非正規(guī)駕駛員的艾美拉爾達還是做到了。這段可以聽見艾美拉爾達喘息的“慢鏡頭”描寫無論從戰(zhàn)略意義上還是操作風險有多來之不易,唯獨了解了當下環(huán)境危險性的粉絲可能才有屏息般的切身體會。
11、阿納海姆之“暗”
我們可以在柯西的啟動界面清晰地在“SYSTEM CHECK”下方看到“MAFTY NAVUE ERIN”的字樣,并通過下方的LOAD:XXXX FILES了解到正在加載的文件。 像柯西這樣的旗艦機如果有加密設置,那一定是非本人指紋、聲紋、DNA等特定登錄信息是無法啟動的。這樣一想AE從一開始就得到了哈薩維的個人信息,且以“瑪弗緹”的名義將這些綁定本人的驗證情報作為系統(tǒng)的啟動預設,同時另外一邊又在不久前向聯(lián)邦軍提供了佩涅羅佩,看來《0083》定義的“死之商人”的秉性,至今沒有一絲改變。
12、柯西部品的回收
回到基地后整備員抱怨到“備用部件只回收了一半”,而事實是“即便如此還是回收了一半了”,對于貨倉被擊墜的情況已經(jīng)非常不容易,而這些都是因為事先準備周到所致。在貨倉殘骸墜入海中后,很多部件從水中飄拂起來,這是因為其實在貨倉發(fā)射出來之前,AE就預想到了這種情況,并且為各種部件獨立打包,且為幾乎每個獨立的小貨倉設置了獨立的“自救”裝置,以實現(xiàn)最糟糕事態(tài)下盡可能多的部件回收。只能說姜還是老的辣,若是哈薩維的預期管理和AE的準備,回收部件那將更是渺茫了。
對角色、文戲向內容解讀有興趣的友鄰可以移步我的另外一篇影評 混沌英雄的再臨——《閃哈》主角魅力&風格淺讀
后續(xù)如果各位有任何補充也請回復中告訴我,歡迎補充
接下來我會一邊補充一遍按照“機設”、“世界觀”兩部分進行區(qū)分排列。
(未完待續(xù))
我要買柯西高達!我買架奧德修斯給你?我要買柯西高達!加只飛行裝甲?我要買柯西高達!
可以說很失望了,在小說已經(jīng)晦澀的基底上也沒做什么優(yōu)化,對路人觀眾可以想見的不友好,三主角之間基本就不是正常人說話,互動關系中跳躍感很強,似乎全片的預設觀眾群就是必須先讀過小說的,MS方面,光顧著大魄力臨場感的營造了,結果兩場戰(zhàn)斗全是夜戰(zhàn)都打的黑乎乎,每每讓人詫異誰在打誰或者誰在被誰打,好幾個梅薩幾乎靜止的鏡頭更是莫名。高潮部分三高撕鵝,結果浮游導彈的NT武器特性又完全沒展現(xiàn)出來,這跟導彈倉齊射有啥區(qū)別,雖然作為第一部是在鋪墊,但單作為一部電影一方面看完了之后就這?的感覺很強烈,另一方面就是有種日升拿著這個IP影像化生怕逼格裝不夠的既視感,高達要好看,不是一定要沖著大片來的
1)高達系列對路人粉是真的不友好阿,即便看了前面的Z和逆襲的夏亞對新人來說還是會容易一頭霧水#(2)作畫非常精良,很大片了,在影院看一定很爽吧#(( 窩很喜歡夜襲酒店那段,采用人類的仰視視角,腳的這是第一次讓窩感受到了高達是殺人機器那種壓迫感,戰(zhàn)爭臨場感非常足~3)印象比較深刻的笑點之一:出租車司機的吐槽~#窩懷疑尼在內涵#阿其實全片這么左派的主體思想已經(jīng)不多見了#((PS以及目前刷過的所有高達系列ed都好好聽,Z高達則是無論op ed還是插曲啥都好聽窩得再刷遍#(((
人類多拍點閃哈這樣的動畫,世界會和平很多。
什么玩意……
更良知的毛的悲劇,和在監(jiān)獄里上吊的邁因霍夫似的。女主角讓人厭女癥發(fā)作。討厭0083之后的機設。
富野味的正統(tǒng)繼承者,填補了白富野鮮少描寫的情感細節(jié)部分,在高信息量的同時也很好的表現(xiàn)出了人物心理的正常曲線。作畫整體比較精致,女主琪琪美如畫,澤野的音樂也很應景。中段的城市逃生非常震撼。相比起來結尾的高達戰(zhàn)反而有一點點簡單了。
人類視角的地球重力環(huán)境下的MS大氣層空戰(zhàn)和市街戰(zhàn)給我看傻了,高達四十年多年來最寫實最震撼的戰(zhàn)斗沒有之一,將MS作為破壞兵器的本質展現(xiàn)到了極致
昨天想到 欲成偉業(yè)的英雄般的意志能否征服塵世的欲望 又或被在塵世的欲望前的一絲迷戀和猶豫反被擊敗。今天第一時間看完,覺得Hathaway就是我心中理想的革命青年像---有投身偉大事業(yè)的覺悟與英雄氣質 同時被凡人的世俗欲望所困惑和束縛 而很多有改變社會氣質的年輕人最終一生碌碌無為 并不是他們沒有高達 而是隨著時間 他們最終在時代的洪流里迷失了自己 消耗了青春 選擇沉默罷了。另外,作為一枚假膠佬 看到帥氣的兩臺高達在天際飛翔時心中由衷地想去學如何設計一臺屬于自己的高達。the pilots who can manipulate the Gundam are always the individual with contumacious spirits.
6.13場次,三次全場掌聲,除了第三次是影片結束以外,第一次在回想起葵司叛逃時伴隨著全場的哄笑響起,不知這笑聲中有多少刺痛與唏噓;第二次在柯西落入大氣層后阿姆羅在腦中閃回時伴隨著全場的歡呼響起,這歡呼中又藏了多少懷戀與敬意。原來是三部曲的第一部,劇情只講到柯西落地,實在是難捺知道英雄的去路卻無法繼續(xù)觀看的難受與寂寞。但換個角度說,這部不管是情節(jié)還是對話的處理(雖然重要的對話基本上都是還原原作的)都太有uc主角們的味兒了,對于新作來說,觀影體驗實在是太爽,爽翻天。
看到渡邊信一郎也參與了分鏡???加上村瀨修功、松尾衡、恩田尚之……感覺有種0083三十周年大齊集的感覺,盲猜偏高橋真實系。(果然,什么南瓜頭、金發(fā)飄飄、空中植物園在我看來都是彩蛋,開場劫機就差安插幾個漫不經(jīng)心的賞金獵人了……另,手繪時代小心翼翼用cg的感覺,太需要這種態(tài)度了)
我沒看過小說。我朋友說改編省略太多,使得情節(jié)非常跳脫,對路人不友好。五星給制作水平。戰(zhàn)斗場面非常棒,尤其是以正常人類視角仰視MS戰(zhàn)斗那里,MS的壓迫感十足。因編劇扣兩星。一是哈薩維表現(xiàn)得像個沒見過女人的處男;二是琪琪,以及所有與她有關的展開,比如三角關系等。我是真沒搞懂琪琪的具體用處是啥。制作上,琪琪的作畫精致到讓人出戲(因為其他角色沒有這么精致);劇情上琪琪總在需要渲染感情時破壞整體觀感和節(jié)奏,觀影時不知道該用什么表情去面對有琪琪在的嚴肅場面,非常搞心態(tài)。尤其是哈薩維大氣層突破那里,一個打算“背叛世界的男人”,快死的時候想起來的是琪琪的肉體(足),我真是無語了。哈薩維都快三十歲了,見過女人也見過死人,不至于吧?富野寫這個小說的時候是不是就是那種垂涎少女肉體的中年大叔的心境?
閃光的不孝子jpg
可以。沒能在大銀幕上看到屬實遺憾。
澤野弘之是這部唯一的缺點
琪琪跑向凱奈斯時對哈薩維的心理刻畫實在是絕
把《閃光的敗家子》劇場版看完了,看了兩次才看完。后面哈薩維身份曝光之后感覺比之前要好,簡單說就是文戲有點無聊。不過看完之后還是期待后面兩部的。
不得不說我驚了,剛看完還不能平靜,很久沒有這種讓我看的時候能非常代入進去的院線作品了,分鏡運動感十足,作畫也非常非常細致,音樂雖然沒有什么影響深刻的主旋律但也都恰到好處節(jié)奏感很強??上г趪鴥鹊挠^眾大部分還是只能電腦上觀看,太可惜了。坐等第二部!
超量狀況外的乖張臺詞與舉止宣告著新人類的復歸:純粹又復雜的邊緣人。迷茫多情的哈薩維在父蔭之下試圖重復往日、在虛假和平年代既是確鑿的恐怖分子又自居救星??v然將柯西染成純色,也終究成不了白天鵝。
2021年6月11日上海電影節(jié),觀看于大光明電影院。作畫簡直牛逼到爆炸,戰(zhàn)斗場面太精彩了,文戲也過得去。第一次在大銀幕看高達,開場和閉幕時所有人都在鼓掌。此片是給靈魂被重力束縛住的人們最好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