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最初吸引我的點是什么,是張藝謀的女兒張末導演的,張小斐和惠英紅我挺喜歡的,另外是宣傳說的大女主戲,探討深刻的法律辯護社會議題。并且提前一周點映,臨時提檔。一方面是看到片方這么有自信,另一方面又聽到挺多看過的說比較差,看起來挺矛盾的哈哈,這周沒有其他想看的,就來看看是怎么回事吧。當然,也是帶著一些批判眼光來看的。 先說一些覺得做得不好的或者存疑的,雖然張末導演是女性,但影片中的視角還不夠女性,依然有一些男性導演慣用的視角,比如剛開場就有一場母女泡浴的戲,這是為了吸引男觀眾嗎?而后就是拍大長腿,最后救回恩恩也是俯拍恩恩大腿和裙子的視角。在影視作品中對尺度包容是應該的,但太多男導演的作品中有這種目的不純的鏡頭了,這更多的不是什么尺度和包容的問題,而是一種伎倆。包括后來丹溫性侵梁昕苑的鏡頭,完全是以丹溫即施害者的角度來拍,這種事件本身是要讓觀眾看清丹溫的嘴臉,來痛恨這類事件的施暴者的,但那一組鏡頭則是易激起男性觀眾的意淫,從而削弱了對受害者痛苦的感受,我估計女性觀眾看得不是很舒服。種種原因和鏡頭,讓我懷疑即使本片是女導演女編劇,還是用了太多的男性視角和男凝意味了。 同時本片雖是女性為主角,但相對于平時電影里男性為絕對主角情形下的女主(她們所起的作用是不夠大的),對等過來則是本片李鴻其飾演的阿金,男主的戲份和作用都還是被放大了,使得這個人物特別關鍵,和女主處處都有聯系。不用說,這部更談不上是大女主戲,只能說是稍微平衡一下市場里的群男戲,當然多一些女性為絕對主角的戲當然是好的。 還有幾處感覺怪怪的,陳智琪送注射藥物的那場戲,事情沒成功反而馬上怪阿金,雖然后面說了對不起,但從我的邏輯里在那種情況下應該是感謝都來不及,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律師,應該不會這么不清醒吧,綁匪的話不能全信和全部照做吧;林淑娥和恩恩居然能一天天地就成為了像正常生活的“奶奶和孫女”關系,恩恩居然不想著找媽媽了,也不至于聽信了林淑娥的花言巧語吧;陳智琪在得知原來是林淑娥抓了恩恩后,雖然知道她這么做的目的,但就這么輕易地原諒了她,孩子可是消失了五天誒,自己不是被利用了嗎,雖然同為母親,會有一些感同身受,但感覺還是缺少一些說服力。 說了這么多,感覺應該是要給三星的,但我剛好又對這種類型元素挺喜愛的,特別是丹溫被釋放后,提小狗頸繩的那一下,就告訴了我這部片還有東西。死刑對他太輕松了,一定要把他折磨著死掉,這就是人性。金牌律師真的為一個本該死罪的人辯護并勝利了,真相諷刺,又對前面的“我們以為”的善和正義有所消解,對議題是有升華的,并且全片惠英紅的演技太好了,所以我最終評分為7.4。在我心目中不是什么佳作,也不是我會推薦給別人的片子,只不過我剛好喜歡其中的一些元素,影片存在的不足,在好一部分國產影片中也是通病,不過還是希望以后的片子無論是視角還是邏輯以及故事的可信度可以更高。
電影《拯救嫌疑人》擁有一個讓無數懸疑片導演夢寐以求的劇本。
一句話梗概:金牌律師被人綁架了女兒,被迫為一審判成死刑的嫌疑人翻案,翻案成功卻發(fā)現自己中了“計中計”,進而被迫卷入了一場有“體制勢力”與“復雜人性”參與的局中局。
故事的懸疑性與戲劇性,可以打滿分。
主人公是一位單身女強人母親,在她強悍的外殼下有著一顆敏感的心,生離死別的母女情已經抵達人性共情點深處。再配上一個又純又能打的好弟弟式的男閨蜜,既有看點又不搶主人公的戲,還可以因此加入追逐戲和動作戲這樣的商業(yè)片元素。
人設有性格點、有情感點、有看點,可以打滿分。
在情節(jié)上,本片每場戲的功能性都十分清晰,無論是情節(jié)推進還是誤導觀眾,沒有一場多余的戲,同時又能讓觀眾猜不到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
在主人公探案追兇的過程中一步步撥開疑云、接近真相并一再反轉,并有機地插入動作、懸疑、情感等看點元素,而且每次解開“疑點”時,又在邏輯上能夠自洽,并無bug!在這個兼具溫情又血腥的、撲朔又迷離的故事內部,故事還會引發(fā)我們對于人性深層次的思考……
這樣的懸疑片劇本,可遇不可求!可以打滿分!
但是從現在的口碑與票房來看,本片似乎卻未能取得勝利,究其原因,我認為:問題出在演員的選定!
首先,主角張小斐并不適合這個角色。
眾所周知,懸疑片其實就是在和觀眾做猜謎游戲,謎面要精彩,謎底要意外。但還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代入感。要讓觀眾相信這個“假定的情境”是真實可信的,才能進而在“懸疑感”中跟隨主人公一起緊張。
演員張小斐在本片拋棄了以往的小品式喜劇表演風格,回歸到正劇后,每場戲的表演方向和方式其實都沒有問題,也見有功底,但并不精彩,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形象受制約,她的面相有高冷感,有刁蠻喜感,準確地說是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感覺,但并不具有母親感,可參考電影《浮城謎事》中郝蕾與齊溪兩位演員的母親感。
其二,她并不足夠颯。她的相貌在女性眼中和男性眼中是有很大差別的,在女性眼中,張小斐有美麗干練的一面,甚至五官細看很有魅力,似乎可以飾演一名強悍的母親。
但對于懸疑類型片的主力觀眾群體男性觀眾而言,張小斐既不性感也不迷人,而且沒有溫暖感,缺乏母性。
毫無殺傷力的主人公難以讓男性觀眾入戲并為之同呼吸共命運。
選演員其實是一件很玄的東西,導演對演員的感覺和判斷非常主觀且無法用標準說明,本片告訴我們,拍攝懸疑片,女導演應該帶有男導演的眼睛來選擇主人公,不僅要選自己喜歡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男性觀眾會不會喜歡,這是問題關鍵所在。
比如本片如果女主換成郝蕾,一定會好很多!因為懸疑片的大女主必須得讓大量男性觀眾在潛意識里喜歡,并且在潛意識里有保護欲,這樣的大女主才能帶著觀眾一起走進劇情之中,走進其內心情緒之中。
其次,配角李鴻其是不得不的選擇。
探案劇中,主人公通常需要一個搭子,比如狄仁杰旁邊需要一個元芳,也比如劉昊然旁邊需要一個王寶強。
在本片中,女主確定張小斐后,選定男搭成了一個難題。
這個角色本身就有混混感,過于陽剛強悍就會吃主人公的戲,會把主人公顯得很弱,但如果有點“奶狗”,又撐不起劇情中(尤其動作戲)的強度,而且還不能太過大牌且太過帥氣(比如彭于晏),因為這樣的角色不僅搶戲還會有愛情戲導向,而且會消解本劇核!
于是主創(chuàng)們不得不選取了一位又剛又奶的角色——李鴻其,這位臺式硬派小生。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來了,在內地觀眾的生活記憶中,我們的身邊并沒有這種質感的男生,于是我們一方面看到這樣的男生會感覺并不生活化,像是別人的故事,另一方面也不會為他的勇猛、溫暖以及受傷而有內心觸動。內地男演員,個人以為秦昊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最后,惠英紅演技很好,但不炸裂。
受害者母親是本片的“大底”,是最后翻開的“底牌”。這個角色身上有明顯的兩面性,一面是慈母,一面是XX(不劇透了)。對于惠英紅而言,貌似完全適合。
一方面她可以演繹細膩溫存的文藝片,另一面她還曾經是英姿颯爽的“打女”,從演員表演的角度,惠英紅確實是本片中表演完成度最好的演員。
但是問題來了,正是因為演員和角色之間,太契合了,所以并不可能帶來讓人驚掉下巴的炸裂感!
如果這個角色用一位向來飾演心慈面軟、溫情滿滿母親感的中年女演員來演,比如,選用海清(肯定會比演農民有效果),讓柔弱母親變成猙獰癲狂,這種強烈的反差感才有可能沖擊觀眾心靈的炸裂感,才會刺激觀眾去思索傷害對于一名母親的巨大影響!
其實作者很用心,而且全片的完成度很好,但未能大獲成功,實屬遺憾,三位重要角色的選取偏差,最終影響了本片效果與在市場上的成敗。
當一部作品成功,人們往往會認為本片在方方面面都優(yōu)秀,通常不錯。
當一部作品失敗,人們往往會認為本片在方方面面都不行,通常不對。
比如,電影《拯救嫌疑人》的劇本非常硬,可惜三位演員選取不當,最終淪為路人,如果換上三位不同的演員,本片或許就會成為這個昏暗的季節(jié)里一道耀眼的光!
當然,還有一個更好的辦法,那就是把主人公律師改成男性,男搭子改成颯女,受害者媽媽改成受害者爸爸,參考演員分別為于和偉、杜鵑和倪大紅,同樣的本子就也許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但是這樣的改動或許并不是女導演所喜歡的角色和感覺!
改了五次點映通知的《拯救嫌疑人》在高口碑和空檔期市場環(huán)境下做出了提檔11月1日的決定,點著點著就上映了,不得不說雖然這個調整放映時間的舉動,讓排片經理頭大了幾回,但卻是個值得肯定的舉動,因為這部電影值得被更多觀眾看到。
首先這是一部全程高能的懸疑片,所以防劇透非常重要,以下不會有關鍵信息的劇透,大家可以放心閱讀。故事是主線從一位慘死在出租屋的女生,一位期待正義審判的母親和一位從未敗訴的女律師以及一位生命岌岌可危的女孩之間展開,兩位母親,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而愿付出一切,各自的心境也從緊張,焦慮,絕望到近乎癲狂,到冷靜,找到希望給予“反s”。
當被脅迫為嫌疑人做無罪辯護的女律師被迫站在了受害者母親林淑娥的對面,同樣都是母親,同樣是女人,作為受害者的母親看到這一幕,誰都不能幫她只能自己為女兒辯護,證明女兒的清白,這樣的心情別提多絕望了。而陳律師的苦衷又有誰能懂,一面要和綁匪周旋保證女兒的安全,一面又要搜集證據找到真正的兇手,太難了,真的太難了。于是兩位母親為了拯救自己的女兒,在眾人的謾罵和質疑中,做出絕望的反擊,雖然立場不同,但是女人不必為難女人,她們都明白對方的心情,所以一邊是狠,一邊是助。
電影由兩位女性角色而支撐,飾演片中受害者母親林淑娥是金像獎影后惠英紅,飾演律師陳智琪的是金雞獎影后張小斐,“雙媽”組合誰能不愛,同時電影的導演張末也是女性導演,讓女性導演拍女性視角的懸疑電影,這本身就是一大亮點。
讓人欣喜的是這次女性角色也能大放光彩了,她們在靠著自己的智慧,憑著孤注一擲的信念,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不可能,劇情處處是高能,倒敘和插敘的手法也是用的很妙,有些環(huán)節(jié)真的讓人細思極恐。但除了后怕還有感動)——“我不是無所不能,但為了你,我無所畏懼?!边@是多少母親的真實寫照,且不說養(yǎng)孩子了,光把孩子生下來,產前產后的一年半載就夠辛苦了。
看了點映,還以為是個過氣的香港TVB電視劇導演的作品,結果是大陸某名導女兒的又一部佳作,真是才氣亂溢的各種強轉刻意無語啊,能把每個人拍的跟神經病似的也是不容易,全片埋伏著令人費解的愚蠢動機,最后還要讓疑似馬來西亞的什么國來背個鍋,試圖揭發(fā)其腐敗黑暗,不過長期在暗黑國度歷練的反派智商明顯不太高,不是神經病就心粗膽小鬼,屢次毀尸滅跡都不懂得做足全套,不負責任地讓男女主在眼皮底下上演幽禁逃脫戲法,估計這回編劇自己也編不下去了,干脆讓母愛拯救一切,所以女主順利成章地破案了。沒想到這都2023年了,居然還有人在花錢做這種低級破爛片,還號稱什么爽片,爽個P! 結果最不該死的死了,最該死的沒死,那你整個架空國卻不敢發(fā)揮有意思嗎?但凡劇情稍微膽子大點,離經叛道一點,也不至于整出這個自己人折磨自己人便宜了壞人的悲催劇情,你TM好歹讓惠媽絞死惡人再讓她死啊,一報還一報也能過審知道不?結果前功盡棄惡人得意,編劇的心理該有多變態(tài),讓觀眾受折磨看了一個多小時的今日說法欄目,咱就是問,就這,有必要做成大電影嗎?真是浪費了惠英紅和張小斐,能夠同時讓金像影后和金雞影后的演技在這個片子里如此欠缺說服力,也是沒誰了。本片集齊了極其糟糕的編劇和不專業(yè)的導演,卻十分專業(yè)地大尺度地細致地展示了強奸未遂屠殺純情少女的色情的血腥的完整全過程,感情腳得咱們現在就愛好這一口?真可謂是近代大陸院線的一大突破,不過估計也就這位導演托她爸的面子能夠獲得此等過審殊榮,試圖是想用此來刺激挑動觀眾的情緒,導演就差沒自己從銀幕里跳出來喊:看,你們又沒想到吧?夠刺激吧? 另外,張小斐的樸素長相和慈悲眼神確定挺適合演觀音菩薩的,在大屏銀幕尤其明顯,看著看著咱就跑神了。。。。,以至于讓人常常忘記估計她自己也忘了演的是一名屢戰(zhàn)屢勝鐵石心腸的金牌律師。
《拯救嫌疑人》是網友津津樂道的典型“多重反轉懸疑片”。
這類電影,大伙兒討論的焦點往往在邏輯是否合理,角色表里是否如一,設局是否高明,情緒宣泄是否充足,等等。
不過除此之外,懸疑片能否讓人看個盡興,有時講故事的手法比故事本身更起作用。
如果說大多數該類型,是竭力把真相藏起來,誤導你在假象里越迷越遠,一直到反轉來臨那一刻才被狠狠鎮(zhèn)住。
那么《拯救嫌疑人》就好像是在心疼觀眾,生怕反轉來臨時,你受不住那么大的心理拐彎,要先塞幾個枕頭來緩沖。
具體到情節(jié)上,好些地方它明明有實力瞞天過海暗度陳倉讓你大吃一驚,卻提前通風報信,給你打幾個預防針。
看一下片中幾個主要的反轉:
-------------劇透分割線----------
證據兇器沒有被檢察長團伙銷毀;
檢察長兒子當庭認罪又被判無效;
檢察長包庇兒子罪行被錄下呈堂證供;
人畜無害的死刑犯其實是真兇;
痛失愛女的惠英紅指使綁架了張小斐女兒。
每個單獨來看,不說嚴絲合縫,至少也有情有理,邏輯上大體都是成立的。
畢竟有韓國高分原版打底,只要改編不是亂編,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但同樣的情節(jié),新版在手法上大相徑庭,而且跟許多懸疑片的套路反著來,不搞完美欺騙,喜歡高調預示。
首先,罪證兇器沒有被銷毀,是因為張小斐李鴻其推斷出案件牽涉很大,背后有權勢人物插手。
于是將計就計,拿自己當誘餌釣出了檢察長這條大魚,還用智能手表錄下了他自承罪行的證據。
他們是怎么引誘他招供的呢?張小斐說“包庇命案、銷毀證據,你身為一個檢察長應該清楚這么做的后果?!保ù笠猓?/p>
她在被綁架毆打命在旦夕不斷求饒時,突然說出這一句這么語法完整義正辭嚴的話,相信許多人聽到都覺得頗為突兀。
從劇作上她完全不必這么說的,比如改成“你是個檢察長,這么做的后果,你應該很清楚!”
這樣口語自然得多,也絲毫不影響后面檢察長接茬,承認自己是為了兒子才知法犯法。
為什么讓她這么說呢?等到庭審我們知道,原來這個當庭問話的書面語法和質詢語氣,正好對應說話對象不止檢察長而是整個法庭這一布局。
也就是說,影片在設局時非但沒打算隱瞞,還故意制造臺詞上的突兀,主動露馬腳給我們。
之后在法庭上,張小斐用心理攻勢讓檢察長兒子認罪,但控方找來精神醫(yī)師證明此人心理異常,供詞不能采用。
這點也是劇情早就透露給我們的。
因為之前此人在老爸面前說過,根本不記得自己殺過人,后來在病院面對張小斐,又神神叨叨的半句清醒話都說不出,很明顯腦子不正常。
所以即使他當庭承認殺人,我們也難以相信案子會這樣結束,因此后面證詞被推翻,我們的情緒也不會有多大波瀾。
其實,假如前面不把他記憶缺失、精神異常交代那么具體,對整個調查破案的影響微乎其微,還能讓精神鑒定更為有力。
主創(chuàng)當然不可能沒想到這一點,但他們還是非交代一番不可,妥妥就是故意的。
再看死刑犯被釋放后,突然一改溫和無助的印象,露出虐待動物心狠手辣的一面。
這應該是全片最狠的反轉,主創(chuàng)也把提示給得極其充足——他在法庭上的熟練表現。
律師遲到,法官問他是否愿意自辯,回答非常理智和有策略:請再等幾分鐘。
后面作為證人,他大聲疾呼:“各位捫心自問,我害怕有錯嗎?法官大人,我想活就該死嗎?”
聲情并茂,感染力極強,連資深律師張小斐都露出贊許的神色,確實是一步好棋。
綜觀全片,沒有人教過他這么說,沒有任何他自學庭審辯護的片段,甚至連一絲他心智老練的提示都沒有。
他突然使出高招,不但無助于掩蓋清白,反而明晃晃提醒觀眾有詐——這家伙,絕對沒有看上去那么簡單。
另一個重要的線索是,李鴻其作為“警局破案率第一”的警察,在剛接觸這個案件時傻話連篇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比如張小斐提出,尸體被清洗干凈,現場腳印卻完全沒擦,一定有貓膩。
這樣連外行都能看出不對勁的地方,他卻不屑一顧,滿不在乎說就是兇手業(yè)余而已。
故意拉低他的辦案水平,突出身份和認知之間的反差,顯然也是有意的設計。
果然后面呼應來了,看似精明的張小斐判斷失誤,看似糊涂的李鴻其直覺反而是對的,有點《名偵探柯南:水平線上的陰謀》柯南錯小五郎對的意思。
還有惠英紅才是綁架元兇這個反轉,影片也不斷安排劇透。
且不說這么大牌的演員,只出現兩場戲已經很可疑,兩次重復“女兒被殺死兩次”的社會主題,就更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
后一場戲張小斐以此當庭做了一番公益演講,引得全庭鼓掌,卻讓影院里都笑場了,可見重復主題遠遠不足以讓人打消懷疑,惠英紅的戲肯定還沒完。
果然,后面的工廠對決、跟張小斐女兒的相處,那樣的演技密度、動作強度、情緒濃度才符合她的影后咖位。
整體來說,《拯救嫌疑人》給我的感覺有種獨特的怪異。
一方面全片如假包換都是懸疑題材的氣氛和拍法,另一方面主創(chuàng)又似乎不想讓懸疑驚詫感太強烈。
感覺上,像有兩個人在暗暗較勁著給你講故事,一個用各種假象、語焉不詳盡力把你蒙在鼓里,另一個不斷主動暴露破綻,告訴你童話里都是騙人的你可別上當。
或許有人反對:這不是很正常嗎,反轉當然不能硬來,前面總得布置些鋪墊,留一些照應,邏輯上才完整吧。
這說法沒錯,但就像我前面講的,片中大量提前給到的暗示,都明目張膽地超過了必要的強度,到了故意引人疑心的地步。
可能有人還是不同意:說不定只是因為主創(chuàng)功力不到家,沒把鋪墊的分寸掌握好呢?
但上文也提了,從布置懸念的角度,有些預防針壓根沒有打的必要,一打再打,就足以排除主創(chuàng)不小心或不熟練的可能。
對照原版電影,更可以看出這些改動都是精心考量過的,不是腦子一熱的顧此失彼。
當然,我也沒法判斷他們這樣改動的原因,只想說:
我們觀眾都身經百戰(zhàn),遇上再強的反轉,也受得住。
下次再拍懸疑片,請放馬過來吧。
《拯救嫌疑人》雖然說不上有多么優(yōu)秀,但在這么好幾周各種無聊的片子的襯托之下,本片水準線之上的懸疑鋪設倒也足夠令人度過一個愉快的周末夜晚。
相比于宣傳得極為高大上,卻讓人看得如墜云霧的《河邊的錯誤》,《拯救嫌疑人》可以說是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仍舊是環(huán)大陸犯罪,最終也仍需依法治國。
我無法理解為什么這電影的評分比《河邊的錯誤》低,沒有明顯的bug,劇本也挺不錯,演技也在線,算是一部很合格的商業(yè)片?;萦⒓t雖然普通話說得不好,但演技甩了張小斐100條街
我求求導演還是把這片拍成B級片吧,這電影反而限制了創(chuàng)作者,血漿、斷肢、再來一段長鏡頭全過程的“侮辱”,保證滿足一幫觀眾眼球與偷窺欲!干嘛最后要把那段qj戲拍出來啊,已經揭秘了還在拍一邊?生理不適,我說怎么開頭母女秀大長腿呢,敢情在鋪墊?那為什么還是安排母女洗澡?明明在辦公,安排臥室講睡前故事也行?。『芏嚓P鍵劇情是生硬安排的,從來沒見過接待綁架的警察一個人不留去辦其他案子,硬是讓主角擠出一場無關痛癢的緊張動作戲。最后一個偷拍視頻還放到最后交上法庭,這不是為了增加懸念,是為了顯示主角的律師身份吧,是編劇自己提醒自己這是關于律師電影吧,好生硬,前面的各種法庭沖突一點沒作用!一個好好的女生遇上兩個變態(tài)也是沒誰了,檢察長也是變態(tài)!全片看得我難受!
結尾畫風突變電鋸驚魂,直接讓人下去攪了不行嘛,非得救,經典該死的沒死,不該死的死了。張末導演的水平仿佛還在10年代,總能給人老套的感覺。
又一部營銷女性題材的詐騙電影,想到導演本身也是女性就更失望了。影片中各種不必要的男凝,看完也不懂母女泡澡的鏡頭有何用意,展現跑得快也不用一直強調大長腿吧?表達極致的母愛為何一定要用這么殘忍的方式,咱們女性就是結局最慘的對吧。表現受害者遭受的痛苦不一定要重現被迫害的鏡頭,這段戲和陳律說的“二次傷害”有什么區(qū)別。還有王子異這個角色設定真是莫名其妙,最后也沒說清楚,這些故作懸疑的反轉比消失的她還要拙劣一些,主線母愛都描繪得不大行,更不用說法庭戲和破案過程了,隨意得要命,沒眼看。
滿分!張末離開張藝謀的第二部作品,本以為仍會青澀,沒想到完全不遜于他老爹啊這片子完全不輸堅如磐石,甚至我覺得更好。我本以為于和偉演的反派已經夠狠了,沒想到這部劇里的反派更狠,讓人冷汗直流。雖然這是張小斐第二次當主角,但是他的演技卻十分的老辣,我覺得憑這部影片,他完全可以獲得一個影后提名。再說劇本,結構太完整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絕對是我今年的華語十佳。剛開始就是感覺和毒舌律師挺像,最后成功把案子推翻本來以為影片也就到此為止了,沒想到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之后又有將近半個小時的故事??傊褪欠浅5暮每?,沖就完事了最后建議有能力的還是要看iMax場,這能讓你的觀影體驗翻倍
似曾相識,像是《唐人街上我誤殺了看不見的客人之張小斐為女兒再拼一次》。
案中案中案,女性作為主體的行為動機都是從母愛出發(fā),包括支線的父愛,前邊四平八穩(wěn)以為會很常規(guī),沒想到最驚悚的重頭戲全在后面,盤活了整部電影,環(huán)環(huán)相扣中有罪的人都受到了懲罰。我覺得惠英紅老師說得很對,導演對丹溫結局的處理其實是為林老師留了最后一絲體面,不想讓她和她的女兒一樣被曲解被網絡污名化。
張藝謀女兒加入陳思誠改編宇宙的既視感很強烈……
好愛看這種復仇反殺類懸疑片。最后的反轉太刺激了,看得我頭皮發(fā)麻
有惠英紅的部分,和沒有惠英紅的部分完全是像在看兩部電影。演技上的碾壓是如此直觀。
前面平平無奇,以為是一般的律政片,后面反轉措手不及。又是母愛,又是張小斐,挺好。惠英紅還是NB,演技真好,沒看過韓原版,感覺還是值得一看的
華人大鬧東南亞系列+1
類型過于雜糅到什么都想來一點,也就顯得有些拖沓和互相牽扯了。還有就是,檢察官父子分別叫安華和納吉,這他們馬來人太親切了。
反轉前我如坐針氈 反轉時我如芒刺背 反轉完我如鯁在喉
整體來說還ok,至少比啥《河邊的錯誤》通俗易懂,反轉雖比較刻意生硬,至少伏筆都回收了,而且事后想想也蠻有意思,半月板摧毀者v物理系錘王v法庭的不敗傳奇v長得很像凡凡但可以沒踩上縫紉機的絲帶男,想想真的蠻有趣。
典型的案中案、局中局,反轉確實讓我意想不到,而這或許就是電影故事的魅力吧,而撐起故事的除了情節(jié)設計之外,張小斐和惠英紅等一眾演員的演技也很出彩,尤其惠英紅的爆發(fā)式表演十分吸引我。當然電影最后也進行了法律邊界的探討,被扭曲的正義還算是正義嗎?
張末想要做女版陳思誠嗎?劇情毫無邏輯,全員犯法,跟過家家一樣,想一出是一處。還有女導演怎么能拍出男凝味這么重的鏡頭,在電影院如坐針氈,完全浪費了生命中的兩個小時和四十塊錢。
王子異不像是演的
小天才電話手表已成為律師的必備潮物。
整體都反套路,以為不是兇手了結果真是兇手,在犯罪上圓得過來。李鴻其的表演真的不錯,期待更多的角色了哈。王子異的表現超過預期,真他媽像一個神經病,反應和表現都超過預期哈哈,誰選的!惠英紅含著淚的眼真好,什么叫表演控制,這就是!張小斐有點低于預期了,整場戲下來我都沒怎么從她那里入戲,大屏幕上審視她,有種明白她怎么那么晚才紅起來的感覺,確實還是差了點火候了哈。影片敗筆都在結尾了,一個是永遠解決完畢了事情才一堆警察出現,非常下頭;二個是講小女孩被綁架的小故事,沒必要,可以在商業(yè)片上再多點自己的藝術表達,別這么懶,老用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