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滑板少年
落伍小青年看電影。
加斯·范·桑特的《迷幻公園》,關(guān)注現(xiàn)實的獨立制作電影。殘酷青春的永恒主題,卻拍得輕柔。
主角是一個叫阿歷克斯的金發(fā)薄唇美少年,干凈安靜到有一點點迷離。家庭并不美滿,心里總是有一些困擾,在校園的某個角落里出沒
,不動聲色地練習著滑板。一切如6月清晨的風一樣輕盈。如果生活正常地進行下去,這個憂郁少年可能會漸漸成熟,變成面目模糊的平常人,要么幸運一點也許會成為艾薇兒歌里的超級搖滾明星。
可是這個小青年不經(jīng)意在“那個”時間來到“那個”迷幻公園,又不經(jīng)意將滑板出借,跟著“那個”人離開,爬上“那輛”火車。于是悲劇發(fā)生了,一個保安被失手殺死,一不小心方式方式那么暴虐血腥。
自然會彷徨無助。他淋浴,直到水聲蓋過世界的一切存在。他向父親求助,電話不通。他沉沉睡下,希望一切只是噩夢。
生活似乎還是如水般進行,波瀾不驚。家里的瑣碎,一起玩滑板的少年,漂亮的朋克女朋友,莫名出現(xiàn)的早慧少女,一切人和事在他的世界里出現(xiàn)又消失,行云流水般的暢快又哀傷。
電影沒有結(jié)局,少年最后面臨的是什么樣的結(jié)果似乎并不重要。這只是一個少年的一段生活剪影。
一部如詩一樣流暢清新的電影,在鬧哄哄的好萊塢真是難得。是導演從〈大象〉到〈初戀〉的一貫風格,沒看過前兩部,也只是聽說。
一部擁有美少年和好聽的音樂的電影總是很討喜的。這讓我想起了最近看的另外兩部電影〈八月迷情〉和〈愛在暹羅〉。前者是歌舞+紐約版的〈哈里·波特〉,盡管里面的小男孩絕對可愛并且已經(jīng)是絕對的大牌了。(小演員弗萊迪?海默,他就是〈查里和他的巧克力工廠〉里的查里,〈亞塞和他的迷你王國〉里的亞塞。)后者盡管夠清新夠養(yǎng)眼夠賺人眼淚,但是由于出身問題(泰國電影)和同志主題,總讓我覺得有些別扭。
然而當知道加斯·范·桑特是GAY的時候,憤懣和小反胃不可遏止地沖出來。這感覺一如得知毛姆爺爺是個戀童癖時的狀況。不管是
金發(fā)滑板少年阿歷克斯,還是逛膀子理想主義小青年拉里,都是同性戀中年大叔們塑造出來的YY對象吧。這些水仙花一樣的自戀少年長久以來深深影響了我對男人的品味,直到現(xiàn)在知道自己被糊弄了還不能自呀。
那些搖滾青年,文藝青年,電影青年從來只有在小說電影歌詞中讓人歡喜的。
然而每個人心里都會有一個滑板少年的吧。
2 ) Another Boy of Gus Van Sant
那些不值錢的少年心事,到了Gus Van Sant手里,變得讓人有所謂起來。這個長相粗礪的中年男人,具有的這種能力,難以用性取向或金發(fā)少年迷戀來解釋。大象如是,迷幻公園如是,皮毛瑣碎的,慘烈異常的,在Gus Van Sant的電影里,事件本身反而退居次席,少年二字成了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緒。
盡管這一題材,無論敘事還是鏡頭處理,Gus Van Sant的手法都讓人熟悉得略感俗套,卻足以讓人不經(jīng)意地沉浸到Alex的世界中??赡軆H僅是一句話,比如他喜歡迷幻公園,因為“他們中任何一個的經(jīng)歷都可能比你糟糕得多”。所有的滑板少年,斷續(xù)以記錄片形式出現(xiàn),挑戰(zhàn)新技術(shù)、摔倒、豎起中指,生活仿佛無關(guān)痛癢,亦不存在所謂“不同層次”。因此,Alex的話才能讓人產(chǎn)生足夠的窒息感。
或許只是單純因為Gus Van Sant天生為美少年而生的眼光。Gabe Nevins是通過MySpace招募來的非職業(yè)演員。他很可能曇花一現(xiàn),Alex亦不可能如Mike在Gus Van Sant影像歷程中的無可取代。這孩子甚至達不到美少年苛刻的纖細標準,正面臉部略有些嬰兒肥,側(cè)臉卻算完美。淋浴一段,視效、聲效皆是出色,Gus Van Sant不吝反復對少年的發(fā)梢、頸部、肩背進行特寫。少年的臉部淹沒在濃密的水滴中,水滴濺出微弱的晶亮,世界則只剩下水滴的沙沙聲。少年心事,也不過具象至此。
高潮應歸功于那段很有宗教感的配樂。圣潔的依然圣潔,空靈的繼續(xù)空靈,只是少年從此系上一只鉛錘不再輕盈。事情發(fā)生了便無法改變,對么?一如瑣碎的使人興味索然,那些編織各種理由試圖居于更上層的,也從沒有能力去實現(xiàn)傳說中的救贖。不清楚Gus Van Sant有沒有要諷刺的意思。
Gabe Nevins入選很可能因為他的眼神。太過清澈,經(jīng)不起顛簸。
而陷阱,無心或有意,卻太多。
3 ) 交叉小徑的青少年公園
突如其來的青春期,青蔥迷人的校園,身體發(fā)育和心智不匹配帶來的壓抑,徘徊在成長與迷失過程中的青少年,抑或桀驁固執(zhí)的邊緣青年,一直以來都是格斯?范?桑特(Gus Van Sant)的題材,他總是以觀察的視角出發(fā),冷靜地展現(xiàn)他們的裂變和異色,不批判、不責備,基本上不帶感情色彩,只是在記錄跟蹤,卻因為簡單利索而獨具力量。2007年的《迷幻公園》(Paranoid Park)是2003年《大象》(Elephant)之后最好的片子。導演一直偏愛的漂亮的黃頭發(fā)男孩,再次把美國青少年生活狀態(tài)呈現(xiàn)在銀幕,故事司空見慣,導演也未作太多渲染,卻儼然透明的冰塊好看卻寒冷糾結(jié)著成長過程的代價。
《迷幻公園》講述了一個喜歡滑板運動的中學生,不小心過失殺人的故事。犯罪的少年面對一切看似漫不經(jīng)心,沒有太多罪惡感,甚至最后很僥幸的沒被查處或檢舉,但是內(nèi)心的掙扎無處傾吐的秘密,形成巨大的陰影直扎人心。對于少年不幸的家庭影片也是未著太多筆墨,但是,借此情境烘托出的深層語境,以及整個社會的生態(tài)觀察頗為深邃,麻木的大人們?yōu)楹⒆觽兲峁┟篮玫呐P室、時裝、食物、玩具、學校,卻總是忽視他們作為獨立的人存在的意義。
簡約冷淡的人物刻畫,平行、交叉、倒敘的敘述結(jié)構(gòu),一步步呈現(xiàn)的因果關(guān)系讓人有些不寒而栗。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生命與生命之間的漠視,道德與自我審視能力的搖擺,一切像浮萍一樣飄搖不定,只能倉惶逃避,不知道這些孩子長大后會成為什么樣的“怪物”。
為了充分展現(xiàn)出新一代青少年(據(jù)說是90后)的心理活動,以及他們E時代開放觀念下面衍生出的娛樂并享受的性格,酷玩一切事物的行為,絢爛豐富的生活,格斯?范?桑特充分借助了簡約故事,干凈的畫面語言,豐富的音樂進行了有力的襯托?!睹曰霉珗@》很多畫面有些接近巖井俊二《關(guān)于莉莉周的一切》,底版上是干凈整潔,青嫩唯美的鋪墊,一派生機勃勃和裂變青春的沉重程度成黑色的反比。杜可風的漂亮攝影,得到了一致認可,《紐約時報》說“這部影片的視覺效果實在美得驚人,有一個鏡頭,亞歷克斯沖著一盞藍色照夜燈練習滑板,周圍是大片的綠色灌木叢。那一個瞬間我們必須承認:畫面往往比直接敘事更具說服力”。
為了強調(diào)真實感形成平易近人的說服力。《迷幻公園》幾乎所有演員都是2006年格斯?范?桑特通過MySpace海選出來的非職業(yè)演員。用漂亮的男孩、女孩,清新活躍的生活,來講述一個表面上看來簡單無奇,畫面舒服色彩舒適,音樂干凈好聽,卻拷問心靈的社會故事,弄不好就會流于表面,非??简瀸а莸墓α?,格斯?范?桑特綱舉目張地實現(xiàn)了光、影、聲、色的巧妙焊接。音樂上,嬉哈、電子、民謠、搖滾配合畫面若隱若現(xiàn)的出現(xiàn),和人物的生活狀態(tài)、心理活動一致的統(tǒng)一。
單單是從故事、畫面、音樂綜合下來,《迷幻公園》顯然比《關(guān)于莉莉周的一切》暗示和承載了更多、更充沛的細節(jié),表現(xiàn)方式也更節(jié)制和高明,顯然已超出“青春電影”的范疇。
這些年,街頭、公園題材、滑板少年題材的電影并不少見,比如拉里.克拉克 (Larry Clark)的《半熟少年》(Kids)、《天地無倫》(Ken Park)都頗為出名,曾引發(fā)過兩邊倒的討論。同樣是有異色青春嗜好的導演,同樣是在反映青少年的社會生態(tài),拉里.克拉克沉迷于主觀表現(xiàn)主義的展現(xiàn)和宣泄,DV影像產(chǎn)生的粗糙效果,像朋克電影一樣激進放肆,好看卻不耐看,直接滾入了非主流的窠臼,多為封禁電影,只能供成年人和獵奇人士觀賞。
反觀格斯?范?桑特好像是一個民謠歌手,張馳有度,松緊度平衡得很穩(wěn)健,鎮(zhèn)靜自若地做著驚鴻一瞥的歌吟描述,分寸感恰如其分,巧妙體現(xiàn)出了濃濃的人性關(guān)懷,主流和非主流都兼顧倒了。因而導演本人也有了大師的胸襟?!睹曰霉珗@》和《大象》一樣為再次為他在戛納電影節(jié)獲得了榮譽。
4 ) 青春是一地碎玻璃
Gus van sant,最近一次看他的電影是“elephant”,第60屆戛納電影節(jié)獲得大獎的電影“paranoid park”從店里淘來忘了看,中午窩在辦公室看完,凌晨又在冷嗖嗖的冷氣里重溫了一遍。
誰說“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看看alex碰上這檔子事兒,哪個大老爺們會覺得青春這檔子事就只是成天打架、泡妞、失戀那么簡單。
因為“paranoid park”和“elephant”的攝影師不同,這回找來杜可風(杜先生還在片子里客串了一把),影片的音效和拍攝方式讓看電影的人變成alex,看清他想看的,聽到他聽得清楚的。慢鏡頭和忽遠忽近的聲音,alex沒有喜怒表情的清俊的臉,和elephant一樣片段式的剪輯,膠片厚重的顆粒感和色調(diào),讓人有嗑藥后的迷幻感覺。
Alex和Gus van sant一貫的人物一樣,麻木清冷的臉,看似波瀾不驚下的思潮暗涌,滑板帶來的搖晃和噪音才是內(nèi)心洶涌的出口。行將離婚的父母,總是緊張的弟弟,呱噪沒有大腦的女友;誰家的父母不離婚,弟弟承受不了吵架的壓力,alex希望可以喜歡jenifer或者至少有共同的話題;麻木其實大家都一樣。
Alex過失殺人(正當防衛(wèi)也許更恰當)后驚慌失措的逃離,扔掉滑板,就像你我犯錯一樣,有很多小人嘰嘰喳喳在腦子里說話。這是電影中很出彩的部分,配樂也是恰如其分,逃避和奔跑,最后還是選擇沉默??傉f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Alex洗澡時腦中猶如萬鳥齊鳴,或是腦電波刺耳的聲音,似刀子劃過玻璃發(fā)出尖厲的聲音。也許正因為是碎玻璃才能折射出五彩的光,macy:“the important is to write it down,you can save,send,born;’you can write to me.”秘密有了出口,在燒掉秘密的時候,alex的無慮青春還有多久?
覺得macy騎著單車拉著alex溜滑板是影片里最溫馨的場面,兩個人背后有陽光。
影片結(jié)尾還是一群玩滑板的孩子,其中有alex,即便秘密有個出口,記憶未必有出口。但愿青春仍舊美好。
Ps:電影的配樂很贊,今年聽過不錯的原聲除了《juno》就是《paranoid park》。費里尼的電影配樂也抓來用?
5 ) lost in paranoid park
看完<迷幻公園>心情抑郁的從四點睡到十點。醒過來開始靜靜回想迷幻的意思。paranoid park。如果是我一定會翻譯成妄想公園??墒遣恢朗钦l那么精準的用了迷幻。所以整部電影都變得不同了。迷失和幻想。穩(wěn)定的長鏡頭和不穩(wěn)定的情緒。基于一個轉(zhuǎn)念的青春的改變或者生命的改變。如果Alex沒有去paranoid park。如果Alex沒有把滑板借出去。如果Alex沒有想去跟著那個人去買啤酒。也許他就可以一直在迷幻公園里迷幻下去??墒翘鄷r候我們并沒有選擇的余地。
gus的片子總是容易招來極端的評論。除去長鏡頭。美少年。邊緣人。還有出色的配樂。其余的部分便是gus隔離世界的那座圍城。城內(nèi)的種種。城外的人永遠不能理解。等城內(nèi)的人步出圍城回頭再看的時候。一切笑淚。最終都凝結(jié)成那堵厚厚的“迷墻”了。
我媽說。她理解不了ChengC的畫哪里好。我說那是我們之間的代溝。我媽說那是你們這一代特有的孤獨和痛苦吧。
gus永遠都能準確的洞察“青春”。每一代的“青春”。從九十年代的荒蕪的愛達荷到十幾年后的這座公園。
冷漠。逃避。拒絕。暴力。Alex就算不是反面角色但至少也不是學習的典范。但其實這都不是重點。所有人都在關(guān)注和思考單親少年青春暴力等種種社會問題的時候。打動我的只是Alex面對Lu警探時慌亂的眼神和犯錯之后站在橋上時腦中紛亂的聲音。富有穿透力的真實讓我很多次想起做錯事后的自己。還有<大象>里的那個Alex。不熟練的彈奏著致愛麗絲。幾次卡殼。最后終于忍無可忍的狠狠地對著鋼琴豎起了中指。這是我也有過很多次的情緒和行為。
這就是gus的魔法。他總是在最不經(jīng)意的細節(jié)引起的你的共鳴。洞察你的心思。everyone is Alex, maybe.
一切都還沒開始。我們這一代是哪一代也還沒有被定義??墒俏覀円呀?jīng)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逡埠谩斡H也罷。每個人都多多少少的有些“邊緣”。那就靜下心來看看。命運怎樣毀掉了我們。我們又怎樣毀掉了這個世界。
Paranoid Park。我想那是每個人的烏托邦與每個人的災難。
----------------------------------------------------------
9年后的分割線,寫這篇影評的時候08年我18歲,現(xiàn)在2017年我27歲。
驚覺自己已經(jīng)站在了迷墻之外。
命運沒有毀掉我。我也沒有毀掉這個世界。
6 ) 長發(fā),手指,尸體,推手
電影看到一半就上來看影評,看看是不是有堅持看下去的必要,前幾十分鐘看得我耐心盡失,一直期待轉(zhuǎn)折,可是沒有,還有那些大量的跟拍滑板的鏡頭,一直搞得我昏昏欲睡。我覺得這類電影無所謂看沒看懂,關(guān)鍵是有沒有感覺,而我偏偏就是沒有什么觸動。
電影結(jié)束以后,在我腦子里剩下的就是Alex的頭發(fā),他的手指還有那個被壓成兩截還在向前爬行的保安
看完以后馬上就想起當年看推手,一樣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是沒有感覺
7 ) FIFF13丨DAY5《迷幻公園》:每個少年心里都有這樣一塊地方······
第13屆#法羅島電影節(jié)#無人知曉單元第5個放映日為大家?guī)怼睹曰霉珗@》,下面為大家?guī)砬熬€青春少年們迷茫懵忡的評價了!
杰夫江:
攝影真棒。
果樹:
讓人羨慕少年的年紀。
墨夜軒:
我們都曾是少年,聲音做的太好了。
Sparrow:
每一個迷惘少年都藏匿著一座迷幻公園,是密不可宣也是折磨重重,視聽很精妙。
蝠蝠:
干凈到毫無雜質(zhì)的以眼敘事,在一步步地推進中少年的世界慢慢崩壞,唯有在回憶中重構(gòu),想象中解脫。
西北化為烏有:
在始終保持懸疑性的前提下比《大象》還要有情感沖擊力。視聽語言超神,幾處獨到的聲畫處理是神來之筆。
野凡:
用大量鋪設(shè)滿配樂的慢鏡頭描繪一個青春期少年內(nèi)心世界的迷茫與懵忡。用跳脫的影像交織講述一個其實非常簡單甚至略顯無趣的故事。內(nèi)涵再加多一些,就可以覆蓋現(xiàn)在略顯空洞的虛無。
斯諾-納什維爾:
通過一名保安的意外死亡,揭露了年輕人的疏遠,展示了兇手如何按照朋友的建議處理自己的罪行,并輕松地解決了自己的問題,絲毫沒有悔意。除了原聲比較精彩外我想不到別的能有什么可以稱贊的。
Supremacyacron:
延續(xù)了《大象》的視聽,講了一個類似于《半熟少年》的故事。慢鏡頭配合富有沖擊力的滑板動作,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也呼應了男主人公內(nèi)心的迷幻世界。但是話說回來,光擺出一副矛盾的架子并沒啥用,這片子太空了。
Polaris.J:
視聽和精神都很“《大象》”,還是Alex,少年,壓抑,迷茫,邊緣,平淡表象下的歇斯底里。好像什么都沒說,好像又說了很多。喜歡浴室戲和結(jié)尾?!睹曰霉珗@》真的很迷幻!有些短評真的很傻B,如果不愛看電影或者不懂電影的話就不要看這種了。 P.S.格斯范桑特真的很會選美少年。
子夜無人:
比《大象》更加簡單、聚焦、極致,男主角有一雙異常純真的眼睛,在做愛的時候都像誤闖進伊甸園里偷食禁果一樣無辜。導演是玩弄鏡頭的高手,尤其以隧道滑板一段為神來之筆,男孩們騰空的身影就像調(diào)焦時撥動的光圈,而他們追逐的方向正是在圓筒一樣的另一頭。整套視聽系統(tǒng)本身就是一座“迷幻公園”,少年的內(nèi)心世界里所有混沌、無邏輯、不可捉摸的特質(zhì)在這里像被打著追光一樣變得明亮起來,一切從波瀾不驚中醞釀的驚天動地被敘寫得身姿斑斕。
Pincent:
與《大象》里逐步通往社會暴力的路途不同,這里的道路更迂回,結(jié)局被前置,”與死亡共生”,以男孩日記寫作的形式多次重述,邀請觀眾去共同體驗那些意識被放大的“非日常時刻”,特寫、升格,反復聚焦于面部,既模擬主觀也利用第三人稱凝視,用迷離感的視聽設(shè)計強調(diào)電影對人的關(guān)懷,死亡必是莊嚴圣潔的時刻。運動錄像、慢鏡、手持跟拍,杜可風這次的攝影體系較復雜多樣,且結(jié)合聲音體系。人不會突然開始關(guān)注遠處世界的現(xiàn)實的,直到不幸也發(fā)生在身邊。那個黑暗的水泥管滑道,多像暗無天日的青春,沒有人是真正準備好成為大人的,沒有人是真正準備好去迷幻公園的,那個帶有虛幻氣質(zhì)的烏托邦。
#FIFF13#DAY5的無人知曉場刊評分將在稍后為大家釋出,請大家拭目以待了。
8 ) 長鏡頭下的青春
Gus Van Sant的作品總是帶著強烈的個人色彩。
優(yōu)雅飽和的色調(diào)和暗涌的黑夜。
俊美的金發(fā)少年和木離的眼神。
看不到盡頭的公路與風中浮動的草海。
流云不斷的天空和壓迫心弦的低氣壓。
鏡頭后不斷推進的是他的金發(fā)少年那慌亂至及轉(zhuǎn)而冷酷的神色。他不再迷惘。在那一瞬間,我知道我們長大后生就的殘忍不是偶然。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殺人事件。
離開夜色中的滑板天堂-paranoid park后,Alex與新認識的朋友跳上了緩慢行駛的貨運火車。被鐵道員發(fā)現(xiàn)后,Alex自衛(wèi)式的用手中滑板一擋。鐵道員踉蹌一下,倒在鐵軌上,被飛馳而過的另一火車碾成兩段。
這個真相一直到后面才慢慢拼接出來。因為Gus Van Sant的追逐的焦點是殺人事件后的Alex在之后的內(nèi)心沖擊。
是以不厭其煩的長鏡頭,追逐著Alex的身影,鋪就著許多的低氣壓靜待著真相暴露的那一刻,給我們的心理沖擊。
簡單的事件,但在Gus Van Sant的手中一切充滿魔力,我在這樣的魔力里小心呼吸,沉醉。因為他的行云流水的技巧,和收放自如的掌控力。這樣的殘酷青春讓人心寒,也帶來觀感上的享受。
Gus Van Sant喜歡用他的鏡頭講故事。
他的故事總是與青春,與搖滾,與迷惘,息息相關(guān)。甚至與金發(fā)少年相關(guān)。
他沒有用總結(jié)性的鏡頭來圈定他的想法。但你很輕易的體會到鏡頭傳達的冷暴力。我們多么憎恨喋喋不休。但我們喜歡小眾式的鏡頭語言帶來的沖擊。
頻繁的慢格畫面,時間仿佛突然凝滯不前,我不由自主的跟著這樣緩慢的節(jié)奏不知所措。
周圍的空間都陷入一種叫做寂靜的氣息里,吹拂過面前的空氣敏感異常,甚至感覺到毛孔張開,狠狠吸食著空氣,喘息著透露出過于屏息而導致的缺氧狀態(tài)。
Gus Van Sant的鏡頭里總是隱約感覺到風的存在。有時是浮動的風,有時是涌動的風,有時是凝固的風。
在風的氛圍中,它籠罩的是每一個年輕軀體在青春與真相中幾近摧毀的心智。然后不自覺的幻化成冷酷的少年,學會漠視事件的沖擊力度,學會在每一個考驗中冰封出安全的心墻。
Gus Van Sant和金發(fā)少年,奇異的發(fā)生連結(jié)。這樣的連結(jié)讓人好奇,一個人的桎梏。他把他的幻象融入到每一個迷惘的夢境中。他的每一個夢境,你都不會失望。
Taylor Momsen真是從小一張bitch臉。。
青春迷茫電影???好吧,除了音樂畫面帥哥,沒什么有共鳴。
格斯·范·桑特又一部讓人無法自拔的青春片。導演運用大量虛焦淺景深鏡頭、手持攝影與特寫長鏡,一方面讓觀者始終貼近主角——一位因失手犯下大錯而惶惑不安的少年,產(chǎn)生強烈的沉浸感,另一方面,又彰顯出主人公的自我封閉與隔膜心理。配樂也十分迷離。少年獨自一人以文字紓解創(chuàng)痛的場景及內(nèi)心自白貫穿影片始終,進一步引人共情。此外,由于核心懸念在中點才揭曉,前半部分也帶著間離的情緒效果。敘事時間的散漫與略微錯亂同樣契合了少年內(nèi)心的迷惘與青春的躁動。許多慢鏡頭與一處校園走廊的過曝頗有巖井俊二之味。時而插入DV質(zhì)感的模糊紀錄影像或游移跟拍慢動作長鏡,呈現(xiàn)滑板運動,粗糲而靈動。絕妙的心理外化:遠景大橋在亮閃黑暗模糊清晰間流變;內(nèi)心的多種錯雜話語聲;漫長如亙古的浴室升格長鏡,時而明亮時而昏暗,噪音與鳥蟲鳴聲。(8.8/10)
冷漠。逃避。拒絕。暴力。Alex就算不是反面角色但至少也不是學習的典范。但其實這都不是重點。所有人都在關(guān)注和思考單親少年青春暴力等種種社會問題的時候。打動我的只是Alex面對Lu警探時慌亂的眼神和犯錯之后站在橋上時腦中紛亂的聲音。富有穿透力的真實讓我很多次想起做錯事后的自己。
Gus Van Sant的電影不但總是有美少年,更讓人驚嘆的是他總能保存這些少年最美好的時刻。配樂、攝影和剪輯都非常精致,中間不經(jīng)意的插入幾段滑板運動膠片,顆粒感效果意外的好。
浴室鏡頭過于震撼。純粹主觀的聲音設(shè)計,響度飄忽,忽近忽遠。男主無表情,卻是個撒謊精。
對<大象>的延續(xù),鏡頭依舊犀利
一般~
全部注意力都在主角身上。。。
音樂挺好聽的,畫面也不錯,就是深度上差了很多
那么多漂亮的男孩,我就只能看看...
別人的亂七八糟的青春
一單一雙盧警官是郭冬臨么。。。囧
很。。。迷幻很。。。催眠
除了那公園,這片兒很沒勁.吹捧它的文藝青年們,真服了你們
Gus Van Sant太會用長鏡了,與敘事簡直切得天衣無縫。
25-3-2008 9:30pm langham
困倦中看完@寧波員工宿舍2009
嘗試用光影和聲音創(chuàng)建場所,當人物進入場所,情緒的流變便自然發(fā)生,旁白提供了一種誤導而非注解(后期潤色的、而非當下流露的)。被剔除的故事讓人物狀態(tài)不再猛烈波動,男孩一張面無表情的臉給足了場所內(nèi)其他因子擠壓釋放的空間,而現(xiàn)實的氣味與溫度也得以趁虛而入。敏感的體質(zhì)被篩選完成,讓追尋真相的人放棄真相,追求共情的人感同身受。
我不愛滑板,所以,我不愛迷幻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