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沒有人寫這部電影的影評,這里貼上一篇,不完全算影評,主要是為了貼一點本人親自拍的盧克索的照片。我去盧克索的時候是12月,不熱不冷,跟影片里的氣候差不多,看這部電影也是沖著片名來的。盧克索是個靠近尼羅河的小城,地方不大,人口不多,卻挺有歷史,平時游客不少,主要是去看盧克索神廟、卡爾納克神廟、帝王谷等遺跡。
盧克索小城和郊外的農村我也去過,跟電影里一模一樣,挺能激起我對這個小城的記憶。要說這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殘破的石柱、平靜的河流、河上的白帆以及“踢踏、踢踏”聲不斷的馬車,這是個完全靠旅游生存的城市,其實城外也有人種植莊稼,但估計并非這里的主要產業(yè)。
說回電影,往大了說,這是部城市宣傳片,往小了說,這是部文青片。女主面有苦相,不是我喜歡的那種類型,男主倒是我在埃及經常見到的那種男子類型,好像都挺自我。影片的故事也不復雜,就是一個欲說還休的情感糾纏之事,拍得不溫不火,還沒有我在盧克索拍的女郎那么火爆、耐看。
女主就是個游客身份,住在寬大、古老的酒店中,沒事逛逛盧克索的古跡,然后與以前的男友見面聊聊天、喝喝茶、逛逛街、睡睡覺,沒有什么戲劇沖突,沒有明確的目的,沒有更復雜的關系,也不能給人帶來什么驚喜或意外,唯一就是讓沒有去過盧克索的觀眾比較直觀地看到了當?shù)啬切┕袍E,順便回想一下《尼羅河上的慘案》那種情調與風情。
在盧克索,我拍了至少幾百張照片,其中有些感覺就像這部電影的劇照,把這些照片連接起來,似乎也可以組成一部電影,只要加進去一個男主、一個女主就行了。
歷歷在目
在盧克索呆過幾天,電影中的場景都非常熟悉,基本都去過,也是沖著“盧克索”來看這部電影的。女主有些苦相,不是喜歡的類型,故事也很一般,不過喜歡影片的攝影與畫面,有些鏡頭頗有點象征意味,有些情調還有點意思。
The virtual tour I need right now.
太粗糙了,體驗到了上影節(jié)觀影結束沒有掌聲
Lost in Loxor。安德麗婭凝視鏡頭那一下子好戳中我。儘管有宣傳片意味,但跟大多這類旅行電影的主旋雞湯表達方式不太一樣,它敘述了一些關於這個地方的神秘力量去和人物內心的困頓情緒結合。直視的鏡頭雞皮疙瘩,像在和她眼神交流,feel her pain。獨舞太美了。#SIFF2020
時刻兩年補標,20年疫情后的第一場電影院觀影,也是上影節(jié)第一場。久違的上海影城,座位還有少許灰塵,空氣也有塵埃的味道,但絲毫不影響睡眠的質量。疫情唯一的好處是座位都是隔開的,不會影響旁邊的影迷觀影。好像那場也沒有坐滿,散場時瞟了眼身邊的影迷也都是兩眼惺忪。到底從哪開始睡著的?好像是一段莫名邂逅從頭到尾居然沒有幾個埃及風光大片的鏡頭,當初被片名騙進電影院結果就這?氣死了氣死了。
一分給電影,一分給埃及,一分給我們,一分給電影節(jié)
SIFF 2020I really miss Egypt, ever since the day I left. It’s always complex when a blonde is trapped in old days romance and the mystery of exoticism.She’s always out of the scene, like wearing a big coat in hot weather. Here’s the place to come back.筆記:Freud, The grateful dead, Winter palace hotel, Revolution, bones and potteries.
女主哈娜是名在約旦和敘利亞邊境工作的醫(yī)護人員,獨自前往埃及的古城盧克索休假。在那里,她偶然遇到了舊情人,一名考古學家。這次相遇,讓哈娜在古城的游覽過程中,重新審視了自己的過去和未來,逐漸剖開她的內心世界,劇情發(fā)展舒緩,并無激烈的情節(jié)推進。伴隨古城遺跡的意象,女主和舊情人打開彼此心結。盡管故事略顯單薄,但它如同游記一般,在人與環(huán)境之間架構了一座橋梁,幫助理解一個人的境遇。
本片表面上很像《開羅時光》:西方女與埃及男的情感糾葛+漂亮的人文自然景觀。但兩片有細微不同:埃及對《開羅時光》的女主是陌生的,她面向當下埃及的沖擊。對本片的Hana則是五味雜陳的回憶,她熟悉埃及的過去(不論是考古工作還是與男主在此曾經的生活),從導游、游客到古跡本身,仿佛是Hana內心世界的外化。本片幾乎沒怎么涉及埃及現(xiàn)狀,因為Hana的盧克索旅程實質是她私人回憶過程,現(xiàn)實無論如何干預回憶,終究不是回憶本身;從而盧克索就被徹底的背景化了。那位講中文的導游讓我想起我媽提到的埃及導游趣事,可惜不知何時有機會造訪,世界變化很大,就如本片男主哀嘆冬宮酒店的變化
#SIFF 安妮寶貝小說影像版,aka埃及風情畫。情緒的推進因為故事的薄弱而大打折扣。電影里的Andrea過于迷人,褪去了辛普森夫人的美艷,在埃及的炙熱陽光下總是透出疏離而脆弱的美。
世界動蕩的時候就會有超自然力量在波動,就像我們在盧克索重遇的愛情。你在酒店的泳池里穿著四角內褲,我在酒店的員工通道打著懷舊的電話。有人會因為周圍力量太強而暈倒,我們也會因為波動的力量重浴愛河。據(jù)說有個孩子擁有前世記憶,來到埃及就知道遺址在哪里。重走盧克索,便也熟稔哪里是愛情遺跡。
m2241:女主瘦削的身形配以陰郁的表情,在盧克索神廟里默行,很靈性。
大型埃及宣傳片。
在Amsterdam Central運河旁的露天影院看得這場電影,單調冗長的劇情讓我昏昏欲睡,秋天夜晚河邊的冷風又讓我清醒。
找愛情雖然背景在埃及,但是埃及特殊的感覺沒有很出來
影片制作也就那樣了,氛圍還可以。本就是一個放空的夢,夢中極目上望icon時的眩暈也很熟悉,比如我的紐約…就是那種,可能最好的時光已經過去了吧,但也許未來還會有很多美好,的感覺。
最后一次敲門,真害怕開門的是個女人……
【埃及】人與一片地理區(qū)域的聯(lián)系,將她放置在這里,又重新找尋探究。留下記憶又從中迷失,擁有痛苦卻又載滿情感。影片其實表達得很含蓄和克制,既沒有走上“白人救贖片”的老路,也未曾真正把政經背景大寫加粗填滿于整個故事;但或許是這種缺乏信息,也僅剩古城的美景來戳入人心。Andrea Riseborough真是勞模,同單元坐擁兩部入圍;只要她一出現(xiàn),就莫名有種“這故事沒那么好懂”的錯覺。
女主怎么瘦成這樣了,本來就分不清她和Alba Rohrwacher,這下兒更暈了……臉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