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司升起來的時候最后一個角色就是:Misery the Pig,出演人Herself。這可能是編導的一個小玩笑,也可能是出自于斯蒂芬·金寫小說時做出這個命名的一種考慮。Misery作為作家筆下成功的小說角色,被病態(tài)迷戀著作家的女主角以一種致敬的姿態(tài)來命名一只豬,明顯是一種諷刺,最后作家跟護士搏斗給她致命一擊的也是用的一個豬的擺件,在加上misery這個詞本身的含義,無不在襯托出安妮護士這個人物的變態(tài)和空虛恐怖。
[危情十日]和[閃靈]兩部電影(以及小說)在一些地方有著很相近的地方,都是大雪,主角都是作家,異地小鎮(zhèn),甚至連獨自前往幫忙結(jié)果被殺害的倒霉蛋設置都是一樣([閃靈]中的黑人和[危情十日]中的警長都傻乎乎的一個人折返結(jié)果被干掉了。。)。[閃靈]像個漸強音符,從一開始的壓抑慢慢轉(zhuǎn)向崩潰直至瘋狂,而[危情十日]中由于安妮護士的情緒不穩(wěn),所以整體情緒是在忽強忽弱中走向最強。敲斷作家腳踝這種變態(tài)的事情過后她還能像一個愛人一樣親昵的叫他,那種不以為然的心態(tài)暴露無遺,這個時候作家同她養(yǎng)的寵物豬Misery無異,玩弄于股掌之間的玩物罷了。
凱西·貝茨的表演很棒,她細聲細氣,突然間的瘋狂神情,看著人不由得害怕。她全然不覺自己的行為變態(tài),她說是她信奉的神告訴她來拯救作家,用她的藥丸、針劑、大錘來拯救她愛的角色Misery,這種扭曲的心態(tài)在呢噥細語和發(fā)狂謾罵交替中越發(fā)膨脹。那張大臉擺在畫面里僵硬的說臺詞的驚悚程度不比敲斷腳踝那段差,試想如果換做導演最開始心儀的人選安吉里卡·休斯頓來演,身形高大的休斯頓往詹姆斯·凱恩身邊一戳,光看就覺得作家毫無逃生的可能,而且休斯頓也過于硬朗,還好她拒絕了這個角色~
不過相比[閃靈]來說,[危情十日]的后續(xù)驚悚力度不強,作家一輩子都不會忘掉那個號稱是他頭號粉絲的護士,而更多的觀眾會因為想起[閃靈]片尾照片中邪笑的尼克爾森的臉打個寒戰(zhàn)~
人心險惡,相比鬧鬼的房子和染病的喪犬更加恐怖。
為什么安妮是母親,保羅是孩子
影片開頭保羅出車禍重傷,安妮把他從車里拉出來,給他進行人工呼吸,救活了他。這是生命的給予。這是在給他第二次生命,就像母親一樣。
在養(yǎng)傷期間,由于保羅雙腿和一只手臂嚴重骨折,行動嚴重受限,一天的吃喝全靠安妮。這又像是嬰兒期的孩子一樣無助的需要母親的照顧。
片中安妮不但為保羅準備液體狀類似嬰兒食物的早餐,而且還為保羅刮胡子,擦嘴。
以上種種都說明二者關系的設定是在隱喻親子關系,接下來的劇情也和親子關系是高度重合的。
親子關系第一階段——親密無間
安妮剛剛救回保羅的時候,二者的關系是親密無間的。保羅對安妮的救命之恩感激不盡,安妮對于能見到偶像十分興奮。同時安妮照顧保羅也是無微不至,滿足他的一切需要。保羅對自己的處境也十分滿意。
這個階段就是親子關系的第一階段——親密無間。
在孩子剛剛來到人間到結(jié)束兒童期之前的這段時間里,父母尤其是母親和孩子是親密無間,形影不離,不分彼此的。
尤其是一歲兩歲之前的嬰兒期,孩子還認為媽媽和自己是一體的。這時候只要他的一聲哭鬧就有媽媽來幫他解決所有的問題。使嬰兒覺得全世界都是為了滿足他才存在的。
作為媽媽這個階段可以全憑自己決定如何愛孩子,決定孩子的一切,對孩子有完全的掌控力。因為孩子不能說話或者太小而不能實質(zhì)上的拒絕。
比如媽媽可以把孩子打扮成任何自己想要的樣子,有些想要兒子卻生了女孩子的媽媽還會把孩子裝扮成男孩來養(yǎng),甚至持續(xù)好幾年。比如媽媽給什么孩子就要吃什么,媽媽讓做什么就要做什么。
親子關系第二階段——叛逆中的裂痕
電影中進入第二階段的標志是安妮發(fā)現(xiàn)保羅在新書中把系列故事的主角米瑟莉給寫死了。安妮非常氣憤,因為他對保羅這么好可是卻被保羅背叛。同時隨著傷情的好轉(zhuǎn),保羅希望和外界取得聯(lián)系,并且對于安妮要求的重新寫書非常拒絕。
安妮只好非常殘忍故意把保羅已經(jīng)好了的腳踝再次弄骨折。實際上這里象征著安妮對保羅自我的一種閹割。同時保羅也開始瞞著安妮搜索房子,發(fā)現(xiàn)了許多安妮以前的秘密,并且多次嘗試逃走。一次是藏了一把刀準備趁安妮大意攻擊她,一次是在安妮的酒中放大量鎮(zhèn)靜藥,可惜都沒有成功。
電影這一部分就是對應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覺得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了和父母不同的自己的意見。父母經(jīng)常把自己的未完成的人生目標寄托在孩子身上,當發(fā)現(xiàn)孩子沒有按照自己安排的去做時就會勃然大怒。
有些父母甚至會自虐式的省吃儉用為了孩子的教育,在付出如此巨大的前提下,孩子沒有達到期望或者不想走父母安排的路就會在家庭中產(chǎn)生激烈的矛盾。
獨立與控制的矛盾
如果父母尤其是母親太過強大,就會吞噬掉孩子的自我,那么從此以后這將是一個沒有自我,完全活在母親淫威之下的可憐人,人生的一切都要母親安排。而且這種時候特別容易出現(xiàn)溺愛,而溺愛又會造成孩子在外界挫折面前的無助。所謂的媽寶男就是這一類。
而且母親也會失去本來的自我而是所有的事情都為了孩子,這樣孩子每次做了母親不允許的事情就會有深深的內(nèi)疚,母親再利用這些內(nèi)疚達到目的,比如催婚催生孩子,當然這些都是在所謂為你好的這個借口之下。
親子關系第三階段——分離與獨立
電影最后保羅焚燒重寫的書稿,引誘安妮上前,在搏斗中將其殺死,終于逃出升天。
如何分離?
這一段對應的就是正常狀態(tài)下的父母與子女的分離。子女要擁有獨立自我開始一段由自己掌控的人生。當然這種分離無疑是痛苦的,就像要送孩子去上大學的父母所能感受的。
子女成年以后,本來應該去過好各自的人生。但是現(xiàn)在的父母對孩子生活無孔不入式的干涉,不但沒有給自己的人生增加幸福,反而讓所有人不幸。
再生二胎的家長希望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當孩子小的時候盡量陪他們愛他們,隨著長大就要學會放手,孩子有自己的未來,你的人生里除了干涉孩子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人類養(yǎng)寵物其實不是因為喜愛小動物,而是因為他們不會說話不會反抗,我們可以愛他們,可以控制他們的一切,最常見的就是訓練狗做各種各樣的事。
親子分離的電影中應該說希區(qū)柯克的《驚魂記》是一個分離失敗的案例。諾曼母親活著的時候干涉他的所有事情,當母親死了諾曼接受不了這一切,所以產(chǎn)生了兩種人格。最后觀眾會發(fā)現(xiàn)諾曼的自我已經(jīng)被母親的自我完全吞噬,本來是人格分裂的他現(xiàn)在人體里面只剩下了母親的人格。
名垂青史的表演
逃出絕命鎮(zhèn)的導演喬丹皮爾非常推崇該片,無論是編劇,還是攝影,都很出色,尤其精彩的是女主的炸裂演技,讓人驚艷。
1.強大幕后
本片原著斯蒂芬金,金出過車禍,作為暢銷作家,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創(chuàng)作了這部作品,看得出他對過于崇拜自己的書迷是存在恐懼的,他不想被讀者綁架,他寫作是為了他自己,寫作讓他快樂,他寫作不是為了讀者,不是為了得獎,甚至不是為了賺錢。
本片編劇威廉姆高德曼,編劇了虎豹小霸王、復制嬌妻、總統(tǒng)班底,是有著實力的大編劇,對于本片的改編是比較忠實于原著的。
本片攝影巴里索南菲爾德,攝影作品包括血迷宮、當哈里遇上莎莉,導演作品包括黑衣人系列,為本片提供了極佳攝影。
本片導演羅伯·萊納,導演作品包括當哈里遇上莎莉、怦然心動、義海雄風、遺愿清單,還出演過子彈橫飛百老匯和華爾街之狼,令本片呈現(xiàn)出極佳氣質(zhì)。
本片男主角詹姆斯凱恩,出演作品包括教父系列和狗鎮(zhèn),他的表演是對于凱西貝茨的點綴。
本片最耀眼的當屬女主角凱西貝茨,她出色演繹的層次豐富的維安妮讓人毛骨悚然,她憑借該角色獲取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是銀幕上讓人難以忘懷的表演。
2.史詩級別的演技
我是你的頭號書迷。
——維安妮
凱西貝茨的表演很有層次,她扮演的維安妮從溫柔可人到暴躁兇殘,尺度掌握的非常好,比較有說服力。
以她的體型,我相信她可以扛起男人;以她的性格,我相信她當過護士;以她的性格,我相信她殺過人。
貝茨扮演的維安妮有自己的行事準則,有自己的邏輯。
她非常崇拜作家舒保羅,癡迷于他的作品,以至于跟蹤著舒保羅,所以舒保羅遇到車禍時,她能第一時間救他;
因為她體型大,所以有力氣扛起舒保羅;
因為她做過護士,所以可以照顧生病的舒保羅;因為她她非常崇拜作家舒保羅,癡迷于他的作品,所以她不允許舒保羅在小說中結(jié)束女主角的生命;
因為她脾氣暴躁,所以她會大喊大叫;
因為她犯罪前科,所以她有殺人可能;
因為她對舒保羅的迷戀,所以她打斷了他的腿不讓他離開。
有比人類還高的公義,我會由他判決。
——舒保羅
維安妮對這句話非常認同,沒有人認為自己是有罪的,她也不是完全壞到骨子里,也有好的地方,舒保羅的命是她救的。
3.聚焦
電影還不夠聚焦。
有些劇情很沒有必要,舒保羅沒有必要看那部記錄維安妮罪行的新聞剪紙集,警長在圖書室又重看看幾乎是相同內(nèi)容的新聞紙集,對于維安妮過去情況的過多解釋適得其反。
警長和警長夫人去看車禍現(xiàn)場的情節(jié)也沒有必要,警長和警長夫人的戲份太多,這都屬于多余枝節(jié),應該把筆墨著力于舒保羅和維安妮。
首先,大贊這部電影里的演員!尤其是女主角,表演太有張力,輕易就把我代入到故事當中。另外,電影里有很多細節(jié),伏筆,看完之后把它們都聯(lián)系起來,覺得電影更加有味道。下面是我注意到的一些細節(jié),樓主只看過一遍,可能有疏漏的地方,歡迎大家補充或糾正。
1. 安妮一出場的時候,鏡頭的視角是從下往上的,象征著這個角色的壓抑和恐怖。大家還記得平常我們惡作劇嚇人的時候,會用手電筒或蠟燭放在臉部下方么?安妮的第一次露面,就是有這樣的效果。我跟朋友一起看電影的時候,她的第一次出現(xiàn),就讓大家嚇了一跳。其實不只是剛出場,在整個故事的敘事過程中,安妮的鏡頭很多都是這樣。當然,一方面是為了模擬保羅的視角,但是我覺得更多是為了加強魔鬼很強大,好人很弱小的無力感。因為安妮在正常的時候,多是正面平拍。她越是風魔,越是憤怒的時候,拍攝視角就越低。最后安妮死臨死之前的最后一個鏡頭,也是從下面拍的,讓我想起了她的出場,感覺是導演故意的收尾呼應。
2. 安妮是故意打翻酒杯的。很多人說是不小心被打翻,我覺得不是。理由很簡單,安妮早就知道保羅曾經(jīng)出來過房間,而且安妮是個很注重細節(jié)的人。第一次保羅出來的時候,重新擺放了小企鵝,并且拿了一版藥;第二次他拿了一把刀。安妮后來告訴保羅說,“我知道你出來過,而且是兩次,因為那個企鵝從來都是面朝南面的?!卑材蓦m然是個神經(jīng)病,但是她的家各種東西擺放得井井有條,包括各種藥的擺放。如果安妮能注意到小企鵝的異常,她肯定也發(fā)現(xiàn)了少了一版止痛藥。止痛藥會讓人昏昏欲睡,她早就應該知道保羅想要迷昏她然后逃掉的計劃。而且打翻紅酒的時候,感覺非??桃狻恼麄€故事來看,安妮是個非常細心而且十分精明的人。
3. 安妮的剪貼簿信息量很大,很有意思。一開始有個男的,銀行家,姓Wilker,跟安妮一個姓。我的朋友說是她老公,但是我覺得是她爸。根據(jù)是這個人在剪貼簿里出現(xiàn)的順序很考前。因為安妮的剪貼簿明顯是按照時間順序的。銀行家跳樓的下一頁,就是安妮從護校以名譽畢業(yè)生的身份畢業(yè)。那時候安妮看起來很年輕,所以我覺得那個銀行家應該是她的爸爸,而不是她老公。童年的不幸,往往是成年人格分裂的成因。另外,她老公好像姓Duncan之類。剪貼簿后面的信息,就是各種人的死亡,包括護校最好學生掉樓梯死亡,還有育嬰室里嬰兒的死亡,應該都是安妮干的,因為這本剪貼簿的名字叫“memory lane” (記憶走廊)。安妮嫉妒同學的才華,把同學殺掉了,后來又殺掉一個兒科醫(yī)生,自己做了育嬰室的首席護士,再后來是嬰兒(原因不詳,可能就是純粹有病),說明她是個極其冷血且自私的人。最后一頁是保羅失蹤且被懷疑死亡的信息,這讓保羅非??謶?,因為他很有可能就是下一個受害者。
有一點讓我很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安妮的豬出現(xiàn)在一個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新聞下面——“Nurse Questioned in Hospital Infant Death”(護士因死嬰案被調(diào)查)。實在是想不通這豬跟這件事有什么聯(lián)系。這豬帶給安妮快樂。安妮在被指控殺嬰這么重罪名的時候,邂逅了這豬?還是說她殺人手法太高明,以至于她非常自信自己能逃過這一劫,所以才放了豬的照片以示自己愉悅的心情?無論怎樣都好變態(tài)。
4. 安妮曾經(jīng)提到過,“在法庭上,有的事情她突然記不清楚了?!蔽覄傞_始以為她精神分裂導致記憶力衰退,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她對很多事情都記得非常清楚,包括小時候去看一個什么電影的各種細節(jié)。所以我覺得她應該是在被審判的時候,可以隱瞞甚至歪曲了事實,才讓自己無罪釋放的。再次說明她是個非常精明,而且善于偽裝自己的冷血殺手。后來探長來她家搜查,她一路跟著探長喋喋不休,并且不經(jīng)意地解釋自己為什么會買打字機和紙張。說明她不僅知道探長來訪的意圖,而且知道自己最容易露出馬腳的地方是什么。
5. 有一個細節(jié)挺有意思的,就是安妮在下雨天的時候極其抑郁,后來還開車出去了。我不知道她出去干嘛了,但是總覺得很恐怖。下雨天應該是跟她老公的離開有關。安妮喜歡看戀愛類的真人秀節(jié)目,而且對保羅小說里女主人公的戀愛關系明顯有很大的興趣。她是個非常重視感情的人,但是愛的方式很自私很變態(tài)。下雨天勾起他不好的回憶,她會不會通過殺人來獲得情緒上的緩解?我不知道。影片后來也沒有交代,所以這只能是個迷了。在這種人煙稀少的地方,罪惡是最容易產(chǎn)生,而且也最難被發(fā)現(xiàn)的。
如果再看第二遍,應該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細節(jié)??傊@是一部非常棒的電影!
這部電影留給影迷最深的記憶不是它是根據(jù)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的(影迷不一定都要熟知迷戀史蒂芬·金),而是凱西·貝茨的表演。本片中這位大媽的表演到底有多么精彩,我實在無需重復和贊美。小金人的褒獎就是對這部電影中她精彩的表演的最大肯定。
我看它的原因是因為導演羅伯·萊納,當還不是很懂事的時候就看過他的那部《伴我同行》,至今沒有重看,但記憶依然是很深的(前兩天看報道提到導演,我還和大姐提到小時候看的這部電影,她竟不記得了)。前一陣看了《怦然心動》,很喜歡,赫然發(fā)現(xiàn)導演也是他,真是類型多變呀,而且兩部都拍的很好看,搜索發(fā)現(xiàn)他還有一部黑色驚悚片《危情十日》評分很高,于是乎想看。
這悍婦簡直是我童年時的噩夢,終于再看了一次.驚嚇程度已是全無
Annie就是挺韓的腦殘的未來啊~~~
Kathy Bates是演瘋女人的教科書級別的演員
1990!1990!居然是1990!讓現(xiàn)在的禁室培欲片哭去吧!
本片提出了一個可怕的假設,這世上總有那么一個或幾個人,你不認識他,他卻了解你,你看不見他,他卻無時無刻不在你周圍。
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右手 ~左手~慢動作重播~當粉絲~給你快樂 ~你有沒有愛上我~
貝茨的這次演出絕對是教科書級別的。兩種心理的隨意轉(zhuǎn)變,眼神、神態(tài)都達到人神合一了。拍攝技巧也值得一說,懸疑恐怖的氣氛張力十足!放大的人物特寫、精妙的配樂都很瘆人。
所謂 一個腦殘粉的戰(zhàn)斗力抵得上十個黑 請把富奸的作品介紹給這位可人
驚心動魄扣人心弦就應該是這個樣子,故事緩慢的講述,觀眾在屏幕那頭卻大氣不敢出……Kathy Bates的Anne即使微笑都讓人不安,男主坐懷不亂連哄帶騙,勇氣智力均可嘉。
遇上這樣一個腦殘死忠粉絲,我只能說,真是太恐怖太變態(tài)太瘋狂太刺激太過癮啦?。。。?!
孤獨可以把人逼成瘋子
如果可以不要腿打折的話,可以說很需要這樣的阿姨來監(jiān)督干活了。
風格手法配樂選擇甚至字幕隱出的方式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典型的好萊塢制造,用細節(jié)和巧合推動故事發(fā)展,用人物大特寫和平行蒙太奇營造氛圍,加上兩位主演的完美對手戲,這絕對是上品之作;另外提一點:瘋狂粉絲什么的最要不得了,多少名人就是這么被玩死的。
把偶像打個半死私藏在家中是很刺激的事~
凱西貝茲飾演歇斯底里,喜樂無常的瘋狂書迷真是入木三分,光她一人就能獨撐大樑,堪稱驚悚電影經(jīng)典。
節(jié)奏很好,外景在片里有明顯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應該是編劇的貢獻,羅伯萊納貢獻了透徹的視覺風格,道具還是一如既往的糟,受傷的假腿倒在打字機上的假人頭,道具組可能是制片人親戚。揪心的部分在逐漸升高,盡管開始像愚蠢人物的喜劇,終究是一場雙方意志和執(zhí)行力的較量。
史蒂芬金的本子沒啥特別。主要是導演的駕馭能力太強,節(jié)奏和鏡頭語言都一流??大@悚類果然還得是那個年代,粗糙的環(huán)境質(zhì)感,折磨心智的配樂,驟降的大特寫大廣角。當然這片最大看點還是影后凱西貝茨的神演技,把變態(tài)演到如此入骨真是牛逼。腦殘粉都該來看看什么叫用生命在黑的魔鬼粉。四星半。
凱西·貝茨的剽悍演技把整部電影的驚悚感拔升到一種高貴的境地。如果將歷屆奧斯卡影后塞在一個屋子里彼此廝殺,凱西·貝茨絕對是那個活到最后的人。(前提是希拉里·斯萬克必須進男子組)
1、出門前一定要看天氣預報??!大暴雪什么的就不要出門了么! 2、誰會給自己書里的主角起名叫misery么! 3、千萬不要隨便把主角寫死?。?、小心偏執(zhí)狂啊 方向請擺對 數(shù)量也是會被看出來的么! 5、一定要檢查死沒死啊 死了就不要瞎想了么!嚇唬誰?。?/p>
樸實剛健,演技一流,教科書級別的情節(jié)推進,最屌的是一句都沒鋪男主背景,靠兩句臺詞就交代完了:—你寫的全是污言穢語?!驗槲覍懙氖莻€混混,我小時候也是混混。有了這句之后騙人開鎖偷東西下藥忍痛殺人全都無比合理。厲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