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北京百姓的生動寫照,退休人員的真情刻畫
片子開幕,是北京街頭的一個長鏡頭,有些枯燥,但也讓觀眾覺得更加真實,逐步融入那個畫面之中。
隨后一番熱鬧的劇院演出景象,熱鬧非凡,也特別真實,同時將老韓頭的性格、地位、人物特點生動的刻畫出來。之后老韓頭在傳達室對徒弟們的諄諄教導,是從那個年代走出來的小人物的真實寫照,不過剛退休后的生活場景完全可以未看先知有些拖沓,不過也著實真實、合理。
之后在“傻子”的引導下,結(jié)識了天壇長廊的京劇愛好者,將故事情節(jié)引入了正題。不過更為令我印象深刻的時老韓頭和“傻子”在澡堂講述自己的工作,數(shù)功論典時,其語氣和話語,讓人覺得特別熟悉,把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的小人物,特別是北京的百姓那種心態(tài)刻畫的淋漓盡致。而在天壇長廊,老韓頭三言兩語的示范,瞬間被其他老人奉為權(quán)威,也多少有些映射在信息不發(fā)達的背景下大家對“權(quán)威”的膜拜與渴望。
在老韓頭的努力下,愛唱戲的老頭們有了自己的活動中心,不會唱戲的老韓頭被推選為站長,又開始做端茶倒水的服務(wù)工作。期間的情節(jié)也很精彩,不過給觀眾印象最為深刻的應(yīng)該還是對當時社會的映射。其中兩個畫面:一個時老韓頭像社區(qū)咨詢活動站場地時,辦公室的場景以及工作人員的一級級匯報映射了當時的政府工作狀態(tài)及老百姓的“辦事難”,而最后要搬出活動站時,“有人說”該場地要變成娛樂會所,也印證了當時社會的變遷。
搬出活動站有個街道廟會,老韓頭的渴望證明自己的愿望與其他人只要能唱就開心的心態(tài)產(chǎn)生了分歧,結(jié)果沒有得獎,老韓頭賭氣離開了活動站。搬出活動站的老頭們依然去天壇長廊唱戲,五味雜陳的老韓頭在隱蔽處偷偷聽著。
最后,老韓頭從墻角出來,影片戛然而止……
2 ) 《找樂》
非常有北京味兒的影片,也非常有人味兒的影片。
寧瀛的導演處女作如此好看,真是沒想到,感覺那個年代真還出了不少好的喜劇電影,可能創(chuàng)作者都相對單純,也愿意關(guān)注真正有意思的小人物生活。很多年沒看到關(guān)注老年人現(xiàn)狀的影片,特別是喜劇影片,其實如今比18年前如今應(yīng)該有更多樣的素材。
敘事倒很簡單,不過劇本的臺詞改得很出彩,各個都極為有戲,大部分老頭子應(yīng)該都是非專業(yè)演員,真實得可愛,而黃宗洛老爺子難得的主角戲,和幾個主要演員飚戲很過癮。
順帶給北京的朋友們說一聲,10月09日、16日、23日三個周日,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還會放映:
【10月】重探中國新電影《找樂》。
http://www.bc-cinema.cn/focusprogram.do遺憾中國電影疏于保護,本片音效已經(jīng)損壞不少。
3 ) 重看找樂兼談黃文捷
今晚資料館放《找樂》,又在大銀幕上看了一遍,能在一個半小時穿越回九十年代初的北京,前門、珠市口、天壇壇根兒、交道口一帶的胡同、龍?zhí)逗R會……真的太享受了。
電影題材、劇本、演員、調(diào)度……無一不好。專業(yè)演員黃宗洛的老韓頭,韓善續(xù)的董頭,莫岐的街道干部,翻譯家黃文捷的男旦喬萬友,馮世華、王叔養(yǎng)、白大鵬、曹鑫生、常來福、王少豐、南致祥、肖志彬、崔慶詩等前輩票友的表演(已經(jīng)分不清是表演還是生活了)簡直無懈可擊;澡堂、采訪、吵架、紉針幾段叫人百看不厭。一開始長鏡頭里前門大街車水馬龍的畫面真令人感慨,老韓頭看門的那家演《十八羅漢斗悟空》的珠市口劇院,解放前叫開明戲院,是民國建筑家沈理源設(shè)計的西洋式劇場,現(xiàn)已拆除。
說到《找樂》中扮演男旦票友喬萬友的翻譯家黃文捷,他還在電影《末代皇帝》中扮演過太監(jiān)張謙和。巧得很,我最近枕邊書就是他的譯作:意大利猶太女作家娜塔麗亞·金茲伯格的自傳體小說《家庭絮語》,譯筆相當漂亮。黃文捷先生最著名的譯作大概是《神曲》,從意大利原文直接翻譯的詩體譯本,注釋極詳。都說“文如其人”,但我很難把黃先生的譯文和他塑造的形象對應(yīng)起來。
4 ) 一起找扣子,好不安靜
寧瀛的作品都蠻有社會情懷的。上次看了《民警故事》,說實話,我開始懷疑她的作品里面的演員是不是本色出演幾率還挺大?
電影中,一幫老頭兒退休后沒事兒干,老韓頭兒就更顯凄涼了,從那張遺照知道他早年喪偶,而且一直孤身一人,應(yīng)該也沒有孩子。其他的老頭兒還存在和家里老婆吵架拌嘴,和孫子孫女不搭調(diào)等種種老年問題,到了老韓頭這兒,就只有自己想辦法解決無聊的時光。好在對戲劇的熱愛讓大家聚在了一起,說來也怪,感覺就是很平常的老頭兒的社團生活。但是總覺得又像小孩子過家家,說不清楚原則不原則。電影老年活動站因為要“翻修”?大家也因為一場吵鬧不歡而散,最終以老韓頭兒孤獨一人在墻后面黯然神傷。
有一個情節(jié),大家吵鬧的時候有一個老頭兒一直沒有參與,在一旁挺收音機,也正是這個老頭兒扣子掉了。大家?guī)椭铱圩?,然后穿針縫扣子;那一瞬間,那還有什么恩怨情仇,好不安靜。
5 ) 北京三部曲
寧瀛的《找樂》是北京城祖父輩的故事,《民警故事》是關(guān)于父親一代,《夏日暖洋洋》倒要說說北京的兒子們?!竷鹤印沟伦邮且粋€年輕的士司機,每天往返于零散的目的地,拼命賺錢。在一段段縱橫交錯的車程上,他總懂得利用小幽默,造就一些或長或短的霧水情緣。肉欲的快樂,真情的啟示,與車窗外驟變的北京城疊印起來,模模糊糊,德子只知道油門要踩緊,好應(yīng)付這新時代的日子......
這三部電影,就是女導演寧瀛所拍的北京三部曲。
在雞年最后的一個星期,剛好在機緣巧合之下,在中華廣場連續(xù)兩天把這三部電影全看了!
因而認識了北京三部曲,認識了寧瀛。
她是那種很硬的女導演,絕對不同于許鞍華。
北京三部曲,全部是男性題材!第一部,關(guān)于老男人;第二部,關(guān)于警察叔叔;第三部,關(guān)于的哥。而這些戲里面的女人,全部不值一提,大概唯一夏日暖洋洋里面的陶紅后來有些名氣。
最喜歡的,居然是《找樂》!——或許在我心里,“老北京、老北京”,北京肯定是老的。——對,北京一定要是老的!居然已經(jīng)忘記那個老頭在戲里面的名字!那個老者,在戲院工作了一輩子,耳濡目染,京劇院里面的那些“細藝”,他全部刻在心里。一天,他退休了,從此百無聊賴。——在老北京城里游蕩,很喜歡他的這些游蕩,在我的心靈印象當中,老城區(qū)是一定要用腳步量的!他就在老城區(qū)的小胡同里面游蕩,澡堂、戲院、小食店......最后,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老頭們自組的戲班,自組的戲班,當然比不上他工作了一輩子的京劇院里面的格局,于是,這個老頭子發(fā)現(xiàn)了樂子!——他重新開始了新的工作,幫這個戲班安排很多事情,而當中的很多事情他卻怎樣也看不習慣。最后,終于發(fā)生了沖突——老人之間的沖突,很有風格,和我們現(xiàn)實中所見的很多沖突都很不一樣!影片最后并沒有大團圓的結(jié)局,老者在和戲班沖突之后,一夜不眠,第二天,他在那塊空地附近坐了很久、聽了很久,最終走向了那群老頭......
寧瀛說,她為什么不拍一部“阿波羅13”?為什么偏偏拍一堆老頭的沖突?因為老北京就是那個樣子,我們就是這個樣子。寧瀛有些可惡,她拍我們身邊的真實狀況。
老年人不是溫順的小羊,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需要。在老北京城里,他們鐘情京劇——這部戲里面有極多的京劇唱腔,即使你不懂京劇,但聽起來依然是有滋有味——特別是有記者采訪這些老頭的時候,其中一個老頭獨個兒對著鏡頭,表情豐富韻味十足地唱了幾分鐘??!
民警故事,距離這個狗年,剛好12年!——片警的故事,有居委會,有四合院。片警們踩著單車尋找一只咬過人的狗。后來,他們要找出區(qū)域內(nèi)所有的狗。那些收起自己家的狗的家庭,都被民警們上門了。其中的一個個體戶,特別的串。故事的最后,在夜晚,折磨了整天的民警,終于象瘋狗一樣,打了這個人。
寧瀛說她起初的時候并不是要找這樣一個人和狗的故事,本來只是要拍片警的故事,卻最終發(fā)現(xiàn)警察管轄的范圍不單是人,還有狗,就正好在狗年拍了這部電影。
狗和人的淵源,也實在太久太久了。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充滿了二元性,一半人,一半狗;一半白天,一半黑夜;一半街道,一半室內(nèi);一半生活,一半工作。
影片的長鏡頭特別多,好像據(jù)寧瀛說整部戲就只有90多個鏡頭,全是長鏡頭。例如很喜歡開始時候那個民警騎著單車在城市街道中滑行的鏡頭,那個北京,已經(jīng)不是找樂里面的那個北京了,除了溜溜的北京腔,仿佛換了個城市生活。片警們有些奔跑,有些騎車,追著一只狗,那個鏡頭特別的長,也感覺特別的鳥瞰。
看完這個電影的時候,我剛好在想,寧瀛應(yīng)該拍一部開著出租車的電影,出租車的故事最多了,每天,幾十個陌生人,共處在一個空間之內(nèi)。想不到,三部曲的第三部,夏日暖洋洋就正是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角,德子,在我看來絕對是個極差勁的男人!不過,在過去的某個時代,的士司機,確實是一個很討人喜歡的職業(yè),可以開車,有一部盡管不屬于自己的車,仿佛就很了不起了。德子也是,每天把老婆留在家里,在外面風花雪月。老婆還為她自殺了幾次,于是他們離婚。離婚之后,德子過的依然是那種生活,分別認識了幾個女子,又遇到了一些其他人......居然后來又有另外一個女子,為他而自殺了。
我就怎么也看不明白,這個小混混司機,怎么就這么多女子為他如此犯傻呢?
出租車司機的日子逐漸不好過了,德子的生活一塌糊涂。他開始在城市里面迷路。——在某個清晨,昏暗中,他居然來到一個樹林,里面很多老者,晨運。那一段鏡頭我特別喜歡,仿佛在那里,我看到老北京的影子。
電影里面,有很多聲音。王菲的“流星”,王菲的聲音,不單在電影里聽到特別感動,在自己的生活里面聽到也特別暗涌。寧瀛說她特別在夏日暖洋洋里面收集了很多那個年代所流行的聲音。
三部電影看完了。
有種被打至內(nèi)傷的感覺,其實沒有被寧瀛打,也不是被電影打;而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被時代每天痛打,然被痛打卻毫不知情——直到看了這些電影,才發(fā)現(xiàn)自己體內(nèi)已經(jīng)傷得很厲害。
北京,在三部曲里面,不斷膨脹,不斷被破壞,不斷被痛打。不單是北京,所有城市都是這樣,20年間,我們所居住的城市,已經(jīng)大易其容!從老人到年輕人,我們城市關(guān)注的角色越來越小,越來越復雜,我們的城市迷宮越來越復雜,越來越不合理。
寧瀛在這之后,最近推出了《無窮動》——在這個時候推出,剛好成了“中國版絕望主婦”,剛好成了“陳凱歌、無極和饅頭的延伸”——我暗笑著——假如喜歡北京三部曲里面那個寧瀛,她不應(yīng)該如此炒作?!稛o窮動》里面,全部是女人,這幾個女人,在北京一個四合院里面。不用看,已經(jīng)大概知曉。我們所受的那些傷,究竟如何治愈?
沒有人知道。
——或者,加一刀、減一拳就可以了嗎?
一件特別的事情,北京三部曲里面,竟然有萬科的名字!——萬科當年居然還資助電影事業(yè),真是令人感慨。
三部曲看完之后,還看到了寧瀛的一部紀錄片“希望之旅”。關(guān)于一部列車,從四川到新疆。每年的八月份,大量的四川人,坐上了去新疆的列車,為的是到那里摘棉花,據(jù)說可以賺錢。
鏡頭里面的火車,擁擠的程度很可怕,那些味道很可怕。
那些人更加可怕,她們是懷著各種希望上車......賺錢、找丈夫、讀書......在我們這些城市人看來,這些希望,實在太微不足道,根本不值得欣喜,不值得費勁。
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最有價值的東西?
小如她們,都是滿懷希望的。
只是這樣的希望,在北京三部曲之后看來,仿佛更加可怕。
或者我也希望自己只是有這么簡單的希望?
6 ) 老有所樂
在京劇團傳達室干了一輩子的老韓頭退休了。突然從忙前忙后的生活里“解放”,他無所事事,只能在街上閑逛。
退休的老韓頭對自己的徒弟看不慣。年輕徒弟愛遲到,對報紙編號不仔細,坐著的時候晃椅子,在墻上掛美女海報。賣煎餅果子的人總是擋住京劇團大門,可徒弟們不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且自己還去買。這些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老人和年輕人的代際矛盾。
他在路邊店買了油炸小吃,邊吃邊走到電影院買了幾張票。猛然發(fā)現(xiàn)我老家也有這種東西,俗稱“焦葉子”。買了電影票之后有個場景很有趣。一個沒買上票的小伙子問老韓頭能不能賣給他,反正他閑著有大把時間。沒想到老韓頭冷冷回道:誰閑,我比你還忙呢。真是不肯接受退休的事實。
路過澡堂,他看到女浴室的窗戶開著,里面女人洗澡的聲音聽得清清楚楚。接下來的舉動可真稱得上熱心人。他試圖關(guān)上窗戶但關(guān)不上??吹竭@我不禁為他捏了一把汗,里面的人很有可能把他當成老流氓在偷看洗澡啊。最終他用地上的磚頭擋住了窗戶,這才放心離去。
再一次經(jīng)過澡堂的時候果然有個人在窗戶那偷看女人洗澡。老韓頭上前制止,發(fā)現(xiàn)是呆傻的何明。他沒有過多訓斥,反而帶著他一起進澡堂洗了澡。洗罷老韓頭倍感交集,和何明傾吐了退休的失落。這也算是好心有好報,何明把老韓頭帶到了公園的退休老票友們那里,從此他的生活就有樂子了。
說起何明這個角色,不知道他是個演員呢,還是真的就是一個智力低下的人。因為他的形象太真實了。想起小時候小區(qū)里的一個智障女,她和何明長得太像了。
盡心盡責,做事一板一眼的人總會受到別人的痛恨。老韓頭幫大家申請組建了老年京劇活動站,張羅著各種事,制定活動章程。結(jié)果不遵守規(guī)則的人就看不慣了。撕破臉大吵一架之后,老韓頭忍不了非議,撂挑子不干了。大家這才體會到?jīng)]有老韓頭張羅,活動站根本開不下去。
結(jié)尾老頭們又回到了公園唱戲。老韓頭在墻角躲著,聽了半晌,最終還是鼓起勇氣走向他的老伙計們。
關(guān)于京劇、關(guān)于退休生活,兩者較完美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更有趣的是那濃濃的北京味道,從冒著蒸汽的洗澡堂,到熱鬧的早點攤,再到圍墻下的唱戲,更別說電影中那些時代所特有的細節(jié)了,西方電影熱潮,西方流行音樂的出現(xiàn),交際舞方興未艾,官僚主義和紅袖章,無法閑下來的老韓頭仿佛典型的體制內(nèi)游走的一代人,他固執(zhí)、熱心、喜歡規(guī)矩與秩序,在退休后的乏味生活中找樂無非是尋回一種存在感和歸屬感,在離開單位的日子,證明自己的價值,雖然只是個收發(fā)室人員,卻面面俱到地發(fā)光發(fā)熱,沒有我他們肯定會感到困難了,但時代向前,世界最終還是屬于年輕人的,老人們唯有放下過去才能真正在晚年生活中尋回激情與樂趣吧
寧瀛“北京”三部曲倒序補完。夏日:失神的體制外游民;民警:失衡的體制內(nèi)底層;找樂:失意的體制邊緣幫閑。劇本酥碎扎實,鏡頭搖移多變,剪輯疏朗有致,人物松弛得神。按時間正序看(93-95-01),亦有寧一脈相承對集權(quán)與庶民話語關(guān)系的呈現(xiàn)與探索,惜后作再無此味。
形似故事片,神似紀錄片,形似京劇,神似話劇。退休后悠長的時光靠一幫票友打發(fā),老不老的就圖一樂。三位老爺子在戲外也扮演著老生、花旦和武生的角兒,室內(nèi)對罵那段頗似京戲,過足戲癮。
【中國電影資料館展映】2015年最后一部大銀幕電影。幾位話劇出身的老戲骨們演技真是沒的說。把退休戲迷老人這種市井小人物的心理,表現(xiàn)演得活靈活現(xiàn)。表演與導演不露痕跡。最后一場爆發(fā)的吵架群戲,調(diào)度精彩,如同紀錄片一般生猛逼真。讓人印象深刻,贊嘆不已。看似無政治氣氛,實則講述體制與人的關(guān)系
各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弱,表演尤其好,以前不怎么待見黃宗洛,但他在這里演的真好。啊,幸福的北京人民
如果僅僅像主流評論所認為的展現(xiàn)退休老人生活情趣,那么絕對不可能打到五星(北京三部曲沒有一部是溫和的)。它最犀利的是處處對體制的映射,人在體制中的處境以及城市性格的塑造,近紀錄和遠觀察的相互結(jié)合。京劇活動社無疑成為社會結(jié)構(gòu)的縮影,而老韓的對記者的那一通官樣文章又豈不是一個時代的尷尬
#資料館留影#媽媽咪呀,這一屋子糟老頭簡直太歡樂了,為了唱幾句京劇,吵吵鬧鬧就像吃奶的娃兒,較真任性又可愛,一個個都愛唱京?。ㄉ踔翍岩擅總€北京大爺都是角兒),唱起來真是孩子沒娘了,對他們發(fā)揮余熱的精神實在佩服的很,不過荒誕處見人生,人老了該怎么辦還真是個大問題,總不能天天在大街上管閑事吧?ps 很“娘”的那位花旦老頭也太搶戲了,黃宗洛一如既往的出神入化。
穩(wěn),真穩(wěn)。聲音處理,尤其是多個聲音場并置重疊,實際上空間闊很多,吵架那場拍的很飽滿,并且煙火氣十足。好難想象是三十多歲的女導演拍出來的作品。
充滿親切的、古舊的氣息,時代的縮影,現(xiàn)實主義中隱約有超現(xiàn)實的味道,不乏幽默;人物刻畫精準,老韓頭的雞毛當令箭和其后的悵然若失都表現(xiàn)得非常自然,娘娘腔、小傻子、大老粗、倆徒弟,均形象立體;結(jié)尾一段長鏡平移令人印象深刻。
懷念遠去的北京,小人物的群戲場面調(diào)度嫻熟,符號化的場景設(shè)計表現(xiàn)出濃重的時代感。時過境遷,唏噓不已。幾筆勾勒出人物的真實狀態(tài),不涉及社會命題,簡單還原反而精妙。遺憾的是當時限于資金原因,技術(shù)的粗糙不到位。雨戲灑水車噴水痕跡穿幫,聲音全爆,美中不足。90年代初的電影語言跟現(xiàn)在還是不一樣
其實很多段落都可以再簡練一些了,但是可以視為向紀錄片靠近的風格要素。喬萬有和董富貴兩人真是搶戲。從現(xiàn)在的視角去看,體制對人的規(guī)訓這一點上做得真是入木三分,甚至帶出了些許黑色幽默的味道。1993這個年份真是微妙。
京城老年票友風波。黃宗洛老大爺,這演技真心絕了!全片絕大多數(shù)鏡頭都給了黃老,無論遠、中、近景別,是推、拉、搖、移等運動鏡頭,細看黃大爺飾演的老韓頭這人物,喜、怒、哀、怨,活活躍然于屏上,毫無違和感,把一位退休后不甘寂寞又樂于助人的熱心老人演神了!黃宗洛老師,真乃表演藝術(shù)家!8分
資料館2015.12.30.7pm 采訪那段堪稱神跡,老人們充滿動能的面部/動作和溢出畫面的言語/戲曲表達突破了景框的規(guī)約。人民之殤,與不甘失去主人翁位置的人民,這種建立老年社團的努力,在文化再現(xiàn)中將越來越變成絮絮叨叨和自說自話。
名為找樂,實際講的卻是找別扭。
4.5.優(yōu)秀的處女作,濃濃的京味兒。深受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影響,人物從費里尼而來,鏡頭是安東尼奧尼,而大街上的場景又讓人想起德西卡。被記錄下來的北京,雖然過去了20年,味道減了,但感覺還在。文化與傳統(tǒng),就像電影里的老人,終將逝去,就像老韓頭,最后做出的是妥協(xié)。結(jié)尾贊,但全片節(jié)奏掌控稍差
黃宗洛用手指將花生捻進嘴里的動作就像《夕照街》中李丁無名指和食指夾著倒吃油條一樣,是一種在銀幕或生活上都幾乎不可復現(xiàn)的京味兒細節(jié)。不過兩部片中都觸及的胡同拆遷主題,在八十年代的那部影片中是應(yīng)許著美好未來的光明尾巴,在這里卻是背景中隱隱作威的無形巨手。
我出生那年的北京原來是這個樣子的,生活氣息十足,古樸風味還在;如今的帝都已經(jīng)變成了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城市,多了人群,卻少了人情?!此埔粋€故事片,可實際情節(jié)卻不是很強,很多片段都像是對退休老韓的生活記錄,真實感十足,演員們的表演出乎意料的好,最后活動站的那場吵戲足見功力?!?/p>
B / 雖然故事很模式化,但是細究每場戲內(nèi)部的鏡頭安排、每一個細碎的角色細節(jié)以及最終磨出的熨帖地方風味,都是質(zhì)樸靈動非常,是不知不覺逐漸漫上來的真實感煙火氣。以及喬萬友同志怕不是杭州天德池來的北京吧?
莫名有種老照片活泛起來的錯覺,街道巷口都似曾相識,服飾、標語、字體又都是陳舊的體例。京腔配一點管事兒的姿態(tài),格外生動。退休的人,好難在陡然空落的私人空間里有著落(雖然我從來不會覺得時間會多得無所適從),這一番尋事,又鬧了個本性難移的沖撞??绅埵侨绱?,這群老頭子居然處出了一種婚姻的熱乎勁兒來。漸漸地,枝枝節(jié)節(jié)都讓人覺得好笑,錯以一種過來人看未經(jīng)事者的慈愛神態(tài)去笑,覺得他們可愛極了。哈,在北京待上幾年,我也曉得前門、珠市口在哪了。但是沒字幕的北京話,我豎著耳朵也聽不齊整。三星半。@資料館
除了黃宗洛,韓善續(xù)二位先生,余者皆不認識。這些老人不是那種天才演員,他們是用一生的體驗讓自己在鏡頭面前變得坦然,通透,豁達?;顒诱境臣苣菆鋈簯蚴莻ゴ蟮谋硌荩麄冋娴氖窃谡覙?。20年過去了,不知這鏡頭上的老人,還有幾人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