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版現(xiàn)代版的沒有大家說的這么糟糕,演員,舞美,場景設置都還是很不錯的,符合現(xiàn)代版的標準。只是二十年代還是有文盲的,否則也不會有另一個茶花女,奧黛麗赫本的?窈窕淑女?,只是這故事放現(xiàn)在現(xiàn)在不知該怎么講。
阿爾芒送給瑪格麗特一本書,瑪格麗特不識字,她讓他讀給她聽,聽完這個故事,瑪格麗特長嘆一聲含著淚說:“這是個悲劇,不,不能這樣。”反而助長了她后來追求新生活的希望。
如果故事改一改會怎樣?
阿爾芒送給瑪格麗特一本書,他以為她沒讀過這本書,他讀給她聽,還把結局給改了,告訴她這是個Happy End。其實恰巧瑪格麗特知道這故事,而且這是她最喜歡的書,她知道故事的結局是個悲劇。如果是這樣,幾乎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事情,就像預示著死亡,卻要掩蓋真相,卻反而會讓人喪失生的希望。
其實這本書的故事是悲是喜也許和現(xiàn)實無關,但這里有一個人潛意識的心理期望,就是人通常聽到的是悲劇故事,現(xiàn)實生活中會期望是個好的。而相反,則會讓人預感到是悲劇。這是一種故事的中間符號,這個符號很重要。
而且兩個阿爾芒的態(tài)度不同,前一個是推薦一本自己最喜愛的書,而后面一個則是帶著一個期望好結果的目的。后一個瑪格麗特也許會把書直接砸過去,也許會選擇保持沉默?,F(xiàn)實的結局無法改變,就像安娜卡列尼娜的改編再爛,安娜不會選擇不去臥軌,在你的面前,總有個安娜橫躺在那里。
那是一個異國面孔稱霸好萊塢的時代。
那是一個Nazimova的周薪(一萬三千美元)比Pickford高三千美元的時代。
那是一個比利懷德口中電影人在好萊塢瘋狂建造西班牙莊園的時代。
如果你沒聽說過Nazimova,也不必看這篇文字了,更不必看她的茶花女。
那時候Valentino還是個籍籍無名的小龍?zhí)?,《啟示錄四騎士》還沒有上映,他還在一部又一部電影中扮演意大利流氓和搶劫犯。
當他第一次在餐廳里被熟人引薦給Nazimova的時候,這個with big guesture的俄羅斯女人勃然大怒:“你怎么敢把一個舞男帶到我面前,你怎么敢侮辱the great Nazimova!”
她是斯拉夫斯基的第一批學生,她十六歲就在俄國成名,十九歲就到了百老匯,她是第一個在美國舞臺上把易卜生的娜拉演紅的人。
在無數(shù)走紅好萊塢的百老匯明星中,Nazimova有一張外國面孔,代指了世故而神秘的歐洲;在無數(shù)走紅好萊塢的歐洲面孔中,Nazimova有百老匯舞臺演員的歷練和修為)。于是她順理成章的走紅,甚至擔任制作人,自己投資拍片,在好萊塢呼風喚雨。
所以當她把橄欖枝遞給瓦倫蒂諾,選取他做她的男主角的時候,他也獲得了成名的通行證。
現(xiàn)在看到Nazimova那種flamboyant式的表演,難免覺得矯情和過火,可那是1921年,嘉寶那種不動聲色勾魂攝魄的表演方法還沒有被發(fā)明,莉蓮吉許還沒有修煉到《風》的水準,還要拼命瞪大雙眼做驚恐狀,更別提唐璜先生The Great Barrymore, 那簡直就是在咆哮。Nazimova的表演還算得上上乘?!恫杌ㄅ防锼暮脦讉€鏡頭都還是很見功力的,比如她躲在大衣下面,聽聞阿芒的父親來訪,意外的掀起大衣,那個完全亂了陣腳的表情,就非常恰如其分,還有她最后病倒在床上,看著債權人逐個將她的財產(chǎn)貼上拍賣的標簽,掙扎著交出她最寶貴的財產(chǎn)——阿芒送的一本書,那種脆弱絕望,玻璃美人的樣子,也是相當感染人。
我常常在想阿芒真的是瑪格麗特的真命天子嗎?沒有錯,他真誠,溫柔,愛情也來得熾烈,但是他輕信,多疑,軟弱,更重要的是,他還是個小孩子。
也許瑪格麗特立定心思要愛一次,要讓所剩不多的生命真正燃燒一次,抓住the last bit of glory, 于是她愛了,拋棄了一切甚至生命去愛,而阿芒,也許只是碰巧出現(xiàn)在那里。就像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所有的一切都是關于她們和愛情,沃倫斯基和萊昂反而不重要了。
電影除了將背景設在20年代之外還是很忠于原著的,阿芒最終沒有見到瑪格麗特,嘉寶的版本幾乎沿用了大部分橋段。不是古裝片,所有的演員都穿著20年代初流行的服裝,裙子剪短,女人露出腳踝,長串珠鏈搭配絲緞和稠袍,羽毛和頭巾合作出粗糙的異國情調(diào),那是時裝的盛世,每個人都在大膽的嘗試。還有art deco,由她的情人,也是瓦倫蒂諾未來的妻子Natasha Rambova設計,在現(xiàn)在看來仍然十分新奇大膽,大量運用圓形的拱門和大幅度的弧線,拋棄了洛可可時代就一直稱霸的繁復的雕刻和木質鑲板,取而代之的是流暢的線條和光滑的墻面,所有的一切在當時都是新鮮甚至先鋒的。
這種先鋒的火苗延燒到《莎樂美》里面就成為了喪心病狂和失控,最終燒光了Nazimova的全副家當。
她破產(chǎn)了。
她在日落大道上曾經(jīng)風光一時的大宅“Garden of Alla”被迫變賣,被改建成度假旅館,她靠微薄的存款度日,蝸居在旅館中一個小套房里,曾經(jīng)也許只是她的一間更衣室,或者工人房。
然后偉大的默片時代結束了。
當然她也復出過,演一些外國老太太,男主角的母親之類的角色,仍然能看見她寶刀未老的舞臺劇功力,可是大明星永遠不應該演配角,歲月將她臉上的光華消磨成風霜,再也沒有人認出或者記得這個總演外國口音老太太的女人是偉大的Nazimova。
這才是明星,明星永遠不要小心的規(guī)劃事業(yè),精明的投資置產(chǎn),明星只需要花天酒地,揮金如土,然后向煙火一樣消失隕落,這樣才成為傳奇。
只是再沒有人這么勇敢了。
圖片日志:
http://www.douban.com/note/281414108/
兩星半。靜音播放。很慚愧,對原著和原劇毫無認識,但故事真的很有魅力、凝練。一星半給整體節(jié)奏,比如表演,比如剪輯。有兩處好評,也是電影做得到而戲劇做不到的:秋天一段,女主與男主的汽車分別設計成向畫左和向畫右運動;冬天一段,女主主觀看到兩新婚好友開門站住時的虛焦變實焦。
配樂極佳,故事發(fā)展在默片當中稱得上干凈利落
已發(fā)布生肉版本
昂首 翻白眼 表現(xiàn)痛苦和悲傷 每個人focus自己的吵鬧聚會想起甜蜜的生活 男女主戀愛的段落特別是在草地上對話的部分完全的被彼時國內(nèi)的創(chuàng)作者學到了 那段對話的運鏡設計好像在看桃花泣血記
Art Director是Rambova!超喜歡她的風格,和Nazimova的長相/表演也都太搭調(diào)了(有傳言說她和Rambova也有過一段 魯?shù)鲜鞘裁磳I(yè)同夫)!雖然是近代版但事實上還是緊扣原著內(nèi)核的,看37版《茶花女》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結構也很相似,甚至比起37版對瑪格麗特死法的處理我更愛這部,阿爾芒直到最后也沒有出現(xiàn),瑪格麗特瀕死之時美麗的幻想更令人心碎了。魯?shù)夏菚r仍然是大花瓶一枚……
置景服裝都是20年代比較流行的art deco。女主個人秀,女主大蓬蓬頭,時尚先鋒;魯?shù)婪蛲邆惖僦Z一個花瓶而已,基本沒啥施展演技的空間??戳诉@部才意識到為什么歌劇茶花女一開始就是祝酒歌了,因為茶花女和男主就是在宴會上認識的!這部最有意思的四處:一是女主幻想自己是落難貴婦,男主是她不離不棄的騎士;二是男女主角在樹下讀書,特別溫馨浪漫;三是男女主角的感情雖然以悲劇收場,但是女主呵護的好友卻與愛人喜結連理,而那天整好就是女主重病以致離世,這種反差讓人唏噓不已,黯然神傷;最后女主重病還要被人抄家,人家誤以為女主私藏了什么寶貝,結果只是他們二人共同讀過的書,最后女主回憶著二人在樹下你儂我儂的美好下現(xiàn)實中可現(xiàn)實中愛人卻不在身邊的情況下離世,反差讓人心疼女主。從冬到冬,短暫幸福,油盡燈枯!
看過留痕
這個版本不能說是根據(jù)茶花女小說改編而應該說是根據(jù)茶花女舞臺劇改編而且編導將故事的發(fā)生年代改在了二十世紀20年代,或許正因為如此女主角的裝扮造型才會被人詬病,但是這一版的結尾相當?shù)牟诲e更貼近原著。PS阿芒這個角色瓦倫蒂諾扮演過羅伯特.泰勒扮演過這對以后扮演這個角色的演員來說壓力太大了
很少看默片 有點兒費勁 不過好在故事情節(jié)還是能看懂 主演居然就是製片 那時女製片該是很罕見吧 除了時不時翻翻白眼(MS那時都好這口)女主顏值還是很讚
初次看《茶花女》還是在小學的時候,茶花女在我心目中是如此美的形象。第一次看《茶花女》的電影,卻完全摧毀了這個形象……經(jīng)典名著,還是應該讀書而非觀影啊。
Rudolph Valentino & Alla Nazimova
人太美
難道沒有人知道演員是 the great Nazimova 嗎?單單看那些華麗的布景和服裝就已經(jīng)值回票價,已經(jīng)九十年了,這部片子仍然超越時代。
凝練的好看。2020.02.07
雖然Garbo氣質太硬朗我不是我心中理想的Margrete,但也比這隨便找個下三濫演好太多吧。。。。。。
Robert Taylor后再無Armand Duval,但他之前還有Valentino呀??Nazimova的瑪格麗特除了扮相比較夸張以外(可能是為了強調(diào)交際花身份)還是很有說服力的,現(xiàn)代版改編也很有意思
沒有對白的默片,只有交響樂配樂,這樣也不錯。由于只能靠肢體動作和表情來表達感情,所以比較用力,像音樂劇
對于一名作家而言,所著作品的源遠流長,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小仲馬的《茶花女》自出版之后,不僅小說不朽,其衍生的歌劇、影視劇等亦是層出不窮,無論何種藝術形式,皆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作者的思想主張,不因生命的逝去而黯淡,為后人啟迪與明智。
買嘉寶版碟附贈的,還是無聲電影啊。不過后期有提供配樂
撇開女主角魅力有點問題外(但幾個傷感的神韻又頗有味道),其實不差,打光、構圖、場面調(diào)度有層次,佈局清楚,敘事也俐落,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