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好久不悲傷
看完最后一幕,我大約凝神了一刻鐘。好久不悲傷了,這電影甚是難得。
紐約城的繁華,掩蓋不住它的浮躁和虛偽。這個城市充滿誘惑,這個城市太過現(xiàn)實。很多人奔向這里,很多人恨不能離開。影片始終沒有交代,男主角因何背井離鄉(xiāng)來到這里。我猜那大概與政治和愛情都相關(guān),另得這個巴基斯坦國內(nèi)的知名搖滾樂隊主唱,變成了紐約街頭最底層的一個賣早點的小販。
每天凌晨2點,他就離開住所去取他的推車,在接下來的1個小時,他要費力地推著它到達指定片區(qū)賣早點。他動作嫻熟,生火燒水,擺上面包圈和茶葉杯,然后忙碌一個早晨,再把車推回食品加工廠。
影片像紀錄片,卻從不記錄他如何睡覺。白天他靠兜售黃色盜版碟掙錢,天色暗下來,他便回到破舊的住所,等待第二天的黎明。然后,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他的妻子死于1年前,岳母始終不讓他見自己的兒子,還不住埋怨他的過失(間接害死了妻子)。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他的自信和理想都被吞沒了,直到遇上了一個看報攤兒的西班牙女孩,生活才有了一點點幸福的跡象。
但他還是任由這愛情從指縫中溜走了。盡管她是他身邊惟一一個未被這城市的浮躁所俘虜?shù)娜?。他知道自己沒法讓她幸福,就像他沒法讓自己死去的妻子幸福一樣。
這世界真是孤獨得可怕。沒有人可以信賴,除了自己。友情、親情,都蒙上了一層現(xiàn)實的面紗,表面上都親熱無比,實際的關(guān)系卻無比脆弱。惟一可以寄托情感的,是他在街邊撿到的一只小貓,但它沒能活下來。他把它安放在平時睡覺的盒子里,它的小腦袋頭綿軟地垂著。紐約的法律規(guī)定不許在城內(nèi)埋葬動物,只能包裹上塑料袋丟進垃圾箱。他突然對她哭泣著說:“我不忍心就這樣丟掉它?!笨吹竭@里,我感到心里真堵得慌。
好不容易湊夠錢供完的早餐車,卻在他跑去給兒子買笛子時,被人偷走了。這一天,也是他的女孩在紐約的最后一天。他無助地在街頭跑來跑去,尋找著維持生計的車子,到處去求人,卻無人相助。黎明時分,他站在另一個小販的早餐車里,幫那人暫時料理生意。他嫻熟地生火,擺上面包圈,應(yīng)對顧客——似乎這些每天重復(fù)的動作,能夠讓他的絕望慢一點到來……
影片在這里打出了結(jié)束的字幕。我盯著它發(fā)了一會呆。真是好久不悲傷,好久不深刻了。
2 ) 20180321
很紐約,很獨立,好贊啊。紐約街頭真的太具標志性了,簡直沒話說啊。一開始會想到契訶夫的《苦惱》,后來他轉(zhuǎn)過街角買東西的那一刻就想到了《偷自行車的人》里男主去算命女人家,觀眾同樣會為車是否被偷感到揪心,不同的是這里車真的被偷了。這種看上去自給自足、無欲無求的靜止的沮喪的狀態(tài)很真實??吹倪^程中第一次覺得好就是從他拿了幾瓶啤酒后離開,到酒店前臺遞給他煤氣罐,并給他開門。細節(jié)處很用心,這才是紐約。表現(xiàn)苦難或者孤獨,不是所有人都對你嗤之以鼻,而是他們都不一樣,他們對你的態(tài)度也不一樣,甚至某一小瞬間你們是有聯(lián)系的,但你不會再被其中包含的可能性所打動或者誘惑,因為你覺得自己永遠不會有改變的機會了。男主從始至終都沒有積極主動或者完全參與到和這個世界的interaction中,這是和《苦惱》不一樣的地方。這樣他避免了再次對這個世界或者他人失望的可能性,但就是這樣選擇安分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還是在不斷地失去著。我覺得這一點太殘忍了。
可以說是沒有刻意呈現(xiàn)苦難,生活中常見的過失與錯誤,對一個看似一無所有的人來說變得格外重要,或者在情感上具有決定作用。拒絕/壓制情感是很男性,很安全的做法,這一點讓我覺得很真實。因為不與人打交道,所以不知道賣給他推車的人可能不是好人,事發(fā)之后也只能找之前熟悉的人,否則就只能“依靠陌生人的善意”了。在這種情形下,是可以質(zhì)疑personal morality在當代社會中是不是并不再重要了,或者只對重要的人來說重要。(又或者,我只是看David Hare論文看多了……)我能夠體會這種心境,甚至是他某一方面的性格,但我也知道,如果我不做出改變,我可能也會變成這樣,而不是能夠?qū)⑺M織呈現(xiàn)出來的人。但如果我以另一個身份看待這個人物,好像又丟失了一些東西。所以每每看這種電影/作品,作為觀眾所感到的絕望或憂傷,我還不知道怎么以另一種方式處理它。
此外,我還是想知道他為什么不在那個夜店工作的,不能所有的信息都hold back呀,要么就別讓他主動辭職,但這個疑惑沒有那么大。另一個是,那位有錢的巴基斯坦老兄的形象有些刻板,主要是臺詞上,感覺好像人有錢了就變成白人大混蛋了一樣。
PS 那時候紐約一包煙才6.45啊,2017年就變成了15刀,可怕??
3 ) 2005年,駱駝祥子在紐約……
老舍先生有一部代表作叫《駱駝祥子》,這個故事說的是一個懷有夢想的黃包車夫,他人生經(jīng)歷了起起落落,最終夢想破滅的故事。當然,這個故事是身處特殊時代背景下的窮苦人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的展現(xiàn),起起落落才叫人生,悲慘的經(jīng)歷會有盡頭還是會不斷地重來,這一點可以引發(fā)思考。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說的也是一個底層的民眾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生活寫照。本片名叫《推手推車的男人》,這部電影說的是一個巴基斯坦的難民來到美國謀生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個年輕人,他之前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本片并沒有完整的展現(xiàn),然而從電影中展現(xiàn)出來的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我們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對于部分生活沒有任何的熱情的人。究竟為什么會對生活失去熱情呢?這是本片展現(xiàn)的核心。
一個人想要活下去,想要生活,就必須要有一個目標作為支撐。如果失去了目標,求生的本能就會大為降低,甚至于完全失去。失去了求生的本能的人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陽就成了未知數(shù)。而本片中的主人公正是徘徊在失去與得到中間的群體。
紐約是一個充滿希望和夢想的地方,任何一個想要實現(xiàn)美國夢的人對于紐約都是充滿著向往的,然而現(xiàn)實并不會隨著這種向往而有任何的溫柔改善,應(yīng)該冰冷的時候的高樓大廈一般不會透出任何陽光。片中的年輕人的生活充滿著循規(guī)蹈矩,他沉默不言也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故事。然而在他重復(fù)著的動作中,我們卻又能從冰冷中看到希望。
故事逐漸展開之后,一切就比較明朗了,年輕人原來的身份是一個歌手,然而輾轉(zhuǎn)到了紐約之后,卻不得不為了生計轉(zhuǎn)投另一個行業(yè),生活的壓抑并沒有阻止這個年輕人繼續(xù)懷揣著夢想。他日復(fù)一日的努力工作著,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完成財富的積累,而這種積累是為了遠在他鄉(xiāng)的妻兒的更好生活。
然而就像是前文提到的那樣,駱駝祥子的悲劇在紐約街頭上演的時候,依舊是沒有人會駐足觀看的。年輕人象征希望的手推車,最終在一個“希望交接點”被偷走了。美好的生活頓時化為泡影,一切就又得重新開始了。這是任何一個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卻實實在在的發(fā)生了。生活有時候就是如此,希望燃起來,明天更美好的時候,往往打擊就會接踵而至。
本片給人的溫馨結(jié)局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打擊的冰冷,然而現(xiàn)實中,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在這種打擊之下繼續(xù)著自己的生活而不受干擾的。每一個沉默不言的人并不都像片中的年輕人一樣有著堅定的目標勇敢前行的。而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默默無聞的人,他們期待的美好的事情發(fā)生的時候總是免不了接二連三的遭受到厄運的攪擾。然而這就是生活。
駱駝祥子那樣的人物他面對生活會做出自己的選擇,自甘墮落,我們不能因此而認為祥子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因為任何時候,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勇氣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打擊接踵而至的。祥子在他所處的環(huán)境中看透了生活后,做出了選擇,這一點就跟片中的男主一樣。
面對生活的挫折與磨難,總有人迎難而上,總有人自甘墮落,這都是生活的真實寫照,勇氣與擔當固然可貴,但是當夢想或者是希望破滅的時候,人總是要有一個途徑來發(fā)泄自己。這樣才能夠蓄勢待發(fā)的積累起來重新開始的勇氣。
本片中的斷斷續(xù)續(xù)的信息為我們展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有擔當?shù)哪腥说碾[忍。他為了自己已經(jīng)分開的家庭的打拼,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自己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因為他知道,這種付出是有回報的,這種回報是自己所需要的就夠了。困苦的生活中的唯一樂趣就是晚上回家后的小貓以及不多的音樂唱片。這種簡單的精神支柱是對于現(xiàn)實的最大程度緩解。
而身處冰冷的紐約,對于這個男人來說,任何形式的關(guān)聯(lián)都是對于自己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不確定隱患,所以,面對著異性的示愛,他才會表現(xiàn)出來無所適從。光亮看上去是非常誘人的,然而對于男主來說,光亮并不足以支撐自己在這個陌生的城市繼續(xù)生活下去,光亮只不過是調(diào)劑,卻不能帶來任何長久的歡愉。
對于這個陌生的城市,自己從來都不是主人而是客人,且自己的命運前途都是未知數(shù),而這種慰藉并不能讓現(xiàn)實中的一切成為確定。就如同自己的小車被人偷走后,他面對的一切依舊是冰冷的無人問津。
生活很硬,這種硬是一種選擇,同時也是一種真實存在,駱駝祥子最后徹底的喪失了希望,然而男主卻沒有,因為還有希望,生活再苦,絕境也不會發(fā)生。
……
你好,再見
4 ) 推手推車的男人:夢想照不進現(xiàn)實
他是一個巴基斯坦人,一個人混在五光十色的紐約街頭,每天三點多就推著早餐車到街區(qū)上賣早餐,穿梭在曼哈頓的車流中,到達街角就開始擺弄咖啡、茶、甜圈,然后在晨光熹微中等待光顧自己的客人。
除了賣早餐,他晚上還拎著袋子向陌生人兜售毛片。他希望能攢錢買輛小貨車,從此出攤也不用那樣費力,他還希望能在布魯克林租一個大一點的房子。
即使在國際化的紐約,他依然保持著巴基斯坦人的裝扮,蓄著長發(fā)和胡須,難免給人留下邋遢的感覺。他沉默寡言,幾乎不笑,也從未有過激烈的情緒變化。
他曾經(jīng)是巴基斯坦小有名氣的搖滾歌手,妻子一年前死了,留下一個連見上一面都很難的兒子。
他沒有什么朋友,交際圈子僅限于幾個見面打招呼的路人甲。別人開著車兜風時,也偶爾喊著他一起出去,他沒有拒絕,想必他自己也害怕這種深刻的孤獨。
在冰冷的現(xiàn)實面前,他幾乎忘記了自己曾經(jīng)是個閃耀一時的歌星,所以當別人驚喜地認出他時,他只是愣了一下微微點頭,那段光鮮的日子對他來說好像忘記得云淡風輕,或者是他壓根不想提起。
沒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因為太木訥和不善于表達,很容易給人留下無趣的印象,這一點上他實在是太不會做人了,不知是生活所逼,還是本身性格使然。
有一天下班,他在路邊撿了一只流浪貓,它快要死去,發(fā)出微弱的聲音搖尾乞憐。他把貓帶到自己的出租屋里,給它喂食,撫摸它睡覺,就像照顧孩子一樣和它朝夕相處。然而可憐的小東西還是死掉了,他甚至連埋了它的能力都木有,因為紐約不允許公民私自埋葬小動物。他只能把它裝在黑色的袋子里,丟進垃圾桶。那一刻他臉上沒有泛起任何表情,依然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就像其他電影一樣,導(dǎo)演總喜歡在劇情中添加點愛情橋段,當然這部片也不例外。但這里的愛情太過于稍縱即逝、冷靜克制,以至于當女主出現(xiàn)時,也就鋪墊了會有怎樣的結(jié)局。不該對任何美好的東西抱有幻想,這是片中貫穿始終的基調(diào)。
女孩來自巴塞羅那,一雙大眼睛顧盼流連、清澈明亮,不施粉黛的她就像一只跳脫的小鹿,游走在行色匆匆的紐約街頭時,她卻明晃晃得美得有些刺眼。臉上始終帶著若有若無的笑意,一看就是那種對生活積極樂觀的人,不過也有可能是她太年輕、少不更事,沒有經(jīng)歷過艱辛生活的大風大浪,誰知道呢。
她也是孤身一人蝸居在紐約的漂客,在街角的書報亭里兜售雜志和香煙。她的書報亭和他的早餐點只有幾個街區(qū)之遙,有時,她會去他的攤點買咖啡或茶,他也會去她的報亭買香煙。
就像著了魔一樣,女孩被那個極度木訥、毫無生機的男人吸引了,也許是他憂郁的氣質(zhì)和神秘的身份讓她產(chǎn)生了興趣了吧,畢竟女孩子的愛情總是來得太突然,有時還毫無緣由,誰知道呢。
她試圖靠近他,給他溫暖。他卻像羞澀的少年般躲閃逃避,其實也不難理解,像他這樣一個連生活溫飽都無法保障的人,怎么還好意思去渴慕愛情呢。屌絲不配擁有美好的愛情,這似乎是這個城市冰冷的宿命。
就是這樣,當愛情來臨時,他選擇理智地放手。沒有期望,也就不會有失望。我想他的選擇是對的罷。
當他正抱著存錢買車子的幻想時,他的手推車卻被盜了。這對他來說,無疑是最大厄運,但他并沒有表現(xiàn)出歇斯底里,只是憤懣地罵了幾句這個操蛋的城市,然后繼續(xù)滿大街尋找他的手推車。
看到這里,我緊繃許久的情緒一下子宣泄而出,一如我所料,該來的終歸還是來了,導(dǎo)演不會放過這個倒霉的男人的,非得給他重重的一擊,才能更好的賺足觀眾的情緒。
所有的東西都離他而去,國家、妻子、兒子、深愛的搖滾、撿來的流浪貓、街頭邂逅的女孩、以及維持生存的手推車,但他又能怎樣呢?找個角落大哭一場?喝得爛醉如泥?抑或收拾行囊滾回巴基斯坦?他都沒有做,他只是沉默,靜待轉(zhuǎn)機。
電影到此戛然而止,不知道他最后找到他的手推車沒有,也不知紐約還會給他帶來怎樣的顛沛流離或者一線生機。如果他夠幸運的話,也許他還會推著那輛破舊的手推車,一次次輪回般穿梭在紐約街頭,見面打招呼,點頭微笑,卻從來不敢有任何情緒。
生活本就艱辛,牢騷抱怨只會徒增傷悲,有時候還是閉嘴沉默的好。
紐約,世界上太多人神往的地方,削尖了腦袋也希望自己能扎根立足的地方,無論是美劇里的紐約,還是電影里的紐約,呈現(xiàn)出來的往往都是紙醉金迷、光怪陸離,充滿著天堂般的夢幻色彩。這部電影,擊碎了紐約長久留在我心中的錯誤烙印,世界上大多地方且如此,美國的紐約,一如國內(nèi)的北京,一座夢想與現(xiàn)實并存的冰冷城市。
5 ) 死了一只貓
我撿到一只小花貓,它有黑白相間的毛色,額頭的地方有一塊三角形白色色塊。那天晚上,它在路邊喵喵的叫,柔弱的像是一團煙霧,不小心就散了。它那么小,我將它托在手掌帶回家。
所謂的家,不過是有頂有門的一個房間而已,我用陶瓷碗給它盛了牛奶。它動著小鼻子嗅嗅便一頭扎了進去。
它病了,躺在地毯上。醫(yī)生說沒得救了。包在黑色衣服里的它,小而柔軟的身體沒有一絲生氣,然而它閉著眼,如此寧靜。車輛,建筑,高速公路,霓虹燈,高檔服裝店……它永遠地告別了。
我在落滿樹葉的公園里挖了個洞,我不知道如何告別。
他撿起它,因為他們?nèi)绱讼嘞?。在不屬于他們的城市中,一樣的孤獨寂寞?br>貓和人,人和人,這世界從未平等過。
6 ) 最后也沒表白成 小推車還丟了
最后也沒表白成 小推車還丟了
最后也沒表白成 小推車還丟了
最后也沒表白成 小推車還丟了
最后也沒表白成 小推車還丟了
最后也沒表白成 小推車還丟了
最后也沒表白成 小推車還丟了
最后也沒表白成 小推車還丟了
最后也沒表白成 小推車還丟了
最后也沒表白成 小推車還丟了
好感人
無奈。尖銳。
生活很孤獨,很殘忍,生活就是這樣,很好的獨立制作
一個巴基斯坦人在美國的遭遇
一個小人物的絕望生活,為什么不給點希望呢編劇 leticia dolera
《白虎》導(dǎo)演早期的作品,偏現(xiàn)實主義,少數(shù)族裔底層在美國的生存困境。https://www.douban.com/note/795977342/
好!
長焦鏡頭帶來的壓縮感凸顯了外鄉(xiāng)人的孤苦伶仃,人物凹陷在車水馬龍的布魯克林鬧市里無法逃遁,在每個凌晨日復(fù)一日拖拽著早餐車踟躕于車來車往的街頭,生存以外的一切希望和光亮都如此短暫,短暫的萍水相逢,短暫的出手相助,唯有臉熟的回頭客送來一抹冬日的寒暄和溫暖?!綡ANDJOB,6.7GB,CC字幕】
我也會有這一天的。。我要去體驗
生存線上掙扎,焦慮絕望后還要繼續(xù)掙扎,底層的生活底層人才能體會。
悲傷
三星半 中國兼并攤比丫牛多了 美國應(yīng)該拍NY賣糖炒栗子的
Ebert欽點的new great American director
前景永遠不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一切希望都是虛幻
郁悶
lonely...i found some same feelings in the film to me in the night... what about the city in the night or before the sunrise...only the man
巴哈尼只截取幾個零碎場景,便拼湊成一副21世紀紐約街頭浮世繪,“夜游者”的形象,難免讓人想到《出租車司機》。相較于后者側(cè)重的情緒表達,巴哈尼更精于對“影像質(zhì)感”的描摹,泡沫,水,所有視覺元素排列組合,都來源于作者對生活細微的體察,觸手可及的,正所謂 于無聲處聽驚雷
4.5 生活 真是 太不 容易了…
妻子死了;岳母不讓他見孩子;撿到貓,貓養(yǎng)死了;碰到喜歡他的姑娘,不敢接;最后,賴以生存的唯一,也沒了... 導(dǎo)演大刀闊斧的剪輯,從不給出崩潰場面,卻推進著一層一層往絕望去的巨浪。//就是倒霉催的碰上個爛翻譯,太影響觀感了。盡管如此都能感受到這片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