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們應去正視我們自己的歷史和民族觀
其實我是來吐槽的,53集的《胡笳漢月》被硬生生地剪成了七部《北魏傳奇》的電影,將一部本應表現(xiàn)胡漢交融的史詩般的電視劇變成了七部蘊含著濃厚小家子氣的情感戲,真的很令人無語。雖然未得見完整版的《胡笳漢月》,但剪成的這七部電影的主題對于當時那個宏大的時代實在是管中窺豹。我看不如把名字改成下面這樣:
《悲情英雄》——《拓跋燾與馮桂兒那些不得不說的事》
《風雨飄落都是愛》——《馮太后與男寵的愛情故事》
《百草情恨》——《馮太后與獻文帝的愛恨情仇》
《愛歸五胡滄海情(上、下)》——《拓跋宏把妹記》
《情緣》——《李彪的愛情故事暨北魏鳳凰男成長記》
《宏圖很》——《孝文帝與馮氏姐妹的情感糾葛》
就歷史韻味來說,個人感覺這個系列不如《北魏馮太后》那部劇做得好?!逗諠h月》這里面漢人都是披頭散發(fā)的裝束,難道是為了體現(xiàn)他們深受胡風的浸潤?而且臺詞顯得很白話,沒有歷史感,“乙渾”、“陸麗”都直接使用了孝文帝漢化改革之后才有的簡化漢姓名,估計是嫌觀眾文化水平太低吧。此外冷杉導演的風格從《昭君出塞》就能看出來,是接著歷史大事的話題去講故事,雖然大家知道都不是史實,但也十分喜歡,這一點上我覺得至少比現(xiàn)在橫霸屏幕的那些穿越劇、架空劇好很多,但是完整電視劇剪成的這些電影顯得情節(jié)很不連貫前后沒有邏輯感,這一點怪不得冷杉導演,只能怪光腚總菊,所以在情節(jié)上對本劇就不說什么了。
但是我還是要給它打五分,就是因為完整的電視劇被封禁,因為唐國強、寧靜、郭冬臨、茹萍等等演員們的出色表演,因為冷杉所抒發(fā)的情懷。此劇號稱是冷杉“民族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昭君出塞》),但是之后好像再也沒聽說過什么第三部,可能是這一部被封禁導致了大受打擊吧,也寫不下去拍不下去了,會是什么呢?沙陀五代,契丹女真蒙古,還是大清?我們不得而知。
當今時代我們國家內(nèi)部也面臨著一些民族問題,我們的教材、政治文化也在大力地鼓吹“民族融合”,但蘇聯(lián)式的民族劃分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反倒沒有達成所謂的“民族融合”。你看,有些人行為完全和漢族一致,但他的身份證上就不是漢族,你說這算什么?而《胡笳漢月》的整個主題我正是當時先進的漢文化逐步同化、取替鮮卑文化的過程吧,而這與我們當今給少數(shù)民族各種特權來“保護民族多樣性”恰恰背道而馳,這可能就是這部劇被封殺的更深層次的原因吧,我們看到的七部《北魏傳奇》也只是愛情片了。
但是在民族問題這一層次上,我們應該去正視我們的歷史,不應該因為西方民族觀及蘇聯(lián)民族劃分的政策影響我們而去逃避屬于我們自己的歷史。
為毛沒有“在看”?
這其實是電視劇吧,所以為什么沒有完整版呢
演員給力,劇情很順。兼聽則明啊~
了解一下北魏
唐國強的皇帝,寧靜未來太后,有點千篇一律,郭冬臨宗愛是個亮點
3.5。能拍這段點贊。劇情沖突簡單,崔浩后期作死,拓跋燾晚年狂暴。
很有歷史感的莫名的被以往的電影們
主要講述宗愛叛亂的事情。郭冬臨其實演的還馬馬虎虎,但是不知道為什么一看就出戲,感覺在演小品。
後半段很好看 有歷史感
蠻好看嗒
拓跋恂——吳磊cut
好好一部電視劇不給播,還剪得七零八落。
我實在太愛這個系列的電影了,但很可惜它的流傳度太小,令人扼腕,這是一套極具史詩感的歷史題材影片系列,它雜揉了很多元素卻處理的相當好,那種快節(jié)奏的緊張感以及時代變遷的滄桑感完美融合,簡直堪稱中國電視電影的NO.1,本片由電視劇?胡笳漢月?剪接而成,哪天我有興趣可以追著看看
補錄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殺崔浩,使太子拓跋晃冤死。不能偏聽偏信。唐國強演得很好。
別嫁鳳凰男。
太倉促了
最近正好在看《魏晉南北朝史十二講),然后看到小破站上六公主在播這一系列的電影,就順便看了下。。這感覺就都更像愛情劇啦,大多都是情情愛愛的,還看到了寧靜~~然后看了評論才知道是把53集的《胡笳漢月》被硬生生地剪成了七部《北魏傳奇》的電影。評論的還給7部電影改了下名字,哈哈哈哈,改完后的確更清晰了~~《悲情英雄》——《拓跋燾與馮桂兒那些不得不說的事》《風雨飄落都是愛》——《馮太后與男寵的愛情故事》《百草情恨》——《馮太后與獻文帝的愛恨情仇》《愛歸五胡滄海情(上、下)》——《拓跋宏把妹記》《情緣》——《李彪的愛情故事暨北魏鳳凰男成長記》《宏圖恨》——《孝文帝與馮氏姐妹的情感糾葛》
有種劇情不完整的感覺,但是劇中的場景很不錯
郭冬臨演得真好。太子拓跋晃很帥啊,可是演職員表里沒有他,網(wǎng)上也搜不到,誰知道他的名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