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燈神催促著人類許下愿望時,她識破了他比她更需要這些愿望的真相,于是他不得不為自己辯白。在此《三千年的渴望》似乎還在探討故事的魔力,但看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它不過是又一個愛情童話,只是主角從青年男女換成等待了三千年的精靈與講故事的女人。 如果說那個遲遲不曾得到自由的精靈所經(jīng)歷的是一場又一場有關(guān)愛與失去的洗禮,那么這個向來不肯丟棄理智的女人所自矜的就是一次接一次關(guān)乎自我欲念的壓抑。起初她急切地想要證明精靈更需要人類而非人類需要精靈,因為他依托人類的欲望而存在但她可以無欲無求,可隨著他愈發(fā)坦誠這一點之后她才意識到或許是他們雙向的渴望才讓他們相逢于此。最終愛欲洶涌而來,她卻選擇放手——于是他是否真實存在又成了謎。 或許只是她講了又一個故事,為了愛放下身份改變自己的示巴女王,為了愛丟棄理智乃至生命的古爾登,為了自洽總算割舍以愛為名的占有欲的澤菲爾,最終凝煉出一個理智清醒卻仍舊渴望愛的女學者阿莉西亞——她曾羞于承認對于愛的幻想,也曾云淡風輕離開失敗的感情,然后她質(zhì)疑一切。 好吧,歸根結(jié)底這是男人拍出的電影,他用他的鏡頭講述一個女人講故事,在男人的敘述里沒有女人可以真正封心鎖愛,哪怕她看起來無欲無求,在她心底仍舊潛藏著愛欲狂潮。那么講述一切的瓶中精靈到底是那個身姿偉岸的男性精靈,還是這個戴著眼鏡的蒼白女子呢? 嗯,只是故事,真真假假,僅此而已。
示巴女王
《舊約全書·列王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公元前10世紀中期,以色列王國在國王所羅門的治理下,國泰民安,十分興盛,特別是他花了20年時間建造的金碧輝煌的耶和華圣殿和王宮,更是使他馳名遐邇。
有一個異國君主希巴女王,聞悉所羅門的聲名后,對他十分仰慕,于是就在龐大護從隊的陪同下,用駱駝馱著香料、寶石和許多金子,浩浩蕩蕩地來到耶路撒冷,拜會所羅門。她故意提出一些難題讓所羅門解答,以試探他是否像盛傳的那樣智慧無窮。誰知所羅門聰明絕頂,有問必答。
他們在婚后生下一子名叫曼尼里克,以后隨希巴女王而去。曼尼里克長大后到耶路撒冷拜謁父親,并被封為埃塞俄比亞的第一代皇帝。
在非基督教信仰的世界里,希巴女王的形象是基本上被丑化了的。猶太教的傳奇故事,把希巴女王描繪成有著毛茸茸雙腳的惡魔形象,并把她比喻為古代亞述和巴比倫神話中誘人墮落的淫婦。而在伊斯蘭教的傳說中,希巴女王受到了更大的貶斥,她被稱為“比爾基斯”,意為妖怪,說她所行之事對人類來說意味著災難。
電影里相反,是所羅門帶著隨從和寶石追求示巴女王。精靈勸阻示巴女王被所羅門關(guān)進瓶子里。
穆斯塔法皇子
他是奧斯曼帝國蘇丹蘇萊曼一世和他的妻子居爾巴哈爾蘇丹所生的長子 ,1515年8月6日-1553年10月6日 , 蘇萊曼的寵妃盧利姆,想讓自己兒子取代穆斯塔法,因穆斯塔法深受奧斯曼軍隊的支持與厚愛,他被父親蘇萊曼一世下令處決。
精靈第二個故事女主就是穆斯塔法皇子的妃子,皇子死后,妃子也被賜死。瓶子被埋于石板下無人知曉。
柯塞姆- 蘇丹皇太后
柯塞姆,原名Anastasia,1590年出生在一個叫做蒂諾斯的希臘小島上。她踏入奧斯曼帝國后宮時只有15歲,而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中,一旦進入后宮,即使是外國人也必須皈依伊斯蘭教,因此Anastasia也就成為了穆斯林并且被取名為Mahpeyker(譯為像月亮一樣),日后被蘇丹艾哈邁德一世賜名為柯塞姆作為其寵妃開始在宮中展露頭角并集結(jié)權(quán)力。也許在中國艾哈邁德一世并不為人熟知,但伊斯坦布爾卻建有一座以其名字命名的清真寺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又被稱為“藍色清真寺”,并且成為土耳其旅行的必游景點。
克塞姆蘇丹(Kisem)是希臘人,被認為是最危險最聰明的蘇丹皇太后。她通過統(tǒng)治她的兒子穆拉德四世(1623–1640年)、易卜拉欣一世(1640–1648年)和她的孫子穆罕默德四世(1648–1687年)來維持她漫長的統(tǒng)治。為了確保她的兒子成為蘇丹,她使用過各種陰謀詭計,也因此為人們所熟知。
穆拉德四世(1612年7月27日-1640年2月8日 ),奧斯曼帝國第17位蘇丹(1623年9月10日-1640年2月8日在位 [8] ),是艾哈邁德一世及柯塞姆蘇丹(Kisem Sultan)的兒子。
1623年,穆拉德在宮內(nèi)密謀下登基,年僅11歲。在位初期,由柯塞姆蘇丹代為統(tǒng)治。1632年,他在嚴酷鎮(zhèn)壓了耶里切尼軍團的叛亂后開始親政。穆拉德的統(tǒng)治以鐵腕著稱,他嚴禁酒精、煙草及咖啡的販賣,試圖壓制腐敗問題。在軍事上重建新軍,鎮(zhèn)壓各地叛亂,穩(wěn)定安納托利亞的秩序。1633年,穆拉德發(fā)起了一次對波蘭立陶宛聯(lián)邦的遠征,未能取得較大成果。1634年及1638年,穆拉德兩度親征波斯薩法維王朝,攻克哈馬丹、埃里溫、大不里士及巴格達等地,在1639年與波斯簽訂的《佐哈布條約》中永久性地收回了兩河流域。這是他在位期間于軍事上取得的最大成果。1640年,穆拉德病逝,年僅27歲 。
電影里,他有濃密腿毛,所以身上有精靈的血液。也就他能聽到精靈的呼喚。他的母親尋找會講故事的人來分散他嗜血的欲望。最后說書人死了,他也隨著說書人去了,為愛自殺?????
澤菲爾
這個故事找不到歷史人物,精靈教她知識,她發(fā)明了數(shù)學????
最后女主的愿望是和精靈談戀愛,嗯,反正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是這么結(jié)果。
注:下文有劇透
正如《天堂電影院》《雨果》《不》是“寫給電影的情書”,《三千年的渴望》是喬治·米勒寫給“故事藝術(shù)的情書”。盡管影片沒有直說,但換一個角度就會發(fā)現(xiàn),它講的是:一個不信故事的人,開始相信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敘事學家,因為長期研究故事的歷史和原理,她對一切故事、神話、幻想已經(jīng)祛魅,她堅信故事正在衰落,且終將被科學取代,但一次伊斯坦布爾之旅,改變了她的看法。
在那里,她得到了一個魔瓶,釋放出了瓶中的精靈。按照慣例,精靈讓她許三個愿望。身為敘事學家的她,深知這一類許愿故事,不僅不會實現(xiàn)愿望,反而要懲戒許愿的人,于是質(zhì)疑精靈的目的。
為了說服主人公許愿,讓自己重獲自由,精靈把自己故事告訴了她。
他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三個女人,橫跨了3000年的歷史,每一次,他想和愛人長相廝守,但都被人性的弱點和多變的世事打敗,并再次被封印在瓶中,忍受千年的孤獨。
主人公一開始對精靈的敘述充滿質(zhì)疑,但漸漸地,她被精靈愛情所打動,許愿要和精靈相愛。
她為什么要做出這個選擇?因為在她的生命中,愛情一直是稀缺品。在她還是個少女時,曾經(jīng)幻想有一個男孩來陪伴自己,后來她覺得這很蠢,就把關(guān)于男孩的涂鴉全燒了。結(jié)婚后,他發(fā)現(xiàn)丈夫出軌,從此也不再相信愛情。
主人公是一個喜歡研究故事,但其實不信故事的人。她認為幻想和愛情是人類虛構(gòu)出來的精神產(chǎn)物,是不存在的。而燈神給自己講故事,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和主人公一樣,今天的很多人,也不再相信故事了。
當一部電影和小說上市,人們不再沉浸其中,而是對其評頭論足,甚至質(zhì)疑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和價值觀。
當一個人敘述自己的悲慘經(jīng)歷,我們會說“不要跟我講故事”,讓對方閉嘴。
隨著科學和理性的發(fā)展,人們拆解了故事的外殼,了解了它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懂得了故事的本質(zhì)是用敘事兜售價值觀。
而隨著娛樂方式的多元化、膚淺化,人們愈發(fā)沉迷于快速的感官刺激,而不再聆聽長篇、動人的故事。
但喬治·米勒作為一個講故事的人,堅信故事的魅力是永恒的,他認為,即使人們不再閱讀、聆聽故事,但他們的內(nèi)心始終渴望,并期待著故事來滋潤他們。
所以在片中,主人公最終“破防”,和精靈談起了戀愛,也就是說,她接受了“愛情”這一套敘事,封閉已久的心靈終于打開了。
喬治·米勒還用了隱喻的手法,預言故事藝術(shù)的未來。片中,精靈被無處不在的電磁波消磨,決定離開,但他向主人公承諾,今后會時不時來看她。
也就是說,故事藝術(shù)會在未來被科學排擠,退居二線,但它不會完全死去,還會時不時回來,帶給我們心靈的慰藉。
有趣的是,影片運用了似是而非的手法,你可以認為精靈真的出現(xiàn)了,也可以認為一切只是敘事學家的幻想,是她對故事藝術(shù)消亡的挽歌。
而這正是故事的魅力,它可能是假的,卻真正治愈了我們的生活。
這就是喬治·米勒寫給故事藝術(shù)的情書。
今天聊聊澳大利亞 / 美國電影《三千年的渴望》。
片名Three Thousand Years of Longing (2022),別名三千年的思念。
本片改編自A·S·拜厄斯(A. S. Byatt)的《夜鶯之眼》(The Djinn in the Nightingale's Eye)。
《三千年的渴望》是喬治·米勒在完成心愛作品《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后的新作品,他借著艾麗西婭開始講述屬于他的童話故事。
影片包含豪華的演員陣容,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視覺效果,把一個古老精靈的神話故事帶入現(xiàn)代社會,很有《一千零一夜》的感覺。
女主角艾麗西婭(Alithea)是以希臘真理女神阿勒忒婭(Aletheia)命名的。
“Alithea”這個名字在古希臘語中就是“真實”的意思。
艾麗西婭是一個專注于神話故事的學者,同時也是一個自認孤獨的人。
她遇到了一個被困在玻璃瓶里同樣孤獨的精靈,隨后兩人就開展了一個與阿拉丁神燈緊密結(jié)合的現(xiàn)代版瓶中精靈的故事。
精靈和觀眾以往看到過的精靈不一樣,和那些改編的阿拉丁神燈故事里的精靈更不同,他在這里的故事中展現(xiàn)出少有的人性。
他不僅僅是一個被困瓶中的精靈,他除了能夠滿足人們的愿望,他還是渴望愛與被愛的人。
艾麗西婭熟知各種傳說故事,也知道精靈會騙人。
艾麗西婭自始至終都在用自己的專業(yè)眼光審視著精靈的每一段故事,一起感慨精靈在愛情故事中的得與失。
精靈是個超級戀愛腦,即便磕磕絆絆生活了三千年,依舊沒有改變過這一點。
精靈用自己被困在瓶子里數(shù)千年漫長又悲傷的故事來取悅艾麗西婭,艾麗西婭也在用學術(shù)上的精確性反復審查這些故事。
精靈講述的幾段故事就像一個個悲傷的愛情童話故事,他渴望得到一個美滿結(jié)局,卻總是在最后無疾而終抱憾終身。
艾麗西婭在這個過程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每每在精靈把故事演繹成悲傷的寓言故事時,就及時把他拉回故事主線。
講好故事是拍電影的核心。
精靈的每一段故事都提供了不同的精彩視覺效果,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視覺效果獨特又有趣,配樂也能讓觀眾沉浸在那些波瀾輝煌的時刻。
影片充滿動感,以無限的古怪和神韻在千年間穿梭,用奇觀講述宏偉又親密的寓言故事。當前社會過渡沉迷于技術(shù),但在人文情懷方面卻大幅退步,絕大部分人只能達到理解超級英雄漫畫的程度。或許《三千年的渴望》能讓麻木的人們在困惑中重新找到一絲敬畏。
正如電影中表現(xiàn)的一樣,歷史上的猶太和阿拉伯神話中都認為示巴女王實際上是一個半人半妖的精靈,有一個精靈母親。
示巴女王的腿毛在歷史上很有名。
在猶太和伊斯蘭傳統(tǒng)文獻中,都提到了示巴女王的腿毛。
文獻中的故事是這樣的,示巴女王前往所羅門王宮殿時,示巴女王的仆人誤以為宮殿拋光閃亮的玻璃是水,于是拎起示巴女王的裙子涉水而過,露出了示巴女王毛茸茸的腿。所羅門王注意到了她的腿毛,開始指責她沒有女性氣質(zhì)。
所羅門王說:“你的美麗是女人的美麗,但你的毛發(fā)是男人的毛發(fā)?,F(xiàn)在,頭發(fā)對男人來說是美麗的,但對女人來說卻是可恥的?!薄端拍贰ぶx尼致埃絲特》(The Targum Sheni to Esther)中記載。
在歷史神話中,所羅門王據(jù)稱擁有對精靈的統(tǒng)治權(quán),甚至擁有精靈軍隊、精靈建筑師和精靈顧問。
據(jù)說這是通過他從上帝那里得到的一枚魔法戒指實現(xiàn)的,這枚戒指使他能夠奴役惡魔。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所羅門王在將精靈投進瓶子時戴著這枚戒指。
英國小說家約瑟夫·拉迪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在《跺腳的蝴蝶》(The Butterfly that Stamped)中提到了這枚戒指的力量。
3在本片中是一個重要數(shù)字,影片把3看做是一個令人滿意的數(shù)字,這和我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意思相近。
片名就包含3000年。
艾麗西婭在火車旅行中,數(shù)字“3”出現(xiàn)她身后的窗戶上。
艾麗西婭住在酒店的333房間。
精靈給了艾麗西婭三個愿望。
精靈向艾麗西婭講述了他三個歷史故事。
此外還有個小彩蛋。
在艾麗西婭講故事的講座中可以看到正義聯(lián)盟的漫畫形象。
導演喬治·米勒原本計劃在2007年為華納兄弟執(zhí)導一部正義聯(lián)盟電影,但2007-2008年編劇罷工讓這個計劃擱淺了。
這里還能看到漫威雷神的形象,伊德瑞斯·艾爾巴在漫威電影宇宙中扮演托爾的盟友海姆達爾。
跨越千年的童話故事,
現(xiàn)代社會的奇思妙想。
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guān)注公眾號:妙看影視
《三千年的思念》就像其原作《夜鶯眼中的精靈》一般,以其繁復的敘事風格展現(xiàn)出同樣細密的情緒流動。
千年來大家熟悉的“燈神故事”在一個相對現(xiàn)代的世界中得到了部分嶄新的詮釋,關(guān)于欲望與愿望的繾綣,愛情獲得與失去的患得患失,永恒的孤獨與不期的陪伴,影片夾雜著這般繁雜稠密的情感,如同河岸邊的湍流,載著這個關(guān)于愿望的故事順著河道流向遠方。
劇透預警
一個燈神的愛情故事
阿莉希婭是一位敘述學領(lǐng)域的大佬,敘述學主要指從故事與傳說中發(fā)掘其內(nèi)在聯(lián)系,以更好地解釋故事,文字甚至歷史本身。
她在伊斯坦布爾參加一場討論會期間于一家小店鋪中邂逅了一個玻璃瓶,回到賓館打開后,瓶中出現(xiàn)了一位巨大的燈神,如所有故事那樣,燈神可以滿足阿莉希婭三個愿望,之后燈神便可以獲得自由。
熟讀各種傳說故事的阿莉希婭自然清楚愿望的份量與可能存在的陷阱,于是她選擇去了解燈神的過往,也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給燈神。
于是兩個人就開始了穿越時空的歷史徜徉,燈神是精靈一族,最早侍奉公元前十世紀時阿拉伯地區(qū)的希巴女王,女王愛上前來的所羅門國王,而所羅門國王用魔法將嫉妒他的精靈封入罐中成為燈神。
這之后,燈神在孤獨中活了很久,在無人察覺到的情況下于世界中亦游蕩百年,其間他先后遇到了兩位女主人,古爾滕和澤菲爾,但古爾滕陷入愛情的狂熱之中并命隕于此,未能完成三條愿望,燈神和澤菲爾相愛,它無法下定決心離開澤菲爾,亦浪費了最后的一條愿望,于是它一次次錯失自由的機會,最后來到了阿莉希婭手中。
阿莉希婭自己亦孤獨良久,她沉浸入燈神的故事中,也想獲得久違的愛與被愛的感受,于是她許愿燈神愛上她,并將燈神帶回了倫敦。
燈神和阿莉希婭度過了開心的一段時間,但現(xiàn)代的電磁波與信號影響到了燈神,讓它逐漸衰弱,阿莉希婭便許愿燈神恢復健康,并回到它所屬的地方。三個愿望許下,燈神恢復了自由,離開了喧嚷的大城市。
但這之后,時不時的,燈神還是會回到阿莉希婭身邊陪伴。
阿莉希婭研讀過很多關(guān)于許愿與燈神的故事,向燈神許愿本應是神奇之事,但這類故事似乎往往都以悲劇告終,幸好,這次雖然依舊略帶傷感,但總歸愛人與被愛之人能時不時相見,也算有其善終。
女性的覺醒與欲望的災厄
本片中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就是,燈神三千年間的歷任主人都是女性,“女性”成為了這個新時代燈神故事里的絕對主角,而女性在各個時代的渴望與面對燈神的愿望,亦反映出了女性的身份與地位的變遷。
從燈神所愛的希巴女王講起,她開始是一個獨立女性的形象,但是面對所羅門的花言巧語與各種小伎倆,她很快便淪陷在愛意綿綿中并放棄了自己存在的獨立性,成為了所羅門的附庸。
精靈作為燈神后的第一個主人是奧斯曼王國時期的古爾滕,一個身為奴隸卻希望得到王子青睞的女子,她運用愿望成功得到寵幸,甚至用愿望懷孕以期進入王室,但她的景愿被另一位女子掐斷,王子穆絲塔法被殺,而她亦被拋入海中。
燈神的第二任主人,或者說非常短暫的一任是糖糖女士(Sugar),可惜糖糖還沒來得及理解燈神的意圖就把他扔進海底去了。
燈神的第三任主人是澤菲爾,作為一位老頭的妻子之一,她并未屈服于這糟糕的處境,她渴求知識,不斷發(fā)明出新穎的玩意,但她仍受限于性別與地位,學識才華無人問津,而最后,甚至燈神也試圖以愛為名為澤菲爾套上枷鎖,于是澤菲爾將燈神重新封存。
最后,燈神遇到了阿莉希婭,阿莉希婭小心地選擇愿望并最終讓燈神自由。
由幾位女性的形象變化可見時代變遷,最早的希巴女王奔向男性成為附庸,古爾滕選擇依附男性上位,糖糖和胡萊姆在新國王后垂簾聽政,掌控了王國的政權(quán)。
以上是女性面對男性的上位史,但到此為止,女性雖然實權(quán)變大,仍需要一個“男性”作為其門面。
所羅門回答的希巴女王的問題,女性最渴望的是什么,我猜到此為止,答案都是“成為男人”。
而從澤菲爾開始,女性的提升不僅于地位,更是從精神上開始渴求更多。澤菲爾如饑似渴學習知識,但性別仍然是她被認可,賞識的屏障,到如今時代,阿莉希婭儼然已經(jīng)是一個獨立女性的形象,她的知識水平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她還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選擇愛一個人或是獨身生活。
阿莉希婭的孤獨與夢
看完全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阿莉希婭是一個非常孤獨的人。而燈神,似乎也只是阿莉希婭幻想出的一個朋友。
阿莉希婭小時候就很孤僻,她幻想出了一個朋友陪伴她,但當她給這個朋友加入更多細節(jié)后,這個幻想不堪重負地倒坍了,但之后的那么多年里,她還是時不時會看到幻想的角色。
而燈神,正是她看到的幻想角色之一。
燈神精靈這個名稱在她與同事的聊天中被提到,而燈神故事中的很多形象,亦來自于她實際生活中見過的人。
更關(guān)鍵的是,燈神所經(jīng)歷的幾段故事里的女性,竟然都能從阿莉希婭的經(jīng)歷或是思考中找到關(guān)聯(lián)。
燈神所愛的希巴女王被所羅門橫刀奪愛,阿莉希婭的丈夫同樣傾心于另一位年輕女性離她而去。
阿莉希婭的疑問“愿望不許完會有什么后果”直接對應古爾滕的故事,而喜歡知識,喜歡收集瓶子的澤菲爾,就與阿莉希婭更為相似了。
(阿莉希婭喜歡收集玻璃制品,阿莉希婭戴著和澤菲爾很相似的眼鏡,澤菲爾的故事極有可能是她以自身為形象描繪而來的)
她回到倫敦后,兩個老太太說她自言自語并已習以為常,證明她幻想與他人對話的行為在這么多年來從未停止,那么又如何證明這次的燈神不再是她想象中的形象呢?
也許片尾她帶著燈神造訪兩位老太太家,或是燈神踢球(那個cg球好詭異)能反駁“燈神虛幻論”,然而這場神話與現(xiàn)實交融的故事里,我們其實也很難分清何為真相,何為幻夢。就像阿莉希婭所研究的敘事學一樣,從故事中能偶爾尋到一絲半縷世界的真相與邏輯,然而更多時候,故事里還是只能看到科幻與魔法。
故事之外
所以,這部電影可能就是一位孤獨患者編織出來的一幅真假莫辨的愛情故事,故事里的一位位女性都是她自身經(jīng)歷與思考的化身,她們從攀附男權(quán)起家,也曾因?qū)W識被叫做過女巫,但最終她突破了世俗的偏見,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她平日所見所思,都會被她編入這場幻想的燈神奇遇之中,她也終于構(gòu)建出了一個足夠令人信服的故事,來時不時支撐自己度過晚年時光。
當然,她在燈神離去后,曾把燈神的物品打包,像離開的丈夫一樣封存入盒子之中,或許她終于意識到了這場幻夢不可長久,她的孩童時代已過,她需要長大,也需要醒來了。
重看這部影片,里面的一些情節(jié)便有別樣解讀的空間。
燈神本身,或許就意味著被壓抑的情感與欲望。注意到阿莉希婭首次將燈神放出時,巨大的燈神占據(jù)了房間的每一個角落,即便它只能憑借阿莉希婭許下三個愿望來解放自身,燈神仍舊執(zhí)意以龐大的身軀,扭曲的姿勢居高臨下與阿莉希婭溝通,欲望并不會因壓抑已久而消失,從燈神的經(jīng)歷來看,它多次被封印的經(jīng)歷,往往也是因其欲望所致。
而燈神同樣代表著阿莉希婭所研究神話故事的具象化實體,燈神無法長期呆在城市之中,阿莉希婭試圖保護燈神的新瓶子不被X光掃描,或許在某種程度上隱喻了現(xiàn)代城市對傳統(tǒng)文化的毒害。
當然,燈神在歷史那么多改編的作品中曾有過各種解讀,本片相比于隱喻,我覺得喬治米勒更希望輸出一種復雜的情感流動,一種等待3000年的孤獨感,一種逢面摯愛之人的喜悅,一種最終需要割舍離別的苦痛。
面對人的欲望,三個愿望遠遠不夠。
面對人心的復雜,沖動的愛情往往會釀成一生的錯愛。
《三千年的思念》(也翻譯為:“三千年的渴望”)這部電影改編自A·S·拜厄斯的《夜鶯之淚》。
書中有五個故事,電影改編的是最后一個故事《瓶中精靈》。
原著中的女主人公名為姬莉安(電影中改編為艾麗西亞,不過后面的文章里,我還是用小說里的名字姬莉安稱呼她)。
姬莉安最大的困擾是她有陰陽眼。
陰陽眼觸發(fā)的條件是故事。讀故事,講故事都會看見不干凈的東西。
姬莉安讀的這些故事,大多是神話和傳說,很多是以真實事件魔改而成,雖然越傳越離譜,難免有夸張和謬誤,但是故事主人公的原型是真實存在于歷史之中的。
因此,姬莉安看到的不干凈的東西,有的是故事主人公的幽靈,有的是故事里的魔法生物,比如,精靈,妖精,小灰人等等。
電影里面女主演講的時候,那個頭頂尖帽子,身穿長袍的怪人,就是一個精靈。
后面的劇情里,精靈男主給女主講示巴女王的故事。這個長袍怪人就出現(xiàn)在示巴女王身邊。
所羅門王為示巴女王彈奏魯特琴的時候,女王身旁排排站的便是各方精靈。
精靈最愛湊熱鬧,可是他們不說自己是看熱鬧,他們說自己是見證者。
所羅門王和示巴女王,乃是當時的兩位人杰,他倆相親,必定惹來精靈們的見證(圍觀)。
那個長袍怪人就站在圍觀群眾里,還有女主下飛機的時候,搶她行李的小矮人,也在圍觀者中間。
這個小矮人在原著小說里是一位精靈幻化的老水手。
姬莉安參觀土耳其著名的考古博物館,這位精靈幻化成老水手,假裝是解說員為女主講故事。
精靈變的這個解說員還不是博物館雇傭的正經(jīng)解說員,屬于非法經(jīng)營的那種。
他就像你停車等紅燈時,跳出來非要給你洗車窗的老太太一樣。不算乞討,屬于賣藝。
精靈這么干,或許是出于調(diào)皮,或許是因為精靈也分三六九等,低等級的精靈法力不夠,所以不得不做些小生意,賺點兒小錢糊口。
圍觀群眾里還有一只蜘蛛,它藏在女王的寶座下面。非常隱蔽的一個鏡頭。
后面的劇情里,精靈男主解救愛上王子的女仆時,綁架女仆的一個殺手變成了這只蜘蛛。
蜘蛛也是一位精靈,它是易卜劣斯(Iblis)的追隨者。
易卜劣斯是伊斯蘭教里的魔王,有人說他是真主座下的天使,也有人說他是一個精靈。
易卜劣斯原本是侍奉真主的,后來則是因為不愿服從真主的命令,而遭到驅(qū)逐。
隨后易卜劣斯自立門戶,專門和真主做對。
在伊斯蘭教的傳說里,真主用光創(chuàng)造了天使,用無煙火創(chuàng)造了精靈,用泥土創(chuàng)造了人類。
正因為如此,電影里的精靈總說自己是火之子,總說女主是塵之子。
精靈們有的追隨真主,有的追隨易卜劣斯。
男主精靈是真主的追隨者,因此他不屑為了盡快脫身,而蠱惑人類盡快愿望。
至于那只蜘蛛,它是易卜劣斯的追隨者,因此他參與暗殺,還阻撓男主精靈救人。
這只蜘蛛,是電影的原創(chuàng)角色,原著小說里并沒有他。
《瓶中精靈》這篇小說其實是一篇土耳其游記,不過更像是旅游VLOG,而不是冒險家在神秘國度冒險的那種游記。
在尋常冒險故事里,身為主人公的冒險家,即便有個學者頭銜,學術(shù)背景也僅僅是為勇氣和力量錦上添花而已。
在冒險故事里,冒險家常常被命運捉弄,他們總能找到別人好幾輩子也找不到的財寶。
可是每次他們都和富有兩個字擦肩而過。財寶要么散給當?shù)氐母F苦土著,要么帶有某種詛咒,最終和反派一起被永久封印。
混得好的冒險家有聰明伶俐的搭檔,趁著觀眾不注意在口袋里塞上幾塊寶石,勉強能賺回本錢。
混得不好的,每次冒險都要搭進去一個搭檔,就和哈利波特里的黑魔法防御課教授一樣,一集換一個。
不過,幸運的是,冒險家的學者頭銜也不是白給的。
至少說明他是個聰明人。
每次看熱鬧的人嘲諷冒險家空手而歸,冒險家都能一笑置之。
因為他心里明白,旅途上的冒險經(jīng)歷才是他真正的財寶,勝過任何金銀珠寶。
可是姬莉安不是冒險家,而是一個純粹的學者。
說起勇氣,她能做得最勇敢的事就是坐飛機。
說到力量,她等到自己老到?jīng)]人會拖著她下場較量,才公開自己對網(wǎng)球賽的熱愛。
說到寶藏,姬莉安身為一位敘事學專家,各種各樣的故事就足以成為她的寶藏。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看到這部電影一直在講故事,女主開會講故事,精靈給女主講故事,女主也給精靈講故事。
女主想要的只是故事,她參加分享故事的學術(shù)會議,這些會議合法合規(guī),姬莉安去開會,不需要和土耳其對抗。
即便會議碰上天災人禍,大不了隨時取消。因此,姬莉安也沒必要為了得到故事和大自然抗爭。
參加學術(shù)會議的學者,都是收到主辦方的邀請,并且自愿前往參會。
因此,姬莉安更無需為了故事和他人對抗。
和世界以及土耳其對抗,這屬于個人外層面的沖突。
和他人對抗,這屬于個人層面的沖突。
我們都知道,沒有沖突就沒有故事,故事進展的動力就是沖突。
故事里的沖突一共只有三個層面,如今兩個層面里,大家都心平氣和,沖突是沒什么指望了。
沖突沒指望,改成電影也就沒什么希望了。
眼下,希望僅剩下主人公的內(nèi)心沖突這一個層面。然而,原著里的姬莉安是個聰明人。
聰明人指的不是智商高,而是什么都能想得明明白白的。
人們的內(nèi)心沖突,其實說的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因此,內(nèi)心沖突大部分源于庸人自擾。
而姬莉安是聰明人,什么都能想通,因此她內(nèi)心全無困擾,以至于到了無欲無求的地步。
旅行VLOG里面曬得恰巧是這趟旅途有多么的幸福,有多么的滿足。
喬治米勒如果打算讓這么一個全程曬幸福,幾乎毫無戲劇沖突的旅行VLOG變成一部故事片。他只能自己動手創(chuàng)造沖突。
可是他又不能從個人外沖突和個人沖突上下手,因為如果增加自然災害,那電影就成了災難片。
如果在土耳其捏造一場軍事沖突,那電影就成了戰(zhàn)爭片。
如果讓參會者中出現(xiàn)不法分子破壞故事大會,那電影就成了犯罪題材。
喬治米勒如果不想改變整個故事的基調(diào),那么就只能從女主的內(nèi)心沖突尋找突破口。
于是,電影里的女主才會拒絕許愿。
拒絕的理由是童話里許愿都沒有好下場。
原著中,姬莉安是無欲無求的,這是因為她想要的,幾乎都得到了。即便得不到的,可是她能看得透,更能想得開。
比如,姬莉安有陰陽眼,只要開始讀故事就看見不干凈的東西。
這件事從小便困擾她,并且每當她想告訴別人自己有陰陽眼的時候,她的舌頭和喉嚨就會不聽使喚無法發(fā)出聲音。
陰陽眼成了她獨享的秘密。在姬莉安看來,原本的困擾變成了特權(quán)。于是內(nèi)心沖突還沒來得及興風作浪,就被扼殺在襁褓之中。
原著里的姬莉安,屬于不會跟自己較勁的類型,她不僅從來沒有抗拒過許愿,更是她一上來就直接用掉了一個愿望。
她許愿讓自己衰老的身體恢復到自己最喜歡的樣子。
但是精靈提醒姬莉安,他確實可以讓人類的肉體恢復青春,但是這并不能延長姬莉安的壽命。
因為人類乃是塵之子,塵歸塵土歸土,這是受到超自然律法保護的事情,任何精靈都沒有膽量去干起死回生的事,也不敢延長人類的自然壽命。
這個自然壽命說的是自然死亡,說的是壽終正寢。
假如有個人遭遇意外,他許愿精靈救他的命,這不屬于延長自然壽命。因此,這樣的愿望精靈可以接單。
姬莉安認可精靈告知的注意事項之后,精靈按照她內(nèi)心的渴望,把她的身體恢復到了35歲。
也就是說,姬莉安的肉體從此將停留在35歲的狀態(tài),直到她陽壽耗盡。
她很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突然死去,可是表面上看起來什么問題都沒有。
小說里的姬莉安并不像電影里一樣是個禁欲的人。她面對欲望很想得開,她是個對欲望很坦蕩的人。
然而電影里的女主,卻像極了《祝你好運,里奧·格蘭德》里面的女教師。
明明都已經(jīng)付過費了,房間也開好了,活生生的服務送上門來,女教師卻不敢用了。
里奧格蘭德和瓶中精靈一樣,得變著法的讓客戶趕緊把服務享受了。
生意做完了,大家該干嘛還得干嘛去呢。
電影《三千年的思念》里面第一處明顯的槽點,便是女主的第一個愿望。
女主一直在抗拒許愿,抗拒的意志十分堅定。然而電影過半,女主前一秒還各種抹不開面子,下一秒就語出驚人,許了一個讓人臉紅心跳的愿望。這可不只是突兀那么簡單了,這是多少有點兒雷人了。
其實,原著里姬莉安和精靈在酒店房間共處一室的畫面,應該更像《祝你好運,里奧·格蘭德》里女教師和里奧·格蘭德共處一室的畫面。
原著中精靈的顏值和氣度更像年輕自信的里奧·格蘭德,而不是電影里面這位精靈,一副年老色衰精神頹喪的樣子。
姬莉安對精靈肉體的興趣,自始至終表達得都很坦率,精靈更是舉手投足之間盡顯魅惑卻不失體面。
當然精靈這個體面,換成我們普通人,早就害臊了,可人家是精靈。
精靈覺得自己的炫耀來源于自信,自信就是男人(男精靈)的體面。
至于炫耀的是什么,感興趣的朋友還是去啃原著吧,我這要是寫清楚了,各位八成就看不見這篇文章了。
反正精靈是想明白了,只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姬莉安見精靈一派泰然,弄得好像自己要是大驚小怪反而顯得不太體面了。
精靈為姬莉安講述示巴女王的故事。
對于姬莉安來說,示巴女王這樣的天之嬌女,姬莉安很難共情。
另外,因為姬莉安從未執(zhí)著于任何人,所以精靈對示巴女王的執(zhí)念,姬莉安也很難感同身受。
在姬莉安看來,示巴女王的故事僅僅是一場奇觀。
就像精靈們圍攏在示巴女王身旁,聆聽所羅門王演奏魯特琴一樣,只不過是看個熱鬧而已。精靈回家睡一覺,再醒過來,這倆國王都已經(jīng)變成出土文物了。
精靈和賽菲爾的故事就不一樣了,故事引起了姬莉安的共鳴。
姬莉安的婚姻一度成為捆綁她的枷鎖。
前夫的心分明已經(jīng)給了一個26歲的年輕女人。
如此一來,婚姻無論從法律上還是從道義上都成了囚困姬莉安的牢籠。
至于姬莉安的前夫,儼然是一只困獸,還和姬莉安鎖在了同一個籠子里面。
即便他倆從不互相傷害,但是身為聰明人的姬莉安,不得不每天看著一只愚蠢的類人猿,在那里跟籠子拼命。有時候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本身就是一種折磨。
終于有一天,前夫戰(zhàn)勝了自己僅剩的良知,和情婦私奔了。
當然,前夫身為一位英國男士,始終放不下紳士風度。
那時人們還沒有電子郵件。
前夫用傳真機發(fā)來一封夾雜自我辯解和告知分手決心的長信。
姬莉安饒有興致的欣賞過傳真機,這一人類科技的奇跡之后。
頓時感覺到自己如同沖出牢籠的鳥兒,那叫一個神清氣爽。
賽菲爾和姬莉安一樣,被困在一段半死不活的婚姻里。
區(qū)別在于,姬莉安是婚姻快要完蛋了,可是丈夫還歡蹦亂跳的。
而賽菲爾呢,她的情況是婚姻牢不可破,即便死神也無法斬斷這段婚姻??墒撬恼煞?,很明顯是蹦跶不了幾天了。
另外,賽菲爾和姬莉安的共同點還有,他們一樣渴求知識,他們都是學者,最關(guān)鍵的是,他們遇見了同一位精靈。
姬莉安對賽菲爾的感情因為認同而產(chǎn)生共情,因為共情而感同身受,因為感同身受卻醒悟她始終不是賽菲爾。
既然大家那么相像,賽菲爾有的,姬莉安卻從沒得到過。例如,精靈的愛,那種超越愛一位上古女王的愛。
于是乎,姬莉安對賽菲爾產(chǎn)生了羨慕之情,羨慕最終變成了嫉妒。
既然那么羨慕,而且眼下只需許個愿便唾手可得,那么又為何必猶豫呢。
之前姬莉安毫不猶豫便許下第一個愿望,現(xiàn)在更是各種感覺都水到渠成,姬莉安的第二個愿望,來的是自然而然。
電影的第二處槽點是喬治米勒對原著結(jié)尾的改變,電影里女主帶精靈回家之后的戀愛日常,被網(wǎng)友戲稱為催婚大片。
我們看到電影里有一個鏡頭,酒店房間被五彩云霧和閃爍星辰包裹,精靈懷抱女主定格于純白煙霧之中。
這個定格,傳達的便是原著中的一個理念。
原著作者和女主姬莉安,他們都對童話故事的結(jié)尾很感興趣。
童話故事經(jīng)典的結(jié)尾方式是這樣的,從此以后,他們過上了(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
童話故事總是于此處戛然而止,如同故事里的人物永恒定格于最美好的那一瞬間,就像童話書里精美的封底插畫一般。
因此電影也在精靈和女主沒羞沒臊的幸福瞬間定格了那么一下。
原著作者和喬治米勒,他們都試圖探討童話書的最后一頁里面,還會發(fā)生些什么故事。
打個不太恰當?shù)谋确?,就像我們蹲在廁所時,無奈發(fā)現(xiàn)紙手帕只剩下一張,不得不把它揭成好幾層用。
原作者續(xù)寫了一個尾聲,為的是讓定格在高潮的故事軟著陸,并且留下值得回味的余韻。
姬莉安受到塞西爾故事的誘惑,她和精靈的戀愛游戲就此開始。
姬莉安帶著精靈回到倫敦,但是故事并沒有過多糾纏兩個人的日常生活,也沒有涉及女主和鄰居老太太的鄰里糾紛。
倫敦的生活一句話帶過,既然姬莉安和精靈的戀愛故事始于一個故事,始于一場研討會,始于豪華酒店的房間。
那么這場戀愛游戲同樣終止于另一場研討會,終止于另一間豪華酒店的房間,終止于另一個故事的啟發(fā)。
姬莉安在遇到精靈之前,土耳其的學者們?yōu)榱吮M地主之誼,領(lǐng)著姬莉安游歷土耳其的名勝古跡。
正因為如此,我在開頭才說,原著小說更像是一則土耳其游記。學者們邊參觀邊講故事,講著講著小說的篇幅已經(jīng)過半,瓶中精靈遲遲沒有登場。
假如不是因為小說的標題是《瓶中精靈》我極有可能認為自己是看了假的原著。
學者們講著講著故事,就走到了一處名叫阿爾忒彌斯神殿的古跡,姬莉安恰巧站在兩位同樣名為蕾拉的教授之間。
眾人提醒姬莉安,在土耳其如果站在兩個同名的人之間,此時許下的愿望一定能成真。
電影里女主糾結(jié)許愿不會有好下場,便是出于原著此處。其實,姬莉安當時這么說,只是講個笑話逗大家開心。沒曾想,喬治米勒竟然當真了。
玩笑歸玩笑,姬莉安還是入鄉(xiāng)隨俗,許下了一個心愿。
她許愿明年秋天在多倫多舉辦的敘事學大會邀請她參加,并且希望往返機票都是商務艙,還希望酒店有游泳池。
姬莉安是個明白人,她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從不辜負任何可以實現(xiàn)愿望的機會。
姬莉安和精靈剛回到倫敦便收到了多倫多的邀請函。愿望在他們回家的路上早已悄悄實現(xiàn)了。而且愿望實現(xiàn)的速度比姬莉安想象的快得多。
會議不是明年秋天,而是今年秋天。商務艙機票和酒店泳池都安排得妥妥當當?shù)摹?/p>
因此,倫敦在故事里的作用僅僅是給姬莉安提供一個收郵件的場所,跟郵筒也差不了多少。
此后,故事直接來到多倫多的會議現(xiàn)場。
姬莉安講了一個捕魚人和許愿人猿的故事。
這也是一個和許愿有關(guān)的故事。
許愿故事里的主人公要么是愚者,許下了不嚴謹?shù)脑竿?,最終被愿望愚弄。要么許愿的人是一位智者,智者從不貪得無厭,許下的愿望更是無懈可擊。
智者的故事往往定格于主人公從此過上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
然而漁夫和人猿的故事,卻講述了后來發(fā)生的事情。
漁夫靠著一個又一個謹慎且克制的小愿望得到了不大不小的宅子,不多不少的仆人,不貴不賤的生意。
他還許愿得到一位不需要太漂亮但是足夠善良的妻子。
他生病了便許愿驅(qū)散病魔,煩惱便許愿忘卻煩惱。
漁夫的日子過得剛剛好,可是人猿卻一天天變小。
每次漁夫許下一個愿望,人猿就變小一些。
漁夫想許愿讓人猿恢復原狀,但害怕這愿望有不可預測的后果。
因此漁夫詢問人猿,如果他許愿讓人猿恢復原樣會怎樣。
但是人猿受到超自然律法的約束,不能據(jù)實以告。
漁夫苦惱此事卻不敢浪費人猿的法力讓他忘卻苦惱,結(jié)果夜晚難眠,便在家中游蕩。
漁夫悄悄來到人猿的房間,恰巧聽到人猿哭訴,它嘆息自己時日無多,終將縮小到為塵土。
漁夫是個善良的人,他推開房門許下了最后的愿望。
他許愿將隨后的愿望贈予人猿,讓它隨心所欲。
于是人猿憑空消失。
幸運的是,人猿替漁夫變出來的家當都還在,并沒有隨人猿一起消失。
姬莉安告訴聽眾,這個故事是一位在土耳其認識的朋友講給她的,這位朋友當然就是瓶中的精靈。
演講結(jié)束后,姬莉安回到酒店房間,她受到漁夫故事的啟發(fā),將第三個愿望贈予了精靈。
夜鶯之眼隨即融化,化身成滿地的玻璃珠,預示著所羅門王施加在精靈身上的封印,在歷經(jīng)三千年后終于得以解除。
讓人吃驚的是,喬治米勒不僅誤會了姬莉安解放精靈的意圖,還把自己的誤解拍成了電影后半段。
電影里面,精靈還真的差點兒變成一堆塵土。
可是精靈分明說過,塵歸塵土歸土,那是身為塵之子的人類才有的命運。
身為火之子的精靈,先不說是否能死,即便能死,也不會化為塵土。
也許喬治米勒認為,火之子熄滅了變成煤渣也合情合理??墒侨思一鹬邮菑臒o煙之火里誕生的,而不是從無煙煤里面誕生的。
女主為了喚醒變成沙雕的精靈,情急之下使用了第二個愿望。
隨后女主陷入自責,埋怨自己搞砸了第一個愿望。女主因為內(nèi)疚,用最后一個愿望解放了精靈。
這段改編,喬治米勒算是踩上了不解風情的地雷。
如何不解風情,這就要提到恐怖電影《男人》,該片由亞歷克斯·加蘭執(zhí)導。
電影里的女主和前夫鬧分手,前夫墜樓身亡,為的是讓女主自責。
直到電影結(jié)尾,前夫還是冤魂不散纏著女主,他跟在女主身后翻著花樣的自殘,只為了再和女主說一句,自己變成現(xiàn)在這樣,全都怪女主。
喬治米勒在電影結(jié)尾的做法和《男人》中前夫的做法是換湯不換料。
《男人》的前夫做鬼都要把屎盆子扣到女主的頭上。
女主面對前夫一再的刁難,給出的回答是一句輕描淡寫,“你說得都對”。
因為女主被驚嚇惡心了一整部電影,到結(jié)尾的時候女主已經(jīng)麻木了,徹底對前夫失去興趣了。
原著小說里的姬莉安,她收到前夫的分手信,信里面是數(shù)十頁的自我辯解。
姬莉安給前夫的回信內(nèi)容和《男人》女主給前夫的回答如出一轍。
“完全同意,行李打包待取,門會換鎖,祝好!”
喬治米勒幫女主和精靈選的這種分手方式,有點兒不討人喜歡。
姬莉安講的那個漁夫的故事里面,人猿雖然有魔法,但是它并非精靈。
人猿承認,即便沒有漁夫許愿,化為塵埃也是它的歸宿。漁夫許愿只是加快了這個過程。
人猿和人類一樣是塵土之子,遲早要死。而身為火之子的精靈擁有世界上的全部時間。
姬莉安只剩下一個愿望,她不能像漁夫一樣頻繁許愿。
年過五十的姬莉安,所剩壽命超不過百年。百年的時間對于精靈來說只不過是眨眼的功夫。
至于空氣中的電磁波,帶給精靈的困擾僅僅是不能全速飛行,就跟交通阻塞帶給人類的困擾是一樣的。
就算是人類遇到堵車,如果不是本身有基礎(chǔ)病的話,也不大可能被堵車氣得爆血管。
姬莉安并不是擔心精靈會消失,也不是為精靈的付出而感到內(nèi)疚。
姬莉安從漁夫的故事中得到啟發(fā),自己和人猿的命運一樣,遲早會塵歸塵土歸土。
姬莉安希望,她和精靈的故事見好就收,她不希望自己和精靈的故事以她腐朽為塵土結(jié)尾。
姬莉安和精靈的愛情可謂是好聚好散,再聚不難。
姬莉安許愿還給精靈自由之后,精靈沒有馬上消失不見。
精靈和姬莉安告別之后,也沒有一去不回頭。
姬莉安仍然奔波與世界各國的研討會之間。雖然時光流逝,可是她始終是35歲的模樣。
有時,姬莉安挑選了心儀的紀念品,卻被夸張的價格嚇退。
此時,精靈便會出現(xiàn)在她身后,買下那個天價的工藝品當做送給姬莉安的禮物。
精靈通常不會久留,但是每次離開時都許諾還會再相見。
不過,我們都心知肚明,火之子許給塵之子的承諾遲早會有食言的那一天。
因為人類乃是塵之子,終有一日,塵歸塵,土歸土。
(完)
文/逐年追影(逐年追影 一個研究電影的公眾號)
明年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預定,相比于主競賽的了無新意,這部花里胡哨的奇幻電影更符合我的審美。導演有沒有興趣拍一下《大師和瑪格麗特》?
前面的故事很精彩 剪輯也很漂亮 后面的愛情故事莫名很假 剪輯也很亂 甚至到了導演自己玩假結(jié)尾玩觀眾的程度。不過展現(xiàn)了敘述的力量:人類三千年的渴望就是故事和講述的渴望,愛事物就是要了解事物背后的故事,愛人就是要去閱讀一個和自己完全不同的生命,并且將自己敘述給他。
三千年的扯淡。失去原創(chuàng)力的喬治·米勒是可怕的,因為他可以用最美輪美奐的畫面包裝最平淡寡味的故事,就像喂你吃一塊精雕細琢的蠟。電影應該是關(guān)于講故事的魔力,然而這里的精靈就像一個缺少感情的話匣子。(假裝看不懂編劇之一是喬治·米勒的女兒,乃是澳洲賈淺淺么 -_-# )
Delicious! 視覺及韻味,人類對故事的渴望,對講述的迷戀也被故事化。歸根結(jié)底,人類到底尋求什么呢,愛欲、知識還是生命與時間本身?故事是分享、復述與重現(xiàn),是欲望的載體和最終獲得永生的唯一方法。最后的最后,一切故事的終點依然匯總于愛,自由、給予和犧牲。愛是最高信仰。
一個還挺好看的童話故事。只是我看Tilda,總覺得她有種超越性別的美,因此不是很容易在她身上看到對愛的渴望。以及,隨便看個電影還把麥克斯韋方程組看出來了,死去的電磁場突然攻擊我。
這是什么奇怪有效的化學反應…終極imaginary friend,太暖了。
尷尬的東方凝視,太多不必要的堆砌,女主性格刻板印象戀愛觀莫名其妙。Tilda Swinton可不可以不要再演這種有異國情懷但性格又不飽滿的知識分子了啊
硬核的喬治·米勒帶來了他溫柔詩意敘事學剖析,《三千年的思念》在《阿拉丁》和《一千零一夜》骨架上,長出血肉豐滿的異想奇幻之軀。電影講述了一個浪漫瑰麗的史詩:蒂爾達·斯溫頓飾演一位看似無欲無求、實則充滿奇思妙想的學者Alithea,她無意中釋放了被囚禁于瓶中的精靈,卻苦苦許不出三個心底的愿望來解開精靈的詛咒。在她聽完了精靈三千年的經(jīng)歷之后,她深深迷戀上了這位講故事的人,她許愿懇求精靈愛上她,化解她內(nèi)心的孤獨…時空輪回的流轉(zhuǎn)被喬治·米勒處理得精致又繽紛,傳統(tǒng)的神話/童話結(jié)構(gòu)托起了一個關(guān)于當代生活和愛情觀的寓言。仙姑的表演再一次令人稱絕,服裝套套高級美麗,且她略帶nerdy氣質(zhì)的實在太可愛迷人——愛上精靈或者被精靈愛上,還有誰能比她更適合這樣的劇情呢?
What in the world… 我與神燈精靈的365日?向精靈許愿獲得知識,結(jié)果精靈變出一堆書讓人家讀??太好笑了,土鱉??
還是有點失望的 以為是奇幻腦洞片 看到最后發(fā)現(xiàn)是個沒有鋪墊的愛情故事... 前半段三個故事講的尚可 但這憋著的一口氣在女主許下第一個愿望后急轉(zhuǎn)而下 三千年的孤獨之后異常生硬的情緒轉(zhuǎn)折 讓人來不及帶入 后面發(fā)生的一切又是那么輕飄飄 演員導演劇本的三重水土不服
確實是小眾片,喜歡的就很喜歡,不喜歡的就不喜歡,因為get到的點完全不一樣……太共鳴了而哭了兩次
女人最深之欲是什么……充滿了強烈精神式男性凝視結(jié)尾。前百分之七十都是很棒的,可惜,太可惜……主體/客體,觀者/被觀者,作者/人物,等等這些都還是有意思的~愛欲讓一切落了下成,流俗無限………又或者精靈之愛凡胎體會不了?
差一點就喜歡了??吹饺谓?jīng)歷都講完的時候差一點感慨“三千年的等待其實是女人的等待”,結(jié)果最后結(jié)局太弱了。對我來說,很抱歉這兩個人并沒有讓我覺得靠聽故事就能全身心愛上對方
前半段還蠻好看的,但是后半截簡直讓我懷疑是我媽串通喬治米勒拍出來的催婚大片==
游蕩在刻板的異性戀愛情中的刻板性別角色。。。對孤獨和愛的描繪淺到蜻蜓點水。最喜歡的一段反而是Tilda makes a wish: 我想要你對示巴女王的那種愛——I want that. 是的,也許我們最終的欲望不是“愛”,而是不費任何猜測,努力,痛苦就能迅速降臨,并且被精靈的誓言保證的愛。博學者和精靈也不能免俗啊,這無聊的人生。
一部眼睛完全派不上用場的電影。建議全程閉目觀看,去想象和精靈做愛的感覺。
3.5 前期敘述故事的場景非常好看,服化道做得很好,但是沒想到最后是以不知情從何起的愛情故事結(jié)尾……劇情的處理上真是讓人感覺有些突兀
最后的節(jié)奏處理問題很大,有很多假結(jié)尾,此外都很棒。女主角色特別像我本科老師,一個研究荷馬的敘事學家,一個改變了我一生的老太太。所以看了十分鐘就下意識對影片有了好感。
只看了一遍,沒辦法講清楚,只講很淺顯的一些看法吧:很多很明顯的隱喻。開頭就講,神話和故事,有跡可循。其實講的是現(xiàn)實中女人三千年來的希冀與自我、欲望、情愛,等等。還有女人的地位。精靈講的故事,也有階段性:女人三千年來,地位從女王(所羅門王的歌唱是代表“花言巧語”吧,床上兩人體位的變化后,精靈就被封印了),到只知情愛的愚昧女奴隸,(還有一閃而過的大馬士革城市總督的肥胖妃子),到蒙昧小妾,到現(xiàn)代社會的所謂獨立女性。還有大量對話里的隱喻。可能要多看幾遍才能看明白這部電影。一開始女主講過的小時候幻想中的小男孩,我覺得是在隱喻精靈也是幻想中的。第二段故事里波斯后宮里,兩個王子不同“功能”也有隱喻。暫時先這些了。
#Cannes2022 比我預期好太多了,怎么可以這么悲傷、孤獨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