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細(xì)心才能發(fā)掘的寶庫《CAROL》
<圖片12>
「Carol就像她身上的秘密,擴散到整座房子里;也像一道光,只有她才看得見,別人都看不見?!?
——《鹽的代價》
一直想為這部電影寫些感想,因為它留給我的余韻實在太長,我很少在短時間內(nèi)把一部電影看兩遍,而Carol就是這樣的電影,在細(xì)節(jié)上充滿驚喜,第一次看并不一定能察覺的,第二次或許就能挖掘出來。這部片子沒有太多的對白跟劇情,節(jié)奏緩慢,全片著重在兩位主角的神韻交流和肢體動作上,運用了大量的電影語言等待觀眾發(fā)現(xiàn)。以及,如果更細(xì)心觀察的話,你會看見這部描繪1950年代的電影里處處是導(dǎo)演的巧思,每一幀畫面、配樂、鏡頭、服飾、擺設(shè)都有意涵,節(jié)奏控制在兩個小時以內(nèi),并沒有哪一分哪一秒被浪費掉。
在電影一開場畫面還未出來之時,可以清楚聽到火車駛過軌道的聲音,交通工具在Carol里有其特殊意義,例如火車象征追尋「自由」,Theres和Carol第一次見面,Theses就表示自己喜愛火車,不愛娃娃,而娃娃有另一層意涵,對女性的物化以及任人擺布。而火車也意味著兜轉(zhuǎn)了一圈必然回歸原點,所以影片首尾呼應(yīng)。第二種交通工具是計程車,當(dāng)Carol坐在計程車上時,隔著車窗望著過馬路的Theres離自己越來越遠(yuǎn),以及Therese在離開茶敘之后,看到相似Carol的婦人而觸景生情,計程車是「錯過」的象征。第三種交通工具真正串連起兩個人,就是Carol開的小客車,兩人的一趟公路之旅從紐約州(紐澤西)開到愛荷華州(滑鐵盧)將近1600公里,小客車在此處就是「親密」的象征,這個空間既私密又無旁人,給予兩人極大的安全感,因此劇中許多重要的情緒表達(dá)都在車上發(fā)生,例如經(jīng)過林肯隧道時,Theres難掩深情、近乎癡漢的望著Carol,照原著小說的描寫Theres幾乎是「恨不得隧道崩塌,讓兩人死在一起」,又例如Carol跟Harge爭執(zhí)完后載Theres去車站,車上的兩人幾乎快要崩潰,之后像是Carol感傷的想起女兒然后為一旁熟睡的Theres蓋被,Theres在車上大口吃蘋果、天氣轉(zhuǎn)暖時Theres幫正在開車的Carol脫下大衣,以及滑鐵盧事件之后,Theres在車上內(nèi)疚的大哭,都可以顯現(xiàn)出小客車空間的重要性。
電影雖然沒有太多對白,但是充分運用了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用癡漢Theres的觀點來說就是:Carol好美、Carol的聲音好好聽、Carol碰的我渾身酥麻、Carol的香水好香、跟Carol在一起時我胃口很好。這是多么細(xì)膩的描寫,愛一個人就是全神貫注,仿佛所有的感官都為他而生,因此當(dāng)某些人說這部電影美的太不真實時,我并不同意這樣的看法,因為陷在愛情中的人眼里的一切就是那么美,這樣反到真實。劇中也大量運用鏡子、玻璃、車窗來呈現(xiàn)人物畫面,這些當(dāng)然都是有意義的,例如鏡子反映內(nèi)心,玻璃象征迷茫,從車窗望去的人影則是可望不可得。
![]()
Carol小說封面向Edward Hopper致敬
電影主要配樂Opening傳達(dá)給我的感覺是清冷、寂寥、干凈、純粹,有點像是Edward Hopper畫作的音樂版,也許因為故事主線發(fā)生在圣誕節(jié)前后,同時有一種冰雪待融的味道和隱隱約約的憂傷、無奈,就像兩位主角的感情,是那樣克制又壓抑,但音樂最末出現(xiàn)轉(zhuǎn)折似的放緩,像是留下希望的伏筆,導(dǎo)演在劇情上也是類似的處理手法,平淡底下藏著波濤洶涌,只有兩位主角和觀眾才知會。而正當(dāng)你以為壓抑到極限會來一場大爆發(fā)的時候,感情來的卻是那么不溫不火,不狗血也不無趣,導(dǎo)演抓到了一個很好的情緒平衡點,而兩位演員的表現(xiàn)更是讓人贊嘆,這樣的片子如果沒有高超的演技和默契是無法駕馭的,所以后來的床戲是那么的自然又令人感動吧。
說到第一場床戲,那是整個電影院最安靜的時候,沒有交談、沒有咳嗽、沒有吃食的聲響,所有人靜謐的像宇宙,我甚至能感受到后排的人在屏氣凝神,不愿意錯過任何一個影格,因為Carol和Theres兩人之間的情欲交流實在太美,大概是我看過最美的床戲,這里又要夸贊Todd Haynes一番,幸好他沒有直男式的審美,許多傳統(tǒng)導(dǎo)演的床戲往往拍的情色甚至猥褻,但Carol完全不會給我這種感覺,我所看見的只是愛情。
有些人會說換成異性戀這不過就是個尋常故事,對,但這部電影本來就不是在描繪傳統(tǒng)異性戀的愛情(我亦不會把Carol歸類為同性之愛,它就是因愛而愛),如果Carol換成中年男性在解褲腰帶,估計Therese就要變成龍紋身的女孩了,而那搭在Theres肩上的纖細(xì)雙手也變成了咸豬手,你看觀眾會不會殺了導(dǎo)演。
第二場床戲是悲傷的,是離別前的預(yù)告,不過其實這場戲是Cate跟Rooney的第一場對手戲,導(dǎo)演表示目的是讓兩個演員破冰,及早培養(yǎng)默契,所以可以看見這場床戲的Rooney滿臉通紅到耳根,第一次跟偶像演戲就是熱吻(13歲起的偶像),還真是難為Rooney了。
做為Therese女神的Carol由Cate來飾演真的再適合不過,我無法想像第二人選,任何的角色到到Cate手上都是行云流水,演魔比魔更魔,演仙比仙還仙,從伊莉沙白到精靈女王都是無法超越的經(jīng)典,他不只能演攻,在《丑聞筆記》里也演過柔弱的守。話說Cate和Todd第一次合作就是飾演Bob Dylan,他是六位Bob Dylan扮演者中唯一的女性,卻是最像Bob Dylan的一位,Cate的成功便是沒有一個他所扮演的角色會讓人想起那是Cate Blanchett,而這正是許多演員做不到的,讓所飾演的角色真正獨立存在。
<圖片14>
不過給我更多驚奇的是Rooney,在這部電影之前我完全不知道他是誰,那個讓他一炮而紅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龍紋身的女孩》,我是在看完Carol后才接著看,簡直不敢相信兩個巨大反差的角色是同一人,從甜美可人轉(zhuǎn)向反社會黑暗人格難度已經(jīng)夠高,飾演過Lisbeth Salander后還能飾演回純真的Therese更是不可思議。劇中Carol對Therese的形容我倒是覺得很符合Rooney本身的氣質(zhì):「奇怪的女孩,像是天外來客/猶在天外」(What a strange girl you are, flung out of space.)。
Therese跟Carol若要說共通點,那就是都有神秘感,但Carol的神秘是一種歷練和歲月久經(jīng)的智慧,Carol到哪都會是全場焦點,他也能輕松的駕馭周遭,他的神秘感是擁有看穿一切的能力,而旁人卻猜不透他;但Therese的神秘感卻是先天的自外于人,他不在意周遭的看法,他的神秘感也包含了對自己的不了解,而他無意解開,就像他無意了解周遭,劇中跨年夜的告白很能說明這個跡象:「我總是獨自一個人,在人群中」。
![]()
演員Rooney Mara本身就帶有自外于人群的氣質(zhì)
關(guān)于神秘感這個部分,其實把Therese跟Carol換成Rooney跟Cate也一樣說得通,這是我看完Carol的幾個訪談后的感想。演員跟所飾演的角色性格往往是有差距的,但演員賦予角色的氣質(zhì)卻多半是自身擁有的,說到其中一個訪談里Cate對Rooney有如下的描述,我覺得很是精準(zhǔn):「許多人嘗試形容Rooney獨有的特質(zhì),不外乎說是神秘,我的確明白他們的意思,在Rooney安靜的外表下,藏著靜水流深的智慧,但他實際上的工作方式、他的優(yōu)雅,以及他作為一名演員所做出的選擇,又讓他有一種相當(dāng)純粹的澄澈,你們會說澄澈和神秘是奇怪的組合,但就是這樣」。
Rooney的個人特點是能讓兩種看似矛盾的特質(zhì)同時存在(清澈又神秘,時尚又古典),他所飾演的Theres雖然因為純真無辜而被戲稱為小白兔,但在Carol跟丈夫Harge爭執(zhí)的那場戲里,我好像看見了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的影子,Theres這個表情仿佛在說「我愿意幫Carol『處理』掉Harge」,如果劇情真照那樣發(fā)展也挺Highsmith式的(笑)。 Therese這個角色本身就是作者Highsmith的化身,Highsmith可是懸疑犯罪小說見長的,他怎么可能真的那么無邪。再提到有趣的一點,編劇Phyllis Nagy是Highsmith的忘年之交,他表示在片場暗暗觀察Rooney時,Rooney的許多動作和氣質(zhì)令他想起了Highsmith。
<圖片3>
<圖片4>
外顯上Carol強勢而Therese柔弱,但不安全感其實都是由Carol承擔(dān),相反地,Therese反而有一種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 Carol要面對親情和愛情的艱難選擇,甚至為此吃上官司,還必須看心理醫(yī)生來矯正性向(挺感謝電影把這一部分淡化);而Therese的困擾則是無關(guān)社會壓力,只是他個人對于這段感情的疑惑,他面對女神時的不自信和不確定,他的世界里只有Carol,但Carol的世界里卻不只是Therese。所以Abby這個最重要的配角就是凸顯Carol和Therese的距離,Carol從來只找Abby求助,更加顯現(xiàn)Therese在他心中只是個未經(jīng)世事的小孩,Therese太年輕也正是造成他們關(guān)系脆弱、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Therese雖然想擺脫被照顧者的角色,卻力不從心,唯一成功的一次保護(hù)是發(fā)現(xiàn)Carol帶槍后,兩人從兩間房變一間房;兩張床變一張床。
所以后來的分手橋段是如此的必要,這正是讓Therese加速成長的關(guān)鍵,Therese曾說:「我從來不懂得拒絕,我又怎么能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其實Therese到是挺會拒絕的,拒絕了男友的歐洲旅行邀約、拒絕了男友的求婚、拒絕了好友Danny的吻,唯獨對Carol的要求無法拒絕,他心甘情愿成為Carol的獵物,但也造成兩人無法成為互相扶持的伴侶,Therese在公路旅行中似乎也感受到這一點而為之困擾,Carol一直擔(dān)任司機(照顧者、引領(lǐng)者)便是兩人關(guān)系不平等的隱喻。 Therese太像是Carol的第二個女兒,而Carol如果被迫在兩個女兒之間二選一,那Therese肯定輸給Rindy。回想起Therese在Carol家時,明明身為客人卻幫忙準(zhǔn)備茶點,除了凸顯兩人的階級差異之外,應(yīng)該也有這樣一份含義。
第二晚的纏綿之后,Therese在疲憊中醒來,已不見愛人的存在,趕忙來收拾爛攤子的是Abby,Therese從床上起身而坐,棉被緊掩著一絲不掛的身體,此時的神色盡是被始亂終棄的難堪(Carol你這個渣男)。跟Abby一起吃早餐,但Theres平時的好胃口(欲望)已然隨著Carol的消失而消失,此處再給Rooney神一樣的演技一個贊嘆,只有幾句臺詞,眼神卻道盡了所有委屈跟憔悴。這應(yīng)該是劇中Therese最痛苦的時候,但就和整場戲一樣,人物的情緒表現(xiàn)依舊收斂,我原本以為Todd是借此表現(xiàn)50年代的低調(diào)與壓抑,但后來想想不只是如此,許多導(dǎo)演在處理女性角色的情緒時,往往落入父權(quán)刻板印象,把女性描繪的歇斯底里,而Todd想展現(xiàn)的女性是堅毅、優(yōu)雅又理性的,在遭逢打擊時特別如是。對照本劇的男性角色,除了Danny之外,不外乎是蠻橫(Harge)、魯莽(Jack)、愚蠢(Richard)甚至猥瑣的(私家偵探)。
<圖片8>
無論如何,那只被愛人甩了的兔子開始有所轉(zhuǎn)變,換了工作,如愿朝興趣發(fā)展、離開男友,不再遷就、經(jīng)濟條件改善,擺脫學(xué)生造型,在社會條件上開始像個「大人」 。同一個時間點,Carol在前往律師與前夫會面的路上,透過計程車的車窗望見了許久不見的Therese,眼里盡是渴望的Carol再也不能假裝不在意,他開始明白自己始終要的是什么,所以后來與前夫會面時,他終于愿意對女兒放手,表示自己快樂,女兒才可能快樂,這一段的Carol既脆弱又堅強的讓人心疼。這里甚至在眾人面前做了出柜宣言:「我不否定錄音帶里的內(nèi)容」、「我不會否認(rèn)這段感情」,對于前夫更是歉疚的表示:沒能給你幸福我很抱歉,但我希望你幸福,而我也想光明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于是有了后來的茶敘,Carol依舊是晚到那一位,但Therese已不是開頭那個殷切的望著窗外尋找Carol身影的單純女孩,他帶著戒備,已不甘于做為獵物。 Therese這時的扮相實在是太像Audrey Hepburn,有點好奇造型師當(dāng)時在想什么,但我想說干的好,賞心悅目之外,也顯現(xiàn)了Rooney的可塑性之高。雖說演員終究是他們自己,但Rooney跟Audrey Hepburn卻有幾分相似,這讓我想起另一位演技派Natalie Portman,也常被喻為Hepburn,如果說Natalie是知性與平易近人的Hepburn,那么Rooney就是神秘與空靈的Hepburn。
<圖片9>
在壓抑、束縛的50年代,公共場所抽煙反而顯得自由,電影中的抽煙場景多不勝數(shù),香煙在此處有一種女性情欲自主的味道,電影里的男性角色都沒有抽煙的鏡頭。因此當(dāng)Carol和Therese再度見面之時,就像他們第一次吃飯,Carol又一次詢問是否抽煙,只是這一次Therese斷然拒絕,除了表示自己已學(xué)會說不,在兩人的關(guān)系之中不再處于下風(fēng)之外,同時也暗示Therese做出了違心之論,所以接著面對Carol的同居邀約,Therese又做出了一個No,Carol受到不小的打擊,難掩失望,但畢竟自己拋棄Therese在先,Therese的拒絕也是合情合理。 Carol又一次示軟,表示自己九點在某地還有晚餐,問Therese愿不愿意來,Therese沉默已示,Carol終于忍不住放了大絕,深情的說出了那三個字:I love you。
然而冒失鬼Jack的出現(xiàn)打斷了Therese做出回應(yīng)的可能,此處又接回電影開頭,一切就像Carol信中所說Everything comes full circle. 現(xiàn)在觀眾知道一開場時,那看似平凡的聚餐對兩人是何等重要、底下藏著多少情緒了,Jack一句簡單的問候,就把兩人脆弱的愛情打回原點,真是千古罪人。再給導(dǎo)演一個贊,能夠把平凡的事物拍的不平凡,需要深厚的功力和超出常人的細(xì)心,而這向來不是習(xí)慣快餐的好萊塢電影風(fēng)格,但正是因為這樣的平凡,才更貼近你我的生活日常,我們都可能成為Carol或Therese,我們都是大時代里的小人物,主角們要面對的課題我們或也有一天需要面對。
Jack的介入迫使Carol及早離場,留下一句別有意味的:「你倆玩的愉快」,此時的特寫全都留給Therese一人,Therese的心思還停留在Carol的深情告白里,而全戲最經(jīng)典的觸碰跟眼神在這里出現(xiàn),Carol的手搭上Therese的肩,接著輕輕一按,Therese情不自禁的閉上雙眼,這短短的幾秒,整個世界在他的內(nèi)心翻轉(zhuǎn)不已,直到Carol離去之后,他才懊悔的開始尋找愛人身影。 Rooney高超的演技讓無聲勝有聲,所有的掙扎與深情全在眼神里,做為觀眾的我的心情也很自然的隨著Therese起伏和糾結(jié)。
Therese離開飯店后并沒有馬上去找Carol,朦朧的車窗再次暗示了角色內(nèi)心的迷惘,像是為了確認(rèn)剛才不是被一時的迷戀沖昏頭,Therese前往了朋友舉辦的派對,卻只感覺到自己的格格不入,拒絕了新的追求者后,躲進(jìn)廁所抽煙的他意識到了自己要的是Carol,于是離開派對,在夜色下招了車便前往Carol所在的餐廳,火車的聲音再度出現(xiàn),仿佛Therese進(jìn)行了一場冒險,旅程結(jié)束,火車將Therese帶回Carol身邊,成為一個圓。不顧柜臺領(lǐng)班的要求,Therese徑自走進(jìn)餐廳尋人,呼應(yīng)兩人初識的百貨也是在人群中,不同的是這一次Therese學(xué)會了主動追尋,心愛的Carol終于現(xiàn)身在人群里,依舊優(yōu)雅美麗,配樂響起,兩人旁若無人的凝望著彼此。
你以為自己像座火山,急于安放熾熱的情感,但你的愛人擁有平撫一座火山的能力,所以此刻你前所未有的平靜。
配樂戛然而止,留下一個完美的逗點。
<圖片7>
2 ) 同性愛情,或只是愛情
兩周前在紐約電影節(jié)看的這部片子,當(dāng)時看完趁導(dǎo)演和主演還沒走出來問答的空當(dāng)兒,上豆瓣打了五星。雖然剛看完感覺片子并沒有像預(yù)期中的那樣成為一部“了不起的杰作”,但有托德海因斯的穩(wěn)定發(fā)揮,從故事完整性,節(jié)奏的把控,畫面的精美程度,演員表演等各個方面來看,都是一部完成度極高,幾乎挑不出毛病來的作品。
然而剛看完以后那種壓抑又興奮,摻雜著感動的情緒并沒有持續(xù)太久,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失落感,失落的是這樣一部令人期待的題材和電影,仍走不出以往同性愛情電影中話題與共鳴之間無法平衡的怪圈:如果不是因為同性,她們的愛情故事未免流于俗套,而過分強調(diào)同性,又削弱了主角之間感情的純粹與真誠。也許在這類影片中尋找“深刻的社會屬性”本身就是一種過度詮釋,但不可否認(rèn)的是,類似的同性題材在近些年的電影節(jié)當(dāng)中可謂賺足了眼球。一方面利用同性題材的敏感性先入為主的抬高立意,一方面卻對同性戀在社會中所受到的阻力避而不談,這絕不是創(chuàng)作者的本意。說到底,可能因為敏感的并不是同性題材,而是我們觀眾自己。
故事背景在托德·海因斯擅長的五六十年代,低飽和的紅綠色調(diào),大蕭條后的紐約街頭,圣誕之前的寒冷天氣,無一不營造了一種絕望的氛圍,仿佛在這種絕望之中任何人與任何人相愛都是順理成章。片頭使用倒敘,先插補了一段結(jié)尾時兩人分手又重逢的感情戲,加以鋪墊,一邊釣足了觀眾的胃口,一邊在結(jié)構(gòu)上彌補了兩個人相愛時的前戲不足。特芮絲先于卡羅爾出場,交代了她商店營業(yè)員的職業(yè)和圣誕節(jié)前夕的時間背景,然后就是主角卡羅爾出場了,一個不知道該給自己的孩子買什么禮物的貴婦。這一段的可貴之處在于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同性題材中必須“一攻一受”的思維模式,雖然卡羅爾穿著奢華的貂皮大衣,而特芮絲只是個營業(yè)員,但此時需要幫助的是前者。她試圖在商店里點煙而被制止的尷尬,不知道買什么禮物給孩子時的手足無措,無疑使她在這時處于相對的弱勢,即使從她的眼神中我們感到,這有可能是她把妹的一種慣用手段。短暫的相識使得主動權(quán)來到了特芮絲手中,似乎在這場游戲中她不是卡羅爾的獵物,而是一個她想接近卻又不敢試探的對象。那對遺留在柜臺上的手套到底是卡羅爾的誘餌,還是特芮絲主動出擊的獵槍,都是值得玩味的小細(xì)節(jié)。
雖然倆人好得很快,但勝在點滴入微,從家宴到送相機,從旅行到上床,水到渠成。丈夫(前夫)作為兩人愛情的主要破壞者可能是一些人認(rèn)為影片不夠激進(jìn)的原因之一,因為這個角色主要是一個受害者的形象,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可憐的人。但正是這種不左不右的態(tài)度使得這部片子沒有過分強調(diào)性別意識和同性戀在社會輿論中的地位,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兩人的感情本身上,這種處理方式比同樣題材尖銳的《遠(yuǎn)離天堂》顯得還要高明一些。試想一下,如果一開始就在兩人親密出游時補一些男人們議論紛紛的鏡頭,或者借男人之口對特芮絲的冷淡加以點評,那么無疑把對兩性意識形態(tài)的描寫提上去了,但品位一下就low了,變成了另一種自以為是的“政治正確癌”,不好。但正是這種在兩性題材上非??酥频陌芽兀沟糜捌母叱憋@得不夠刺激和煽動(當(dāng)然,如果把床戲當(dāng)做高潮的話那就夠了)。丈夫雇傭的私家偵探錄下了兩人的性愛音頻,這本是一樁現(xiàn)在看來都非常嚴(yán)重的侵犯,但這么做的目的不是扳倒卡羅爾的社會地位,毀掉她的人生前途,而是為了在離婚訴訟中搶奪孩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雖然同樣作為一個母親我非常理解喪失撫養(yǎng)權(quán)對這個角色的意義,但是放到通篇中看,僅僅把離婚訴訟作為戲劇沖突中最大的“障礙”使得這一段的情緒爆發(fā)顯得有些張力不足。
判斷同性之愛在主題中是否重要的一個簡單方法就是問一個問題:如果把特芮絲的角色換成男性,那個故事成立嗎?答案是不僅成立,而且異常合理。但故事就變成了一樁我們熟悉的婚外情始末,一則單純的愛情小品。
另外補充就是卡羅爾的閨蜜這個角色,前史過多,交代不清,作為情節(jié)的潤滑劑很好使,臺詞幫助鏡頭豐滿了卡羅爾這個人物,但是過于分散注意力,我覺得反而是刪掉比較好。
開頭和結(jié)尾的重逢段落是我非常喜歡的,文學(xué)性很強,凱特和魯尼表演也是教科書般的走心,與這一段相似的是《相見恨晚》中的車站離別,不知海因斯是否有致敬的意思。同樣是千言萬語化作幾句寒暄,同樣是一個聒噪的第三者打破氣氛,經(jīng)過前面的鋪墊,最后臨別時肩頭的一按,力量比一個吻還要重。結(jié)尾時特芮絲尋找卡羅爾的段落是一個比較好的情緒出口,避免了被打斷的對話而帶來的不安感,“眾里尋她千百度”,最后找到了,啪,停。干凈利落,不說廢話。
最后總結(jié)就是,我個人認(rèn)為,整部影片的敘事鏡頭表演都拿捏得恰到好處,簡潔,克制,不留余地,也沒有在題材上故弄玄虛,自命不凡,但是“同性”作為主題的核心基本沒有體現(xiàn)出來,是一部比較純粹的愛情電影。
3 ) FLUNG OUT OF SPACE 紀(jì)念我的瘋狂。
在參加了一場Carol的映后discussion后,為了這半個多月來看的七次Carol,決定寫一遍長篇的分析來紀(jì)念我的瘋狂。
從十一月二十七號Carol在英國直接進(jìn)入全面院線上映以來,在Curzon看了第一場以后就一直像著了魔一樣的在謝菲爾德每一家上這部電影的電影院都看了, 當(dāng)然也跟我確實是辦了很多家會員卡所以很便宜有關(guān)啦。 觀影效果最好還是Curzon,銀幕大廳小,設(shè)備新顏色正,相比起來Cineworld的顏色有點灰,我不覺得那個是Todd想要的效果。Anyway, 總的來說就是會從電影的劇情,人物關(guān)系,攝影,剪輯,音效/音樂,主創(chuàng)采訪來記錄一下Carol這樣一部注定成為經(jīng)典的電影。
人物關(guān)系
Carol 和Harge
Harge第一次出場是在郵局送信的同時, 注意到他從不自己開車,都是司機接送, 下車時說了一句, Won’t take too long. 可以感覺到這個人是一個很有自信的人, 好像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Carol看到Harge第一反應(yīng)是, 你來早了。到后面Harge不按說好的把Rindy提前接走也是,顯然這些事經(jīng)常發(fā)生讓Carol很不爽。最能表明Carol對Harge的態(tài)度的一句話在Harge讓Carol和他一起去參加Jeanette的party時用的是someone’s wife, Carol馬上糾正說,是Jeanette. 就這一句話就能說明為什么Carol和Harge要離婚。所有兩人出現(xiàn)在一起的場景,Harge對Carol說話永遠(yuǎn)都是,I don’t like you干什么干什么,I would like you to 干什么干什么, 其次就是他提出的大多數(shù)要求都是Mother’s idea. 那么Caro對Harge 到底愛不愛呢?書里Carol是這么說的, 到了那個年紀(jì),好像該結(jié)婚了。電影里也對Therese說她用的香水是Harge結(jié)婚之前送的,之后就都一直用這款了。 所以,在某一刻至少結(jié)婚時, Carol肯定是愛過Harge的, 至少很喜歡他,覺得能和他生活, 但事實證明是Carol Handle 不了這種only be someone’s wife的感覺。不過這也是那個年代的男人對待女人的一種方式, Carol很不喜歡, Jeanette說她丈夫不喜歡她抽煙, Carol的回答是,“So? you like it.” 另外不可否認(rèn)的是,Harge對Carol的愛,包括要把Rindy從Carol身邊帶走都是帶著讓Carol打消離婚的念頭的,這個人控制欲太強,家里的管家肯定經(jīng)常給他打小報告說Carol又和Abby在一起了,他是能感覺到的, 但是就像他對Abby說,“I love her” 。Abby的回答: “ I can’t help you with that.” Harge當(dāng)然愛Carol了,誰能不愛,只是你愛不起。
Carol 和Abby
書里Abby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Carol的房間, 是以照片的形式, 足見Abby對Carol有多重要, 書里是她們倆從4歲就認(rèn)識了, 電影里改成了10歲。電影里第一次出現(xiàn)是Harge說Carol總和Abby在一起, Abby是倆人離婚的原因之一,Carol對Abby的依賴是就算取消了和她的約會也還是要她開車送她去和Harge一起參加party,足見兩人有多好。顯然兩個人還是愛著對方,Abby雖然說Then it changed, it changes。 Abby還是對Carol最重要的人, 就算是遇到Therese以后也仍然是。
Therese 和 Richard
Richard其實和Harge很像,他覺得自己很愛Therese, 想娶她,但就是有一種我他媽都讓你嫁給我了,你居然不感動? Therese對Richard不管是在書里還是在電影里都是沒有愛的,不愛他,但不討厭他,覺得Richard對她的好讓她壓力很大,很煩他,但是又不知道到底要怎么辦。尤其是討論Love的那一段,對Richard說愛她的反應(yīng),是厭惡和不解,那里麻辣真的是演得很好,歸功于天生一張嫌棄臉。Never in love, until you. 挺能讓人感動的話, 但Therese聽著就是不爽。書里是Therese和Richard上過兩次床,但都不是很愉悅,電影里是表示沒有過,either way,Therese 對Richard的感情僅限于不討厭,但大部分時候很煩他。如果沒有Carol的出現(xiàn),或者Therese是個宇直,那也不會和Richard走下去,可能和Dannie的可能性都能更多。簡單的說,不愛你,你做什么都是錯的。
Therese 和 Dannie, Phil
Therese喜歡這兩個人一定比Richard多,和這兩個人相處不讓她有那么大的壓力, 首先,和Phil, Phil幫她修相機,給她推薦工作,speak highly of her,但是都是出于朋友情誼。然后和Dannie, Dannie在電影里出場的幾次都很重要,可以說直接影響了Therese看清自己對Carol是愛。Dannie帶她看工作室,介紹她進(jìn)Times工作,告訴她應(yīng)該be more interested in human, “ We all like certain people, you like certain people right? And others you don’t. And you don’t really know why you’re attracted to some people and not others, the only thing you know is you either are attracted or you’re not. It’s like physics,bouncing off each other like pin balls”. 然后Dannie親了Therese, 幾乎能想象就是這一刻,Therese wish it was Carol.
Therese 和 Abby
這兩個人怎么說呢?不能說是情敵吧,但都是愛著Carol, 書里其實有幾處小暗示是Therese和Abby很像,都是深發(fā)色,都愛吹冷風(fēng),都愛Carol. 但兩人是互相不喜歡的,Abby在書里約過Therese吃飯,免不了俗套就是不希望Carol受傷害之類的話,對Therese說 You win。Therese對Abby是有些怕有些嫉妒的。相比起來電影處理的更好,減少了很多Therese和Abby的沖突,電影里的Abby是更希望Carol能夠幸福,也很關(guān)心Therese. 但年輕氣盛的Therese還是幾乎沒有給Abby什么好臉看,還問她為什么恨她。其實就Therese對Abby的態(tài)度來說,她們倆是真的很像,Abby對待Harge的態(tài)度也是這么強硬,也許Carol覺得Therese還是有點像Abby的, 畢竟we all like certain people.
Therese 和 Harge
這倆人在電影里就見過一次面,很讓我感到奇妙的是,當(dāng)Carol和Harge在窗外吵架時,Therese在屋里放大了音樂聲,并且還給了特寫,Therese不想介入Carol的婚姻矛盾,不想聽到,可能就是根本想忽略Harge這個人也不一定。書里還有Therese問Carol關(guān)于Harge的問題,電影里就只有一句Harge是你丈夫嗎?反而的Therese更在乎Carol和Abby 的關(guān)系。Harge在看到Therese和Carol在家很生氣的問Therese是怎么認(rèn)識他老婆的然后第二天就提交了sole custody, because of morality clause。
Carol 和 Therese
Carol和Therese好像有很多能寫,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寫起。對于這兩個人,我真的覺得電影改編的很好,就像Cate說電影讓Carol活的立體了,而不是像書里面是活在Therese的想象里。書里Therese每次看到想到Carol時的內(nèi)心活動都很多,麻辣真的演的很好,真的能感受到Therese對Carol的那種迷戀。但更想先說一下在就電影里展現(xiàn)的Carol對Therese的情感,Carol第一眼看到Therese是站在柜臺后,她看到Therese盯著她看的時候或多或少的一定有想起19歲時的Abby, 所以她才選擇走過去和Therese說話,然后一步一步的,領(lǐng)著Therese進(jìn)入她的世界,Carol看似胸有成竹的,但是在吃飯時問Therese要不要周日去她家的緊張,以及那句著名的Flung out of space都能看出Carol沒有她表現(xiàn)的那么自信,甚至?xí)诳吹絋herese小時候的照片后坐在沙發(fā)上哭起來,當(dāng)然大部分是因為她女兒的原因,但也是因為Abby說 she’ s young. Carol給Therese的分手信尤其展現(xiàn)她在這方面的不自信, 她說Therese seek resolutions and explanations because she’s young. 唯一能做的就是 release Therese. 她很自信的是覺得不再和Therese聯(lián)系,掛斷Therese的電話, 回去接受心理輔導(dǎo),這一切做了她還能過得很好,能贏回女兒的監(jiān)護(hù)權(quán), 但是就坐在出租車的看到Therese路過的那一瞬間,全都白費了,Carol看到Therese的那一刻她笑了,然后決定放棄女兒的監(jiān)護(hù)權(quán)要和Therese在一起。還能說什么呢?她內(nèi)心覺得自己是Therese年輕時候要尋找的resolutions and explanations,但還是放棄一切想要和Therese在一起, 所以,有些人覺得Carol對Therese太胸有成竹了,我并不這么想。Therese對Carol的感情在書里鋪墊的很好,但是因為書里是主要在以Therese的視角描寫,電影里就更直接了當(dāng)了,Therese看到Carol的第一眼就淪陷了,都不知道默默的開了多少自己和Carol的腦洞,比如書里說兩個人開車進(jìn)隧道的時候,Therese希望兩個人就這樣死在這,就能永遠(yuǎn)在一起了(這一部分的蒙太奇做的太好了)。讀完Carol的分手信回到家,Therese就開始洗照片,全是Carol, 然后鼓起勇氣給Carol打電話在被掛了以后說了兩遍I Miss You以后感覺在很努力的move on, 開始在Times上班,穿衣做事都越來與像Carol,但不如說是像Abby更多一點,電影里處理的最好的就是把Therese最后去參加的那場Party和Carol的剛開頭參加的那場Party作對比,同樣是冷眼看著所有人,同樣是自己溜到一邊去抽煙然后和人說話,最后剩自己一個人在窗戶邊抽煙然后開始思考下一步該怎么做,Carol決定Get away for a while, 可能那個時候就想和讓Therese和她一起走了,Therese的決定是去找Carol,不要move on. 其實還有好多能寫的,但是覺得關(guān)于他們電影里表達(dá)的非常直白,Carol在車?yán)锓诺哪鞘譟ou belong to me, 和這首Therese在店里給Carol買禮物時的背景樂簡直就是Therese的內(nèi)心寫照。
I can't resist you, what good is there in trying
What good is there denying you're all that I desire
Since first I kissed you my heart was yours completely
If I'm a slave, then it's a slave I want to be。
( GEORGIA GIBBS "Kiss Of Fire”)
攝影
Carol 這部電影這么美,Ed Lachman的功勞真的很大,也提了好多獎拿了好多獎了。 Super 16 mm的整個顆粒感在Curzon的屏幕上真的是太有感覺了,從開場的下水道蓋鏡頭往上跟著Jack一直走進(jìn)Carol約Therese見面的地方,第一個感覺就是,有點貴。基本上整部片子的大部分鏡頭都是跟,就跟著演員,不切鏡頭。 但只有Carol和Therese說話的時候是用了大特寫,兩個人分別和其他人講話的時候,最多也就是近景。 所以說這部電影就是在每一個方面都很直白, Carol和Therese一起出現(xiàn)的唯一沒有用大特的場景就是Carol最后一次約Therese吃飯的那一場,所以馬上就制造出兩個人之間的隔閡,就有了和對方遠(yuǎn)一些了的感覺。最大的特點還有就是拍倒影,兩個人在車?yán)?,除開大特寫就是從窗戶拍,窗戶上印著路邊的樹的倒影加上兩個人的臉,有點太美麗。 Carol去check out, Therese 在火車上哭,Therese和Abby吃飯,兩個人在party上抽煙,都是拍窗戶的倒影,或者從窗外拍,然后就大光圈,大光斑,整個氣氛營造的特別好,不是像那種,看啊,我這個鏡頭多特別多創(chuàng)新,而是看的時候都不會想到說很仔細(xì)的去想這個鏡頭為什么要這么用,很自然把人往里帶入。 不知道昆丁的新片70mm到底有多屌,或者The revenant的場面有多宏大,在我心里如果都提了奧斯卡,不管結(jié)果怎么樣,Carol的攝影都贏了,沒有大場面的都是小細(xì)節(jié),拍的每一幀都能讓人好像置身其中,而不是宏大場面的風(fēng)景畫。
剪輯
Todd 從Mildred Pierce 開始和Affonso Gon?alves合作,也讓Todd的作品不讓天鵝絨金礦和I’m not there形式感那么重了,也就是主流了,我感覺。不過就Carol來說,用這種主流的剪輯方式絕對是對的,如果玩形式那整個感覺就都不對了。Todd在采訪里說最愛的就是對隧道那一段蒙太奇的處理,那一段確實是很驚艷,尤其是加入的那一幀Therese開場時在出租車的樣子,太大膽了,誰敢這么玩?(藍(lán)宇,哈哈,不知道是不是從藍(lán)宇取經(jīng)了)當(dāng)然這也就不知道到底是導(dǎo)演還是剪輯的意思了。 其實剪輯沒什么好說的,剪輯和攝影真是相愛相殺,攝影做的太好,長鏡頭用的好,真的就沒什么剪輯能發(fā)揮的空間,唯一能玩的也就是拍的兩人的大特寫,在這種情況下,能把隧道那段做的那么精致,也是贏了。
音效/音樂
Carter Burwell 也是從 Mildred Pierce 開始和Todd合作的。 Carol的音樂已經(jīng)到了洗腦的地步,基本上看完腦子里就一直回想著, 也拿了好多原聲獎了,沒什么好說的。音效會顯得弱一些, 和剪輯一樣,音樂做的太好了,沒什么空間去做任何音效,就規(guī)規(guī)矩矩的就行,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在被背景音樂洗腦著。
主創(chuàng)采訪
其實主創(chuàng)的采訪在不同的場合回答的問題和答案都差不多??偨Y(jié)一下就是,12年前Carol就是一個電影項目了,Phyllis Nagy把小說改編成了劇本,但是沒資金,沒投資,沒市場,后來Cate加入這個項目(雖然還有很多很復(fù)雜的各種制片人了之類的,導(dǎo)演也跑了),Cate把這個項目介紹給Todd,然后麻辣長大了,duang,大家決定開開心心的拍起來了。 對這個電影所有主創(chuàng)人員的一致口徑都是,這是第一部最后兩個lesbian沒有自殺或者一個人變直的小說啦,blabla... 最有價值的還是Cate說的電影把Carol從Therese的想象中拿出來,給了一個非常完整的故事線,麻辣說chemistry不是你能創(chuàng)造的,有就有沒有就是沒有。比較讓我印象深刻的訪問是在倫敦電影節(jié)上的記者發(fā)布會,制片人Elizabeth Karlsen說,很可惜這部電影在俄羅斯和中國這一類的地方不能發(fā)行。這部電影的歷史意義就在此了,Carol拿的獎賺的錢越多,就越能改變未來的電影市場,這樣才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來為這類電影投錢,這也是Cate加入這個項目的原因。Pillow talk 前幾天不是說,終于有好的lesbian film了,不知道怎么react嘛,well, there will be more.
4 ) 世間縱有Therese千萬,難尋Carol唯一
原文發(fā)在weibo。做了很細(xì)小的調(diào)整。發(fā)到這邊。
==============================
下午在電影院三刷完Carol,想來是時候好好的再寫一篇影評了。而且是一篇Carol視角的影評。大概是看了太多人一邊說著Carol實力撩妹,膝蓋拿走,一邊碎碎念著她是個渣攻。又或者大批的迷妹們一邊被小白兔水汪汪迷戀的眼神感動的一塌糊涂,一邊又抱怨著不知道Carol愛Therese啥,或批判著Cate過分刻意的演技。然而就像Cate說過的,電影的目的不是說教,而是激發(fā)你的情緒,思考,感官。所以我無意批判他人的觀點,這是想從我的角度出發(fā),聊一聊Carol到底為什么愛,怎么愛,又愛的多深。
很多人說,Carol不過是Les版的霸道總裁愛上我。但是,不管從什么程度上來說,Therese都不符合那些霸道總裁文里的傻白甜女主設(shè)定。人家不傻不白,老實說也不甜。而這些恰恰是Carol喜歡她的地方,也恰恰是Therese被形容為flung out of the space的原因。她年輕,沒什么歷練,第一次和Carol約會各種緊張顯而易見。但是比起50年代的大多數(shù)傳統(tǒng)女性對于自己的定位:嫁人,成為某某人的妻子,Therese不愿意。Therese不愿把自己定位在某某人女朋友,某某人妻子這樣的角色上,她只想成為她自己,至于自己是怎么樣,她一直在尋找。而這種不依附與他人(特別是男人)的自我認(rèn)定也是這部劇里三位女主最相似,或者最有共鳴的地方。
1. Therese: 和Richard第一次吵架的起因是,Therese決定繼續(xù)往攝影師方向努力,于是告訴Richard自己想要整理一下她的攝影集。然而Richard完全不care,直接打斷,轉(zhuǎn)了話題。而攝影師是Therese對于自己的定位之一(而不只是在商場賣娃娃)
2. Carol:Harge第一次出場時,他邀請Carol去某個party,他說:xxx的妻子邀請你…還沒說完就被Carol打斷,說:是Janette,xxx的妻子叫Janette。這里充分表現(xiàn)Carol多么反感用xxx的妻子來描述一個人。
3. Abby:Harge圣誕節(jié)闖到Abby家要人,說Carol不在家,不和自己一起,就一定和Abby一起。Abby說,是啊,你花了十年時間確保Carol的一切都是關(guān)于你。這里也表達(dá)的Abby是多么反感這種將禁錮在丈夫身邊的婚姻。
4. Therese+Carol:Therese第一次去Carol家,被問到是否做攝影師。當(dāng)時Therese的回答不是太有自信。但是Carol說,既然你想要,那么就去做,去努力,不用去懷疑自己的天賦。
說了那么多電影的細(xì)節(jié),我想表達(dá)的就是,沒錯Carol和Therese來自完全不同的背景,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但是,其實他們的自我認(rèn)定是極為相似的。這不正是成為伴侶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嘛。
雖然盡管如此,我也承認(rèn),和Therese不同,Carol最開始并非一見鐘情,甚至有些調(diào)戲的意味在。這也就和不少人說的“Cate前半段的舉手投足都看得出可刻意,后半段才發(fā)揮好 (從weibo上抄的原話)”搭上了。因為刻意的不是Cate,而是Carol。這種刻意也隨著Carol自己的越陷越深慢慢消失殆盡。沒錯,最開始,從初遇,到第一次午餐,到送禮物,Carol的每一個眼神,撩頭發(fā)的動作,居高臨下俯視的姿態(tài),都是一種刻意的調(diào)戲與勾搭。她喜歡Therese,并且一眼看出這孩子對她的癡迷,她甚至知道,自己不用全力以赴,就能得到Therese的歡心。Cate用精妙的演技表達(dá)出了Carol最初的那種帶著強烈挑釁意味的漫不經(jīng)心。最好的演技大概就是用來演一個演技有些差的人吧。但是是什么時候,這種漫不經(jīng)心,這種刻意消失了?是在電話里說“ask, me, things”的時候?Therese送唱片的地方?還是兩人試香水的曖昧橋段?又或是到最后的親吻?又或者當(dāng)時霸道的把新相機+膠卷丟在人家家門口的時候,已經(jīng)不再是游戲了?老實說,我不知道,也許Carol也不知道。對Carol來說,當(dāng)她明白過來時,才發(fā)現(xiàn)不知道哪一刻起,她不再只是單純的想要調(diào)情,她對Therese的寵溺不再只是捕獵前的誘餌,收到禮物時的欣喜,和她一起時的快樂,都是那么真實,而非最初時那般拙劣的演技。但這才是真正的愛情不是嗎?愛上就愛上了,又有哪段愛戀可以清楚的列下一二三的呢。而這種從有好感,調(diào)戲勾引,到最后的淪陷的過程,被導(dǎo)演,編劇,演員銜接的近乎完美。也就是為什么,這部看似情節(jié)簡單的電影,卻被譽為年度最佳之一。它把愛這種抽象的情緒,用鏡頭,用簡單的日常生活,用眼神,用那些藏在只言片語里沒來得及說出口的話,表達(dá)的清清楚楚。
然后就要來說,Carol到底多愛Therese。Cate在一個采訪中提到的Carol的愛。我覺得總結(jié)的非常好。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年齡,Carol比Therese更有經(jīng)驗。愛是什么感覺,和同性相愛時什么感覺,這種愛的風(fēng)險,后果是什么,作為母親的感情等等,Carol清清楚楚。這些其實都是包袱。相比較而言,Therese就像每一個曾經(jīng)的我們(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這么容易在Therese身上找到自己),年輕,沒有任何包袱,因為不知道為愛受傷的痛楚,所以可以全力以赴去愛。但是Carol是在背負(fù)這些所有的后果,了解了這些所有的得失之后,還是義無反顧的跳了進(jìn)去。就像兩人面前其實都是同樣一份愛,而對于Therese,她看到是一條道路,以及道路盡頭的Carol。她不知道自己能否觸及,于是全力以赴的往前奔跑。而對于Carol,她面對的是一座懸崖,以及懸崖對面的Therese。在愛面前,她甚至失去的選擇的能力。奮不顧身是她必然的結(jié)果。Carol為這份愛所賭上的是她的所有:家人,孩子,自尊。然而在最后的“I love you" 里。她失去了一切。
Carol本人又是驕傲的,在公開場合,她的頭永遠(yuǎn)是略微向上抬的,導(dǎo)致她在和別人對話時總有種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但對于Therese,Carol愛的也許沒那么自信。我們曾經(jīng)玩笑的說,整部片子大概就是由無數(shù)個“would you”+ “Yes”組成的。但是你也許沒注意到,每次Carol在向Therese提出各種要求或者邀請的時候,她的目光都是向下的,而非直視。這種不自信在兩人回到NY后,Carol最后一次約Therese出來時,表現(xiàn)的更加明顯。有意思的是,她在發(fā)出約會邀請時,那封信的開頭依然是那么直截了當(dāng)?shù)摹皐ould you”,但和之前所有的見面,約會不同,這一次她早到了。鏡頭里的她打完電話,還是那么看似從容高傲的離開電話亭。轉(zhuǎn)身看到正在入座的Therese。座位上Carol的大衣暗示著她早早就到了。所以當(dāng)時Carol的表情應(yīng)該是一個大寫的“松了一個口氣”吧。之后飯桌上對談的每一個細(xì)節(jié)大概都是我對這部電影的最愛。但是不跑題,聊回最后一次的“would you”。和之前一樣,這一次在她在描述新房子,以及發(fā)出邀請時,她眼神統(tǒng)統(tǒng)是往下的。更明顯的是,她略微的語無論次,以及怕被人拒絕時最常用的一招,先把自己給拒絕了(I was hoping you might like to come and live with me, but I guess you won't.)。當(dāng)?shù)玫骄芙^的答復(fù)時,Carol發(fā)出了第二個補救的邀請。邀請她參加自己的聚會。而這一段邀請里,我看到的是Carol急促的呼吸聲,閃爍的言辭,想微笑卻只是微微扯動的嘴角,以及那快要哭出來的眼神。她不是在邀請,而是在絕望的乞求(順便插一句,比起在律師辦公室情緒爆棚的那一幕,這里隱藏在完美無瑕看似若無其事背后的崩塌才是Cate真正秀演技的時候)。當(dāng)面對沉默時,Carol的那句That's that里,她已經(jīng)放棄了。所以我不覺得最后那句I love you是為了讓Therese重新考慮而增加的籌碼,或者在無計可施后拋出的最后一擊。這句話之所以這么震耳欲聾是因為,當(dāng)Carol來見Therese前,她已經(jīng)放下所有,拋棄了過去的自己(孩子留給了前夫,房子賣了,開始工作),她把所有的底牌都攤在Therese面前,這場賭博,Carol并沒有給自己留后路,對Therese的愛是她所有賭注,以及現(xiàn)在的她所唯一擁有的。所以那一句I love you是她在認(rèn)定自己輸了之后,把自己唯一剩下的那份愛,那份賭注,也放下,交給了Therese。也就是為什么Cate不止一次提到說,她覺得,如果Therese沒有回心轉(zhuǎn)意,Carol的結(jié)局也許會是自殺(雖然理性看來,Carol的人設(shè)并不至于會使她走到這步)。因為離開餐桌時的Carol,不管她掩飾的多好(和Jack打招呼以及告別時從容),她是一無所剩的。
Carol最被人詬病的大概就是當(dāng)初拋下Therese,從而得到“渣攻”的美譽。于是作為強迫癥的我,必須要來說下,為什么Carol所做的正如她信里說的那樣:她愿意去做任何事來換取Therese的幸福,而她當(dāng)下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手。當(dāng)時Carol的選擇并不多。我腦洞也不大,感覺比較合理的就下面幾種:
1. 無視Harge的威脅。繼續(xù)和Therese一起。這樣結(jié)果是直接了當(dāng)?shù)模毫⒖淌indy,并且不可能有任何緩和的余地。母親愛自己的孩子是天性。在Therese出現(xiàn)之前,Rindy是她的全部。如果Carol可以頭也不回,就這么放棄Rindy的話,我不覺得她有能力好好愛Therese。
2. 一邊處理和Harge的官司,一邊繼續(xù)偷偷和Therese一起。也許有些人覺得這是正確的選擇,但是不管在哪個年代,在陰影下的愛戀永遠(yuǎn)是對雙方的慢性自殺。這樣和把Therese當(dāng)作見不得人的情婦有什么區(qū)別。就像Carol信里說的,Therese還年輕,她的面前有無限可能,Carol若只是為了兩人一起,而把這段關(guān)系不死不活的拖著,才是真的自私,不顧Therese。
3. 原劇情走向。事發(fā)之后,Carol從來沒有怪過Therese。而我很喜歡那場Carol在車?yán)锇参縏herese的戲。盡管有著無限的溫柔。她并沒有把Therese當(dāng)作小孩,或者傻白甜那么哄著。在Carol心里,兩人的關(guān)系是對等的,所以她不需要用甜言蜜語去平復(fù),只需認(rèn)真的陳述這事實:“I took what you gave willingly, it's not your fault.” 而在我看來這句話也是很含蓄的告白。你愛我,我全然接受,因為我也愛你。這不是你的錯。分離的傷痛對于Carol同樣是致命的。而她同時還要面對傷害Therese所帶來的負(fù)罪感,以及失去女兒后生活的無望。最重要的是,她不像Therese那么年輕,一切可以從頭來過。然而,兩人關(guān)系走到這步,Carol毫無怨言。她愛的很坦蕩,哪怕面對律師與前夫,她也絕不把Therese當(dāng)作一段不堪的過去。而再次出現(xiàn)在Therese面前向她發(fā)出邀請的Carol,是一個雖然有些破碎,但是準(zhǔn)備好了的Carol。沒有藕斷絲連的過去,沒有惱人的猶豫不決,干凈利落把愛攤放在Therese面前。也是這樣的愛和坦蕩,讓我覺得,她配得Therese所有的一往情深,以及每一句的“yes”。
最后,愿所有的Therese都能遇到那個Carol。而如果你有幸是那個Carol的話,也請你可以勇敢溫柔對待那個對你一往情深的Therese。
=============================
屁話那么多,結(jié)束前還是要感謝所有的主創(chuàng)帶來這么精彩的作品。整部作品從原作,編劇,女主,制作人,場景設(shè)計,服裝設(shè)計都是女性,而導(dǎo)演是婦女之友Todd。這樣的成果才能讓優(yōu)秀的女性電影有更多的機會。所以與其吵吵嚷嚷著個人獎項,我更希望電影本身可以拿一些BP的獎項,以及Box Office可以有好看的數(shù)字(對不起,我就是這么膚淺!和你魔一樣,一切朝錢看?。。。?/div>
5 ) 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的平庸之作
這片之前一片溢美之詞,連爛番茄都有95的好評率,作為我最期待的圣誕精選,看完卻有點失望到摸不到頭腦。
我還是打了推薦分的,國內(nèi)沒有機會上大塊銀幕看,只能委屈一下畫質(zhì),大概少了一大半的攝影分,這當(dāng)然得怪我這個觀眾。但,大面積參考Edward Hopper風(fēng)格的畫面,音樂專輯精心考量,兩位演員的演技被拿出來大書特書,我依舊很難把它歸為一部好電影。
當(dāng)所有人都在極口稱贊拿了戛納影后的Rooney Mara,和Kate Blanchett 的表演如何好,這兩人之間依舊很難說有什么火花,正是因為如此,才見到兩位優(yōu)秀演員的技巧而已。演技這種東西,水蓋不住石頭,才會水落石出。
這題材又機巧,前10年就有《斷背山》珠玉在前,只是貼個“同性”標(biāo)簽,把gay換成les, 兩部影片也是立判高下。我們何曾在《斷背山》里見過Carol丈夫這樣刻板單薄的異性角色?只有兩位女性做主角沒有問題,可突然間,所有男性角色都面目刻板化,惡棍化,愚蠢化又是為什么?我們同情過斷背山中恩尼斯的太太,但我們卻很難同情Carol的丈夫,這個面目模糊的角色,痛心都痛心不起來。
再說主角,就算在那個女王T都得戴尖錐胸罩的年代沒法不結(jié)婚,但是,家庭這條線對Carol這樣好歹也得算個雙的人,意味著什么呢?男人歡歡喜喜地娶了老婆生了孩子,最后發(fā)現(xiàn)是騙婚呢?還是婚后性向覺醒?不管哪樣,除了和丈夫搶孩子,再看不到家庭對女王攻的任何意義,她是怎樣踏入婚姻,又是怎樣決心離婚的,我們一概沒有線索。我們只知她追起小妹紙倒是非常來勢洶洶,明知在離婚爭奪撫養(yǎng)權(quán)的關(guān)頭,還帶著心上人出走,一秒變拉拉公路片。
真的,有一句常說的廢話在檢驗同性標(biāo)簽的電影時卻有用,“如果她是個男人呢?” 家庭的權(quán)重整條線都弱到只剩下?lián)尯⒆?,這太單薄了。花了那么多功夫來交代兩人的眼神交錯,就加幾句好臺詞刻畫一下人物深度也不會怎樣吧。
Therese 這邊也是一樣,從第一眼在百貨公司見到Carol,就開始了沒有任何鋪墊地神魂顛倒。我明白所有純愛片的基石,都是“一見鐘情”,但,縱然是《阿黛爾的生活》里那種“這個妹妹我見過”的一見驚心,之前也有三分之一的篇幅來講阿黛爾的性向選擇和動搖??蒚herese 明明就是有個固定男友的鐵直,而編劇沒有肯花一丁點兒力氣去挖掘這個人物的轉(zhuǎn)變過程,在這樣的一部以角色成長為重的影片中,真讓人驚異。編劇直接罔顧人物心理建設(shè),就這樣霸道地套上“愛能掰壞一切”的設(shè)定,我作為一介觀眾,只能緊鎖眉頭,丟下三個大字“我不信!”。
當(dāng)然我信不信都不妨礙廣大觀眾眼淚嘩嘩地看兩人眉目傳情。這也沒辦法,在故事的外部沖突和人際關(guān)系幾乎全部建立不起來的情況下,我們只好看兩個女人你儂我儂地喂甜豆兒了。但是這個片兒連床單都滾得及其不合我意!所謂銀幕上的les, 無限柔光,無限溫柔,無限(男性眼中)的女性性欲就是這樣地輕柔美好,女王攻還涂著美美的指甲油留著長指甲溫柔地摸摸小妹子,同時還注意小心地避開了不要露點,并且借位輕輕蜻蜓點水親了幾下,隨后鏡頭一轉(zhuǎn)就帶入一片虛空。你不說我還以為我在看98年的《Gia》!2015年了,一個主流的同性片的情欲觀還是那么陳腐。
不看床戲也罷,看完仿佛謊言的床戲簡直想點“差評”。
大概我對金發(fā)霸道的中產(chǎn)大美女實在沒有感覺的關(guān)系。好萊塢仿佛不管怎么拍,都拈輕怕重,帶著清教徒的口味和資本規(guī)劃過的良好,一切都在完善的工業(yè)體系里被打磨得發(fā)光發(fā)亮,演技是一流的,但化學(xué)反應(yīng)是缺失的;攝影是一流的,但Hopper式的孤寂是沒有的;故事本身是可以展現(xiàn)一些東西的,但單薄得只剩下常賣常暢銷的“純愛”款蛋糕。像是一款,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的平庸之作。
6 ) Carol - 很美很美的愛情
warning:全是劇透!
記得差不多半年前,在微博上被魔王和小白兔的嘎納照片刷屏。于是默默的去Amazon買了Kindle版的來看。對于能下載絕不購買的我來說,這絕對算是難得的了。這是我第一本完整看完的英語小說/書。當(dāng)時就有沖動寫讀后感,但又覺得可以等電影結(jié)束后,在好好一起來寫。于是,現(xiàn)在就有種終于看完電影來交作業(yè)的感覺。
電影和小說一樣,其實情節(jié)非常簡單。簡單到都覺得沒有劇透的意義。這是正在離婚中的貴婦Carol與處于人生迷茫階段的售貨員+攝影師Therese相愛的故事。小說的精妙在于,它完全著點與Therese的視角,于是作為讀者的我,就可以完全感同身受的和她一起心動,一起因為Carol的邀約而興奮,連那小鹿亂撞的心跳都那么的真實。當(dāng)時小說最大的懸念就是,Carol是否愛著,她有多愛。就像你暗戀一個人的時候,你最想知道的就是她愛不愛我,有多愛。于是這條線就帶出了小說中我最愛的三段情節(jié)。
1. Therese第一次在Waterloo的旅館里向Carol表白。那段場景寫的很奇妙。Therese是在睡前,以很困倦,很模糊的狀態(tài)下說出I love you的。而作為讀者的我,也突然像從困倦與睡意中驚醒一樣,看著Carol一臉淡然又寵溺的說,難道你不知道我一直愛你嗎?那樣一種塵埃落定的幸福感,也許真的只有在小說的單視角下才能感受得到。之后就是兩人做愛的情節(jié)。然而在電影中,這一段則是用完全不同的表達(dá)方式。
2. Carol第一次知道她們有可能被私家偵探跟蹤。她問Therese,是想要繼續(xù)旅行還是停止。Therese說想要繼續(xù),然后Carol就很堅決的說,那么我們就繼續(xù)。這是在Carol完全知道自己在走鋼絲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而這一刻,我是真的看到,Carol不僅愛著,而且愛的很深,很任性。遺憾的是,這一段在電影中完全被省略了。電影后半段的節(jié)奏非???,反而將有些情緒忽略了。這個后面聊到電影的時候再說。
3. Therese回到NY后,第一次和Carol見面。此時已經(jīng)完全成長后的Therese和剛接受完人生殘酷洗禮的Carol。小說中,兩人聊著過去,聊著發(fā)生過的種種。Carol第一次主動說‘我愛你’。停頓之后,又加上,但是我知道你不再愛我了。哪怕如此,她還是說著自己如何放棄Rindy的撫養(yǎng)權(quán),因為她不愿意屈服,永遠(yuǎn)不再見Therese。那種淡然的語氣仿佛在說著別人的事。以至于,最后當(dāng)她向Therese發(fā)出住在一起的邀請時,你似乎感受不到那些話的重量。就這么冷靜的說著愛你,冷靜的孤注一擲,到最后冷靜的接受拒絕。
這就是書里的那個Carol,愛的很高傲,很自我,但也奮不顧身。有意思的是,雖然書里Carol的情節(jié)并不多,心理描繪是完全沒有。但是反而讓讀者更容易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她身上。與之相反的,是電影。兩人的戲份與視角非常平均,而也正是這種平均,讓電影展現(xiàn)了完全不同畫面感。
=====================我是電影與小說的分割線===========================
個人非常喜歡電影前面3/4部分(到兩人被發(fā)現(xiàn),Carol拋下Therese離開)。哪怕節(jié)奏非常慢,慢到你似乎感覺沒發(fā)生什么事情,但是情緒卻非常的飽滿。從兩人在百貨商店初遇,Carol就很肆無忌憚的打量著Therese。眼神,言語,甚至是肢體上,似有若無的調(diào)戲隨處可見。從第一次邀請來家中,到圣誕節(jié)送禮物,到兩人開始公路旅行,到Carol親吻Therese。。。從一開始,Carol就占據(jù)著完全的主動。說得通俗點,就像霸道總裁追灰姑娘的感覺。而Therese從頭到尾都只有在說“好噠”。這和小說有著些許的不同。小說中,Therese在沒有任何緣由的情況下給Carol寫圣誕賀卡,才讓兩人有了后續(xù)(電影中是Carol故意留下手套);小說中,Therese在圣誕節(jié)給Carol買了個巨貴的包包,哪怕明知道自己經(jīng)濟上很拮據(jù) (而電影中則是Carol在知道Therese的攝影師夢想后給她買了專業(yè)攝像機);小說中是Therese首先表白,挑明了兩人的曖昧(而電影中完全沒有表明心跡的部分,直接是Carol主動的接吻)。個人猜想,電影中Therese的被動,也是為了凸顯出她在初期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和分手之后她的變化,并且對Carol說No形成鮮明的對比。
電影情節(jié)方面亮點還是不少的:
1. 前面提到的Carol對Therese的調(diào)戲和勾引(想不出更適合的詞了)。全劇Carol一共撫摸過Therese的肩膀4次。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含義,而每一次Therese都會有很明顯的反應(yīng)(害羞,緊張,震驚…)。這也是我說,為什么電影中,雖然Carol主動很多,但是跟多Therese身上的情緒也非常的有張力。至于眼神的調(diào)戲就不說。各種媚眼,以及大膽的審視。老實說,這真的給電影帶來很多的樂趣。
2. Sex Scene。終于明白,為什么各種記者會,訪問中,大家都這么愛問這段激情戲。因為這段戲真的比我想象中要大膽很多。而且所表達(dá)的情緒實在是太棒了。我看過的大部分電影里,激情戲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純粹的lust:比如酒后,比如某種沖動,比如純屬打炮。還有一種,就是很多愛情電影中,特別文藝又帶有美感的激情戲?;旧蠒貏e渲染環(huán)境,然后兩人接吻,倒在床上,遠(yuǎn)鏡頭,然后就第二天天亮了。Carol的床戲卻遠(yuǎn)遠(yuǎn)超過這些。從最開始Carol解開自己睡袍的腰帶,到接吻,到床上肢體的交融,Carol的主導(dǎo),Therese的反應(yīng)…等等等等。我有種,wow,這才是literally的做愛(make love)的感覺。導(dǎo)演把這段情節(jié)拍的很大膽,但又非常的美。你能感到兩人的passion,但又很清楚的明白,這不只是純粹的lust。那種相愛,想要靠的更近的感覺,是讓人透不過氣的。這段戲時間不短,所以真的是舔屏黨的福利啦。
之后還有一場相對比較短的親熱戲。是在兩人被發(fā)現(xiàn)之后。觀眾應(yīng)該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情緒的不同。這一段中,兩人擁抱和親吻中帶著更多更多的絕望與迫切。
唯一比較遺憾的是,兩場戲間隔非常近,中間夾的那場還是發(fā)現(xiàn)自家偵探竊聽的高潮戲,于是三場戲連在一起,顯得非常的趕,還沒消化掉呢,就移到下一步了。
3. Therese 的攝影師職業(yè)。小說中,Therese的職業(yè)是劇場的場景設(shè)計(set designer?)。之前不理解這個改變,但是電影中,攝影師的設(shè)定真的非常棒!Therese鏡頭下Carol是真的美。同時也對Therese的個性發(fā)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老實說,這部電影,要從角色發(fā)展的角度,Therese是遠(yuǎn)大于Carol的)。還有中間很有意思的一場戲,兩人剛開始旅行時,在餐廳,Therese就直接拿起照相機對著Carol拍(好癡漢),Carol還害羞,玩笑間,兩人的手觸碰到。非常喜歡這種甜蜜的瞬間。而兩人分開后,Therese看著Carol的照片,那種虐也是徹心徹骨的。
4. 最后一場對視。很多人都提到過這場戲,因為真的很贊,也因為這段情節(jié),這個故事最后被定格為Happy Ending。而小說也成為那個時代第一部HE的Les愛情故事。個人覺得,這一幕的重點是Therese。從她走進(jìn)飯店,尋找Carol,從最開始的著急,到最后就這么凝視的,臉上的變化,那個眼神真的可以讓我聯(lián)想到小說最后一段的描寫:
...and Therese smiled because the gesture was Carol, and it was Carol she loved and would always love...but it was still Carol and no one else. It would be Carol, in a thousand cities, a thousand houses, in foreign lands where they would go together, in heaven and in hell.
那一幕,從Therese的臉上,我真的可以看到,不管路過多少城市,多少地方,天堂和地獄,她愛的永遠(yuǎn)是那個Carol,那個唯一的Carol。
至于情節(jié)上不太滿意的地方也是有的。比如最開始提到的,電影中后段節(jié)奏非常趕,感覺兩人才開始就結(jié)束了。也因為這樣,其實Carol對Therese的愛也表達(dá)的不是很夠。小說中,你能覺得,Carol的愛是不斷遞增的,到最后放棄所有來到Therese面前時,達(dá)到頂峰。而電影里的至高點反而是在中間,旅行的部分。并且電影里對于Carol母親形象的塑造很深刻,反而有一點點掩蓋掉她對Therese的感情。特別是最后,我記得小說中,Carol基本是為了Therese放棄了見到Rindy的機會(撫養(yǎng)權(quán)什么的早就因為她和Therese的行為一敗涂地了)。而電影里,Carol是為了讓Rindy有一個穩(wěn)定的生活,而不是看著父母不斷的掙撫養(yǎng)權(quán),而放棄的爭斗。后半段發(fā)生的事情很多,但是可能因為太趕,反而顯得有些松散,不像前期那么飽滿。當(dāng)然還有一些被刪掉的情節(jié)比如Therese的表白啦,兩人的一場浴室戲份啦。。??傆X得兩人旅行的部分的戲份還該再多一些。但是畢竟你永遠(yuǎn)沒辦法把一部小說完整的塞到電影里,做人也不能太貪心。
========================其他廢話的分割線============================
說完情節(jié)的部分,在隨便說些其他的。這部電影的制作的真的棒,從導(dǎo)演到演員。老實說,這部電影不容易拍,因為情節(jié)實在是太簡單了,沒啥太多的一波三折,怎么樣不拍成俗套的愛情故事片,還是非常有挑戰(zhàn)的。Todd的畫面真的實在是太美了。很多視角很特別,比如當(dāng)Therese觀察Carol,鏡頭就會只拍到Carol的局部(比如只拍手指,袖子。。等等)。再比如,這次很多鏡頭都是靠鏡子或者窗的反射,或者透過窗戶來拍攝的。我不是太了解這樣的目的,但是作為觀眾的我還是很享受這樣的畫面的。電影的原聲也很棒。雖然很多都是那段主旋律的翻來覆去,但是真的非常有感覺,也把情節(jié)烘托的很好。
當(dāng)然最后不能略過的是演員們。演技都是杠杠的!配角們都各司其職。Cate一貫的高水平表演,Rooney妹子卻是有驚喜。感覺是一部看幾遍都不過癮的片子。Cate的身材出乎意料的好。背部和手臂的曲線非常的漂亮,也很結(jié)實。比較好笑的是,兩場床戲里,Rooney的臉都是通通紅的,而且都是一路紅到耳根。想說,Rooney自稱裸的都習(xí)慣了,這里還是害羞哈!
馬上到來的各種award season,Carol其實不是傳統(tǒng)的熱門片類型。但是希望有好運!
總分5星還是必須的。但是從電影角度,給4星,還有一星是私心!
魯尼瑪拉是個被低估的演員,她擁有如此美的樣貌,不需要這樣好的演技,有這樣好的演技,不需要擁有如此美的容顏。
最后那段凝視,魯妮的眼神和表情變化所展現(xiàn)出來的演技已經(jīng)完全夠資格拿奧斯卡了,更別說在整部電影里的精湛發(fā)揮。她的表演潤物細(xì)無聲,完全不著痕跡 。就像高手出招,看似輕巧,但其實招招斃命,沒有一拳是打歪的。她真是棒的匪夷所思
講一個女人向另一個女人學(xué)習(xí)如何駕馭女性美,女性魅力、穿著品味和言行舉止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卡羅爾開啟了一個懵懂少女的這扇門,少女愛上的就像理想中的自己。眼神流轉(zhuǎn),拍的情緒上張力十足,兩人的感情關(guān)系里充滿著不確定感,前后兩人的視角上也有一個微妙的轉(zhuǎn)換,并沒有被震撼到?!铩铩铩?/p>
只因心中有對方,黑夜無需再漫長。總有一天,你會在宇宙洪荒和滾滾紅塵中駐足凝眸,轉(zhuǎn)身看見你的天使。她眉眼彎彎,言笑晏晏,似乎看穿了命運和羈絆,只為了這一剎那的相逢。唯有星辰不負(fù)夜,愿你遇見,你生命中的溫柔。
Carol是渣攻,這眼神我見識過。一旦愛上這人你就沒整沒治沒救了,這事我經(jīng)歷過。
其實就是個很普通的愛情故事。很美,但美不代表好,凱特角色的缺乏脆弱性讓她有些失真,魯妮瑪拉傳情傳神。演員,氛圍,攝影,音樂,美術(shù)是加分項,但絕不是決定因素。它們只是定義了影片的基調(diào)。
已經(jīng)聞到拿獎的氣息了
就沒人同情她老公么?此男癡漢一個。愛的不比二位女主淺,卻成了這場勝卻人間無數(shù)顏值的戀情的炮灰。我們只是看見了當(dāng)時的自己而已。
“我離婚了,孩子歸對方,在麥迪遜大道有個大房間,你想來住嗎”隔五秒“我愛你” #什么妹子把不到
凱特女王的I-wanna-fuck-you eyes 和魯尼的fuck-me eyes 讓這部霸總愛情故事各種賞心悅目,平地升仙。
★★★★★★★★★★★★★★★★★★★★★★★★★★★★★★★★★★★★★★★★★★★★★★★★★★★★★★★★★★★★★★★★★★★★★★★★★★★★★★★★★★★★★★★★★★★★★★★★★★★★★★★★★★★★★★★★★★★★★★★★★★★★★★★★★★★★★★★★★★★★
戛納主競賽單元目前最好看的一部。Todd Haynes這種奔著Sirk路子拍的Melodrma都挺棒的,反倒特別反感他的那些搖滾題材。Cate Blanchett太厲害了,感覺只要光聽她的聲音,直的彎的全世界都會被她收走。PS,補看了一遍,發(fā)覺其實上次每個場景都沒落下,就是腦子一片蒼茫,太他媽可怕了。
面對愛情面對自我時作出勇敢抉擇的兩個女人,如化骨綿掌般溫柔克制而堅定有力,這部電影亦如此。最后那段情感力量噴薄而出,完全沒有抵抗力直接飆淚。
直男戀愛教學(xué)篇 送相機請附帶膠卷好嘛
結(jié)尾的時候我窒息了。凱特的表演令我略有失望,可魯尼·瑪拉...凡是深深暗戀過一次的人,都能在她的表演中得到共鳴。克制,復(fù)古,充滿感情。我被感動和幸福久久地包圍。
重看依然感動,并發(fā)現(xiàn)了更多細(xì)節(jié)。當(dāng)結(jié)尾,特芮絲終于決定走向卡羅爾的時候,真是美好又激動哇
比《斷背山》差了五個《阿黛爾的生活》,就醬紫
請一定去看這部電影。它滿足了我對御姐的所有幻想。我跪著出了電影院。
NYFF現(xiàn)場,有天朝迷妹提問道Cate你知不知道全中國的妹子都為你彎了,全場哄笑。當(dāng)然啦這個提問meant to be a joke,出乎我意料的是Cate居然依舊認(rèn)真的回答了下去。她認(rèn)為,導(dǎo)演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完美描繪了一個fall in love的故事才讓Carol這個角色給觀眾帶來愛情的感覺。
不用再加“同性”的限定語,這就是今年最美的愛情電影。托德·海因斯的鏡頭從頭到尾都是兩位女性,只是兩位女性,其他一切仿佛都不重要了。這是最輕小的格局,也是最洶涌的情欲,光對視就能讓人落淚,因為你知道這世界上有兩人為了對方,此身愿作萬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