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寫不下,只好來影評里獻丑。
最初的觀感是這個片子太老了,所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會有老片子的通?。耗樧V化且單一,有的時候不太受得了這個,其次劇本也是強行制造沖突和沒必要的困難,一般來說我也不是很喜歡(比如教導(dǎo)主任這個角色的存在就很沒意義)
接下來說說我喜歡的部分。
這個片子一定是更適合享樂主義者,他們看會更有共鳴,所以其實在Ferris喝酒跳舞狂歡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并無波瀾,但在Cameron說他要為他們偷開法拉利而負責(zé)的時候,我非常動容。
我想我們大部分人都更像是Cameron,從小循規(guī)蹈矩,生怕不符合別人的期望,唯有生病的時候可以暫時卸下枷鎖。有許多他人覺得十分重要的東西,可能其實并不重要,但我們卻會如此重視。
活在他人的規(guī)矩里很恐怖,或許這一天真實的快樂(至少去美術(shù)館對他來說是真的快樂)和跳脫出規(guī)矩之外的經(jīng)歷,才更為重要。就像我們,按部就班地讀書、高考、進好學(xué)校、參與殘酷的社會競爭,可是從不知道自己愛好什么,擅長什么,熱愛什么,因而越活越不快樂。
或許我們并非需要像Ferris一樣造出可以逃課的一整套機關(guān),但至少我們可以像Cameron一樣,學(xué)著至少有一天,問問自己,我認為什么最重要,我有沒有準備好為此而活。
最后,看到有人因為這是一個“逃學(xué)”故事而打了低分。
不可否認在中國的情景下,上學(xué)讀書真的能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因此會有人對此十分敏感。但我想,人要花小半輩子在學(xué)校里,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僅僅只是呆在學(xué)校,木然學(xué)習(xí),相信“上了好大學(xué)就好了”的虛假承諾,一輩子或許也不會快樂。
這并非是“上學(xué)”就能簡單解決的問題。
大部分人人生的快樂藏在其他的可能性里,是家長老師不讓讀的"那種"課外書,也是玩物喪志時偶然挖掘的興趣愛好,不是嗎?是那些,哪怕我們每天上學(xué)工作,不管有多累,在夜晚和周末那些屬于自己的時間里,都能讓我們從中獲取力量的東西。
我想這部片子想教我們的正是去尋找這樣的快樂。
Life moves pretty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in a while, you could miss it.
我多么希望自己在年輕的時候就看過這部電影啊,本片的主旨絕對不僅僅是不羈少年的一部逃學(xué)記這么簡單,它所散發(fā)出的個性光輝讓人覺得明亮無比。與我們國家不斷地泯滅個性的教育所不同的是西方世界在很多年以來一直在把追求人格完善獨立作為教育的首要目標之一。為此他們用了太多的媒體手段來宣揚這種主旨。我不了解現(xiàn)在的年輕人,至少我們80年這一代在上學(xué)的時候擁有獨立自主思維的人是少之又少的,沒有個性就等同于失去作為一個人的最基本特征,只有共性而缺乏個性的民族也缺少了發(fā)展的前途。我們有多少人的年少生活就等同于學(xué)習(xí)生活?我們又有多少人在年少的時候同父母有著不同角度的深層次交流?我們又有多少人真正關(guān)心自己到底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幾乎所有的需要在年少時代深思熟慮的問題都被學(xué)習(xí)這個東西所代替了,在很多時候?qū)W習(xí),成績的好壞就與一個年輕人的好壞等同起來,我相信不管是學(xué)習(xí)好的還是學(xué)習(xí)不好的對此都深有體會。在我上大學(xué)以前我會因為成績不佳就認定自己是一差勁兒的人,我為曾經(jīng)的自己感到難過,但是我們又有多少的年輕人正在重復(fù)我們這一代的感受,在經(jīng)歷著我們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事情。
記得上中學(xué)唯一一次逃學(xué)就是因為當(dāng)時澳網(wǎng)直播我太想看,結(jié)果居然破天荒連續(xù)逃學(xué)了一個禮拜。逃學(xué)之后就是無盡的自責(zé)。雖然到最后都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但是在我腦海不斷閃現(xiàn)的場面就是我的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育我的畫面。我絕對不是想把逃學(xué)和追求個性等同起來,但是在那個年代我們在學(xué)習(xí)的壓力面前根本得不到一絲喘息,偶爾的放松都會背負沉重驚精神壓力,現(xiàn)在想來把做錯的一件事與人生成敗聯(lián)系起來是多么的可笑。但是事實上,我們就是接受著這樣的教育,我不想批判這個社會,因為社會無法改變,我只是時常感嘆一個普通人出生在這個國家的悲哀。有意思是不像電影中那位少年為了避免被戳穿用盡招數(shù)不同,我甚至什么都沒做的逃學(xué)一個禮拜之后我的家人愣是沒有絲毫察覺。這說明了什么呢?一方面我們被教育為學(xué)習(xí)是天職學(xué)習(xí)這件事情不可褻瀆,另一方面很多父母卻只行駛說教的權(quán)利卻不承擔(dān)關(guān)懷的義務(wù),所以才導(dǎo)致了很多青少年飽受精神折磨卻又訴說無門的苦境。我始終覺得一個人在年輕時形成一套獨立自主并且健康的人格特性要比學(xué)習(xí)有多好重要得多得多得多。因為好的人性可以讓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遵循事物的規(guī)律,會敏銳的分析出事情的利弊,就像片中那個主人公,他比任何人都懂得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也知道什么他想要的,這一點真的非常的重要。
片中主角一行人去到了芝加哥藝術(shù)博物館(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在這里整理一下里面出現(xiàn)的部分藝術(shù)作品~
Lion (One of a Pair, South Pedestal)
1893
愛德華·凱梅斯 Edward Kemeys
American, 1843–1907
下雨天的巴黎街道 Paris Street; Rainy Day
1877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Merahi metua no Tehamana(Tehamana Has Many Parents or The Ancestors of Tehamana)
1893
保羅·高更 Paul Gauguin
French, 1848-1903
Arlésiennes (Mistral)
1888
保羅·高更 Paul Gauguin
French, 1848-1903
Adam
Modeled 1881, cast about 1924
奧古斯特·羅丹 Auguste Rodin
French, 1840—1917
夜鷹 Nighthawks
1942
愛德華·霍普 Edward Hopper
American, 1882–1967
即興第30號(大炮) Improvisation No. 30 (Cannons)
1913
瓦西里·康定斯基 Vasily Kandinsky
French, born Russia, 1866–1944
Painting with Green Center
1913
瓦西里·康定斯基 Vasily Kandinsky
French, born Russia, 1866–1944
Nude under a Pine Tree
January 20, 1959
巴勃羅·畢加索 Pablo Picasso
Spanish, active France, 1881-1973
Walking Man II
1960
阿爾貝托·賈科梅蒂 Alberto Giacometti
Swiss, 1901–1966
Three Men Walking II
1948/49
阿爾貝托·賈科梅蒂 Alberto Giacometti
Swiss, 1901–1966
魚缸前的女人 Woman before an Aquarium
1921-23
亨利·馬蒂斯 Henri Matisse
French, 1869–1954
老吉他手 The Old Guitarist
late 1903–early 1904
巴勃羅·畢加索 Pablo Picasso
Spanish, active France, 1881-1973
瀑布 The Waterfall
1910
亨利?盧梭 Henri Rousseau
French, 1844–1910
給孩子沐浴 The Child’s Bath
1893
瑪麗·卡薩特 Mary Cassatt
American, 1844–1926
1889
雅培·翰德遜·泰勒 Abbott Handerson Thayer
American, 1849–1921
雅克和貝思·利普奇茨 Jacques and Berthe Lipchitz
1916
阿梅迪歐·莫迪里安尼 Amedeo Modigliani
Italian, 1884–1920
Mahana no atua (Day of the God)
1894
保羅·高更 Paul Gauguin
French, 1848-1903
灰色彩虹 Greyed Rainbow
1953
杰克遜·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American, 1912–1956
犁與歌 The Plough and the Song
1946-47
阿希爾·戈爾基 Arshile Gorky
American, born Armenia, 1904–1948
Tanktotem I
1952
大衛(wèi)·史密斯 David Smith
American, 1906-1965
河邊浴者 Bathers by a River
1909–10, 1913, and 1916–1917
亨利·馬蒂斯 Henri Matisse
French, 1869–1954
White Negress II
1928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 Constantin Brancusi
French, born Romania, 1876–1957
紅色扶手椅 The Red Armchair
December 16, 1931
巴勃羅·畢加索 Pablo Picasso
Spanish, active France, 1881–1973
Portrait of Sylvette David
1954
巴勃羅·畢加索 Pablo Picasso
Spanish, active France, 1881–1973
Femme assise
1949
巴勃羅·畢加索 Pablo Picasso
Spanish, active France, 1881–1973
Treasure Hunt
1978
讓·杜布菲 Jean Dubuffet
French, 1901–1985
1957
亨利·摩爾 Henry Spencer Moore
English, 1898-1986
Portrait of Balzac
modeled 1893
(cast 1926/33)
奧古斯特?羅丹 Auguste Rodin
French, 1840-1917
The Petite Creuse River
1889
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French, 1840-1926
Stacks of Wheat (Sunset, Snow Effect)
1890/91
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French, 1840-1926
édouard Manet
1867
亨利?方丹?拉圖爾 Henri Fantin-Latour
French, 1836-1904
女帽店 The Millinery Shop
1879/86
埃德加·德加 Edgar Degas
French, 1834-1917
艾特達海邊的船 Boats on the Beach at étretat
1885
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French, 1840-1926
費爾南多馬戲團的女騎手 Equestrienne (At the Cirque Fernando)
1887/88
亨利·德·圖盧茲-羅特列克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French, 1864-1901
Woman in Front of a Still Life by Cezanne
1890
保羅·高更 Paul Gauguin
French, 1848-1903
The Poet’s Garden
1888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Dutch, 1853-1890
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 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 — 1884
1884/86
喬治·修拉 Georges Seurat
French, 1859-1891
美國之窗 America Windows
1977
馬克·夏加爾 Marc Chagall
French, born Vitebsk, Russia (present-day Belarus), 1887–1985
有幸看這部冷門佳片得益于我們的美國外教,在一次英語課的末尾,她給我放了Ferris Bueller站在巡游花車的舞臺上,唱著Twist and Shout,點燃了所有人的熱情:黑人群眾跳著歡快的舞步,妙齡女士迅速擺動著自己的臀部,老總在摩天大樓里rock了一把,就連小baby都在嬰兒車里手舞足蹈。
作為一個倡導(dǎo)及時行樂的個人主義者,我真是愛死了1986年的這個春天,天氣好得不可思議,于是翹掉一天的課,不是去吸大麻、性交派對、在朋友家喝個酩酊大醉(這都是American Pie和美國后來性喜劇的主題,不是么),而是開著朋友老爸的車去市區(qū)兜風(fēng):看棒球,蹭高級餐廳,逛博物館,參加游行。Bueller是一個聰明、好運而又有點壞壞的男生,兄弟馬子,法拉利和皮衣,欺騙家長和捉弄教導(dǎo)主任,他一樣也不落下。
這是美帝國主義墮落文化,要是在1986年的中國那是想也不敢想的,就算放到25年后的現(xiàn)在,不要說忙著高考的高中生,就連大學(xué)生也不敢來這樣一次華麗勇敢的冒險。在這部電影里,幾乎每一個看過的人都會被一句話打動:Life moves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in a while, you are gonna miss it.很多有關(guān)青春和人生的文章,新銳派的都在宣揚一個觀點:有些事,現(xiàn)在不做,這輩子再也沒有機會了。在高中和大學(xué),不翹課不戀愛不狂歡不惹事,以后也許就沒有年輕時的活力和熱血了。時間過得很快,就像白駒過隙,春天不是讀書天,在這么蓬勃的春天里還鉆到書本里,簡直就是對寶貴青春的褻瀆。
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不僅僅是在主旨上,對每一個人物構(gòu)造也相當(dāng)豐滿立體,從他們的角度也能很好地反映出美國社會的問題。
Cameron,F(xiàn)erris最好的朋友,也許是家庭的原因,總是膽小怕事,開了老爸的法拉利出門卻還是忐忑不安,也許是年代久遠的關(guān)系,覺得他穿著稍短的吊帶褲和皮鞋顯得格外滑稽。當(dāng)他知道法拉利被那個停車管理員拿去兜風(fēng)后,那癲狂的穿越全城的尖叫和僵硬呆滯的表情簡直是點睛之筆,從游泳池跌落水中達到自我救贖的同時也肯定了Ferris對他真摯的友誼,為他后來瘋狂地摧毀以前碰也不敢碰的父親愛之如命的法拉利的行為起到了充分的推動作用。法拉利的毀滅,意味著他終于勇于對抗生命中對他的壓榨和管制,這也使他完全有力量去have a chat with his father,面對家庭里的種種不忿和委屈。
Jeanie,F(xiàn)erris的姐姐,費了導(dǎo)演花極大鏡頭去描述。跟Cameron不同,Jeanie有著一顆不甘拘束的心,所以才會對弟弟嫉妒很深。在警局遇到的那個英俊男子正是她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在愛情(抑或青春期的悸動)面前她學(xué)會了釋放,只有把內(nèi)心的種種情感:羨慕、傷心、郁悶、委屈、生氣、愛戀,完全釋放出來才能得到解脫。最后關(guān)頭她出人意料地向弟弟使個眼色,幫助他走出困境時,她才真正明白,一個人的快樂與他人無關(guān)。
Ed Rooney,訓(xùn)導(dǎo)主任,在這部電影里完全成了一個大反派加倒霉蛋。開頭的兩節(jié)課很有代表性,自問自答和一個字一個字講課,無聊至極,也蘊含了Ferris翹課的根本原因——與其坐在教室受催眠術(shù),不如擁抱春天——簡直就是給美國教育當(dāng)頭一棒。而滑稽的Rooney則代表了學(xué)校,不僅被Ferris玩得團團轉(zhuǎn),被猛犬追得落花流水,還在校車上受到了極大的侮辱,證明了企圖扼殺學(xué)生自由思想的教育是失敗至極的。
看片段的時候,根本無法辨認出這居然是一部1986年拍攝的電影,無論從手法還是橋段上看都是超前的?!豆下贰泛苊黠@借鑒了Cameron的人物設(shè)置——膽小怯弱,偷了父親的車,最后在毀滅了一切后達到了自我救贖;《美國派》在攝影技巧和插曲上有所模仿,在第七部中用了片尾曲的開頭部分...John Hughes后來風(fēng)靡全球的《小鬼當(dāng)家》系列也能看到這部電影的影子,你是不是從Rooney上看到了笨賊的風(fēng)范呢。在主題上,對25年后的今天還有借鑒作用,至少在中國如此。
另外,本片不是一味地宣揚教育無用論,而是通過對課堂教學(xué)無聊的刻畫后提出一個論點:反抗墨守成規(guī),走出課堂看看外面豐富的不安全的社會。這個年代的青年已經(jīng)擺脫了Hipster的陰影,他們不再瘋狂偏激,但是很多人卻找不到理想,找不到未來的路。Ferris的芝加哥冒險沖破了禁錮依舊的囚籠,開始展現(xiàn)新一代青年開始“睜眼看世界”的舉措。
最后,有一個細節(jié)很耐人尋味,就是Ferris用褲兜里(看棒球比賽搶到的)棒球擊落最后逃課的證據(jù),然后繼續(xù)跟爸媽賣萌——Ferris全勝。
每個聰明的學(xué)生背后都有一個悲催的教導(dǎo)主任= =
逃學(xué)圣經(jīng)。Matthew Broderick的老婆居然是Sarah Jessica Parker,OMG??!
男主是我上學(xué)時最討厭的那種男同學(xué)
好萊塢俗套總是越到后面越?jīng)]意思。不過和《華爾街》對照著來看,這里是叛逆的富二代反抗主流和父權(quán),那里是勤奮的窮小子爬向金融之巔,戲里的結(jié)局都是好的,但誰都知道現(xiàn)實并非如此,翻墻有風(fēng)險,不如還是各回各的世界?
只有青春期才能在一天里去那么多地方做那么多事,現(xiàn)在只要坐在沙發(fā)上刷一下手機,一天就過去了……(男主這么甜帥甜帥的居然不是gay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待到秋來冬又至,收拾書包好過年。
經(jīng)典老式喜劇風(fēng)格,那種沒心沒肺、拒絕長大的感覺真好。男主一張娃娃臉太適合演高中生了,居然是Sarah Jessica Parker的老公~
必須感謝大學(xué)時候的外教司徒小姐,介紹了這部電影給我們。我終于明白了上學(xué)上班或者任何其他時候,如果你不在某個時間認真的審視一下你的生活,你就會跟真正的生活失之交臂
那時的青春片再瘋狂也只是說說謊、逃逃課、帶著小妞兜兜風(fēng),相比現(xiàn)在的屎尿屁重口味青春片還是乖乖仔得狠。再加上娃娃臉,萌與可愛的青春片更是那個時代青春片的主題。其中有幾個逃課的招還是蠻有趣的
John Hughes集青春片和喜劇片大成之作,已經(jīng)具備了后來《小鬼當(dāng)家》的雛形,仍能以青春片的勵志來圓局。馬修.布羅德里克真是娃娃臉一個
Life moves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in a while, you are gonna miss it. 我愛死了那段全民大游行時他們被歡快音樂所感染時的搖擺舞...還有那個男孩的好朋友太可愛了。好片子
不論怎樣,傳統(tǒng)的學(xué)校教育仍然能教給我們最基本的能力,識字,辨別,邏輯以及創(chuàng)造力,以便我們在時代變遷里都可以很好地生存下來。青春片不是借口,這種自私人格不該被鼓勵。爛片生涯一記!
每一部關(guān)于逃課的電影里面都有一個悲催的教導(dǎo)主任。段子老舊,男女主不討喜,點都在教導(dǎo)主任啊。
好想要這樣一個男朋友?。ㄅ笥迅茫?/p>
就是一部好電影,你還能要求什么呢
《月升王國》沖下懸崖的橙色摩托車就是致敬這部電影里的紅色法拉利吧。就是它顛覆性地跳脫出“被唾棄的孩子”塑造出令整個城市傾倒的青春少年。所以后來才有了韋斯·安德森的怪雞兒童,和理查德·林克萊特不假思索的成長?!拔覀兇蛩阕鍪裁??”“親愛的你應(yīng)該這樣問,我們打算不做什么。”
太陽當(dāng)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去學(xué)校?我不去學(xué)校,父母不知道。一拉線,快逃跑,轟隆一聲青春就沒了。
主演們都很帥&美,難得演技還那么好。還有警察局里的毒品無名男真有范兒啊。
《死侍》的致敬,《蜘蛛俠:返校日》的致敬,《頭號玩家》的致敬,都在這里,片子很好看
與諸多美國青春片一樣,本片也將時間設(shè)置在主角高中的最后一年,這種設(shè)置本身就是帶有一定懷舊色彩的情感深度,可惜《春天不是讀書天》太過于追求戲劇化的情節(jié)和視聽,反而削弱了影片該有的情感力量。在角色塑造上,影片將大部分篇幅用在描述主角“近乎全能的”惡作劇能力上(更別提那場明顯是配音的唱歌戲,效果非常糟糕),讓主角的角色失去了大多數(shù)可信性,男二號反倒因為一場執(zhí)行明智的戲份完善了弧光、成為故事中最豐滿的角色。此外,本片的幽默感不僅體現(xiàn)在或機靈或笨拙的情節(jié)編寫中,也體現(xiàn)在對諸多電影的致敬中,其中包括畢業(yè)生、007、卡薩布蘭卡和星球大戰(zhàn)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