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倒退的時候,需要這種提醒。但是又覺得這么說挺扯淡的,我們還有更嚴重的問題被壓的喘不過氣來。倒是本片真正讓我意識到“狹隘”兩個字的具體內(nèi)容,這種狹隘目之所急比比皆是。沒辦法證明歷史是不是在主動選擇這種狹隘作為推進的力量。但愿世界大同的理想還在吧,但愿我們身邊的族群還沒有分化至此吧,但愿他們經(jīng)受的一切都會被我們幸免,但愿所有執(zhí)著和忠誠都不會演變成狹隘吧。
看完綠皮書,又上豆瓣看相關(guān)影評時,發(fā)現(xiàn)了這部電影。對比這部電影,綠皮書相當于一口蛋糕上飛了個蒼蠅。而這部電影更像一副苦藥。
好萊塢的電影少有這部電影一樣直指“人人平等”的核心。綠皮書幾乎是好萊塢空中樓閣電影的模板。你看的很感動,但其實只是一個套路劇本。這種劇本的劇情就是a身份好,b貧民低賤;a不知道貧民的快樂,b通過教會a貧民樂趣(對應(yīng)是綠皮書白人請黑人吃肯德基),拉近兩人關(guān)系,說實話這一招也通常被用于日漫中;a遇到挫折,消沉,b鼓勵a,使a振作起來。像這樣的劇本在豆瓣top250中,至少有三部。
黑色黨徒則不然,直指出要想改變就要去爭取,而不是靠白人的施舍。其中黑人領(lǐng)導講的一番話確實精彩,先是引導黑人肯定自己的身份,接著指出黑人是未來的棟梁,然后說改變要靠自己。
這個改變要靠自己其實是十分難得的。我看過不少名著,由于我們信奉共產(chǎn)主義,在這些名著點評中總是會提到作品雖好,但由于時代局限性,充滿了妥協(xié)。比如封建的作品,農(nóng)民被壞地主陷害了,最后是靠好地主救了;資本主義的作品,無產(chǎn)階級被資本家陷害了,最后是靠好資本家救了。在這些作品中農(nóng)民或者工人是不會團結(jié)起來救自己的,是靠上等階級的善心和聰明才智才被拯救。在綠皮書中一個致力于黑人尊嚴巡回演出的黑人鋼琴家卻靠的是白人去拯救靈魂。
黑色黨徒突出表現(xiàn)了兩個黑人,黑女組織演講,游行,黑男鏟除了3k黨分部。這并不是靠著白人的同情和啟發(fā)去做的事情,這一點尤為重要。也正是這一點我愿意給這部電影五星好評。
跟老子扯什么是不是政治正確,我們的命也是命還能有假?
入圍了今年戛納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的[黑色黨徒],畫風有些妙……
六十歲的斯派克·李,繼續(xù)他擅長的非裔英雄式人物題材,繼續(xù)發(fā)揮著他獨特的幽默;
和丹澤爾·華盛頓合作了那么多次,這回把主演給了影帝的兒子:約翰·大衛(wèi)·華盛頓。
小哥以同樣出色的演技,完美契合著本片的氣場。
電影中的故事,戲劇性十足,甚至看上去特別荒誕;
但這都來自一個絕對真實的事件。
本片根據(jù)2014年羅恩·斯塔爾沃斯所著的自傳改編,講述了一名科羅拉多州的黑人警察,成功潛入當?shù)氐?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3K黨組織做臥底的故事。
這場長達七個月的調(diào)查行動,揭露了3K黨的內(nèi)部活動和真實面目,也為警方的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這場行動的驚險、傳奇程度,不亞于任何一次偉大的平權(quán)運動;
其后續(xù)影響力,也絕非平凡。
但因為調(diào)查中止,這段令人難以置信的經(jīng)歷就此被擱置;
直到斯塔爾沃斯本人撰寫回憶錄之前,都沒有什么人了解過此事。
毫不留情的喜劇風格,當然是本片極大的亮點。
導演在影片中拋灑出的大量黑色喜劇元素,為本就足夠荒誕的故事更添了一筆濃濃的諷刺意味。
斯派克·李的電影里,談到傷痕累累的種族權(quán)利問題,總是帶著或多或少的憤怒;
這回,他的憤怒,通過這些賤兮兮的笑點,有沒有很徹底?
自己玩種族主義的梗,黑起來不遺余力——跟老子扯什么是不是政治正確,我們的命也是命還能有假?
用戲謔還原真實歷史,有本事比比誰更能作怪吧……
這部電影,還真就能一邊讓你拍腿大笑,一邊指著你的腦門警告你:
喂,咱這說正經(jīng)事兒呢,能不能嚴肅點兒。
[黑色黨徒]的第一幕,使用了[亂世佳人]中的一段場景——
亞特蘭大火車站的鐵軌上,橫著無數(shù)聯(lián)盟軍士兵的尸體;
郝思嘉不顧阻攔,穿行在其中尋找米德大夫。
鏡頭的一角,邦聯(lián)旗在彌漫著死亡和喧囂的夏季風里懸掛飄揚著。
“上帝啊,救救我們吧?!?/span>
緊接著,交響版本的美國南方經(jīng)典兒歌“斯旺尼河”,蓋過了背景里的哭嚎和慘叫;
這首黑奴視角寫成的吟游唱詩,與此情此景一搭,涼意滿滿。
電影才一分半鐘,已經(jīng)有點邪邪的。然后……就開始鬼畜了。
這招可太賤了。
一瞬間,我仿佛看到整個屏幕上都寫著三個大字:故。意。的。
亞歷克·鮑德溫在《周六夜現(xiàn)場》由客串走向常駐,就因為全世界那么多人模仿燈塔國現(xiàn)任三軍總司令,唯有他學得最像。
憋裝了這啥意思誰還不知道。
Unwatchable! Sad!!!
光出個鏡也不夠,非得陪著玩到底——我算是知道鮑德溫的名字為啥在卡司表排這么前了,雖然他就出現(xiàn)在了開頭這幾分鐘。
演了一個叫“Kennebrew Beauregard博士”的支持種族隔離、白人至上主義者,你看這個名字像編的吧?嘿它確實就是編的。
瞎造也得有些講究嘛,這個看上去什么鬼的名字,其實幾乎把典型的雅利安人名元素統(tǒng)統(tǒng)硬塞了進去。唉,you bad bad。
伴隨著這位偽博士不停忘詞的開場白,[一個國家的誕生]中的影像穿透鮑德溫的臉,被投射在大屏幕上。
大衛(wèi)·格里菲斯這部進入電影學教科書的巨制,內(nèi)容里呢則充斥著美化3K黨之嫌疑、被指三觀扭曲,本就是影史大跌眼鏡諷刺之首。
斯派克·李拍攝[黑色黨徒]的意圖之一,也是想將其塑造為一部“反[一個國家的誕生]”的影片。
拿此經(jīng)典作品當例證的神馬神馬博士深情敘述,一邊無厘頭的卡殼一邊對著空氣咒罵,蠢到甚至有點萌——開場五分鐘,我已經(jīng)爆笑了五分鐘……
正片開始后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
前面玩梗惡搞了那么多,其實故事本身吧也挺魔幻的。
男主角來到科羅拉多州科泉市警局面試偵探一職,成為了“杰基·羅賓森”(美職棒歷史首位黑人選手)式的人物。
這個比喻還蠻到位——
羅賓森在棒球界的知名程度,遠不如高處神壇的貝比·魯斯等人;
但他的出現(xiàn),徹底地、永遠地改變了大聯(lián)盟。
當年的羅賓森也受盡爭議,如同片中的男主被警告:
人家叫你N-word的時候,你可別唧唧歪歪哦;我們罩著你,但你自己搞砸的話就別怪人家說話難聽喲。
七十年代的警察嘛……打著政治正確的旗號,私底下還不是一個比一個有偏見。
又到了翻出我的邏輯滿分金句小本本時間↓
“黑豹黨”旨在通過革命解放少數(shù)民族和被壓迫階級,是絕對的激進分子,警察們當然看他們不爽了,打壓手段也和如今的啥啥啥一類事件差不多(噓)。
(是的,超英片[黑豹]的名字與此頗有淵源,黑豹黨的成立地點加州奧克蘭,也在電影中出現(xiàn),這是美國黑人斗爭史的重要標記。)
更逗的是,“煽動善良黑人思想”。
啥叫“善良”?大概類似那種,“你別在我孩子面前穿暴露衣物、搞同性戀,我孩子很單純的”,這樣吧……
男主角羅恩這通電話,一開口我就笑到頭掉——
原來所謂的“臥底”是這么個操作啊,最近流行玩這個嗎?學白人口音?
[抱歉打擾]中學口音和聲音是為了賺錢,[黑色黨徒]中是為了破案。
“White voice”,從沒發(fā)現(xiàn)有這么好使。
魔高一丈,少數(shù)族裔人民的智慧啊,真是太強大了……生存的希望給人以創(chuàng)新的力量,欺負不起欺負不起,裝還不會裝嗎。
笑著笑著,覺得簡直喪透了。
做偵探的業(yè)務(wù)能力,真是太到位了。
“我是發(fā)自內(nèi)心支持你們偉大的事業(yè)——因為我妹妹被他們的人摸過一把,你造嘛。”
連珠炮一樣的歧視詞,直接把自視甚高的同事們給說懵圈了。
佩服佩服,看來是罵人前還做過功課的,實在一絲不茍。好懂哦。
……我剛夸了些什么來著?(你那叫夸嗎?!)
都什么蠢出天際的操作啊摔。
意思就是:作為白人直男,想不當猶太人的時候,不做猶太人做的事兒就行了,你們無法以宗教給我加標簽。
但作為黑人,咱可沒法改變膚色啊。
也就能電話里耍耍,見了面可沒人不把咱當白種人黃種人看待。
瞧瞧,就是這么不公平,對不。
黑人生活不易?我們也有很多成長的煩惱好嗎!
玩梗結(jié)束了嗎?不。
后面還有更狠的。比如……
怕你們以為是別人,還把全名拼出來。
棒不棒。什么是諷刺,現(xiàn)實比電影諷刺多了。
當然,電影中這是OJ還沒被卷進殺妻案的時候——
聯(lián)盟最佳跑衛(wèi)?Sure.
[亂世佳人]里,海蒂·麥克丹尼爾斯飾演黑人女仆“媽咪”,還因此成為了奧斯卡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獲獎演員——最佳女配。
而這個角色也在影史留下了不絕的爭議,白人至上主義者認為“黑人的定位就應(yīng)當如此”,“這是我們對他們寬容和友好的最大限度”。
托弗·格瑞斯飾演的著名3K黨領(lǐng)袖大衛(wèi)·杜克,當然也是這樣認為的……并覺得自己老開明啦。
這位大兄弟當然是真實存在的,不久前還拋頭露面來著。
話不能亂講,總統(tǒng)先生到底說了啥嘛。
我剛說啥來著,現(xiàn)實總是比電影更諷刺沒錯吧。
不得不說導演這句句帶刺兒……有點厲害。
不止是黑人們,大概我們都太幼稚了吧。
這段對話,放在現(xiàn)在也應(yīng)景;如果這兩年發(fā)生的事情真是一場夢——
快特么來人把我搖醒?。。?!
如同昆汀鏡下的姜戈——
這些暴力情節(jié),往往是由有色人種角色實施,以達到“復仇”解氣的目的,觀眾看了也爽快;
但[黑色黨徒]中最暴力的鏡頭,出現(xiàn)在本片最后的真實錄像——
施暴的一方,是那些打壓平權(quán)運動的人;我們恢復清醒的頭腦,這才意識到,平反很難,路還很長,現(xiàn)實很無奈,壓抑的氣氛難以消解。
這個燃燒著硝煙的結(jié)尾,也與電影開頭,那躺滿尸體的[亂世佳人]遠景鏡頭相互呼應(yīng):
沖突和強權(quán)永遠都只能帶來傷害,不管傷害到的是哪一方。百余年過去了,少數(shù)族裔仍然在為平等的生活流血。
憤怒嗎?是的。極端嗎?當然??墒譄o寸鐵的人們絕望的嘶吼,聽上去是多么凄厲——
再多的玩笑,也改變不了現(xiàn)實的荒誕和諷刺、也掩蓋不住到處彌漫的恐懼,這一切,只不過是個大大的悲劇罷了。
-
文:Yorkshire Viking
文章源自微信公眾號:電影解毒
這部電影跟《綠皮書》一樣是關(guān)于黑人平權(quán)的電影,又跟《副總統(tǒng)》一樣也懟了一下美國的右派和川普。本片滿是各種人物梗對于不了解美國當時文化的觀眾有點不太友好。也對字幕組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剛出那會兒沒有中文字幕,我為了推薦給朋友看自己嘗試做了一半的中文字幕就崩潰了。真的很難把?!氨镜鼗焙迷谧詈笥凶帜唤M把這字幕出了。果然還是讓專業(yè)的人來干專業(yè)的事比較靠譜。說上一段插曲是為了佐證作為內(nèi)地觀眾我們可能很難完全理解影片的全部魅力。但是確實是一部值得花時間的電影。
他講述了一個黑人警探臥底進入了美國最臭名昭著的白人至上團體3k黨的故事。本故事是基于真實事件改編的,但是導演還是加了很多私貨這也讓電影多了幾分戲謔娛樂效果。特別是在懟川普這件事情上,真的是明線暗線各種來生怕別人看不出來。開場的白人至上的演講用的演員是亞力克.鮑溫德。他是誰呢?他可是宇宙第一的川普cosplayer呀。接下來臺詞上各種“引用”川普名句類似于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等等(電影副總統(tǒng)里也出現(xiàn)過這句)最后直接上川普本人的演講影像了。老美果然全民娛樂政見不合連領(lǐng)導人都涮啊。
影片的思想傳達方面,并沒有一味的賣慘來呼吁關(guān)注,它用更理性的態(tài)度去想要怎么改變現(xiàn)狀。影片在正面方有三個人比較重要:主角羅恩,主角搭檔菲力 以及黑人妹子帕翠絲。三個人也帶代表了面對種族問題的三個態(tài)度:菲力代表的是非矛盾核心角色那些漠不關(guān)心的人。一開始菲力是“被忽悠”進入臥底行動的,他不是直接受害者,這個事情對他來說沒多大感觸。隨著事情的進展他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而妹子帕翠絲的是矛盾直接受害者中的以暴制暴者。她對白人充滿不信任甚至可以說是敵意,對整個執(zhí)法系統(tǒng)則是充滿敵意的。整天想著怎么革命,跟羅恩約會的時候聊沒兩句就回到種族革命上。某種意義上她也是個種族施暴者,只是她處于弱勢方。最后是主角羅恩,他則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平權(quán)斗士該有的范本。他深知仇恨解決不了問題,他希望從內(nèi)部去解決問題,在制度上在根源上解決問題。雖然他一開始也很幼稚,在面試的時候被問及遇到歧視問題的時候還反問領(lǐng)導這會發(fā)生嗎?但是他也是唯一一個沒被仇恨蒙蔽的。
最后,片尾的影像讓人很沉重。這是美國近期的社會現(xiàn)象,各種白人至上的思想隨著川普的上臺再次崛起讓人感覺歷史又開始倒車了。
“我們在討論革命,你們卻還在講什么特寫鏡頭?”當法國電影新浪潮的小子們沖進戛納會場的時候,政治影響了戛納,這個日后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節(jié)。
2018年,戛納將《黑色黨徒》迎進了盧米埃爾宮,斯派克·李導演的新作,一部憤怒的電影。電影中的高潮部分用格里菲斯創(chuàng)造的平行剪輯來展示3K黨觀看《一個國家的誕生》的場面和黑人集會,以此展現(xiàn)美國社會中雙線的政治生活并表達導演的抗議。《黑色黨徒》講政治的視角十分特別,它以反擊電影史中鼎鼎大名的《一個國家的誕生》的種族歧視內(nèi)容而引出自己希望種族平等的觀點?!兑粋€國家的誕生》在電影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因其使用平行蒙太奇和最后一分鐘營救等而成為以后早期電影敘事技巧的集大成者。但其內(nèi)容以南北戰(zhàn)爭的背景且充滿著種族歧視的內(nèi)容,并直接成為3K黨觀影“圣經(jīng)”?!逗谏h徒》這部直接回擊《一個國家的誕生》的作品,因其強烈的政治性大受爭議?,F(xiàn)在再將《一個國家的誕生》拿出來批判其內(nèi)容,并不合適。但以它電影史的地位,且作為3K黨的“標志”之一,斯派克·李的目光并不能將其忽略掉。與其說站在黑人立場的斯派克·李在反擊《一個國家的誕生》,不如說他反擊的依然是那種族歧視的思想。
雙面的身份
說回到斯派克·李, 斯派克·李是對美國種族歷史文化和融合有自己深入的理解的,同時他也并不一味的將黑人放置于弱者地位,同時甚至可以看出他對黑人運動的一些不當行為的不滿,這在他的《為所應(yīng)為》中都可感受的到。
《黑色黨徒》延續(xù)著《一個國家的誕生》的黑人白人的地位之爭的問題。
《黑色黨徒》依然有著類型片的外衣,臥底警察的故事也并不少見,但斯派克·李像《為所應(yīng)為》中那樣的設(shè)計的劇情和人物不僅僅牽扯到黑人和白人,隱藏的猶太人也被提及。斯派克·李在這里面呼應(yīng)了《一個國家的誕生》:3K黨認為是猶太人帶領(lǐng)黑人民兵洗劫莊園。臥底警探其實是主角羅恩和他猶太同事菲利普組成的“虛構(gòu)”的羅恩,這種“虛構(gòu)”既是荒誕的,同時也是復雜的,其實在某種程度上的“重合”表明了,在電話另一端,黑人和白人并沒有什么區(qū)別。電影中的羅恩一個試圖在混亂中認清局勢的人,作為一個黑人,他對黑人處境不滿,作為一名警察,他不能完全同意黑豹黨的做法。他似乎就代表著斯派克·李的目光。作為黑人,斯派克·李要反對《一個國家的誕生》為代表的種族歧視,但作為一個具有洞察力的美國社會精英,他試圖在激進的兩個種族中尋找落點。所以,他用反擊的平行剪輯段落就不代表著他失去了理智。羅恩與黑人大學生聯(lián)盟的領(lǐng)袖在橋上的對話,更像他的自問自答。他借羅恩之口說出了他的對自己的定位:具有雙重意識即既作為美國人又作為黑人。同時也在詢問著:不能從體制內(nèi)進行改變嗎?
斯派克·李對黑人身份有著極高的認同,所以他完整呈現(xiàn)了夸梅·杜爾的演講并伴隨著一張張發(fā)亮且深情的黑人的面孔。 斯派克·李在本片中加入了喜劇元素,他明白在當今,以徹底的黑人意識形態(tài)輸出必然會導致白人觀眾的不滿,這是他妥協(xié)的一面。但他喜劇效果更多的來自對3K黨的描繪和嘲諷的對比上,不著重讓黑人去復仇,著重去刻畫3K黨徒的愚蠢。例如:3K黨領(lǐng)袖組織的白人聚會上,負責安保工作的是一名黑人警察。這些處處體現(xiàn)著他的蔑視的態(tài)度。
平等而非推翻
《黑色黨徒》的平行剪輯中黑人認為《一個國家的誕生》直接導致了3K黨的重生,白人則在儀式和觀影中享受著《一個國家的誕生》帶來的快感?!兑粋€國家的誕生中》黑人民兵意圖強奸莊園中的白人女性,《黑色黨徒》中,3K黨籌劃著對黑人的襲擊?!鞍兹巳f歲”和“黑人萬歲”交響。當我們觀看《黑色黨徒》時,當它引發(fā)巨大的爭議時,我們就應(yīng)該相信,斯派克·李想要的不是以黑人題材獲得憐憫與賞賜,他要的是揭開電影史在某種程度上的偽裝!它迫使觀眾去重新想起那部在電影史上贊譽滿滿的電影的內(nèi)容和其所代表的思想。它不像《黑豹》,但又確實有相似之處,《黑豹》本身沒有明顯政治訴求,甚至帶著不切實際的幻想。但根據(jù)鮑里亞的觀點來看,意識形態(tài)本身的效果就已經(jīng)內(nèi)在于電影攝放機器之中,所以如果將《黑豹》和《黑色黨徒》兩者如果結(jié)合分析的話,無論是有意和無意,兩部電影背后都可以看出“白人能做的,我們也能做”的呼聲,超級英雄黑人也可以做,同樣的,電影史黑人也能發(fā)聲。
況且,《黑色黨徒》激進嗎?從前面的論述就可以看出,它是憤怒的,但它并不激進!一方面受限于類型化的處理,另一方面,它不想創(chuàng)造什么,它不要求推翻,它的思考是兩面的,它只要求平等!《黑色黨徒》并不想發(fā)明一種全新的拍攝手法、剪輯技術(shù),或建立一門獨屬于黑人的美學,它沿用著格里菲斯的手法來拍攝電影。即使很多人批評用格里菲斯手法來反擊格里菲斯依然是在白人話語權(quán)下做無謂反抗,但用格里菲斯手法不就是恰恰表明了,電影史不是專屬于白人的嗎?這不就是要求平等的呼聲嗎?黑人可以在同樣的技術(shù)上表明自己的立場,完成自己的表達。
這部電影來的太晚了,比《一個國家的誕生》晚了一百零三年,但它終究到來了。
坦誠的結(jié)尾
當羅恩完成自己的任務(wù)時,他卻被告知銷毀掉任務(wù)的記錄和證據(jù)。這個社會依然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也就是為什么 在《黑色黨徒》飽受爭議的結(jié)尾,一段段紀實片段讓整個電影的呼喊獲得有力的現(xiàn)實支撐的原因,《一個國家的誕生》所代表的歧視帶來的后果依然存在。一些評論認為這樣的結(jié)尾是在逼迫觀眾強行代入導演的政治立場,但其實這正是“意識形態(tài)”傳播的重要的部分,《阿甘正傳》都是將觀眾直接放置在意識形態(tài)之中(手段的高明與否另當別論),而《黑色黨徒》則是讓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與觀眾發(fā)生沖撞,因為它展現(xiàn)的是真實的畫面,它需要觀眾脫離電影這個“虛構(gòu)”,去審視真實的生活,而不是僅限于熱血、感動和流淚。所以,斯派克·李是坦誠的,在他眼中,他的“虛構(gòu)”和他眼中的“真實”是一致的。在當今電影的政治表達上,像斯派克·李這樣坦誠的表達并不多,我更愿將《黑色黨徒》作為斯派克·李心聲的吐露。
當我們鼓勵導演的作者意識時,必然要考慮到,政治觀點和發(fā)聲一定是作者范疇內(nèi)的一部分。我們認為電影是一門藝術(shù),藝術(shù)是可以表達作者的思考、作者的理念的,這其中也必然包括政治思考和政治理念。正是因為電影的藝術(shù)屬性,所以才使它和政治的表達不可強制分開。
關(guān)于電影的看法寫在最前面,可能因為主題太復雜,故事講的很一般,有點管中窺豹感覺。電影的轉(zhuǎn)場有些突兀,但是畫面的設(shè)計很有意思,尤其是真正的Ron在和David Duke通話時同屏幕的畫面,漫畫感和喜劇感十足??赐觋P(guān)于David Duke的維基百科,發(fā)現(xiàn)片中的的話基本都是原型的原話,意識到了隱藏在深處的種族主義是多么可怕。
BLM活動徹底讓世界都看到了美國存在的體制內(nèi)系統(tǒng)性歧視,作為旁觀者,感嘆于一個種族的凝聚力,終于在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取得了一絲成果。片中以Flip為代表的白人/非非裔的警察看似很正義,但其實他們只是有正常認知的普通人。對比白人至上主義者,這些普通人身上有了正義的光環(huán)。
對于白人至上主義不想多聊,講再多的道理也叫不醒裝睡的人。只談一談最近回倫敦以后關(guān)于自己身份的認知變化。
留學的最開始住在學校宿舍,身邊都是來求學的學生,非英國人占比更多,從哪里來的人也都有,并沒有覺得格格不入,畢竟大家都是外來者。因為學生的身份,大家自然在相處的時候并沒有感覺到有很不一樣的地方。
后來搬到了溫布利,身邊好多中國留學生,工作的地方也是中國人,好像回到了上海,只不過是“外國人”更多一些的上海。經(jīng)常和室友說,雖然學的是口譯,但是覺得自己的英文水平比剛出國的時候差了很多,上課全都是中國人,下課也大多和中國同學玩,實習也是去的華裔公司,上班說中文,下班回家和室友說中文,周末交朋友來,大多說的還是中文,一直呆在自己的舒適圈。20多歲的年紀到了倫敦,沒有像移民二代的身份認知問題,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個中國人。
在國內(nèi)生活的時候,大家都是中國人,并沒有也不可能意識到這些。在自己的普通生活中,總是想要找一些能夠讓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好像這樣擰巴的生活才是意義所在,現(xiàn)在回看,就是經(jīng)常和朋友說的蔓延在上海的假精致吧。當時的自己沒有追求物質(zhì)上的假精致,缺追求了精神上的假精致,還把這種假精致凌駕于那些物質(zhì)假精致之上,實在幼稚。
這次回倫敦,告別室友和過去的交友圈,搬到了公司附近,自己成了街區(qū)里少見的東方面孔,突然在通勤的路上開始留意,這節(jié)車廂里有幾個少數(shù)裔,這輛公交車上是印巴裔多還是白人多,又有幾個黑人。除此之外,還會留意觀察情侶的組合,這個亞裔男生旁邊站了個西方面孔的女朋友,那個印度女孩旁邊是個白人男朋友,或者是亞裔女孩和黑人男生等等各種搭配。身處倫敦,對于同性情侶到?jīng)]過多注意,只覺得很美好。
在這個過程中,很慶幸自己沒有那種覺得白人更好的想法,也沒有覺得哪個族裔的人會更差。作為一個東方面孔的個體,感受到的漠然比區(qū)別對待要多。這里之所以不說善意,是因為大家都在忙自己的生活,沒有人會因為你不同而多出幾分善意,而且,這種不同也只是自己腦海中想象的不同。
不知道這種明晰的身份認知是不是給自己帶來了一些困擾。坐地鐵、走在路上、買東西、逛博物館美術(shù)館等等,不論干什么,都像是困在了孫悟空給唐僧畫的那個圈里,不自覺的就會帶入自己的中國人,也有可能是社會強加給女性的一些思想——謙遜、少言、順從。這些總結(jié)出來的特征已經(jīng)讓自己感覺受限。進一家餐館之前,總是會閃過一絲猶豫,這家餐館我走進去會不會讓人側(cè)目?去看一場戲劇的時候,在有意思的地方笑出聲會不會讓前后左右不認識的中國人覺得自己是在裝本地人?這種腦海中的小劇場總是不斷上演,自己給自己畫圈,一個又一個。
也不知道心理學上有沒有這樣的一個步驟,首先是意識到問題,然后再是改變。第一步是走完了,就看第二步如何能夠正視自己的身份,而且能夠在保留自己的同時,去接受不斷改變的自己。
正片部分與片末實錄部分缺少哪一個都無法構(gòu)成創(chuàng)作整體,影像作為受眾最廣的宣傳媒介擔負起政治武器的身份亦是分內(nèi)之事,后半程以《一個國家的誕生》為支點,以大衛(wèi)·格里菲斯的種族立場為代表,通過對其賴以成名的平行剪輯和“最后一分鐘營救”的二重使用與調(diào)侃,成功的在做到好看之余也流暢而精準的輸出了觀點,斯派克·李用最傳統(tǒng)但奏效的蒙太奇將電影作為大眾娛樂和政治工具的雙重身份完美并聯(lián)同時又回歸到本源,對比《黑豹》那妖魔化的“黑人剝削”狂歡,更加可貴與可敬。
真的,太棒了!這是一部必須要長評的電影,它對美國歷史進行了深入的批判——但不是從慣常的角度,而是從影像學的角度另辟蹊徑,這點和我不是你的黑鬼異曲同工。開頭就是亂世佳人對邦聯(lián)的辯護和同情,深層的政治內(nèi)涵就是對黑人地位的否認。接下來一段讓人想起納什維爾的開頭,想起焦點新聞那句“如有雷同絕對不是巧合”,……黑色黨徒其實并不激進,甚至根本不夠激進,它的調(diào)性是幽默和驚悚,它根本不是要創(chuàng)造一種所謂的“黑人美學”,一種“黑豹式”的乾坤顛倒,這點從它對一個國家的誕生中平行蒙太奇的運用就能看出來。它排斥的是極端和暴力,倡導的是種族和美學的共生。
所以Spike Lee金球是輸給了誰...?
為什么不能讓前面的詼諧風格一路到底呢?非要最后拍成一臉嚴肅的賣相,導演不覺得尬嗎?能入圍戛納,也是很蹊蹺。
說藝術(shù)不該涉及政治的人,非蠢即壞。
2018年來的非洲裔主演電影:黑豹、Acrimony、Superfly、Breaking in、抱歉打擾、盲點,加上這部,黑人影響力已是主流一部分;電影完全重塑了70年代美國黑人剝削電影中的狀態(tài),不僅僅是時代背景或是符號特征,更是時代特有的迷幻、反叛的氣質(zhì),我不是很確定分屏和BGM只是在致敬super fly(1972),但總之,影片中的確致敬的出現(xiàn)了相應(yīng)電影的海報;影片還有一點在于它呈現(xiàn)了可怕的信仰/宗教偏執(zhí)(KKK),這種嚴肅帶來的恐怖或是影響力顯而易見,只能說還好是斯派克李導演了。電影諷刺著創(chuàng)普的名言“美國優(yōu)先”、“再次讓美國偉大”,同時展現(xiàn)了種族歧視帶來的不公平、極右翼組織、暴亂,這是對當前社會不安的絕妙諷刺
片子本身對于斯派克李而言有點溫吞啊,不過不明白為什么要批評他對格里菲斯的手法的使用,用同樣的手法(武器)來反《一個國家的誕生》煽動歧視,非常巧妙啊。
buddy comedy的部分還是很不錯的,而夾帶私貨的部分則生硬無比。兩個有意思的點:1. white power/black power同時展現(xiàn)以及兩邊代表人物相似勢不兩立、煽動仇恨的言行,某種層面上印證了川普最后的講話;2. 花了一整場戲批斗「一個國家的誕生」,最終戲劇高潮仍然用的是平行剪輯+最后一秒營救,真是口嫌體正直啊
為什么斯派克李總是被雙標?他用平行蒙太奇就是土鱉嗎?我覺得那段很有力,是電影情緒升華的重要部分。他那些很典型的鏡頭和剪輯還沒放進來呢。這部電影和《抱歉打擾》放在一起對比可以看見顯然的切入角度不同,相比《抱》的勞工視角,斯派克李還是為所應(yīng)為時期那個憤怒的他,更加針對純粹由膚色隔離、美國的歷史造成的沖突,可能相對會顯得表面吧,但也更契合當下的美國——沒錯就是影片最后那些新聞片段,今天的、此時此刻的美國。甚至我覺得,這次因為喜劇的元素、更大規(guī)模的制作他作出了不少犧牲,如果是平常的小制作,他完全會更憤怒一些才是。
這就是那種永遠不知如何評價的片子,主題太正經(jīng)嚴肅,背景是用人命和血汗寫成的歷史,但用黑色幽默甚至戲謔的手法去想四兩撥千斤?感覺很多地方觀眾都不知道該不該笑,放映完燈一亮,影院了一半黑人一半白人,都很沉默,結(jié)尾實在太重了,一下子打回現(xiàn)在時,敲警鐘一般。BMG很煽很洗腦。
某些影評人在國內(nèi)電影節(jié)評委系統(tǒng)里相互加塞熟人,和本片3K黨體系頗為相似。他們很純粹,不喜歡電影帶政治傾向,他們是中國電影的未來。
#Cannes71# 哪種政治宣傳都是政治宣傳,這已經(jīng)跟電影沒什么關(guān)系了,不加那個結(jié)尾或許還有三星(雖說劇作不行但起碼喜劇部分還不錯),加了那個結(jié)尾沒有商量只能送一星。說真的,你要是批判「一個國家的誕生」,你別用平行蒙太奇呀,有種學學戈達爾。
和《逃出絕命鎮(zhèn)》同款,用類型片的框架來提煉社會問題和政治諷刺。在全片的諷刺調(diào)侃之后,最后那段新聞視頻混剪讓影片的政治性和導演的憤怒吶喊終于噴涌而出,具有強大的煽動和感染力。
7。黑人剝削片基礎(chǔ)上衍生的諷刺喜劇,整體娛樂性不錯,結(jié)尾真實記錄片段則試圖提高深度。
黑人平權(quán)的電影每年都有,什么時候能有一部聚焦黃種人權(quán)利的電影。
沒錯確實很政治化 但至少spike lee會講一個詼諧,智慧,有趣的好故事。還有我雖然不喜歡極左 但極右也沒什么可洗的 black power運動和blm不一樣 評論里一大堆人酸的是啥 8.0/10
福茂瞎了 *20181024二刷 意識形態(tài)直白了點但沒什么大問題,不時閃現(xiàn)的網(wǎng)大氣質(zhì)比較礙眼以及配樂太特么難聽了
62歲的美國黑人老導演斯派克李的新作。反種族歧視歷史、3K黨黑幕,都是他一直關(guān)心及有話要說的東西??煽?,雖然內(nèi)容離我們遠了些。
所以靠政治性拿獎不可以嗎?更何況拍得還挺有意思的啊,把黑白分明的對抗年代以荒誕幽默的形式復原,可惜斯派克·李選歌的品位實在不敢恭維?!懊绹鴥?yōu)先”、“讓美國再次偉大”,看——歷史循環(huán)起來比電影還扯蛋...
劇本的歷史功底很好。幽默感認可了。Topher Grace真好啊哈哈。(黑豹是個啥玩意兒)特別想采訪一下,好些人對于任何政治相關(guān)電影后面的紀錄片段都有大意見是為毛呢?困擾我很久了。Wakanda 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