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角帶著12歲的兒子回到闊別13年的家鄉(xiāng)小鎮(zhèn),在已故的父母留下的房子里定居下來。男主角是她的初戀男友,已經(jīng)結婚,現(xiàn)在從事獸醫(yī)工作。女主角找到男主角,并帶著兒子到他家里做客,大家相處得非常融洽。男主角的妻子也對女主角由最初的戒備,變成相互欣賞,還參加了女主角在社區(qū)開設的小鎮(zhèn)上很多女人參加的免費蠟燭制作課程。女主角讓自己的兒子到男主角所在的獸醫(yī)診所當助手,跟著男主角給各種動物治病。有一次一只狗受了重傷,男主角建議將狗安樂死,不要再治療,小男孩很生氣,憤怒地跑出診所。男主角晚上到女主角家里要解釋這事,女主角告訴他,小男孩生氣不僅僅是因為狗,隨后把自己回到家鄉(xiāng)的真實原因說出。原來,女主角18歲時和丈夫離開小鎮(zhèn),她的丈夫吸毒販毒,后來被抓坐牢兩年,出獄后自殺,此后女主角帶著兒子到處漂泊,后來自己得了癌癥,無法治愈,只好帶著兒子回到家鄉(xiāng),希望能找個妥善的人家撫養(yǎng)自己的兒子。男主角經(jīng)過思考并與妻子商量后,決定收養(yǎng)那個小男孩。女主角組織了一個聚會邀請鎮(zhèn)上的人們,大家都已知道女主角患了絕癥,于是很多人都來參加。勞動節(jié)時,男主角一家?guī)鹘侨タ醋约赫诮ㄔ斓姆课?,此房之前搭建框架時曾失火,現(xiàn)在又加班加點重建。此時女主角已經(jīng)病情沉重,行動不便,無法參加勞動節(jié)野餐。晚上,鎮(zhèn)里很多人拿著點燃的蠟燭來到女主角家門口,邀請她來加入野餐,女主角深受感動。不久,女主角去世,她的兒子在葬禮上發(fā)言,深切懷念自己的母親。
本片的情節(jié)都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雖然平平淡淡,卻顯露出小鎮(zhèn)居民的平和淳樸,這樣平淡寧靜的生活,也是這里大多數(shù)人們喜愛和習慣的。從片中男主角的敘述來看,女主角青春期是非常叛逆的,這大概也導致她和那個吸毒者結婚并外出謀生,從此造成了人生悲劇。因為四處漂泊不定的生活,所以給兒子起了騎兵(Trooper)這個很特別的名字。這些事都是由人物對話中講出,在小鎮(zhèn)生活的平淡寧靜背景下,這些事情似乎也只是平淡歲月中的某些日子而已,并不是多么傷感,只有身患絕癥無法陪伴兒子成長才是女主角真正的無奈與悲傷,是她夜晚坐在門前哭泣的原因。
女主角回到家鄉(xiāng)給兒子找個撫養(yǎng)家庭,應該從開始就把目標定在男主角,所以讓兒子給他當助手,這樣也是讓他們培養(yǎng)感情。男主角對女主角的感情,并沒有因歲月和女主角另有所愛而淡漠,反而由最初的愛情,經(jīng)歲月的醞釀,變成了親情,已經(jīng)把女主角當成了妹妹。這樣真摯的情感,非常難得。他的妻子更是主動提出收養(yǎng)那個男孩,可見也是很善良的人。女主角成年以后的遭遇確實不算好,后來還身患絕癥,但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在出生長大的家鄉(xiāng),得到了那么多人的祝福,更是得到了曾經(jīng)的愛人對她的親情般的關懷,最后她放心地把兒子托付給昔日戀人,安然離去,這是不幸中的最大幸運了。
影片結局無疑是悲傷的,但在小鎮(zhèn)平淡寧靜生活的襯托下,這些悲傷不是變成絕望,而是化為對親人、對愛人的永恒思念。鎮(zhèn)里的綠樹、湖水、白色的房子,會讓人感到,那里所有的人,對繼續(xù)過著平靜祥和的生活充滿無限希望。
小男孩在母親葬禮上講的那些話非常好,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如果不只是心里所想,而是還有實體物質(zhì)可以看、可以摸,比如那些親人曾經(jīng)住過的房子,用過的東西,這會更讓人感到安慰,“就像她還在這里”。
片中的背景音樂也很好,都不是悲傷的,那些插曲有的歡快,有的則帶著思念,片尾曲也是讓人感到對逝去親人的懷念,而不是悲痛欲絕。片中的那幾首歌曲也都選的不錯,那首大家一起唱的是《你有個朋友》(You've Got A Friend),美國的鄉(xiāng)村搖滾;那首男女主角兩家野餐的背景歌曲是《你是一切的一部分》(You Are a Part of Everything);女主角葬禮上大家一起唱的那首歌是英文經(jīng)典的贊美詩《奇異的恩典》(Amazing Grace)。片子結束后那首小詩,是美國20世紀早期著名的女詩人埃德娜·圣文森特·米利的作品,很符合影片的主題。
什么鬼譯名哦完全不是狗血撕逼劇好嘛!溫馨哭,Eion各種帥!
BGM尤其美,片尾曲很動聽,就是沒找著BGM包。。有人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