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基德導演的電影序列里,春夏是很難得的一部沒有造成生理不適的片子,從畫面來說甚至是唯美和身心愉悅的。
為了遠離世俗,寺廟造在山上還不夠,還要飄在湖中央,隔水而居。這個設(shè)計確實妙,清晨籠罩在水面上薄紗般的霧靄,和晚上倒影在水中燈火通明的廟宇特別像畫中景。
寺廟里老和尚卻并不教小和尚佛經(jīng)佛理,也沒有給上功課,他教小和尚的是采藥、識藥和搗藥。老和尚自己還暗修武功絕學—彈指神功。寺廟里的發(fā)生事情就是救人身體、強人體魄,但就是沒有人讀經(jīng)、念佛、修心養(yǎng)性。
金基德對于讀書和社會教化一直心存疑慮,他電影里的主人公都必須是野性的,沒有被書經(jīng)教化污染過,小和尚自然也沒被社會習俗污染,文化、涵養(yǎng)、道德、擔當,這些違反天性的屬性不能有。受過教育的普通人都會避免虐待動物,淫邪,殺人,或極端憤怒,更何況對于出家人。但《春夏》里面出家人的社會身份屬性并沒有對小和尚的行為有一絲的束縛,因為小和尚是本源意義上的人,不是一個社會意義上的人。 我們赤裸的原始欲望和心理屬性是被人類的集體無意識和基因所決定的,教化是蓋在赤裸軀體上的一件外衣,而精英階層的外衣尤其牢固且華美。在知識分子話語權(quán)的世界里,這層衣物代表了一切,他所有努力就是為了讓他的外衣更華美,以區(qū)分那些衣不蔽體,裸露欲望的下層人,他們拍的電影里,都在贊美教化的成果,或者憐憫被教化落下的粗人。金基德不一樣,他一上來就把所有人的外衣都扯掉,在金基德看來不管是破衣爛衫還是錦緞華服,藏在下面的靈魂和欲望都是一樣的。而對于知識精英來說,這樣時刻盯著本性看事情未免太過單調(diào)直白而粗魯,他們自然不會讓這樣的金基德混進他們的圈子。歸根到底還是金基德揭穿了他們沒穿衣服的丑態(tài),讓人難堪。 和尚坐牢出來,回到寺廟后,他還是沒有找到修煉佛法的經(jīng)書,找到的卻是老和尚留給他的一部武功秘籍,他也開始練功。 把身體練好最重要,別讀經(jīng)書讀那些有的沒的走火入魔了。
主持人:@松野空松
助理主持人:@我們敏熙
場刊嘉賓:@Not Here、@Her Majesty、@Joeyside、@心是孤獨的獵手
特邀嘉賓:@子夜無人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第23屆法羅島電影節(jié)主競賽場刊圓桌的第8天第2場,我是主持人@松野空松,第2場我們討論的電影是金基德導演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在深入之前,請各位嘉賓先基于自己的場刊打分聊聊打這個分數(shù)的原因,簡單說說自己對這個電影的感想吧!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我給了×。這是一部典型的“點子電影”和“解謎電影”。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4星,我覺得很完美,屬于看了就知道會是好電影的電影,只不過《春夏秋冬又一春》屬于這個范疇下還算看得懂的那部分。電影和宗教聯(lián)系的比較緊,講究循環(huán)往復,但是最后的硬性循環(huán)還是讓我有點不喜歡的,可以處理的更加圓潤一些。整個電影很干凈,人少,景色好,可以看的東西很多,臺詞少又讓觀眾有足夠的時間在某個時機去神游,思考一番回來還能接上,我覺得很不錯。
場刊嘉賓 Nothere
四星,特別喜歡這一部,感覺很舒服,雖然循環(huán)的做法似乎有些老套了。片子像是關(guān)于人生的,也是關(guān)于教育的,但是最終學到最多的還是關(guān)于平靜的心態(tài)的,不爭不搶,安靜如水。
場刊嘉賓 Joeyside
X,金基德用103分鐘的時間像我們證明了什么是偉大的垃圾,著里的偉大特指后半段導演親自上臺為大家表演少林功夫,我想如果把靈隱寺里的講解員主持拉來的話他不僅會對這種三招兩式嗤之以鼻,還會對于這樣的故事露出「xx今天又往功德箱里投了幾百」的神秘玩笑,然后和施主說罪過。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尤其是男女交媾時沒有刻畫的很激情,反而加大了環(huán)境音(流水風聲),降低了褻瀆程度,又反過來使得我在看這部分的時候覺得更加刺激,不知道怎么回事,金基德還是高明的。
第一個問題是,這部電影對你們勾引了你們哪些比較負面的東西,與電影的畫面干凈相比較而言。比如@心是孤獨的獵手 說,他感到刺激。又或者類似于《此房是我造》那種剪鴨腳的沖動。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嚴格地說,《春夏秋冬又一春》還是厭女的,女性角色是男性角色腦海中欲望的化身,而非完整的人。這個比較負面。
場刊嘉賓 Nothere
我覺得比較負面的感受就是關(guān)于人性本惡的意識,讓人有些難過。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中間可能有一些負面思考,但結(jié)尾的時候我沒有任何反差的反應(yīng),一定程度上說明,金的佛法造詣不如電影造詣。電影是好看的,但是他勾勒的佛法循環(huán)世界是膚淺的,即使這樣,我也要給4星。
場刊嘉賓 Joeyside
他展現(xiàn)的人性是一種幼稚的人性,即使人物經(jīng)歷了生老病死從小到大的轉(zhuǎn)變,內(nèi)在所蘊含的惡意卻依舊不變,或者來說更低劣,我覺得金基德老師覺得自己可以活得越活越年輕?
主持人 松野空松
你們觀看是否有類似于負面,原罪的沖動,而這又是為什么?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沒有,因為僅止于觀看。小孩子給小動物吞石頭、綁石頭,本身就不是正常人吧。
場刊嘉賓 Nothere
我覺得小孩子這樣其實挺多的唉,特別是有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做表,特別容易做這種事。
既然,小孩的作為在兩個輪回幾乎無異,并且不難預料到新的小孩未來會犯色戒,殺戒,你們?nèi)绾慰创谶@個佛教中的基督原罪(或者說人性本惡)問題?你們?nèi)绾慰创谶@個佛教禪意故事中安插一個人性本惡的線索?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前面我說過了,這是一部解謎電影。金基德安插這個線索就是想讓觀眾解謎,解得人性本惡的智慧。不過這個智慧我們也早就知道了,金基德也沒講出啥花來。人性本惡,其實也與佛教中的修行有切合之處。要修行自己,脫離低級趣味,脫離作惡的可能。
場刊嘉賓 Nothere
人性本惡其實我覺得是對的,人本身是一種動物,動物完了活下去就是要殺戮、淫欲、自私。人即使已經(jīng)脫離了自然斗爭(其實也不一定),但是這些東西其實不可能去除。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冬篇章真的蠻瘋的,練武術(shù),拖石頭苦行僧,基督教故事會是另一種拍法。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他只是用一個類似于寓言故事的技法,里面包含著東方的佛家思想,而我又恰好是一個東方思維環(huán)境下成長的人,所以我會給4,如果他要講一個純基督教故事,那我大概率會給0
場刊嘉賓 Joeyside
因為生來就有邪念,所以到死都逃不過邪念。
請們你們?yōu)楹斡X得這里具有佛家思想?體現(xiàn)在哪里?
場刊嘉賓 Nothere
佛在教化,我是這么理解的。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循環(huán)往復,片名,都和佛搭邊了,整個環(huán)境和我腦海里的“禪”都比較接近,就是有點王維詩中所寫的那種調(diào)了,他盡可能的處理的很干凈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金基德其實是一個理論知識不深的導演,他就是把想要表達的用本能去呈現(xiàn)了。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這是一部點子電影,也是一部解謎電影。
一個大點子——電影嚴格地分成五個季節(jié),場景依據(jù)季節(jié)發(fā)生變化。
幾個小點子——小和尚破戒到殺妻的故事(象征欲望對一個人的作用);小和尚虐待小動物的故事(象征宿命和人性本惡,或者通俗點講就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小和尚殺妻后回寺廟后,殺人的刀和刻字的刀是同一把(象征物之用途與人之心靈的辯證關(guān)系);寺廟里門的設(shè)置(象征欲望之門);第二個長相一模一樣的小和尚(象征輪回);金基德本人在電影里出現(xiàn)(金基德內(nèi)心os:我拍的是元電影,我在影像自反呢,牛逼不?)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金基德不是一個技巧性導演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金基德肯定沒有這種os,喜歡說元電影、自反的是今天豆瓣的評論家們。他是一個理論知識很低的人,說白了就是沒文化。但正因為如此,反而沒有很多刻奇的東西。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我絲毫不懷疑金基德的真誠,雖然他這個人挺可鄙。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純粹用經(jīng)驗和身體在拍電影的生猛導演,用納博科夫的話“就是不是用腦子,而是用脊椎” 拍電影,偶爾用用下體。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包括金基德的“厭女”,一定要說是厭女我覺得也不是不行,但更多是他不懂女人,可是他又對女人充滿好奇、充滿創(chuàng)作欲,這是有復雜性的。有更多導演終其一生老子就不拍女人,我的世界里沒有女人,就是男人戲,但反而從來沒人說他們厭女。我倒不是“人品和作品分開論”的支持者,我覺得分不開,但人不能被標簽化,因為他對女性的表達里其實有很復雜的東西,如果貼上“厭女”兩個字,很容易就看不到了。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我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電影根本不是導演一個人的東西,導演拿電影捆綁在自己身上,其實是很狡猾的。
既然如此,那么老師傅在這里作為禪,佛的唯一權(quán)威,他作用是什么?他的存在是否弱化了佛教屬性?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沒有弱化,他的存在是為了讓我誤解,誤解這個老師傅的前半生和年輕人的此刻發(fā)生了一樣的故事,而這個誤解,正是金想要達到的效果。
主持人 松野空松
我其實恰恰認為,老師傅的存在是反佛教的,可能金基德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為什么,因為他教化失敗了嗎?
主持人 松野空松
就夏天他是知道事情,卻只做看客。秋天,他的行為也并不是一種眾生平等的態(tài)度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春拍得蠻那種教育小故事的感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持人 松野空松
是的,春天與其說是佛性,不如說是教育。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因為他告訴觀眾,注定是要循環(huán)往復的,人力無法勝天
場刊嘉賓 Nothere
宗教畢竟還是人創(chuàng)造的。
主持人 松野空松
冬天最反佛?!搬屽饶δ嵝r候喜歡坐禪,冥思苦想。對王子身份不感冒,后來長大后出家尋道。先是覺得苦行能證道,結(jié)果身體摧殘了,變得消瘦,也沒得出什么結(jié)果,就放棄苦行,覺得苦行不能證道,改成自然修行。最后覺悟成佛陀?!?冬天,在這里,金基德反而用苦行。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所以你的意思是,金拍了一個邪教佛的故事嗎?
主持人 松野空松
我認為他自認為的佛教,或者他理解的是很片面的。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就像我剛開始說的,他的佛法造詣不如電影造詣,這點毋庸置疑。
主持人 松野空松
佛教中,強調(diào)眾生皆善,任何人都可以普渡,基督教則不這么認為。在這里,反而更突出罪,甚至人的轉(zhuǎn)變還是通過苦行得到,并不是滲透自然,眾生得到。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但這部電影基本是金基德意志的產(chǎn)物吧,這種導演對自己的電影有些絕對的影響力和控制力,而不是比如好萊塢那種劇本寫好隨便找個導演來拍拍。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佛有好幾個派別,有的就是要戮惡的,所以佛本身就是多樣的,這點不用深究。
主持人 松野空松
所以,《春夏秋冬又一春》是不可從佛教,禪意去理解,而是金基德借用佛教的假象,將其自己價值觀的投射。
場刊嘉賓 Nothere
也許他要參透的是人生,所以他不能用一般的方法?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一個借口?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其實觀眾從哪里理解都可以,只是作者自己未必有那么深,而且觀眾也有權(quán)力比作者想得更深。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這些小點子通過讓觀眾解謎,從而獲得解謎的快感。不過,解開了謎又怎么樣呢?觀眾這些解謎人解開了謎,就一定要去敬佩設(shè)謎人嗎?這些謎語又有什么高明之處嗎?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我覺得是他自己理解的佛法吧,類似于逆練九陰真經(jīng)還有所成。有什么迷嗎,這部挺直給的吧。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也沒有設(shè)置什么謎語吧,這部電影不是非常淺顯直白嗎。包括佛教思想,其實他就覺得我放在寺院里就是佛教了,如果讓他拍基督教,他就放教堂了。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這部電影本來就沒什么好解讀的,尤其是對于咱們東方人來說,多少都對佛有自己的理解,對所有宗教又有一個理解,所以,無須解讀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所以說他連謎都設(shè)不好。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為什么要設(shè)謎?導演有想設(shè)謎嗎?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就是給你個劇情,你猜猜我用了什么佛教思想。這就是設(shè)謎。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他沒想設(shè)謎,就是一個簡單的寓言故事,披了佛的衣服。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寓言不就是謎嗎?怎么說都行,我說他設(shè)謎是因為我找不到其他詞語了。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但導演給的特別直,幾乎不需要去聯(lián)想,假設(shè)什么的呀,他自己的想法基本都給出了吧,又不是什么推理小說需要解密。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可能我的話語不準確吧。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因為我個人認為,金基德屬于那種電影里所現(xiàn)便是其所想的一個導演。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其實文本本身就是拍一個人的歷程,當然要往深看是可以,但深也深不到哪里,他后面《莫比烏斯》倒是走火入魔了,開始搞隱喻了,還有那個《人間,空間,時間和人》,他基本就是從《阿里郎》開始的,后期都開始戴面具了。因為我可能是本群唯一一個看完了金基德全部電影的人,所以感受很強烈,對他的“變化”。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從技法上來看,此片的鏡頭比較扎實,但是扎實就夠了嗎?我們從鏡頭里體驗到了禪意和詩意嗎?想要產(chǎn)生禪意,侯孝賢、蔡明亮和阿彼察邦的鏡頭語言也許能做到(我不是說只有他們的模式才能做到)。金基德的鏡頭說不上有多差,空間構(gòu)造肯定是成功的,但是和禪意和詩意搭不上邊兒。也說不上很平庸,但是就是沒什么意思。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首先,什么是禪意,這個就很曖昧了,禪意一定是很美好的東西嗎,或者能否展現(xiàn)出暗向的禪意?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以我的能力,我說不清。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如果你問金基德啥是禪意,他可能會說在寺廟里就是禪意。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我覺得環(huán)境來說,凡是有王維詩中感覺的,就有禪意,人先不論。
場刊嘉賓 Nothere
空間上有水的阻隔,水可以緩緩地通過。人在水面上可以變換一種心態(tài),冷靜下來。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他拍佛總得來點兒禪意吧,一點沒有說不過去吧。他肯定是想拍出來的,鏡頭沒有。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對,但我覺得他拍的禪意不是我們普遍理解的那個禪意,我們是不是大多數(shù)覺得禪意聽起來感覺起來應(yīng)該是個很高貴,很仙的東西呀。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仙和佛還是不太一樣 ,也不能說高貴吧。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我是指,仙氣兒,反正就是偏褒義的那種。但是金基德的影像里,隱藏的還是暴虐,但是佛一定都是慈悲的嗎,這個我不是很清楚。是不是有種是憤怒的佛呀?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終極的佛是要無情的,殺人不眨眼。入佛界易,入魔界難,川端康成說的。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禪意是指要有所保留嗎?欲參透未參透的狀態(tài)。
場刊嘉賓 Nothere
我感覺禪意就是比較空靈的一種感覺。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心靈似動非動。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句就是能讓我非常沉浸進去的禪意詩,一定要盡可能靜和幽。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這個的禪意感覺偏詩意。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我覺得我們可以不欣賞一個導演一部電影,但不必指望他一定要怎樣怎樣去拍,他能做到就不是他了,而如果想看另一方面自然有對應(yīng)的導演可以去看。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這片子剪輯有點快了,鏡頭稍多,這是我覺得減弱禪意和詩意的地方,有點白給、直給的感覺。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你是說留白嗎?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原來我剛剛(說禪意是有所保留)已經(jīng)touch到了。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包括這個嚴格分段,誰都知道,嚴格分段的電影是很好拍的。某些導演所有的毛病和平庸之處,都可以靠分段這個戲法來掩蓋住。(賈樟柯、賈木許別躲,說的就是你們。)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偶然與想象》呢?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三個小故事,不是分段。
主持人 松野空松
那洪尚秀、拉斯·馮·提爾、埃里克·侯麥呢?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洪尚秀又不是所有電影都分段,而且他每次都分的不一樣。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兩個賈(賈樟柯、賈木許)也不是每次(都分段)惹。
#FIFF23#DAY8的場刊評分將于稍后釋出,請大家拭目以待了。
金基德算是一個優(yōu)秀的二流導演,模仿能力很強,原創(chuàng)能力偏弱。他最好的作品都有出處,《春夏秋冬又一春》模仿裴鏞均的《達摩為何東渡》;《收件人不詳》模仿今村昌平的《豬與軍艦》;《空房間》模仿若松孝二的《無水之池》。
“木盛則春,火盛則夏,金盛則秋,水盛則冬,四季交替,冬去春來。運命之石、輪回、業(yè)報、修行、頓悟、救贖。你將你的佛放在哪?是隨手可觸的案臺上,是遙不可及的遠山上,還是你的心里?”
萬物蒼生沒變,心變了;眼鼻口耳閉了,心沒閉。你將你的佛放在哪?是隨手可觸的案臺上,是遙不可及的遠山上,還是你的心里?
里面有佛教“輪回”的概念。是否也說明人類劣根性的從不改變:殺戮,欲望。拍的很美麗,像水墨畫般幽靜雅麗。
每個人都會回到自己的起點……
金基德身體素質(zhì)真好。
固定的景和漂泊的人,愛欲情仇與四季交替,本不連貫的春夏秋冬,成為生命輪回的標志驛站。恪守良久的無形房墻在月夜下被輕易撞破,獸欲驅(qū)動中,符號門便淪為無用,所謂與世隔絕以獨善其身,到頭來還不是不堪一擊的虛禪。歷盡紅塵方得歸空,俗世是一趟彎路,卻非走不可?!?018.7.24二刷。
金基德代表作,目前看過的最有禪意的電影。關(guān)于輪回、人性之惡、因果、救贖、覺悟。不入世怎能出世,不經(jīng)歷怎能領(lǐng)悟,不遭苦難怎能修行解脫。攝影和音樂美得讓人心碎。春夏秋冬,雞貓狗樹,魚蛙蛇龜,苦集滅道,水上孤寺,地上心經(jīng),無墻之門,無形之法,蘸水練字,負石致遠。(9.5/10)
四星半 作為人類,我們可以輕易地把弱小于自己的小生靈玩弄于鼓掌之間,而讓我們背負上命運之石的,又是什么?人之初,性本惡。在人的本性面前,佛只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旁觀者。
春是生死的負重,夏是情欲的勃發(fā),秋是因果的了斷,冬是自我的修行。水上浮廟宇,人間化禪境。如果是我身處如此勝景,恐怕早就欲念全消了吧?金基德果然是個只執(zhí)著于講自己故事的怪咖。
又一春里,童僧直接把石塊塞進小動物嘴里,從直接度和傷害度上說,都比往小動物身上綁石塊更嚴重,而且他比前一個春里的童僧從作惡中獲得了更大的樂趣——金基德強調(diào)了他的傻笑。此一細節(jié)足以揭示人類的無可救藥和惡之走向。
春之殺戒,夏之色戒,是因,秋之罪孽,是果。冬之修行,是救贖之道。又一春又是殺戒,是輪回??梢娊鸹逻€是個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難怪要瘋。
arte觀賞之風景片,輪回,頓悟,都說有禪意,那是裝的,個人不喜金基德,矯情。
太難看了。好好說話。
這無疑是金先生最好的一部電影。生的輪回,代價竟然如此沉重。有人說,金基德就像一個執(zhí)著的苦行僧,背負的東西太沉重。以至于走到頂點時,只剩下他一個人。老和尚自焚那一剎那瞬間升華一切。金基德最后自己上陣,在冰天雪地中拖著石磨前進,他到底是在拍電影,還是在拍他的人生?答案自在他心中。
概念先行的電影做到這部是極品了吧。這是美工決定影片風格的絕好例子。還是喜歡“夏”一段。至于“冬”一段,金基德確實瘋了……
不能再好了!
一個花和尚的輪回和救贖。
畫面很好,精神卻沒有很好的領(lǐng)悟到~~
春天里的罪惡和懺悔,夏天里的欲望與情愛,秋天中的生與滅,冬季里的重生與不屈,再到春的又一次延續(xù),愛恨情仇、生離死別,人于世俗循環(huán)大約如此。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