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春去春來

喜劇片內(nèi)地2018

主演:王磊  楊東  塔娜    

導演:楊濟誠    

播放地址

 劇照

春去春來 劇照 NO.1春去春來 劇照 NO.2春去春來 劇照 NO.3春去春來 劇照 NO.4春去春來 劇照 NO.5春去春來 劇照 NO.6春去春來 劇照 NO.13春去春來 劇照 NO.14春去春來 劇照 NO.15春去春來 劇照 NO.16春去春來 劇照 NO.17春去春來 劇照 NO.18春去春來 劇照 NO.19春去春來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08-11 00:25

詳細劇情

老實的農(nóng)村大齡青年王三春一直不愿意對婚姻委曲求全,他覺得自己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人才會結(jié)婚,他也堅信自己在某天一定可以遇到自己的女神一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王三春被突然出現(xiàn)的陳雁迷住了。老貓是王三春的發(fā)小,他覺得王三春為了追求女孩,要他去鄰村出老千玩贏錢很荒唐,但是老貓最后還是答應(yīng)了王三春,因為他沒法拒絕他們的兄弟情義。出老千被發(fā)現(xiàn),老貓被扎了一刀,更加堅定了老貓金盆洗手的決心。老貓退出后,王三春和二毛猴又去玩錢,最后卻發(fā)現(xiàn),他把家里的錢都輸完了,還欠了好多高利貸,就在王三春走投無路之時,一個接一個的壞消息接踵而來,老貓去世,母親去世,白秋霞嫁人,王三春走到絕路上......

 長篇影評

 1 ) 金基德、《春去春又來》及其意象表達

在《雛妓》之后的作品幾乎已經(jīng)全部看齊,而07年的《呼吸》還在翹首以待的時候,確實是長久未看金基德了,影視美學課給了我重溫金基德的機會,而影片恰恰是他承前啟后性質(zhì)的《春去春又來》。
與大多數(shù)人一樣,認識金基德從《漂流浴室》開始。這部被媒體無知地打著“情色”的旗號吸引觀眾的片子,讓當時觀影經(jīng)歷并不十分豐富的我看得瞠目結(jié)舌說不出話來,以至于整個晚上滿腦子盤旋著片子里的場景,最后在黑暗中楞是流下了淚??赐昶?,能夠這樣讓觀眾身心難受的導演是不多的。可能對于普遍稀少臺詞的電影天生有好感吧,我先遇見了蔡明亮,然后就是金基德。
金基德出生于不幸的家庭,經(jīng)歷十分豐富曲折。最終學歷是初中。雖然他畢業(yè)于農(nóng)業(yè)大專,卻因為學校為非正式學校,而未獲得學歷。有過5年的部隊生活,轉(zhuǎn)業(yè)后未找到過收入穩(wěn)定的長期工作。30歲時,為了追尋自己的美術(shù)夢只身去了法國,在歐洲學習生活的2年時光使他的生活經(jīng)歷更為復雜充實。96年開始寫劇本,當導演也只是心血來潮的想法,處女作《野獸之都》雖然已有了相當?shù)谋┝Τ煞?,但并非震撼之作。直到《鱷魚》的出現(xiàn),所謂“問題導演”的名號在他身上開始熠熠發(fā)光。
金基德的電影基本是對不幸苦難底層人物的描寫,但在表達上顯然超越了韓國的國度及民族,顯露著無法輕易模仿的大膽與獨特。每部片子的選景、素材與細節(jié)無不透露著他的美術(shù)功底,以及所展現(xiàn)的不同一般的人生觀、價值觀與自成一套的哲學理念,這些都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這位國際性的高產(chǎn)(每年一部半的速度,96年至今已有16部長片作品)又高質(zhì)的韓國導演曾經(jīng)的生活歷程。

《春去春又來》看到第二遍才明白其實只有佛學的表象,其本質(zhì)依舊是人生與命運的思考?!坝?、“輪回”與“救贖”的主題本來便是老金的專用。幼年和尚用石頭去綁魚、蛙、蛇結(jié)果被老和尚用同樣的方式綁住了自己,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對于“殺生”的懲罰,其實是老和尚在教小和尚學習如何去自我救贖;少年和尚與女施主發(fā)生了關(guān)系,也全在老和尚的預料之內(nèi),同時正是老和尚治好女施主重病的唯一有效的方法,這里也沒有對與錯的區(qū)別、沒有佛教觀念的束縛;小和尚為女子離開佛家仿佛更脫離了一般的佛教倫理。老金是要更深刻地探討潛隱于人性內(nèi)部的糾結(jié)與反復:柔弱與剛強,敦厚與暴戾,平和與偏執(zhí),善良與邪惡。在整體的敘事進程中偏離原有的“立地成佛”的故事原型,而更側(cè)重以敘事變奏暗示人性較量的艱難與曲折。
與蔡明亮一樣,“水”依舊是老金的主要使用意象。首先從場景的選擇就可見一斑。一大片被群山包圍的湖水,雖然與老金以往片子中蘊含無數(shù)能量的海水略有不同,但仍然有毫不遜色的震撼之感。場景的安排非常有意思,一間小寺廟一年四季漂浮在平靜的水面上?!八笔怯畹南笳鳎鸺抑v求無欲無求,但老金的安排顯然在暗示,欲念是人的本能,任何東西都無法關(guān)住它。年輕和尚喜歡進入水中游泳撒歡,在面對少女施主的時候也是用游泳的方式發(fā)泄體能和欲望,在與少女偷偷上山野合的途中,水漲沒了道路,欲望噴薄而發(fā)。而歷經(jīng)世事的老和尚從來懂得控制好自己與水的距離,不會輕易逾越。
與“水”相仿,蛇從圣經(jīng)里開始就成為了“欲望”的代名詞。影片中也出現(xiàn)了多次。少年和尚最初也是在兩蛇交尾的場面下萌發(fā)了最初的性意識。
另一個有意思的場景,就是廟宇里面的隔間無墻卻有門。很容易理解,“門”是常規(guī)的通道,而越墻卻不走門則是違反常理的行為。少年和尚“越墻”的行為也只因為經(jīng)受不住少女的誘惑。
片中共有三次人物流淚的場景。壯年和尚殺妻后回來企圖自殺、老和尚圓寂前、以及后來送嬰兒的婦女在佛前。老金都用紙與布遮住了他們流淚的臉但能看清他們流下的淚水。淚是心中悲苦的流瀉,而以老金的哲學,生命的悲苦來源自身的欲望,所以淚可以直接理解為欲望從身體的流出,此后便是解脫。
可以說,在這個片子里,老金的意象使用是最為豐富和復雜的,這可能造成了該片看上去玄之又玄的重要原因。他借鑒了佛家的學說套用在自己的理解之上,不得不說是十分高明的。片子最后的部分,中年和尚重負登上山頂修煉是種相當終極的自我救贖方式,全部由金基德親自完成,他確實是位身體力行的電影者,極好地統(tǒng)一了電影的藝術(shù)性與社會活動性。
借用四季表達人生是非常妙的選擇。將夏季與秋季作為人最動蕩的時期,情色和暴力的因素全部注入在這兩個集結(jié)。經(jīng)歷了世間普遍的愛恨情仇,在冬季冰封,孕育了下一個春季的重生。這次,“輪回”的主題變得十分明朗。而這種輪回并非只是在講述一個人,一個季節(jié)便是一個人生階段,每一次小和尚的出現(xiàn)其實也都可以看成是不同的人處在這一個階段而已。

看慣了老金以前的片子,特別是我這種將《收件人不祥》和《空鏡子》封為“神來之作”的影迷初看《春去春又來》是十分不習慣的。該片2003年上映,在此之前是以《漂流浴室》、《收件人不詳》與《空鏡子》為代表的極端狂暴虐心的作品,之后的作品仿佛明顯的平和下來,尤以《空房間》為代表。所以說《春》有承前啟后的作用。但他從來不會讓人輕松地看片,對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深刻挖掘和藝術(shù)表達從來不會讓人失望。

 2 ) 和尚練武不念經(jīng)

在金基德導演的電影序列里,春夏是很難得的一部沒有造成生理不適的片子,從畫面來說甚至是唯美和身心愉悅的。

為了遠離世俗,寺廟造在山上還不夠,還要飄在湖中央,隔水而居。這個設(shè)計確實妙,清晨籠罩在水面上薄紗般的霧靄,和晚上倒影在水中燈火通明的廟宇特別像畫中景。

寺廟里老和尚卻并不教小和尚佛經(jīng)佛理,也沒有給上功課,他教小和尚的是采藥、識藥和搗藥。老和尚自己還暗修武功絕學—彈指神功。寺廟里的發(fā)生事情就是救人身體、強人體魄,但就是沒有人讀經(jīng)、念佛、修心養(yǎng)性。

金基德對于讀書和社會教化一直心存疑慮,他電影里的主人公都必須是野性的,沒有被書經(jīng)教化污染過,小和尚自然也沒被社會習俗污染,文化、涵養(yǎng)、道德、擔當,這些違反天性的屬性不能有。受過教育的普通人都會避免虐待動物,淫邪,殺人,或極端憤怒,更何況對于出家人。但《春夏》里面出家人的社會身份屬性并沒有對小和尚的行為有一絲的束縛,因為小和尚是本源意義上的人,不是一個社會意義上的人。 我們赤裸的原始欲望和心理屬性是被人類的集體無意識和基因所決定的,教化是蓋在赤裸軀體上的一件外衣,而精英階層的外衣尤其牢固且華美。在知識分子話語權(quán)的世界里,這層衣物代表了一切,他所有努力就是為了讓他的外衣更華美,以區(qū)分那些衣不蔽體,裸露欲望的下層人,他們拍的電影里,都在贊美教化的成果,或者憐憫被教化落下的粗人。金基德不一樣,他一上來就把所有人的外衣都扯掉,在金基德看來不管是破衣爛衫還是錦緞華服,藏在下面的靈魂和欲望都是一樣的。而對于知識精英來說,這樣時刻盯著本性看事情未免太過單調(diào)直白而粗魯,他們自然不會讓這樣的金基德混進他們的圈子。歸根到底還是金基德揭穿了他們沒穿衣服的丑態(tài),讓人難堪。 和尚坐牢出來,回到寺廟后,他還是沒有找到修煉佛法的經(jīng)書,找到的卻是老和尚留給他的一部武功秘籍,他也開始練功。 把身體練好最重要,別讀經(jīng)書讀那些有的沒的走火入魔了。

 3 ) 這一生的禪味

我認為它是我看過的最美的電影。水中的寺廟,蒼山環(huán)抱,仿佛一個清秀的隱逸者。我將願意在那裡度過一生,和菩薩輕抿的微笑,和透明的雨水,和山溝的小魚。
詩意和禪味並不一定要通過故事講述。安靜,虛空,四季流轉(zhuǎn)。如果沒有人到來,沒有人離開,我們的內(nèi)心不被打擾驚動,這樣的美景又是否值得存在。

    春天,少年的淚水過分純淨,於是我生了並不存在的記憶,覺得自己也曾為無意的傷害放聲大哭。壓在小動物身上的小石頭曾是心上的傷,多年之後竟然又再懲罰自己以求寬恕。

    夏天,從憐愛開始,到羞澀的肌膚之親,到難以平抑的激情,多少美好的情欲在青山碧水之間,老人放任他去體驗塵世的幸福,卻無法勸阻他割捨綿綿恨意。

    難道你不明白世事無常?當老人平靜地說出,我感到自己才是一個真正的聆聽者。我願意更為柔軟地活下來,因為有一天我或者你都會突然感受到內(nèi)心的不安,那些潛伏的情感能抵得住多少世事煙波?當他歸來,帶罪的刀來自于執(zhí)意的愛,執(zhí)意,就是太把一切看作永久。楓葉紅了,衰老的都衰老了,愛怎麼能還是原來的熱烈。

    後來,冬天了,湖面都結(jié)了冰,老人的倦眼無力地抬起,他把佛教的深義都化在一生之中,化在這個天真的青年心上。他砍下樹枝放在小舟上,慢慢燃燒自己,在澄澈的冰水中與人世告別。無需回憶和哭笑,這一生的修行已經(jīng)很漫長了。
當他回來,看到被風吹破的窗紙,就知道了老人的訊息。用山石間的冰塊雕刻出佛像,把老人的舍利子放進額前。一個人獨對自己的過去是否仍有勇氣,如果曾篤定不移地修行,是否更不為所動。承受了得失才開始擔當起這禪味的悟。
那跌入冰下的女人蒙住臉的紫色頭巾像是哭泣的顏色,那無辜的孩子是否也將經(jīng)受四季的冷暖悲喜。

    他在童年時就喜歡爬到山頂?shù)拇蠓鹗裆贤切⌒〉乃聫R——在湖水中靜靜守候,山上的雲(yún)霧漸漸消弭。他離開了再回來,拖著物化的心上的石頭,再次遙望,就像回望自己的一生,在四季交替中回歸宿命。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incai/
      welcome to my paper:單向意識

 4 ) 人性的石頭

影評-人性的石頭-金基得《春去冬來又一春》2007-09-12

    本學期的“影視欣賞與評論”快要上完了,于是到了“評論”的時候,欣賞了這么多部好片子,我對《冬去春來》這部充滿了東方禪情佛意的影片印象尤為深刻。

    與其說是“禪情佛意”,不如說這部影片是對人性的思考和展現(xiàn),在我看來,佛家“性惡”的思想在影片中貫穿始終,整部影片就是一個“原欲”的過程,“欲”從何來?導演金基德給了我們他的答案——人性本欲。

    從春天的和尚開始,導演就告訴我們,人生下來就是惡人,喜歡發(fā)揮我們生殺予奪、主宰萬物的能力,但是我們意識不到,甚至我們都會把這一幕當成輕喜劇看待,發(fā)出我們爽朗的笑聲,認為這個小孩只是淘氣而已。但是佛家說,眾生平等,我們不能以天下眾生的主宰者自居。在這部影片中,小動物們有自己的象征義,小狗、公雞、白貓、蛇和烏龜象征了五幕戲中人物境遇的變遷。而第一幕中的小魚、青蛙、小蛇,在我看來象征了人自己,他們的包袱是石頭,而人的包袱是人性,所以小和尚綁著石頭上山,看到小動物們都死去了,痛哭起來,就一個小孩來說可能是他的反省,在我看來,卻是痛哭自己背上了這塊人性的石頭。

    到夏天的和尚,一開篇就展示了他看到兩條蛇的“纏”綿,果然如我所料,這一個篇章展示的是人性的“原欲”,按照弗羅伊德的理解,“原欲”就是人的基原欲望——“愛的本能”,是人類生命活動最原始的動力和終極原因。盡管弗羅伊德聲稱“愛的本能”是比“情欲”更廣的生理機能,但是我覺得在他那里,兩者沒有多大的區(qū)別。影片設(shè)定的場景是在與世隔絕的群山中,一湖青水,一顆老樹,一座人生庵。與世無爭的和尚在這種環(huán)境下,是不是就隔絕了情欲呢?顯然,導演不是這樣認為,夏天的和尚在欲望和佛誡面前痛苦掙扎,最后,終于不堪人性的驅(qū)使,和求醫(yī)的少女在山澗的巨石上,搖擺的小船里,甚至在佛像前犯下佛家大忌,人性徹底地勝利了,佛在此時只是一塊可以用來墊屁股的石頭,在和尚從門旁邊繞過去跟少女享受魚水之歡的時候,我不知道是該為人性的勝利拍手稱快,還是該為被背叛的信仰而惋惜。如果說人性的勝利說明他掙脫了信仰的枷鎖,但是被赤裸裸的情欲驅(qū)使不就使他陷入了另一個泥沼么?正因為如此才有了他落入塵網(wǎng),為塵事困擾的秋天。

    導演拍這部影片到底是為了勸世人從善、勿殺生、戒欲,還是為了讓世人依從人性,順其自然,等待能否得道?實際上在我看來,這兩者不是對立的,只有經(jīng)歷了欲望和塵世的掙扎,才能最后感悟,完成一次人生的涅磐。釋迦牟尼悟道前是王子,正因為看盡了世間的繁華,看清了人性本惡,才能在菩提樹下悟得佛理。

    我覺得,人性完全是一個中立的東西,不能說它是善的還是惡的,它是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人的本性,我們小時候都殘害過小動物,我小時候就用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方法弄死一些小蟲子,那時候并不覺得殘忍,我們的祖先在與其他動物和人類自己爭奪領(lǐng)地、食物的過程中已經(jīng)給我們遺傳了一套窮兵黷武的基因。情欲,拋開其社會性來講,也不過是人類繁衍后代的必要,其他種族沒有像人類一樣遮遮掩掩。人性,就象是我們身上與生俱來的石頭,他使我們忠于人類,忠于自己。使我們成為有愛有恨的人。

    宗教對我以及大部分普通人,有作用的地方,在于宗教的哲學,并不在于它的清規(guī)戒律。從金基德以往的作品,我可以想象他不是佛教徒,他之所以拍這樣一部片子,我想不是為了宣揚佛教思想,勸人從善戒欲,而是將人性坦誠地擺在觀眾面前,留待觀眾自己去思考。我想,一部電影能做到引人思考一些平時不會去想的問題,它對于社會的意義足矣。

    關(guān)于這部電影,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話題,比如它的因果輪回思想,無墻之門的意義、金基德的內(nèi)心世界、影片意境的營造、影片中東方神秘主義色彩……還有一些場景我還不太理解它的意義所在,總之這是一部值得細細思考的電影,在這篇短短的影評中不可能把我所想全部都寫出來,就算是前面已經(jīng)寫出來的也可能有地方自相矛盾,有地方詞不達意,但令我高興的是我表達了我的想法,很感謝老師提供這樣一些好電影給我們欣賞,提供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們拿點時間出來寫一些跟專業(yè)無關(guān)的東西。

 5 ) 青燈古佛,化不了人性的罪惡

    《圣經(jīng)》里有個故事:法利賽人捉住了一位正在行淫的婦人去刁難耶穌,婦人的行為依摩西律當亂石砸死。耶穌如果不處死婦人,便犯了違律罪;若處死婦人,則又犯了殺人罪??此苾呻y的問題耶穌只用一句話就輕松化解: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拿石頭砸她。圍觀眾人聞聽此話,紛紛離去,作鳥獸散了。為什么沒人敢說自己無罪呢?這大概就是西方人的“原罪”意識吧。按照基督教的說法,上帝造了人,人卻受肉體支配,在蛇的誘惑下偷食禁果,偏離了上帝的正道。結(jié)果被逐出伊甸園,罰往人間,尋求救贖,等待審判。所以西方人認為人的本性應(yīng)該是惡的、有罪的,例如西方的圣人使徒保羅說:“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提摩太前書)。不但自認是罪人,而且是最大的罪人。耶穌的大門徒彼得也說:“主啊,我是個罪人”(路加福音)!東方的儒教則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經(jīng)》)?!叭诵灾埔玻q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告子上》)。意思是人一生下來是善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社會的大染缸里慢慢地學壞了,變惡了。因此,只要不斷地學習,“明明德”、“止于至善”,人就能恢復他本來的純潔面目——善。西方人的自我救贖也好,東方人的后天學習也罷,最終都認為能夠達到善的。然而真是這樣嗎?韓國導演在他的《春·夏·秋·冬·春》里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金基德的作品大多看過,印象最深的就是殘忍和殘酷,以殘忍的場景揭示人性的殘酷。這部《春·夏·秋·冬·春》表面看起來應(yīng)該是在他所有影片中最溫情脈脈的的了,沒有類似《漂流欲室》中把魚鉤放進下體那樣極端殘忍的情節(jié),有的只是如詩如畫、恍如仙境般的風景,我卻覺得這部影片帶給人們的卻是更加深入骨髓的殘酷和絕望。人生來就是惡的,沒有救贖的途徑,惡不因四季的輪回世代的更替而有絲毫的改變,甚至會更惡。

    人們往往把宗教當作拯救靈魂的最后一根稻草,皈依宗教是唯一的救贖之路,那么導演就把故事放在一個寺廟中,讓你看看這根“稻草”到底能不能救命。主要人物是幾個和尚,老和尚、小和尚、青年和尚、中年和尚以及另一個小和尚,與春、夏、秋、冬、春四季的更迭一樣,這些不同年齡段的和尚也象征著人生的不同時期,人世的輪回。惡,不以四季的更迭為轉(zhuǎn)移,不因人生歲數(shù)的不同而改變,來世還是會把惡孽繼續(xù)。沒有道路,沒有希望。也許只有死亡可以解脫,例如老和尚自焚后化成的舍利。

    先來看老和尚。片中沒有交待老和尚的身世背景,但從他擊打易拉罐的不凡身手和遺留的武功冊頁來看,起碼導演是想讓我們做一些聯(lián)想。當然僅憑想象我們還無法給老和尚定罪,但他最終教出來一個殺人犯終歸是個不爭的事實。也許就是這一點讓他自覺罪孽深重,決心自焚。徒弟的罪責自然不能都算到師傅身上,即使過錯也分有心之過和無心之過,但無心之過終究也是過。有些過錯在不知不覺間已然犯下。比如老和尚勸誡小和尚要善待生靈,可他自己拿貓尾巴蘸墨在地板上書寫《心經(jīng)》時卻渾然不顧小貓的痛苦。佛家講究眾生平等,《心經(jīng)》言道“度一切苦厄”,這無疑是莫大的諷刺。古往今來僧人們?yōu)槭掘\,不乏以針刺體、擠血代墨書寫心經(jīng)的,可老和尚連用自己手指蘸墨也未曾做到。人下定決心赴死前的一刻,據(jù)說都能夠得到寧靜和解脫,可導演卻讓我們看到貼在其眼上的白紙已然被淚水濡濕,可見老和尚至死都沒得到超脫。

     再來說說片頭的那個小和尚。小和尚的身世及其與老和尚的關(guān)系依然沒有交待,我們從他跟老和尚熟稔的程度以及他在山野間的自在來看,他應(yīng)該從小就長于斯的。山野密林間一面湖水中央的一座小廟,沒有比這更封閉的環(huán)境了,他應(yīng)該不可能受到外界“惡”的影響,一切行動均發(fā)乎天性。那么他的“天性”是善是惡呢?片中馬上就給出了答案。小演員選的也非常好,天庭飽滿,地閣方園,大耳垂輪,一副善相,然而虐待起小生靈來卻是毫不含糊,看著小生靈受苦的樣子卻又笑得那樣的天真無邪。雖受到老和尚的懲罰而悔過,然而該來的終究會來的,哪怕是在那樣一個蠻荒閉塞之地。于是先后動貪念,迷戀美色;動癡念,執(zhí)迷不悟,放棄修行;動嗔念,一怒之下,動刀殺人。數(shù)年牢獄,受到社會的懲罰,重回佛寺,找尋心靈的救贖。然而罪惡會就此結(jié)束嗎?導演告訴我們,就算你主觀想改過,但客觀上還是有可能繼續(xù)制造一些罪惡。為取水方便開鑿的冰窟窿,卻又埋葬了另一條生命。于是終日負重行走于山野,虐待自己身體以求靈魂的解脫,撫育棄嬰換得心靈的慰藉。然而這個棄嬰長成孩童后,又繼續(xù)前面那個小和尚的罪孽,甚至手段更加殘忍,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又在重演,罪惡也在繼續(xù)。

    罪惡不可避免,人生沒有救贖。我們又該怎么辦呢?

 6 ) FIFF23丨DAY8圓桌《春夏秋冬又一春》:我絲毫不懷疑金基德的真誠,雖然他這個人挺可鄙

主持人:@松野空松

助理主持人:@我們敏熙

場刊嘉賓:@Not Here、@Her Majesty、@Joeyside、@心是孤獨的獵手

特邀嘉賓:@子夜無人

主持人 松野空松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第23屆法羅島電影節(jié)主競賽場刊圓桌的第8天第2場,我是主持人@松野空松,第2場我們討論的電影是金基德導演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在深入之前,請各位嘉賓先基于自己的場刊打分聊聊打這個分數(shù)的原因,簡單說說自己對這個電影的感想吧!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我給了×。這是一部典型的“點子電影”和“解謎電影”。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4星,我覺得很完美,屬于看了就知道會是好電影的電影,只不過《春夏秋冬又一春》屬于這個范疇下還算看得懂的那部分。電影和宗教聯(lián)系的比較緊,講究循環(huán)往復,但是最后的硬性循環(huán)還是讓我有點不喜歡的,可以處理的更加圓潤一些。整個電影很干凈,人少,景色好,可以看的東西很多,臺詞少又讓觀眾有足夠的時間在某個時機去神游,思考一番回來還能接上,我覺得很不錯。

場刊嘉賓 Nothere

四星,特別喜歡這一部,感覺很舒服,雖然循環(huán)的做法似乎有些老套了。片子像是關(guān)于人生的,也是關(guān)于教育的,但是最終學到最多的還是關(guān)于平靜的心態(tài)的,不爭不搶,安靜如水。

場刊嘉賓 Joeyside

X,金基德用103分鐘的時間像我們證明了什么是偉大的垃圾,著里的偉大特指后半段導演親自上臺為大家表演少林功夫,我想如果把靈隱寺里的講解員主持拉來的話他不僅會對這種三招兩式嗤之以鼻,還會對于這樣的故事露出「xx今天又往功德箱里投了幾百」的神秘玩笑,然后和施主說罪過。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尤其是男女交媾時沒有刻畫的很激情,反而加大了環(huán)境音(流水風聲),降低了褻瀆程度,又反過來使得我在看這部分的時候覺得更加刺激,不知道怎么回事,金基德還是高明的。

主持人 松野空松

第一個問題是,這部電影對你們勾引了你們哪些比較負面的東西,與電影的畫面干凈相比較而言。比如@心是孤獨的獵手 說,他感到刺激。又或者類似于《此房是我造》那種剪鴨腳的沖動。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嚴格地說,《春夏秋冬又一春》還是厭女的,女性角色是男性角色腦海中欲望的化身,而非完整的人。這個比較負面。

場刊嘉賓 Nothere

我覺得比較負面的感受就是關(guān)于人性本惡的意識,讓人有些難過。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中間可能有一些負面思考,但結(jié)尾的時候我沒有任何反差的反應(yīng),一定程度上說明,金的佛法造詣不如電影造詣。電影是好看的,但是他勾勒的佛法循環(huán)世界是膚淺的,即使這樣,我也要給4星。

場刊嘉賓 Joeyside

他展現(xiàn)的人性是一種幼稚的人性,即使人物經(jīng)歷了生老病死從小到大的轉(zhuǎn)變,內(nèi)在所蘊含的惡意卻依舊不變,或者來說更低劣,我覺得金基德老師覺得自己可以活得越活越年輕?

主持人 松野空松

你們觀看是否有類似于負面,原罪的沖動,而這又是為什么?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沒有,因為僅止于觀看。小孩子給小動物吞石頭、綁石頭,本身就不是正常人吧。

場刊嘉賓 Nothere

我覺得小孩子這樣其實挺多的唉,特別是有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做表,特別容易做這種事。

主持人 松野空松

既然,小孩的作為在兩個輪回幾乎無異,并且不難預料到新的小孩未來會犯色戒,殺戒,你們?nèi)绾慰创谶@個佛教中的基督原罪(或者說人性本惡)問題?你們?nèi)绾慰创谶@個佛教禪意故事中安插一個人性本惡的線索?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前面我說過了,這是一部解謎電影。金基德安插這個線索就是想讓觀眾解謎,解得人性本惡的智慧。不過這個智慧我們也早就知道了,金基德也沒講出啥花來。人性本惡,其實也與佛教中的修行有切合之處。要修行自己,脫離低級趣味,脫離作惡的可能。

場刊嘉賓 Nothere

人性本惡其實我覺得是對的,人本身是一種動物,動物完了活下去就是要殺戮、淫欲、自私。人即使已經(jīng)脫離了自然斗爭(其實也不一定),但是這些東西其實不可能去除。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冬篇章真的蠻瘋的,練武術(shù),拖石頭苦行僧,基督教故事會是另一種拍法。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他只是用一個類似于寓言故事的技法,里面包含著東方的佛家思想,而我又恰好是一個東方思維環(huán)境下成長的人,所以我會給4,如果他要講一個純基督教故事,那我大概率會給0

場刊嘉賓 Joeyside

因為生來就有邪念,所以到死都逃不過邪念。

主持人 松野空松

請們你們?yōu)楹斡X得這里具有佛家思想?體現(xiàn)在哪里?

場刊嘉賓 Nothere

佛在教化,我是這么理解的。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循環(huán)往復,片名,都和佛搭邊了,整個環(huán)境和我腦海里的“禪”都比較接近,就是有點王維詩中所寫的那種調(diào)了,他盡可能的處理的很干凈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金基德其實是一個理論知識不深的導演,他就是把想要表達的用本能去呈現(xiàn)了。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這是一部點子電影,也是一部解謎電影。

一個大點子——電影嚴格地分成五個季節(jié),場景依據(jù)季節(jié)發(fā)生變化。

幾個小點子——小和尚破戒到殺妻的故事(象征欲望對一個人的作用);小和尚虐待小動物的故事(象征宿命和人性本惡,或者通俗點講就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小和尚殺妻后回寺廟后,殺人的刀和刻字的刀是同一把(象征物之用途與人之心靈的辯證關(guān)系);寺廟里門的設(shè)置(象征欲望之門);第二個長相一模一樣的小和尚(象征輪回);金基德本人在電影里出現(xiàn)(金基德內(nèi)心os:我拍的是元電影,我在影像自反呢,牛逼不?)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金基德不是一個技巧性導演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金基德肯定沒有這種os,喜歡說元電影、自反的是今天豆瓣的評論家們。他是一個理論知識很低的人,說白了就是沒文化。但正因為如此,反而沒有很多刻奇的東西。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我絲毫不懷疑金基德的真誠,雖然他這個人挺可鄙。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純粹用經(jīng)驗和身體在拍電影的生猛導演,用納博科夫的話“就是不是用腦子,而是用脊椎” 拍電影,偶爾用用下體。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包括金基德的“厭女”,一定要說是厭女我覺得也不是不行,但更多是他不懂女人,可是他又對女人充滿好奇、充滿創(chuàng)作欲,這是有復雜性的。有更多導演終其一生老子就不拍女人,我的世界里沒有女人,就是男人戲,但反而從來沒人說他們厭女。我倒不是“人品和作品分開論”的支持者,我覺得分不開,但人不能被標簽化,因為他對女性的表達里其實有很復雜的東西,如果貼上“厭女”兩個字,很容易就看不到了。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我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電影根本不是導演一個人的東西,導演拿電影捆綁在自己身上,其實是很狡猾的。

主持人 松野空松

既然如此,那么老師傅在這里作為禪,佛的唯一權(quán)威,他作用是什么?他的存在是否弱化了佛教屬性?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沒有弱化,他的存在是為了讓我誤解,誤解這個老師傅的前半生和年輕人的此刻發(fā)生了一樣的故事,而這個誤解,正是金想要達到的效果。

主持人 松野空松

我其實恰恰認為,老師傅的存在是反佛教的,可能金基德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為什么,因為他教化失敗了嗎?

主持人 松野空松

就夏天他是知道事情,卻只做看客。秋天,他的行為也并不是一種眾生平等的態(tài)度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春拍得蠻那種教育小故事的感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持人 松野空松

是的,春天與其說是佛性,不如說是教育。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因為他告訴觀眾,注定是要循環(huán)往復的,人力無法勝天

場刊嘉賓 Nothere

宗教畢竟還是人創(chuàng)造的。

主持人 松野空松

冬天最反佛?!搬屽饶δ嵝r候喜歡坐禪,冥思苦想。對王子身份不感冒,后來長大后出家尋道。先是覺得苦行能證道,結(jié)果身體摧殘了,變得消瘦,也沒得出什么結(jié)果,就放棄苦行,覺得苦行不能證道,改成自然修行。最后覺悟成佛陀?!?冬天,在這里,金基德反而用苦行。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所以你的意思是,金拍了一個邪教佛的故事嗎?

主持人 松野空松

我認為他自認為的佛教,或者他理解的是很片面的。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就像我剛開始說的,他的佛法造詣不如電影造詣,這點毋庸置疑。

主持人 松野空松

佛教中,強調(diào)眾生皆善,任何人都可以普渡,基督教則不這么認為。在這里,反而更突出罪,甚至人的轉(zhuǎn)變還是通過苦行得到,并不是滲透自然,眾生得到。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但這部電影基本是金基德意志的產(chǎn)物吧,這種導演對自己的電影有些絕對的影響力和控制力,而不是比如好萊塢那種劇本寫好隨便找個導演來拍拍。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佛有好幾個派別,有的就是要戮惡的,所以佛本身就是多樣的,這點不用深究。

主持人 松野空松

所以,《春夏秋冬又一春》是不可從佛教,禪意去理解,而是金基德借用佛教的假象,將其自己價值觀的投射。

場刊嘉賓 Nothere

也許他要參透的是人生,所以他不能用一般的方法?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一個借口?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其實觀眾從哪里理解都可以,只是作者自己未必有那么深,而且觀眾也有權(quán)力比作者想得更深。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這些小點子通過讓觀眾解謎,從而獲得解謎的快感。不過,解開了謎又怎么樣呢?觀眾這些解謎人解開了謎,就一定要去敬佩設(shè)謎人嗎?這些謎語又有什么高明之處嗎?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我覺得是他自己理解的佛法吧,類似于逆練九陰真經(jīng)還有所成。有什么迷嗎,這部挺直給的吧。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也沒有設(shè)置什么謎語吧,這部電影不是非常淺顯直白嗎。包括佛教思想,其實他就覺得我放在寺院里就是佛教了,如果讓他拍基督教,他就放教堂了。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這部電影本來就沒什么好解讀的,尤其是對于咱們東方人來說,多少都對佛有自己的理解,對所有宗教又有一個理解,所以,無須解讀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所以說他連謎都設(shè)不好。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為什么要設(shè)謎?導演有想設(shè)謎嗎?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就是給你個劇情,你猜猜我用了什么佛教思想。這就是設(shè)謎。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他沒想設(shè)謎,就是一個簡單的寓言故事,披了佛的衣服。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寓言不就是謎嗎?怎么說都行,我說他設(shè)謎是因為我找不到其他詞語了。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但導演給的特別直,幾乎不需要去聯(lián)想,假設(shè)什么的呀,他自己的想法基本都給出了吧,又不是什么推理小說需要解密。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可能我的話語不準確吧。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因為我個人認為,金基德屬于那種電影里所現(xiàn)便是其所想的一個導演。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其實文本本身就是拍一個人的歷程,當然要往深看是可以,但深也深不到哪里,他后面《莫比烏斯》倒是走火入魔了,開始搞隱喻了,還有那個《人間,空間,時間和人》,他基本就是從《阿里郎》開始的,后期都開始戴面具了。因為我可能是本群唯一一個看完了金基德全部電影的人,所以感受很強烈,對他的“變化”。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從技法上來看,此片的鏡頭比較扎實,但是扎實就夠了嗎?我們從鏡頭里體驗到了禪意和詩意嗎?想要產(chǎn)生禪意,侯孝賢、蔡明亮和阿彼察邦的鏡頭語言也許能做到(我不是說只有他們的模式才能做到)。金基德的鏡頭說不上有多差,空間構(gòu)造肯定是成功的,但是和禪意和詩意搭不上邊兒。也說不上很平庸,但是就是沒什么意思。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首先,什么是禪意,這個就很曖昧了,禪意一定是很美好的東西嗎,或者能否展現(xiàn)出暗向的禪意?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以我的能力,我說不清。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如果你問金基德啥是禪意,他可能會說在寺廟里就是禪意。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我覺得環(huán)境來說,凡是有王維詩中感覺的,就有禪意,人先不論。

場刊嘉賓 Nothere

空間上有水的阻隔,水可以緩緩地通過。人在水面上可以變換一種心態(tài),冷靜下來。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他拍佛總得來點兒禪意吧,一點沒有說不過去吧。他肯定是想拍出來的,鏡頭沒有。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對,但我覺得他拍的禪意不是我們普遍理解的那個禪意,我們是不是大多數(shù)覺得禪意聽起來感覺起來應(yīng)該是個很高貴,很仙的東西呀。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仙和佛還是不太一樣 ,也不能說高貴吧。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我是指,仙氣兒,反正就是偏褒義的那種。但是金基德的影像里,隱藏的還是暴虐,但是佛一定都是慈悲的嗎,這個我不是很清楚。是不是有種是憤怒的佛呀?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終極的佛是要無情的,殺人不眨眼。入佛界易,入魔界難,川端康成說的。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禪意是指要有所保留嗎?欲參透未參透的狀態(tài)。

場刊嘉賓 Nothere

我感覺禪意就是比較空靈的一種感覺。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心靈似動非動。

場刊嘉賓 心是孤獨的獵手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句就是能讓我非常沉浸進去的禪意詩,一定要盡可能靜和幽。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這個的禪意感覺偏詩意。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我覺得我們可以不欣賞一個導演一部電影,但不必指望他一定要怎樣怎樣去拍,他能做到就不是他了,而如果想看另一方面自然有對應(yīng)的導演可以去看。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這片子剪輯有點快了,鏡頭稍多,這是我覺得減弱禪意和詩意的地方,有點白給、直給的感覺。

助理主持人 我們敏熙

你是說留白嗎?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原來我剛剛(說禪意是有所保留)已經(jīng)touch到了。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包括這個嚴格分段,誰都知道,嚴格分段的電影是很好拍的。某些導演所有的毛病和平庸之處,都可以靠分段這個戲法來掩蓋住。(賈樟柯、賈木許別躲,說的就是你們。)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偶然與想象》呢?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三個小故事,不是分段。

主持人 松野空松

那洪尚秀、拉斯·馮·提爾、埃里克·侯麥呢?

場刊嘉賓 Her Majesty

洪尚秀又不是所有電影都分段,而且他每次都分的不一樣。

特邀嘉賓 子夜無人

兩個賈(賈樟柯、賈木許)也不是每次(都分段)惹。

#FIFF23#DAY8的場刊評分將于稍后釋出,請大家拭目以待了。

 短評

金基德算是一個優(yōu)秀的二流導演,模仿能力很強,原創(chuàng)能力偏弱。他最好的作品都有出處,《春夏秋冬又一春》模仿裴鏞均的《達摩為何東渡》;《收件人不詳》模仿今村昌平的《豬與軍艦》;《空房間》模仿若松孝二的《無水之池》。

5分鐘前
  • 蘆哲峰
  • 推薦

“木盛則春,火盛則夏,金盛則秋,水盛則冬,四季交替,冬去春來。運命之石、輪回、業(yè)報、修行、頓悟、救贖。你將你的佛放在哪?是隨手可觸的案臺上,是遙不可及的遠山上,還是你的心里?”

7分鐘前
  • 硯小朵?
  • 力薦

萬物蒼生沒變,心變了;眼鼻口耳閉了,心沒閉。你將你的佛放在哪?是隨手可觸的案臺上,是遙不可及的遠山上,還是你的心里?

8分鐘前
  • 狷介有烏青
  • 力薦

里面有佛教“輪回”的概念。是否也說明人類劣根性的從不改變:殺戮,欲望。拍的很美麗,像水墨畫般幽靜雅麗。

10分鐘前
  • 2013
  • 推薦

每個人都會回到自己的起點……

13分鐘前
  • 影志
  • 推薦

金基德身體素質(zhì)真好。

15分鐘前
  • 男娼起義
  • 力薦

固定的景和漂泊的人,愛欲情仇與四季交替,本不連貫的春夏秋冬,成為生命輪回的標志驛站。恪守良久的無形房墻在月夜下被輕易撞破,獸欲驅(qū)動中,符號門便淪為無用,所謂與世隔絕以獨善其身,到頭來還不是不堪一擊的虛禪。歷盡紅塵方得歸空,俗世是一趟彎路,卻非走不可?!?018.7.24二刷。

20分鐘前
  • Ocap
  • 力薦

金基德代表作,目前看過的最有禪意的電影。關(guān)于輪回、人性之惡、因果、救贖、覺悟。不入世怎能出世,不經(jīng)歷怎能領(lǐng)悟,不遭苦難怎能修行解脫。攝影和音樂美得讓人心碎。春夏秋冬,雞貓狗樹,魚蛙蛇龜,苦集滅道,水上孤寺,地上心經(jīng),無墻之門,無形之法,蘸水練字,負石致遠。(9.5/10)

23分鐘前
  • 冰紅深藍
  • 力薦

四星半 作為人類,我們可以輕易地把弱小于自己的小生靈玩弄于鼓掌之間,而讓我們背負上命運之石的,又是什么?人之初,性本惡。在人的本性面前,佛只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旁觀者。

27分鐘前
  • 氟西汀
  • 推薦

春是生死的負重,夏是情欲的勃發(fā),秋是因果的了斷,冬是自我的修行。水上浮廟宇,人間化禪境。如果是我身處如此勝景,恐怕早就欲念全消了吧?金基德果然是個只執(zhí)著于講自己故事的怪咖。

30分鐘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薦

又一春里,童僧直接把石塊塞進小動物嘴里,從直接度和傷害度上說,都比往小動物身上綁石塊更嚴重,而且他比前一個春里的童僧從作惡中獲得了更大的樂趣——金基德強調(diào)了他的傻笑。此一細節(jié)足以揭示人類的無可救藥和惡之走向。

35分鐘前
  • 石頭搖籃
  • 推薦

春之殺戒,夏之色戒,是因,秋之罪孽,是果。冬之修行,是救贖之道。又一春又是殺戒,是輪回??梢娊鸹逻€是個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難怪要瘋。

40分鐘前
  • 狄飛驚
  • 推薦

arte觀賞之風景片,輪回,頓悟,都說有禪意,那是裝的,個人不喜金基德,矯情。

43分鐘前
  • 文澤爾
  • 還行

太難看了。好好說話。

44分鐘前
  • W TENG
  • 較差

這無疑是金先生最好的一部電影。生的輪回,代價竟然如此沉重。有人說,金基德就像一個執(zhí)著的苦行僧,背負的東西太沉重。以至于走到頂點時,只剩下他一個人。老和尚自焚那一剎那瞬間升華一切。金基德最后自己上陣,在冰天雪地中拖著石磨前進,他到底是在拍電影,還是在拍他的人生?答案自在他心中。

48分鐘前
  • 南笙
  • 力薦

概念先行的電影做到這部是極品了吧。這是美工決定影片風格的絕好例子。還是喜歡“夏”一段。至于“冬”一段,金基德確實瘋了……

51分鐘前
  • 胤祥
  • 推薦

不能再好了!

56分鐘前
  • boks
  • 力薦

一個花和尚的輪回和救贖。

57分鐘前
  • Doublebitch
  • 力薦

畫面很好,精神卻沒有很好的領(lǐng)悟到~~

1小時前
  • 戰(zhàn)國客
  • 推薦

春天里的罪惡和懺悔,夏天里的欲望與情愛,秋天中的生與滅,冬季里的重生與不屈,再到春的又一次延續(xù),愛恨情仇、生離死別,人于世俗循環(huán)大約如此。8.2

1小時前
  • 巴喆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