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是場戲劇
看某些碟是需要特定氛圍的,比如在深夜里把窗簾拉嚴實些鎮(zhèn)住大貨車呼嘯而過時街面的戰(zhàn)栗、裹上厚實的毯子擋住逼仄的潮濕的寒意,可是有時發(fā)現(xiàn)除此之外還需要囤積些能夠刺激味蕾讓胃歡快蠕動的食物和酒,特別是一開始是煞有介事的持著遙控器盤曲著腿圈在椅子里觀賞起《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但鏡頭偏偏在一大段的略帶調侃的平靜敘述中很無情的出現(xiàn)了暖洋洋的耷拉著粉紅色身子的香腸: “我的一生,只向往成為百萬富翁,但在成為富翁之前,我只想在火車站兜售香腸。”平日,香腸、火腿,只有在饑腸轆轆時才會奮不顧身的把它們揣進懷里,并且能勾起食欲的并不是來自于它們稍帶有技術性的混合進香料淀粉紅肉,而是燈光下?lián)u曳起的粉嫩色抑或是暗紅色的光芒微翹起它們的臀部直撲我的雙瞳,就像費里尼電影中大幅大幅裸露著豐滿女人的海報以及嘈雜的火車站里一陣陣叫囂著:每個人都會有火腿與青豆的。
愛赫拉巴爾,于是之前進行了無限性的猜測,欣慰的是看完后并沒有讓我失望,即使它并沒有特別出奇的鏡頭,在觀影的過程中讓我溫習起《鐵皮鼓》的荒誕想起《美國麗人》里綴點在女體上的玫瑰花感動起卓別林流淚的歡笑回憶起歷史老師曾說康巴漢子的精良血統(tǒng)讓希特勒都心動。原本就喜歡那些在光影背后咸淡合宜的拙樸中爆裂著睿智的敘述聲音,于是我在當下與記憶的兩個空間所營造出的戲謔、調侃與平和、紀實的氛圍中切換著情緒,流暢而自然。整個觀影并不如開頭的那段香腸般讓人輕松:會不顧體面的趴在地上撿尋硬幣富翁卻揮金如土的沉溺于食色間,始終驕直挺身子的能準確的說出顧客因肝臟有病只能點香蒜面包和茶的斯克希凡卡先生因捍衛(wèi)捷克民族的尊嚴被士兵帶走,楊迪特奮力追趕火車卻無法把手中高舉著的三明治遞給關在車廂里或許運往集中營的苦難者,莉薩一邊鄭重其事的盯著元首的畫像一邊和楊迪特在床上制造具有優(yōu)良血統(tǒng)的下一代……悲哀和恐懼總在不經意間撞擊著我,直至敘述者依舊癟著微笑拿起手中的啤酒,告訴我:人常在意外時候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在崩潰、出軌、失序的時候。正如在電影的開頭告訴我的那樣:我的幸福往往來自我所遭遇的不幸。
2 ) 瓦全成就完卵
標題黨已成為一股龐大的勢力,遍布各個種族各個國家。話說回來,盡管整部片沒見著英國國王半個影兒,但還是看得心服口服,開頭的時候只以為是部搞笑反諷片頂多加點兒溫情或勵志料,而事實證明我太缺乏想象力,盡管堆滿了各種荒誕情節(jié),這卻是部反映捷克特殊歷史年代的正經片兒啊。小個子的主人公年輕時始終懷著成為百萬富翁并買下一家旅館的理想,伴隨各種機遇的來臨,他不斷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并總能受到漂亮姑娘的青睞,通過變賣同樣小個子的德國媳婦兒在戰(zhàn)爭中擄來的猶太人的郵票,最終將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然而在他還未將各式鈔票貼滿墻壁時,大局又變了,千萬資產很快被共產主義沒收,他也稀里糊涂進了監(jiān)獄,只因為昔日的百萬富翁們都被關了進去,而他覺著能跟百萬富翁為伍,甭管在哪兒,都是件挺好的事兒。進去之后才發(fā)現(xiàn),那些被關起來的富翁們曾經揮灑鈔票的雙手,現(xiàn)在也只能在昏黃燈光下挑揀出漫天白花花如鈔票般飛舞的羽毛。
主人公本身以及大段旁白都充滿了矛盾和自省的意味,一面不斷強調著自己年輕時想要成為百萬富翁的理想,一面卻又對金錢和權利極盡戲謔。他有一個惡癖是假裝不經意將硬幣拋到地上,然后觀看那些有錢人彎下腰甚至趴在地上爭撿那幾枚硬幣。也許是出于為自我提供精神上能有片刻居高臨下滿足感的需求,本質上卻依然是淋漓盡致的嘲諷。
將近十五年的牢獄生活讓主人公撇開對物欲的追求,并將他送往了清貧孤獨的中老年生活。而故事其實并不如描述地這般悲涼,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得與失,本就難以計較衡量,也許被種種欲望所迷惑,但終究抵不過年華流轉世事變遷的洗涮,正如主人公所言:“人常在意外時候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在崩潰、出軌、失序的時候。?!倍拔业男腋M鶃碜裕宜庥龅牟恍摇?,因而也就有了最后能夠安然享受自制啤酒的美味時刻。
來自小洋蔥的大巴
http://ycpp.blogbus.com/ 3 ) 側視|反諷是有力的,反省卻沒有答案
《我曾經侍候過英國國王》是一部華麗的電影,男女歡愛,縱情聲色,觥籌交錯的場面如同錢塘江大潮的巨浪,一波接著一波。鏡頭語言也極盡于精致,在倒敘的結構中,老年迪克一個回眸一個悠遠的眼神,一場淅淅瀝瀝的雨,都能看盡那年少時代看得見又看不見的放縱荒唐,美眷貪歡。時空在意識層次中翻轉,赫拉巴馬原著中精彩的獨白統(tǒng)領著故事,時而進入,時而抽離。
對生活的旁觀感,淋漓盡致。
在經歷了南柯一夢般的富貴榮華之后,迪克經歷了15年的牢獄之災,鏡子面前,已經兩鬢斑白,告別了酒店老板的理想,做起了一條不知通向何方的路上的一名養(yǎng)路工人。老迪克德面孔是安詳?shù)?,哪怕追逐著那個激起他早已埋葬的年少時對美的欲望的巧克力工廠的年輕女工,他也依然從容不迫,他的目光悄悄停留在女孩潔白的肚皮,那被邋遢的襯衫遮掩住的青柚子一樣飽滿而又青澀的胸脯,迪克說:要讓一個女人愛上你,莫過于你讓她發(fā)現(xiàn)自己肯定自己開掘自己,包括身體。他認為麗莎之所以置那些有權有勢的軍官于不顧,而選擇他,是因為對于女人,“我懂得愛情和床上的游戲?!?的確,迪克不關心政治,不參與現(xiàn)實,他看不見也聽不見,他只是努力上進著,上進的最終目的,也只是他從小熟悉的飯店。對于迪克而言,侵略,軍隊,勝利,公共財產,這一切都只是他個人命運軌跡上的一道道路標,他別無選擇,只能沿著路的方向前進,而在這條不知道通往何方的路上,迪克什么都沒有看見,卻又什么都看到了。他說,“我的幸福往往來自我所遭遇的不幸?!薄叭丝偸窃谝馔庵谐蔀檎嬲娜?,在崩潰、出軌、失序的時候?!?br>
這是一種李煜式的“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借用一句話:反諷是有力的,反省卻沒有答案——對于歷史與個人都是如此。
4 ) 換酒店變富翁,看風云得美女——我的一生,跟英國國王關系不大
很奇怪的片名,第一眼看到時趕腳有點山寨,但是看完簡介和其成績后不明覺厲啊!
資料館推了海嘯奇跡來換這個,剛好,看看很少看的捷克片子。
首先說一點:如果你要帶著這個片名去看那你就會超級失望的,里面沒有華麗的白金漢宮,沒有重兵把守的陣勢。
整部片子通過多種的閃回和回憶的切換講述小個子“傳奇”的一生,中間穿插各種細節(jié)和故事,信息量超大。
從最開始的小酒店到最后到曾伺候過英國國王的師傅(這也是唯一和片名有關系的)的大型豪華酒店,小個子一次次的成功升職,一次次的親眼見證權勢金錢的好處和腐敗,一次次的看到色情服務的糜亂。同時,小個子的手法也逐步漸長,一次次的打敗身邊的“敵人”(干涉自己的同事),慢慢的攢錢變富,當然還有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女體“盛宴”!
多處鏡中閃回,相同鏡頭切換變化,在一次次的回憶中,小個子逐漸成長:從最開始的不找人錢到最后的分文不差人,從開始屢試不爽的扔錢幣到最后的放回口袋,而始終不變的是他對生命中的每一位女人都用了那甚為浪漫的一招,包括最后的德國妻子。
自己的樂于助人使其認識了妻子,也使自己變成了叛徒賣國賊,而好戰(zhàn)愛國的妻子毅然選擇投奔戰(zhàn)場一線,留他自己在旅館改造的種馬人類研究所。
電影的最后,之前很在意的華麗獎牌放在了動物身上,極具諷刺意味。
電影雖平緩但是講述的內容很多很多,必須推薦一下。
5 ) 了然與虛無
了然與虛無
片名:《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
導演:伊利?門澤爾
國別:捷克/斯洛伐克
年份:2006
在2006年的柏林金熊獎角逐中,《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輸給了《圖雅的婚事》,——影評人孫孟晉說,這是細瓷輸給了粗陶。的確,從電影語言的角度說,《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要漂亮得太多,有更自覺的美學追求與更純熟的語言能力,很多鏡頭與鏡頭組合拆分下來,都可以當作電影課上的范例。這個影片有一個倒敘的結構,好多從現(xiàn)在時的老年時代轉到過去時的青年時代,都不是用更簡便流行的跳接,而是比較古典的近似剪接,顯得從容醇厚。最開始的那個鏡頭轉換,是忽然瀟瀟雨下,老年的迪特一個回首,江山逶迤,換到荒唐放縱的年少時光,依舊還象是同一陣雨中——幾乎與中國式的意境相通:“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在對金錢的,對權力的反諷上,赫拉巴爾是不遺余力的。這個影片的有趣之處,在于主人公迪特不是一個“反對者”,他投身到追名逐利的浪潮之中,如同與靡非斯特做了交易的浮世德,只是他所選擇的角色——旅館老板,使他帶上了一點觀察者的游離神色,這一點游離,倒是又為他最后的皤然醒悟埋下了一個伏筆。天地一逆旅,人生一過客,但是這個過程本身的五光令人盲,五彩令人迷從電影的角度說,是非常滿足人的視覺與心理的,那些美食與美女的交相輝映,也是電影給人留下的最深印象。
在意識形態(tài)度不抱著單一的視角是《我伺候過英國國王》的長處,它比較模糊,不是黑白分明的。但這樣的結果是,反諷是有力的,反省卻沒有答案——對于歷史與個人都是如此。于是迪特出獄之后,到邊界處當了一個養(yǎng)路工,卻也不管這條路通向哪里。老年迪特的演員氣質與青年迪特差異太大,這監(jiān)獄簡直呆得人脫胎換骨,他成了一個隱居的哲學家,只有眼光落在路過的瘋女孩身上時,還有些對身體或者生命的眷念,他似乎看透了一切,可似乎也不需要一切,當然還是可以任著一切照著命運的方向滑行,作個默默的養(yǎng)路工——這個結尾,說是了然的,也未必不是虛無的。
回過頭來對照《圖雅的婚事》,倒又顯出《圖雅》的好來,那是切切實實的現(xiàn)實問題,不知道怎么樣能活下去又還是一定要活下去,而且不單單是自己活下去,還要帶著老公孩子活下去。它呈現(xiàn)了嚴峻的現(xiàn)實,但又不抹殺人性的力量。雖然電影語言很質樸,但就題材與表現(xiàn)來說,都算是一個“重要電影”?!F(xiàn)代社會想要得到救贖,只好再到不那么現(xiàn)代的階段去回頭看,雖然《圖雅》也沒給出什么希望。
6 ) 絕處逢生
電影的一開始有點讓人摸不到邊際。一個小個子男人從獄中出來,開始回憶他的過去。正如他說的,他的幸福往往來自于所遭遇的不幸。他天生對金錢有著占有的欲望,迷戀看到人們趴在地上撿起他所拋撒的硬幣時的丑態(tài)。他深信他的所謂守護天使,一個投機商人的話,有了錢就可以得到一切。確實,隨著他的財富的膨脹,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女人,地位,和各種場合拋撒硬幣的快感。影片至此,似乎已定位于一個荒誕而驕淫的故事。然而,正當這個男人事業(yè)得意的時候,二戰(zhàn)開始了,個人的命運頃刻間與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了一起。男人因為愛上了一個日耳曼姑娘,而站在了反民族的一邊,這也使他幸運的站在了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認清了這個國家終結的必然性。影片也從這開始了其對歷史觀的闡述。
德國由勝利轉向失敗,人民始終是直接的受害者,那些百萬富翁仍可以坐擁財富,沉迷享樂。終有一日,無產階級掌握了政權,資本家被關進了監(jiān)獄,小個子男人的百萬富翁夢破滅了,而他卻真的與百萬富翁們關在了一起。
經過十多年的牢獄,男人被提前釋放,但他還只能在邊疆生活。他沒有絕望,在這了無人際的森林里開始了新的創(chuàng)造,也體會著無盡的孤獨與艱辛。一個同樣發(fā)配至此的放浪女人成為他唯一的安慰。他在住所里擺滿了撿來的鏡子,以看透一個個曾經得自己。他在反思中終于明白,人只有在瀕臨絕境的時候,才能找到真的自己。我想,這不僅僅是對個人命運的感慨,更是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經歷了種種歷史的磨難以后的一種覺醒。
結尾處,男人又一次與自己的守護天使舉起了啤酒,生命在經歷了一番奢華艱辛的旅程后,回到了它的起點。
此片跟諸如庫斯圖里卡的《地下》, 羅布托·貝尼尼的《美麗人生》有很多異曲同工之處。同樣是反映戰(zhàn)爭狀態(tài)下,人物多樣化的命運和心理歷程。 人在被壓迫狀態(tài)下表現(xiàn)出來的浪漫情懷,是對無情戰(zhàn)爭的有力反諷。
影片的節(jié)奏,配樂都趨于完美。其中所展現(xiàn)的女性肉體的美無不體現(xiàn)著這個國家的美麗。不管怎樣,這是一部會讓所有人都覺著好看的電影,但同時滴水不漏的視聽語言也弱化了思想性的表達。導演企圖在一種理想狀態(tài)下回歸人性,表明強權在人性面前足夠強大,卻不持久,必將比歷史所淹沒。這似乎無可挑剔,但在現(xiàn)實主義者看來,這樣的理想還是太虛幻和脆弱了。
幸福來自遭遇的不幸。。。對花的偏愛,鏡子中女性身體。。。純粹人種培訓中心。。。服務生掀桌子。。最后他把一開始騙的錢還了 一個輪回對金錢與女人的態(tài)度變化,永遠的旁觀者姿態(tài)
我的幸福往往來自,我所遭遇的不幸。/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是天主教教會,他們買賣的東西誰也沒見過,摸過。我們稱他為上帝。
看該片的過程中,總是想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其實,兩者的風格相去甚遠,但酒店、侍者甚至旗幟、語言、紙幣、郵票等的那些精致的細節(jié),還是有頗多可比較之處的。作為捷克新浪潮的重要導演之一,伊利·曼佐早已經跨入大師的行列,該片是他晚年的巔峰之作,細節(jié)做到了極致,但不如早年作品那么鋒芒畢露
小人物的有趣
這是真正的一個大時代里的小人物的片子,我們的主人公一直做著服務生的工作,一直追逐著金錢和女人,追逐著百萬富翁和身份的認同,鏡子里面對于自我的審視,拋棄硬幣追逐大利的習慣,和為了成為百萬富翁的認同寧可鋃鐺入獄的舉動都是不錯的情節(jié),當然,還有非洲國王和他和納粹妻子及取種的故事都不錯
門澤爾改編的赫拉巴爾還是最為地道。對原書刪減和“語流”風格的保持很到位,而采用的這種時時閃回的剪輯方式也很有趣。默片技巧(由片頭那段默片提示)很引人注目。這是一次成功或者接近完美的改編。當然扮演主角年老時候的演員比年輕時候的好太多了……
近年來看過的好片之一,幾乎沒有之一。光色、節(jié)奏、音樂、故事||很喜歡片中巴黎飯店的領班先生。非常有派頭。||主角的德國妻子真是個健康美的姑娘。人被意識控制的時候無可厚非||雖然整個片子和英國國王沒半點關系||明天去布拉格
清理五星的犧牲品,四星半吧
不錯。
很特別的一部電影。捷克大作家赫拉巴爾只用了18天就完成了原著。導演伊利·曼佐曾改編過6部赫拉巴爾著作,其中還有兩部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赫拉巴爾。
相比起曼佐的前作,此部新作微微讓我失望。
絕對好看,可惜借出去就沒影了,沒影了沒影了
7.7
喜歡這種用戲謔并妙趣橫生的方式輕松表現(xiàn)大時代的風格?!拔业男腋M鶃碜杂谖业脑庥觥保媸且徽Z道破天機??!以及第二次捧著熱狗追火車的鏡頭是淚點。
非常好看,太應該去看看小說了~~
當年忍住沒看下載是對的,大銀幕上前半段尤其華麗。為財色所迷的小個子在亂世中得悟人生真諦的故事,很流暢,只是交叉敘事中有些生硬的地方。CG有點假,但用的都是地方。
這就是三大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
愈發(fā)覺得伊利曼佐才是東歐的費里尼嘛~!看那紛紛揚揚的馬勃菌,看那肥碩的女人屁股,看那記憶深處的一片金黃。。。??吹牡谒牟恳晾?/p>
很文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