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美好像是個很「進口」的概念,雖然貴州這么多千年歷史后宮選妃也肯定少不了這一套。而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審美評斷一直是東亞文化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且看日本那么多偶像、韓國的模具臉整容和貴州修圖軟件的風靡吧。
我對選美(不分性別)還是抱有敬畏的,任何東西經過多年的演化肯定有其專業(yè)性在里面。這是影片錯過的第一個主題:母女關系。想象一下這個劇情:年老色衰、唯一成就是91年選美奪冠的選美小姐,一直和自己的超重妹妹/女兒很疏離,她認為自己在她們眼中虛榮又膚淺。而在照顧女兒的妹妹去世后,母女關系激化對立,女兒為了完成小姨遺愿參加選美。而在訓練過程中,女兒逐漸發(fā)現選美有其內在邏輯和完整機制,遠不是外表那么光鮮輕松;而母親也終于明白美的標準是多元的、自洽的,女兒通過經歷母親的經歷而理解了母親,母親則通過女兒實現了個人成長,兩者最終和解。
選美的基礎是「評審」,因此body shaming不僅僅是這種活動的副產物,更是它的根基和動力源。pose也是一種「評審」,為什么它成了黑人的文化表達,而選美卻淪為性剝削和男性凝視?這是影片躲過的第二個主題:對選美乃至審美標準的反思。想象這樣的劇情:胖女孩和男孩相互喜歡,卻因為自卑而拒絕。她陰差陽錯參加選美,在過程中見證她所羨慕的骨干女孩為了瘦和美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反省到一元化的大眾審美取向以及以此來評判自己本身就是有問題的,最終接受了她自己的樣貌、選擇了自我和解,和男孩約會去了。
最后胖女孩奪冠雖然是影片為了圓滿結局強行獲勝,但其實也沒那么意外:那胖姑娘忠誠的信教、天真爛漫樂觀善良,加上泳裝和才藝表演的裝扮很符合有種19世紀50s社會對傳統(tǒng)女性的期待,連那個豐盈本身都是多產的象征。這是影片避開的第三個主題:女性主義與對男權社會的反思。想象這個劇情:胖女孩為了給被欺負的胖同學出頭憤然報名選美,了解了選美的內部運作機制,看到了贊助商的黑幕操作和評審隱蔽的性別歧視言行,驚覺選美這項活動本身就是男權壓迫的象征,參選的女性被物化、在男性凝視下失去自我。胖女孩最終棄權,連帶所有女生都覺醒而棄權,當屆選美落空,而女主開始學習健康飲食和合理運動來控制體重在健康范圍內。
之前在微博上零星看到什么世界小姐之類的選美新聞,很多男性ID在評論中大肆評頭品足,都是美人說沒勁,多樣化又說pc害得全是歪瓜裂棗。想說就憑貴州男性的普遍水平,您李白配鑰匙啊。
網飛買的劇質量很多拔尖的,但是一到電影全線撲街,也是奇了怪了。以前那種小制作上不了院線只能靠賣碟坑消費者的藍盤在遇上亟待擴充影庫的流播服務真是狼狽為奸了。
然后…從《愛過的男孩教我的事》開始,我隱約感覺,網飛這是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么,影片故事全都選什么四五線小鎮(zhèn)而且還帶各種刻板印象,指望靠地域主義各個擊破么……說到本片所設定的德州,女主的暗戀對象是個非常美味的德州男孩,可惜戲份很少,全片作用相當于手機掛件。
很可惜的是,本片從很多地方來看其實是有野心的,無論是選角(女主媽和那個鉑金發(fā)小姑娘都來頭不?。┻€是各種文化嵌入(甚至有通過drug關聯到pose的意思)都看得出動腦子了,以上三個主題幾乎就是在嘴邊又完美dodge a bullet的。真心希望片廠能go big or go home好好深挖一下主題,不要再弄這種看了讓人覺得可惜的東西了。
真正關系好的感情,一定是可以相互開玩笑,罵罵咧咧,沒節(jié)操的瘋鬧。但其實從來不會戳對方的痛處,表面上是笑罵互損直來直往,其實卻在心中為她小心翼翼、溫柔的繞道。今天,分享這部適合所有年齡段朋友欣賞的電影《餃子公主》,愿你們在影片中感悟到親情、愛情和友情的珍貴~情人節(jié),屬于天下每個有情之人??
胖姑娘被歧視,是常態(tài)。
有人追,有人約,有人吻,有人真心愛,這個人還是帥哥,反而嚇壞了“餃子公主”
因為,當一只“哈利波特”的手摸到“餃子公主”的肥腰,
“餃子公主”自己內心崩潰了,嫌棄自己胖。
棄床而跑。
那夜,星光燦爛,她17,高一。
她的真名是Willowdean,
因為胖,她的媽媽作為一名蟬聯10年的選美皇后,忍不住給她起了個外號Dumplin,
翻譯成中文,就是,東北大餡餃子。
唉,我F她媽的,這是親媽?
東北大餡餃子,逆襲成“餃子公主”
電影,給了2條成功經驗。
一、要有自己的車。
Big Girl in JEEP,那種美,勢不可擋。
有車,說走就走,帥哥在哪里,我就去哪里。
有車,不用走路,多胖也不累。
有車,老司機,你懂的。
二、要天天跟美女在一起。
Big Girl Need more Affair. 懂你的人,需要時間,愛上你。
美女的社交圈,就是你的拓荒地。
美女的朋友圈,最鍛煉臉皮。
美女的男朋友,他還有哥們兒。
三、Dumplin有個10年閨密,Ellen,開一輛敞篷JEEP上學的美女。
No Zuo No Truth,沒有撕B,哪來的真愛?
兩個人一起參加選美。
都輸了,比賽。
贏了,人生。
推薦《舞出我人生》+《假結婚》導演,安妮·弗萊徹,NETFLIX出品。
《餃子公主》 Dumplin' 2018
我和內心的對話: “你知道什么樣的女孩子最漂亮嗎?” “當你穿著自己喜歡的衣服,臉上洋溢著自信,不在乎外界的眼光時?!? 我不是一只烏龜,殼不能保護我,保護自己的只有我自己。我以前也以為,big girls不能擁有愛情,不能擁有漂亮衣服,不能擁有熠熠生輝的舞臺。我曾走在街上想把自己縮在殼里,別人都看不見我。可來這世界走一遭,我配得上所有美好。 外在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臉上的自信。如果你害怕什么,就去正式什么吧。只有學會面對,才會越來越自信。 電影里,多莉說『使勁去了解自己』。對啊,使勁去了解,去勇敢吧,去把殼里面的自己拉出來。 不管你是big girls 還是smal girls,都勇敢去面對生活吧,用自信的魅力征服所有。你自信的樣子真的很美啊! 我們每個人都有故事,but“Outlook good ”. 愿我們都擁有三樣東西:熱情,自信,努力。??
美國的青春片總讓人感受到人文關懷。那是種對弱小,校園邊緣人物的體察和洞悉。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個肥胖的高中女孩,諷刺的是,她剛好有一個身材窈窕,得過選美冠軍,一生投身于美麗事業(yè)的母親。
一方面,我很欣賞她。首先,她不是狂妄暴力,心態(tài)扭曲的無良少女。其實每個人都有一顆敏感的心,不是聽不見外界的聲音,而是選擇回應的方式不同。我喜歡她的包容,當被母親叫做“餃子”時,當校園角落里傳來譏諷的目光時,她會憤怒,會生氣,會覺得羞愧,但卻沒有失去理智。這是我欣賞外國小孩的地方,他們對自我的認識和探索比我們更早。
在上大學之前,我其貌不揚,無一特長,考試和排名是我信奉顯示自己價值的唯一法寶,考得好,說明我不差,考的糟,我會罵自己是頭愚蠢的豬。我為什么會有這樣不可理喻的想法?我想,是家庭教育誤導了我。平日已經很難得到贊許,只有考試成績優(yōu)異時,才會得到一點可憐的認同。我想可能很多同齡人感同身受,畢竟在那個年代,在那樣的小地方,人們對于未成年的孩子不約而同達成共識:性格不重要,想法不重要,悲喜不重要,只有讀書和成績是王道。
那是多糟糕的一種氛圍和共識,可是只有經歷過,才會看得越發(fā)清晰。
我羨慕她,身邊有一挺自己到底的朋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溫暖,但又害怕被辜負,畢竟所有期待,不是都能得到回應。與其讓自己失落,倒不如把自己打造成金剛,刀槍不入,足以對抗這個冷漠的世界。三毛說,朋友,一個正好,兩個可以,三個太多。你攀上人生巔峰,鮮花簇擁時,我悄悄退卻,不爭不擾;你落難無助時,我挺身而出,無懼周遭,拔劍相助??上?,小說里的這種朋友不常有。
我們都會產生對自己的困惑,要經歷漫長的掙扎和探索去接納和認同自己,這是門功課,可惜它無情的被學校和考試壓榨了,導致很多人后來庸庸碌碌,找不見這混沌世界里自己的位置。有人掛科,有人補考,有人通過,有人徘徊,人生的功課不易,愿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女孩打著對抗刻版印象的幌子,興沖沖地要在這場選美里來一場革命。
她有會為她挺身而出的至交好友,有關心教育她該如何成長的阿姨,有雖然忙碌于選美但卻會親昵地稱呼她為dumpling的媽媽,還擁有一個不在意外形而喜歡著她的曖昧男友。所有的自卑與自負,都來源于她的體重。
在我眼中,哪怕是披著主角關環(huán),女孩也是不討喜的,因為她看不見她周身籠罩著的如此多的愛,而讓體重定義了她自己。這樣的她,自我,有些憤世嫉俗,無法懂得選美的價值。
編劇一路腦洞大開,設置各種艱難險阻,但也一路開掛地把女孩送進了決賽的舞臺。整個故事講下來,似乎是女孩在這段選美比賽的經歷中,逐漸學會了更好地去愛自己、愛他人。
但回頭想想,好像并沒辦法達到這樣的內核,畢竟故事中給我展現出的女孩的轉變,勉強算是新友經歷影響與老友、母親溝通加強后的量變。
我偏愛迪士尼式的喜劇與合家歡,為了這,我愿意忘卻一些邏輯與理性。
故事選擇了選美這個經典題材,用服裝未過審而自動退出比賽的理由讓這個故事不至于太過離譜,整體流暢性沒有什么硬傷。
開心就是點開她的目的,它勉強做到了,還算合格,但不值得二刷。
有一點點感動
女性的第一步終究是悅納自己,而不是做無意義的抗爭,那不是革命,那其實是對自己的自卑和不認同。自我防御的方式,會讓人看不清事實,變得偏激,躲在舒適區(qū)里,以及被自己孤立。男主好像布萊德皮特。
有點喜歡口音,南方口音?
開心,為勇敢的姑娘
陽光小美女套路還沒玩膩?胖姑娘找到帥哥做男朋友且是真愛的幾率小的可怕,編輯醒醒啊。
How bored I am to watch a Netflix original movie on a Friday night
選美版《發(fā)膠》。能理解Dolly Parton之于故事的意義大概就會好懂許多(也漸漸明白為什么Netflix為什么會專門給她的歌曲們都單獨拍一個?。?,歌聲與歌詞后都有許多關于“big girls never stop fighting”的核心話題。喜歡JenJen演這種“美魔頭”,就是電視和電影中對于這類題材的挖掘稍微太多了,估計就沒造成什么反響。
《陽光小美女》和《伯德小姐》聯合起來寫的童話故事,悅納自己的故事,常寫常新。前半段母女互相看不起的橋段其實蠻好,這才是真實的親情啊。
很暖心的一部電影!喜歡里面的每一個角色,劇情不出意外,現實!自信最美麗!男主也很帥和暖!
drag race指導選美
前設是有得發(fā)輝, 但拍出來還是套路, 幸好肥妹兩位和前畢嫂還是好看.....
寫給Dolly的情歌
有點莫名其妙 想告訴大家 打破刻板印象 但其實整部電影自己都是刻板印象
真的是同時在干好多件事情才勉強看完。題材老套,敘事也不流暢。主角實在是不討喜,演技也一般般。角色塑造上并不鮮明,時而自暴自棄,時而迷之自信,反而顯得沒有特點。
最近哪里看到,說希望不論做朋友戀人,希望建立在三觀一致的基礎上,最好是支持平等和多元。
60/100 女性大聯歡,沒有拿任何標簽女孩作為反面形象出現,整個氛圍相當自嗨但同時也確實偶有生動的情節(jié),鏡頭濾鏡追求自然算是達到返璞歸真的效果。只是女主角Danielle像是還沒有從Patti Cake的人物里走出來,分分鐘就要battle的感覺。
為了獲得Bo這種小可愛我可以增肥
美式兒童片,主角以外的角色甚至還不能說扁平,完全是一維,單調的。個別還有些做作。整個套路也顯得有些俗套。
為了看詹妮弗安妮斯頓... 堅持看完... 最后竟還有點感動...
難看。女主就是一個有對自己的身材自卑,又不愿意自己做出改變,同時還接受不了自己的人。奇怪,這一類的電影最讓我不明白的是,主角們一般都不愿意改變,希望帥男孩接受這樣的自己,因為inside是美的,那她為什么不能以同樣的眼光去看待別人,為什么不找inside美的男孩,而自己喜歡的都是帥男孩,這和喜歡美女的帥哥一有什么區(qū)別,又憑什么去批評別人呢。發(fā)膠里的胖姑娘還是很讓人喜歡的,她對舞蹈的熱愛就是讓人看到她發(fā)光的一面,可是這部里的女主啥閃光點都沒有,還因為自卑而那么刻薄,她這是憑啥得到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