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意識形態(tài)凌駕于電影本身
總體來說這部片子看得我提不起什么勁。劇情的走向和人物的心里都能大致預先猜到,就少了些趣味。
這部電影所講的,就像IMDB上一位寫到的,描寫了在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個人、家庭以及社群被納入到全球資本主義擴張脈絡之下的后果。通過對一個美國家庭和他們的菲律賓女傭家庭之間生活的交錯來思索在這個“世界是平的”時代下,市場經濟所改變的到底是什么。導演Moodysson所呈現(xiàn)出的,是隨著資本主義和它所代表的勞資關系的擴張,西方式的生活方式既把人從原有的經濟舒服中解放出來,卻又將之置于一種新的強制關系之下。而影片所著力強調的,正是這一過程里新形式的不平等。
故事從紐約開始,成功的商人Leo Vidales(Gael Barcia Bernal飾演)即將開始他的新一次亞洲商務之旅,和妻子Ellen(Michelle Williams飾演)以及7歲的女兒Jackie依依不舍的分開。Ellen是醫(yī)院的外科大夫,一直忙于工作而疏于照顧Jackie的生活。多虧了來自菲律賓的女傭Gloria (Marife Necesito飾演)勤勞能干,成為Jackie的好朋友。雖然Gloria在紐約幾乎承擔了Jackie第二個母親的角色,但是在地球另一邊的菲律賓,她的兩個孩子Badong和Manuel卻時刻思念著外出打工的母親,希望能早日見到她。
Leo以前是個宅男,后來靠制作電子游戲起家發(fā)了大財。這次來泰國是在生意伙伴Bob的撮合下與某泰國財團談一筆大買賣。但是那種坐私人商務飛機住五星級酒店的生活反而讓他處處倍感不適應。而顯然Bob已經安排好了全部的事宜,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最后的合同上簽字。在空曠的酒店房間里倍感無趣的 Leo想和妻子傾訴心中的不適,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而身處紐約的Ellen對于自己錯過Jackie的成長而耿耿于懷。但是她敬業(yè)、認真,執(zhí)意要維持自己的事業(yè),卻發(fā)現(xiàn)女兒的生活里她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小了。Gloria的兩個孩子不斷地催促媽媽早點回家。但是她自己知道如果不在紐約賺錢,根本沒法在家鄉(xiāng)給兩個孩子蓋起屬于他們自己的房子,而也只有對Jackie才能傾注的關懷才能彌補她自己心中的愧疚。
故事就這樣在幾個地點之間來回切換,直到Leo終于無法忍受那份空虛,決定外出體驗一把真實的生活,一人執(zhí)意來到某度假小島上。而Ellen在急診室挽救了一名遭遇家庭暴力的男孩,開始思考母親的責任。在菲律賓,Badong無法安撫日漸焦躁的弟弟,開始幻想自己工作能不能幫助貼補些家用。而改變兩個家庭的一連串事件就這樣發(fā)生了……
我想這部電影最大的爭議恐怕就在于之后發(fā)生的故事過于宿命論。一個有錢的美國佬結識了“純真”的泰國酒店妹;一個愧疚的醫(yī)生試圖在小病人身上彌補母愛;一個天真的小男孩想在險惡的成人社會中找到工作。而導演的安排也基本上沒有超過我的預期。我直到從某種能夠程度上來說這樣的安排是一種“真實”。即便這樣的故事同時發(fā)生本身欠缺一種讓人信服的力量,但是這兩個家庭是凝聚了千千萬萬在大洋兩岸都受經濟全球化影響人們的縮影。但是我認為這種表現(xiàn)欠缺深度和層次感。經濟命運的連接并不僅僅意味著東方人變成了西方人消費的客體和尋求心靈慰籍的他鄉(xiāng)。一個身在異國打工的菲律賓女傭所做的也不僅是寄錢回家蓋房。日漸緊密的經濟關系確實復制了市場經濟邏輯下的不平等性,但是它也帶來了新的機遇,提出了打破藩籬的可能性。
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一直在想我的一個加拿大同學D,年近50仍然在攻讀博士學位。他精力豐富在世界各地的學校都教過書。很巧的是他在進入博士班之前就在泰國的一所國際學校教書,同時認識了他的泰國女友。他們在一起5年了,平時也就是通過電話聯(lián)系,因為作為博士生沒有額外的收入根本沒法頻繁地進行洲際旅行。有次出差開會的時候我們住在一起我就和他聊起了這經歷。他開玩笑說他很容易就被認成那種去東方尋歡作樂的西方老頭子。但是他也無錢無勢,他的女友也從來不問他要什么,是個非常淳樸的泰國姑娘。他希望畢業(yè)后能夠和女友成婚早日安定生活下來。
我舉這個例子并不是想替西方人正名。我只是很不喜歡電影里那個近乎于決定性的調子。所有的人物都在執(zhí)行他們被設定好的角色,這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哪怕我認同)讓電影本身的魅力大打折扣。Leo在泰國提到他想要更多的了解當?shù)厝说纳?,甚至幫助他們改善。為什么他就只能去夜店而沒有可能真的去鄉(xiāng)間看看?Gloria一家為何不能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這些都是我在觀影的同時想問導演的。很可惜,在這部電影里這些都沒有被提及。
最后說說Michelle Williams,這是我在Wendy and Lucy之后第二次看她表演(斷背山那個不算的話),她表演那種邊緣人或者人的疏離狀態(tài)真的很拿手!但是總覺得她表情有點單一。
2 ) 像猛犸鋼筆一樣,15美金
不能否認,這是瑞典導演盧卡斯·穆迪森的一部野心之作,但是在看了這部長達125分鐘的電影后,我在2星和3星的評價之間有些猶豫不決。對于2星的評價,或許是因為對莫迪森的期望過高,《猛犸》給我的第一印象頗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甚至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都有些想要放棄繼續(xù)觀看的念頭。但我最終還是選擇了給這部電影3星的評價。作為一個曾經拍攝過Fucking ?m?l(1998)和Lilja 4-ever(《永遠的莉莉亞》,2002)電影的瑞典導演,《猛犸》盡管充滿了濃厚的說教味,但是它依舊還是屬于莫迪森的電影,而且值得慶幸的是,他終于選擇從實驗電影走回到了現(xiàn)實中。
或許是莫迪森試圖強加給觀眾一種他自己對于全球化和世界兩極化差距的擔憂,電影《猛犸》從故事到名字的取舍都有些向墨西哥導演Alejandro González I?árritu2006年的電影《巴別塔》看齊的味道。猛犸是一種身材龐大的史前生物,但是它最終還是無法阻止滅絕的命運;現(xiàn)代人類以喪失基本情感為代價的社會發(fā)展究竟走向何方?電影從美國、泰國和菲律賓三地將鏡頭聚焦在分化的兩個世界:紐約客們豪華奢侈的物質生活和空虛寂寞的精神狀態(tài);泰國妓女為了孩子的溫飽而被迫賣淫;菲律賓的母親為了給孩子一個物質充裕的將來而被迫遠離孩子……作為一個左翼社會主義者的盧卡斯,《猛犸》更像是他表明政治立場的武器,無疑具有強烈的批判現(xiàn)實的力量。
《猛犸》中Ellen在工作時遇見一個被自己母親刺傷的男孩Anthony,她無法理解一個母親竟然如此對待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在面對逐漸失去的女兒Jackie時,卻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患一個同樣的錯誤。Anthony在電影中盡管戲份不多,但他的死卻是電影中所有兒童角色悲劇的一個象征性符號。Jackie習慣了逐漸疏離的父母,寄情于日夜相伴的保姆Gloria;Salvador為了讓母親早日回家,最終淪為戀童癖的犧牲品;而泰國妓女的孩子尚在襁褓中就已經體驗人生艱辛。而Leo在泰國的東游西蕩則更像是索非亞·科波拉的《迷失在東京》的泰國版本,只是這個沒有陷入中年危機的計算機天才的迷失沒有絲毫的說服力,而我在觀影過程中甚至對那些過多過長的人物面部特寫感到厭惡,盡管來自丹麥的攝影師Marcel Zyskind還是為這部電影貢獻出了符合場景的絕美孤獨而又鉆透人心的氛圍,特別是那些孤獨的畫面,令人難忘。
《猛犸》曾經入圍今年柏林電影節(jié)的主要競賽單元,首映后即刻將影評人和電影愛好者分成截然對立的兩個陣營。很多人對莫迪森對《巴別塔》的“東施效顰”感到不屑一顧,而支持者則認為這是一部 “史詩”般的作品。為此莫迪森曾經辯解說他拍攝這部電影時感興趣的是“瓶中信”的溝通方法:人們往往懷著微弱的希望,希望它能夠漂流到一個海灘并且由此發(fā)生一些什么?!睹歪铩分写_實發(fā)生了一些事情,電影中由猛犸化石制作的價值3500美金的鋼筆最后被15美金賤賣掉了,就我個人而言,這同樣是莫迪森這部 “史詩”般電影作品給我造成的感覺
3 ) 郁郁猛犸象
看完這部片的時候感覺非常郁悶。雖然影片主題是國際化,但意識形態(tài)的味道還是太濃了,而且整部電影描繪的就是一個后現(xiàn)代的困境,所有的角色都被困其中。每個角色原本都是善良的,可是放到這個困境中之后就都變得既無奈又不堪了。
Ellen是一位優(yōu)秀的外科醫(yī)生, 兢兢業(yè)業(yè)、救死扶傷,夜里也在醫(yī)院陪病人,失去病人就痛苦得不得了;Ellen的丈夫Leo是一個游戲網站的創(chuàng)始人,在泰國談生意的時候遇到了美麗的泰國妓女Cookie,Leo很善良的給了Cookie身上所有的錢,只要求她不要回去工作,以至于第二天Cookie感激的要來給他做導游;Leo還很認真地考慮,以后要多做一些慈善工作。Gloria是Ellen和Leo家的菲律賓保姆,為了更好的生活,留下兒子Salvador在菲律賓,她自己在Ellen家里盡心盡力地照顧Ellen和Leo的女兒Jackie,有了Gloria,Ellen家里井然有序。
這種貌似和諧的場面,由于全球化而成為了可能,但是在背后卻隱藏著諸多問題。
Ellen忙于工作,以至于和女兒疏遠了不少,當她看到女兒和保姆走得太近,心生不悅,說了些傷害Gloria的話,雖然情有可原,事后Ellen也誠心道歉,但后面Gloria聽說兒子出事,就直奔機場回菲律賓,也沒有親自給正在夜間做手術的Ellen打個電話,而是讓年幼的Jackie自己給媽媽打電話,叫媽媽回家照顧她。而之前Gloria的兒子打電話來求媽媽回家,不要在美國賺錢了,他自己會去找工作補貼家用,Gloria都還勸兒子多多忍耐。十歲的Salvador為了找工作賺錢讓媽媽回家,被人罵急功近利,最后還昏倒在路上,不知道大家每次去一些貧困的旅游區(qū)的時候見到一些當?shù)睾⒆?,都會讓你想到Salvador呢?
Leo剛到泰國的時候,有女按摩師上門攬生意,他打電話給妻子開了一番玩笑,Ellen還問他有沒有帶避孕套,要當心艾滋病,Leo開玩笑說要在泰國生小孩,艾滋病是好事情。Leo問Ellen想要什么禮物,是要假貨還是要絲綢,Ellen說要絲綢,Leo就把商店里看得順眼的全買下了。這是否似曾相識呢?多少外國游客來亞洲,帶走的不也是這兩樣東西嗎?另一方面,Leo和泰國妓女Cookie相遇,本來一直是很高風亮節(jié)地要做個好人,花錢買Cookie的時間,只是要她從良,還想開展慈善事業(yè);而Cookie也因此覺得這個美國人不一樣,因為別的美國人享受了妓女的服務,還不肯付錢,覺得是妓女享受了他的服務??墒牵琇eo最后還是和Cookie搞到了一起,還真的說出了要去非洲生幾個小孩之類的話,而且Leo自始自終也沒有告訴Cookie他已經有家庭。做出了很愧疚的事情之后,Leo決定一走了之,一大早從Cookie的床邊逃出來,打電話叫生意伙伴草草簽訂合同后就飛回美國,開開心心地回到家人身邊。此時,Gloria也回到了兒子身邊,Cookie一覺醒來,去當鋪廉價地賣掉Leo留給她的仿名牌手表和昂貴的猛犸象牙鋼筆,然后傷心地流著眼淚給自己的小Baby打電話。片尾三個家庭的破鏡重圓,都是傷感中帶著欣慰。不知道導演想說的是不是如果沒有全球化,第三世界安安分分別去奢求美國的生活,美國人也別跑去第三世界占便宜,大家就會平靜地生活呢?
每個角色都是好人,相遇的時候對對方都懷著些許光明的希望;而每個角色又無意間撲滅了對方的希望,以至于大家的生活又回到起點,互不相干。
互不相干就真的好嗎?
Ellen最后還是說,要找個新的保姆。Gloria和兒子還是生活在極端貧困中。Cookie大概不會再憧憬愛情了,為了養(yǎng)家還是做回老本行。更糟糕的,是Leo其實有可能從Cookie那里染上了什么?。ㄟ@在之前Leo和Ellen的電話中就有暗示),而且還會傳染給Ellen。結果是大家都是悲劇。所有的角色都在嘗試不同的做法,所有的角色又都落回各自的刻板印象中去。為什么都是好人,卻沒有好的結果呢?世事的現(xiàn)實與殘酷,就在于此。
如果這樣,會怎么樣呢?
如果Ellen和Leo愿意幫助Gloria把兒子接到美國來和他們家人一起生活,那么Gloria肯定會感激不盡,會更加盡心盡力地照顧Jackie。如果Leo尊重Cookie,據實相告(一個是自己的家庭狀況,一個是猛犸筆的價值),而且把做慈善的想法立馬付諸實踐,那么Cookie的命運也許也會不一樣。而Leo也不會成為又一個在亞洲國家尋歡作樂的商人,可能也不會染上任何病。
每個人都是好人,每個人同時又不夠好。這也許太苛責了,若要像上面“如果”說的那樣,每個人都快成圣人了。恰恰是這些“不夠圣人”,注定了所有的角色在全球化的背景中時刻有著走向悲劇命運的危險。
4 ) Mammoth
看了好久都沒有搞明白電影的意圖,直到大概1/3處,開始漸漸明白他要討論的東西?;蛟S是想要提醒我們,什么是生活?給我們的答案,卻是——這就是生活,現(xiàn)實、無奈。
片中看似不起眼的討論了宇宙、人類、前世今生,沒有深入,只是點到為止。與整個大世界——宇宙相比,我們人類,或者說個人,真的很渺小,有時我們甚至有些無能為力,我們掙扎地生存著,甚至難以決定我們的生活,誤以為“有了房子、有飯吃、能夠去上學,以后掙錢了,生病時有錢看醫(yī)生,就是美好生活了”,但即使我們是網站的創(chuàng)始人、是外科醫(yī)生,可我們的生活又怎樣呢?無休止的工作,沒有和家人共同的假期,即使有了大房子,即使每個房間的燈都亮著,只身一人,我們的心始終是暗的。
有太多的話題隱射在這部影片中,但都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也許真的是太大太廣,又或者有時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上帝made a big bang,創(chuàng)造出了恐龍,但過了一段時間,又不喜歡他們了,所有又創(chuàng)造了人類,那又會過了多久,上帝開始不喜歡我們了呢?
當人類消失,又有一種什么新的物種統(tǒng)治世界的時候,比如老鼠,他們也會挖出我們的尸骨像我們挖掘象牙一樣,重復我們的行為嗎?
你相信前世今生嗎?你的前世是什么?你的來生又是什么?
5 ) 同名電影不得不評
矯情的電影哇。不能告訴你任何你不知道的,但還是可以把你弄的很難受。可能難受正是因為知道了,還是沒有任何辦法改變吧。所以我很期待閱讀貓頭鷹推薦的李開復先生的著作《世界因你而不同》。
扯遠了。
電影里菲律賓女人在紐約做保姆。男主人到泰國出差。很自然又很老套的,可以說說這第一世界vs第三世界的事。
除了感覺到做白人真他媽的好之外,影片也試圖讓你覺得不管你在紐約做外科醫(yī)生還是在泰國做妓女,總之全人類的生活狀態(tài)就是各種各樣的絕望。只有孩子是美好的,再絕望的地方,人們都在生孩子,愛他們的孩子,愛到所有母親都淚流滿面。
誓死把絕望延續(xù)下去。人類真是堅強的物種啊。
男主說他有時候會想我們會不會也滅絕掉,老鼠什么的統(tǒng)治世界,也來挖我們的墳墓,鼓搗我們的遺骨,就像我們對猛犸象的象牙著迷。
我以為我們如果滅絕掉,會帶著這個世界一起。
6 ) 猛犸象滅絕了
CCTV很意外地連續(xù)三四天都在新聞節(jié)目里介紹這部電影,進而記住了“猛犸象”這個抽象的名字,尋思著這片會不會是外國產主旋律片。
猛犸象在預言一種生活,富足的人被異化,他們的缺失由另外一些人犧牲他們自己的生活來填補,而經濟全球化就是搭起兩者之間的橋。人們理性地在橋之間穿梭,偶爾,會因為這種異化而感到空虛,無奈和傷心。
這不僅是菲律賓保姆一種故事,菲律賓的工廠里,連續(xù)超時工作的工人制造出一批批籃球供應給大洋彼岸的美國,Gloria只是很碰巧的帶了一個回家,很碰巧?或者是第二次剝削?記得同學說在美國想買一點紀念品回來帶給我們,卻發(fā)現(xiàn)那個美國風光紙牌寫的是Made in China,我們戲稱中國賣的是紙,顏料和勞力,美國賣的是風光。美國還賣什么呢?網站,或者說就是在賣錢。多少美國人大老遠跑到泰國肯定不僅僅是因為美景,也是來享受縱欲的快感。還有心理變態(tài)的大爺去菲律賓騙小孩,第三世界在販賣自己的時候往往失去尊嚴。
再來看看住在SOHO(有一個高度城市異化的地盤)里的幸福一家,Leo處理著無數(shù)封郵件,經常出差經常走神,他是宅男,對購買缺乏技巧與眼光,4500萬或者4300萬?有什么區(qū)別嗎?真表和假表?有什么不一樣的?故事多次描寫他在購買時的不知所措,他好像是一個被消費裹挾的人,而對他成就的描寫總是很間接。他遇見cookie,曾被她的善良所打動,一番云雨之后也再無下文。當他凝視著路邊的大象時被深深的觸動了,那時久居城市的人從未見識過的場景,他小心地抬起手卻什么也沒敢做,我們可以很久沒有邂逅動物,慢慢地,當它們滅絕,我們可以把它編進動畫片或者編進恐怖片聊以自慰。也許,當Leo凝視大象的那一刻,他忽略了大象腳上的鎖鏈。
Ellen是一個外科大夫,每天很少見到女兒,一雙靈巧的手卻不知道怎么做菜,她忙于工作,不知不覺中將母性傾注到受傷男孩的身上卻對自己的女兒滿懷愧疚。她在奔跑在頂樓的跑步機上,生活永遠局限在兩點一線。有一天她失眠了,大白天走進黑暗的臥室,卻關不上門,試著聽聽whale music卻好像無法接受,這完全是一個隱喻。
可愛的Jackie喜歡天文,可是她慢慢地喜歡上了菲律賓語,她和保姆Gloria探討宇宙大爆炸和上帝,我這才發(fā)現(xiàn),其實世界的第一次全球化就是宗教,或者說當經濟接軌后,文化會隨之而來,慢慢地我們的文化也會趨同。
猛犸象滅絕了,大象成為人類的勞力。高度發(fā)達和全球化的社會我們失去了什么?它們值得嗎?
前半部分簡直太難看了。。。。
她說Antony令她想起Jackie。我又知道Jackie令她想起Matilda。在她流下眼淚之後,導演喊cut之後,她能致電給誰呢。那個最愛Matilda的男人不在了。儘管有別的男人會接電話、儘管他們會說:沒事的,但那些男人不是他。她知道,我也知道。就這樣。
看著看著睡著了兩次,配樂起了很好的作用,不是說配樂很不錯,只是那首The greatest一下子點明主旨,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都忽略了家庭團聚這一最大的幸福。。電影還可以,只是說了半天還沒CAT POWER的歌到位了,還有威廉姆斯永遠舒展不開的臉
所以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最后還不是和泰國美女滾床單了?。?!
失去的和得到的.
The perfect really exist, but just a moment.
放開財富的魅惑,回歸家庭,在堅實的臂彎里安然入眠。
好美的泰國妹!
跟babel不是一個段數(shù)- -保姆和兒子的線太生硬了還刻意煽情...“刻意”就是看這片的所有感受...我米素顏/淡妝真是美得慘絕人寰,氣質太好惹,片里演得也好。天文館令人不適的外太空畫面減一星。
this is life...and life will go on......
什么都發(fā)生了 又象什么也沒有發(fā)生 最終一切回歸于平靜 …我們的生命便在這來來回回中度過 沒有什么時間是完美也沒有什么時間是永恒 所以一切都只是一顆小小行星在那么浩瀚的生命長河中 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還未來得及凝視 它便逝去
影片一上來就有《巴別塔》的那種感覺,拍的也還不錯,但是還是沒有達到那種高度,同時,白種人的道德優(yōu)越感還是滲透在片中,限制了其視角。
表意不清...........
沒有什么大的起伏,平白的講述著幾個不同國家,不同家庭,不同階級的故事。有《巴別塔》的味道,劇情發(fā)展沒有那么給人帶來觸動,但絕對不失為一部好電影,值得一看。btw,豆瓣評分略低?!铩铩铩?/p>
有太多的話題隱射在這部影片中,但都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也許真的是太大太廣,又或者有時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總之很混亂因為比較膚淺
想要說的很多,結果失去了一個完整的主題。但是還是有讓我動容的地方。
想表達的東西不少,但又都一帶而過,很松散
還不錯,
被催哭了,但是不打算給高分
7.6;本可以成為Lukas Moodysson目前為止的最高作,但結尾妥協(xi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