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女兒守護者
其實我不是很喜歡看純女性電影,純女性小說,就像不喜歡花衣服一樣。何況有《欲望都市》電視版珠玉在前,四女當關萬婦莫開,美劇《熟女鎮(zhèn)》、《軍嫂》、金酸梅大贏家《女人至上》這類女性感情時尚片,再也沒有辦法超越,就剩三八了。相比《罪愛》這種撕破溫情面紗的女人戲略顯高級,女人之間的友誼本來就是易碎品,易碎程度甚于愛情,何況是職場較著勁且情人共享的兩個女人,兇殺簡直呼之欲出??死锼雇 に箍铺亍ね旭R斯這類冷艷氣質的女星始終是我的茶,她的英國出身,法國氣質,為她39歲開始的演繹生涯添翼,可惜在《罪愛》里早早掛了,剩下小青杏露德溫·塞尼耶用力過猛地唱獨角戲。
說個溫馨的吧。上個周末看了部德國片子《和平時期》,講母女關系的。一個二戰(zhàn)后移居西德的東德家庭故事,妻子本來就是那種天生悲觀氣質,凡事往壞處想,加上經歷二戰(zhàn)背井離鄉(xiāng)徹底喪失安全感。開車恍惚,老出車禍,不想出門,沒有朋友,回家就要鏈條反鎖,希望家里人也都不出去,罹患嚴重心理疾病。丈夫正相反,過來西德以后如魚得水,喝啤酒交朋友開心得解放得不行,妻子越神經,他越不喜歡在家里呆,甚至有了情人,情人還沒妻子漂亮,但是豐腴熱乎快樂簡單,缺什么找什么唄。人出軌,心里還是愛的,一次次地給女兒們講,他和她們的媽媽是怎么戀愛的,在東德的時候,單位里最漂亮的女人就是媽媽,從來不笑,怎么逗都不笑,這成了愛說笑話的爸爸的難題,最后把難題娶回家了。
母女戲是電影的最大亮點。上帝給一個崩潰的媽媽,配備了天使一樣的兩個女兒。妹妹會在媽媽開車恍惚的時候,搶過方向盤躲過危險,她說我喜歡四年級,但是我還想上五年級,我還不能死。姐姐會給戈爾巴喬夫寫信,讓他不要把坦克開到德國來,也不要按那個會爆炸的按鈕,媽媽受不了;姐妹兩個晚上手拉手不睡,為了看住媽媽不能吃太多安眠藥,還會慫恿媽媽把鄰居請到家里喝茶,幫媽媽交朋友。妹妹看電視里講越南戰(zhàn)爭,怕媽媽認為小戰(zhàn)爭會蔓延到西德來,又要帶著她們逃亡,趕快關電視。姐姐在學校被看作來自東德的奇怪女生,被老師諷刺后,大唱《國際歌》,那是媽媽在家常唱的歌。爸爸不回家,媽媽就通宵做餅干,磨榛果的聲音非??植溃依餁夥仗珘牧?。姐妹兩個認為離婚可能是個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媽媽就不會因為爸爸晚回家,等待然后流淚和發(fā)怒。于是往爸爸口袋里裝兩張電影票嫁禍爸爸,爸爸媽媽真的因此分居了,她們又去找爸爸坦白,讓爸爸回家,因為媽媽太難過了。爸爸說,你們把這事告訴媽媽了嗎?她們說,你如果堅持不回家,我們也不是非承認不可,讓人心酸但是甜蜜的童心,保全了家庭。
盡管這個世界充斥戰(zhàn)爭危險、體制壁壘、人心隔膜、環(huán)境惡化、物種瀕危、職場傾軋、情感危機……《和平時期》中,兩個女兒為了媽媽能開心一點,做了很多努力,有女兒的媽媽是個寶。
生活可以平淡.....
喜歡這兩個孩子
假如愛有暖意
才兩條評價`````第一次覺得豆瓣好荒蕪,,,,,是部好看的片子哦
我對小孩做旁白的片子沒有免疫力
過去三四年,但凡看到德國本土的電影,幾乎無一例外都繞不開戰(zhàn)后的“東-西”議題,我記得有一年在德國電影節(jié)上看了幾部展映片都包裹著政治的隱喻,包括那一年的開幕片《無主之作》。今天看的這部也不例外,但電影拍得如童話一般,兩個小女孩的母親籠罩在政治ptsd的陰影下,不敢看電視里有關俄軍的新聞不敢聽到坦克的聲音,仿佛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近在咫尺。但東德的普通人生活的意志并沒有就此消沉,就像她們的父親一樣,在廢墟上建立起自己的家園,也在不斷反思戰(zhàn)爭,那些聯排房屋,鄰里間的親近與隔閡,雖一分為二,但人們依然在不斷重建,不斷彌合政治帶來的陰影和創(chuàng)傷。(PS:兩個小女孩的裙子也太好看了,片中的配樂很好聽)【騰訊視頻】
全片中心句就是媽媽說的那句“我們不配擁有這么好的孩子”。這么善解人意的孩子真的太少見了,并且片子色調布景都不錯,加分項
觀照心靈,溫暖人生。
電影配樂5顆星
這是一部適合周末午後消遣的電影 可以看到根在俄羅斯的母親和德國社會的相處方式是一種逃避而非融入 而下一代面對有色眼光則是去試圖融入而減少衝突 並且用我所看到和聽到的德國孩子的成熟和天真去解決母親的情緒問題 這是電影有虛構 但這部電影裡面是尋常的生活氣息 這碗雞湯對味
孩子的重要性
成人世界的復雜交織著孩子世界的童趣,如果是不幸,這輩子就這么過去了。如果是幸福,這輩子也就這么過去了。
挺不錯的
很適合無聊的時候看看,普通的話題再加上一些時代特征,配樂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