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還有什么比童年更讓人悲傷
《終點之城》是我很喜歡的電影,在閑暇的間隙里我反復地觀看,這是一個簡單的、卻深入人心的故事,兩位主角的長相也深得我心,且不說奧馬爾那富于拉丁美洲風情的俊俏臉龐上偶爾流露出來的羞澀微笑,單單就是朗頓撩起頭發(fā)抽煙的那一刻都讓這個身處烏拉圭的女子叫人目眩神迷,這部影片,色調、布景、光線和音樂都剛剛好,合奏成一曲有魔力的迷咒,帶著遙遠的異國風情,卻又撞擊著我心里最熟悉最柔軟的角落——童年,沒錯,《終點之城》是一部會讓我想起童年和人的內心深處某種特質的電影,因此我不遺余力地贊美它,欣賞它,在安靜的時候,一遍遍地觀看它。
聽說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一位老人,而電影的原著要相對冷酷一些,不知道是不是歲月的緣故,《終點之城》在我看來是一部溫暖的電影,它直達人性中那些隱秘的角落,揭露它,卻并不諷刺它,像卡洛琳看見朗頓與奧馬爾對話后在鏡子前努力地試戴項鏈時,她是嫉妒的,像她面對自己變質的愛情時,她也是悲哀的,但是,電影的結尾,她還是走出了烏拉圭,擁有了新的人生,并且與奧馬爾原來那位看起來“刻薄”的女友友好相遇,一切的一切,包括亞當,包括皮特,都曾從生活的臺子上墜下來,然后又被輕輕地接住,安頓好。
終點之城,又或許,宿命之城,它是我們至關重要的選擇,或許從此以后也就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方向,而怎樣去做這樣一個選擇?聽自己的心就好。
男主本來有一個強勢的女友,女主是已故作家的情婦,這或許是現實意義上都不太成功的兩個人,同時也是看似毫不相關的兩個人,因為傳記,走到了一起。那個在生活中稱不上成功也并不精明的男人,當看到自己的一生在面前閃過時,他不開心,他不喜歡,他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那個十八歲就成為別人的情婦的女人,和情人的遺孀與兄弟住在與世隔絕的南美莊園里,養(yǎng)育著女兒,溫柔自然的她也有人生的迷茫與孤獨。在廚房里,當他們說起各自的人生經歷,各自的父親母親,當奧馬爾說“我們可以成為兄弟姐妹”,當朗頓說,“我覺得我是個天生的孤兒”時,我突然感到,如果不安排這樣的兩個人相遇,那將是怎樣的一件憾事,我想也正是這一幕揭示了他們?yōu)楹螘鄲?,奧馬爾為何會不遠千里來到烏拉圭,這既像我們中國人所說的緣分,也像宿命,溫暖的宿命。
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童年如何解釋他的一生,童年,是我們一生所作所為,所愛所恨的源頭,所以不要疑惑為什么奧馬爾相對于精致美麗的女友會更愛自然溫柔的朗頓,所有的答案早就寫好,只等著你去揭開,但好在,這是一個溫暖而美麗的答案,好在,奧馬爾終于聽從了自己的內心——我們每個人能不能聽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呢?我們是否也會有奧馬爾遭遇的那些時刻:身陷流沙,看見一生從自己的眼前閃過,卻沒有一個片段讓自己滿意?如果有的話,趕快聆聽自己的內心,問它到底想要怎樣的生活。
所以說《終點之城》在我看來還是一部告訴我們找尋自我、遵從內心旨意的電影,我不知道老人家拍這部電影是否有其深意,他是否在告訴年輕人,要做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做的。
2 ) "it's omar!"
It's omar.
omar回來了。
和歌劇院的Caroline。
找到你愛的人和你愛的生活
This is the final destination of your life.
(終點或許遙遠,偶爾會在一瞬間出現。
此刻擁有的,是否你所愿。
你所追尋的,是否你所愿。
此刻美好,未來也可期。)
3 ) 心境和意境
無論情節(jié)如何,我還是度過了一段較為愉快的2個小時,盡管其中調研作家和小女人的感情讓我覺得沒啥意思。本來看到演員表用Anthony Hopkins就毅然決然下來看了,他也沒讓我失望,偏偏的風度和老男人的幽雅和他一貫的熒幕形象也還是很襯的。有人說故事情節(jié)不怎么樣,不過我覺得無所謂,沖突是有的,戲劇感也是有的,更為重要的是配合里面的各種爵士藍調及古典給人營造的氛圍也分外引人入勝??催@部片如同把心靈也放到了一個和外界隔離的莊園,不大,但是不用多想其他,至少在這兩個小時內可以不用裝作很關心政治啊時尚啊文化啊,正如同坐在搖椅品嘗著龍舌蘭的慵懶的Hopkins。
4 ) Final Destination
很多年前,表哥曾帶過一個女朋友回來。那時候舅舅舅媽都在外打工,外公一個人獨守著那間土房,那次那女朋友跟著外公一起生火做飯生活了幾個星期,聽說還很賢惠幫著外公縫縫補補。后來他們走了,表哥跟她分了手,那女朋友再也沒有來過。多年以后的某一天,我在外公家的柜頭發(fā)現了她當時丟下的日記本,知道了她來自甘肅天水,讀的高中叫靈中,她在日記本里記錄高中的點點滴滴。
看完這個電影,不知道為什么想起這些。一個人遇到另外一個人并將自己的一生交付給對方,需要多大的緣分和勇氣.
5 ) 命運?
借傳記之名講述的故事:被敘述的和正在敘述的。非常巧妙的故事情節(jié)。
Fate? In Shakespear's or Hardy's?
6 ) 很精致很美麗的細節(jié),四星正好
看片名和豆瓣評價的時候以為這是一個爛片,看到三分之一我就覺得我錯了。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之一——如果我說過太多遍這句話,你可以理解為我很濫情,也可以理解為好電影實在太多,或者我沒有那么高的欣賞品味,所以我看到一些電影里摻雜的小小的元素就會心顫。
豆瓣上有人寫影評說:
“評論界并不喜歡這部電影。
恰好證明,看電影這種主觀娛樂,不必時刻惦記評論界?!?br>
他給了四星。我覺得四星正好,五星太多,因為故事和情節(jié)確實沒那么完美。但是畫面和音樂,實在是太符合我的口味了。那些給三星和三星以下的人,因為他們只關注了他們關注的,譬如故事的節(jié)奏之類,卻不懂藝術,或者懂太多藝術,前者不會去欣賞,后者因為欣賞過更好的而麻木。
我這樣說并不是說我懂藝術,但至少我感受到了一點點。電影的色調像美術館里展出的油畫,甚至可以感受到一點點古老的質感。對于外貌協(xié)會的我來說,主角們都沒有出挑的長相。但是人和環(huán)境相匹配的程度上,我覺得正好。我想說雅登如果再美一點就不是雅登,就不是歐瑪愛的雅登。如歐瑪這樣小有才華卻對其他事情都不上心,會偶爾錯過飛機,會為了一條別人的狗差點把自己陷進沼澤里的男人,只會愛上雅登那樣姿色平庸但卻溫柔可愛的女人,而不是他的女友那樣美麗精致完美無缺的。
電影里有一節(jié),裘洛斯的遺孀卡洛琳看到歐瑪和雅登相談甚歡的時候,應該不是沒有嫉妒的,她開始照鏡子,搭配各種項鏈。而那時我想的是,你再完美,你再費盡心機打扮成高貴的女神,你也不是歐瑪的那杯茶。
他不喜歡女神,他不適合女神,他適合雅登那樣的草木森林系。雅登在片子里換過好幾套衣服,每一套都是我喜歡的風格,大花的裙子,寬松的卡其色的褲子,松松挽起的頭發(fā)。她養(yǎng)蜂,她除草,她炸出新鮮的果汁,她把蜂蜜涂上每一塊面包。很適合她,卷曲的亞麻色的頭發(fā),并不白皙的皮膚,臉上細小的雀斑,她英式的發(fā)音,都是那么那么美的。
那些音樂是誰的手筆?和畫面配合得那么天衣無縫。
那些畫面又是誰的手筆?我寫不出來那樣的感覺,有的東西文字可以表達,有的東西卻不可以。
我沒有給五星,雖然我那么喜歡這部電影。我想有時候我們也會愛上不完美的東西。
我不適合那些宏大場面的敘事,我知道我只適合那些精致微小的東西。只要一個細節(jié)完美到極致對我來說就足夠了。就像我還是不能因為一部電影在電影史上的地位或者因為某些影評人的推薦而去看。對一部我并不能看懂也不能欣賞導演藝術手法的電影說好。
我知道它一定有它的好,可是我不喜歡。不是我的那杯茶,那就沒必要去喝一口,銜著苦澀,還說,狠好,狠好。
其實什么都沒變 索然無味
故事倒很不錯。男主角文藝憂郁氣質。和前女友真是冰火兩重天。烏拉圭也有這么個傳奇人物傳奇一家人。簡伯金之女在片里感覺好很多。霍普金斯也是越老越像教授了。人都是殊途同歸選擇生活的和選擇物質的終究是會分道揚鑣。
似乎有戲的人設換來個平淡無奇的男女戀愛,不是Ivory-Ruth組合應有的水平。不過我想說固然夏洛特的裙子很好看沒錯但豆瓣上這麼多截圖卻沒有一張真田廣之摟著霍普金斯爺爺左親右親的發(fā)嗲圖,這不科學啊,害人家都不能推薦..
平淡....悠長....每個角色都過目不忘,包括沒出場的Jules....可惜男豬很難讓人信服Arden會愛上這樣的男人
安東尼·霍普金斯、洛特·甘斯布、勞拉·琳妮等出演的文藝片,相比之下,日本演員真田廣之反倒更出色些。
相信宿命論的時候就一門心思走到頭,口不對心的抗拒,時間久了就給自己困在圍城中了…換個方向也許對誰都好?;羝战鹚咕羰窟€是那么玩世不恭。仿佛是partner真田廣之在照顧他。。不過越來越喜歡夏洛特甘布斯了,較小的身材和敏感的外表,重要的是總也理不順的頭發(fā)~~~~
沒有一個可信的打動人的故事-再出色的演員陣容也祇是無意義的裝飾。男主角的薄弱,讓整部戲如沙礫般輕淺。希望這不是James Ivory的最後一部片子。唯一亮點是南美的草場和農莊風景。
Charlotte還是臉沒洗頭發(fā)沒梳的樣子,但是somehow, 她有一種真實的氣質,只是比她的Birkin媽媽,實在是差得太遠了。里面那個討厭的女朋友,太吊絲了。
when u simply watch it at a quite small hall then u know why I have such a strong feeling of satisfaction
除了音樂。。。。一無是處,格局越拍越小,一代名作家的生活就被濃縮在生活于同一屋檐下妻子和情婦的相互嫉妒和較勁中。。。。說白了這就是一個小三上位原配落馬的愛情故事,順帶一些偽文藝的腔調,真受不了!
每個成功男人背后都有個好基友一輩子。。為什么最近都碰上這種段子,這種段子的幕后不用看制片都知道必須有英國佬挺著。。還是干濕布的衣服和片尾曲最嗲。
平緩沉悶。每個人都應該去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生活,包括另一半,看開一點。
James Ivory is my secret love, and I think I will always love his works...
不合理,兩個弟媳婦各占1/3,那兄弟兩股份不對呀,應該是各占1/4才合理。其實那個情人就是因為寂寞,根本不是愛,有個外人來了,立刻春心蕩漾了,凱瑟琳說的一點沒錯,你們才說了五分鐘話,你就把他留下了。而奧馬爾同樣,他被女友像兒子一樣圈養(yǎng)這么久,早都受夠了,終于遇到一個柔弱的,仰視他的人了。而alan和皮特,像是一個獨立的故事,那些人都與他們無關了。另外,奧馬爾他們后來結果,就應該放棄財產,那是她遺孀身份才能擁有的。
文學改編大師伊沃里的近作,其實依舊水準之上。幽閉大宅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情和故事。這個“終點之城”可能是烏拉圭,也可能是紐約。
優(yōu)柔寡斷的男作家被逼無奈拜訪自殺作家的家,說服他的同性戀哥哥,嬌小無腦的情婦,高貴冷艷的妻子授予寫作傳記的權利。最后他達成心愿卻不愿實現了,最后和作家的情婦在一起了。至于迪爾徳麗,你倆分手真是太對了。他嫉妒你的才華和果斷,你不該照料他。
一群浪人。移民,孤兒,棄婦。流亡、流亡,直到草原中央,一所舊宅幾個老人。沒有社會,沒有文明,沒有以后,仿佛到了終點——但總會有下一站的。暖亮色調熱帶世界里荒蕪蒼涼的人們。姐太愛這種調調了。什么都沒有發(fā)生,細節(jié)卻一點點動搖改變了結局,就像人生。有些橋段不順,可惜了
平平淡淡沒什么起伏卻也不枯燥看到老Hopkins演個Gay我還是很難消化不適合不喜歡Arden更傾向于CarolineWhere is my final destination
有點主題不明確....但浪漫補救了
光影和布景都有侯麥的感覺 很像綠光呀 很舒服 回來看到是James Ivory的 我都忘了 果然果然 難怪難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