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次例外,試著寫篇100%全劇透的影評,看看有沒有本事把這片子里的故事復述出來: C羅,哦不對,Diamantino是足球界的天皇巨星、葡萄牙的榮光、人類的希望。他年輕,美麗、性感、干凈(還是個童男,迄今沒被任何男女糟蹋過)、淳樸(他的大腦開發(fā)利用率只有10%,心智理解親和力相當于10歲男童)。他除了踢球屁都不會,每次上了場腳下帶上球腦子里就一片空白,只看見一群巨型的毛絨絨的大狗狗在玫瑰色的云霧中蹦蹦跳跳撒歡。D羅這時心里就會很放松,每球必中。 2018世界杯決賽,D羅在葡國落后一球時罰點,狗狗不見了。不中。Diamantino成了千古罪人。 C羅,哦不對,D羅有兩個雙胞胎姐姐。這對邪惡雙生姊妹花無惡不作:她們害死了D羅的老爸經(jīng)紀人,秘密把家里搖錢樹賺來的巨款轉(zhuǎn)賬海外洗錢,預備把D羅賣給一個秘密機構(gòu)做人體試驗。對了,她倆還會殺豬。 一對smoking hot lesbian cops用無人機天眼監(jiān)視D羅。她們偽裝了打入D家,調(diào)查D羅海外賬號洗錢的不法勾當。公的拉子警察偽裝成莫桑比克難民男童,被D羅收養(yǎng)了去當干兒子。母的拉子警察妝成圣母堂里的性感嬤嬤,穿著修女袍子高跟鞋風馳電掣地騎在電機車上。 一個坐輪椅的性感女納粹掌管了葡萄牙宣傳部,她逼迫一個叫“蘭博堅尼”的女科學家以D羅做基因試驗。因為D羅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是克隆人基因控制的最佳人選。她計劃秘密建個D羅基因的克隆人球隊在世界杯上奪冠,因為看球的民眾是最容易被煽動的民眾。按計劃D羅主演的宣傳片播出后,葡萄牙就會脫歐/筑墻/趕走難民,恢復殖民地時的聲望,"Make Portugal Great Again"。 人工智能提醒蘭博堅尼博士說給D羅接種小丑魚的基因會出現(xiàn)副作用:小丑魚是雌雄同體的,基因會導致男性乳房發(fā)育。 惡戰(zhàn)之后當然皆大歡喜:Diamantino在夕陽中挺著一對D杯罩的大乳房,和新扎的拉子姘頭在海灘上戲水。他不但露著結(jié)實性感的大屁股,雞雞蛋蛋都像我以前寫的黃色小說一樣隨著水花上下飛舞。毛絨絨的巨型大狗們也回來了,它們蹦蹦跳跳地上了天堂。 I shit you not. All that shit actually happened in this movie, for real. 阿莫多瓦20多歲時參加群交天體趴喝醉酒嗑了五六種相沖的毒品后,估計能寫出這么個本子。開演不太久后D羅動了解救難民領養(yǎng)難民的慈悲念頭,人家問他那領養(yǎng)哪里的難民呢?他認真想想道不知道吔,我對這些事不是很清楚,加拿大?全場笑翻。 問答時編導兩個小愣頭青站在臺子上,觀眾里頭一個問題就是:我就想知道C羅看過你這張電影沒有。觀眾又是哄的一聲。愣頭青2低頭嘎嘎嘎笑了起來。愣頭青1正色道C羅是誰呀,不認識,不知道你說哪個。 歐洲人在這些地方比北美有幽默感的,承受力也高些,不像被Sacha Baron Cohen調(diào)戲羞辱的那些政客排著隊要打官司。這片子在戛納還得了個獎,C羅要自己看了估計哈哈一笑也就完了。
葡萄牙電影看得不多,但是最近幾年看的幾部作品,不論風格和題材有多迥異,都不約而同地涉及當下歐洲的政治事件、社會熱點以及性別話題,戈麥斯的《一千零一夜》三部曲與羅德里格斯《鳥類學家》都是兼有作者化表達與社會政治批判的影片。而這部在去年戛納“影評人周”單元獲獎的作品更是令人瞠目結(jié)舌,用極盡諷刺與挖苦的口吻,以接近邪典片的情節(jié)和影像風格炮制出一部五味雜陳的荒誕喜劇。 劇情在觀眾絕對想象不到的各種類型題材里隨意切換馳騁,從體育明星揭秘發(fā)展到科幻驚悚情節(jié),再由非洲難民過渡至女同情色,最后讓人大跌眼鏡地接連冒出脫歐話題、右傾保守主義、父子亂倫以及雌雄同體的性別元素,噱頭十足的內(nèi)容令人目不暇接、腦洞大開。B級片的情節(jié)充斥著無聊荒誕,以及偶爾一針見血的社會政治諷刺內(nèi)容。影像風格在現(xiàn)實與未來感之間徘徊不定,大部分人物角色都帶有一種瀕臨崩潰邊緣的性格特質(zhì),特別是雙胞胎姐妹和坐輪椅的女官員角色,像是從阿莫多瓦的影片里走出來似的。 這兩位導演的處女作長片能用如此高級的實驗形式表達出對葡萄牙社會的現(xiàn)實訴求,相當值得鼓勵,然而眼花繚亂的內(nèi)容主題無法就一點深入探討,只能蜻蜓點水般一帶而過實在可惜。最弱的是男女主角感情線發(fā)展缺乏鋪墊和情感邏輯,簡直就是為了打包這些炙手可熱的話題而生編硬湊出來的光怪陸離情節(jié),錯愕感一直延續(xù)至結(jié)尾。
文 | 馬陳義雪
在看《迪亞曼迪諾》之前,請務必記住以下幾條忠告:這部電影絕對沒有影射C羅,男主角絕對沒有羅總帥,這電影跟足球絕對沒啥關系。
盡管影片一開始就打出了“本片內(nèi)容純屬虛構(gòu),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聲明,但是男主角迪亞曼迪諾(暫且稱作D羅吧)那烏黑锃亮的偏分短發(fā),閃閃發(fā)光的耳釘,當制服穿的阿瑪尼白色小內(nèi)褲,以及在2018年莫斯科世界杯上跟北歐某國的對戰(zhàn)中鬼使神差地丟了一個點球的經(jīng)歷,無不使觀眾想到、且只能想到當今世界上最有名的葡萄牙人沒有之一的——C羅。但是別急別急,球迷和羅總的粉絲們,請你們不要興奮得太早。導演加布里埃爾·阿布蘭特斯和丹尼爾·施密特在接受采訪時曾說,在創(chuàng)作劇本時,他們希望寫一個“調(diào)侃像安吉麗娜朱莉那樣的名人領養(yǎng)難民孤兒的故事”,而C羅“恰好是最符合條件的葡萄牙人”,于是借鑒其身份創(chuàng)作了D羅這個角色。能得到如此“殊榮”,真不知道羅總本人是覺得榮幸,還是倒霉呢...
鑒于本片的劇情實在是一波三折,啊不,九曲十八彎,任何的劇情簡介都難逃劇透的嫌疑。為了不影響大家的觀影體驗,此處僅限溫馨提示:在所有常識告訴我們“不出意外接下來會這樣演”的地方,毫不例外都會出現(xiàn)神轉(zhuǎn)折。請大家在觀影過程中務必托好下巴,以防脫臼。
的確,乍一看,《迪亞曼迪諾》真的確實太不正經(jīng)了。除了腦洞大開的劇情,影片的類型也無法歸類:單純的“無厘頭”已經(jīng)不足以概括其石破天驚腦洞之大,導演簡直是把所有你能想到的影片類型都各自切一塊拼一起,來了一個很有葡萄牙特色的馬賽克拼貼畫。貫穿始終的主角旁白像是傳記片;關懷難民孤兒像是劇情片,巨煽情的那種;愛情戲和科幻戲都要來一點兒,黑色喜劇元素不能少,時不時再向五十年代的老間諜片和恐怖片致一下敬;雙胞胎姐姐平添了一絲cult氣質(zhì),而在蒸汽波煙霧中奔跑的、可以給飄柔洗發(fā)水做代言的巨型長毛狗(是的請相信你的眼睛),在萌翻你的同時,會讓你徹底死了給影片分類這條心。難怪影片在戛納上映時,曾有觀眾因無法忍受“在一個嚴肅的電影節(jié)看到如此不嚴肅的電影”而提前退場。
但《迪亞曼迪諾》類型上的大雜燴并非是導演缺乏對影片的整體把控所致,而是刻意所為之舉。兩位導演指出,在影片中雜糅多種類型元素的靈感來源于他們每天一刷手機,各種各樣的大量信息就一下子涌進來的那種“信息爆炸”的感覺。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信息爆炸”已成為當今在全球都很普遍也被廣泛關注的現(xiàn)象,但是拍一部有“刷朋友圈”既視感的電影來探討這種現(xiàn)象,《迪亞曼迪諾》還真是首創(chuàng)。對于平日里喜歡抱著手機“喜刷刷”的朋友們來說,又多了一個觀看本片的理由。
看似荒誕不經(jīng)的《迪亞曼迪諾》之所以能捧得今年戛納電影節(jié)國際影評人單元的大獎,一定程度上歸功于影片“不正經(jīng)”的外表下,對于葡萄牙民族性的正經(jīng)思考。D羅和雙胞胎姐姐夸張的人設,也是對整個葡萄牙民族和歷史的隱喻:這個民族既有D羅所代表的溫和善良、天真又孩子氣的一面(葡萄牙在二戰(zhàn)中是堪稱模范的豬隊友;事實上,直到國際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比起發(fā)展經(jīng)濟,懂得享受生活的葡萄牙人還是更喜歡沉浸在藝術和美食美酒中,葡國也榮幸地被封為“歐洲四豬”之一),又有姐姐們所代表的唯利是圖、狡詐兇殘的一面(葡萄牙早期以拓張海外殖民地和罪惡的黑奴貿(mào)易獲取暴利,還曾從中國拐騙了數(shù)以萬計的苦力,強迫他們在其南美洲殖民地工作)。而不論是D羅還是姐姐,都有相似的以自我為中心和愚蠢,被人利用而不自知。這其中是否也隱含了導演對于葡萄牙作為歐洲老牌強國的一員,盲目自大心理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對其如今不得不在各種強大力量的裹挾中生存的擔憂呢?
影片中高舉“脫歐”大旗,反對接受難民,甚至打算沿著國境線修一堵墻來保護民族純粹性、“讓葡萄牙再次偉大”的葡國政黨,很難不讓人想到某國和某國,以及其背后在全世界呈蔓延趨勢的民族主義。導演丹尼爾·施密特是正宗的美國人,加布里埃爾·阿布蘭特斯是有葡萄牙血統(tǒng)的美國人,在《迪亞曼迪諾》中,不難看出他們對于以美國為代表的第一世界國家,在全球范圍內(nèi)推行文化入侵、操控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乃至左右國際局勢這一企圖的清醒認識和毫不留情的嘲諷。除此以外,如果你愿意分析,會發(fā)現(xiàn)影片對于性別問題、難民問題、少數(shù)族裔和世界政局都有不少影射和大膽有趣的見解。現(xiàn)實中的世界,跟影片中那個荒誕的世界相比,其實界限并不分明。
男主角D羅的扮演者當然要對得起原型人物羅總,于是兩位導演找來了葡萄牙最優(yōu)秀的青年男演員之一的卡里托·科塔。他此前出演的大多是一些苦大仇深的角色:主演了米格爾·戈麥斯大受好評的《禁忌》,與蕾雅·杜賽和梅爾維爾·鉑波合作了《秘境里斯本》,甚至還演過耶穌。此次在《迪亞曼迪諾》中扮演大腦只開發(fā)了10%的D羅,也算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雖然導演把D羅寫得很飛起很倒霉,活脫脫就是三好青年C羅的反義詞,但是卡里托·科塔的表演卻讓你不但不會反感這個角色,還會情不自禁喜歡上他。
影片在視覺上也是可圈可點。鮮艷沖撞的色彩、荒誕的人設和詭異外殼下單純美好的核心價值,使得這部電影就像是八十年代的阿爾莫多瓦、從良的約翰·沃特斯和放飛自我的吉爾·德·托羅聚在一起喝高了搗鼓出來的。具有典型葡萄牙風格的莊園、仿佛置身于叢林之中的實驗室等一系列場景風格獨特,人物的造型和服裝(尤其是雙胞胎姐姐)浮夸又詭異,值得一提的還有D羅家的床單被套枕頭套,這得多自戀才能做得出來??!美工設計成功地增強了影片的荒誕效果,電腦特技也給視覺增色不少。有時特別壯美,有足以匹敵任何好萊塢大片的浪漫星空和浩瀚大海;有時搭建出夢幻般的想象世界,比如在棉花糖煙霧中蹦跳的長毛狗;有時故意做得特別粗糙,營造出六十年代老電影的懷舊感。即使你跟不上劇情一個接一個的神腦洞,也毫不妨礙你享受一個愉悅的觀影過程。
《迪亞曼迪諾》很像一件達達主義的藝術品——比如杜尚的《泉》和小胡子蒙娜麗莎——不喜歡的人毫不掩飾地稱其為褻瀆藝術;喜歡的人則由衷地贊嘆它的顛覆,并能從不同的角度解讀出其深意。它當然算不上一部偉大的主流影片,但是它很有潛質(zhì)成為一部被未來的影迷津津樂道的另類經(jīng)典?!袄碇鞘菬o法解釋愛的理由的(love has reasons that reason can’t explain)”,D羅在獨白中說道。這句話同樣可以適合解釋我們對這部怪誕、可愛又不失深意的獨特電影的喜愛。
這個影片名復雜的我差點讀不出口,這法國拍的電影著實讓人扣腦殼,說句老實話我沒看懂,實在嗎紅紅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哈,這搞到最后還是退出了足壇去談戀愛去了,我想弱弱的問一句這是個喜劇片是嗎哈哈哈哈哈這還要140個字我真不知道該怎么去評論這個電影,5毛錢特技嗎能不能再多一點,我真的服了。
這片除了胸還有什么能看的?沒有引人的情節(jié),沒有明確的價值,沒有逼真的特效。作為喜劇,笑點不多也質(zhì)量不高,也就涮涮川普,沒什么意思。
畫風驚奇構(gòu)思怪異,用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這個人物特點變身拼貼混搭了各類型片元素和時政熱點。戈麥斯的御用男主不僅像C羅還像J羅扎卡桑切斯,雖把足球場比作當代教堂,但世界杯決賽前夜游艇救難民和比賽時粉霧下奔跑的巨型哈巴狗,就一下讓你驚呼WTF啦。葡萄牙脫歐基因改造偽高科技一本正經(jīng)胡謅,人物更是那種漫畫式的,雙胞胎姐妹同性戀間諜雌雄同體,拷貝了火花的結(jié)尾,最后還是落在了單純的超LGBT的愛情上。歐盟影展百老匯。
欣賞不來233 一部瘋癲又可愛的神奇爛片 羅總看了想打人
戛納影評人周新片。講述知名球員在遭受世界杯決賽罰失點球和父親去世的雙重打擊后尋找自我的故事。Diamantino很明顯意指C羅。令人意外的是這居然是一部萌系喜劇,粉色煙霧中巨大的毛毛狗來回蹦跳,讓人大笑的同時也感到絲絲詭異。情節(jié)與節(jié)奏都極不常規(guī),但恰恰是這點讓它成為我印象最深刻的電影之一。
不知道c羅是不是也把其他人看成小狗。視聽滿分,賣弄扣分
就這結(jié)束之后還有人鼓掌呢?不覺得費手咩?
從足球巨星到移民、基因改造;從性少數(shù)群體到脫歐,將一切熱門話題一股腦兒囫圇吞棗般雜糅在一起,配以毫無邏輯的「奇幻/迷幻」效果,空洞形式主義大成。
This doesn't make a whole lot of sense but hahahaha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也不知道我看了個啥。歐洲熱點大雜燴套了個類型片的殼,外掛一堆開腦洞特效。講真這片就是用來意淫C羅的吧~~~~~~~~~~~
#2018歐盟影展#被坑了,聽說這部很好看于是特意買了電影票。結(jié)果這是什么大爛片……不知所云。不知道為什么會得戛納的影評人周單元大獎??赐臧l(fā)現(xiàn)還有帶孩子來的,這會兒大概腸子都悔青了吧……
C羅黑粉必看,黑的是現(xiàn)實人物,粉的是本片又傻又甜的主角。非常鬧和瞎的政治足球性別喜?。ㄩ_場就,零號球衣,勾勾贊助??是公投的勾勾,「大腦利用度只有正常百分之十」的巨孩在球場上看到的是「跟狗狗一起玩」,點球失敗是憂心難民 etc. etc.),諷刺什麼在後來脫線後沒那麼重要,但是可以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對於自己的主角是真愛:把影射的天之驕子貶到不行,又讓他從酷兒cult裡頭重生,(生理上)一男一女的愛情變得怪誕,而有點美妙。(那個飛吻傳球的『兒子視角/女友視角』,直讓人想跪下叫他爸爸。)
???您想表達什么?
一度想離場…
巨犬奔騰蕾絲特工人體改造葡萄牙脫歐計劃之不倫難民寄養(yǎng)問題……貌似C羅球迷梗片,對于非球迷看完有點?????
愛是有原因的,不能用理性解釋。于是裸著上身穿白內(nèi)褲的足球金童,宛如天使般不食人間煙火的天真稚子,就這樣愛上了女扮男裝假扮難民的黑人同性戀女孩。把球場當成教堂穹頂沒問題,把足球當成米開朗基羅畫出的信仰也沒問題,可是迪亞曼迪諾做夢為什么夢到的是有彩色氣泡的狗狗啊,他不是明明喜歡貓么?
笑得很開心了哈哈哈哈
從小時候的故事旁白起手,真是很老舊意大利片的調(diào)調(diào),直到最后才出現(xiàn)了一點點其實是巴西新浪潮的痕跡(對人物的推拉鏡頭、剪輯方法、情節(jié)設計以及脫線程度)不愧葡語系……喜劇的部分還可以,總體上玩脫了但又不是很酷很飛,基本上是玩砸。主角以及故事都很幼稚,對船戲的耐心程度還挺撩的。球場戲份的特效至于嗎……還蠻省錢。含金量很低了。
前半部分的孤獨感還挺動人的,很快臥底女同性戀來了,陰謀還是克隆,片子很快成了那種WTF的蛇精病電影,類型片俗套和難民時政被各種拿來揶揄和惡搞,就像用深情和單純的態(tài)度拍了一部《周六夜現(xiàn)場》的惡搞大電影,最后男主角終于把穿了幾乎整部電影的白內(nèi)褲脫了,徹底的放飛自我,我們也算是high回票價了。
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簡直是主題大雜燴:c羅足球難民脫歐葡國夢LGBT,這樣一整還是很符合queerlisboa的,在里斯本圣喬治影院Mdo大廳已經(jīng)坐不下了,開了個小廳又被坐滿,官網(wǎng)發(fā)推說超1k人來看了呢…
學院派的胡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