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Kinoshita and the Gift of Tears: Twenty- four Eyes”
In the article, “Kinoshita and the Gift of Tears: Twenty- four Eyes,” Keiko McDonald presents Kinoshita who is renowned for his evocation of the lyrical. To evoke lyricism in this the most “l(fā)achrymose” postwar film, the director uses three unique methods.
“First, he presents a set of individual characters, who are very much like us in their responses to everyday life”(233). The director led us often thinking the way as though we were in the characters’ position. For example, at first we see a young woman who rides a bicycle and wears a Western dress. At that time we are thinking like those parents: she seems not really fit in this conservative village. The attitude changed when Oishi called students by their nicknames. An action that we feel friendly, but criticized by those old fashion parents make audiences become more sympathetic toward Oishi. Because we can understand why she is doing that, we share the same value system with her and it makes us feel we would do the same if we were in her shoes. Oishi and those 12 children are so vivid, just like people who live around us. The articles lets audiences feel no generation gap and allows audiences to easily become one with them.
Second, “Kinoshita uses popular children's songs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sentiments as a background.”(233). This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part when I watching the movie. Although I am from China, there is lots of songs are familiar to me. In these scenes, the songs intensify the emotional. “Nanatsu no Ko” [Seven Baby Crows] is the song most used in this movie. Every time this song appears, we can feel the emotion connection between Oishi and her pupils. But the emotions are different each time. Through a same song in different times we can fe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 are getting closer. For example, at the first time, it seems like Oishi was teaching students this song, it expresses Oishi’s affection for pupils. The second time the song shows up is when Oishi falls down and some of the students begin to cry. This indicates a maternal relationship was formed. Also in the scene Oishi decided move to the main campus, and say goodbye to her students. When she gets into the boat, pupils sing the song to her together. This time we feel the students’ respect and love for the teacher. There is an interesting detail, when the first time those children singing “Nanatsu no Ko”, the song is totally out of tune. But in the departing moment, they already were singing beautifully.
Finally, the third way to evoke lyricism is by the “drama of rhythmic continuity. The whole movie presents us Oishi and 12 students’ lives since they met. Everyone’s fate was affected by the war. Their life was intertwined with joy and sorrow. The director led us to experience those ups and downs in their lives make us easy to take the inside view.
Towards the end of 1950s “war” began to be treated as a theme for popular entertainment. (Shimazu, 111) But in this great movie we can see the humanists presented by the director. Kinoshita transferred this famous women’s literature into the cinema to let people wonder if this war really worthwhile and ponder the meaning of life.
2 ) 木下導演的澡雪精神
一個女人跌宕起伏的半生道盡了滄海桑田的民族史詩, 世事更迭,人事變遷,不變的是那櫻花爛漫中的詩意歌聲。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娓娓道來的傾訴態(tài)度,它不是一把鋒利的手術刀,沒有橫眉冷對的批判,沒有聲嘶力竭的吶喊,亦沒毫不留情的嘲諷。導演像是站在自己民族的視角上對人民對世界誠懇說了聲我們錯了,大石老師也許就是木下導演的身份投射吧,在面對荒誕不經(jīng)時,體現(xiàn)了一種恰到好處的無可奈何的“通子”處世態(tài)度,面對歷史陣痛,她拿出的是隱忍堅韌的執(zhí)子精神,并沒有玉石俱焚般去沖撞大潮,他將死亡、斗爭、階級、丑惡一一簡化留白,留下了如夢似幻的美麗畫面。這也許是一種洗盡鉛華過后的澡雪精神與修養(yǎng)吧。
3 ) 武漢·日本電影回顧展·木下惠介(Keisuke Kinoshita)二十四只眼睛(二十四の瞳)
木下惠介的生平:
木下惠介(1912年(大正元年)12月5日 — 1998年(平成10年)12月10日)日本電影導演,出生于靜岡縣濱松市。弟弟是作曲家的木下忠司,妹妹是編劇楠田芳子。木下惠介曾就讀于東方照相學校,1933年進入松竹公司任攝影助理。1936年轉入導演部任助理導演。1943年成為導演,拍攝了第一部影片《熱鬧的碼頭》。1946年導演的《大曾根家的早晨》是其成名之作,被《電影旬報》評為當年10部最佳影片第一名。木下惠介善于喜劇的創(chuàng)作,但他的重要作品多為反映日本政治、社會等問題的悲劇片。
1954年自編自導的《二十四只眼睛》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影片描述了12個孩子與女教師之間的感情,影片將個人的悲劇融入了歷史的悲劇之中,導演手法樸實、細膩而富于抒情性。該片獲《電影旬報》評選的當年10部最佳影片第一名、電影導演獎以及《每日新聞》電影獎的導演獎、編劇獎和電影作品獎。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1958年執(zhí)導的《楢山節(jié)考》,影片講述了因貧窮而拋棄老人的古老傳說。該片全部用布景拍攝,具有日本歌舞伎的獨特韻味,獲《電影旬報》當年10部最佳影片第一名和電影導演獎。1964年后主要從事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近年又拍攝了反映當代日本社會問題的影片《沖動殺人,兒子啊!》(1979)、《父親?。∧赣H?。 罚?980)等,獲較高評價。其主要作品還有:《破戒》(1948)、《破鼓》(1949)、《卡門歸鄉(xiāng)》(1951)日本第一部彩色電影、《日本的悲劇》(1953)、《女人的園地》(1954)、《愿君如野菊》(1955)、《亦喜亦悲幾度秋》(1957)、《笛吹川》(1960)、《永生的人》(1961)、《香華》(1964)等。
1977年被授予紫色綬獎章。1984年被授予功勞四等級旭日小綬章。1998年12月30日因腦塞在東京都港區(qū)家中逝世。
4 ) 《二十四只眼睛》電影劇本
《二十四只眼睛》電影劇本
文/(日本)木下惠介、朝間義雄
譯/陳篤忱
瀨戶內(nèi)?!ば《箥u
春天的霞光照射在小島的海角,水光粼粼。
漁船漂浮在風平浪靜的海上。
山頂上的道路
搬運商的大板車裝著行李,穿著裙褲的女教師沿路登上陡坡。
字幕:1928年4月
女教師邊擦汗邊爬坡。
拉著板車的搬運工,腰間掛著的鈴擋叮當作響。
“老師!”
“女老師!”
女教師聽到孩子們的呼喚聲停下腳步,轉過身來不停地揮手。
氣喘吁吁地爬上懸崖的孩子們。
良枝:女老師,您這就走啦。
女教師點點頭。
女教師:要離開這里,離開你們了。我剛告別了宿舍和分校。
孩子們流露出惜別的神情。
女教師:茂市和良枝終于要上本校了,好好地用功吧。
女教師拍拍茂市等人的肩膀。
良枝:老師,這次來代替您的老師是什么樣的老師?
女教師:是一位很好的老師。
茂市:是吃白薯長大的吧。
孩子們哄堂大笑。
女教師:不,不,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老師。
茂市:不管怎么說,是新手吧。
女教師:哪個老師不是從新手過來的。怎么,又像對我那樣,想把老師氣哭!
孩子們面面相覷,嗤笑著。
搬運夫:你們再氣老師可不行。來的老師也是我家小鶴的老師嘛。
女教師:對,大叔家的小鶴今年也該上學了。
良枝:那位老師叫什么名字?
女教師:是大石老師。
茂市:哇,大石,那一定是個大胖子老師。
女教師:不對,不對。你看我叫小林卻這么胖。大石老師只有我的一半。
良枝:那應該叫小石,是小石老師。
孩子們一片歡呼。
女教師看著這些天真的笑貌,一種惜別的表情涌現(xiàn)眉梢。
女教師:那我走啦。
搬運夫響起鈴當拉著板車出發(fā)。
女教師:再見,大家振作起精神來!
每個孩子都用手敲一下搬運夫的鈴當,然后沿著山頂?shù)穆吠刈摺?br>“喂,搬運夫的嗨嗬!搬運夫的嗨嗬!”
女教師使勁揮手。
女教師:再見!
走遠了的孩子們大聲回應:
“老———師!”
“再見!”
“新娘子!”
“再見”
“祝新娘子幸福!”
西面的天邊海天一色,漸漸被染成一片紅。
解說員:那是昭和初期的事情,已經(jīng)過去很久了。在瀨戶內(nèi)海的島嶼中居第二位的小豆島,那里的某海角上有一所規(guī)模不大的小學分校。
分校
與石頭門柱和海相連的很小的學校操場。
只有兩個教室的校舍和旁邊的一間值班室。
一位留小胡子的男教師興致勃勃地在喂雞。
解說員:孩子們在這里要讀到三年級,四年級開始到設在鎮(zhèn)上的本校上學,離這里約五公里。
小豆島·全景
朝霧迷漫的巨大島影。
片頭字幕。
某鎮(zhèn)(早層)
一位身穿西裝的姑娘,騎著一輛嶄新的自行車,沿著兩側房屋林立的道路駛出鎮(zhèn)子。
醬油工廠
自行車從大醬油廠的岔道駛過。
旁邊的田野里春花怒放。
用石墻圍起的劇場的道路。
用石墻構筑的島上歌舞伎的觀眾席。
自行車行駛在劇場的岔道上,車輪閃閃發(fā)光。
海邊道路
姑娘踏著自行車的腳蹬,氣喘吁吁地爬上連接風平浪靜的蔚藍色大海的筆直的坡路。
梯田的道路
自行車行駛在可以俯瞰遠處各島的道路上。
一對夫妻在慢坡的梯田上耕作,目瞪口呆地望著自行車駛過。
仁太的父親:你瞧,一個穿起西裝的姑娘!
仁太的母親:是新來的女老師吧。
仁太的父親:她那輛自行車真漂亮,閃閃發(fā)亮。
仁太的母親:說不定是自行車商家的女兒哩。
山上的道路
茂市和良枝等去本校上學的孩子們走在山路上。
騎著自行車的姑娘———大石老師,走在彎彎曲曲的坡路上,越離越近。
大石老師:早上好!
她額頭上滲出光亮的汗水,有一雙明媚的眼晴,面帶笑容露出一排潔白的牙齒。
孩子們停下腳步,呆呆地看著她騎過去。
沿著濕洼地的道路
大石老師捏著自行車的閘,從小路上下來,進入村落的道路。
雜貨店門前
雜貨店的老板娘拎一個水桶從店里出來。
突然傳來一聲“早上好”。自行車一閃而過。
老板娘慌忙跑向鄰居的后門。
井邊
早苗的母親背著嬰兒在洗衣服。
老板娘:喂,剛才一個穿西裝的女人騎著自行車過去,她是不是新來的女老師呀。
二人跑出門觀察。
分校
大石老師的自行車進人校門。
雜貨店
松江的母親和早苗的母親隔著小巷窺視學校。
早苗的母親:穿著一件像男人那種黑色的上衣。
老板娘:世道真是變了。女老師騎自行車,還穿西服!
松江的母親:人家該說她是輕桃的女人了。
分?!げ賵?br>蘭十幾個孩子們圍著嶄新的自行車吵吵嚷嚷。
分?!そ虇T室
男教師坐在桌前翻閱文件。
坐在對面的大石老師不安地環(huán)視室內(nèi)情況。
無意中二人的視線相遇。
男教師慌忙往別處看,端起一只空茶杯放到唇邊。
大石老師看到男教師這種局促的神情,便把目光移向窗外。
風平浪靜的蔚蘭色大海。
島在附近的竹叢中啼鳴。
大石老師:這里的環(huán)境真不錯。
男教師:是的。氣候也很好,不冷不熱,現(xiàn)在才四月初嘛?!?,我回家去一趟。
男教師走到脫鞋處,穿上木屐慌忙離去。
大石老師心里平靜下來。
分校·操場
男教師轟走圍在自行車旁的孩子們,然后走進校舍旁邊的住房。
分?!つ薪處煹淖》?br>男教師的妻子喜代在廚房里忙著。
男教師進得屋來拿起水瓶咭嘟咕嘟地猛喝一陣。
男教師:啊,真難辦。
喜代:什么?怎么啦?
男教師:看來女子師范學校畢業(yè)的正經(jīng)八板的教員,比起吃白薯長大的只能算是半瓶醋的教員,就是大不一樣。
喜代:腦筋也很好吧。
男教師:嗯,大概錯不了。
喜代:沒想到會騎自行車來。
男教師:為什么今年特別派來這樣好的教員。本校的校長大概有他的打算。
掛鐘敲了八下。
男教師:要舉行開學典禮了。要很好地做一次訓話。
喜代:你的抱負還不小哩。
男教師穿上木屐準備離去。
喜代:啊,今天還是穿鞋去吧。
男教師:好,今天就洋氣一次。
喜代在壁櫥里亂翻一陣,終于把鞋找出來。
分?!そ虇T室
大石老師站在窗前眺望大海。
戛戛敲板木的聲音。
大石老師向操場看了一眼,急忙走出房間。
分?!げ賵?br>男教師敲著板木。
孩于刊門正在列隊。
留在操場角落里的幼小的孩子們。
大石老師跑過來照料。
大石老師:同學們,從今天起你們是學校的一年級學生??靵磉@邊排隊。來,來!
孩子們呆然若失地站在那里。
大石老師:都來了嗎?
開始點人數(shù)。
男教師:夠十二個人嗎?
大石老師:十二個人都來了。好,來這邊排隊。
連拉帶拽地好容易才把十二個孩子排列好。
大石老師:從今天起,你們要跟老師一起學習。要聽老師的話。大家排整齊。
大石老師有節(jié)奏地拍著手掌。
大石老師:不要往兩邊看。你們的眼睛往哪兒看呢。要筆直地向前看。對,就這樣。
二十四只眼睛望著大石老師,他們年齡雖小,但很認真地聽從指揮。
分?!そ淌?br>十二個孩子神情緊張,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大石老師:大家聽到叫白己的名字時要大聲回答。
大石老師打開名冊開始點名。
大石老師:岡田磯吉君。
坐在最前排的磯吉十分緊張。
大石老師:岡田磯吉君沒來嗎?
坐在最后一排的男孩相澤仁太喊道:“在呀!”。
大石老師:回答時要說“到”。……岡田磯吉君!
龜夫:損氣(注1),你答應呀!
大石老師在學生中巡視一番,最后將目光落到岡田磯吉身上。
大石老師:大家都叫你損氣?
磯吉點點頭。
大石老師:這么說,岡田磯吉就是吃虧先生啰。
哄堂大笑。
大石老師微笑地用鉛筆在名冊的名字旁邊往上“損氣”二字。
大石老師:竹下竹一君。
竹一:到!
一個男孩爽朗地回答。
大石老師:很好,就像這樣,大聲回答。德田吉次君。
吉次吸一口氣正準備回答時,仁太故意插上一句。
仁太:Kitchen(注2)!
吉次:到。
又一次哄堂大笑。
大石老師:德田吉次君又叫Kitchen哪。
又在點名簿上記入。
大石老師:森岡正君。
仁太:煤庫!
大石老師:叫到誰,誰答應?!瓕?。
正:到。
大石老師:是因為正的發(fā)音和煤庫的發(fā)音近似吧?!酀扇侍?br>仁太:到———!
大石老師:相澤仁太君有點愛管閑事,回答的聲音也太高。你的小名叫什么?
仁太:肉多。
大石老師:怎么叫肉多。大概因為你愛當孩子王,又挺驕傲的緣故吧。驕傲可不行啊。
仁太:是。
仁太帶著自卑的口吻輕聲回答。
大石老師忍不住要笑。
大石老師:川本松江同學。
松江:到。
大石老師:大家叫你什么?
松江:叫我小松。
大石老師:哦,小松。……西口美佐子。
美佐子:到。
大石老師:大伙叫你小美佐吧。
美佐子搖搖頭。
美佐子:叫我阿美。
大石老師:哦,叫你阿美,多么可愛的名字呀?!瓍⒋ㄒ嬉?。
益野:在這。
差一點笑出聲來。
大石老師:回答“在這”可不合適,要說“到”。大伙叫你什么?
仁太:叫小益唄。
大石老師:木下富士子。
富士子:到。
大石老師:富士子的家過去是海角莊園管理人吧。
富士子:是的。
大石老師:山石早苗。
早苗:到。
大石老師:片桐琴江。
琴江:到。
大石老師:加部小鶴。
小鶴:到。
大石老師:
你的父親是鎮(zhèn)上和村里搬運行李的吧。
小鶴:是的。
仁太:就是那種搬運夫的嗨嗬。
一片笑聲。
大石老師:相澤君,正因為你凈愛說這樣的話,所以人家才叫你“肉多”。
大石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歡笑。
分?!げ賵?br>海邊的午后,周圍寂靜得只聽到浪潮聲。
從教室傳來悅耳的風琴聲。
正在做體操的二、三、四年級的孩子們,吃驚地凝視教室。
男教師:喂,誰讓你們停下來!
分校·教室
大石老師彈著風琴。
孩子們呆呆地聽得出神。
大石老師:誰知道這支歌?
大石老師舉手示意,但無人反應。
大石老師:怎么,沒人知道。這支歌叫《烏鴉的信》。
大石老師歪著頭沉默了一會兒。
大石老師:那我來給你們唱一次。
山上的烏鴉帶來了
一只紅色的小信封
打開來看……
孩子們微笑著,你看我,我看你。
益野:知道!
孩子們都點頭表示同意。
大石老師:是嗎。只聽彈琴記不起來對吧,那大家一起來唱。都到這邊來。
孩子們一窩蜂地奔向風琴,愉快地跟大石老師齊聲唱起來。
山上的烏鴉帶來了
一只紅色的小信封
打開來看,真可怕
月明之夜山在燃燒
怪事把我驚醒
原來是一片紅葉
(西條八十作詞)
山上的道路
大石老師一邊擦汗一邊爬上山頂,接著又騎上自行車沿著坡路一口氣騎下來。
茂市等人從本校歸來。
大石老師:再見。
學生們毫無反應,停步看著她駛過。過了片刻,彎著腰大聲喊道:“大石、小石!大石、小石!”
梯田的道路
西斜的陽光照射海面,粼粼的反光耀人眼目。
走在梯田的道路上誰備回家的大石老師。
與良枝等人擦肩而過。
大石老師:再見。
“大石、小石!大石、小石!”
雜貨店
女老板、仁太的母親、早苗的母親聚在一起談論某些傳聞。
女老板:聽說她連孩子們的外號都記在本子上。
仁太的母親:還說西口家阿美的名字非??蓯哿?。
女老板:對阿美有一種偏愛。看來西口家很會奉承,一定送去了什么禮物。
早苗的母親:聽說還對木下家的富士子說,你家是莊園管理人,真了不起。
女老板:什么莊園,都已經(jīng)快要敗落了。
大石老師家·門前
夜雨淋打著簡陋房屋的房瓦。
同上·正門
用楷書寫出“大石”二字的標志牌。
同上·居室
大石老師用紅筆批改孩子們的習字。
母親民在隔壁小房間做針線。
民:明天雨能停下來才好,上班真是大遠了。
大石老師擱下筆,苦笑著與母親攀談起來。
大石老師:媽媽,今天我問男老師,為什么這里的鄉(xiāng)親們都不愿意和我打成一片,他說是西裝和自行車造成障礙。他們看不慣我穿西裝和騎自行車,認為我不好說話。
民:看不順眼就說三道四。
大石老師:也許想讓我穿和服,走著去上班,那怎么行呀,往返八公里呢。
民:不是為了鋪張才買自行車的,是托開自行車行的朋友的女兒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來的,而且到現(xiàn)在還沒付清呢。
大石老師:再說西裝,那是用媽媽的嘩嘰和服染一染自己改的,竟然說什么大石老師是摩登女郎。
民:沒辦法。嘴長在別人身上,無法替他把大門。都說海角的分校是新來的女教師開始受苦的地方,也是那些不能升為校長的男教師最后工作的場所。你工作一年就可以回到本校去,忍耐一下吧。
民把手上的針線活收拾起來。
大石老師呷了一口茶。
大石老師:我無所謂,媽媽。每天在那所小小的分校里只要一看到像海水那樣清澈明亮的二十四只眼睛,我就什么煩惱都沒了。管它大人們想些什么。
民:嗬喲,風向倒轉的真快呀。
民一邊笑著一邊走進廚房。
大石老師又在用紅筆批改學生的習字。
花圃
大石老師和孩子一起走在花圃中間,邊唱邊走。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來到何處?
來到山里,來到村莊,
來到田野……
海邊
孩子們在沙灘上圍成一圈,愉快地嬉戲著。
花開了花開了,開的是什么花?
開的是蓮花。
正在欣賞,
轉眼就凋謝了。
十二個一年級學生生龍活虎般的在那里轉圈。
大石老師笑睞瞇地望著這些天真活潑的孩子。
凋謝了,凋謝了,
謝的是什么花?
謝的是蓮花,
正在惋惜,
轉眼又開了……
分?!げ賵?br>操場上正在開分校的運動會。
四年級和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分成兩級,比賽投球。
老人和幼童悠閑地在一旁觀看。
賽跑
大石老師鳴槍示意起跑。
男教師和女教師用勺子托著乒乓球,小心翼翼地跑著。
學生們聲援大石老師的占壓倒多數(shù)。
大海(夏末時節(jié))
平時風平浪靜的大海,由于受到強臺風的襲擊,浪濤翻滾。
海角旁的小島上橫躺著船體破損的船只。
碼頭上漁民們忙碌地工作著。
種田的海灣部落
大石老師頂著風推著自行車走來。
每個家庭都全家出動搶修房屋。
被掀掉屋瓦的房子。
墻壁傾倒的房子。
分校
孩子們在操場檢石頭。
大石老師進入校門后向孩子們打招呼。
大石老師:早上好!昨晚的暴風雨真夠嚇人的。
一年級的孩子們都圍攏過來。
益野:大石老師,損氣的家整個都倒塌了。
大石老師:哎呀,損氣的家嗎,沒人受傷吧?
損氣連忙點頭。
大石老師:真糟糕。別人的家怎么樣?
益野:雜貨店的老板娘從房頂上掉下來了。
大石老師:哎呀,太危險了。
益野:腰還扭了。
大石老師:是嗎,真糟糕。
磯吉的家
房子從當中破裂開來。
磯吉的父母拽出行李什物往倉庫搬運。
大石老師茫然若失地凝視破損了的房子。
大石老師:真是無妄之災。
磯吉的父親:喲,喲,老師也來幫忙了。與其在這里幫忙,不如帶著學生去把道路上的石頭搬到海邊。事已到此,即使是老師恐怕也無能為力啊。
磯吉的父親以一種豁出去的心情繼續(xù)搬運物品。
雜貨店門前
大石老師與孩子們一起收拾那些散落在道路上的瓦礫和樹枝等物。
大石老師:遇到暴風雨時,海角總是這種情況嗎?
琴江:是的。
大石老師:那么,大家都要來清除石塊嗎?
琴江:是的。
森岡正跑來。
正:老師!
大石老師:怎么啦。仁太的情況如何?
正:仁太那里呀,老師,墻倒了,壁櫥里被淋得濕漉漉的。去那兒一看,從外面可以看到屋里的一切。仁太卻在壁櫥里。
大石老師:在壁櫥里?
吉次:就像月光下的螃蟹那樣蜷縮成一團,在那兒發(fā)抖。
吉次活靈活現(xiàn)地學著仁太的樣子。
對吉次的維妙維肖的模仿,大石老師不由自主地發(fā)出年輕姑娘的那種咯咯的笑聲。
孩子們也跟著笑起來。
在附近收拾東西的雜貨店女老板,臉色都變了,氣勢洶洶跑上前來。
女老板:女老師,有什么可笑的事情值得你這樣笑!
大石老師連忙止住笑。
女老板:別人受了災卻這樣笑。我父親從房頂上掉下來,那你也覺得可笑啰。要是受了重傷,你就更覺得可笑了。
大石老師:對不起,我完全沒有這種意思。
女老板:沒這意思?那人家遭災你不是在笑嗎。別裝模作樣地來清掃道路了。總之,我家門前不需要你管。別把我們都當成傻子。那還不是因為你的自行車不好通過嗎。既然如此,那就應該自己一個人搞。
說完便怒氣沖沖地離開現(xiàn)場,并向在遠處看熱鬧的仁太的母親和早苗的母親大聲評說著。
女老板:把人都當成傻子。有這種看見別人受災還笑的老師嗎。我狠狠地揭露了她。
感到無比懊喪的大石老師。
孩子們憂心忡忡地望著老師。
大石老師:算了,不干啦。小石老師完全失敗了。咱們到海邊唱歌去吧。
拼命裝出快活的神情,轉過身來卻偷偷地擦著眼淚。
竹一:老師哭了。
磯吉:一定是被雜貨店大娘給氣的。
孩子們一邊竊竊私語一邊向海邊走去。
海邊
一年級的孩子坐在巖石上唱起《紅蜻蜓》的歌。
高年級學生各自在玩耍。
阿透大聲呼喊。
阿透:老師,這里有新奇的貝殼,快來撿呀!
大石老師:什么樣的貝殼?
阿透:你來看呀,快,快!
大石老師:在哪兒,在哪兒。
大石老師離開唱歌的人群急忙跑來,可是,不小心一只腳踩進陷阱里,輕聲地哎喲了一聲。
孩子們哈哈大笑。
但是,大石老師怎么也站立不起來,心情開始緊張。
她痛苦地呻吟著,臉伏在沙灘上。
不知是誰哭了起來。
大家都急得哭起來。
大石老師:不要緊。
強行撐起上半身,結果跌倒在地。
大石老師:快去叫男老師,就說女老師腳摔壞了不能走路了。
孩子們一溜煙地跑去。
村莊道路
早苗邊哭邊跑。
早苗:小石老師不得了啦!
另一條路
仁太一伙在跑。
仁太:喂,大家快來??!
雜貨店門前
竹一等人在跑。
登代等人在看發(fā)生了什么事。
竹一從她身邊跑過,用非常痛恨的口吻喊叫。
竹一:大娘真壞!
分校
男教師和孩子們一同跑出去。
村莊的道路
大石老師躺在板車上,搬運夫拉著行進。
后面跟著五六個村民、男教師和哇哇哭泣的孩子們。
搬運夫:雖然骨頭沒斷,還是盡快找一位捏骨醫(yī)生看看為好。
登代:要說捏骨可以找池田街的針炙醫(yī)生,他也會接骨。
男教師:與其找針炙醫(yī)生,不如找橋本外科醫(yī)院,怎么樣?
嘰吉的父親:趕快坐船去吧。
吉次的父親:真不湊巧,此刻浪非常大。
男教師:喂,別哭了,多么難看。
男教師對孩子們皺起眉頭。
孩子們越發(fā)大聲哭泣。
雜貨店門前
板車從登代等人面前通過。
竹一哭著瞪了登代一眼。
竹一:大娘真壞!
分校(秋天)
操場上空無一人。
教員室門外放著一輛大石老師的幾乎被人遺忘的自行車。
從教室傳來像是念經(jīng)的聲音。
分校·教室
男教師木立不動地站在講壇上歌唱。
希希希夫米米米伊伊伊姆伊
米米米米夫夫夫希希夫米希……
孩子們流露出不感興趣的神情。
男教師一臉不高興的樣子。
男教師:來,大家一起唱。希希希夫米米來伊伊伊姆伊,唱!
孩子們剛張口馬上又停下來了。
男教師怒不可遏。
男教師:為什么不唱!老師拼命教你們,可你們不努力學,這樣能唱好歌嗎。再重來一遍。希希希夫米米米伊伊伊姆伊,唱!
誰也不愿認真地唱。
男教師不耐煩地咋了一下舌頭。
教室(夜晚)
在煤油燈下,男教師拼命地彈著風琴,為妻子喜代的歌唱伴奏。但由于手指不靈活經(jīng)常走調(diào)。
男教師不禁長嘆一聲。
喜代:實在配合不上呀。
男教師:我這個僅僅小學畢業(yè)的教員,哪能彈好風琴。
喜代:女老師會盡力幫助的。
男教師:但是,對方是指望不上的。
喜代:聽到什么消息了嗎?
男教師:大石老師說不定不回來了。她的母親比她可厲害得多。我去探病時,她說:“我再也不允許我的寶貝女兒回到如此不講人道的村莊去?!?br>喜代:也許是那樣。但是,那也應該盡快派一名代替的老師來嘛,我也需要搞些縫紉工作,不痛痛快快地搞副業(yè),就不可能攢錢。
男教師:有這樣談論的時間,不如多練彈琴。我開始對風琴感興趣了。
喜代:是這樣!
男教師:大石老師從來不教那種愚蠢的歌。她教的都是像舉行盂蘭盆舞時唱的優(yōu)美的歌曲。
喜代:你要是能彈的話,孩子們會對你改變看法的。
男教師彈起琴,唱起歌。
千鈞的巖石無足重,
報效國家義為重,
一旦敵人來犯的有事之秋……
風琴彈著彈著停了下來,只剩高揚的歌聲。
喜代沒辦法只好用手打著拍子。
分校
一年級的學生們在打掃教室。
仁太調(diào)皮地把“千鈞的巖石”唱成希希希夫米米米。
早苗:我真不喜歡男老師的唱歌,還是小石老師的歌好。
益野:真想看到小石老師。
吉次:我也是。
礬吉:小石老師住醫(yī)院呢。
小鶴:已經(jīng)出院了。我爸爸說昨天在路上見到老師了。
富士子:這么說,老師很快就會來的,希望越快越好。
早苗:哪能來呀,腳還站不起來。
孩子們無精打采地走著。
仁太在窗旁敲黑板刷,提高嗓門喊叫。
仁太:去小石老師家看看嘛,大家都去。
大家嚇了一跳,你看我,我看你,然后跑到窗前眺望大海。
隔海隱約地能看到在遠處海角的山根底下大石老師居住的那條街。
益野:唉,真想去看小石老師。
正:去吧。
竹一:對,咱們?nèi)ァ?br>吉次:但是,多遠呀,還不累死啦。
小鶴:那你就別去。
仁太:對、對。
吉次哭喪著臉。
松江:喂,去吧去吧,跑著去跑著回來。
早苗:就是嘛。
正:吃完飯偷偷地溜出去。
竹一:大家都別對家里人說,一說就該不讓去了。
益野:偷偷地溜出去,在竹叢里集合。
磯吉:這個主意不錯。大家從田頭的那條小路穿過去。
孩子們都表示同意,從教室跑出來。
只有琴江沒走。
小鶴又轉身回來。
小鶴:琴江,怎么不回去吃飯?
琴江:回去大人就不放我出來了,我空著肚子去。
小鶴:這樣吧,你先到竹叢里等我,我?guī)Ф棺咏o你吃。
琴江高興地點點頭。
分?!げ賵?br>孩子們一溜煙地跑去。
通往竹叢的路
孩子們精神抖擻地跑著。
仁太:小石老師一定嚇一跳。
益野:小石老師的腳不知還痛不痛。
磯吉:是阿基里斯鍵的一根粗筋斷了。
正突然小聲地催促說。
正:快藏起來,快!
大家急忙鉆進竹林。
茂市等從孩子們隱藏的竹林前走過,卻未發(fā)現(xiàn)。
山上的道路
孩子們列隊行進。
竹一:喂,唱支歌吧。
早苗:唱吧,唱吧。
大家的目光落在最會唱歌的益野身上。
益野唱起《山上的烏鴉》這支歌。
大家跟著一起唱。
山上的烏鴉帶來了
一只紅色的小信封
打開來看,真可怕……
梯田的道路
孩子們揮動著手,邊唱邊走。
山上的猴子
最愛球
又踢球又跳舞
真是一個
滑稽好演員……
臨海的道路
孩子們一邊唱歌一邊趕路。
小蝌蚪 黑黝黝
圓腦袋 長尾巴
沒有手和腳
也能輕快地游……
琴江的家
祖母在即將倒塌的家門前尋找琴江。
祖母:琴江,琴江!
早苗的家
早苗的母親在房后的田地里揮鋤。
琴江的祖母大模大樣地來到地頭。
祖母:琴江來過沒有?
早苗的母親:沒來過,我們的早苗也不見了,不知上哪兒野去了。
松江的母親也跑來。
松江的母親:沒看見松江嗎?
海邊
吉次的父親在修補魚網(wǎng)。
正的父親和竹一的哥哥跑來。
正的父親:喂,你家的吉次在嗎?
吉次的父親:吃飯的時候還在。
佛寺門前
琴江的祖母、早苗和松江的母親,還有美佐子的姐姐、礬吉的父親,都聚集在朝山拜廟的人常來的小廟門前。
磯吉的父親:家里的事一點也不幫忙,不知跑到哪兒玩去了。
分校
十二個孩子的父母憂心忡忡地圍著男教師。
搬運夫:聽說有戲班子來,是去看戲了吧。
松江的母親:沒有錢怎么去呀。
早苗的母親:他們會爬上旗竿或者廣告牌去白看戲。
益野的母親:看他們回來怎么扯謊,真是荒唐。
磯吉的母親:老師,孩子們回來后罵好還是不罵好?
男教師:怎么說哩,總不能給予表揚吧。
懸崖的道路
孩子們跟著草鞋疲勞不堪地走著。
美佐子和竹子有一只草鞋已經(jīng)折斷。
竹一索性把另一只草鞋給了美佐子,自己赤腳而行。
仁太:還挺遠的吧。
正:如果天黑以前還不能到,那可怎么辦。
吉次:你看我說過吧,跑這一趟要累死的。
吉次撅著嘴埋怨一番。
琴江突然哭起來。
琴江:我肚子餓了。
小鶴:琴江,再忍一忍。
竹一:來,走吧走吧。
竹一拉著琴江的手向前走去。
海邊的路
落日在茫茫大海中跳動。
散在的島嶼形成個個黑點。
琴江、美佐子、富士子和仁太嗚嗚地哭泣著,不得不跟大家一同前進。
傳來公共汽車的喇叭聲。
孩子們停下腳步,回頭觀看。
一輛銀色的公共汽車開來。
孩子們在草叢中站成一排躲車。
公共汽車從眼前駛過,掀起白煙般的沙塵。
透過汽車的后窗清楚地看到大石老師坐在里面。
早苗大聲喊叫。
早苗:是小石老師!
孩子們不顧一切地跑出去追趕公共汽車。
竹一:老師!
仁太:小石老師!
大石老師發(fā)現(xiàn)后從車窗探出頭來。
早苗:老師!
琴江:老師!
公共汽車終于停下來,大石老師拄著拐從車上下來。
孩子們一窩峰地圍上前去。
女孩子和男孩子都流下熱淚。
大石老師:怎么啦,你們。
竹一:來看老師的。
富士子:大家約好不告訴任何人。
仁太:沒生氣吧,老師。
大石老師把每個孩子的臉都掃視了一遍。
眼淚不禁順著面頰流下來。
女售票員站在車門的踏板上呆呆地凝視著這一幕情景。在司機的催促下,條件反射地喊了一句。
女售票員:請快上車。
大石老師的家
孩子們在廊子里狼吞虎咽地吃著面條。
民:面條有的是,管夠。
仁太:我還要!
磯吉:我也要。
民:吃完了再盛。
大石老師:還真湊巧,今天醫(yī)生治療得快,否則就遇不上他們了。
民:可不是嘛。
仁太:給我添。
竹一:也給我盛!
正:也給我!
沙洲
十二個孩子排在一起,大石老師站在正當中。
照相師數(shù)次往返于孩子與照相機之間,最后打出鎂光燈。
拍好后的照片。
大石老師的家
民接待本校的校長。
大石老師低著頭坐在對面。
民:久子,怎么坐那兒發(fā)呆呀,快跟校長談談。
大石老師:事情已經(jīng)決定了嗎,接任老師也決定了嗎?
校長:決定了。是在昨天的教員會議上。有什么不妥嗎?
大石老師:談不上什么不妥?!贿^,還是感到有些為難。
校長:什么事為難?
大石老師:和孩子們有約在先,說我還會回到分校的。
校長:這我還頭一次聽說。不過,如果那樣的話,你能上得了班嗎?這是根據(jù)你母親的意見和你暫時不能騎自行車的實際情況做出的。
民:久子,校長先生費了很大的勁才定下來的?!脑诒拘9ぷ?,你就可以乘公共汽車上班了。校長,就這樣吧。
校長:至于接任的老師嘛,也定下來了,是后藤老師。他本來明年就該退休的,到分校去可以延長三年,所以他立即同意了。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大石老師沉默無言。
民:這不是挺好嗎,久子。
校長:您這頑固勁兒倒挺像大石君。
民:喲,不好的地方都讓我學來了?!iL先生是你父親幼年時代的好友,你應該好好地感謝他。
大石老師只好表示同意。
有人在喊“對不起,屋里有人嗎?”原來是搬運夫出現(xiàn)在走廊里。
大石老師:喲,大叔來啦。
搬運夫:前幾天孩子們來打擾了你,還飽餐了一頓面條,真對不起。
民:哪兒的話,我們應該感謝他們,特意來探病。
大石老師:孩子們遠道來訪,我真感激。
搬運夫把手里拎的東西一個個地放在走廊上。
搬運夫:這都是一年級學生家長托我送來的。大米半升,豆子一升,這包比較輕,大概是魚干。噢,這里還有一份:米一升和豆子半升。
海灣
平靜的海面上一葉小舟駛向海岬。
搬運夫唱著號子搖著槽。
船腹上鋪著一張席子,大石老師側身斜靠在船幫上,迎著耀眼的陽光觀察海岬附近的情況。
分校
男教師和喜代在給一年級的孩子理發(fā)。
仁太痛得喊叫起來。
喜代:男子漢還怕痛,忍一忍。
緊鎖雙眉等著輪到自己的磯吉,無意中向大海望去,不禁驚呼起來。
磯吉:呀,那不是小石老師嗎!
仁太:是小石老師!
磯吉:果然是小石老師!
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慌忙拔腿跑去。
仁太甩開喜代的手也跟著跑去。
男教師:喂,上哪兒去!
孩子們不一會兒都離開了學校。
雜貨店門前
仁太:小石老師來了!
早苗:小石老師回來啦!
登代呆若木雞地看著精神抖擻的孩子們從面前跑過。
竹一做了一個鬼臉跑過去。
海邊
大石老師在搬運夫的幫助下走下船來。
孩子們心情不安地迎上前去。
仁太:老師的腳還痛嗎?
小鶴:老師,還不能騎自行車呀。
大石老師:恐怕半年以內(nèi)騎不了啦。
磯吉:這么說,今后要坐船來了吧。
大石老師搖搖頭。
正的父親從對面走來。
正的父親:老師,傷勢怎么樣了?大家都在惦念你。
大石老師:謝謝你。上次還給送來大米,真不好意思。
早苗家門前
大石老師:上次你還給我送來很好的蠶豆,太感謝了。
早苗的母親:不,我給你的是芝麻。
大石老師感到尷尬。
松江家門前
大石老師:上次承蒙慰問,非常感謝。
磯吉的父親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磯吉的父親:我本想給你帶點東西表示心意,因為送遲了沒趕上。
大石老師:啊,對不起。
雜貨店門前
大石老師:上次收到了很多慰向禮物,真是感謝不盡。
女老板:哪兒的話,只是略表心意罷了。
登代和竹一的視線碰在一起,難為情地說著。
女老板:我這個人就是沉不住氣,喜歡多管閑事。
女老板和靄可親地拍拍竹一的頭。
分校·教室
大石老師抬起頭略思片刻,開始向孩子們講話。
大石老師:你們看,老師一時還騎不了自行車,我家離學校又挺遠,慢慢地一步一步往前挪,恐怕天黑了也到不了。所以,不行……
正:老師,那就坐船來吧,我每天去接。
大石老師:是嗎。那晚上回去呢,你也送?
正:那……
正失去了信心,向大家求援。
大石老師:謝謝。不過,要早些知道就好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晚啦,……我已經(jīng)調(diào)到本校去了。好在你們長大了都會進本校的,老師在那兒等你們。今天是來向大家告別……
孩子們沉默無言,眼淚汪注。
大石老師的眼淚也奪眶而出。
大石老師:還會再來一位女老師的。大家好好學習。我很留戀這里,但是,腳這樣又有什么辦法。
這時,二年級學生阿透哇的一聲哭出聲來,緊緊抱住大石老師。
阿透:老師,對不起。我對不起老師。
周圍一片啜泣聲。
大石老師:別哭了。誰都會挖個陷阱什么玩的。是我運氣不好。
男教師從走廊的教室里伸出頭來。
男教師:喂,真不像話。老師好容易來了,大家應該笑臉相迎,怎么反倒哭哭啼啼的。
但是,誰也不動,依然啜泣不已。
男教師望了一眼用手帕擦淚的大石老師,木然地取出懷表看了一下,生氣地回到教室。
男教師:這還怎么上課!
孩子們圍著大石老師凄涼地唱著歌。
山上的烏鴉帶來了
一只紅色的小信封
打開來看,真可怕
月明之夜山在燃燒
怪事把我驚醒
原來是一片紅葉
海灣
大石老師的小船駛離海濱。
孩子們依依不舍地在海邊上奔跑。
早苗:老師!
仁太:再來?。?br>琴江:腳好了再來呀!
竹一:說定了咧!
磯吉:說定了??!
孩子們不停地喊叫著。
分校
男教師和喜代凝視著大石老師的船離去。
(淡出)
小豆島(夏天)
陽光燦爛的海洋。
前邊是一個巨大的島影。
解說員:蘭色的大海,多姿的山巒,都是從昨天延續(xù)到今天的。但是,在過去的五年歲月里,日本不斷地踏上了戰(zhàn)爭的道路,不景氣的浪潮波及到整個社會。幼小的兒童無法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他們是在悲喜交加中成長起來的。
山上的道路
字幕:1933年8月
一邊唱歌一邊爬上山頂?shù)氖€孩子們。他們是磯吉、竹一、吉次、正、仁太、松江、琴江、美佐子、益野、富士子、早苗和小鶴。
五年以后,無論體態(tài)和表情,他們都已完全變得像大人的樣子了。
他們在山頂附近遇見搬運夫大叔。
搬運夫:你們這些六年級的學生要去哪兒呀。
竹一:去學校。
搬運夫:學校?離開學還有五天呢。
竹一:不,我們是去辦事。
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對,去辦事”
然后彼此會意地笑著。
搬運夫:哼,竹一,你還以為我是睜眼瞎吶。你們是想去八幡看一看大石老師當新娘的姿態(tài)吧。
仁太:哎喲,瞞不了他。
大家哈哈大笑。
搬運夫翹首仰望天空。
搬運夫:天氣很好,不冷不熱,現(xiàn)在是最好的季節(jié)。
早苗:小石老師的丈夫是干什么的?
搬運夫:聽說是游艇的駕駛員。
小鶴:小石老師的父親也是船員,而且死在海上。所以小石老師的母親開始是不同意這門親事的。
搬運夫:喂,小鶴,總是不知深淺地議論別人的事干嘛。
孩子們歡笑。
磯吉:老師的丈夫不知長得怎么樣。
仁太:仔細地看看不就知道了嗎。
搬運夫:讓你“肉多”盯著看,誰也受不了。
孩子們越發(fā)笑個不停。
小鶴:我們?nèi)チ?,爸爸?br>孩子們撥弄著搬運夫車上的鈴走去。
孩子們:搬運夫的嗨嗬!搬運夫的嗨嗬!
搬運夫:小松,你母親的情況怎樣?
松江:助產(chǎn)士說可能會生出一個不足月的孩子。
搬運夫搖搖頭,從山上那條路往下走。
八幡神社
建筑在廣闊土地上的古老的神社。
大石老師的結婚儀式正在這里舉行。
孩子們快步跑來。
站在香資箱附近朝里面張望。
儀式結束,參加婚禮的人們魚貫而出。
身著白色禮服的大石老師與新郎正吉并肩緩步走來。
孩子們呆呆地屏息靜觀。
富士子突然喊了一聲。
富士子:小石老師!
大石老師停下腳步,向孩子們微笑致意,然后又繼續(xù)前進。
早苗用手掩目抽泣著。
富士子、松江、益野、美佐子、琴江和小鶴像是受了傳染似的也跟著啜泣起來。
男生們呆然若失地目睹這一情景。
仁太:這是怎么回事?
磯吉:不明白。
竹一:益野,為什么哭?
益野:男孩子是不可能理解的。
竹一等人無可奈何地搖搖頭。
小豆島(秋天)
秋風習習,晚霞盡染,貨船在大海中來來往住。
遠處散在的島嶼歷歷在目。
一群海鳥在天空旋迥。
松江的家
松江走在披著晚霞的回家的小路上。
雜貨店的登代提著水桶迎面跑來。
登代:小松,你回來的正是時候,快到灶前燒火。
松江樂不可支地詢向。
松江:是生了吧?
登代點點頭。
松江急急忙忙跑進家門。
松江的家·室內(nèi)
整個住處顯得陰暗而簡樸。
松江的父親正埋頭制作木桶。
連著廚房的兩個房間,松江的母親安詳?shù)厮诎藦堥介矫状笮〉哪莻€房間里,身旁躺著嬰兒。
松江將臉貼近嬰兒,微笑地凝視著。
登代往鍋里倒水,小聲地對松江說。
登代:是個女孩子,不足月??墒?,沒關系。小松,你說是吧。
松江蹲在灶前,熟練地燒火。
登代:你爸爸看到又是一個女孩有點不高興。其實,女孩更好,不用當兵。十年以后不就可以出息得像你小松一樣嗎。
灶里的火噗的一聲形成熊熊的火焰。
松江站起來甜滋滋地望著那可愛的嬰兒。
本?!ば@
學生們用撣子和抹布打掃校舍。
在校園一角的井臺邊,孩子們排著長隊等待汲水。
松江發(fā)現(xiàn)大石老師在擦玻璃,連忙湊上前去。
松江:老師,我媽媽生了個小女孩。
大石老師:哦,是嗎。恭禧恭禧!
松江:想給她起個好聽的名字。
大石老師:想出來了嗎?
松江:正在考慮哩。
大石老師:什么樣的名字好呢。
松江:老師!
大石老師:啊,什么事這么高興?
松江:媽媽說坐完月子要給我買一個鋁制飯盒,蓋子上還刻有百合花。
大石老師:那太好了。還刻有百合花。
松江:我一直用的是柳條編的飯盒,真寒磣。所以我特別高興。
大石老師看到松江那種幸福的表情,不由自主地連連點頭。
大石老師:啊,有啦,嬰兒的名字就叫百合花吧,小百合,這名字又甜又好聽。
松江笑著皺皺鼻子。
松江:真好聞!
大石老師:什么好聞?
松江:老師有一股做新娘的香味。
大石老師:去你的。
山上的道路
松江咬住嘴唇在坡路上一溜小跑。
氣喘吁吁地跑上山頂?shù)牡缆罚蜒劬Χ⒅=悄沁叀?br>兩個男子搖著漁船從海面急駛而過,船上躺著失去知覺的松江的母親。
松江茫然若失地望著眼前出現(xiàn)的這一情景,忽然瘋也似的邊喊邊跑。
松江:媽媽,媽媽……!
松江的家
大石老師推著自行車走在夕陽返照的海角的大路上。
寂靜的部落鴉雀無聲,只聽見波浪的微弱的響聲。
松江的家·室內(nèi)
大石老師坐在入口處的門框上。
松江的父親一聲不響地在地上制作水桶。
家里沒有設佛壇,在一張粗糙的矮桌上放著松江的母親的骨灰包和香爐。松江凝視著躺在被窩里的嬰兒。
大石老師:小松,你媽媽忽然故去,確實非常遺憾。不過,你還是應該打起精神,代替母親管好小百合。
松江似聽非聽地一味看著嬰兒。
大石老師:你暫時可能上不了學,這點老師感到很難過。
大石老師打開包袱拿出一個鋁制的飯盒。
大石老師:這是百合花飯盒,留給你能上學的時候用吧。
松江只是轉過臉來默默地點了點頭。
大石老師:為了你父親也應該助以一臂之力。我在學校里會總想著你的,因為小松是個好孩子……
松江背對著老師,身體一動不動地坐在那里。
本校前公共汽車站
公共汽車從瓢潑大雨中駛來,在站前停下。
大石老師走下車來,打開雨傘。
早苗和小鶴喊了一聲“老師”,從路對面跑過來。
早苗:老師,小松家里的嬰兒死了!
大石老師吃驚地抬起頭來。
早苗:奶奶去慰問過,據(jù)說小松的爸爸一邊喝酒一邊哭著說:這樣也好,這樣也好。
雨水打在大石老師的面頰上。
本校·教員室
大石老師推門進來,發(fā)現(xiàn)室內(nèi)的氣氛有些異樣,便停下腳步。
十四五名老師表情緊張,互相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大石老師走到自己的辦公桌前,小聲向同事田村老師詢問。
大石老師:怎么啦,發(fā)生了什么事?
田村老師:片岡老師讓警察給帶走了。
大石老師:??!
田村老師:現(xiàn)在校長也在被訊向。
校長室的門打開了,校長探出身子向大家通報。
校長:警察已經(jīng)走了。
大家感到心里的一塊石頭落地了。
校長:片岡老師的問題因為沒有證據(jù),所以很快會放出來的。真是無理取鬧。
下班的鈴聲響了,老師們陸續(xù)離開學校。
校長叫住大石老師。
校長:哦,大石老師。
大石老師:唔。
校長:你有《青草的種子》吧。
大石老師顯出驚訝的神情,急切地尋問。
大石老師:你說的《青草的種子》是指尾道的稻川老師出版的兒童作文集嗎?
校長:是呀,就是那個《青草的種子》。
大石老師:那我有,每次印出以后都送給我。
校長聽后臉色都變了。
校長:集子在哪兒?
大石老師:就在這兒。
校長:快……快拿出來!
大石老師從桌子上的書架上取出幾本油印的文集《青草的種子》。
校長一把把它搶過來,撕得粉碎,扔進坐有鐵壺的火盆里。
不久,《青草的種子》便化為灰燼。
校長:真把我嚇壞了,至少要少活幾年。
大石老師茫然若失地望著火盆里燃起的火焰。
校園
明媚的陽光普照校園。
教室
正在講授分數(shù)乘法的大石老師,放下粉筆環(huán)視課堂上的學生。
大石老師:有什么要問的嗎?沒有的話,請翻到第十二頁。
在沙沙的翻書聲中,早苗突然站起來。
早苗:小石老師,不,不,大石老師。
學生們哄堂大笑。
大石老師也哭笑不得。
大石老師:有什么要問的。
早苗不好意思地躊躇了片刻,然后終于抬起頭來。
早苗:昨天報上登著片岡老師被警察抓去了,您知道為什么嗎?
大石老師佇立在講臺上,心怦怦直跳。
教室里開始喧囂起來。
大石老師把目光移向窗外,思考了片刻,像是下了決心似的開始進行回答。
大石老師:對不起,我以為是關于算術向題的提問,所以思想沒有淮備。早苗提出的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不過,我還是盡量回答。
教室里立即安靜下來。
大石老師:片岡老師不是被捕,而是作為參考人被傳去問話的。因為片岡老師的一位朋友稻川老師被警察逮捕了的緣故。
人聲嘈雜起來。
大石老師:但是,我不認為稻川老師犯了什么罪。
學生們的眼睛直蹬瞪地望著大石老師。
大石老師:不僅如此,稻川老師還是一位非常熱情的優(yōu)秀教師。他指導自己班里的同學寫作文,還出了名為《青草的種子》的很好的文集。你們五年級的時候,我還從中給你們讀過幾篇,例如,《醬油工廠的煙囪》、《割麥子》等等,你們不是還因此而歡笑,還認真談了感想嗎。
學生們不約而同地點點頭。
大石老師:作文應該抓住我們周圍發(fā)生的某些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把它寫成文章,這是促使大家來思考如何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的一種手段。我記得當時大家都談到這點。但是,從事政治的那些人,卻認為這種想法會仿礙日本正在進行的戰(zhàn)爭,凡是考慮自己生活的人都是國家的敵人,因此,稻川老師就成了罪人。
響起下課的鈴聲。
學生們沒有一個站起來,都在等待悲傷的大石老師繼續(xù)發(fā)表意見。
大石老師:但是,我聽說有這樣一件事。稻川老師授課的那個班的學生們,拿著雞蛋跑到警察署,要求把它交給關在牢房里的老師。……如果把這件事告訴給稻川老師,那他將會多么高興,而且會感到多么自豪呀……
大石老師輕輕地將教科書合上,示意學生們起立。
一位大約是班長的孩子發(fā)出號令“起立,敬禮!”
校長室
校長臉漲得通紅,眼睛瞪著大石老師侃侃而談。
校長:我是你已故的父親的朋友,所以需要對你表示關懷。你如果遇到某些麻煩,我將無法向你母親交代。你說對吧。
大石老師:但是,學生們都知道關于《青草的種子》的事和片岡被抓走的事,他們問這是為什么。
佼長:沒有必要老老實實地回答這個問題,你就說不知道不就完了。你要注意,現(xiàn)在不是隨便說話的時候!
大石老師低著頭離開校長室。
教室
太陽業(yè)已西斜,在光線暗淡的教室里,大石老師坐在書桌前。
從走廊傳來啪噠啪噠的跑步聲,大石老師停下手中的鋼筆,注意門外動靜。
門被粗暴地推開了,早苗和美佐子哭喪著瞼跑進屋來大聲訴說。
美住子:老師,小松被帶走了!
大石老師:怎么回事?
美佐子:來了一個不認識的大娘,小松就跟她一起去大阪了。
大石老師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
美佐子:小松抱住柱子哭著說不去不去。她的父親開始還好言相勸,后來竟然拳腳相加地進行威逼。
大石老師聽著聽著忍不住流下眼淚。
美佐子:小松嗚嗚的哭泣聲使大家感到非常難過。雜貨店的大娘左哄右哄好容易哄得小松同意了,而大娘自己也忍不住灑下了一把同情淚。我也哭了,并和大家一起去碼頭送行,可是,小松一句話也沒說……
美佐子和早苗嗚咽地再也說不下去,一味地抽泣著。
大石老師坐在椅子上用手帕掩著臉。
大海
暮色蒼然的大海和海岬。
石墻圍起的看臺
在黃昏時刻的廣場上,孩子們歡快地嬉戲。
一輛公共汽車在站前停下,大石老師下車后汽車隨即駛去。
大石老師踏上歸途。她突然停下腳步凝視著正在玩耍的孩子們。
一位賣魚的婦女向她打招呼:“老師、你回來吶!”
大海
一艘觀光船冒著白煙在海上行駛。
眾多的孩子們站在甲板上,向過往的貨船和漁船招手。
觀光船上
在甲板的一角,不知什么時候大石老師被海邊村莊的孩子們圍在中間,他們高聲歌唱。
仁太:老師,您看合身嗎?我父親一高興就給我買了這樣一套好西裝。
仁太張開雙臂,身體轉了一圈。
那套西服又肥又大。
正:像個什么呀,你那鞋!
大家都把眼睛投向仁太的雙腳,笑得前仰后合。
那雙鞋穿在腳上踢里踏拉,大得可以伸進一個拳頭。
大石老師:你穿著它能走路嗎?
仁太:我說買十號的就行,可偏說我的腳長得快。
竹一:那么,到底是幾號的?
仁太脫下鞋看看里面的標記。
仁太:哎喲,十一號!
大家又一次哄堂大笑。
海上
游覽船上的管弦樂隊吹吹打打,在海上游弋。
游覽船上
正吉將身體伸出欄桿外,眺望漸漸駛近的觀光船。
喇叭手停止吹奏,盯視著正吉。
喇叭手:喂,正吉,別把身子伸出去,小心掉進大海了
正吉:你管呢。
海上
二艘船汽笛齊鳴,越離越近。
觀光船上
有人喊了一聲“游覽船來了!”孩子們紛紛奔向船欄桿。
大石老師不好意思地望了游覽船一眼。
游覽船上
孩子們的歡笑聲愈益接近。
正吉探出身體揮動手中的帽子。
在指揮的授意下,樂隊奏起《我的新婚家庭》。
觀光船
小鶴:哇,就是那個,小石老師的新郎!
仁太:對,就是他,他在招手吶?!?,新郎先生!
益野、吉次等拽住大石老師的手。
吉次:小石老師,你也招手呀。
益野:老師,你不招手可太不對啦。
大石老師走近欄桿,羞答答地招了招手。
正吉的姿態(tài)從眼前一掠而過。
海上
兩艘船在樂隊吹奏聲和歡笑聲中交錯而過。
金毘羅堂(注3)
孩子們登上高高的臺階,氣喘吁吁地往上爬。
同上·繪馬殿
正殿的周圍滿是美麗的楓樹。
神官們正在舉行上供的儀式。
人們?yōu)榱似矶\航海安全,向繪馬殿奉獻了無數(shù)有船的繪畫。
孩子們好奇地觀賞著。
其中也有描繪小豆島海岬周圍情景的畫。
電車
在田野里奔馳的電車。
孩子們從車窗伸出手不停地揮動。
屋島
大海里浮現(xiàn)出一座梯形的島影。
高松·栗林公園
孩子們走過池邊的一座拱橋。
孩子們在廣闊的草地上吃著盒飯。
在草地的一隅,大石老師帶領十二個孩子愉快地游戲著。
高松碼頭·候船室
孩子們利用候船的間隙,跑到小賣店去買檸檬水喝。
仁太:咦,小石老師上哪兒去啦!
正:她說去買些土產(chǎn)給沒能來的同學。
一條小巷
狹窄的小巷里,土產(chǎn)品商店和食品店櫛比鱗次。
屋檐低矮的家家戶戶都掛著一只大燈籠,上面寫著面條、壽司、酒、魚等等不同的字樣。
大石老師和田村老師來到土產(chǎn)品商店前買了風景明信片。
從對面的食堂里傳來“來一份炸蝦!”的吆喝聲。
這是一個非常熟悉的聲音,大石老師轉身走到路對面去,掀開食堂門前掛的半截布簾往里看。
只見一位梳著桃形頂髻、上面插著閃閃發(fā)光的光髻和絹制的紅葉的姑娘,系著一條紅圍裙,兩手捏在一起站在那里。她就是松江。
大石老師:小松!
松江:老師!
松江大吃一驚,呆呆地望著大石老師。
大石老師邀松江走出食堂。
松江低著頭走出來。
田村老師站在路對面的土產(chǎn)品商店前,驚訝地望著他們二人。
大石老師:你沒有去大阪呀,是一直在這里嗎?
松江點點頭。
食堂的女掌柜從布簾里伸出頭來。
女掌柜:你是誰呀,怎么不說一聲就把她帶出來啦。
松江:媽媽,她是學校的老師。是教過我的老師。
大石老師:我叫大石,是小豆島的。
女掌柜:是嗎。歡迎歡迎。老師,請到店里坐。
女掌柜推著松江回到店里。
大石老師:田村老師,你來陪我好嗎。
田村老師點點頭。
食堂內(nèi)部
松江給坐在角落里的二人端來茶水。
大石老師:謝謝。我很不放心,不知你的情況怎樣?,F(xiàn)在看到你情神挺好,我很高興?!俏医踢^的學生,叫松江。
田村老師:是嗎。我很佩服你能勞動。
女掌柜跑過來說些應酬話。
女掌柜:她可勤快啦,真是我的好幫手。這行買賣總是那樣忙?!瓎眩瑥N房在嚷嚷大蝦蓋飯做好了。
松江趕快跑去。
女掌柜:兩位老師是來游覽的嗎?
大石老師:是假期旅行。
女掌柜:那可夠累的了。帶著孩子們旅行,處處都得費神照管。啊,你們想吃點什么嗎?
大石老師:嗯……
田村老師:有面條嗎?
女掌柜:面條可沒有。我們這兒不做面食?!鷣砝?,請坐!
田村老師看看手上的表。
女掌柜:可以現(xiàn)做大蝦蓋飯或者雞蛋蓋飯。
田村老師:沒有時間了。
松江把客人要的食品通知廚師,喊了一聲“雞蛋蓋飯兩個!”
女掌柜:是嗎,那就喝點茶再走吧。
女掌柜拿起茶壺給二人斟茶。
大石老師對松江還是有些放心不下。
松江站在廚房門口一動不動。
女掌柜:這次是乘船回去嗎?
大石老師:是的。
女掌柜:那就快到時間了。
大石老師無可奈何地挪動了一下身子。
大石老師:咱們告辭吧。
田村老師:你不是還有話和那孩子說嗎?
女掌柜:她的工作太忙,看來不可能有時間慢慢地談?!山?,干嘛在那兒傻站著,快來問候老師,她們就要回去了。
大石老師從椅子上站起來。
大石老師:打擾你們了。
女掌柜:沒關系,別在意。
大石老師:小松,注意身體。常給我來信,我也給你寫信?!僖姟?br>女掌柜:請二位多保重。
大石老師和田村老師走出食堂。
松江突然從后門跑出去。
后門小巷
食堂后門一股臭水溝氣味的小巷。
松江在路上奔跑。
想跑到海岸的路上去,忽然停下了腳步。
小鶴、益野,琴江等跑過去圍著大石老師,說說笑笑地走上歸途。
松江躲在暗處目不轉睛地窺視著。
眼淚不禁奪眶而出。
碼頭
觀光船載著學生們離開港口駛去。
海岸的道路
松江戀戀不舍地一直看著那只船。
本校(冬天)
呼嘯的寒風吹得操場上塵土飛揚。
同上·教室
放學后教室里十分寧靜,只有大石老師和琴江在談話。
大石老師:是上完六年就不上了嗎?
琴江點點頭。
大石老師:琴江,你不是喜歡讀書嗎?
琴江依然點點頭。
大石老師:那你為什么不繼續(xù)上,哪怕再上一年也好。你很用功,不上太可惜了。要不要我去你們家說說。
琴江:可是已經(jīng)決定了。而且有約在先。
大石老師:約的什么?和誰?
琴江:和媽媽。正因為上完六年不上了,所以才讓我參加假期旅行。
大石老師:真糟糕。我去替你說說也沒有用嗎?
琴江:這次該妹妹來上本校了。我要是上高等科的話,那就沒人做晚飯了。因為這次輪到我做飯了。
大石老師:這么說,現(xiàn)在是妹妹在做飯啰。
大石老師注視著琴江的表情,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大石老師:總而言之,太遺憾了。
琴江:不過,這樣也有好處。后年妹妹念完六年后,我就可以去學針線活了。這樣到了十八歲,我就去大阪當傭工,白己掙錢買衣服穿。我媽媽過去就是如此。
大石老師:然后就結婚,對吧。
琴江不好意思地莞爾一笑。
大石老師:看來嫁人是唯一的了,因為你的媽媽和奶奶都是這樣過來的,所以也想讓你走這條路。
一種無名的怒火涌上大石老師的心頭。
本校·走廊
寒風吹得玻璃窗咯嗒咯嗒作響。
在灰暗的走廊里行走的大石老師。
從音樂教室傳來由鋼琴伴奏的美麗的歌聲。
本校·音樂教室
益野在青年音樂教師的指導下練習聲樂。
大石老師悄悄地挨開門,向教師點點頭,便坐在最后一排,傾聽益野的歌聲。
春天的高樓 鮮花宴
巡迥舉杯 勸君飲
千代的松樹 枝繁葉又茂……”
本?!ば@
夜幕將臨,校園一片寂靜。
大石老師和益野一面躲避不時刮來的塵埃,一面并肩走出校門。
大石老師:原來是你母親強烈反對呀。
益野:她和父親兩人都大發(fā)雷霆,說有人夸你唱得好又有什么用,在日本,會唱歌的有的是,只聽說過酒館里的姑娘彈三弦琴,沒聽說過唱什么歌的。
大石老師長嘆了一聲。
益野:從那以后,我就保持沉默,也不好好吃飯。
大石老師:我還是到你家去一趟,跟你父母好好談一次。我作為老師,總希望能讓你發(fā)揮自己的長處。
益野搖了搖頭。
益野:老師,您去也白去。父親和母親在您的面前必定表現(xiàn)得很溫和,說什么都會連聲稱是。但是,只要您一走,他們便依然故我。老師別為我操心了。我就是離家出走也要去東京上音樂學校。
大石老師聽了不禁苦笑。
公共汽車鳴著汽笛從塵土飛揚中駛來。
富士子的家
磨得又光又亮的柱子和地板。
通往最里邊的客廳的長廊。
長廊對面是一座石頭庭院。
但是,整個庭院的氣氛顯得格外冷竣。
從外面可以聽到大石老師的“對不起,里邊有人嗎?”的呼喚聲,不久,隔扇門打開了。
大石老師:對不起。
客廳里杳無動靜。
大石老師:富士子在家嗎?!皇孔樱?br>過了一會兒,富士子在走廊的盡頭出現(xiàn)。
富士子:喲,小石老師!
同上·工廠的后面
富士子低著頭擦拭眼淚。
大石老師輕輕地把手塔在她的肩上。
富士子:對不起,老師,我在您面前哭哭啼啼的。
大石老師:沒關系。人有時哭出來心里反而好受一些。老師也??蘼铩?br>富士子:我媽媽一不順心就哭。爸爸總說她。爸爸說“我們是瘦死的駱駝也比牛大,有什么好哭的!”
大石老師從側面凝視著富士子的那副不幸的白皙的面孔。
富士子:老師,我在畢業(yè)之前就得離開這個家。不久,這個家和工廠,包括我的玩具娃娃,都將被債權人拿走,而且還不夠,我們已經(jīng)無法在這個島呆下去了。
富士子注視著工廠里的巨大的醬油桶。
大石老師忍受著心中的悲痛,伸手摟抱富士子。
大石老師:行啦,什么也別說了。我也不知道應該怎么辦,不過,你的痛苦不是你自己造成的,也不是你的父母造成的,而是社會上種種因素造成的,所以你不要自尋苦惱,應該想開一些。我不能為你做些什么,因而感到抱歉。你如果想哭就到老師這里來,我就跟你一起哭吧。
后院的波斯菊已徹底枯萎,隨風搖動。
大海
白浪滾滾,漁船駛向港口。
漁夫在瑟瑟寒風中捕魚。
山上的道路
竹一、正、仁太和磯吉推著大石老師的自行車。
小鶴親熱地握著大石老師的手。
竹一:我是準備上中學。
正:我上高等科,畢業(yè)后到入伍以前這段時期當漁夫。老師,我入伍一定能當上軍士,然后還要升到上士。
大石老師:喲,想當軍士。
正:軍士可以有工資。
竹一:我呀,大學畢業(yè)再入伍,這樣馬上就是少尉軍官。
仁太:別胡吹了。只要不考試我就去上中學。
磯吉:你們都不錯。我雖然也想當兵,但是母親非要我繼承豆腐店的事業(yè)不可。
大石老師:大家為什么都想當軍人呀。
孩子們驚訝地望著大石老師。
磯吉:老師,您不喜歡軍人?
大石老師:倒不是不喜歡,不過,我更喜歡開豆腐店和米店的。
小鶴:那是為什么?
大石老師:人死了終歸是很可惜的。
仁太:老師太懦弱了。
正:不,老師是強者。
大石老師:我愿意當儒夫。
孩子們推著自行車,即將來到枯草漫延的山頂。
本校·校長室
大石老師走了進來。
校長迫不及待地從椅子上站起來,盛氣凌人地指責說。
校長:大石老師,你到底都說了些什么?
大石老師:??!
校長:你要再不注意可不行!
大石老師:我怎么啦?
校長:我以前提醒過你一次,對學生說話要注意。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懂得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
大石老師:你指的什么?
校長:你都說了些什么蠢話。正當全國都在強調(diào)軍備的時候,你卻對孩子們說當兵沒勁兒。是你說的吧。
大石老師這才恍然大悟,便進行爭辯。
大石老師:我那只不過是珍惜孩子們的生命。
校長:那就不行。
大石老師:可是,我……
校長:你應該保持沉默,采取不看不聽不說的態(tài)度?!處煹牧x務就是把孩子們培養(yǎng)成為奉獻國家的國民。
大石老師找不到話語爭辯,她咬著嘴唇低頭不語。
沙洲
夕陽西沉,島嶼變成一座座模糊的黑影。
大石老師蹲在海邊,呆呆地望著地平線。
穿著木屐的正吉,踢達踢達地跑上前來?!拔?!”的一聲出現(xiàn)在大石老師的面前。
正吉:你在這兒啦。
大石老師:怎么啦?
正占:還說怎么啦,你遲遲不歸我特地來接你的。在這兒干什么!
大石老師木然望著正吉。
大石老師:我要辭去教師的工作。
正吉驚訝地望著大石老師。
大石老師:你會贊成的吧?
正吉點點頭。
正吉:行呀。你既然已經(jīng)決定,那就這么辦吧?!菍W校出了什么事嗎?
大石老師:我已經(jīng)當不了老師了。
大石老師極目遠方的島嶼,沉默片刻又繼續(xù)說下去。
大石老師:六年前,我剛來分校的時候,孩子們是那樣天真爛漫,但是,每個人受到人世間?
5 ) 戰(zhàn)爭
竟然只有八點六分。
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日本人對戰(zhàn)爭的反思也可以有這么深的深度,不是哈日不是走狗,我只是單純的覺得現(xiàn)在的安逸讓國人忘了自己,毛主席說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們的民眾是否開始信奉不落后就要打別人這一教條呢?每次國家新聞評論區(qū)都會有人說為什么不開戰(zhàn)當局者為什么如此懦弱的時候,我們曾遭受過侵略的人都記不起戰(zhàn)爭的恐怖還需要一個侵略國家的電影幫我們回憶呢。
電影結局雖然有些早期的煽情感但是這部電影比寫那些什么愛啊恨啊,殺人啊變態(tài)啊的深刻多了吧,中國什么時候才會有這樣的電影呢,人們都說不要指望別人能理解你的感受所以說我們得發(fā)起一場侵略才能享受的到對于自負的侵略者的戰(zhàn)爭的殘酷嗎?
戰(zhàn)爭無非輸贏,我們判斷它也無非是輸贏,以前形容戰(zhàn)爭我們用民不聊生一個簡單成語一筆帶過如今看了這部片子才知道,戰(zhàn)爭對一個普通人對一個普通家庭的影響有多大。
在我們自負的傷害別人的時候永遠不要忘了我們手握的是雙刃劍。
是我太暴躁了,只是單純的看不慣凡事不順都要噴一噴當權者懦弱只會嘴炮的評論者,如果稍有反駁便被扣以某某狗的稱號。
6 ) 日本—反戰(zhàn)電影(1947-1952)《24只眼睛》
反戰(zhàn)電影最著名的要數(shù)《24只眼睛》,影片以昭和初年到戰(zhàn)爭結束這段動蕩的歷史年代為背景,描寫一位叫大石的女老師教授小學一年級的12個學生。
一、孩子們稚嫩的歌聲貫穿影片始終,他們不是粘貼,而是作為敘事的元素融化在影片里,在不同場合表達不同的感情,起到了烘托氛圍、抒發(fā)情感的作用。
二、首尾呼應,前后反襯。
影片總的看前半部明亮歡快,后半部滄桑傷痛。
例如影片開頭結尾都是大師老師點名的場景,但是物是人非。年輕美麗的老師已經(jīng)人到中年,兩鬢斑白,內(nèi)心裝滿了失去親人的傷痛。眼前的學生已經(jīng)換了一代人,他們是從前學生的后代。從前師生一起浪漫的櫻花叢中、在海邊沙灘上開心的嬉戲,現(xiàn)在他們有的已長眠地下,有的流落他鄉(xiāng)音信杳然,而有的已成殘疾,而女教師在戰(zhàn)爭中失去了丈夫。年幼的女兒因饑餓而死去,只有那張發(fā)黃的師生合影,將他們的過去和現(xiàn)在連接起來,讓人黯然神傷。
這片子最神奇的地方是,雖然每個學生都有三個以上的角色飾演,但情感是完全和高峰秀子所飾演的老師(還有她的表演)連貫在一起的,這是蒙太奇造就的一生,是唯有影像才能賦予的真實力量。當然,如果不是木下惠介驚人的導演力,也不會有這樣一幅跨越半生的動人歷史畫卷。2021.05.23 @電影資料館二刷。效果比第一遍看還要好。有距離的日本現(xiàn)代平民史。
自行車隱喻發(fā)展動力,老師象征國家母體,戰(zhàn)前自行車源于父輩積蓄,戰(zhàn)后自行車來自眾人集聚,自行車老師—愛哭的老師—自行車老師的稱號變更,暗合日本人對過往、現(xiàn)在、未來的定位與期望,木下不愧是50年代最受信賴的導演,不僅將社會心態(tài)把握得細致入微,而且絕不冒失出牌,譬如慰安婦的雷區(qū)【9↑】
可能是史上拭淚鏡頭最多的電影...前半段清新自然充滿童真,后半段桃花源般的小豆島也免不了被卷入戰(zhàn)爭陰云,淚點連連。高峰秀子太溫柔美麗了。片中若干插曲都是我從小哼到大的,有的中文歌詞都記得很清楚,以為地球上人人都會,沒想到一問大家居然沒聽過我也搜不到?!震驚,我到底是從哪學的呢??
#重看#內(nèi)海金光閃閃,純真童音陣陣,今日縱聲歌唱,焉知路在何方;師生亦是緣,相扶走過的難忘歲月,經(jīng)炮火洗禮,故人凋零,魂魄悠悠,曾共同歡笑哭泣,卻只能目送你們走上各自人生道路;木下惠介的鏡頭永遠那么詩意,且奉獻最美秀子,哭戲煽情度最佳,今日兩次大銀幕秀子,滿足。
不喜歡的一部木下惠介 看這么圓熟的電影仿佛是小時候聽爺爺講故事的感覺
1. 大師級作品。2. 高峰秀子的優(yōu)點是可塑性強,原節(jié)子太過完美所以選擇角色會受限制,或者是觀眾對她的完美印象很難改變。3. 片子不著痕跡,不起勁兒灌輸,一切都渾然天成。4. 沒有戰(zhàn)爭場面,一個個墓碑,還有老師戰(zhàn)前,戰(zhàn)后的自行車就讓人能夠明白很多道理。5.杰作,史詩性質(zhì)的。
那年頭的日本電影看了好多都走這種散文式反高潮的路線——尤其木下惠介——需要耐性去……可惜不能在電影院里看,用電腦看各種走神。中間有一段無字幕……西特。
實在是太煽情了,處處都在煽情,而且在我看來都挺刻意的,對軍國主義的批判反思完全被煽情遮掩過去了,還有第一次騎自行車出場那段看著太尬。
有些地方拖沓了,但絕對是個好題材
可能是太喜歡木下的日本的悲劇的原因。感覺這部片喪失對我應有的力度和影響。上上下下老師的一生。希望的只是不做炮灰。24只眼睛只剩下了14只。流去的也就不只是時光了。真是在想,個人命運被什么所左右呢?更多的。只是想擺脫一切荒謬的宿命而已??粗鴦偝錾膵牒⑺廊?。忘記當下發(fā)生的每一件瑣事?;钪囊饬x,有不有關于記憶?
下次去小豆島巡禮有事做了:邊騎自行車邊哭
大石頭老師是一位母親。她騎著車穿著洋裝,闖入了這個小島。然后離開又回來。她愛人,為他們笑和哭。她育人,說我并沒有說什么不對的話。她的兒女們經(jīng)歷著這個時代,而她站在那一直守望著他們。當他們重聚,有人說我必須要來,否則我就再也來不了了。為我們的童真流一些眼淚。
這是一部神奇的電影。
看這部作品的時候,我一直在想當初國際影壇為何會喜歡這部作品,但越看我越發(fā)覺電影前半部在構圖上非常的有趣,像是一連串地景被簡單的敘事所串起,因此那荒涼貧瘠才是影片前半部分的主角,然而它們的永恆不變更為如此像是通俗劇的作品增添了幾分諷刺感,與無法改變的社會與其交織成限制眾人的時空結構
【北京電影節(jié)展映】松竹修復版。兩個半小時里哭戲一場接一場,24變14,極為苦情催淚。雖然字幕翻譯較差,但銀幕內(nèi)外都是哭聲不絕。攝影很好,難忘片中海景、船舶、漁村和高峰秀子的美麗臉龐。劇情跨度近20年,主線之余也側面展現(xiàn)了戰(zhàn)爭前、中、后日本底層百姓的生活,并有濃濃的反戰(zhàn)思想,至今毫無過時
一曲只見淚不見血的時代悲歌,因為哀絕之至,即為泣血,傷楚之極,便可穿心。一部僅從側面白描、卻讓戰(zhàn)爭之險惡陰慘暴露得淋漓極致的反戰(zhàn)杰作,國家機器(招兵的軍隊、捕控的警察、“躲在食櫥里的天皇”-照片與終戰(zhàn)廣播)成為缺席的在場者,個體則是酷烈歷史下的渺小人質(zhì),不是在畫外殞命(幾乎未出現(xiàn)過尸體,僅可聽聞人物的死訊,或目睹喪禮與墓碑),便是被迫遭遇悲涼酸澀的生命情感體驗(尤其是親歷自己的學生與家人一個個因貧窮、家庭變故、疾病、意外或戰(zhàn)爭而亡故的老師)。前半段基調(diào)歡樂美好,之后漸次轉為悲苦,一次次無言而用力的告別,一首首耳熟能詳?shù)耐{或凄婉動人的曲調(diào)([友誼地久天長]總縈回于耳畔),一座座逝者的墓碑,無盡的孤舟,還有那張承載記憶的合影與自行車禮,都令情感激蕩狂涌。高峰秀子抹淚不斷,演得太好。(9.0/10)
3.5?;叵胄〗蛟凇侗税痘ā贰肚锏遏~之味》片尾處借笠智眾之口追憶戎馬歲月,心里總有些不是滋味,而木下惠介的反戰(zhàn)思想是在《二十四只眼睛》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高峰秀子的眼淚顆粒分明地砸在觀眾心上,與戰(zhàn)場上的彈坑無疑?!贻p時,她質(zhì)疑軍國主義教育里對愛國與忠誠的過度宣傳,隨著年歲漸長,她只是不想要任何人奔赴死亡。沒能感受到一年級師生間迅速建立起的情感聯(lián)結,但后半段對和平與安寧的希冀卻是普世的。鏡頭平等地、甚至不厭其煩地掃過一張張年輕士兵的臉,數(shù)年后則掃過他們的墓碑,昨天他們是身邊的同學,明天就成為遠方的游魂。老師仍需要一輛自行車來重建生活,二十四只眼睛里有許多雙永遠看不見。
二十四只純凈的眼睛,十二個不幸的孩子,木下惠介用清新自然的敘事手法溫柔而有力的直戳戰(zhàn)爭對人民的迫害,一代年輕人流離失所,生死茫茫,眼眶也跟著高峰秀子幾度潸然,串聯(lián)電影的每一首悠長的日本小調(diào)也仿佛成了社會的悲鳴。
山形未改,水色依舊。昨昔歷歷,以至今朝。結尾自行車一出來,鼻子就酸了,不清楚淚點在哪里。但哭了幾次就明白了,令人難過之處在于物是人非,所以自行車的出現(xiàn),實際上是一種隱形的閃回,喚起觀眾對起初自行車出場時那種生活那種人的回憶。十二個人變成七個,一個潦倒無音信,一個病故意,三個陣亡。而久子的長子,即便是戰(zhàn)敗后,軍國陰云也仍然籠罩著他揮之不去?!弗廿ぅ铩?,和平,對于個體而言是如此難能可貴,來之不易。美中不足是丈夫女兒走得有些突然,并且這個設計的目的性、解釋性不強。
近觀日本電影,感覺對影片風格影響很大的其實很多是與導演的性格有關。高峰秀子在自傳里說過,木下惠介是一個爽朗活潑的導演,在片場常常哈哈大笑。這樣爽快豁達的性格也體現(xiàn)在電影中,鏡頭語言、剪輯方式都能體現(xiàn)出他自己的風格,相比較成瀨的婉轉千回、低回吟唱,木下惠介更加“直、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