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moviesss,文末有二維碼噢~
看《呼吸正?!?,突然想起自己的二十五六歲。 初來大城市,頻繁的周末聚會,徹夜的酒局長談。無聊歸無聊,如今想想,真是精力無限,聽了太多啰嗦、重復和填時間的話,也不會想離場。 有一回,朋友幾個人,還去參演拍攝了一部短片,自娛自樂,順道給導演去香港求學這件事情,留個念想。 我演自己。后來,片子被掛到網(wǎng)上。 外界對我表演的普遍評價是“憋笑演技”,“差點笑出聲”,遠不如其他兩個男配角(豆瓣紅人半輩子和咪咪大)發(fā)揮出色。 在一部電影里演自己,聽起來很容易。太容易了,過了戲癮。還能說,老子也演過電影了。 但,其實,很難。 你覺得一條過的東西,也許拍上幾十條都未必令導演滿意。而看起來是暴君的導演,燒烤攤老板娘的吃人眼神,就能讓他乖乖就范。你覺得生活而已生存之道,這又未必是觀眾想看到的那一面光彩,他們希望從鮮肉索女的全世界路過。 我評價《最美的時候遇見你》說,“真實與真心是兩條船”,與真實相比,觀眾有時候更想看的真心——這往往不會以真實為首要原則,也允許飛躍生活。
每個人在記憶里拼命美化自己,《呼吸正?!愤x擇讓演員演自己。 這般帶有紀實性質的創(chuàng)作方式,或是礙于制作成本,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導演李云波主動放棄類型片的制作理念,借一個沒有野心,不求炫技的小格局城市電影進行試水,關注那些真實,個人,日常的瑣事,這已經注定:《呼吸正?!犯鄶?shù)中國電影導演的處子作有天然不同。 它看起來不尖銳,不激進,不藝術電影或獨立電影。沒有聳動話題,也沒有那種挑釁觀眾、咄咄逼人的戰(zhàn)斗姿態(tài)。先拋開好壞不說,你在2016年,甚至過去整十年,真找不到同類型的大陸片子可作比較,反而你能在電影里,找到些許日本電影或者臺灣電影的氣韻。 這個影評人——其實我更愿意稱他為“資深影迷”出身的導演,再到拍攝《心迷宮》的忻鈺坤,《中邪》的馬凱,你很容易借助他們平素流露出來的觀影趣味,在電影作品里刨根問底。事實上,這往往是有溯源可尋的一件事情。在克服資金不足和經驗欠奉,我認為他們都用各自的方式,完成得不錯。 除了在穿插字幕卡臺詞的形式真令我聯(lián)想到楊德昌1994年的《獨立時代》,《呼吸正?!凡]有明顯的大師印記或類型影子。 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的放映過后,光是提到一些導演和影片的名字,便已經吵得沸沸揚揚。有人直言是攀附,是臺上的人臭不要臉。 這是一件好事。 如果不是自欺欺人,一個清醒的觀眾終歸知道,主流電影所表現(xiàn)的人物生活,無非是粉飾包裝與虛脫幻覺。 這或許說明,大家始終有點期望不只是影評人轉行在內的新導演拍出好電影——或者是不太一樣的電影。只不過,小小的《呼吸正?!?,無法滿足到所有人。 它不追求戲劇沖突,沒有導向一個情節(jié)上的高潮。 這也出乎我的意料。 《呼吸正?!愤€讓我懷念廣州。 電影里有校園時代的回憶殘留,有音樂節(jié)的喧囂嘈雜,還有職場上的一頭霧水。也不難看出季節(jié)更迭,隨著時間推移,導演似乎越拍越順。它沒講什么眾生皆苦的大道理,而是人人牢騷的小碎片。有自嘲,有喟嘆,還有一個不在同一生活維度的第四者。
趨同與差異的選擇上,《呼吸正?!返摹叭龡l人”主角透露著共通的困惑與迷茫。但在我看來,他們還是缺少更多外形、性格和語言方式上的反差。如果更早介入到這個選角環(huán)節(jié),可能對提煉日常生活的幽默效果,會更有幫助。畢竟,讓非職業(yè)演員去演自己,本身已經壓制了太多可發(fā)揮的空間,完全取決于現(xiàn)場的臺詞過手和集思廣益的行動模式。這種看似放松、實則緊張的制作狀態(tài),在 KTV 的那場戲變得捉襟見肘,無法施展。 跑步的尾聲,如今回想意味深長。 活在大城市的人們,過得不好不壞,說不上沒希望,因為生活一直在繼續(xù)。人們都在加速奔跑。似乎只有注意到了呼吸這件事,他們才知道自己的速度有多快。也只有這樣,每個人才覺得自己沒有被拋下——即便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奔向何方。也許是人潮的慣性,是下意識的追趕,乃至于單純的不想走路,也不想停下來。 作為一部語言小品風格的電影,《呼吸正?!吩陂L度上,也可以再拿掉十分鐘,看下來會更加輕松加愉快。至于沒能從電影中獲得前進動力和人生道理的,說白了,電影導演又不是上帝。能有個機會讓大家發(fā)泄下憂憤,實乃好事美德。 至于幾個月下來的兩極評價,我認為不值一提。 如今人們最怕的,不就是連聲音也沒有嘛。不如,等電影上映三個月以后,或者再晚一點,到李云波拍完了三部電影,我們再細說從頭?
有人說,你是認識導演啦,想的肯定都是怎么說好話。其實,我在參加 FIRST 影展時,說過這么一些話: 年輕導演盡情暴露著它們在制作和技巧上的短板。這給看電影的人提出了一個難題:到底是欣賞它的長處,還是駁斥它的不足(這太容易做到了)。出于鼓勵不一樣的表達訴求,我會想著同等情況下(預算、類型格局還有天時地利),哪個人可以做得更好,哪部電影可以拋棄陳規(guī),而不是滿足于畫面的精致,情懷的溢滿。 《呼吸正?!犯蠖鄶?shù)中國電影太不一樣了,也找不到可比較的對象,所以,我會鼓勵這樣的嘗試。 很多會覺得,拍這樣的電影,太笨,太窮,太easy了,但是,一旦《呼吸正?!纷層^眾介入到真實的廣州,留駐了2015年的廣州印象,我覺得,它已經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況且,從入圍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這件事,它可以,也已經比很多人想象的走得更遠!【刊載于 北京青年報】
去年419在庫布里克書店大旗虎皮偶然提及的作品,今天竟然在電影資料館看到了,真是天大的緣分!云中老師不僅人帥而且編導攝影剪輯樣樣拿得出手,好一封寫給廣州的情書,現(xiàn)實向無野心文藝小品定位精準,臺詞聰明不羅嗦,西裝雞湯男&天體物理學逗比博士最出彩,映后見面會最欣賞桃姐的發(fā)言,迷影精神萬歲
“整天就知道上知乎上豆瓣刷微博,秀個優(yōu)越感,裝個專家……”
3.9 Blue. 散亂迷?;煦纾沼卸分镜冒贌o聊賴,沒有人會喜歡這種狀態(tài),我也是,就像我不喜歡潮濕的廣州,南方嘛,可我現(xiàn)在就是這樣。所以,這種直接甚至是紀錄式的手法,是不是有些太不負責任。偌大的黑暗的影廳,時不時滑亮手機,找不到出口。(又犯病了)
3.8 屌絲青年的迷茫在一個水汽盎然的城市不斷發(fā)酵與流溢,廣州在我的生活經歷里面并沒有四季,電影的節(jié)奏就好像廣州無休止的四季一樣粘糊糊。演員本身要比影片出彩,李會幾乎成為了笑點擔當。影片對廣州的寫照比人內心感受的描述更真實,導演對演員的控制太松,有點過剩。
至少讓我對廣州有了想象
求映后那些影評界大佬別再拿這片子和賈樟柯、楊德昌做比較了,真心沒得比。新導演新電影,我還是老老實實支持畢贛的《路邊野餐》吧!枉費我曠了一上午課來看個舉世大爛片!
“我就像一臺殘破的收音機,能時不時收到她的消息,就很幸福?!?影評人云中的處女作,帶著偏見去看,居然一點也不裝,也不故作高冷或深沉或無病呻吟。完全輕松的生活小品,隨性又有情趣,廣州或遠或近就貼近了……“豆瓣”有臺詞硬植!
尊重年輕時每個卑微的夢想。每個迷影者心中都有一個導演夢,云中踐行了它,這種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值得鼓勵;想必跟我一樣,導演也是深愛著廣州的。@BJIFF 電影資料館
論如何心安理得地逗逼和無所事事”。散漫的爵士樂結構,有些侯麥的假日電影有些奧爾特曼的《人生交叉點》甚至有些伊奧謝里阿尼的味道,實際上形成了某種城市交響樂式的database(可惜拎得不夠明確)?;浾Z本身自帶的喜劇性在這種連接著港片傳統(tǒng)的即興創(chuàng)作中被處理成一種尷尬彌漫的冷幽默。
搖滾樂的真正鼻祖是貝多芬,理工男的泡妞神器是薛定諤。鏡頭之下的廣州很美,百無聊賴的青春很喪。
廣義地把男生劃分為理想、無聊、雞湯和理論,實則都是文青l(xiāng)oser。女性成為他們YY的符號。碎片化的小品,沒有實質性內容,呈現(xiàn)出的是一種頹態(tài)的生活狀態(tài)。它的缺點和優(yōu)點都很明顯地存在于薛定諤的貓箱中。
感覺像在大屏幕上看網(wǎng)絡情景劇,只是選了一個好位置架起攝影機也算得上導演所說的“精心設計的鏡頭”?這也太對不起那些布景打光機位調度的人了吧… 哦對了我們還需要體現(xiàn)廣州的城市感,那我們就拍拍大遠景+音樂煽煽情吧
不是朋友圈的繽紛人生,而且real文藝青年的生活日常。尷尬癌犯了,男神隕落~
這種強調自然的主題比商業(yè)片導演并不高明到哪里去,真實的生活我每天都在自己過,何必花錢去看一個矯揉造作的版本?好電影會用鏡頭講話,甚至連臺詞都不要,而這里竟然還要關鍵句提示?天體物理博士那一段還挺有意思的。云中以前沒關注過,但看現(xiàn)場覺得是個自我感覺過于良好的人。
7.30.WE影城,坐在錄音師旁看完。這部片感覺是越往南走,越易被接受。我在線上線下都與雲(yún)中不識不熟,拋開之前網(wǎng)上的互捧吹牛以及不厚道的北上首映,單純從電影上來看還是引起了我共鳴。不論是在地緣、人緣、姻緣等層面上都讓我感到無比熟悉。而且我特別喜歡葉洪這個角色,仿佛將我演到戲裡頭了。
最難,平常心。
段子電影。臺詞略豬扒,運鏡構圖很狗屎。各種手法跳剪阿什么的雜燉,不過電影基本的劇情都講不清楚,演員很讓人出戲。
九零后的dazed and confused,突然超想去廣州
幾個影評人互捧,于是我就坑到電影院看完了。極其陳舊的性別觀念,泡不到妞就恨生活的落魄24歲男青年的意淫。也沒有指向任何社會問題。演員演技很差,對話沒什么大意思,還被當寶一樣摘出來作為小標題………
人們喜歡的電影要么是自己的夢要么是自己的生活,這片子屬于后一種??粗苌ⅲ珒仍跉忭嵤墙y(tǒng)一的。云中很聰明,處女作不搞宏大敘事,也不玩炫技游戲,踏踏實實回到生活,磨出一篇閑散不失工整的小品文,看得人心情舒暢,還有點麻麻酥酥的。我反正是從頭笑到尾,一下都沒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