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格:格子圍巾;格子外衣;格子長褲;墻上的格子日記;飛鳥掠過格子窗;豁口杯子碎落在格子地板;夜幕燈光下的格子電話亭。還有:橋邊的戀人擁吻;一個人的踢踏舞;黑白光影的運用。除卻這些元素之外,都是顧影自憐。
并不想寫上面的文字,然而發(fā)現(xiàn)正文少于140字發(fā)不出去,其實我只是想分享、記錄存?zhèn)€圖而已呀。
第17屆法羅島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第4個放映日為大家?guī)怼赌泻⒂鲆娕ⅰ?,下面請看前線渴望愛情的人們逐步靠近的評價了!
蒼山古井空對月:
文藝小清新的感覺,除了黑白光影不錯,其他的無感。
一一:
每一幀都讓我想起在巴黎的時光,有些城市的特質(zhì)是超越時間的。
zzy花崗巖:
卡拉克斯的導演處女作,碎片化的情節(jié),緩慢的節(jié)奏,孤獨的青年男女相互依偎,燈光打在他們的臉上,蒼白但是唯美。
盆滿缽滿趙+:
他路過新橋戀人,投了兩個幣。黑白光影極佳,但是沒有絲毫的浪漫感,看了太多孤獨男女互訴衷腸不得善終的電影了(這就是生活?)
果樹:
卡拉克斯處女作就已經(jīng)文藝到底,整座城市每個人的愛情都在坍縮,毀滅之后又忍不住想期待新生。廚房的戲太點睛,元電影的點到為止以及彈子房的跳切升華了整部電影。
松野空松:
用閃屏,跳切完成情感的碎片,前半部分的快速剪輯旨在建立男孩女孩的碎片聯(lián)系,過多的男孩的碎語卻證明是單向的連接,疊化的凝視更是一廂情愿,唯有結尾的血跡才能醒悟。
Donnie:
鏡頭語言有新意和幽默感,充滿了青年導演的青澀稚氣和用心良苦。幾對情侶的故事相互穿插,獨白常常精準且具有典型性,漫游式的法式故事實在迷人,作為卡拉克斯的處女作品可謂驚艷。
Catcatcatyang:
喜歡片中在街上游蕩穿梭于形形色色的人之間,還有在派對和不同人生階段的相遇。但是關于愛情的有點強行公式化。畫面好好,除了淡入淡出的人臉。不喜歡男主,扣分都給男主。派對上有人說,“莫扎特在我這個年齡都死了兩年了”。
歐.尹:
黑白攝影下的構圖、疊畫與鏡像極有質(zhì)感,片中人物仿佛常處于不同圖層,恰將老人所指的溝通的障礙具象出來,也呼應著全片的憂傷基調(diào)與悲劇收場。電影中有太多精彩的值得回味的句子,只可惜故事本身并不算太吸引人——法國導演們太擅長描摹類似的情緒了。
子夜無人:
瘋的程度和愛的程度都沒有后來的《新橋戀人》做得那么極致,但剔除了浪漫的著色之后有另外一層灰白色的冷冽沖刷上來。所謂的“命中注定”和“一發(fā)不可收拾”都被提前掐滅了苗頭,“愛就像人類史一樣老,情人們愛到后來都厭倦疲乏了”,他們就像兩個飽經(jīng)風霜的怨靈一樣忘情地訴說著對于愛情的想象,然后是水漫過浴缸、鮮血洇濕睡裙,電話亭上的碎玻璃提前留下預言的暗號,通往親密關系的擁抱反而是兩敗俱傷、同歸于盡。
Pincent:
新浪潮的回響,捕捉幾種情緒和一段情感狀態(tài),是會讓人想要寫詩的電影。閃屏,疊化,黑場,聲畫分離,旁白仿佛人物的腹語也仿佛一種記憶的細節(jié)闡述。有些構圖不規(guī)則,其中人物的位置不常規(guī),傳達出不安定,內(nèi)在崩潰又擴張,在光線下人物如同在舞臺上夢游。在星空跳舞,在老套的搭訕橋段中沉默無言,只是吐出碎片化關于愛情的自白,也是詩句,并帶有那么些dark thoughts。實在是太戳中我,這樣充分對比的黑白光影便是愛情本身吧。
DAY4的主競賽場刊將于稍后釋出,請大家拭目以待了。
這兒... 我們... 仍然是... 孤獨的
一切是... 那么緩慢... 那么沉重... 那么悲傷
不久... 我... 就會... 變老
而... 這一切... 都會... 結束。
by 老婦人 from 電影《男孩遇見女孩》
誰也無法逃逸,必須全力以赴的投入并享受這場瘋狂的災難~拍給所有以愛為食或似曾擁有的男孩女孩
快送醫(yī)院啊,倆蛇精病!大概有一兩個鏡頭(停電聚會晚些時候倆人在廚房瘋狂地聊天兒。對!人們從一旁半掩的門另一邊陸續(xù)經(jīng)過離開外面有雷暴雨聲)莫名驚醒我了。剩下的就是一個無聊苦悶以至于發(fā)展出超強自戀的人談了一場身心失調(diào)的戀愛罷了which對法國電影中的男女來說也就那么個套路
結局太搞 拉旺和人獸雜交那玩意長的像
女主角太美了。。。denis lavant是個天生的好演員,即使boy meets girl里這樣青澀也無法掩蓋,而holy motors就是一個境界了
黑白光影,美麗邂逅,悲傷結局。
你們愛得歇斯底里,卻對過去心有余悸。
超多的有趣情節(jié)。視為珍寶的前女友圍巾實則是一個胖婦遺留的。電梯里回響著女友出軌的色情對話,兇殘的女帽。馬里昂巴德似的聚會。與米瑞拉交談時的大側臉。時髦櫥柜旁割愛的缺口杯子。影印時的光影。樓下對講機處金屬低沉音的愛情獨白與回到現(xiàn)實的簡短一句話。吻戲男演員的低語求歡被聾人唇語讀出。盡管是默片仍然顯得喧囂的手語老人。玻璃破碎的電話亭里突出孤單的男主。男主的諷刺誤殺和全面大玻璃外旁若無人的出軌情人。
卡拉克斯先生,您是不可能拍出糟糕的電影的。您是外太空來的怪客,出現(xiàn)在人間也不過是羈留,燒壞了夜空也燒壞了鄰居的房子,你是馬戲團的俘虜,只效忠于愛情,如果你的血液里還剩一顆行星,在巴黎的河灘沿打轉,那它的名字只能叫做,詩。
顯而易見的是,卡拉克斯的處女作《男孩遇見女孩》繼承了法國電影新浪潮強大的影像/文學傳統(tǒng),其源自戈達爾影像系統(tǒng)中的強間離性與聲畫分離手法與戰(zhàn)后歐洲電影普遍的存在主義式瑣碎/意識流敘事,在這部處女作中以一種純粹私人化的表意邏輯——以突如其來的黑幕切斷人物瞬間思緒、以聚焦/失焦進行對人物瞬間狀態(tài)的捕捉、橫移鏡頭展現(xiàn)出的客觀韻律——構建而出?,F(xiàn)在看來,卡拉克斯似乎才是“電影作者”的最佳代言人之一,其作品序列中所有的人物、動作、情境、狀態(tài)、語言自始至終保持著內(nèi)在連貫,它們成為了《Holy Motors》中的有機構成元素,完成了“作者電影”最終意義上的融匯。
要敘述時遭遇結局,要開始時發(fā)生意外,要開口時雜音干擾,要回憶時已心各一方,空間、鏡頭、表情、細節(jié),處處是聯(lián)系與矛盾,但從頭到尾又異常平靜。
Boy meets girl 卡拉克斯的好作品,他的電影里透露著迷戀以及不受干擾的敘述力量
劉若英《后來》的MV里,就掛著這部電影的海報。你都如何回憶我 / 帶著笑或是很沉默 / 這些年來有沒有人能讓你不寂寞
fuck,法國電影看多讓人精神崩潰又想睡。面對秀恩愛,單身狗就要自殺?被高富帥拋棄也不會選謀殺偷盜的矮矬窮!
這雖是卡拉克斯23歲拍成的導演處女作,但技藝已十分嫻熟,畫面黑白對比強烈,光影運用也很得體,影音剪接等方面有戈達爾的影子。
黑白影像襯托出主角的孤獨,喃喃自語的獨白也盡是荒涼之感,標記了生平的地圖更像是對個體的嘲諷,有缺口的杯子不過是破碎之心的象征。同病相憐的男孩與女孩并沒有朝著羅曼蒂克的方向發(fā)展,寂寞終究是需要獨自去面對的,沒人能化解,也沒人能填補,最后只能淪為悲劇。
我最喜歡的作品來自Leos Carax!我看完后激動得不行.
6.0/10。至此,卡拉克斯長片作品已補完。很難想象一部處女作技術水平就如此出色:攝影、剪輯、打光、構圖都是一流的,而且有著鮮明的新浪潮標簽和致敬成分(影子運用明顯摸仿早期表現(xiàn)主義),但只能說我實在太討厭這個故事了,單調(diào)且乏味,這樣奇葩的愛情觀念也是我在這個年齡階段所難以理解的。
碰到好片后找該導演其他片看不一定成功。好久沒看過這么悶的催眠電影了。臺詞是很藝術,但影片整體感覺空洞,居然有人說像新浪潮。時不時黑屏像是導演/演員掌握不了長鏡頭而做的變通。孤獨的青春被過度稀釋和夸大了。黑白片、手提攝影機、沒表情的演員,還能再做作一點嗎?看在是處女作份上,給個三星
越愛越孤獨。本周等看大銀幕。
卡拉克斯處女作,可以的啊,黑白的畫面分外迷人,女主更是美得一塌糊涂。很多很有意思的細節(jié),比如話到關鍵處被背景音蓋掉,各種剪輯的小把戲。他就是個愛情的怪異觀察者,有別人看不到的角度。最后幾分鐘真是好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