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預告的時候帶了偏見,以為是灰姑娘那種俗套劇情,所以電影上映的時候完全沒考慮要看,直到今天睡前才隨便點開的。 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男主怪怪的,還跟老公說男主可能是個隱形富豪要拯救女主于水火,,, 兩人開頭的相處和對話也讓人感覺有點跳脫,但看著看著就覺得還是很溫情,有感受到女主的成長。。。 然后,當我以為男主的真實身份就要揭曉-我要說“就知道是這樣的時候”我才明白之前怪怪的和跳脫的感覺原來都是合理的!立刻就被感動到落淚,就在我還想繼續(xù)感動的時候,電影卻沒有過分煽情,沒有嘰嘰歪歪,拖泥帶水,談情說愛,讓我反而意猶未盡,心里更是酸酸的。 總結,熱愛生活,愛護自己和家人都是多么的有意義。 千萬不要帶有色眼鏡去看電影,后悔沒給這部電影貢獻一張電影票。
先說結局,一家人幸福美滿,搞基也能接受了,也不擔心遣送了,也不嫌唱的難聽了。
這一驚天轉變,不是上帝慈悲,而是一個辣妹的奇跡轉變
所以不是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而是關鍵人物付出一點點愛,就像一個老鼠害了一鍋湯一樣,只要老鼠有點愛心,不進鍋里,那么大家就不用付出愛心重熬一鍋了。
那誰是關鍵人物呢,需要上帝來點名嗎,上帝可沒這本事,結果又回到人人都是關鍵人物,人人都付出愛,就不會缺失關鍵人物了。但這樣上帝不是太無能了。
所以上帝要做的是找賤人,一個賤到所有人都無敵的地步,就成了關鍵人物。
有了關鍵人物,是讓他死,還是讓他感動大家,就看大家都口味了,如果是重口味,那就是一鍋鮮美的老鼠湯。如果還有人性,那就只能把白開水當湯喝了。
總之,電影整體節(jié)奏不錯,但部分細節(jié)也搞不清楚誰是老鼠。譬如城管為啥網(wǎng)開一面,和諧社會,而土著卻抵制移民,破壞民族政策。
看到電影大概前三分之一時,我非常的驚喜,因為男主角的人設寫得很好。于是我不斷思考,這種感覺從何而來,接著,我恍然大悟,其實這部電影不過是把男女主角常見的設定、背景對調了,但是卻給人耳目一新的觀感。
女主的親情、友情、愛情、事業(yè)全是一團糟,靠酗酒和濫交來逃避現(xiàn)實,聽起來就是個不折不扣的遭遇中年危機歐美白男,與此同時,男主出現(xiàn)了,他的存在就像那只伴隨他一起出現(xiàn)的小鳥一樣在這個城市格格不入。我相信男主的設定會贏得絕大多數(shù)女性觀眾的好感,因為他如此善良且?guī)в悬c不諳世事的天真,在第一次見到女主之后就對她展開了不依不饒的追求,與此同時,這種追求又是完全柏拉圖式的去性化的。
遭遇重大挫折的男人和天使一般不求回報的少女,這種在許多動畫、影視里屢見不鮮的設定,換了一個性別之后卻能帶來全新的觀看體驗。
尤其在后半段電影里,女主角一直在尋找男主角的身世之謎,觀眾的視角則和女主角一起,探究男主角的存在,女人成為了故事的主體,具有了行動的愿望和行動能力,男人是被行動的對象。其實,男主角的名字、過往、背景已經(jīng)完全不重要,電影也沒有更多著墨,他已經(jīng)完全成為了一個令女主角成長的“工具”。這一點哪怕在以女性為主要受眾的愛情電影里也不多見,不過可惜的是,最后的結局還是流于俗套。
此外還有評論提到的電影里探究的移民問題、母親的心理問題,在我看來全部都是多此一舉,不如好好把這個故事講到位。
PS:看完之后再聽Last Christmas簡直聽出了一絲冷幽默。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若不喜請勿下拉
........................................................
看這部是在晚上不小心昏睡起來后的事情
夜深人靜在恐怖片和喜劇片中抉擇下
我點開了這部(但事后發(fā)現(xiàn),這部根本不是喜劇片......)
其實前面很荒唐又有點吵雜的開頭
差點就讓我放棄了
但我很懶也就這樣看下去
真正讓我專注or喜歡起來是好老套的臺詞
"
我覺得變得特別......
做一個特別的人這件事,被看得過于重了
我覺得做一個人就已經(jīng)很難了
非常艱難
"
"每個平凡日子里的一舉一動
都在塑造或瓦解性格
意思就是
你所做的一切造就了你
"
"為什么總是要擔心『我』如何如何
就算是不知道
就算是變化無常、不確定
又有什么問題呢
你為什么一定要是什么呢
"
這些猶如雞湯的話語
的確是在寒冷的夜晚給人一點溫暖
........................................................
現(xiàn)在邊寫邊回想
在劇一開始的歌就說了
這就是一個傾訴和聆聽的故事
當我們的心冷卻了
那就感受不到這世界的一切
感受不到自己真的活著
而怎樣能讓我們真正開心
唯有自己才能
唯有何時何地都有個歸處的時候
and
劇末反轉地告訴你
這樣一個猶如天使的人
是種細胞(器官)記憶
是當自己失去了屬于自己的心
幸運得到的另一顆心
也許在適應的過程是陌生而又令人害怕
就像不受控制的人生
在下一個轉彎出現(xiàn)前
有時總是讓人覺得難以承受地想要放棄
劇中那句"LOOK UP"
是啊~也許上天藉此告訴我們
也許是該放慢自己的腳步
也許是該放開那些拘禁自己的
也許只是要我們看向另一片天地
"
我見青山多嫵媚
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
用上我一直喜歡的詞當個句點吧
Last Christmas/去年圣誕(2019) 這個電影在豆瓣和IMDB評分差不多,都很低,只有6.5,但我看完感覺7.5分也是合適的。電影看起來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女孩被救贖的故事,但看完才知道其實是自我救贖。 中間我一度認為是渣男套路傻白甜的老套劇情,不過后面的反轉還挺驚喜的,也是讓我感覺電影上了一個臺階的地方。電影另一條線楊紫瓊在電影里似乎給的位置有點重,但后面想想,她有種凱特的導師或者理想模式的樣子,在她落魄的時候在幫助她包容她,在她慢慢恢復正常的時候做了個追求愛情的榜樣。 有個短評說:“以為看的是愛情片,其實看的是鬼片”還挺有意思的。 雖然對我來說沒有圣誕節(jié)這個概念,但多少知道圣誕電影是個什么氛圍,類似于大年初一的合家歡吧。所以圣誕節(jié)喜劇該有的氛圍、音樂、溫暖都在里面可以找得到。電影后面的轉折讓整個電影倏然變得神秘和充滿淚點,從剛剛中間的溫暖到失望再突然地轉折,讓整個電影變得很豐富。 除了其中兩個人的黏在一起的表白很有意思之外,電影里也包含了很多別的因素在,比如排斥移民、反全球化,使得整個電影的內涵變得深刻。 而且中間確實很甜啊,楊紫瓊也真的好看!
解禁補評價!影片既具有一般圣誕電影的一切元素:浪漫、溫暖、歡樂、節(jié)日氣氛,又有很多與普通假日或愛情喜劇不同的內容,比如從一開始就具有神秘感,劇情有轉折和驚喜,而且主角都是海外移民,這些內容都為本片帶來新鮮看點。特別是艾瑪·湯普森出演的角色和她寫的劇本都帶有她本人獨特的詼諧與睿智,影片還能讓人感受到她溫暖又寬廣的胸懷。是一部在冬日里可以深深溫暖觀眾心的影片。
很多愛情喜劇都有圣誕情節(jié),很多圣誕電影都不乏浪漫內容,但本片的故事卻遠遠多于此。以往談起圣誕電影,大家腦海中的故事一定是發(fā)生在典型的美國或英國人身上。我可以肯定地說,這是第一個以海外移民為主角的圣誕電影。既然在美國和英國的海外移民那么多,那么為何不可以從他們的角度去呈現(xiàn)圣誕的美?
女主人公凱特(克拉克飾)在出場時看起來是一個生活很邋遢,一事無成的人,偶遇一個近乎完美的華裔男子湯姆(戈爾丁飾),漸漸開始改變她的人生。觀眾從女主人公凱特的視角出發(fā),從一開始只是工作與流浪,到后來在湯姆的指引下看到了倫敦更多美麗、有趣的景致,并開始注意到節(jié)日期間那些無家可歸的人生活上有多么艱難。而相比之下,凱特是有家不愿意回。在湯姆的幫助下,她獲得的不僅是愛情、友誼,而是開始學會懂得付出、給予和珍惜。
然而隨著劇情的發(fā)展我們發(fā)現(xiàn)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女孩之所以生活落魄是有原因的,她曾經(jīng)因動了心臟手術而失去了成為歌手的機會;她的家庭是來自東歐的難民,父母含辛茹苦地工作,依然擔心逐漸排外的英國人會趕他們出境;男主角似乎身份神秘,常常聯(lián)系不到,但卻常常能在給流浪漢做義工的地方遇到。。。
女孩的母親是典型的海外移民,說著有口音的英語,對孩子有著很高期待,思想十分保守,生活非常樸實。艾瑪·湯普森演出的這個角色與女主角之間的互動是影片最動人,也最好笑的部分。艾米麗克拉克在片中有些傻兮兮的,但不失可愛,唱歌的部分的確令人刮目相看。Henry Golding基本上就是being charming。
影片展示出了倫敦圣誕期間的美麗,幾乎每個鏡頭里都閃爍著圣誕燈飾。女主人公工作的圣誕裝飾店更是美輪美奐,就像走進童話里的魔法世界。我本人對圣誕、圣誕裝飾店和倫敦都情有獨鐘,所以看得很陶醉,幾乎想立刻拔腿回去倫敦!
但除此之外,我也看到了很多有共鳴的細節(jié),比如女主人公一家因為是海外移民并沒有像鄰居那樣張燈結彩地迎接圣誕,但他們還是以自己特有的形式慶祝。這在海外很常見,比如一片住宅區(qū)里,唯一沒有在屋子外做圣誕裝飾的一般就是海外移民,特別是亞裔,他們不相信這有必要,但他們也一樣喜歡圣誕,喜歡享受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
楊紫瓊出演的圣誕店老板更是打破規(guī)則。之前很少會看到華人作為這樣“洋店”的老板,大部分時候華人只是在中國城的餐館、干洗店、當鋪里出現(xiàn)。而艾瑪·湯普森與導演保羅·費格就是要打破這種刻板印象。為何圣誕裝飾店的老板就不能是華人?其實很多銀幕角色都沒有任何族裔限制。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喜歡圣誕節(jié),都可以慶祝圣誕節(jié)。
影片也提到了目前歐美高漲的反全球化、排斥移民的情緒,非常具有時代特色。如果未來圣誕節(jié)再看,也一定能與其他的圣誕電影區(qū)分開。因為影片中帶有的很多內容都是80、90、千禧年代愛情喜劇所不具有的。
當然與其他愛情喜劇相同的是,片中一定有好聽的音樂和美麗的畫面。本片用了喬治邁克15首歌曲,其中還包括一首未發(fā)表過的。他本人生前也給予了許可。
艾瑪·湯普森也為喬治邁克的《Last Christmas》歌詞賦予了新的內涵,如果看完片,再聽這首歌你就會明白,影片真的就是根據(jù)這首歌“改編”的,只是含義有了精妙的變化
這個結局感覺是我小學時候看的郭敬明小說
雖說劇情狗血,老阿姨還是被賺了眼淚...人生不易,活著為大
Cliché 都不足以形容這個劇情……但是能看到一部傳統(tǒng)romcom是多么不容易?。。。。?!
Last Christmas I gave you my heart(劇透預警
3.5,雖然結局很扯淡,但對話寫的真是太好了
“以為看的是愛情片,其實看的是鬼片”
艾米莉克拉克的愛情電影男友最后有活著嗎
和電影院里的陌生人放肆大笑了好幾次,幾個細節(jié)也前后呼應了。有時候看看這種簡單輕松的片子也挺好?;丶矣致犃藥状蜭ast Christmas,才發(fā)現(xiàn)電影和原曲歌詞Last Christmas I gave you my heart,My God I thought you were someone to rely on真的很搭。算是今年收獲的小驚喜吧。
可能是真的缺愛了,這么狗血的劇情我居然還哭的要死
我就說嘛,這個片子還是存在邏輯的,比如只有我們自己能忍得了我們這種暴躁又一無是處的人
居然被老公入場就猜到結局... 不過這不重要,emma Thomson的演技太牛了!
Last Christmas I gave you heart, but the very next day you gave it away. Take it literally. 全片最大的twist其實很多人在看預告片的時候就猜出來了。也算圣誕主題電影里不太一樣的,但整體還是那個套路,想把移民和brexit加進去但略顯突兀。楊紫瓊和Henry Golding沒同時出現(xiàn),不然肯定跳戲。最后演出觀眾里看到Andrew還是會心一擊,F(xiàn)or George。
最近接連看了好多基于歌曲命名的電影、Last Christmas I gave u my heart ~ 但不是指真的換心啊哎喲喂 ??♂? 這部電影里面有楊紫瓊和 Henry Golding 讓我一度以為他倆又演母子 ??
以后都不能直視Last Christmas這首歌了…后背發(fā)冷…
重看一遍還是哭得慘烈,kate的自我認同迷失與作為背景的移民身份遙相呼應,加上不能再夢幻的夢幻王子,天啊。也許以后圣誕節(jié)可以再看這部片。? 哪怕是這種圣誕賀歲片,英國人一出手把好萊塢那幫人推個趔趄還不止好嗎。選角真的太毒辣了吧,龍媽身上那股子歡快被導向今宵有酒今宵醉之后簡直不能和角色太貼切,以及誰不想躺在長得像郭富城和周潤發(fā)的私生子還操著一口倫敦腔的老派柳下惠懷里講述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恐懼,然后接一個綿長深重且余韻悠遠的吻呢?前三分之二笑個不停后三分之一哭慘,感覺整個人像洗過一遍一樣心里干凈凈的?,F(xiàn)在還只有韓版硬字幕,等出了藍光一定要重溫一遍!
終于明白男主為什么對女主坦白自己靠不住了
【5.7】前面都拍的是啥啊...非常急躁而且聒噪,完全沒有能讓情緒沉淀下來的機會...而且劇情非常俗套,沒有一絲一毫的新意。直到結尾處的那個反轉完全把觀眾對這片的類型期待顛覆了,而且讓前半段在劇作上的種種缺點都變得合理化了,有點意思。完全懷疑編劇是先想出來了結尾反轉的那個點,然后為了反轉的那一個點生硬拼湊出的故事...
我是想看一部簡單的圣誕浪漫言情喜劇,暖一暖這中年凍柿子一般的心,就像《緣分天注定》,《真愛至上》那樣的……可惜就這點要求本片都沒能滿足我……結尾來了個預料中的翻轉……加入點兒英倫當下保守主義抬頭的元素……僅此而已。龍媽的唱功挺好……本片的兩三處橋段好像《諾丁山》啊。
You’ll have my heart, one way or another. 刻著’Look up’的長椅大概是本年度最催淚的場景了吧。
這個劇情也算是非常對應片名的歌曲了,回頭品品就知道了。片中還有特別多的George Michael,也是非常懷舊。本以為是個浪漫愛情喜劇,但其實更多還是暖心治愈系。一個把生活過得一團糟的女人,如何一點點改變自己,讓一切好起來。如果不去過度計較劇情,其實還是個挺輕松且有點暖的娛樂片。龍媽還是蠻可愛的,以及,一個亞裔男主,也是個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