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以歌廳女明星的生活展開納粹在德國的興起歲月,德國逐步被納粹輿論控制;作品介于胡鬧與嚴(yán)肅之間,以在歌廳胡鬧避世來嚴(yán)肅討論納粹,從一開始納粹被趕出場內(nèi)到后來滿座似乎皆為納粹,男主的言行即是導(dǎo)演對此的觀點。最牛逼的還是那段鄉(xiāng)村少年唱起由最初的溫和到后來氣勢洶洶的“黨歌”,完全出乎意料。歌舞段落很棒且不生硬,小丑最討喜。
Sally 最后選擇離開Bri應(yīng)該是因為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理解Bri了吧。在野餐時,Sally發(fā)現(xiàn)Bri不愿意和她說自己在想什么,而且對話時心不在焉。Sally認(rèn)為Bri不再愛她了。所以,她在解釋墮胎原因時,所說的擔(dān)心失去夢想,擔(dān)心生活的瑣碎會磨平激情,這些可能也的確是理由,但讓她真正下決心離開的,應(yīng)該是她最后那句沒有說出口的before:before you don't love me.
但我覺得Bri之所以有那樣的表現(xiàn),是因為德國社會當(dāng)時的情況已經(jīng)越來越嚴(yán)重,納粹已經(jīng)越來越聲勢浩大,因此他變得越來越憂慮,并不是因為不愛Sally。他還愛著Sally,因此才會在Sally墮胎之后那么生氣。
那,他們兩分開只是因為誤會嗎?如果兩個人溝通清楚,結(jié)局會不一樣嗎?
天真的人說:只要他倆明白彼此依然相愛,那就沒有任何問題了啊。
悲觀的人說:即便這樣,Sally其實毫不關(guān)心讓Bri憂慮不已的納粹問題,他們是不一樣的人。隨著時局動蕩,只想過好自己生活,很想成為一名演員的Sally,與極度厭惡法西斯和納粹,堅持原則的Bri,身處逐漸瘋狂的德國納粹狂潮之中,注定無法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樂觀的人說:但只要他倆愛著彼此,那么這樣的不同也不會讓彼此分離,而是能夠不斷磨合堅持下去。這樣的亂世之中他們也能夠互相理解。而這種理解,這份感情,將成為支撐他們在亂世中生活下去的憑依,將成為亂世之中most beautiful,most marvelous, most extraordinary的東西。.
我不知道該討論納粹,還是討論愛情。
上聯(lián):眾人點評十分到位
下聯(lián):補充論述樣樣俱全
橫批:十分精彩
(必須寫夠140字才讓我發(fā)出去,我只能簡單說兩句,那就是:
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愛情看似無處不在,但其實十分可貴。
人們?yōu)榱俗非笞约合胍娜松仨氉龀龈魇礁鳂拥倪x擇,而這樣的選擇也引發(fā)了電影中主人公們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從而更進一步點綴了那個紛繁復(fù)雜的社會。)
本片歌舞運用極佳,串聯(lián)主線卻又游離于故事之外,歌舞在片中的作用也有很多種:連接甚至是概括劇情;暗示政治背景;表達人物心聲;用歌舞夸張地表現(xiàn)了當(dāng)時紙醉金迷浮夸迷幻的社會;對小小的舞臺和下面觀眾的描寫刻畫出了政治突變波濤洶涌時代下蕓蕓眾生的躁動和恐懼。
女主角刻畫很好,是劇變的時代背景下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現(xiàn)實窘迫卻心懷夢想,愿意出賣身體來接近那些看似能幫助自己完成夢想的人。對自己身體滿不在乎卻擁有一雙純真動人的大眼睛。和別人說父親和自己很親近,卻無法掩蓋父親爽約甚至不愿意在給自己的電報上多花錢的事實,因此而倍受打擊,內(nèi)心里其實是一個渴望父愛的孩子。放棄了自己愛的男孩和腹中的孩子,因為她知道男孩沒有愛上她,她對夢想的憧憬勝于自己對男孩的愛,于是她回到舞臺上,振臂高歌。無論夢想是否能實現(xiàn),她都愿意去追尋,甚至是死在夢里?!吧罹拖袷歉鑿d,也只是個歌廳,而我喜歡的,就是歌廳”。她代表了當(dāng)時女性思想開始解放,認(rèn)識自我,追逐夢想;也代表了那個時代千千萬萬的追夢人,愿意前仆后繼地去追尋那個遙不可及但美麗無比的夢,卻像那個妓女埃爾西一樣無法逃脫其宿命般的結(jié)局。
納粹青年表演那一段格外令人印象深刻,歌曲激昂高亢,觀眾的情緒很快被調(diào)動起來,由旁觀變?yōu)閰⑴c其中,反對者反而顯得弱小格格不入,直觀的體現(xiàn)了納粹具有的力量。民眾的愚昧和易操煽動,人心脆弱可以輕而易舉地操控在此暴露無遺。
從來不寫影評,這也算不上是影評,只是對看過的影評中一些內(nèi)容的不贊同。以下皆為個人看法。
一、關(guān)于最后薩利為什么要離開布萊恩......我靠她說是因為她以自我為中心、無法忍受婚后生活、仍然想要爭名逐利當(dāng)個女演員,你們就和布萊恩一樣都相信了嗎?。?!
1.倆猶太人的婚禮上,薩利一如既往地笑得很開心,可見是對婚姻生活懷有憧憬的;而布萊恩呢?低頭不語,神色郁郁。
2.兩人躺在樹林里,薩利千方百計想要逗布萊恩開心,還主動提到了孩子,甚至將孩子和耶穌作比;而布萊恩還是沒精打采。最后薩利伏在他的膝蓋上,臉色也落寞起來。接著是快閃過他們過去荒誕快樂的時光和在歌廳里光怪陸離的日子。
3.薩利墮胎的時候,撿起了坐在樓梯上玩球的男孩丟下去的皮球,還在他身后停留看了他一會兒。她這樣難道像是難道渴望墮胎的樣子嗎?
薩利通過布萊恩冷淡的反應(yīng),知道了他們不會有未來。她對布萊恩沒有說出的before后面那句話,結(jié)合前文的內(nèi)容,感覺更可能是“你不久就要厭倦這樣的我,然后離開我了”。就像她的父親一樣,就像Max一樣。
其實我一直想知道的是,布萊恩到底有沒有和薩利結(jié)婚?想來是沒有的,月臺相別,布萊恩抬起薩利空蕩蕩的右手無名指,他猶豫了一下,最終也只是贊美了她的指甲艷色耀目,但是他難道不知道薩利的指甲一直都是這個顏色嗎?曾經(jīng)的海誓山盟不過是一紙空文。布萊恩在得知薩利墮胎時,不斷指責(zé)薩利,要求一定要知道她墮胎的理由,又何嘗不是希望能從她嘴里完全撇清自己的過錯呢。
薩利太愛他了,所以她給了他想要的理由。
“我真的很愛你?!?/p>
“是的......我想你是真的愛我?!?/p>
二、薩利嘴里說著還是想要當(dāng)一個女演員、唱著她愛歌廳......真的是這樣嗎?
1.月臺離別薩利說她必須要去一個面試,結(jié)果是回到了歌廳。作為歌廳里的“國際巨星”,薩利想要回去肯定是不需要面試的,所以她這樣說只是想要和布萊恩做一個瀟灑的告別以及讓他相信自己說不安于婚姻仍想闖蕩的話而已。
而且,沒有了皮草大衣之后,我們可以看到薩利的衣服破了好幾個碩大的口子。她沒錢了,想來布萊恩也沒給她留下什么錢。沒錢,怎么闖蕩?問題在于,布萊恩知道嗎?他怎么會不明白,他也是落魄過的,沒錢寸步難行,薩利回去后還能做什么,他心知肚明。
2.快閃時出現(xiàn)了薩利被猥褻的畫面,薩利在歌廳仍然是被欺壓的對象。
3.薩利最后一首歌登臺演出前惴惴不安的神情,在燈光打過來時一秒換成欣喜若狂。她在舞臺上光芒四射地表達她對歌廳生活狂熱的喜愛??墒俏铱傆X得她幾欲落淚。
最后回閃出影片開頭歌廳放蕩墮落的表演畫面,最令人影響深刻的是兩個女人抱著在污泥里摔跤,只為贏得臺下陣陣喝彩。
比起穩(wěn)定婚姻和可愛孩子,薩利怎么可能真正熱愛這樣的歌廳生活?只不過是后者是她唯一能抓住的東西罷了。
她的生活教會了她就算眼睛在流淚嘴角也要高高揚起,就算想要哭泣也只能一臉享受地大笑不已。
“忘記了你生活中的煩惱了嗎?我早就告訴你了,在這里生活是美麗的。”
因為只要燈光打在你臉上,你就要給我笑出來。
真是人生如酒店??!舞臺效果非常棒,無論是舞蹈、歌曲還是化妝都極有特點,嫵媚且靡靡,并對時代做出暗示。舞臺上和舞臺下分成兩部分,卻又有意無意的互相影響著,觀眾席角度的偷窺鏡頭極有代入感。麗莎·明奈利永遠不肯卸掉的濃妝。形象總讓我想起《大力水手》的奧列佛
這是我很久很久以來看過最好的歌舞片,它不僅僅是一部很先鋒的表現(xiàn)2、30年代開放的柏林和那里同志生活的電影,更是通過巧妙的音樂、歌舞描繪了當(dāng)時的歷史圖景(故事和歌舞是分開的,并不是那種“說著就唱起來”的歌舞片),我第一次在影院里真切地一直想,快繼續(xù)唱,不要停,繼續(xù)唱呀!太喜歡了!
這片是癮,戒不掉。Nazi的暗線實在是高招!它鋪下的那種末世情調(diào)給這個故事加上了不少的深度,但最要命的是,通過完美的剪輯,主線的愛情故事、音樂劇片段以及副線居然能夠如此熨帖的并存、互推、互相挖掘,這簡直是個奇跡!
山雨欲來之前的靡靡亂世,時代亂云翻滾下一群小人物被裹挾而去的命運,以為這次可以不一樣,以為終于可以停止愛的漂泊,Maybe this time唱得沉醉又揪心,她如靈貓般的盈盈淚眼,盛滿了自以為降臨的幸福天真,愛一個人有罪嗎,轉(zhuǎn)身揮手依舊是舞臺上明亮的星;歌舞完美融合敘事,剪輯太棒。
最佳導(dǎo)演科波拉輸?shù)貌辉?/p>
它給了我一個20世紀(jì)30年代法西斯掌權(quán)前夜的柏林社會細微而深刻的變化的直觀認(rèn)識。
真是不長記性,又去看濃妝艷俗的歌舞。。。不過沒想到自己還挺喜歡Liza Minnelli的,還是拿男配那位的妝化得太惡心了
兩個侍候一個,錢讓世界轉(zhuǎn)動,人生就像歌廳,歡迎下次光臨
幾乎是1973年奧斯卡的最大贏家,卻并不廣為人知。末世情調(diào),社會實況和意識形態(tài)結(jié)合得幾乎天衣無縫,歌舞與類型的完美融合。歌舞表演即便放到今天來也依然前衛(wèi)大膽,雖對于納粹和現(xiàn)實的描繪只有寥寥幾筆,但是足夠生動傳神,尤其是納粹青年演唱《tomorrow belongs to me》那段堪稱一絕。★★★★☆
幻世浮生,歌廳是一個縮影,不僅是醉生夢死的幻樂場也是愛情的滋生地更是歷史更迭的見證者,鮑勃福斯的剪輯和給傳統(tǒng)無腦歌舞片的拔高實在厲害。超喜歡歌廳那個濃妝艷抹的男主持人,雖然沒對納粹著重筆墨,但是歷史的壓迫感已經(jīng)油然而生,多角色對愛的選擇和動蕩感自然而生。歌廳很好的密閉了一個幻象
她按時計酬出租自己,她死的那天,鄰居們都看竊笑,看吧,那是過量的藥物和酒精的后果。但當(dāng)我看到她像個女王般躺在那里。她是我見過最快樂的尸體。
男女主都很可愛,開始以為只是男主被綠了,還很心疼,結(jié)果女主居然又被同一個人給綠了,人生真的很無常,在女主懷孕后男主不計前嫌說愿意娶她時真心挺感動,可惜兩人三觀差距太大,結(jié)局還是沒能在一起。主線劇情還好,支線有點弱,覺得猶太人那一對可有可無
飽滿濃郁,個人看過的最好看的歌舞片。比神馬《雨中曲》、《花都艷舞》、《芝加哥》、《紅磨坊》和《歌劇魅影》之流強出三條街
【A】鮑勃福斯屌爆了!麗莎明耐麗屌爆了!神作!看的過程中一直在忿忿不平,我操,這么牛逼的片,居然在奧斯卡最佳影片角逐中輸?shù)袅??!居然輸?shù)袅??!看完后趕緊查了查當(dāng)年是何方神圣干掉的這牛逼片子,哦,是教父.........
非歌舞部分的戲劇沖突太平,唱歌和劇情僅靠歌詞聯(lián)系顯得彼此分割,男主沒有參與任何歌舞環(huán)節(jié),化妝濃艷、表情夸張,歌都不好聽,舞也局限于一個舞臺,沒有華麗的剪輯和攝影,全靠音效體驗歌舞氛圍了,部分歌舞還略顯浮夸和聒噪…噢,作為歌舞片,太多低于預(yù)期,只能3星啦。敬“偉大的頹廢”。
每個英俊小gay的背后都有一個美女毫無指望的愛著他
濃妝艷抹、光怪陸離的亂世煙云。雖然是歌舞片,但歌舞主要起串場作用,本質(zhì)上還是傳統(tǒng)敘事,倒是攝影超前時代了。朋友比愛人難找,時代比歌廳瘋狂,既然注定納粹要崛起,倒不如在靡靡之音中將魏瑪共和國埋葬...
第一部鮑勃·福斯。攝影剪輯登峰造極,迷幻背后自有明晰。你以為生活與政治很割裂,就像你也以為歌舞與現(xiàn)實很割裂,然而一切都不曾割裂,它們或互為表里,或相互侵犯,或共進共退。第89屆奧斯卡前夕觀第45屆奧斯卡上《教父》的最大對手有多牛逼。盛世不再。
歌廳野玫瑰,迷亂三人行,頹濁魏瑪風(fēng)情畫,享樂主義的柏林
Life is a cabaret,在最壞的時代來臨前,活出最肆意最精彩的人生!電影讓人愛不釋手,麗莎·明奈利更是令人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