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喜歡一個演員的穿搭還是《鋼琴教師》里于佩爾和那件大地色的風衣外套好像她沒有多余的衣服,也不必考慮新鮮感,只有一層皮,隨穿隨走。 她風光無限也穿著它,受盡凌辱還穿著她它。 我當時覺得這件衣服好美啊,也希望自己有一身這樣合身的衣服,不必學習什么穿搭指南,它就是我的精神,我就是它的盾牌。其實很多令人一眼難忘的電影,它的女主角都穿一身令人難忘的衣服。
今年令我一眼難忘的是《再見愛人2》里面,張婉婷和她的衣服。 起初是她的藍色帽子,隨后是她的長裙、她的披肩、她的羊毛和羽絨外套。
她穿著它們在人類最深刻復雜的親密關系里撕扯,把這些單品穿成了戰(zhàn)袍,并最終穿成了戰(zhàn)旗。一個不知道怎么回應人生處境的人無所謂穿什么風格的衣服,而一旦人有了那種堅韌,她穿什么衣服都是她的品格。這品格真的不必是美德,但她讓我有了從精神上捍衛(wèi)我的姐妹正確性的沖動,她必須正確,不是因為她合理,而是因為她身體力行地過著一種充滿了力量的生活,在這種生活里,她的懷孕、失望、沖動、憤怒都不必通過私影像、姐妹群、媽媽幫來緩解、來支撐、來合理化。而是、全憑她天地一氣的力量沖出重圍,生機勃勃、野生地像山川河流一樣撲面而來,像西藏的高原,它的稀薄令人作嘔,令人頭疼欲裂,令人坐立難安,但它的美卻源于她野生的濃烈,源于她的非女性。
女性像承受耶穌一樣承受過了男性。
為什么不能讓男人像承受高原一樣承受女人?
張婉婷就是長裙長衫,一頂小藍帽,聰明地、尖銳地、張牙舞爪地冒犯著她的婚姻合伙人。她的服飾也簡單得只有她的線條,剪裁挺闊利落。
我不能忍受
我接受不了
我改不了
她的臂展修長,身長腿長,她的舒展本來就比嬌小的女孩兒更需要空間,她的靈魂和身體一樣,舉手投足 都是勢能。
你們?nèi)シ治鏊?、賽博心理治療她吧?/p>
就是自己也問問自己,誰的生活又經(jīng)得起治療。
關于愛的那些事。
剛剛看完第四集,發(fā)生在第六天的故事。
非常打動我的是幾句話:
【面對他人的善意,表達感謝就是最好的回應?!?/p>
【愛是流動的?!?/p>
【我們太常習慣扮演拯救者,被自我感動,給予的卻不一定是對方需要的?!?/p>
負面情緒也好,悲觀也好,忘記是從哪一本書里看到的,都是有它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
我們往往討厭那些“不好的”情緒,那些“喪”的時刻,希望自己陽光而美好,其他的一切不夠積極的部分都讓它們退退退。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沒有“陰暗”就沒有“陽光”,美好的存在恰恰是因為那些“不美好”。
自我接納這件事聽說了十幾年,幾度都覺得自己做到了,道理重復了千千萬萬遍,不停的自省、反思、破防、下定決心,又再一次的陷入同樣的情境中,就像希臘神話里的西西弗斯,果真人類的智慧從一開始就被點明了,就等著人們?nèi)ヮD悟,像是在經(jīng)歷一個又一個的輪回。
老師說我們都有潛在的目的性,這話聽到的瞬間就后背發(fā)涼,我們好像都給自己上了一個底色,不管那是明亮的還是灰暗的,也不是自己故意的,卻是自己最熟悉的。熟悉這種感覺本身就會帶來一種天然的安全感,與是否美好無關。然后我們就那樣義無反顧般的走向那片底色,一次又一次,陷入自己給自己種下的痛苦之中。
我想我的性格中一直都帶有那份不自信,缺乏被愛包圍的安全感,也說不上來到底為了什么。自從聽到存在主義心理學的邀請里的某些觀點,釋懷了一些,不再把自己的色調(diào)輕易的歸咎于他人或者它事了——我覺得受傷了,也是我讓這個人或者這件事傷害到了我,我從來都是有選擇的,當然也有責任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后果。
好在不管能做到什么程度的改變,意識到問題就是邁出去的第一步了,別管是否停留在了第一步,也至少是個漫長的開始了。
面對所有的善意,表達感謝就好了,別的情緒都不是那么有必要,我試一下。
提醒自己不用努力證明自己的那片底色就該是如此,每個人都值得被愛,都值得擁有幸福,永遠都有選擇。
【面對他人的善意,表達感謝就是最好的回應?!?/p>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困難的點在于,我們聊的太抽象了,這是很長一段青春期的我很愛做的事情,總是怕說的具體了就不美了,就太赤裸了,就會不好意思,就要面對某些尷尬的局面?;蛟S也有一部分是文化影響也說不定,我們的語言崇尚意境,那種我沒有明說你卻懂我的可愛心思。好吧,也許并不怎么可愛,也算得上青澀了。
于是我愛你這句話,說的并不輕易,一旦說了就像是把自己的一片真心捧到了對方的面前,這就有很大風險了,對方瞬間就有了完全拿捏你的權力,面對有可能被拒絕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氣的。
不過現(xiàn)在其實沒那么害怕了,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變化的呢?
我們最想表達愛的時候,或許就是我們心里明知道風險最高的時候吧,緊張,刺激,有關自己的一場豪賭,也真的只是有關自己而已。
其實愛永遠無法衡量,所以人們才執(zhí)著呀,一旦能計量了,就不美了。
年少時戀愛腦作祟,總想要知道答案是什么,擰巴,偏執(zhí),患得患失,做作,矯情...我們追求的答案根本就不存在,因為感情是自由的,是抽象的,是不確定的,或者,不總那么確定的。我們急于想要證明或者證實的是個變量呀,這可不就是徒勞么,再努力也不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因為答案可能是一條小溪,即便面對同一份感情,也無法踏進去第二次。
【愛是流動的?!?/p>
有的時候人們會愛上一個破碎的靈魂,一個受傷的心,真的是愛這個人么?還是愛上了那么義無反顧的自己呀。
我們看到了對方的脆弱,看到了對方的不堪,天真的以為自己會帶來好的變化,真是古道心腸了。怎么自己都感動成這樣了,對方還是沒有變好呢。這讓我想到了熱情又不明真相的群眾,你誠摯的伸出的手,真的是對方此刻最需要的么?萬一人家只是想要靜一靜呢。
但是我們不太愿意接受,自己的付出沒有任何意義這件事。愛一個人,我們只會有自己最熟悉的方式,給予我們最擅長付出的東西,卻并不真的總是在意對方的需求到底是什么,雖然有時對方自己可能也不知道,但是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還是容易的多的。
我給你的,你不需要。
這才是最讓人傷心的,好像我也不會別的了,最好的都拿給你了,好東西人人都應該需要吧,你怎么會不需要呢。
如果真的能做到,需要對方做什么,具體的表達出來,事情會不會變得簡單很多。當然同時要面對你的需要對方提供不了這件事,或者不愿意給,自己會很尷尬吧。我們經(jīng)常被教育想要什么自己去爭取,不要只會索求他人的給予,可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愛情也好,親情也好,友情也好,都是自己爭取不來的,感情這件事,不是努力就會有收獲的。
【我們太常習慣扮演拯救者,被自我感動,給予的卻不一定是對方需要的?!?/p>
你真的懂唯一 的定義 并不簡單如呼吸 你真的希望你能厘清 若沒交心怎么說明 我真的愛你 句句不輕易 眼神中飄移 總是在關鍵時刻清楚洞悉 你的不堅定 配合我顛沛流離 死去中清醒 明白你背著我聰明 你真的懂唯一的定義 不只是如影隨形
你真的希望你能厘清 閉上眼睛 用心看清 我真的愛你 沒人能比擬 眼神沒肯定 總是在關鍵時刻清楚洞悉 你的不堅定 配合我顛沛流離 死去中清醒 明白你背著我聰明 愛本質(zhì)無異 是因為人多得擁擠 你不想證明 證明我是你唯一 證明我是你唯一
以上。
從人格障礙的角度來說,張婉婷應該是個自戀型人格障礙,應該也有合并bpd?,F(xiàn)在正好這么多人都說npd=惡,你們覺得她惡嗎?她只是有時候很難相處而已,把別人都拖進自己的黑洞。好多女孩子都喜歡宋寧峰,不免讓我懷疑這些人都想找一個想操控的人,根本不是想要愛一個人。他們真的應該離婚,各自成長,去尋找各自的幸福。他們不相愛,只是互相需要。
她在兩人關系中想找一個工具人來愛自己,于是先為伴侶做一些事情,然后情感勒索對方我都為你做了這么多你都不回饋我?我為你生了孩子你都不為我奮斗?你沒良心你冷暴力我!邏輯混亂,說到A扯到B辯論不過了就扯感情最后不行再上道德,利用自己的女性身份對對方進行綁架。給自己伴侶洗腦,最后伴侶都懷疑自己自己是不是真的冷漠。關鍵是她還在操控周圍人對伴侶的看法,一會兒把人家塑造成十惡不赦的人,自己是純粹的受害者。真的我要在現(xiàn)場就想問她一句那你當初看上人家什么呢?就想找個工具人然后工具不能滿足你你就惱羞成怒嗎?一會兒又開始說兩個人的愛,講一些估計自己早就編排過的故事。
只要誰支持了她對象她就攻擊誰,被害妄想,還覺得自己委屈。見不得別人快樂,覺得對方的快樂如果不是自己造成的那就是不受自己控制了,失去掌控感就要暴怒。眼中的世界完全是扭曲的,什么都是別人針對自己。自我極其不穩(wěn)定,在世界之巔的時候就自己最對,厭惡自己的時候覺得自己很糟糕,轉念一想都是你們讓我感覺這么糟糕的,反正我自己沒錯,發(fā)泄自己情緒就對了。
她現(xiàn)在腦回路已經(jīng)太扭曲,就像罩了一個罩子,明明有感情,要說服自己沒感情,明明意識到了自己錯了,要說服自己沒錯。自我如此脆弱,稍微一碰就會碎,承認錯誤就是毀掉自我,太痛了,做不到,是一個超強自我防御系統(tǒng)。不過你反過去好像也能理解她感到的“被操控”,覺得我都這么對你了要和你分手你還不分,你是犯賤嗎?你的啥愛啊你就是企圖控制我!操控我情緒!腦回路奇葩是奇葩但好像也可以理解,如果你用她好歹不分的世界觀的話。所以說呀該分手時就得分手,不要去試圖拯救任何人,自己舒服開心永遠是第一位的,至少可以先把她送到心理醫(yī)生那里去看病。
自我越脆弱的人才會越強調(diào)“我”這個概念,真正有自我的人都是隱藏自我的。也不會害怕批評與指責,會客觀的看待別人指出的問題,有錯改之沒有就忽略。每個人都會自我厭惡,但是那個度如果太過了就會波及到身邊的所有人。不會愛自己的人永遠無法愛別人,自己的黑洞只能自己才能填上。
她的問題真的就是沒有安全感,缺愛,作到別人離開自己才能罷休,“啊你看你果然不愛我”。哎,他們真的需要心理疏導,或者自己看見自己的問題拯救自己。和他們在一起的人都會被拖下深淵,沒有強大的心力會被搞瘋。
看到后面突然理解到了張婉婷,她的點在她媽媽,她沒有過被愛帶來的價值。其實張婉婷的這番話真讓我覺得她不是個例,她的表現(xiàn)只是極端而已,但是不是不能理解。很多女性這輩子沒有得到過足夠的寵愛,隨隨便便就結婚了,情感不滿足的時候就去依賴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找補。很多父母都擅長情感綁架,讓孩子覺得自己不配,覺得自己委屈。
講實話我也是能理解張婉婷的,她很敏銳,也不容易相信人,宋寧峰其實很難溝通,是那種看起來很通情達理但是情感閉塞的人。為了反抗而反抗,他也沒有什么自我,而且擅長道德綁架,張婉婷說他活該沒說錯,我們誰不活該呢?他自己非要往坑里跳,因為不想孤獨。哎,宋用這個所謂無條件的退讓是搞不定她的。他們有感情,她希望他好,但是沒有愛情。不是因為孩子早就離婚了兩個人。宋也未必愛張,不過是因為不想做出改變,習慣罷了。
分開才是答案。
看了《再見愛人2》更新的第二期嗎?這期節(jié)目一播,“張婉婷讓人窒息”的話題一直掛在熱搜榜上。
給沒看過節(jié)目的朋友介紹一下,張婉婷是演員宋寧峰的妻子。兩個人熱戀了不到一個月,張婉婷懷孕了。他們還沒來得及在戀愛關系上磨合,直接進入了爸爸媽媽的角色。
很西方電影的開頭,但真實生活并沒有那么浪漫。
在生下孩子之前,張婉婷表示自己迫切需要宋寧峰必須知道她是什么樣的,發(fā)脾氣是什么樣的,不講理是什么樣,對于事物的所有看法是什么樣。只有這樣,她才會覺得兩個人能真正地“熟”起來。
她毫不客氣地把自己最糟糕的模樣展現(xiàn)在宋寧峰這個很新很新的愛人面前,宋寧峰對此的感受是:她會因為任何事情爆炸。
這個局面局外人想必都能預料,因為這世界上只有父母才能忍受你最糟糕的一面,再沒有第三個人。
所以我們目前看到的張婉婷變成了這樣,十分強勢,易得寸進尺,無理不饒人,令人窒息。
她會很隨便地就攻擊宋寧峰是拖油瓶,也打心底里看不上宋寧峰演員的工作。
三對夫妻圍坐一起,吃吃喝喝聊聊天,本應十分愜意。但當聊起宋寧峰的演員工作時,張婉婷的情緒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再也無法控制。她第一句話說的是羨慕演員,緊接著指責宋寧峰身為一個演員卻不能洞悉她的情緒。
宋寧峰剛想解釋為什么他能共情到劇本里的人物感受,卻在枕邊人面前木訥。張婉婷立即打斷,“你怎么知道你就一定能共情到那個角色?我覺得都未見得,那是你認為。你在當下的表演共情到那個人物了,也許你回過頭再看,你都覺得你不一定共情到了。”
宋寧峰還想解釋共情角色和枕邊人不是一回事,張婉婷情緒更激動了,“觀眾揣測人物得更好,你憑什么認為你揣測一個人物就更容易呢?”
這時候張婉婷說話已經(jīng)有些驢頭不對馬嘴了,和宋寧峰說的不是一回事。但她自己沒有這個意識,屢屢打斷宋寧峰,不讓宋寧峰有說話的機會。
不讓人說話的理由很奇怪,因為她覺得宋寧峰沒有功成名就,也就沒有資格去侃侃而談對人物的理解。在她的邏輯里,只要出名的演員才配談理解人物。沒名氣就沒資格?這姿態(tài)未免過于高高在上,太瞧不起人了。
情緒正烈,這時有人出來轉移話題,張婉婷無法接受,開始攻擊在場的其它人。她變得張牙舞爪,但同時她的心里也感覺到了無助——她怎么就成了一個瘋子一樣?
芒果的文案同理心很強,她看到了張婉婷在傷害自己,看到了張婉婷的脆弱、恐懼。
“拿刀揮舞的人,常常在驚懼中割傷自己。”
“歇斯底里的背后是未被安撫的脆弱、恐懼?!?/p>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問:張婉婷為什么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模樣?她為什么要讓自己這么不快樂?
節(jié)目中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一幕是,明明剛剛宋寧峰念情書時,張婉婷感動得流眼淚了,但環(huán)節(jié)過后,張婉婷又單拎宋寧峰出門,開始一輪新的控訴:你憑什么說我的不好,你壓根就沒有資格說我不好。
我大概能猜到原因,因為宋寧峰的那句話,“你愛我、愛女兒,勝過了愛你自己?!?/p>
這句話其實很關鍵,張婉婷在當下有被這句話觸到心里最柔軟的部分,因為那一刻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犧牲”和“付出”被看到了。
至于后來的反駁、憤怒,也僅僅是因為那句話的感動并不能夠持久,回到了原點——你知道我愛你甚過愛自己,可你為什么還是對我不滿意?你 竟 然 會對我不滿意?
為什么我會這樣想?因為我媽就是這樣。
我太清楚她的好,她活著就是在為這個家打算,她就沒為自己考慮過,哪怕一次。她沒日沒夜地在外奔波,掙的錢一分都舍不得花,內(nèi)衣內(nèi)褲穿了好多年。而我也太清楚她的不好,她一點小事就發(fā)大火,總是冷言冷語,我買啥都是錯的,我穿啥都是丑的,我臉上長了幾顆痘痘也會被念很久,即便那時候我是隔了好幾個月才回家。
面對我媽,我常常處于被逼瘋的狀態(tài),為什么我的媽媽總是要否定我呢?為什么在她的眼里我總是錯的?為什么我的想法一點也不重要?
而每當我指出我老媽存在的問題時,她會立馬反駁我:我還不好???供你吃,供你上學,我這種媽媽,算是很不錯的媽媽了。
這樣就算一個好媽媽了嗎?我的腦海里總有這些記憶碎片。
每次拿零花錢或者學校要收費,我都很怕開口,因為我媽基本都會先罵一通才給錢。
前段時間我問過我媽為什么要這么做,為什么不能痛快一點給我錢,一定要罵我一頓?她說不能讓我拿錢太容易。就因為這樣一個原因,她讓年少時期的我心里常常被刺痛。
如果弄丟家里的鑰匙更嚴重,會被數(shù)落得好像我弄丟了一百萬。有句話離譜得現(xiàn)在還記得:你人怎么不弄丟?
還有一次初三的時候著急去上學,穿著鞋子踩進家里拿了東西,被罵得我學也不去上了,離家出走了,最后去朋友家里住了幾天。
更小的時候,也被逼得離家出走過。當時是深夜,我媽沒有攔著我,讓我一個人離開了。后來好像是我自己害怕了,一個人灰溜溜地回了家。
還有想跳樓的時候。忘了什么原因了,只記得當時自己很小,很想跳樓死了算了,旁邊只有奶奶攔著。而我媽一副一點也不害怕我會跳樓的樣子,情緒更加激烈:你跳啊,你快點去死掉。
現(xiàn)在回想,我很難理解當時自己為什么沒有跳下去。好像是不想隨了我媽的意,真的去死掉。
嘶……特別窒息的關系,是不是?
但我現(xiàn)在好像知道我媽為什么會這樣。港劇《香港愛情故事》(點擊藍字可閱讀我寫的觀后感)里面有個老頭和我媽一樣,為了家在外面掙錢很不容易,而回到家只剩下了壞脾氣。在外可以忍氣吞聲,在家就隨意發(fā)泄。他們仗著自己的“付出”,以“犧牲”脅迫家人認同他們的全部。
怎么就變成這樣了呢?他覺得他自己太委屈了。他選擇承擔起一個家庭,卻認為在外面受的苦都是為家里人受的,自己理應有回家發(fā)泄的權利。俗稱,總覺得別人虧欠他太多。
沒有想過其實是自己虧欠自己太多了,對自己太不好了。
他也意識不到家人應付他的情緒會很累,會很難受很難受。
后來怎么樣了呢?他兩個女兒一個性格偏激,一個嫌貧愛富,兒子又過分老好人。老婆也跟他離了婚。
我家呢?老實說,我的情緒也不太穩(wěn)定,一面對我媽脾氣就容易上來。我的姐姐,我的爸爸,也都是易怒體質(zhì)。
我太討厭這樣的我們了。
張婉婷也是如此,她付出了,她犧牲了,她得是老大,都得聽她的。在熱戀時,她口口聲聲說自己很想給宋寧峰生一個孩子??珊⒆由聛碇?,卻變成了她的籌碼,“我給你生了一個孩子,是我最大的犧牲”。
這個犧牲,讓她有了令人窒息的要求:在婚姻里,我要是最舒適的那一方。
美滿的婚姻會是這樣的嗎?老調(diào)不是這樣彈的嗎——好的婚姻是互相包容,互相扶持,攜手度余生,而非一個人的舒適。
很明顯,一個人舒適不現(xiàn)實,我們看到的是張婉婷不快樂,宋寧峰也不快樂,兩個人都不快樂。
在綜藝《春日遲遲再出發(fā)》里,和王櫟鑫離婚的吳雅婷,她明明對另一個嘉賓David有好感,但害怕輿論,害怕節(jié)目里的心動是一時的,她哭著拒絕了向她告白的David。她泣不成聲,觀眾也泣不成聲。
這時候芒果文案跳出來一句:為什么人要選擇那個讓自己傷心的選項?
看《再見愛人2》這期節(jié)目,我又想到了這句文案。既然犧牲換不到你想要的理解、愛,那不如換一種方式去愛你想愛的人。讓彼此都快樂一點吧。
我就特別渴望我媽能夠多愛自己一點,放下一些包袱,去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某某的老婆,某某的媽媽。
文〡璐璐日譯情
《再見愛人2》里張婉婷說宋寧峰是個好丈夫,但不是個好伴侶,因為她覺得宋寧峰有很多地方不符合她對伴侶的需求。所以,從兩人閃孕閃婚之初,她就一直在嘗試改變宋寧峰,她想把宋寧峰改變成她心目中完美伴侶的樣子。
看到張婉婷想改變自己丈夫的言行,我一點都不意外。
因為人都有改變別人的沖動,尤其是和自己親近的人。父母想改變孩子,領導想改變下屬,丈夫想改變妻子…可人真的是被另一個人改變的嗎?這個問題太值得探討了,我也很想借張婉婷和宋寧峰來說說改變。
▌張婉婷改變宋寧峰了嗎?
世上大概沒有人喜歡被別人改變吧,無論是孩子,員工,還是妻子或丈夫。這也是我驚訝于張婉婷和宋寧峰的地方,因為張婉婷一直在嘗試改變宋寧峰,而宋寧峰表面對此似乎也是接受的。
宋寧峰覺得妻子敲打他的一些想法是有預見性的,如果不按照她所說的去做,他們的未來就很可能被毀。既然他們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那張婉婷應該是改變了宋寧峰的,他們的婚姻愛情也應該是美好幸福的。
可從他們參加《再見愛人2》來看,他們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婚姻愛情并沒有那么美好幸福,張婉婷也并沒有改變宋寧峰。為什么?
因為被迫的改變不是改變,而是妥協(xié);不是出于自愿的妥協(xié),只會加劇親密關系走向極端,并不能令慘淡的婚姻發(fā)生質(zhì)變。
伊能靜在采訪中提及自己的兩次婚姻,她直言自己和庾澄慶的婚姻的失敗,主要是源于自己還沒有修煉好自己,只顧著安撫自己無處安放的不良心態(tài)與無法接受的原生家庭,沒能把戀愛談好更沒能把日子過好。伊能靜坦言,丈夫不是你的醫(yī)生,他沒有辦法治愈你的一切。
伊能靜的一番話和兩次截然不同的婚姻經(jīng)歷說明:婚姻的質(zhì)變都是從改變自己開始的,好的婚姻關系是相互影響,并不是強行改變。
那些嘗試改變另一半的男女,最終都會發(fā)現(xiàn)他們改變不了困頓的婚姻,只會加劇婚姻破裂的速度。
我們之所以過不好日子,經(jīng)營不好婚姻家庭,就是因為人性讓我們覺得改變別人比改變自己容易,所以絕大多數(shù)人都愛走改變別人的捷徑,而忽視改變自己的正道。
捷徑促使人走上的都是極端之路,沒有好結果;正道看似艱險難走,可挺過去,你會發(fā)現(xiàn)你身邊的一切都在發(fā)生質(zhì)變,尤其身邊人。
這就是改變自己的無窮力量,當自己變好變順后你就能影響身邊人由內(nèi)而外自發(fā)地發(fā)生改變,而不是被迫地被強行改變,這才是婚姻中男女相互影響后的質(zhì)變。這種質(zhì)變或許只有經(jīng)歷的人才會懂。
▌你不改變,我就不愛你!
張婉婷曾對宋寧峰說過:“我其實不是想改變你,我是沒有辦法。因為如果你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我很確定地告訴你我不愛你?!?/p>
對于張婉婷的”你不改變,我就不愛你“的理論,我想說的一個點是,我們絕不會因為”改變“而愛上一個人,但我們卻會因為一個人是他她自己而愛上這個人。
所以說張婉婷想改變宋青峰的這套“你不改變,我就不愛你”的理論是不成立的,是張冠李戴的,是不夠成熟的。
世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各自的特性,都有各自的好與不好,我覺得我們愛的可能是彼此的不同,也可能是彼此的相同,但絕不可能是接觸交往后的強行改變,因為人性決定了我們的貪婪無極限。
每個人只有當他找到他自己,成為他自己,能夠讓自己越變越好后,才有可能經(jīng)營好自己,處理好關系,經(jīng)營好婚姻家庭。
就像伊能靜所說“丈夫或妻子不是我們的醫(yī)生,沒有辦法治愈好我們的一切”,有些傷,有些痛,有些過不去的過往,終究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去跨越去治愈,這應該就是“人生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真諦。
改變自己,是改變一切的根源!
閃孕閃婚的張婉婷和宋寧峰顯然還沒有意識到這點,他們還處在改變彼此給彼此好看的內(nèi)耗階段。
就像張婉婷所說,她其實并不想改變宋寧峰,她是沒有辦法。她覺得只有宋寧峰改變成他所希望的樣子,她才會愛她,她們的婚姻才有救。
可如果宋寧峰妥協(xié)地一次次被她改變后,她們的婚姻就真的有救了嗎?
宋寧峰憋屈擰巴地活著越來越找不到自己,張婉婷在改變丈夫的道路上愈演愈烈。兩人會越來越看不上彼此,甚至是討厭自己。他們不可能越靠越近只會越走越遠,因為他們都已不再是當初的自己,也找不到現(xiàn)在的自己,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愛是恨。
現(xiàn)在的張婉婷應該想不到改變自己,更難以改變自己,雖然她覺得做自己很重要,可她似乎還沒有找到自己,她對愛的言行過于莽撞,對愛的認知也過于淺顯。所以,她才會在改變另一半的捷徑中一路前行,永無止境。
其實,所有好的融洽的關系都不是被迫改變而來,而是被正向影響而來。那些能夠正向影響身邊人的人,無一例外都是特別會改變自己的人。
做自己的人,不僅能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還很清晰地知道婚姻關系里,只有讓另一半成為自己,做他她自己,他們才能收獲良好的關系和幸福美滿的婚姻家庭。
好的伴侶是彼此正向影響且相互成全而來,而不是單方面的刻意改變而來。我們不是因為改變而愛,而是因為她他是你眼中獨一無二的自己而愛。
毀掉婚姻的最好方式,就是總想著改變另一半。
別試圖改變另一半,因為你根本改變不了。
要嘗試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能夠正向影響身邊人的自己。
宋知道張喜歡犯渾,知道張無所不用其極地試圖控制他,知道張在有意無意地威脅他。這些宋都明白,也在縱容。
宋這個人善良、柔軟,總是從善的角度理解別人,習慣賦予事情或行為好的初衷。所以即使張的情緒、行為、言語惡劣,宋仍然選擇包容。這其實是人性高貴的體現(xiàn)。但是,宋的品質(zhì)與資本逐利的社會并不契合,所以顯得懦弱,也無法給家庭高效地帶來利益。
相比之下,張這個人跋扈、強勢,凡事從惡的角度揣度他人,習慣賦予事情或行為壞的原由。這是人性的卑劣,是很小就適應社會、自主生存所導致的。因為,這份卑劣能夠帶來利益、達成目的。
宋算不上弱,張也算不上惡。只是兩個相反的人遭遇了彼此。成長經(jīng)歷所造就的人性之高貴與卑劣,在這場事故中無限放大。如果把這段關系定義為一場較量的話,卑劣想必大概率會打敗高貴,這是社會規(guī)律。
從情感角度,還是多些悲憫吧??蓱z宋、可憐張、可憐你我、可憐人類……
為什么觀察室嘉賓總在judge女嘉賓???當艾威在一句又一句地在指出Lisa的問題,Lisa完全找不到空隙去解釋自己的行為時,觀察室說的只是:艾威哥沒有給Lisa姐說話的機會,應該多傾聽她的心聲。但當出現(xiàn)一個“女版艾威”,同樣只顧著自己說話而不給伴侶表達機會的張婉婷時,嘉賓室簡直開炸了,你一句我一句就開始炮擊張婉婷。黃執(zhí)中先帶頭說張婉婷這是pua,吉娜說張婉婷好強勢怎么說話這么難聽還用手指著老公,沈亦斐說她邏輯混亂,完全不能自洽,你一言我一語,嘉賓室已經(jīng)變成了批判現(xiàn)場。(觀望中,觀察室扣一星,后續(xù)再改評分)
女嘉賓要是精神有病就去治療吧,沒必要打著追求愛情的旗號pua伴侶
還是這種綜藝有真東西,戀綜那種都是當時的一種表演,激情一過,下節(jié)目就拜拜了。都是表演出來的甜蜜。
節(jié)目組把明顯有心理疾病需要治療的病人發(fā)瘋行為作為噱頭賺取流量,讓這樣的有心理疾病的素人承受網(wǎng)絡暴力,節(jié)目組不做人
不喜歡吉娜在這個節(jié)目…觀察團聒噪了…這情感糾葛看累了…
小孩子談戀愛的糖哪有中年人離婚有意思
內(nèi)娛真人秀天花板了吧...很喜歡蘇詩丁來著,看到她來參加很驚喜...不太想看到吉娜...經(jīng)常嬌妻發(fā)言??
宋 真的跟素人有壁 太帥了
唯一想說的就是觀察嘉賓真的有點多了,想輸出的內(nèi)容很多但很散。以及充當理性的角色多于感性的角色,道理多于了共性。好懷念維嘉的控場和總結。第一集看下來,郭柯宇真是很難超越的嘉賓了
多了通告費 少了純粹
胡彥斌和黃執(zhí)中讓我深刻意識到男人之間深深的共情和情誼,輿論質(zhì)量也讓我認識到這個節(jié)目的下沉度。聽說戀綜的觀察員不能隨意發(fā)表感言,換到離婚夫妻觀察節(jié)目的男觀察員就在這乘風破浪了。聽說現(xiàn)在幾乎全網(wǎng)都在清一色辱罵張婉婷,我很好奇這其中節(jié)目組的剪輯和觀察員的節(jié)奏占作用的九成還是十成呢?孕期的痛苦我沒經(jīng)歷過都能共情得到,因為經(jīng)期已經(jīng)夠難受了,甚至說出“我挺著肚子希望跳樓結束一切”這樣的話,觀察員作為事外人下意識不是希望了解前因后果,而是率先共情“沉默”的男人。他們第一句話是“好可怕啊”,第二句話是“如果我們代入男方的視角…”男權視角固化到什么程度,會讓這群男男女女完全意識不到女方的痛苦,先是說出“如果我是男方”這樣的話。這個場景可太熟悉了,一個又一個“可怕的瘋女人”欺負“沉默其實可憐的乖男人”的故事。
宋寧峰拿到了從藝以來最好的劇本——《我的恐怖妻子》。
張婉婷不是壞人,但一定是個病人。張婉婷需要的是心理醫(yī)生,她的病不是宋寧峰一己之力造成的,而是日積月累里自帶的敏感又脆弱,是一種病態(tài)的自卑又自負
盧歌說自己來這個節(jié)目是因為沒錢,肯定不是唯一原因,但不太明白嘉賓室為什么要急于幫他“遮羞”。作為舞臺劇的舞指,又不是因為懶惰或沒有才華,失去工作三年,沒錢難道不正常嗎?他沒什么好羞恥的,該羞恥的不是他。反而覺得這樣真誠地說出自己的困境很可貴,時常內(nèi)觀的人,良心真的會因為說謊而感到不安。
我一百個理解張婉婷。生活中宋寧峰這樣的男人太多了,用最溫和的方式把愛人逼瘋,自己卻顯得無辜又脆弱。旁人看起來只會責備女人的瘋癲,而忘了她背后的那個令人窒息的伴侶
不喜歡沈奕斐和那個辯手,觀察室說夫妻不要動不動上價值,他倆全程都在上價值。還有宋從這一集表現(xiàn)看都在逃避,我覺得是沉默逼瘋了張婉婷,只不過張是暴脾氣,他倆性格確實不對盤罷了,然后他倆說張PUA宋說得毛骨悚然。。。跟張宋一樣窒息情況的香港夫妻,他倆不說艾威PUA 他前妻,最后胡彥斌還找補說艾威用情很深。。。所以有沒有可能這并不是PUA,是你倆太愛上價值又上錯價值了? 第五期了,張婉婷發(fā)瘋,節(jié)目組不停追問,要她認清她是錯的,她傷害了她老公。而艾威和那個舞蹈老師發(fā)瘋,他倆甚至更頑固更自以為是,但全都是輕輕揭過。太雙標。 另:這節(jié)目更需要心理專家,而不是婚戀專家和辯手
跟第一季差得十萬八千里,第一季是藝術和真情,這一季無聊狗血勢利抓馬吵鬧,吵鬧不休,每個人我都沒有一丁點好感,都不帶真心一樣,目的好明顯,看完兩期就覺得不行,為了第一季頂著看,到現(xiàn)在真是受不了了……
上了年紀就該看看破碎的感情。
如果說上一季是《藍色情人節(jié)》,那么這一季才真正來到了《婚姻故事》。盧歌和王秋雨是同一種人,他恨蘇詩丁不是另一個一無所有的朱雅瓊。Lisa保住了性命,但心依然將死,她想證明活著,打麻將是,乞求復合也是。艾威是活給全天下看的男人,他想對所有人負責,Lisa只是其中之一。張婉婷的行為無法理解,但如果把她視作宋寧峰的經(jīng)紀人,一切就都合理了。她攻擊別人不真誠,但也許她才是最會演的那個,也只有他們?nèi)蕴幵诨橐鲫P系之中,同理KK佟晨潔。夫妻是什么?利益共同體罷了。
一年一度的“探討親密關系”的公開課又開課,這次選擇的樣本有:1、婚姻異地戀議題;2、閃婚閃孕議題;3、老年婚姻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