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遺忘了的自我,不需要誰的動情
片首以母親獨自在荒原中跳舞開始,這種用行為表現人物內心情感世界的手法,和片尾交相輝映,映射了母親壓抑的自我和她內心的荒原。
整個故事的序幕是以母親割草鏡頭拉開的,她的視線始終停留在街對面正在與狗嬉戲的Idiot兒子身上,會被割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在看見兒子被BENZ撞后,母親立刻不顧一切的飛奔過去,在她的心里一直是把兒子放在第一位的。
“你在流血”,說這句話的時候她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手也同樣的在流血,即使鄰居大姐指出她也不以為意,她的心隨著追兇尋仇而去的兒子也離開了,如果不是鄰居大姐攔著,很有可能她是會沖過去的,她并不關心自己或者是別的什么,她在意的只是她的兒子,這里可以看出兩點挺有意思的地方,一點就是母親她的人生觀、價值觀是維系在兒子身上的,換句話說,她的自我意識很薄弱;另外一點,就是導演想要提示的,作為Idiot這個弱勢群體,母親早已習慣了她們母子的被不公平對待。
既然故事展開了,那么,就從一個個串聯的事件上來看看我們的這位母親吧。
【事件一】母親在藥局包扎傷手,但是心系兒子。行為上,她一邊打電話尋人一邊不停的朝外望尋,那種急切的想要去尋子的心情呼之欲出,對自己的手傷她是基本忽視了;言語上,她不耐煩的對包扎的醫(yī)師說了一句,“又不是做手術”,她是想盡快結束了好去尋子的。
這個時候,兒子和一同追兇的龍?zhí)准赘鐐冏返搅薌OLF停車場,他想效仿龍?zhí)准赘鐐?,也踢壞BENZ的后視鏡,但是未果,摔了,遭到了想當然的輕視。龍?zhí)准赘鐐儗λ麃碚f,是個極具影響力的存在,每個男孩的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崇拜對象,而Idiot又是在單親環(huán)境下長大的,作為感情替代,龍?zhí)准赘鐐兊男蜗缶彤惓8叽罅?,他是一個近似于父的角色,他的行為也影響到了Idiot的價值觀,力量是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想被忽視,想被認同,那就唯有證明了。
Idiot無法忍受別人的輕視,所以當他撿GOLF球時龍?zhí)准赘鐐冇媚欠N輕視的語調笑他“你和女人睡過?”,他心中就開始埋下了那期望的種子。
他回答道,“我有和女人睡過?!薄罢l?”“媽媽”
但這樣的回答顯然是不被認可的,他渴求被認同,向往能證明自我的那種力量,這點從后來他們在警局口供時也可以看出,不管是他對踢壞后視鏡的頂缸,還是他因為對方的一句“弱智”就翻毛腔動手,他痛恨被輕視,痛恨那種不被認同的無歸屬感,但這卻是從小到大這個社會對他所給的普遍待遇。
【事件二】兒子在街邊隨地小便,母親端藥過來,一邊望著他“作業(yè)”一邊端著藥給他喝。鏡頭的焦點是地面上的漏尿,在表現手法上隱喻了弗洛伊德對尿的引申意義,母親過分的關注,這個細節(jié)體現了她過分的保護欲,某方面來說,這就是一種愛的沉溺。
鏡頭最后母親手捧兒子未喝完的藥為他的隨地小便善后,也隱喻了作為母親,她是常常要替兒子善后的,這點從事件一最后也可以看出,母親去警局領人的時候,一打的保佳士D每個警官她都招呼著發(fā)過去,這事她看來也是沒少干的。
在Idiot兒子看來,進警局卻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從他后來對PUB里頭那小姐說的話可見一斑,“我剛從警局出來,對我尊重點?!彼麖牟辉玫竭^誰的尊重,甚至是母親也不曾,因為得不到所以向往。如果沒有錢能讓人尊重,那就通過力量的表現,通過畏懼也是可以得到尊重與認同的,他是這么認為的,周圍的人乃至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也是這樣呈現在他面前的。弱勢的他向往那種足以令人尊重的力量,畏懼好過輕視,強者才會令人畏懼。也正是因此,所以后來他才會對殺人一事作出那樣的認罪供詞,“我也可以變壞的?!彼囊馑计鋵嵤钦f,他也是可以變得讓你們畏懼,讓你們尊重的。
PUB的名字很有意思,叫“曼哈頓”,不知道是否借喻了SIN CITY紐約的那種社會價值觀。
Idiot兒子在PUB里喝醉后對PUB老板娘的女兒表現出的好感,和他對PUB小姐的討好表現一樣,都是為了博得女孩的認同,龍?zhí)准赘鐐兘o他內心埋下的那顆種子開始發(fā)芽了,他要證明他的存在感,但PUB老板娘的一句,“叫你母親來結帳”又把他給否認了。
他拿出GOLF球來,在龍?zhí)准赘鐐兊挠绊懴滤谑且舱J為有錢人玩的東西那它一定也是值錢的,所以他想用它代替酒錢,可他又一次被否認了。
一再的被否認使得他對認同的那種渴望也益發(fā)強烈起來,所以他在歸途中見到那個女孩的時候,出于這種強烈渴望的促使就跟了上去。
導演沒有給女孩正面鏡頭,鏡頭給出的是她躲入的那條黑巷,黑巷也代表未知,誠如女孩對Idiot來說是種未知一樣,在這里它的寓意從里頭飛出來砸他的大石塊可以看得出來,一切未知的往往也都是潛伏著危險的,想要去觸碰,也許就有被傷害的可能。
鏡頭一轉,渴望認同卻被傷害的Idiot最后還是只能和媽媽睡,沒有女孩,只有母親,能給他安全感,認同感和歸屬感的也唯有母親了。
【事件三】母親去探視被關押的兒子,她開口的第一句話也不是問兒子發(fā)生了什么,而是問他們是不是打了他哪里,問他有沒有被傷到,她是深信兒子不會做出殺人的事情的,而且她對兒子的關心遠勝于一切,這里有個細節(jié)很有意思,就是母親教兒子用深呼吸配合手勢來讓思想平靜,真正無法平靜的其實是她,但她自我意識比較薄弱,一直以來她的存在感都是建立在對兒子的感情上的,她已經習慣了這種換位感受,她是不需要感情的,她所有的感情都是因感受到兒子的感受而來的。
作為弱勢群體,再次遭受到了這種不公平的待遇,母親是焦急的,然而荒誕卻是現實難以改變的基調,CSI現場重現的時候只有她顯得那么格格不入。她的兒子在得意的向PUB老板娘的女兒揮手,他在這種注目感中找到了存在感,覺到了認同感;她的熟人PUB老板娘在忙著發(fā)小傳單;所有的街坊鄰居們懷著看好戲的心理都來圍觀了,一切都像是出鬧劇,連背景配樂都用上了百老匯的小號,很有現實非理性的那種諷刺效果,很有意思。暴力真是無處不在,除了那些有形的暴力之外,還有更多無形的暴力深藏在社會歷史結構的每一個角落,譬如這種集體冷暴力。
面對這種荒誕的生存處境以及他人即地獄式的不堪處境是需要一定承受能力的,母親真的很堅強啊,連帶兒子那份她都一并給堅強起來了,正是這種堅強賦予了她與眾不同的高貴與美好,母性的光環(huán)在她的身上被放大了,作為觀眾,我被打動了,深深地啊T口T。
【事件四】為了澄清母親去了受害女孩的靈堂,出場鏡頭先給出的是她的影子,不好意思,影子的意味太多了,我抓不太住,竊以為那是替代兒子的意味,她是作為兒子的影子而存在的。
這里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兩個出場人物的對比,母親和受害女孩的阿媽,那位阿媽太有反面對比效果了,她出場的第一幕是在用她孫女的遺容相框當鏡子照整理發(fā)型來著,人活著的時候她都不在乎呢,何況現在死了,重要的是她這個活著的人過的好,那就可以了。阿媽的謝幕也很絕,她站在高崗上把米酒瓶子遠遠的沖著山谷扔了出去,喝完了嘛,完了的,當然就該扔掉。
母親就不一樣了,很多東西她是沒法扔掉的,那一幕最后給她的鏡頭也是整理顏容,在被死者家屬打了之后,她掏出隨身的小鏡子正容,還上了點唇膏,至少看起來有點血色不會太狼狽,她是不可以敗態(tài)盡現就這樣放棄的。
于是,母親就找到了律師甲,帶他一起去看了獄中的兒子。
律師甲哥們出場的時候導演就已經給出伏筆了,在餐廳里他斥責孩童“不許跑”,這一句話就說明了父權至上的他對那種孩童似的幼稚行為是十分厭煩與不滿的,所以后來他在接了手機后借口有重要的事要處理而離去,他對找上門來的母親的敷衍之舉,這些也都是情理之中的了。
母親和律師甲的那次探監(jiān)雖然原本的目的沒達到,但她的Idiot兒子在太陽穴按摩手法下居然想起來一件事,他想起來的倒不是他到底有沒有殺人,而是踢碎了BENZ后視鏡的那個人不是他,是龍?zhí)准赘鐐?,為什么想起來的會是這件事呢?因為對他來說,此事更為重要,重要在哪里?因為龍?zhí)准赘鐐儧]來看他,他言明了,并且很不滿,這種不滿不單單是基于被忽視,還有一種依賴喪失的懼怕,他懼怕被自己所崇拜依賴的父系角色拋棄。
他想起來的這件事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有了新的發(fā)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為母親后來決定靠自己去調查奠定了基礎,于是母親就去了龍?zhí)准赘鐐兊募依铩?br>這個場景里,導演多次通過母親的眼球活動來映射她的心理活動,譬如進屋前她推開門之后,隔著門縫的一個眼珠子活動的鏡頭,就很有具有代表性,顯露了母親心里道德的掙扎。而后她在衣柜中的窺視,也通過眼球活動把母親內心的尷尬等情緒表現的很到位,大媽的演技真是太贊了。
那次私闖民宅的調查有了結果,母親冒雨趕去了警局上交她找到的證據,這里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導演給特寫的那個塑料手套了,因為下雨的關系,母親把一只手套用在保護這重要的證據上了,至于別的她并不在意,直到等待絕望之后,她才意識到要取下自己手上一直戴著的那另外一只塑料手套,是該取下來了,因為已經沒用了。
離開警局時外面開始下暴雨了,大雨滂沱中,茫然的母親從回收廢品大叔拉的車子上抽了一把二手破傘,然后她追過去給了大叔錢,大叔比較有良知,兩張分里頭只抽走了一張,這種良知也為后來他堅持一定要報警打下了基礎,注意,大叔他不是個普通的龍?zhí)状笫?,在后來他的戲份通過受害女孩的手機被加量了。
至于那把傘,它雖然又破又二手,但花錢抽它也是有喻義的,除了把隱藏人物廢品大叔推出來之外,它還有一個關鍵作用,它是為了表現母親的道德感和價值觀而存在的,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社會側寫,沒什么不要錢的,就算是一把又破又二手的傘。
關于社會側寫,緊接著導演就開始用KTV中律師甲哥們的鬧劇來表現它的荒誕性了,那哥們想要勸服母親接受兒子在醫(yī)院中關4年的結果息事寧人,結合他及時行樂的態(tài)度,他那話的意思就很明白了,別給他找麻煩了。
PARTY還沒開始律師甲的幾個精英哥們就都Hi高了,沒人有空理會母親,無處訴說又苦無法門之下,母親只好借酒消愁了。
這時候出現了一個閃回鏡頭,是兒時的Idiot,作為第一視覺的觀眾,于是就和母親一起見到了出現在鏡頭面前的他拿著保佳士D的樣子,多意識流的閃回啊,在母親的內心深處,她的兒子始終就是這個樣子的,她是這樣認為的。
然而此后,當她覺察到家中的動靜,推開門察看的時候,恍惚中,她似乎是見到了長大后的兒子正坐在PC前的身影,錯覺也是隱喻,她長大的兒子已經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變成了跟她看錯了的那個龍?zhí)准赘鐐円粯拥娜肆恕?br>
龍?zhí)准赘鐐兪鞘裁礃拥娜??導演很快就讓我們見識到了,因為母親私闖了他的民宅還用GOLF桿告密到警局那里,他決定讓母親出點賠償費,母親一時半會拿不出來也沒關系,可以打卡到帳的,他不急的。有意思的是,這樣,這兩人還能從頭到尾的都是家常話,社會側寫出來了,確實,能夠用錢來解決的都不算什么事,錢這個道具在片中被運用的挺多的,母親追兇找線索基本上靠的都是它給開的路,沒辦法,誰叫女子也是弱勢群體呢。
這一幕龍?zhí)准赘鐐兊溺R頭感很強,他有個很重要的正面鏡頭,在談妥了賠償事宜之后,出于道義這哥們就提出了對于本案的他的一些觀點,用注視攝影機的方式讓觀眾跟隨母親的視角也出戲了一回。
“為何要把尸體像曬衣服一樣的掛在屋頂呢?是為了引人注目,為了炫耀,讓大家都能看到?!?br>這個觀點,他其實是在告訴觀眾,緊隨其后的他的那句臺詞也很出彩,“不要相信任何人,也不相信我,你要自己去找到真相。”這是他對母親說的,也是對各位觀眾說的。
這里我是否可以理解為M.Hanker在《FUNY GAMES》中運用的那種戲劇化表現效果的借喻手法,潛臺詞就是“這全是為了觀眾啊!”
跟那些頻繁出現的閃回鏡頭一樣,這手法還真是有一種奇特的美感效果??!
龍?zhí)准赘鐐優(yōu)榱擞^眾著想的一番演說,讓劇情開始有了突破性進展,母親著手調查了,那么有感染力,看來這哥們還真不是個普通的龍?zhí)?,盡管給他的代號是“龍?zhí)准赘鐐儭?,但我認為他其實是一個有影響力的父系角色,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存在很具有社會代表性。
【事件五】因為被人喚做“弱智”,兒子在獄中打架了,母親來探監(jiān)時,他忽然說道,“我想起來了,很重要的事情,5歲的時候,你曾經想要殺死我?!彼肫饋淼倪@件對他來說很重要的事,讓母親在聽到后當場就尖叫了,她堅持要進去給兒子扎大腿上那個能消除記憶的穴位,只有她知道的穴位,這件很重要的事她不要兒子記得,只要她記得就可以了,她不明白5歲的孩子如何能記得這些,這里有個對前面母親記憶閃回的呼應,那個閃回出來的拿著保佳士D的兒時Idiot,就是他5歲時的樣子,發(fā)生了那樣重要的事情,自然是會在母親的記憶中留下難以磨滅的烙印,當時的他的樣子和當時的那種絕望的情緒,仿佛又一次在母親的心里面涌現出來了,所以是要用閃回手法來體現一下這種感情上的反芻的,唉,母親反芻的都吐了,開玩笑的,那是酒后反應。
在母親歇斯底里尖叫的時候,兒子倒是很平靜的望了一眼四周,說道:“多尷尬,那么多人在看”他的存在價值還真是建立在別人的認同中的,很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種調調啊,他的那篇名著叫什么來著的,扣題了。
一般來說,人的價值認同會制約和引導人內在情感的生成,另一方面,人的情感同樣會強化人的價值意向。
這幕收尾的時的一段對話挺精彩的,兒子說,“你給了我一個裝著農藥的酒瓶,你想要殺死我?!?br>母親:“因為當時我很絕望,我想要我們倆一起死?!?br>兒子:“但是你讓我先喝,不是么?”
母親:“你應該先喝,這樣我才能跟著你啊,我當時是那么絕望,你和我是一體的,我們應該擁有彼此?!?br>因為愛所以不能比他先死,在母親看來這是想當然的,兒子就是她的一切,但在兒子看來,他卻是深覺失望的,原來連母親都不曾認同過他,連母親她也曾想要否定他的存在。這對他來說確實是很重要的事情,他會想起這段兒時的回憶可能也是一種反義,內心深處他是不是覺得“如果當時你就殺死了我,那該多好??!”,不知道,我瞎猜的,這種猜想的依據是母親后來對鄰居大嬸說的那句些話,她說要不是當年那劣質農藥不靠譜,那現在她和兒子就已經在天堂里快樂的玩耍了,??思{大爺在《As I Lay Dying》中有一句話說的很正典,那就是:“他們在苦熬!”現實的荒謬連農藥都不靠譜了,沒辦法,既然死不了逃不脫,那就只好苦熬了。
【事件六】母親去廢品大叔那里尋找線索調查真相,在大叔閃回的記憶片段中有個鏡頭很有意思,Idiot用石頭砸死了那個女孩后,他反反復復的掏出手機又猶豫著放回了兜里,一直以來對母親的依賴使得他在事后的第一反應就是call媽媽(這點也是有例證伏筆的,在獄中當他想起那天晚上的記憶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大叫“媽媽”)不過最終他還是放棄了,很簡單,他要證明自己,他迫切的想證明他不需要靠媽媽,他是有能力自己為自己負責的。就像龍?zhí)准赘鐐兎治龅哪菢樱咽w像曬衣服一樣的拖到了屋頂,誠然,他會那樣做確實是為了炫耀與引人注目,只不過這完全是由于他潛意識中對公眾認同感的渴求所造成的,他多希望自己證明的結果能讓大家看到啊,這種愿望如此的強烈,以至于他下意識的就這樣去做了,那么他在現場留下的那個有他簽名的GOLF球的意義也就很清楚了,這球其實還有一層意義,他在PUB曾試圖用球來付帳,因為他覺得這東西挺值錢的,另一方面,就社會的價值觀來說,他也是認為所有不好的事情都得要補償的,金錢上的補償,這點不管是從他承認踢碎BENZ后視鏡一事,還是片中一些別處提及的事都可見一斑。
那個女孩的死亡看起來像是一起偶然事件,但偶然也是另一種必然的結果,這里面有二重原因在,一方面是由于那種渴望別人的認同而產生的對力量的崇拜,另一方面就是他所具有的孩童般的效仿的天性,他效仿龍?zhí)准赘鐐円餐瑯拥男Х履莻€女孩用石頭回砸過去了,積蓄以久的缺乏認同的不滿與歸屬感缺失的那種忿懣,讓他力比多失調了,套句老弗的話來說就是:“由于太多不能滿足的欲望,太多失望的痛苦,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了盲目的、黑暗的、無意識的、本能的沖動,這種本能使人永遠生活在沖動和壓抑之中”。Idiot哥們他也人,他也是有本能欲望需要發(fā)泄與滿足的,在真實生活中受到壓抑的欲望,總要發(fā)泄?jié)M足一下的吧,暴力也是一種途徑,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也是必然的。他不過是“去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或者說,他用一種新的方法重新安排他那個世界的事物,來使自己得到滿足”。
母親在聽到事實真相后就崩壞了,她殺了想要報警檢舉揭發(fā)的廢品大叔,她的尖叫伴隨著兒子意識到自己殺了人時的那種恐懼心態(tài)與不知所措的鏡頭閃回。雖然Idiot的他只是遵從本能,道德感并不強,但他也是會害怕會恐懼的,這個鏡頭總歸是要給他的,導演給了,用母親恐懼時的尖叫伴奏給的閃回,很贊啊,情感共振啊。
母親的尖叫是在看到地上涌出的血之后,這個時候她才意識到了這是件無比污穢的事情,有意思的是召喚回她的是那些血,并非是人,她的反應幾乎是下意識的,自我防御機制開啟的情況下,她下意識的想要清除那些污穢,想要抹去那種污穢感,洗衣服的動作幾乎是主婦型母親她的本能反應。
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去面對那份愛與凄苦的含義,因為有太多太多的污穢了。上帝啊,生活就是地獄!
母親用一把火燃盡了一切,在印度的火誡中,火是欲火,也是人類自我拯救的煉火,火是洗禮,它將會帶走一切,包括那些污穢的。然而即便如此,卻仍無法抹去母親雙手已沾帶上的那種污穢感,當她離開之后,鏡頭就和影片開始疊印了,母親她在屋前的那片荒原中獨舞,也在她內心的荒原中獨舞。
孩子們問她,你要什么,西爾比?
她回答道,我要死。
這是死者的葬禮?;脑?,將那些璀璨的星星的光輝拾掇起來,串成的珍珠的名字就叫做悲劇。這是一個自我封閉的荒原,也只有這樣的荒原才有這樣的葬禮。
最后,鏡頭又轉換到了母親割草的一幕,警長叔叔又來了,這次他不是來帶走她兒子了,他帶來一個消息,他們要放了她兒子了,兇手已經抓到了,就是他們一直懷疑的那個JP小子,因為那小子的衣服上有死者的血,不過這些其實都不是關鍵,他們會抓他,原因很簡單,在母親堅持去見了那JP小子之后她就明白了,這個先天愚型的孩子作為弱勢群體被放棄犧牲了,他跟自己的兒子一樣,從來就不曾被公平的對待過,然而更可悲的是,這樣的他還是舉目無親的,他沒有母親,太凄涼了,他居然沒有母親?那他完了。
哲學三大命題里頭說那什么“世界是荒誕的,人生是痛苦的”,不過就算現實再如何荒誕,總會有一個戈多能讓飽受折磨的人有所期待的吧,可這個孩子卻沒有了,什么都沒有了,他只是荒誕冷酷世界中的一個孤獨痛苦的人,他的不幸基本上已經算是接近一種可怕的程度了。
母親聽到后再也無法抑制內心的悲慟,她失聲痛哭了起來。在他身上她看見了自己兒子的影子,她為他悲慟,更為一直以來她和兒子所遭受的同樣的不公平待遇而哀痛,多年以來,她早已明白了,每個人都是劊子手,在生活這出荒誕戲中凌遲著她們母子。然而這一次,她竟也成了和他們一樣的劊子手,這是她無法認同的自我卻又不得不承認的事實,而這,或許才是真正讓她覺到傷心的吧。
所以后來兒子出獄時母親沒有去接他,這對事無巨細都以兒子為重的她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但曾經的她早已在那片荒原中死去了,不去接他是因為她不知該如何面對。即便是兒子回來后,她也做不到一如既往的如常凝視他了,她覺得無法面對。
也許,她無法面對只是她自己。也正是因此,在后來當兒子把她遺落在犯罪現場的針灸盒交還給她的時候,她才會那樣的惶然而逃,她所不能面對的竟然被兒子就這樣赤裸裸的放在了面前,這讓她情何以堪,于是,最終她決定了給自己大腿上那個有遺忘功效的穴位施針,很多事情,既然無能為力,那就選擇遺忘吧!
老奉信不信道,我不知道,不過道家有句話很正典,“忘乎天,忘乎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謂入乎天?!睂δ赣H來說也很正典?。?br>
片中最后給母親的幾個鏡頭,她那種漠然的表情實在太贊了,大媽的演技好到讓我飆淚啊。
就是那種漠然,BINGO!不動情才是對無能為力的絕望感的最高演繹。
遺忘了的自我,不需要誰的動情。
2 ) 理解奉俊昊
奉俊昊出生于1969年,1988年考上延世大學。注意一下這個時間點,對理解他的電影有很大用處。1979年樸正熙遇害身亡(對,就是樸槿惠的爸爸),全斗煥政變上臺,絞死了金載圭,逮捕了金大中,光州事件爆發(fā),韓國政府在美國授意下對民眾進行鎮(zhèn)壓,政局動蕩到什么程度呢?1987年6月國際奧委會明確表示,如果韓國政府再不改善狀態(tài),將撤銷漢城1988年的奧運會舉辦權。結果是全斗煥和金泳三會談,盧泰愚發(fā)表6.29宣言,全斗煥辭職,金大中獲得特赦,在其后的總統選舉中,金大中和金泳三決裂,導致盧泰愚漁翁得利勝選。全斗煥和平移交總統權力,遁入深山寺廟,閉門思過,承認光州事件是一次大屠殺,并為此道歉。在《請回答1988》中,金正鋒跑去寺廟吃素,撞見的那個神秘的禿頂人,就是全斗煥。
盧泰愚上臺之后,民眾的主要訴求是清算光州事件,釋放當年被抓的民主人士。但政客哪有清白的,一旦清算,盧泰愚很擔心必然會清算到自己頭上來,而他僅僅36%的當選得票率權威性顯然不夠(對比1992年金泳三88.4%的當選得票率),因此盧泰愚不打算清算光州事件,導致社運團體將他的政府當作威權政府的延續(xù)來進行抗議?!墩埢卮?988》中成寶拉作為首爾大學的學生多次參加游行示威,說得也是這件事。另外,成寶拉在第一集,痛打正在備戰(zhàn)奧運舉牌小姐的成德善,萬能的網友考據出來臺詞被改過,導致姐姐成寶拉看上去像瘋子。原來的劇本臺詞是成寶拉說:你得意什么,當奧運小姐了不起啊,知不知道為了開奧運會建場館,有多少老百姓被逼遷?所以她才拒絕觀看奧運會開幕式。后來改了臺詞了,畢竟八點檔合家歡電視劇,沒必要。
《請回答1988》為什么選了這一年,說到臺面上的理由是這一年舉辦了漢城奧運會,更深刻的理由是從這一年開始韓國民主化進程開始走上大道,老百姓的生活總算安穩(wěn)一點了,直到1997年,全斗煥被判死刑盧泰愚被判17年,光州事件才正式在法律上得到平反。奉俊昊的少年時代,青年時代都在是動蕩不安中度過的。理解了他的青年時代,理解了他的現實關懷,就能理解奉俊昊幾乎所有電影。《殺人回憶》原型事件發(fā)生在1986年,是政局最為動蕩的那一年。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反類型片,講得雖然是一個連環(huán)強奸殺人案,但和標準類型片不同,最后沒找到兇手??催^懸疑探案類型片的觀眾都知道,哪怕最后抓不到兇手,也得讓大家知道兇手是誰至少做成《老無所依》那種,否則你的重心要放在哪,故事和情節(jié)的向心力在哪?但《殺人回憶》中大量的細節(jié)描述的都是偵破過程,而它的軸心,簡單說,就是處在新舊世界之間的痛苦的人們。死了人,整個警察系統都是腐敗、癱瘓的,現場隨意破壞,證據保存不住,警長玩忽職守,兩個警察一個刑訊逼供一個糊弄大師,這是舊世界的警察形象。從首爾自愿來了個年輕的警察,專業(yè)、科學、文明、正義,像是新世界的代表,但又怎么樣呢,這兩伙人先把一個底層傻子打得不成人型,后來把一個工人無辜者刑求到爆發(fā)民眾抗議,最后差點給掏槍把一個書生氣的無辜者打死在涵洞里。
宋康昊是壞人嗎?不是。他是病人,女朋友老來給他打針吊點滴,但他得了啥???一直沒說。這是一個很明顯的隱喻。刑求的警察最后被他打得最慘的傻子廢了那條慣于踐踏人的腿,截肢了,這顯然不可能出于偶然,作者意圖在這里太明顯了。金相慶某種程度上還可算成好人,但影片里特別明顯地插入了民眾示威時他血脈噴張、揮舞警棍毆打示威者的鏡頭,最后掏槍說“我一槍打死你都沒人知道”這種暴徒言論的人也是他。
打最底層的傻子,傻子家人也只敢客客氣氣對待這兩個警察;打教友,就生了民變;打一個書生氣質的人,此人可是會單槍匹馬堅定地抗議和反抗。天下滔滔,時局動蕩,大家都不知道為什么會陷入這樣的境地,美好的人死在陰溝里,無辜的人在地下室被吊打,而警察也疲于奔命毫無成就感——日子何以變成這樣?每個人怎么都這么痛苦?而最后的結局,是造成這一切死亡、不公、痛苦、挫敗的兇手始終沒有被指認,始終活在你我之間。宋康昊最后穿越第四堵墻那個鏡頭,可以看做寂靜的警報。
奉俊昊能不能選一個抓到兇手的真是案件來做呢,當然可以,他一樣可以做出超強懸念來。他為什么選了這么個題材呢? 《漢江怪物》豆瓣歸類科幻片。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漢江里出了一只怪物,抓走了小女兒,一家人去救孩子,最后消滅了怪物。漢江是韓國境內最重要的一條河流,從上世紀60年代起沿岸的出口經濟迅猛發(fā)展,韓國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被稱為“漢江奇跡”,所以“怪物”生在漢江這個設置要認真體會。
這個怪物是哪里來的呢?是一個美國人命令一個韓國人把有毒的液體倒進漢江,最后滋生了一個怪物。又是一個美國人幫著江邊的韓國人逃生,被怪物咬傷了。韓國政府抓了宋康昊,在一個美國人的主導下開顱取病毒,最后電視里還是美國人在胡說八道。只要看看二戰(zhàn)后朝鮮半島的歷史,也確實很容易理解奉俊昊要說什么:這一個美韓合謀搞出來的大怪物來搞我們老百姓了。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物的設置。弟弟是個搞社運的大學生,片中他說我把青春和熱血都獻給了這個國家,而且扎起燃燒瓶來輕車熟路,但他找不到工作。妹妹我印象里沒開一槍,武器是射箭。怪物被淋了汽油,弟弟要去扔燃燒瓶結果脫手了,是姐姐像點圣火似的一箭射過去給干倒了,雖然實戰(zhàn)還是槍好使,但韓國傳統強勢項目是射箭,你可以想象一下中國人用乒乓球干倒大怪物,這里面多出來的那點意思。
最奇特的是宋康昊這個人物的設置。就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而言,他是典型的臺燈人物,你把他換成一個臺燈也不影響故事發(fā)展。試試把這個人物刪掉:一個小女孩,父母雙亡,跟著爺爺在漢江邊開了個小賣部,有天被怪物抓走了,爺爺,姑姑和小叔三人合力把她救出來了——故事幾乎可以原封不動的進行。宋康昊貢獻了哪些不可替代的情節(jié)呢?就是被韓國政府抓走,被美軍開顱。只有這里。
這個情節(jié)甚至跟抓怪物的主線都不挨著,刪掉它故事甚至更緊湊:爺爺拿著手機,接到小女孩電話,去救孩子被怪物殺死,叔叔去找人定位手機地點,小姑去救孩子,把怪物趕到江邊,搞死怪物救出倆孩子。為什么一定要寫宋康昊的這個角色呢?他懶,無能,遲鈍,偷奸?;?,很不像個男人,留不住媳婦連累弟弟害死了爸爸,但就是善良,一心一意愛孩子,女兒奴,為了孩子怎么都行。就是這樣一個人,就想安安穩(wěn)穩(wěn)過日子,遭此橫禍,女兒被抓走,爸爸被摔死,自己被抓去開顱,唯一一次用強也只是為了救女兒————這不就是勤勞善良愛好和平的韓國老百姓么?宋康昊演技實在太好了,這么個討人嫌的人物居然可愛的不得了。
《雪國列車》就不多說了,完全的極權隱喻,看得時候難免把戰(zhàn)后韓國民主化過程與之一一對應,卡司大,野心也太大,感覺沒完成。但在雪國列車里,奉俊昊對空間的把握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列車的“頭尾”和后來《寄生蟲》別墅的“上下”一樣是很直白但有效的用法。但這也不能算新鮮,《高斯福莊園》和《唐頓莊園》(同一個編劇)對空間“上下”和階級“上下”的關系就做了描述。從《母親》開始,奉俊昊對現實的關照進入了具體而微的層面,我感覺《母親》是奉俊昊最重要的電影嚴重被低估了,即便劇本毛刺一如既往的多。我看豆瓣上在批評什么畸形的母愛,覺得是不是邊刷手機邊看電影了。理解這部片子的核心,是理解一個孤女如何意外死亡的。這片子和李滄東的《詩》幾乎是處理了同一個性質的題材。
在《母親》里,一個女孩,沒有父母,還得贍養(yǎng)奶奶,只能依靠出賣身體來換大米吃,最后意外被一個傻子砸死了。在《詩》里,一個在校女孩,被一群不良少年強奸最后投水自殺。兩個電影都是通過老年人的視角展開的。《母親》中兒子意外被卷入兇殺案之中,為了救兒子她展開了一系列洗冤行動?!对姟防锬棠痰弥藢O子的罪行最后將孫子送給警察。這兩個故事都有刑事案件要素,但都沒有大肆渲染案件本身。《母親》跟女孩交易過大米的男人從未成年人到老翁,從流氓到智障人士,觸目驚心。母親對兒子的愧疚感來自于活不下去帶著兒子喝農藥,結果沒喝夠,沒死成,把兒子腦子搞壞了。再多想一步都覺得胸口發(fā)緊:遭遇了什么樣的艱難,讓一個少女可以這樣活著,一個母親可以帶著孩子去死。對社會底層的盤剝、忽視,底層之間互相的傾軋,對光天化日下的罪惡之無動于衷,讓《母親》這部電影有一種特別陰郁的基調:活著就無法忘記,忘記就喪失自己,可不忘記又活不下去。
《寄生蟲》反應的現實就更當下:貧富巨大的懸殊,毫無尊嚴的生活,全無可能的將來。李滄東和奉俊昊先后拿出《燃燒》和《寄生蟲》兩部反應貧富巨大差距的被撕裂的韓國社會,應該不僅僅是巧合。奉俊昊的影像確實沒話說,調度,速度,力道,節(jié)奏感,運鏡,剛猛有力教科書式的好看,一力降十會,有時候劇本毛刺多得讓人搖頭也會被快打慢得蓋過去。把嚴肅的主題放進一個刺激的故事里說清楚說好看,雖然難得圓滿,但確實是條不跌分也不丟觀眾的好路子,然而潛在存在的問題也挺明顯的,就是…..我們…..始終……還是……要回到……李滄東……
3 ) 同樣相關記憶與遺忘——對影片結尾的幾點感觸
兒子出獄后和母親吃晚飯,兒子對母親說出自己關于兇手為什么將尸體拖到天臺的猜測——她正在流血,為了讓大家盡快發(fā)現,施以救助。這正是弱智兒的單純邏輯。母親的臉色很難看,因為兒子能想到這一點也許就離回憶起殺人過程不遠了,而那一刻的來臨將為這個不能再承受“真實回憶”的家庭帶來毀滅性的后果。
所以看似導演為觀眾留下了開放性的結局,實際上只是一個殘酷的留白而已。
結尾處,兒子把針灸盒送給母親。這是一個設計上非常完美的細節(jié)——母親是個健全人,但是記憶在不斷折磨她,為了繼續(xù)生存她渴望遺忘,包括想毒死兒子和殺死老人;兒子是個弱智兒,他渴望完整的記憶,于是他拼命嘗試回憶,但他無法預判這些記憶是否美好。這個巨大的矛盾反復糾纏。維系這個居于韓國社會最底層家庭生存的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母愛,但是記憶的鏈條將慢慢摧毀它。
將針扎入大腿中的穴位就將忘卻不美好的記憶,母親最后的選擇了它。這與其說是個神奇的逃避方式,不如認為是個美好的童話。那一刻讓我想起了《老男孩》的結尾。
兩段具有相當超現實色彩的舞蹈橋段一頭一尾相互呼應,片尾的逆光剪影鏡頭像是夢境般搖曳。大膽的臆測一下——這也許是人在極端狀態(tài)下的癲狂和靈魂出竅,那一刻關于生活的記憶或許潔白如紙或許柔軟如紗。
4 ) 銀針與高球桿
《母親》采取罪案劇模式表現瘋狂母愛,在舐犢情深中加入血色驚悚,為親情倫理母題開拓了新的領域。導演奉俊昊巧妙的利用了觀眾的思維定勢,人們習慣于對弱勢人群先入為主的進行無罪推定,母親玩命似的要為兒子洗刷“冤情”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心里預設,豈知答案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待到謎底揭曉,突兀驚艷。影片遮蔽與揭示的敘事技巧嫻熟而不著痕跡,對結構、節(jié)奏的掌控堪稱神奇,詭異懸疑氣氛營造到位,細節(jié)精巧千錘百煉耐得住反復推敲,這位韓國天才導演不必像昆汀那樣迫不及待的在片末跳出來自我表揚,觀眾會自動把《母親》推舉為不世出的杰作。
母親對兒女的保護是無所不用其極的,阿基琉斯的母親忒提斯希望兒子刀槍不入、絕對安全,全天下的母親莫不如此,如果真有冥河,只怕每個母親都會把兒女放到里面浸一浸,連腳踝都不放過。在這種保護欲(往往是過度的)的驅使下,一個母親仿佛就變身成無所不能的超人了,所謂為母則強,《母親》里泰宇的媽媽為了照顧兒子,可以化身為醫(yī)生、護士、偵探,甚至是殺手。不由得想起另外一位美國母親,《換子疑云》里的科林斯夫人,她在兒子丟失后爆發(fā)了巨大的能量,即使被關到精神病院還是百折不撓想方設法要找到親兒子。在為了兒女能付出一切這一點上,東西方母親并無二致。從古希臘到現在,母愛形成了深厚的傳統,是東西方文化里感人至深的一部分。
看過一部名為《漢城72小時》的韓日合拍電影,說的是一個日本年輕警察和一個韓國老警察聯袂辦案,有一回兩人一起吃飯,為了表示對老警察的敬意,日本小警察主動買單,卻招來老警察的一頓老拳,因為韓國習俗是一起吃飯總是由年長者付賬,小警察的殷勤倒是成了一種冒犯了。而現實中,韓國的崇禮門被燒時,萬人嚎啕,韓國人對傳統的固守可見一斑?!赌赣H》里泰宇的媽媽也是一個傳統的固守者,她將東方的母愛傳統踐行到極致,哪怕殺人放火也在所不惜。和母親的行動形成互文效果的是被殺的中學女生文雅中,她不惜出賣身體來滿足糊涂的奶奶對米酒的嗜好,她遵循的是傳統倫理價值觀念中的孝道,不亞于二十四孝里的臥冰求鯉。而她們所處的是現代社會,傳統倫理式微,新型倫理盛行,而新倫理的特點是更為冷酷,更為實用主義、更為拜金。母親去求律師,律師能躲則躲,躲不開就敷衍,甚至以富貴驕人,給母親難堪,毫無見義勇為、拔刀相助的古道熱腸,只有商業(yè)社會里精打細算的小肚雞腸。新倫理更為“優(yōu)秀”的實踐者是泰宇的朋友鎮(zhèn)泰,此人強勢兇狠、冷血無情,具備趁火打劫、栽贓嫁禍、唯利是圖等一干低劣品性,卻在這個禮崩樂壞的社會混得風生水起,后來此人果然發(fā)財了,開著高級轎車來接出獄的泰宇。兩相對比,遵從傳統倫理的痛苦不堪,遵循現代倫理的得意洋洋,令人唏噓。
影片中有兩個重要道具,銀針和高球桿。作為針灸工具,銀針歷史悠久,那纖細典雅的形制上有著深厚的文化沉積。母親用銀針謀生,用銀針扎腿上穴位來忘卻不堪回首的慘痛經歷,一根小小的針可以自救救人,功能強大。高球桿作為娛樂工具,新潮而富于侵略性,是財富權勢的象征,擁有高球桿的那幾個高尚人士開著奔馳撞了泰宇后絕塵而去,驕橫到不可一世,鎮(zhèn)泰晚上在高爾夫球場的水池中摸到了打斗時遺落的球桿,對之愛不釋手,說明他對那種生活方式很是向往。高球桿可以供人玩樂,也可以殺人(片中雖然沒有實現這一功能但被母親懷疑為兇器),功能同樣強大。如果說銀針代表了傳統倫理,而高球桿代表了新型倫理,那么現代社會的人基本上都會奔向高球桿,而對銀針不屑一顧。片中,銀針盒在火場被燒黑,且是謀殺證據,恐怕不能拿出來見人了,而開上好車的鎮(zhèn)泰則會有資格進入高爾夫球場,把高球桿揮得呼呼作響。傳統的失落還表現在泰宇的轉變上,泰宇經歷了殺人坐牢一番洗練,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行動越發(fā)自立自主,比如出獄后就背對著媽媽睡覺了,片尾媽媽出游,他還會買東西照顧媽媽了,無論母親怎樣看得緊,他總會長大,最終總要聽命于自己。正如誕生于傳統倫理的現代倫理,哪怕和泰宇一樣是殘缺的,依然要自行其是、大行其道。泰宇媽媽在母親節(jié)出去游玩,失魂落魄、落落寡合,扎下失憶針后,她忘情的在人群中舞蹈,釋放長久以來的精神重壓,和影片開始的時候獨自一人在荒原上舞蹈截然不同,荒原上的母親充滿了罪惡感,不堪重負,處于恍神狀態(tài),而中巴車上的母親卸下了一切包袱,她最終沒有淪為維護傳統倫理價值觀的犧牲品(像文雅中一樣),她融入人群,融入“母親”群體,成為一個象征性的存在,這多少阻止了人們對母親進行道德追問和法律審判的沖動,可以想見,奉俊昊拍攝這個結尾的時候是心情復雜的。
母親要遺忘的是什么?是她和兒子都是殺人犯的事實?是她在拯救兒子過程中遭遇的現代社會的種種丑惡?是令她萬劫不復的對兒子的愛?——或許都是,如果要去細細追究,就會有一股《殺人回憶》式的朦朧迷離撲面而來,我們只能把母親放在時代、文化、歷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得出一個形而上的似是而非的結論:在夕照中舞蹈的母親,不僅僅是指代了一種神圣的身份,而幾乎成為了整個高麗民族的象征,她的失憶是對韓國在現代化過程中丟失了傳統倫理的隱喻。然而誰都知道,沒有醉生夢死酒,也沒有失憶針。母親和泰宇都僥幸脫罪,他們將相依相伴(正如韓國社會傳統倫理與現代倫理并存),背負著各自的罪惡,活下去。
5 ) 母愛澆灌下的惡之花
惡之為花,色艷而冷,香濃而遠,態(tài)俏而詭,格高而幽。 ——波德萊爾
母親,永遠都是光影交錯下的主角,阿莫多瓦早在十年前就匠心獨運拍出了不可逾越的《關于我母親的一切》,相同題材下,又有山田洋次在《母親》中返璞歸真地描構出永濟小百合的質樸,張藝謀在章子怡的奔跑中藏匿了母親年輕與老年時的容顏交疊,《母親的城堡》中普羅旺斯花團錦簇中溫情的拂煦,當然也有像《欲海情魔》那樣刻畫出舐犢情深極致到犧牲自我的克勞馥。
如果,你抱著早已演繹過的軌道期待奉俊昊的《母親》,你就大錯特錯了,奉俊昊娓娓道來,一出暮靄重重卻母愛失調的悲劇。撥開血色云霧后,母親臉上的血跡依稀可見,自白書似的的狂舞在金色漣漪中蔓延開來,輕盈曼舞緊跟節(jié)奏,實為母親意識錯亂,嗚咽陣陣卻隱沒于風中,亦瘋亦嗔,倚風自笑,洗盡韶華,毒汁澆灌。
當奉俊昊在幾年前的《殺人回憶》安排了一個未知答案卻令人玩味的結局,如今的奉俊昊即使將答案揭示給所有的觀眾時,你依然可以感受到那炙人心扉的殘酷,你也許才能感覺到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在你的心底上偶然蹀躞后留下那段段傷痕。當《殺人回憶》編織光怪陸離的謎團在隱匿真相的雨夜?jié)u行漸遠,當《漢江怪物》記述荒誕不經的怪物建立在一個家庭下體味社會冷暖百態(tài),奉俊昊在《母親》中揭曉了答案,卻讓觀眾著實感受到那種“龜裂的花瓶疼痛無聲”。
母親很顯然沒有預料到兒子對于自己的“背叛”,母親依舊認為她一味的溺愛能夠讓弱智的兒子能夠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然而,你會發(fā)現這些都是泰宇5歲時和母親一起喝農藥妄圖離開這個世界后的事情,生活的困頓,生計的壓力,命運的嘲弄,世道的冷眼都讓母子倆無法擁有一個正常健康的環(huán)境下來維系一個簡單的兩口之家。隱約著父親確實帶給泰宇人生多少的缺陷,只能跟隨著鎮(zhèn)宇這樣的小混混去玩耍,然后就在自己坐牢的期間,家中唯一的一些財產盡入鎮(zhèn)宇囊中。
昏黃的天際下,兒子泰宇就像調皮的影子,奮力的想擺脫本體在陽光——母親下的束縛。然而母親一次次的要求兒子去繞“命運的太陽穴”來回憶,最終被兒子的記憶嘲弄般的帶到了死胡同,而且就在兒子不停的回憶中,兒時的記憶逐漸被喚醒后帶給的母親更多的是傷痛和崩潰,5歲時的母子共喝農藥的記憶霎時讓母親頻臨崩潰,更加的貼近一段悲劇性的結局,矛盾的母親甚至又企圖封存剛剛破解的記憶,母子之間豈能用針灸所能解決呢?當母親的那片親情的暖色調夾雜著病態(tài)的溺愛和泰宇的弱智下后逐漸的冷色調才真正把母子情與迫于殺人事件的遮掩,藏匿,涂抹才把影片推向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無涯人生畫卷。
除了個別幾個鏡頭意外,母親和兒子的對話都是在探望房里進行的。你分明可以發(fā)現,雖然欄板是透明塑料的,但是無形的隔膜漸漸在母子之間產生,彷佛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去剖視兒子對母親逐漸的冷淡,但是泰宇永遠離不開母親,當母親去見那最終被定罪的日本小瘋子,怔怔的問小瘋子有無父母的時候,小瘋子淡然的說沒有,母親此時已經不能自拔淚流滿面,不僅僅是因為她在瘋癲狀態(tài)下殺死了拾荒匠帶來的一定的后悔,還有的是來自她通過小瘋子而間接的聯想到泰宇如果失去自己的話將會如何面對這個冷暖自知的社會——勢力歧視的酒吧老板娘,強勢狡詐的鎮(zhèn)宇,昏庸無能的警察,冷血驕傲的律師等等。然而,更多的是母親得知自己嘔心瀝血嘗盡酸苦不擇手段最終為兒子脫險后的欣喜之情,那哭聲似有似無,卻無疑是影片中宕開的令一段妙界。
元彬的表演的確讓人著實一亮,韓國這十年的影視把“傻子”這類角色演的是風生水起,大有和主角奪彩的勢頭(《色即是空》里的同學們,《殺人回憶》里的那個飯店兒子,《馬拉松》里的曹承佑等)。這次奉俊昊直接將主角歸結為一個傻子,而且那種傻子非傻的感覺也在膠片中零散著,讓人捉摸不透,疑云不散。泰宇能夠把剛剛肇事過的黑色Benz記成白色,把車牌號“5392”記成“5362”;把母親撕好了并且夾給他的雞肉一條條的放回碟子里;在公交站臺上一邊小便一遍喝母親端來的藥水;接聽電話以為是鎮(zhèn)泰而是母親的語氣的轉換;像一休哥一樣那樣轉動“命運太陽穴”的手指繞;以及他那雙“像鹿的雙眸”的清澄的眼睛。最令人欣喜的是他充分的表現出一個弱智的傻子,卻又有些讓人捉摸不透,感覺在某些時刻(尤其是在記起5歲時候和母親喝農藥的那段)泰宇似傻非傻的感覺和金惠子演繹下的母親相得益彰。早就應該叛逆的泰宇經歷過這段牢獄生涯后,連回家后和母親睡覺的姿勢都變了,原先睡覺要面朝母親,并且手要搭著母親的乳房;回家后開始背朝母親,和母親保持一定的距離。其實這些的代溝早就產生,只是母親一味的希望通過把自己能夠得到最好的東西全都給兒子就能使泰宇幸??鞓?,母親的不愿面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兒子悲劇的策劃。
文雅中和她的祖母,無疑也是影片的關鍵所在,她倆都是影片中的接榫處和罅隙,接近了母親和事實真相的距離,當母親為泰宇伸冤去雅中的葬禮,遭遇到一群原本不關系雅中祖母女的親戚的肆意謾罵和耳光;當孩子們得知母親打聽雅中時,都會戲謔其是“年糕女孩”,每個人都可以和她進行關系;借助兩個中學生丑陋的嘴臉,蒙太奇的手法表現出雅中對于自己將不久于世的無奈;黯淡無光的破爛房子里,祖母從米鍋里拿出了找尋罪犯最重要的證據——手機,你可以深深領略到祖母喝的米酒用的就是文雅中用自己的肉體兌換的大米釀造的,一個孩子作出了怎樣的犧牲,雖然鏡頭交代不多,但細細一推敲,可見其悲慘不亞于泰宇,至少泰宇擁有一個能夠時刻呵護的母親。
逼仄的藥店狹道里,從門口到母親的切藥鍘,影片開頭那段母親心系泰宇讓人叫絕,先是母親切藥材,聽聞到汽車聲,側耳注意;接著,由母親的視覺轉到泰宇,泰宇和小狗親熱,用狗爪向母親打招呼;立刻切到母親繼續(xù)切藥材,藥材逐漸切刀末端,觀眾顯然已經注意到繼續(xù)切即將切刀母親的手指;母親抬頭,泰宇走到馬路上,強光閃過,泰宇被撞,母親臉上表情瞬間迸發(fā);最后,母親尖叫的跑出來,追車未果。這連續(xù)的主客觀的視覺轉換不僅僅表現出來的是母親對泰宇的細致關懷與擔心警覺,而且一次次隨著藥材末端貼近鍘刀的鏡頭很好的鋪墊了事件,以及事件的那種突然爆發(fā),奉俊昊短短幾個鏡頭的轉換,只是隨著簡單夾雜著藥材逐漸鍘完的零星鏡頭,就讓人拍案叫好。第二次鏡頭落到這個狹小的藥房,那是警官季汶告知母親抓到日本小瘋子的時候。當時的母親剛剛把拾荒匠殺死,目光有些迷離散落,你絲毫看不到母親當時關注泰宇的真切,又是在切藥的鏡頭,然而,你會明顯感覺到這段場景布置和第一次雖然一樣,但是影片的走勢已經跌宕進入真相的背后。你依舊有擔心鍘刀似乎又要鍘刀母親的手指,沒有像第一次那樣深刻的視覺轉換,也說明影片漸漸走向平淡,然而平淡的背后卻是母親的秘密以及她內心獨自的波濤洶涌。
輕攏慢捻,抽絲剝繭,卻是讓母親不能接受的事實,甚至在殘忍地殺死拾荒匠的鏡頭中,她說出“你連做我家泰宇的指甲垢都不配”的忿忿之詞,當水管鉗重重的七下落在無辜拾荒匠的身上,使他肝腦涂地,猩紅的鮮血就像真相一樣浸入了地表以下,隨著那場“意外的大火”永遠湮沒于2006年的10月15日。
當兒子愣愣的拿出母親的針盒作為禮物給母親的時候,你可以從母親的魚尾紋著實一顫,不動聲色卻內心波濤洶涌。針盒不僅僅是她殺人的證據,而且也是她掇拾起這個家庭的飯碗,而你可以輕易的引申出母親對半傻半真的兒子那種欲說還休的愛護。母親在感恩旅游的客車上先是選擇了沉默,木訥的面對狂歡的中年婦女們,但是為了給鎮(zhèn)宇伸冤而面臨了諸多考驗的母親早已精神崩潰,此時的她已經不能繼續(xù)承載所有的壓力和煩惱,她選擇了當年治療兒子一樣的辦法,毅然向自己的大腿的那個毀掉恐怖記憶的穴位扎去,隨后,苦多樂少顛簸流離的母親終于解脫,與眾位中年婦女浸沒在血染黃昏下的瘋癲。
母親就像深陷在大觀園里的一朵落寞康乃馨,漸漸脫落凋零,低頭是不斷纏繞變幻的夢魘,追尋著自己的種子最終的屬相;溫煦陽光照耀,然而,抬頭末處盡是自己一步步邁向血色殘陽下的輪回。
6 ) 奉俊昊的母親在跳舞
前幾年,因為看到《殺人的回憶》,奉俊昊一舉超越金基德,成為我最喜歡的韓國導演。在作品的數量上,奉俊昊根本無法和金基德比肩。到目前為止,奉俊昊只有四個長片作品,這只是金基德作品數量的一個零頭。屈指算來,金基德差不多有十五部作品。金基德早期的《鱷魚藏尸日記》和《真相》,我還沒有看過,其余都了如指掌。而奉俊昊的電影我都看過了,其中還包括前不久看的短片《震動東京》。
毫無疑問,奉俊昊是電影天才,相比之下,金基德只能算個優(yōu)秀的電影工匠。還有人會把奉俊昊和樸贊郁放在一起比較。我同樣看過樸贊郁的全部作品,無不透露著濃重的精英氣質,故事更極端,更肆意于挑戰(zhàn)觀眾的承受能力。而奉俊昊更喜歡巧妙地化解矛盾,關注平凡而齷齪的小人物,他的電影更像電影,運鏡和演員的表演無不精湛到位。
2009年是個好年份,奉俊昊和樸贊郁都推出了新作。奉俊昊的《母親》我剛看到。樸贊郁的《蝙蝠》還沒有飛來。我現在不好說誰勝過誰。就《母親》而言,仍算奉俊昊的天才作品,可惜并未超越《殺人的回憶》。或許,奉俊昊這一輩子都不會拍出比《殺人的回憶》更好看的電影了?!赌赣H》算是奉俊昊的二號作品。三號作品是處女作《綁架門前狗》,四號作品是《怪物》。
目前韓國電影一片荒涼景象,《母親》一出,毫無疑問,是沖著年度韓片最佳去的。我前幾天看的《金氏漂流記》,質量上乘,是不可多得的韓片佳作,但比《母親》還是差了一截?!赌赣H》的故事有《殺人的回憶》的影子,同樣是鄉(xiāng)村、傻逼警察、三教九流的小人物,黑色幽默卻少了很多,整個故事不但流暢刺激,而且內斂深沉,讓人看完后感覺悶了一口氣,非得用勁兒呼吸幾口,才能舒緩過來。
奉俊昊的作品總是流露出對國家機器的不滿。這是我最欣賞的一點?!稓⑷说幕貞洝防锏木鞜o能而卑鄙,《怪物》里一家人,主要是要逃避政府的追查。這兩個片子都有一個動蕩的社會背景,主人公不直接參與政治運動,卻深受其害?!赌赣H》的社會背景比較淡化,警察還是奉俊昊的風格,他們僅憑一個高爾夫球,就定了兒子的罪。打蘋果那場戲拍得很好,是難得的黑色幽默片段,讓我想起《殺人的回憶》里戴鞋套踢人的那個二逼警察。
扮演母親的是韓國特別著名的女演員金惠子。愛看韓劇的中國人,對她并不陌生。據說,為了讓她來演母親,奉俊昊三顧茅廬,好話說了一卡車。老媽媽確實會演戲,影片開頭,她在荒野中跳舞,那感覺馬上就出來了。她看兒子的眼神,明顯透露著一種偏執(zhí)。也只有這樣一個好演員,才能撐起這部電影。元彬的表演欠些火候,我能看出他的努力,只可惜被母親光芒閃耀的表演所遮擋。
所有的弱勢群體都遭到了草率的對待,他們的利益是不被重視的,所以很多時候他們也只能依靠直覺來解決這些不公平的事情
《殺人回憶》之后又一次邏輯的崩潰與常識的顛覆。最不可能成為殺人犯的弱者,卻做出驚天駭聞的事,只是因為荒誕。但這種荒誕更像是這對母子的命運本身。開頭與結尾兩段母親的獨舞,是一個人與世界無緣的狂歡(《山河故人》結尾是否受本片影響。。。
兩次震驚,一次是在母親殺人,二次是在兒子遞給母親針灸盒。
終了,一針扎下,一場舞,但面對不是兇手的兇手時撕心裂肺的痛楚是否就此抹去?
母親用愛心澆灌下的惡之花,前后的舞蹈很詭異卻很貼合心境,奉俊浩沒有讓我失望
金惠子獨角戲,結尾挺厲害的,元彬長得帥也不是什么都能演,尤其是大傻小子,不如車太賢演的入味
開篇不久,母親喂藥、兒子撒尿,母親盡力遮掩那流淌一地的尿漬,而后來當她砸破拾荒老人腦袋時,她又忙不迭地拼命擦拭地上的血液,她的所有習慣動作都在示范如何抹去,她一定會扎下那一針。
敘事更見功力,但還是封閉起來的世界;題材較《殺人回憶》少了些內涵,所以很多地方雖然處理得很微妙但卻欠缺力量,回頭再看就顯拖沓了
比弱勢群體更弱勢的群體,是沒父母的弱勢群體....這所謂的“母愛”真的太諷刺了....
28/12/2018重看加滿五星
A / 構圖、運鏡皆蘊含著極端殘酷的浪漫。克制的敘事節(jié)奏達到了極佳的反類型效果。和《殺人回憶》比很難說哪部更優(yōu)秀。沒有后者廣闊的維度,更專注刻畫畸戀般入骨的親情與痛不欲生的底層。最精彩的隱喻莫過于高處“晾曬”的尸體:他們自以為向世界伸出了求救的手,最終不過是徒勞的示眾。
母愛,究竟是瘋狂的,還是偉大的,還是既瘋狂又偉大的呢?瘋狂,究竟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還是既褒義又貶義的呢?
一頭一尾兩段舞蹈,改變了我對廣場舞大媽的既定偏見。如果她舞得足夠快,她的記憶就追不上她。
他似乎知曉了一切,似乎又遺忘了一切;她似乎知曉了一切,似乎又遺忘了一切。
迷案發(fā)生時的陰雨綿綿,以及結尾的溫暖夕陽,智障,腐敗,沉重的情感。奉俊昊的獨特元素已經讓人如此熟悉了,因此劇情不豐滿的時候難免會讓人覺得是這些元素的堆砌,導演的自我復制。個人感覺元彬演的不好
為什么那個老頭也會出現在那個手機里呢?
金惠子飾演的母親讓人毛骨悚然。兩個犯罪嫌疑人的寓意再明顯不過:先天智障的孩子作為弱勢群體,其被犧牲的命運一開始就注定了;所不同的是,其中一個有著瘋狂愛他、會為他付出一切的母親。
當你所不愿意接受的事實即是真相時,該有多絕望?
吹毛求疵一下吧,那個女孩連拾荒老頭都接?以她的姿色,拾荒老頭根本就排不上隊。
既要避免打人痛處,自己也要小心不要暴露。以前經常覺得自己作為純粹的放養(yǎng)長大的小孩,能長得這么上進、善良、健康真是天賦異稟、運氣非常(。),現在看來沒準就是因為放養(yǎng)。人生的浮沉幾多激烈,你可知廣場舞大媽心底的負罪與傷悲:如果她跳得足夠快,她的孤獨就追不上她。青春期的混混最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