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播放地址

小天使

喜劇片美國1935

主演:秀蘭·鄧波兒  羅斯瑪麗·埃姆斯  喬爾·麥克雷  萊爾·塔爾博特  埃琳·奧布萊恩-穆爾  J·法瑞爾·麥克唐納  普多勒斯·漢尼福德  瑪格麗特·阿姆斯特朗  麗塔·歐文  李奧納多·凱瑞  

導(dǎo)演:約翰·S·羅伯遜

 劇照

小天使 劇照 NO.1小天使 劇照 NO.2小天使 劇照 NO.3小天使 劇照 NO.4小天使 劇照 NO.5小天使 劇照 NO.6小天使 劇照 NO.13小天使 劇照 NO.14小天使 劇照 NO.15小天使 劇照 NO.16小天使 劇照 NO.17小天使 劇照 NO.18小天使 劇照 NO.19小天使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08-11 01:33

詳細劇情

當(dāng)秀蘭·鄧波兒在此劇中飾演被父母忽視的小女孩離家出走后,你一定會為她感到心焦。如果米多頓先生,一個醫(yī)生兼科學(xué)家,能在他的妻子,小女兒茉莉身上多花一些時間,那定是個令人羨慕的幸福家庭,當(dāng)夫妻間的隔閡越來越大,以致兩人準(zhǔn)備離婚時,茉莉離家出走,使家人都意識到這個家沒有她將會多么枯燥。

 長篇影評

 1 ) 雜

顛覆與重構(gòu)
上帝是個惡俗的大叔,寫的都是“人類普遍困境”,面包總是涂果醬的那面掉到地上,排隊總是自己在的那隊最慢……JC帶給世界的善意,也不過基于一本代寫的新約全書。
段落:
喻體實在化,三百人在剝核桃,珍珠滾落大理石樓梯上。
斷臂之舞,Ea賜予的夢境。
不在場的圣徒,在原野上與飛鳥合奏樂章。
我從沒吃過蘋果,也從沒見過大海。一只唱歌的魚的靈魂。
周三,我廢除了周一周二,改成一月二月。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起度過七個月了。
從洗衣機管道爬出如誕生于母腹。
當(dāng)死亡之日來臨,最輕松的竟是沒有手機的流浪漢。
死亡之力,人類受制于上帝最終歸于對未知死亡的敬畏和恐懼。
最后,重建世界的,是母親與女兒,而非父親和兒子,世界以女性視角重新書寫。

 2 ) 《超新約全書》中的政治意識

     這篇文章花了10天的時間用英文寫就,又花了5天的時間譯成中文,前者是學(xué)術(shù)任務(wù),后者屬生活激情。為照顧閱讀習(xí)慣,譯文較原文有刪改。本文原文已經(jīng)發(fā)表,故拒絕任何形式的轉(zhuǎn)載。

      流行文化不僅有反映當(dāng)下政治趨勢的能力,當(dāng)然還可充任最活躍和最激進的政治變革參與者。除了來自國家的權(quán)力之外,市場也決定了什么樣的意識形態(tài)可以出現(xiàn)在流行文化中、什么樣的則不能(1) 。年初曾略火的比利時喜劇《超新約全書》,就是分析政治趨勢和流行文化關(guān)系的絕佳文本。這部電影不僅反映了一部分在西方廣為接受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同樣也是傳達特定信息、潛在影響觀眾的有效媒介。

     《超新約全書》是一部在國際上廣受好評的新片,它也在商業(yè)上獲得了巨大成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nèi),這部電影連續(xù)斬獲一系列獎項,也賺取了超過一千五百萬美元的票房。表面上看,它是一個有關(guān)上帝和上帝妻子、不聽話的女兒、六個新門徒之間的故事。在這個諷刺的故事里,上帝住在布魯塞爾某套三室一廳的公寓里,用一臺DOS系統(tǒng)的電腦創(chuàng)造了世界。因為無法忍受上帝的家暴和折磨人類的癖好,他的女兒以雅(Ea)逃出了這個“沒有出口”的公寓,還找來六個門徒,寫了一部《超新約全書》。在影片的最后,上帝的妻子無意中獲得統(tǒng)治世界的權(quán)力,并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新的世界規(guī)則。

      無疑,這部電影是對《圣經(jīng)》的一次后現(xiàn)代惡搞,也表達了宗教、青少年叛逆等問題。所以影評人們無一例外地只關(guān)注其中“腦洞大開”的的宗教元素、青少年的叛逆問題或者是家庭關(guān)系問題(2) 。嚴(yán)肅的宗教人士甚至視其為一部“不敬神”的丑惡作品。在這些評論中,沒有任何一個曾注意到喜劇背后異常強烈的政治意識(political intention)。實際上,在電影柔化和輕松的形式背后,是一系列廣泛進行的女性主義運動,以及復(fù)雜且碎片化的性別理論。而電影如何使用特殊的敘事和表現(xiàn)手法來暗中傳達這種政治意識形態(tài),則值得觀眾仔細研究。

      為消除論述可能產(chǎn)生的誤解,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不能繼續(xù)狹隘而刻板地將“政治”概念理解為來自國家機構(gòu)或權(quán)勢人群的某類行為。在當(dāng)下的東西方語境中,尤其是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社會性斗爭中,“政治”被廣泛地理解為某種權(quán)力的具體應(yīng)用(the exercise of power),某一個群體內(nèi)的人們透過理性和話語使用這種權(quán)力,以達到特定的目標(biāo)(3) 。這種“政治”概念在日常話語中比比皆是,例如分派斗爭的“辦公室政治”、種族主義者和反種族主義者之間的“種族政治”等。這些社會斗爭形式都是一種具體權(quán)力的應(yīng)用,它們一般也被當(dāng)代的政治研究者們視作嚴(yán)肅的政治文本(4) 。所以此文將不再贅述前文提到的“政治意識”和“女性主義”等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


反父權(quán)主題
     《超新約全書》首先是一部批判傳統(tǒng)父權(quán)和男性霸權(quán)的電影,它以一種流行喜劇的方式傳達了這種意圖。在影片中,上帝被塑造成一個對生活充滿厭倦的失敗者(loser)、一個自負的暴君。故事告訴觀眾,人類世界的災(zāi)難、戰(zhàn)爭以及混亂的秩序,都是一個脾氣暴躁的男性所為——他以傷害無辜人類為樂。這個角色同時還是一個保守家庭中的父親形象,他永遠是一副滑稽的外表,穿著邋遢的睡袍、短筒襪和拖鞋,然而他卻創(chuàng)造了“人性”這種東西,好讓人們互相爭斗。同時,他還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法則”,以期為人類帶來困擾。諷刺的是,當(dāng)上帝第一次來到人間的時候,他就被這種“人性”虐待,也嘗到了“法則”的苦頭:在垃圾桶里找漢堡吃時,他被一群流氓打罵;在搶劫一個小女孩的面包時,面包按照“法則”果醬一面先著地上帝形象很滑稽地變成了自己世界中的受害者。這種情節(jié)安排可以看作是對男性霸權(quán)(phallic power)崇拜的一種指責(zé),它直接昭示這種男權(quán)崇拜是現(xiàn)有世界中混亂和沖突的源頭,因為當(dāng)前的世界秩序是由男人主導(dǎo)。同時,這種情節(jié)也暗示著男人和女人實際上都是這種男權(quán)體系中的受害者。

      另一方面,上帝形象身上這種暴虐的權(quán)威,和女兒以雅的成功反叛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象征著家庭和公共生活中無上父權(quán)(hegemonic paternity)以及男性霸權(quán)(masculinity)的雙雙瓦解。主人公最初被設(shè)置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nèi),“有設(shè)施齊全的廚房洗衣房”,還有一個“除上帝之外誰也不能進入的辦公室”。她自出生就被困在這里,并且這個地方也沒有“入口也沒有出口”。電影的這種設(shè)置,正好契合1960年代的第二波女性主義浪潮中的思想,它認(rèn)為“家庭是對婦女壓迫的源頭” (5)。這種被夸張化的“三人家庭”(nuclear family)形式,似乎暗示了女性在傳統(tǒng)男權(quán)環(huán)境中的地位:她們往往從一出生就被束縛在這個封閉的空間內(nèi),家庭生活也被視作她們的天職。如何逃避這種傳統(tǒng)式的文化安排,則是這部喜劇中主要探討的問題。在這種理論基礎(chǔ)之上,這部影片即是一個關(guān)于父權(quán)體系崩塌和重新定義女性地位的隱喻。影片的末尾向觀眾展示了一個擁有新秩序的世界,它認(rèn)為這些秩序有益于世界,而這種新秩序的建立則應(yīng)該始于女性的反叛和獨立。


女性主義的新形象
      為了展現(xiàn)這種反叛精神,這部影片還以非傳統(tǒng)的方式刻畫女性的形象,這種表現(xiàn)方式的基礎(chǔ)是當(dāng)前在西方廣泛流行的女性主義。在這一點上,影片和其他大受歡迎的音像產(chǎn)品都有很大不同。

      在影視媒體中,反叛的女性形象擁有很長的歷史,這些形象在過去的數(shù)十年中也經(jīng)歷了極大的轉(zhuǎn)變:女人在熒幕中變得越來越獨立、在故事情節(jié)中所占的分量也越來越重。難以否認(rèn)的是,大部分此類角色都有非常相似的特點:她們一開始都是脆弱的女性,并意圖在一個男性主導(dǎo)的社會中尋求獨立、自信和成功,但總會遭遇這樣或那樣無法解決的問題,所以最后都會通過妥協(xié)或?qū)で蟊Wo來化解危機(6) 。在一些獲得商業(yè)成功的影片中,例如《傻妹從軍》(Private Benjamin, 1980)、《虎膽龍威》(Die Hard, 1988)、《偷聽女人心》(What Women Want, 2000)等,“叛逆的女性角色”最后都無法獲得理想中的社會地位。在這種角色和情節(jié)的設(shè)置中,女性的“弱不禁風(fēng)”(vulnerabilities)自然成為了對比材料,以此來突出男性的能力和支配能力。

      與此同時,在流行電影中,女性也常被塑造成更彪悍(tougher)的形象。她們被刻畫成英雄式的角色,身上帶有強烈的男子氣概(masculinity)以及暴力人格。這些新的熒幕形象往往都和暴力、霸權(quán)等聯(lián)系在一起,并被看作是對當(dāng)時女性主義思潮的反映(7),這些女性的人格要么是被復(fù)仇情結(jié)或憤怒感支配,要么來自于對物質(zhì)的強烈欲望(8)。在一系列廣受歡迎的動作電影或劇情片中,我們都能找到這種類型的形象。例如《末路狂花》(Thelma and Louise, 1991)、《007之明日帝國》(Tomorrow Never Die, 1997)、《黑客帝國I》(The Matrix, 1999)、《X戰(zhàn)警》系列(X-Men, 2000-2016),女英雄們都能直接參與暴力沖突和打斗表演中。然而,這些女性形象也具有相同的特點:她們都有極具誘惑力的身體——姣好的容貌、性感的著裝,同時,她們還能在父權(quán)體系中施展強力的男性霸權(quán)。這些女性形象的基礎(chǔ),是對性別界限的消解——她們既要漂亮,還要擅長打架(9)。

      在刻畫新女性形象方面,《超新約全書》為觀眾展現(xiàn)了一種不同以往的方式。主角的形象既不是一個需要保護的人,也不是一個崇尚男性暴力的人。她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反叛(rebels)身處其中的父權(quán)體系:首先闖入了父親的辦公室。在這間辦公室里,上帝決定一切的人類的命運,并禁止其他人進入。這種禁令實際上暗示了公共事物中女性的地位,這一政治傳統(tǒng)自柏拉圖時代就已訂立。在《美諾篇》中,柏拉圖寫道:“男人的美德在于管理公共事務(wù),而女人的美德在于能將家庭料理周到”(10)。顯而易見,以雅溜進上帝辦公室這一舉動,本身就是一個高度政治性的標(biāo)志:女人開始干預(yù)公共事務(wù)。

      另外,主角還通過逃離父權(quán)統(tǒng)治、尋找獨立來塑造新的形象。以雅通過洗衣機中的暗道出逃,這種安排上就體現(xiàn)了女性主義思潮中的重要細節(jié)。我們有必要注意到,這股思潮在上世紀(jì)60年代后就開始挑戰(zhàn)傳統(tǒng)“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間的界線,她們提出“個人即是政治”(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的口號(11)。這種針對私人-公共界限的消解(eliminate),在隨后的種族問題、性別身份斗爭中尤其受到重視。而有關(guān)洗衣機的表演和道具設(shè)置就帶有了深刻的象征意義——通過家庭生活中的工具,一個受壓抑的女孩尋找通向公共生活和自由選擇的途徑。此外,繼波伏娃之后,女性主義者也開始向不符合她們體驗方式的現(xiàn)有秩序結(jié)構(gòu)提出質(zhì)疑(12)。這部分思潮認(rèn)為,此前被認(rèn)為是私人生活中的那些問題,例如家庭暴力、孩子的撫育、家庭津貼等,應(yīng)該在公共領(lǐng)域內(nèi)得到重視(13)。對電影中的以雅來說,從家庭出逃絕不單單擺脫了粗暴的父權(quán)統(tǒng)治,也將私人生活中的斗爭帶到了公共領(lǐng)域中。


對女性氣質(zhì)的重新肯定和第四波女性主義
       除以雅之外,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形象是以雅的母親、上帝的妻子。這是一個極度壓抑的女性角色,也一個默不作聲、令人同情且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形象,身上帶著十分保守的家庭主婦作風(fēng)。這個角色經(jīng)歷了一個極富戲劇性的轉(zhuǎn)變,她也是一個受啟蒙和覺醒的女性形象。在上帝流落人間后,她用五顏六色的手織毛毯、優(yōu)美的音樂裝飾公寓,把居所變成了一個溫馨而喜人的地方。另外,她還有重置電腦系統(tǒng)的能力,并把世界變成了一個和諧、色彩斑斕且充滿喜悅的整體。從政治的角度看,這個形象的設(shè)置中至少包含了兩個女性主義中的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對女性氣質(zhì)(femininity)的重新肯定(re-acknowledgement)。在1980年代后,女性主義者開始反思之前浪潮中“性別同一化”(gendered sameness)的呼聲,在此之前,這種呼聲是為了消除性別不平等而提出的。而對女性氣質(zhì)的重新肯定,則批判了傳統(tǒng)的男性-女性二元論(dualism),這種趨勢轉(zhuǎn)而強調(diào)男子氣概(maculinity)和女性氣質(zhì)之間的差異(14)。無論是男性化的女性氣質(zhì)還是女性化的男子氣概,實際上都是對自然性別(nature)和社會性別(nurture)之間差異性的忽視(15)。她(他)們認(rèn)為,現(xiàn)有的世界秩序需要尋求新的道路來改變,而不是要求女性在身體和心理方面尋求任何中性化的妥協(xié)(neutral claims)(16)。然而在流行文化中,覆以曼妙身姿、邪惡人格和硬漢氣質(zhì)的女性形象,本質(zhì)上還是在強調(diào)舊有的觀點——男子氣概才是可以立世的特性(17)。然而,在《超新約全書》里,女上帝這個形象為一種新型的理想社會提供了選項——這個世界可以充滿女性氣質(zhì),而不是被女性的霸權(quán)(feminine masculinity)所控制。新的世界里,男性氣質(zhì)和女性氣質(zhì)得到同等的尊重,并且它大膽地假設(shè),女性氣質(zhì)能為人類世界帶來幸福。

       女上帝使用電腦與世界相聯(lián)并改變了世界,同樣也是一個深刻的象征。在這部喜劇的最后,女上帝重置了電腦系統(tǒng),并重新安排了世界的秩序,隨即天空變得色彩斑斕,畫面的色溫也從晦暗的冷色調(diào)轉(zhuǎn)變成了明亮的暖色調(diào)。她在家中播放的音樂也以畫內(nèi)音(diegetic sound)的方式出現(xiàn)在沙灘的場景中,整個世界也因此知道了女上帝的存在。這種極富浪漫色彩的場景設(shè)置和表演,不僅是一部喜劇中的狂想,同時也是昭示當(dāng)下女性主義潮流的隱喻。在第四波女性主義中,技術(shù)和互聯(lián)網(wǎng)被認(rèn)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8),一部分年輕的女性主義者們相信,女性應(yīng)該將互聯(lián)網(wǎng)作為一種發(fā)聲(campaign)的工具,以此來擴展她們的受眾。如果在女上帝的家中,新的裝飾和氛圍象征著女人開始在家庭生活中表達自己的聲音,那么天空的轉(zhuǎn)變、浪漫的自然法則等則象征著女性使用科技公開宣示自己的訴求。她們認(rèn)為,即便是身處家中的女性,通過使用現(xiàn)代科技,就擁有了進入公共領(lǐng)域、表達自己的聲音和改變現(xiàn)實情況的話語權(quán)力。


對女性主義語言理論的闡述
       在表現(xiàn)風(fēng)格上,這部電影則使用了獨特的影像語言來敘說女性主義思想和潮流。在20世紀(jì)后期,一群被稱為“激進女性”的人提出,當(dāng)下的語言系統(tǒng)實際上是壓迫和異化女性的源頭和工具。她們相信,這種語言結(jié)構(gòu)一直在持續(xù)強化(reproduce)女性的邊緣地位。以戴利(Mary Daly)和里奇(Adrienne Rich)的思想為代表,這種趨勢將理論基礎(chǔ)建立在伯格(Peter Berger)的社會學(xué)思想之上。伯格認(rèn)為,整個人類社會是一個“語詞創(chuàng)造的體系”(word-building enterprise),在此體系中,語言是其中成員構(gòu)筑所有意義的基本準(zhǔn)則(19)。激進女性主義者們由此認(rèn)為,現(xiàn)存的知識體系實際上完全建立在男性霸權(quán)力量之上,同時也為它所操控(20)。然而,這種意義體系又迫使女性不得不使用現(xiàn)有的話語體系來記敘和表達完全不同于男性的體驗(21)。所以她們提出,應(yīng)該發(fā)明一套全新的語言系統(tǒng),以重新表述和思考世界,這樣才能避免和逃離這種“男性霸權(quán)文化”(22)。

       為了敘述故事,《超新約全書》使用了一系列獨特的風(fēng)格技巧(stylish techniques),它們與常規(guī)的修辭手段非常不同。首先,影片將“新的語言系統(tǒng)”視覺化,它使一套普適的書寫和記錄體系變得可能。老流浪漢維克多(Victor)是電影里“超新約全書”的寫作者,他并沒有使用任何字母或是現(xiàn)存的語言符號,而是通過使用一系列簡筆畫來“書寫”這部作品。在電影中,作為一個新知識體系的“超新約全書”,同樣受到了大眾的認(rèn)可。這種道具的安排可以看作是對舊語言系統(tǒng)的顛覆,而舊的語言系統(tǒng),則建立在對男性霸權(quán)的認(rèn)可上。

       另外,電影還通過將比喻視覺化的方式來表達新的語言理論。例如,當(dāng)旁白將奧萊莉(Aurélie)的笑聲明喻為“像珍珠散落在大理石階梯上”時,這個明喻就被表現(xiàn)成幾百顆珍珠掉落在大理石階梯上的慢速動作;當(dāng)將某個流浪漢的聲音比喻為“三百個人同時敲碎核桃一樣”時,一群人坐在長桌前夾核桃的畫面就出現(xiàn)了。而在西方語言學(xué)思想中,自亞里士多德以后,比喻就被視作是非理性的、矯飾的和欺騙性的修辭技巧(23)。然而,以里奇為代表的女性主義者們提出,比喻的使用可以為表達現(xiàn)實感受打開一片新的天地(24)。在一部分女性主義語言思想中,比喻就被視作一種斗爭手段,它實際上一直作為不安的成分(uneasiness)存在于父權(quán)知識體系中,它更能表達現(xiàn)實中的情感,這一點長期以來都被崇尚理性敘說的傳統(tǒng)所忽略(25)。除此之外,這部電影也使用了其他比喻來描述女性角色的感受,例如“他的皮膚就像一條蒼老的毒蛇在廢棄的酒吧里等待一杯鮮血的滋潤”。這種對比喻的強調(diào)(amplification)和視覺化(visualisation),實際上是以娛樂化的方式表達了女性主義在語言方面的訴求。


結(jié)語(其實并不想寫)
       作為一部成功的喜劇,《超新約全書》實際上反映和敘說了當(dāng)前廣泛進行的女性權(quán)利運動和斗爭。以上論述則揭示了流行文化和政治之間動態(tài)的相互關(guān)系。需要再次強調(diào)的是,在當(dāng)下的語境中,“政治”這一概念通常是有關(guān)權(quán)利和權(quán)力分配的行為和過程,它的背后是某種具體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在進行指導(dǎo)。而女性主義的思潮和訴求,則無疑是某種政治斗爭背后所需的意識形態(tài)。

----------------------------------------

引用文獻
(1) Barker, C. E. Media, Markets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rint. p120.
(2) See: Brown, Hannah. “‘The Brand New Testament’ is A Divine Comedy.” The Jerusalem Post. 31 December, 2015. Web. 28 April, 2016;
    Kiang, Jessica. Karlovy Vary Review: “‘The Brand New Testament’ with Catherine Deneuve Gently Blasphemes with Wit and Style.” The Playlist. 15 July, 2015. Web. 28 April, 2016;
    Young, Deborah. “‘The Brand New Testament’: Cannes Review.” The Hollywood Report. 18 May, 2015. Web. 28 April, 2016.
(3) Arneil, Barbara. Politics & Feminism. Oxford, UK; Malden, Mass.: Blackwell, 1999. Print. p2.
(4) Kellner, Douglas. Media Culture: Cultural Studies, Identity, and Politics between the Modern and the Postmodern.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Print. p58.
(5) Hollows, Joanne. Feminism, Femininity, and Popular Culture.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0. Print. p4.
(6) Glitre, Kathrina. “Nancy Meyers and ‘Popular Feminism’.” Ed. Waters, Melanie. Women on Screen: Feminism and Femininity in Visual Culture. Basingstok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1. Print. p19-23.
(7) Hinds, Hilary, and Jackie Stacey. “Imaging Feminism, Imaging Femininity: The Bra-Burner, Diana, and the Woman Who Kills.” Feminist Media Studies 1.2 (2001): 153-77. Print. p168.
(8) Hopkins, Susan. Girl Heroes: The New Force in Popular Culture. Annandale, N.S.W.: Pluto Press, 2002. Print. p6.
(9) 同上. p116-118.
(10) Plato. Meno: A Dialogue on the Nature and Meaning of Education. New York: Harvard University. 20 June, 2006. Web. p158.
(11) Arneil, Barbara. Politics & Feminism. Oxford, UK; Malden, Mass.: Blackwell, 1999. Print. p44-46; 76; 164.
(12) Hollows, Joanne. Feminism, Femininity, and Popular Culture.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0. Print. p5.
(13) Arneil, Barbara. Politics & Feminism. Oxford, UK; Malden, Mass.: Blackwell, 1999. Print. p164.
(14) 同上. p195.
(15) 同上. p196.
(16) Felski, Rita. Doing Time: Feminist Theory and Postmodern Culture.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0. Print. p119.
(17) Hollows, Joanne. Feminism, Femininity, and Popular Culture.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0. Print. p194.
(18) Munro, Ealasaid. “Feminism: A Fourth Wave?” Political Insight 4.2 (2013): 22-25. SAGE. Web. p23.
(19) Berger, Peter L..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A Treatise i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Trans. Luckmann, Thomas. London: Penguin, 1991. Print. p20.
(20) Arneil, Barbara. Politics & Feminism. Oxford, UK; Malden, Mass.: Blackwell, 1999. Print. p183;
    Cameron, Deborah. Feminism and Linguistic Theory. Second Edition. Basingstoke: Macmillan, 1992. Print. p130;
    Hedley, Jane. "Surviving to Speak New Language: Mary Daly and Adrienne Rich." Hypatia: A Journal of Feminist Philosophy 7.2 (1992): 40-62. MLA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 Web. p104.
(21) Cameron, Deborah. Feminism and Linguistic Theory. Second Edition. Basingstoke: Macmillan, 1992. Print. p141.
(22) Arneil, Barbara. Politics & Feminism. Oxford, UK; Malden, Mass.: Blackwell, 1999. Print. p183;
    Munro, Ealasaid. “Feminism: A Fourth Wave?” Political Insight 4.2 (2013): 22-25. SAGE. Web. p25.
(23) Janusz, Sharon. “Feminism and Metaphor: Friend, Foe, Force?” Metaphor and Symbolic Activity 9.4 (1994): 289-300. Web. p292-293.
(24) 同上. p296.
(25) 同上. p299.

 3 )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 (別忘了最后的彩蛋)

上帝的“人類普遍困境”法則

2125號法則:掉在地上的,永遠是涂有果醬的那一面,不然就是果醬涂錯了面
2126號法則:打破的永遠是剛洗好的盤子
2127號法則:理想的睡眠時長永遠比實際多出十分鐘
2128號法則:另一隊總是移動的更快(排隊的時候)
2129號法則:當(dāng)你將身體浸入浴缸時,電話鈴聲總會適時響起
2231號法則:禍不單行

還有門徒之一的弗朗索瓦也逃不過的1522號法則:
“如果有一天 你墜入愛河,很有可能 共度一生的人卻不是你愛的那個?!?br>


電影當(dāng)然是五分推薦?。。?br>不管是從創(chuàng)意還是大開腦洞的奇妙劇情,配樂(非常非常棒)和演員的表現(xiàn)力都無疑是滿滿的加分項,有影評說到浮士德的主題:偉大之女性,引導(dǎo)人類上升。影片先是女兒開始反抗上帝的父權(quán),到最后女神拯救全世界,或許是想從女性更具有包容性的愛的角度出發(fā),想表達“因為有了愛,世界更美好”這樣的主題吧。 Maybe, god is a girl.
不過,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這句話完全有道理啊,人類的那些掙扎和困境,都只不過是我們?nèi)f能的上帝創(chuàng)造出來供他享樂消遣的東西而已。但是影片的諷刺意味也很重,上帝來到人間,卻什么也做不了...連回也回不去。所以呢,如果上帝變成凡人,他也不一定比我們普通人過得更好吧。
Btw 如果可以知道自己的死期感覺也未嘗不是件美妙的事 至少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抓緊時間趁早去尋找那些內(nèi)心真正熱愛的東西。

個人很喜歡的幾段是
斷臂少女的那個手指舞的夢
第二個在公園的門徒,他疑惑鳥為什么可以自由飛翔卻一直只待在這個公園,然后鳥兒對他也有同樣的問題,可以看到他的眼神里突然有光。
殺手愛上斷臂少女的時候,頭被一圈太陽花所包圍,還有他對著鏡子和自己說:我不愛她,然后擁抱了自己。(他在貝利葉一家里演聾啞爸爸)
還有小男孩頭上浮現(xiàn)那條魚骨然后對他唱歌的夢境。

當(dāng)然,別忘了最后的彩蛋。
那個一直在推特上“作死”的凱文...哈哈哈哈哈哈??????

 4 ) FIFF16丨DAY7《超新約全書》:戲謔解析宗教的最好形式

第16屆#法羅島電影節(jié)#無人知曉單元第7個放映日為大家?guī)怼冻录s全書》,下面請看前線人間眾生們遇見天神降臨后的百態(tài)評價了!

曲有誤:

人性與神性。

非有想非無想:

這是本屆我看的最輕松最快,沒有中斷的一部了!

Spy Liu:

缺乏精妙的文本,于是一切戲謔的解構(gòu)都變得刻意和無聊。

Her Majesty:

不夠嚴(yán)肅,也有點端,但女性主義的劇情我還是舉雙手資瓷的。

趙小毯:

從宗教作為起始點后面逐漸變成人性問題。但始終缺乏一個特別有利的切口。

果樹:

很有童趣的解構(gòu),并真的帶了點讓人思考的成分,有點找回看《天使愛美麗》的感覺。

布谷卟咕:

玩爛梗卻很有趣,雖然有被帶節(jié)奏無法自行思考的嫌疑,但是本屆影展難得清新脫俗不致郁不晦暗不血腥不頹廢的大爽片。

psychopath.MN:

如果結(jié)尾能夠及時收住更好,最后拍飛,一路顛覆,一切都顯得太直白。如果停留在媽媽改變天空那里,或許恰到好處。

Xavier-耐觀影:

對圣經(jīng)最有新意的影視作品解讀,以18個圣父信徒取代原有的12個,并把圣父送到烏茲別克斯坦(《圣經(jīng)》被禁止的國家),唯一的缺點是結(jié)尾比較弱,無法自圓其說。

給艾德林的詩:

極其新穎的概念卻缺乏相匹配的概念內(nèi)容,按照預(yù)期來說,文本內(nèi)容的高度沒有低于預(yù)設(shè)框架就算成功,不過顯然導(dǎo)演對于這樣不感興趣,他只對展現(xiàn)如此點子相稱的聰明著迷,或者也可以猜測,他沒有對應(yīng)實施付諸使之變得更好的能力。

Polaris.J:

很法國。經(jīng)常會想象,如果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死期是什么就好了~ 覺得其實還可以更有想象力一些~ 很難想象是和無姓之人是同一個導(dǎo)演。有點抨擊男權(quán)直男癌的意思,上帝其實有點可愛hhhh。哼 原來生活中這么多的不如意都是你做的襖。

子夜無人:

源自于解構(gòu)《圣經(jīng)》而產(chǎn)生的那點子獵奇和樂趣其實在大概半小時左右就已經(jīng)完全消退了,但它反而開始延展出另一種力量支撐著你。整體姿態(tài)始終是足夠輕松和戲謔的,并沒有因為那個形而上的出發(fā)點而產(chǎn)生任何一刻試圖抬高身段的野望,對于宗教的所有觀點和判斷全程處于隔岸觀火的狀態(tài),而落點是無數(shù)個有溫度的人性細節(jié),是世俗的悲哀和孤獨、幸福與快樂,是壁畫上的圣餐,而餐桌的盡頭不是天堂、是生活。

歐.尹:

與《無姓之人》相似的是,范多梅爾依舊執(zhí)著于高概念的故事,雜糅致敬?;蛞延性?,來做其獨特的、文藝的、唯心的表達。不同于前作的繁重和刻意,本作終落點于最淺顯亦是最深奧的地方,即心靈的解放,反抗男權(quán)父權(quán)、追求愛情、爭取身體支配權(quán)等等都僅僅是這一內(nèi)核的外在呈現(xiàn),《超新約全書》這五個字實已經(jīng)將這一本質(zhì)挑明,只不過這部“宗教”電影不似預(yù)期的那樣,它沒有故作高深、玄之又玄,只有輕松自如、調(diào)侃幽默,世界重啟,萬物可愛。

鮑勃粥:

過度的奇觀和缺乏指向的文本結(jié)合后只會變得極度疲軟,不是每次童真的幻象都足夠有魅力,過度的重復(fù)顯得累贅和無趣(反復(fù)出現(xiàn)的新·最后的晚餐油畫,反復(fù)呈現(xiàn)的維克多書寫超新約全書,本身并未有力),對圣經(jīng)的借用僅僅停留在最表面的結(jié)構(gòu)和表意文本上(出埃及記僅是離家出走,門徒也僅是多湊六位,消失的“哥哥”似乎是耶穌),更為復(fù)雜的對位則模糊不清,并未從人物的狀態(tài)和行為上看到轉(zhuǎn)變,到最后淪為一場自我狂歡的馬戲秀場。選擇的六個門徒似乎刻意呈現(xiàn)一種多元性,但是又是不夠多元和復(fù)雜,局限在一個安全區(qū)內(nèi)原地踏步。

#FIFF16#無人知曉單元第7日場刊評分將于稍后釋出,請大家拭目以待了。

 5 ) 大開腦洞,深至骨髓

這是一部關(guān)于救贖,關(guān)于生死,關(guān)于自我的法國電影。主題看似沉重,影片風(fēng)格實則怪誕離奇。而這正是它獨特的魅力。不僅豆瓣的電影鑫像獎將其提名為“最容易忽視的好電影”,而且2016年金球獎和2016年的法國凱撒電影獎都將其提名為最佳外語片??梢?,其荒誕的情節(jié)外表背后隱藏的意蘊之深。
這部電影出奇制勝:從人神同型同性、穿越人神世界的洗衣機、鯨魚腐肉的漢堡包、掌管世界的電腦、化為手辦的小耶穌、人和猩猩相愛、到下凡間屢遭自己制定的“困境法規(guī)”的無能天神等等,每個人物、細節(jié)都設(shè)計得荒誕至極,諷刺味道十足。




天神的確存在,他一家就居住于布魯塞爾的尋常住宅。天神是個穿著大褲衩的,邋遢粗魯?shù)闹心昴腥耍幸徊靠梢哉乒芤磺猩碾娔X。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用電腦制定規(guī)則,如荒謬的“人類普遍困境”規(guī)則:
“2125號法則:掉在地上的,永遠是涂有果醬的那一面,不然就是果醬涂錯了面
2126號法則:打破的永遠是剛洗好的盤子
2127號法則:理想的睡眠時長永遠比實際多出十分鐘
2128號法則:另一隊總是移動的更快(排隊的時候)
2129號法則:當(dāng)你將身體浸入浴缸時,電話鈴聲總會適時響起
2231號法則:禍不單行”



另外,天神還會通過對人類世界的模型的控制,來實現(xiàn)人類世界的運行,如他用花灑灑水,人類世界就下雨。然而,天神只能躲在家里的一個普通房間里以“上帝的視角”偷窺人間,以一種變態(tài)的方式從中獲得樂趣。但只要走出這個封閉的房間,他就與人無異,甚至更為不堪,狼狽邋遢,無能殘暴。




而故事的主角以雅正是天神的女兒,不過她和哥哥耶穌都繼承了母親女神的超能力,能用意念移動事物,能水上行走等等。以雅形容她的父親是“人渣”,因為她非常不滿父親以制造人類的不幸來取樂。于是,她與耶穌商量了之后,決定推翻父親的統(tǒng)治。她潛入天神的房間,將天神在電腦設(shè)定好的死亡期限以短信的方式告知人類,再鉆進家里的洗衣機穿越到人類世界,化身救世主,下凡召集六大門徒,編寫《超新約全書》,使“最后的晚餐”的人數(shù)增至18人,組成一隊“棒球隊”,改造世界。而天神知道之后,便下凡尋找以雅,企圖讓以雅回去恢復(fù)癱瘓的電腦,進而使人類世界恢復(fù)原狀。

在這荒誕的背景下,故事以六位門徒為典型例子,通過以雅“教會人類如何擺脫困境”,點出自我救贖的主題。但此困境并非是指死亡,而是在明確的生命期限之中,人類如何被迫地學(xué)會自我認(rèn)知,自我突破,自我追求。




第一位門徒:奧蕾麗,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卻因為意外失去了左手。
她擁有美貌,卻一直孤身一人,在她看來,男人對她更多的是欲望。她奧蕾麗既有生理不健全的自卑,又有對人性真心的質(zhì)疑,她孤立社會,封閉自己,封閉自己柔軟的內(nèi)心。即使知道自己的死亡期限,奧蕾麗仍過著以往常一樣的孤獨生活。
但是一個被她懷疑是變態(tài)的流浪漢卻對她說:“我親愛的小姑娘,生活就像滑雪場,摔跤是難免的?!焙髞恚匝诺某霈F(xiàn),讓她傾訴傷痛,并用讓她夢見了自己失去的左手翩翩起舞。最后,第四個門徒的真心追求,讓奧蕾麗卸下了心里的防線,放過了自己,成全了自己和弗朗索瓦。



第二位門徒:讓?克勞德,一位58歲、單身、無后的上班族。
曾經(jīng)擁有一顆熱愛冒險的心,可是不知為何,他中止了冒險,蹉跎于鬧心的現(xiàn)實,過著按部就班的上班生活。他是坐在公園的凳子上收到短信的,看了之后他卻扔了手機。他是渴望自由的,當(dāng)知道以雅懂得鳥語時,他問了小鳥:“既然可自由飛翔,為何只停步于公園呢?”而當(dāng)以雅回復(fù):“它也想問你同樣的問題”時,克勞德的眼睛閃出了光芒。隨著,鳥兒飛出了公園,克勞德也踏出了自我限制的小圈子。他重啟了他的探險生涯,隨著鳥群去到北極,還見到了愛斯基摩人。



第三位門徒:馬可,一個自稱為“色情狂”的中年男子。
馬克是雄性荷爾蒙過甚的男人,從七歲開始就對女性產(chǎn)生幻想。當(dāng)其得知自己命不久矣時,只想到盡量滿足自己的性欲望。然而,囿于世俗的觀念,又困于窘迫的經(jīng)濟,馬克不能盡情地完成自己生命末期的愿望,只能在幻想中感受。
不過,以雅給孑然一身的他點了一盞明燈:為成人片配音。這不僅滿足了他對性的追求,而且讓他獲取了工作收入。最重要的是,他在工作中還找到了七歲那年讓其動心的那個女人,圓了他心中的那份最初悸動。馬克前后幾次對性的追求方式和程度,都反映了不同的性愛觀念,而最后的方式才是最理智,最適合自己的。



第四位門徒:弗朗索瓦,一個心中充斥殺戮惡念的“殺手”。
他從小就迷戀死亡,嗜血、渴望殺戮。但這種對追逐死亡的欲望,讓他在大限到來之際,準(zhǔn)備對路人大開殺戒:隨機開槍殺人,若死了則照應(yīng)短信預(yù)言,若無事則說明那人命不該絕。不過,他之所以嗜殺如命,是因為天神1522號法則(“與他共度一生的人,卻不是他愛的人”)的受害人,他“從未體驗過愛”。因而,他的困境是不懂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缺乏的東西,僅靠著某種快感麻痹自我,忽略自我。
于是,以雅巧妙地讓他對路過的奧蕾麗開槍。由于假肢阻擋了子彈,奧蕾麗毫發(fā)無損。既不知情又相信宿命論的弗朗索瓦,被如此特別的女生深深吸引,他開始愛上奧蕾麗。他從曾經(jīng)的拳打不敢表達愛的鏡中自己,到擁抱敢于表達愛的鏡中自己,他發(fā)生了改變。在體驗愛的過程中,他答應(yīng)了奧蕾麗的請求,放下了殺戮的惡念。


<圖片16>

第五位門徒:瑪?shù)倌龋粋€已婚的中年貴婦。
當(dāng)她告知丈夫自己僅有5年的壽命時,她發(fā)現(xiàn)那位還有39年壽命的丈夫竟有如釋重負的神色,她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婚姻是多么的失敗。其實,瑪?shù)倌仍缇透杏X到丈夫的態(tài)度,只是不愿承認(rèn)。而死亡期限的通知,讓她鼓足最后的勇氣,打破家庭幸福的假象和對丈夫的忠貞,她拋開倫理道德,花費找年輕男子解決性需求。但發(fā)現(xiàn)沒有感情的云雨之歡只會讓自己更失落。
出人意料的是,影片為了沖擊力更強烈,舍棄更為徹底,瑪?shù)倌茸詈蟊获R戲團里的一只大猩猩吸引了。她與大猩猩的接觸讓她擁有“從未有過的美好體驗和強烈的愛”。最后,她趕走了負心的丈夫,和大猩猩相伴過日子。

<圖片17>

第六位門徒:威利,一個體弱多病,將不久人世的小男孩。
即使年齡尚小,但體弱多病的威利對生命的思考卻更多深刻。在知道自己將會54天后死亡的消息,威利有了穿女裙做女孩打扮的勇氣。在家人的支持下,威利穿著鮮紅色的女裝,得意洋洋地去上學(xué),開始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家人的支持和自我的認(rèn)知,讓威利對生命的思考不僅突破性別的局限,而且突破物種的界限。他望著盤中的魚,沉思著。那天夜里,魚的靈魂出現(xiàn)了,在他腦袋上來回游著,于是他想在自己死的那天去海邊。
死亡不能改變,以雅救贖的是讓人類實現(xiàn)自我救贖。影片最后,在威利生命終結(jié)的這一天,以雅和其他人來到海邊,以滿足威利最后的愿望。以雅以為計劃不會跟自己預(yù)想的那般實現(xiàn),便有些灰心喪氣。

<圖片18>
<圖片19>

此時此刻,一直作為家庭婦女的以雅媽媽還是覺醒了。
話說。由于天神下凡尋找以雅,媽媽便有機會進入那個神秘的房間打掃衛(wèi)生。媽媽無意識地拔掉了電腦的電源,插上吸塵機吸塵。完事之后,電腦重新接通電源,重啟,天神之前設(shè)定的各種程序歸零,包括死亡期限。
就在輸入電腦密碼的時候,媽媽正確地輸入了18,因為媽媽還是發(fā)現(xiàn)了“最后的晚餐”的門徒由12人變成18人的。之所以選擇18,是因為當(dāng)初的12人能組成一支冰球隊,現(xiàn)在18人能組成媽媽的一支棒球隊。
<圖片20>
<圖片21>
<圖片22>

覺醒了的媽媽開始設(shè)定她的人類世界,于是天空上開滿了鮮花,男人懷孕生子,瑪?shù)倌群痛笮尚缮藗€人類嬰兒等天馬行空,不合邏輯的事情。而天神,既沒有神力,也沒有找到以雅,只能繼續(xù)在凡間苦苦尋找那個當(dāng)初下凡的神奇洗衣機。

影片最后有彩蛋是關(guān)于一個年輕人終于死去的情節(jié)。影片中也穿插了一個本來設(shè)定還有62年生命的年輕人,在確定死亡期限的真實性和準(zhǔn)確性之后,不斷地嘗試各種死法:他跳樓,卻有路人為他墊背;他毫無安全措施從飛機高空跳落,卻落在經(jīng)過的飛機身上……但最后,就在大家都平安無事的時候,這個不知情的少年自己點燃綁在身上的炸藥,一命嗚呼。影片幽默地諷刺到最后。
無論是門徒,還是女神,都實現(xiàn)了自我覺醒、認(rèn)知和追求。在劇中,人和神都受了各種內(nèi)心或外界的局限。以死亡為終結(jié)點,他們被迫地學(xué)會直面自我,認(rèn)清自我?;貧w現(xiàn)實,誰都知道人總有一死,卻仍有些人不愿面對自我。別自我蒙蔽,也許正是影片想傳達的。

 6 ) 如果明天就要死了,你會因此改變現(xiàn)在的生活嗎?那你現(xiàn)在的生活,到底是打算活到幾歲的活法

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movie432,文末有二維碼噢~

上個月最有趣的事情,大概是天體物理學(xué)家發(fā)現(xiàn)引力波。果不出其然的是,在不可知的背后,它也被解讀成神或上帝的恩典。

《超新約全書》正好講到了上帝恩典這回事。雖然沒能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最終五強名單,但電影的口碑之硬,也超乎很多人意料。它可能是這堆片子里頭,最嗲、最輕松和最觸動人心的一部。我甚至覺得,它比《索爾之子》都“好看”,絕對是我愿意再看上幾遍或者是重溫其中段落的那種片子。 以上帝的名義,《超新約全書》沒有像伯格曼或塔科夫斯基那樣,去深入探討宗教信仰和人性沖突的問題。它戲謔了無所不能的上帝,將他刻畫為一個散發(fā)著男權(quán)氣息和父權(quán)威嚴(yán)的中年大叔,邋遢,粗暴,惡趣味。對妻子大喊大叫,對女兒大打出手,惡棍一枚。 我并不想探討上帝這一話題。正如最后,電影也只是把睡袍上帝,換成了粉紅上帝,換湯不換藥。上帝和新約全書只是一些笑料,好比老梗新編?!冻录s全書》打動與我的地方,是庫布里克的斧頭和黑客帝國的母體之類的迷影情趣,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眼花繚亂的攝影術(shù)實驗。最一擊即中的,還是雅克·范·多梅爾的赤子之心。能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的電影導(dǎo)演,其實并不多,法國的西維亞·喬邁,美國的韋斯·安德森和理查德·林克萊克,以及日本的是枝裕和。

所謂赤子,絕非只是拿小孩子的反抗和選擇做文章。 雅克·范·多梅爾會像一個浪漫詩人那樣,去捕捉生命當(dāng)中的動人時刻。一捧金光閃閃的珍珠,落在大理石臺階上。一個普通尋常人的心跳,正如一首無人知曉的古典樂章。一具青春美艷的肉體,成了中年男子魂牽夢繞的畢生心結(jié)。不止一個朋友說,看到亨德爾的手之舞,上班汪的行尸走肉,色情狂的年少追憶,殺手的擁抱自己……每一處都差點熱淚盈眶,小清新得酥軟發(fā)麻。

電影最吸引我的一個設(shè)定,是每個生命的末日時間被泄露。被水果粉膜拜為上帝的喬布斯說,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dāng)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那么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你是正確的。 這話聽著……有點像高級雞湯。 我喜歡的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他在《末日的愚者》是這樣說的:如果明天就要死了,你會因此改變現(xiàn)在的生活嗎?那你現(xiàn)在的生活,到底是打算活到幾歲的活法呢? 六個福音篇,全部脫胎自這個設(shè)定。奴役和折磨人類的痛苦煩惱,大多根源于童年成長和家庭不幸。往后失意,失落,失敗,失魂,得過且過,撩動不了內(nèi)心深處的渴慕追求,更不要說更高的生命理想。雅克·范·多梅爾深度癡迷于這個人生命題,從《小英雄托托》到《無姓之人》,小時候投向水池的石子,產(chǎn)生了永不停歇的生命漣漪和無形海浪。

吵架不休的夫妻,如果得知對方的死期,是否還會一直跟對方吵架,直到他死去。郁郁寡歡的多數(shù)人,是否真能說走就走,及時享樂?!冻录s全書》用不可能寫可能,用電影把玩生命。這三五天和幾十年,與人類進化和宇宙始末相比,確實是茍活在垂死的邊緣。 即便是個嘲諷喜劇,電影還是很容易被解讀為失敗者的心靈樂章。多活一天都覺得賺到了的感恩之心,其實談何容易?!冻录s全書》所做的,是傳遞福音。作為觀眾的我們,則是電影的忠實信徒。 在白富美的凱瑟琳·德納芙段落,《超新約全書》表現(xiàn)了一個光鮮亮麗的家庭生活和婚姻情感,它也存在缺失與遺憾,甚至坍塌得比普通家庭還要快。這相當(dāng)于說,每個人從出生到死去,都是不完整和孤獨運動的存在,被玻璃罩密封,文件包緊鎖,豪華別墅囚禁。但每個人與周圍世界,其實仍有神秘聯(lián)系。最后一篇福音,多梅爾還政治正確了一把,讓紅衣男孩得以逃脫天生的性別身體。 從藝術(shù)片、色情片到小清新,這部電影應(yīng)有盡有,宛如一條珍珠、貝殼和瑪瑙所編成的生命項鏈。它不是完美經(jīng)典,卻是動人佳片。

截圖掃碼,關(guān)注:MOViE木衛(wèi)(movie432)

 短評

3,對想象力極度豐富開局設(shè)計期待越多,導(dǎo)演小清新的追求就愈發(fā)顯得可憐和幼稚。在本質(zhì)上,高概念新穎格局卻以平庸內(nèi)容和美學(xué)填塞的段落式電影,是相當(dāng)讓人反感。一種把小聰明糊得滿地都是的貧乏。

9分鐘前
  • Peter Cat
  • 還行

好棒,沒想到那么棒。一個舊約的上帝,一個新約的圣子,一個后現(xiàn)代的圣女,一個人性的太人性的圣母。一個對老陀“宗教大法官”的嶄新回答。結(jié)尾驅(qū)逐父神,迎接母神的回歸,政治正確立場鮮明,畢竟是個重新定義價值觀的電影,如果一直溫吞水,大約就沒什么價值了。

11分鐘前
  • NullPointer
  • 力薦

4,本年度最佳法國喜劇片。腦洞大開,未曾見過的瘋狂想象力。導(dǎo)演多梅爾應(yīng)該是影迷吧,大量借用那些經(jīng)典級影片的技術(shù)手段和片段來做新式喜劇的詮釋。劇本可以說是良心和用心之作,相比別的法國喜劇片的吵鬧,美式的下三濫趣味,該片幾乎是難得創(chuàng)意集合。但部分橋段俗套的短板還是沒能掩蓋住。

12分鐘前
  • Danny
  • 推薦

假大空

14分鐘前
  • 小弟震
  • 還行

解構(gòu)宗教與顛覆男權(quán)的奇幻喜劇。1.拍飛了,腦洞大開。獨臂女,壓抑上班族,自閉色情狂,命運劊子手,德納芙與猩猩,異裝癖男孩。2.唯一遺憾是收尾臨門一腳力度欠佳。3.笑點一籮筐+多處迷影致敬:閃靈,美國麗人,鬼媽媽。4.比喻影像化:剝核桃,珍珠滾落階梯。5.打破第四堵墻,毛玻璃外化隔閡,繁花蒼穹。(8.8/10)

18分鐘前
  • 冰紅深藍
  • 力薦

想像力爆棚。每個普通人的福音書。用詩一般的語言來描繪氣味、顏色和感覺。讓我聽聽你的主題曲,為你造一個夢吧。致敬了好多電影?。∥壹臆杰侥遣繑[明就是“Max, mon amour-1986”,芙芙你說你演戲這么多年還記得自己都玩過什么,跟什么東西做過嗎!?!?!?! #7117.

20分鐘前
  • vivi
  • 力薦

矛頭直對男權(quán)世界,用盡各種手法去嘲諷揶揄。它更是一部迷影大片,從庫布里克的斧頭到無所不能的攝影術(shù)實驗,從藝術(shù)片、色情片到小清新,應(yīng)有盡有。前幾篇福音真的大好,無論是亨德爾手之舞,行尸走肉的上班族,走心的色情狂,郁悶的殺人狂還是德納芙阿姨抱金剛,相形之下,紅裙子和結(jié)尾,都有點泄氣。

23分鐘前
  • 木衛(wèi)二
  • 推薦

設(shè)定很好,但講述的形式有點直白和散漫,即便如此還是被那只跳舞的手、和鏡中的自己擁抱感動了下。PS: 小女孩每次把頭貼到別人胸口聽樂章時,都很敷衍,能不能多停留2秒有點傾聽的誠意啊……

28分鐘前
  • 影志
  • 還行

又奇想又好笑又浪漫……完全是我迷戀的故事類型

32分鐘前
  • 惡魔的步調(diào)
  • 力薦

#比利時人#腦洞也不小啊,能讓凱瑟琳·德納芙還和黑猩猩談戀愛,上帝是個住在布魯塞爾的偏執(zhí)老變態(tài),有個倒霉蛋女兒,老婆是粉紅碎花少女心的掃地大媽,掌控世界的法寶是臺586配置電腦,致敬橋段不勝枚舉,嘲諷臉天馬行空治愈片。從社會學(xué)角度來講,本片實現(xiàn)了從男權(quán)到女權(quán)的轉(zhuǎn)換

33分鐘前
  • oh la la
  • 推薦

通篇都在歡樂的扯犢子,看得人哈哈大笑卻又感動。影像氣質(zhì)上有點近似熱內(nèi),共性是洋溢的童趣和真人動畫感。雅克.范.多梅爾也是一貫走腦洞奇開的路子,<無姓之人>的豐富多維令人深感顛覆和震撼,這部的反諷解構(gòu)同樣不設(shè)上下限,對宗教津津有味的惡搞令人聯(lián)想起經(jīng)典老片<萬世魔星>。亨德爾和舒伯特太銷魂

34分鐘前
  • 匡軼歌
  • 力薦

流于表現(xiàn)主義形式的浮夸之作,法式幽默總覺得是一種介于戲謔與丑角戲之間的鬧劇,欣賞無能,總覺得通過宗教嘲諷最后剩下的終究還是神性,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啊。

35分鐘前
  • 白鯨
  • 較差

荒誕離奇,極盡戲謔。上帝創(chuàng)造了世界,卻敗給一臺破舊的電腦。顛覆男性主宰的世界,讓女性實現(xiàn)對世間的救贖。流浪人、色情狂、獨臂女、殺手、跨性別男孩、金剛老佳人,新六門徒構(gòu)成"超新約全書",殺入最后的晚餐與重生的沙灘,影像、故事都趣味十足,大愛!

36分鐘前
  • 心生
  • 推薦

僅僅是知道了自己的死期,一切就都不一樣了,可見死亡的力量多么強大?;蛟S愛情能夠治愈孤獨,而死亡可以治愈一切。結(jié)尾男性上帝被流放烏茲別克斯坦,女性上帝讓天空開滿鮮花。隔空呼應(yīng)了《浮士德》的主題:偉大之女性,引導(dǎo)人類上升。

40分鐘前
  • 蘆哲峰
  • 力薦

編劇開腦洞,各種元素、創(chuàng)意、形式和想法做加法,做一部視聽效果很贊的歐洲小清新,很多地方還讓人感動的。拿《圣經(jīng)》開腦洞,玩解構(gòu)打造兒戲感十足的平行世界,和好萊塢小清新不太一樣的地方是,編劇很沉的住氣,很藝術(shù)電影的做法,將要講的主題表達的很含蓄,稍微有點拼湊感和不知所云倒更好。

45分鐘前
  • 褻瀆電影
  • 推薦

這個是歐洲小清新,我和厄爾和垂死女孩是美國小清新,海街日記是日本小清新。

50分鐘前
  • 云中
  • 還行

上帝全家鍵盤俠,腦洞還得看媽媽。多梅爾的想象力還在,呈現(xiàn)得卻是中規(guī)中矩,好在最后幾分鐘童趣回來了...

53分鐘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薦

【中國電影資料館展映】幾乎是年度最驚喜的觀影體驗。如果把《圣經(jīng)》故事搬到當(dāng)代會怎樣?如果上帝是個糟老頭子會怎樣?如果每人都知道自己還剩多少時日會怎樣?片中有對現(xiàn)實精妙絕倫的諷刺,有對圣經(jīng)大膽肆意的想象(和褻瀆),有對經(jīng)典電影的戲仿致敬,也有對人性美好的偉大歌頌。真好看!

54分鐘前
  • 汪金衛(wèi)
  • 力薦

神作+2015年度最佳。腦洞夠大,神展開,槽點無數(shù),宅得可愛。更何況是個非常牛逼的Database敘事。特效也許真是差了點,結(jié)尾雖然把最后一分鐘營救翻出了新花樣,但是還是有點崩。多梅爾依然在復(fù)沓童年固置的主題,“為什么孩子們都不見了”,因為歐洲老了。

56分鐘前
  • 胤祥
  • 力薦

頗有《黑鏡》配上《天使艾米麗》的感覺,殘酷,黑色又有些魔幻。除了大開的腦洞,里面許多金句非常值得玩味。

58分鐘前
  • Hachiko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